四川省思茅县广州烈士陵园在哪个区

共4460个阅读者,19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1:38
[转帖]云南各地 &&
碧霄雨V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146-1.html
截止2002年,云南行政区划分为16个地、州、市,128个县、市、区。共有5个地级市,3个地区,8个自治州,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面积3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4288万(据民政部区划地名司)……
城市概况: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全市总面积21111平方公里,辖5区1市8县,总人口578万,聚居着26个民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百花盛开,气候宜人,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历史文化:2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昆明地区活动。从公元13世纪起,昆明成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内地连接东南亚“古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四川―云南―越南的枢纽和通道。昆明是伟大航海家郑和、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护国运动、“一二?一”等爱国民主运动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形成了当今昆明“历史悠久、古迹多,风景秀丽、名胜多,人文荟萃、名流多,开发较早、交往多”的鲜明特色。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地区先进行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卷烟、机电、生物资源、信息、商贸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贡蔬菜”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工业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烟草加工等为主的体系,是云南省的工业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贸、旅游、信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200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12亿元,增长10.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2.9亿元,增长11.8%。2004年一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88.76亿元,增长10.8%;1-5月,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39亿元,增长29.8%。
对外开放:始终重视发展环境的改善,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成绩。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39%,进出口额增长20.1%。到2003年底,已有1500多户外商投资企业到昆落户,全球500强中,已有沃尔玛、百安居、家乐福、麦当劳等一批跨国公司来昆投资。昆交会成为国内具有较高声誉的对外经贸洽谈会之一,已成功举办12届。对外交流不断扩大,与日本藤泽、瑞士苏黎世、美国丹佛等9个国外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地缘优势将日益突出。
旅游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古迹、绚丽的民族风情,使昆明跻身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首批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全市有各级政府保护文物200多项,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还有世界园艺博览园和云南民族村等100多处重点风景名胜。10多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东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城市建设:始终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目前,主城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供水、供气、供电等市政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昆明周边200公里范围内主干道基本实现高等级化,昆河、贵昆、成昆、南昆等铁路通达国内外。昆明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00多万人次,已开通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100多条。正在修建的昆曼公路,规划筹建的泛亚铁路,由昆明出发,可以到达周边国家和地区。
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确立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发展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以滇池为中心,实施“环湖交通”、“环湖截污”、“环湖生态”、“环湖新城”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城乡形象,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把昆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特色突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现代化区域性国际城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1:48:50编辑过]
回复时间: 11:46
面积29860平方千米,人口547万。市人民政府驻麒麟区,邮政编码655000。区号0874。
面积1523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655000。
面积6257平方千米,人口130万。邮政编码655400。
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 19万。县人民政府驻通泉镇,邮政编码655100。
面积2834平方千米,人口 65万。县人民政府驻中安镇,邮政编码655500。
面积3116平方千米,人口 52万。县人民政府驻罗雄镇,邮政编码655800。
面积2858平方千米,人口 35万。县人民政府驻丹凤镇,邮政编码655700。
面积2096平方千米,人口 58万。县人民政府驻中枢镇,邮政编码655600。
面积6077平方千米,人口 89万。县人民政府驻钟屏镇,邮政编码654200。
回复时间: 11:50
  玉溪因其横贯坝子的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万亩田畴之中,故而得名&玉溪&。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北纬23°19&至24°58&、东经103°09&至106°16&,东南连接红河,西北毗邻楚雄,西南与思茅接壤,北部连接省会昆明。市中心城区距昆明83.6千米。北上通过昆明可直达西南与国内各大中城市,南下经西双版纳州、红河州可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等国。
  玉溪地区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日正式挂牌。全市辖一区八县,即红塔区,江川、澄江、通海、华宁、易门县,以及峨山、新平、元江三个民族自治县,共有80个乡镇。全市面积1528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73万亩。总人口为201.68万,其中:农业人口167.74万。有彝、哈尼、傣、回、白、蒙古、苗、拉枯等25种少数民族,总占总人口的31.69%。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峡谷、高原、湖泊、盆地交错分布。主要山脉有西部边缘的哀牢山脉,东部的梁王山脉等,最高海拔3137米,最低海拔328米。23个山间盆地(坝子)遍布全市各地,以玉溪、通海、澄江、江川坝子较大。玉溪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势高差悬殊,&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5.6~23.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792~943毫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米之间,属低纬度高原,173万亩耕地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云南省重点出口花卉基地之一。尤其是海拔1400米以下的亚热带河谷,是得天独厚、全国少有的&天然温室&,盛产甘蔗、芒果、柑桔、咖啡、芦荟等亚热带作物和冬早蔬菜。
  玉溪是滇中粮仓,并盛产优质烟叶,民间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玉溪花灯&历史悠久,又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素有&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的美称。
回复时间: 11:57
(一)昭通市的地理位置
  昭通市位处中国大西南腹地,云南省的东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2°52′―105°19′,北纬26°34′―28 °40′之间,东西宽241公里,南北长234公里,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周长1482公里。东南面与贵州省威宁、赫章、毕节接壤364.4公里,南面隔牛栏江与云南省会泽县接壤123.6公里,西面与四川省会东、宁南、金阳、雷波、屏山、宜宾隔金沙江相望,北面隔南广河与四川珙县、筠连、兴文、叙永县接壤,全长994公里。昭通市政府驻昭阳区,市区向南距省会昆明392公里,向东距贵州省会贵阳462公里,向北距四川省会成都679公里,距重庆609公里。
(二)昭通市的地理特征
  全市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6699平方公里,占72.54%;河谷区面积5479平方公里,占23.8%;半坝区843.1平方公里,占3.66%。地形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河流、山脉、岭谷多沿构造线发育、展布。南面较高,向北东逐步递减。全市平均海拔1685米;最高海拔为巧家药山4040米;最低海拔为水富滚坎坝267米。
  以昭鲁坝子为起点,向北延伸至洒渔河、关河,为两大山系的分界线。西部为五莲峰山系,走向多由南向北;东部为乌蒙山系,走向多由西向东。
  崇山峻岭之中,镶嵌着许多山间盆地。最大的坝子是昭鲁坝子,昭阳区和鲁甸县座落其中。坝子平均海拔1920 米;面积525平方公里,占全市坝子总面积的62%。
(三)昭通市的河流
  全市水系水量充沛,多属雨水补给型的高原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其中,直接流入金沙江的有横江、牛栏江、以礼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流入长江干流上游的有罗布河、赤水河等;流入乌江的有以萨河、泼机河等。金沙江水系径流面积189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4.6%;长江上游干流水系径流面积2755平方公里,占12.3%;乌江水系径流面积692平方公里,占3.1%。
  金沙江是昭通市与四川省的界河,沿昭通市西部边缘自南向北流经巧家、昭通、永善、绥江、水富县出境。流程458公里, 平均比降0.93‰,平均流量4450立方米/秒。
  发源于鲁甸县水磨乡滴水大海子的横江在水富县汇入金沙江,下游是昭通市水富县与四川省的界河,中游称关河,上游称洒渔河。自南向北流经昭昭阳区、永善、大关、盐津、水富等县,全长306公里;区内径流面积1153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支流有洛泽河、白水江、上清河等。
(四)昭通市的地热资源  
 全市地热资源丰富,尤其昭鲁坝区多处发现温泉。鲁甸、巧家、彝良、镇雄、水富、绥江县也有多处温泉出露。昭阳区已开发温泉资源。水温均在43°C以上。镇雄县头屯河边有温泉一处,水温30°C,是保健价值较高的含碘温泉。水富县有地热资源两处,一处在云富镇的新滩坝,水温85°C,井口压力56公斤,已用于养鱼、沐浴、育秧;另一处在两碗镇境内,水温96°C,井口压力37公斤,尚未开发利用。
回复时间: 12:00
  临沧地区
  面积24469平方千米,人口213万。地区行署驻临沧县,邮政编码677000。区号0883。
  临沧县
面积2652平方千米,人口27万。县人民政府驻凤翔镇,邮政编码677000。
  凤庆县
面积3451平方千米,人口42万。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邮政编码675900。
  云 县
面积3760平方千米,人口40万。县人民政府驻爱华镇,邮政编码675800。
  永德县
面积3296平方千米,人口32万。县人民政府驻德党镇,邮政编码677600。
  镇康县
面积2642平方千米,人口15万。县人民政府驻南伞镇,邮政编码677704。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面积2292平方千米,人口16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勐镇,邮政编码677300。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面积3837平方千米,人口25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耿马镇,邮政编码677500。
  沧源佤族自治县
面积2539平方千米,人口16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董镇,邮政编码677400。
回复时间: 12:02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段,东距昆明593公里,全市面积4826平方公里,基中市区面积4平方公里。除汉族外,还有彝、白、傣、苗、回、德昂、傈僳等20多个少数民族9万余,占总人口的12.6%。
  保山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648米,最高海拔3655.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山区半山区约占面积的92%,平坝区(盆地)约占总面积的8%,属高原山区市。湍急的澜沧江沿市境东部边缘流经70公里向南而去,汹涌的怒江则从市境西部高黎贡山东麓穿行115公里咆哮而过,两江遥望,镶保山于其间。这里是古海洋心脏部分,居滇缅古地槽中央,古生代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有“世界地质锁钥之一”之称。低纬度高海拔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保山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热、温、寒三种气候俱全。全市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终年常绿,年平均气温15.5℃,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8.5℃,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雨量966.5毫米。
  保山市委和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围绕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克服了前旱后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推进了全市经济较好较快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保山市历来是滇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也是内联滇西八地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外通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陆路重要通道,在生产、流通、交换中可直接辐射滇西边镜经济区15个县市和大理、临沧等地州部分县市,已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滇西边境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为适应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促进保山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指导思想,并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省政府批准的保山城市总体规划和“改造老城区与开发建设新区相结合”的方针,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入手,全面加快了以“四个三工程”为主体的保山城市建设。同时,还注重抓了市区交通、通讯、住宅、环卫环保等其它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在通讯方面,建设完成了大理州下关至德宏州瑞丽市长途光纤电缆保山地段的施工并开通了光纤通讯。在环卫环保方面,围绕防洪、排污、垃圾处理,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项目。
回复时间: 13:00
三七花开的地方――文山
  文山――古老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这里,东接广西,南邻越南。
  这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
  “西畴人”牙化石的出土,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早在5万年前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就在这里设州置郡;明、清设广南府和开化府;云南和平解放后设文山专区,辖文山、马关、麻栗坡、西畴、砚山、广南和富宁8个县;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更为这块古老的土地揭开了崭新的篇章。今天,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白、仡老11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329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56?6%,善良的文山儿女居住在3145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守卫着438公里国境线,用心血和汗水、用辛劳和勤奋,描绘着自治州锦绣前程。
  1927年12月文山县党支部的成立,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从1929年开始,富宁、广南、麻栗坡3个倒成为邓小平领导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等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更使得英雄的火炬代代相传。
  文山――得天独厚的资源,秀美神奇的多娇江山。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气候适宜,资源丰富。茫茫林海,生长着117种国家级珍稀树种;肥沃大地,蕴藏着55种宝贵矿产。把健康与富裕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文山三七,早在明代就被医学家李时珍写进《本草纲目》,誉为“金不换”;更有极富地方特色的辣椒、八角、八宝米、草果、阳荷、烤烟、油桐、茶叶等声名远播。河川纵横,水资源总量127?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2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34万千瓦。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了文山美不胜收的一处处仙境奇地:丘北普者黑、摆龙湖及砚山浴仙湖旖旎的湖光山色,让人流连忘返;广南八宝、坝美世外桃园般的田园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壮家风情,令人陶醉忘归;这里既有富宁驮娘江、文山天生桥峡谷的雄奇险峻,又有广南三腊、普阳飞瀑的奔涌和文山老君山的云蒸霞蔚、绿林如海……
  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11个民族就是11朵鲜艳的花。
  这里曾经哺育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楚图南、狂飙诗人柯仲平、文学家方友石,这里曾孕育了被文山儿女引以为自豪、全国闻名的“老山精神”、“西畴精神”……
  文山――祖国的南疆,充满希望的热土。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文山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但勤劳的文山各族儿女没有因此而气妥,而是奋起直追,万众一心,建设家园。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恢复建设的重要决定,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文山召开了意义深远的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现场办公会议,由此,文山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建设。
  十年建设艰辛奋战,十年巨变铸就辉煌。看今朝,自治州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实践着追赶式跨越式的发展:衡昆高速等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正架起文山通向山外的道道彩虹;文山机场的兴建为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富宁码头的蓝图让致富的梦想走出山门漂洋过海;现代通讯设备正畅通文山对外开放的信息渠道;昔日破烂拥挤的小街巷道已变成气派的通衢大道;座座桥梁飞架,牵引着人们告别贫穷落后的昨天,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彼岸……十年巨变向世界证明了文山人民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决心和勇气,十年巨变向世界证明了文山人民团结奋进、战天斗地的伟大精神!
  这就是文山――三七花开、米酒飘香的地方;
  这就是文山――芦笙悠扬、铜喜鼓激昂的地方;
  这就是文山――11个民族温暖的大家庭;
  这就是文山――祖国的南大门,美丽的新边疆!
回复时间: 13:03
  丽江市古城区概况
    经国务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丽江市古城区于日正式设立。
    丽江市古城
  区是举世罕见的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典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的地方。
    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区政府所在地海拔2400米,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丰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全区幅员面积1255.4平方公里,下辖大研、金山、七河、金江、龙山、大东等6个乡镇53个村(居)委会。古城区总人口14.2万人,有纳西、汉、白、藏、彝、普米等10余个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有8.6万人,占总人口的60.22%。
    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世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长期的民族交融、多种文化的汇交、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
  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灿夺目。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主威尼斯”、“高原姑苏”。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队与自然和谐统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则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因古城处在上通西藏、印度,下达大理、昆明的咽喉位置而成为抗战物资运转的要津,商贸活动一时盛极,至今商贾云集。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
  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丽江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蕴含丰厚独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日,被联合国教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单,成为全国首批受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01年10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2年,荣登“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行列。
    ――灿烂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
  族漫长历史发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简科全书。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
    ――音乐瑰宝丽江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
  和曲牌音乐。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
    经过近二十年的弘扬与宣传,纳西古乐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乐坛上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乐会出访英国引起轰动;1997年2月在香港艺术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98年在被称为中国最高音乐殿坛的北京音乐厅演出,进一步证明了纳西古乐的艺术价值;1998年5月受挪威国王的邀请,在挪威国庆节上隆重演出;之后,相继前往法国、比利时、瑞典、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日益为世界所认识和青睐。
    ――国家AAA级名胜区黑龙潭。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头,也是古城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以高耸洁白的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黑龙潭清澈见底,四周中绿树婆娑,五凤楼、解脱林、龙神祠、锁翠桥等古建筑掩映
  其间。位于黑龙潭中央的得月楼上,悬挂有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优美的自然风景与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的最完美结合,使黑龙潭日益成为倍受世人瞩目的风景名胜区,曾被列入《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丰富的水能资源。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流经区境5个乡约80多公里。金沙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已开工建设的总装机250万千瓦的金安桥电站建设项目,标志着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
    ――便利的交通条件。作为滇西北通向川、藏连接内地的枢纽,古城区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区内有香格里拉大道、民主路、长永路、福慧路等主干道形成的交通中心网络;大丽路、丽永路、丽宁路、长水路是通向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即将成为口岸机场、目前拥有10条航线、日平均13个航班和丽江机场就位于我区的南大门七河乡。大理通往我区的铁路即将启动建设。便利的交通,为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
  斗目标。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古城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54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364万元,占总产值的10.8%,第二产业30167万元,占28.6%,第三产业63929万元,占60.6%。工业总产值为1075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595万元。2000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28658亩。粮食产量38873吨,油料14809百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67.1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92美元,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已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2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00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9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4.2%,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区而言,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面临着丽江撤地设、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实施县县通油路工程、新一轮扶贫攻坚、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大丽铁路建设、金安桥电站建设、丽江知名度不断提高等重大机遇。我们将抢抓机遇,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全区十四万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争取到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人民币以上,城
  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人民币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以上,城镇化率超过60%,恩格尔系数低于40%。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区战略、经营城市战略、服务旅游战略、能源开发战略、农业创新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等八大战略,培育和壮大旅游服务业、生物资源开发业、畜牧业、林果业、建材业和电力产业等六大产业,把我区建成生态城市、文化城市、丽水城市和洁净城市,努力使我区成为云南省最富裕的区县之一,滇川藏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商贸中心,中国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世界级精品旅游城市,地球上环境最优美的地方。10年内在全市率先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回复时间: 13:04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滇南,南部与越南毗邻,总面积32931平方公里。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元江为界,元江以东属于滇东高原区,元江以西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全州最高处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米;最低处在河口县南溪河口,海拔76.4米。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湖泊有异龙湖、赤瑞湖、大屯海和长桥海。
  2000年末全州总人口41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占55.68%。
  全州辖个旧市、开远市及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建水县、石屏县、蒙自县、泸西县、弥勒县共十三个市县,个旧市为该州州府所在地,距离省会昆明290公里。
  世居少数民族有哈尼、彝,苗、傣、壮、布依、拉枯9个民族。红河州少数民族众多,它们的宗教信仰,民族建筑,服装服饰、音乐舞蹈各有特色。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住土掌房,衣服多为蓝、黑色,妇女会刺绣挑花,女青年喜爱一银链、银币、银泡为胸饰,能歌善舞,“把乌”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彝族服饰可区别的有近百种。红河彝族姑娘爱戴鸡冠帽,帽上的大小银泡,表示星星和月亮,象征光明和幸福。瑶族妇女能纺善织,梳圆锥型发式和戴红头巾的,是已婚妇女的标志。
  哀牢山主峰海拔3165米,它的东坡,元江河谷断裂带强烈下切,相对高差达2000多米。在绵延数百里的山脉中,生活着勤劳的各族人民。河谷地区是傣族,他们以稻作文化著称。瑶族居住在哀牢山区气候温和的沟箐里,这里林茂泉清,盛产草果,木耳和香菌、瑶族世代相传的医术神秘而有奇效。哈尼族、彝族居住在山腰地带,这里气候清凉,他们在大山之中创造了堪称人间奇迹的梯田。在山顶上则居住着苗族,苗族妇女手工制作的蜡染和刺绣,美丽异常。
  红河州北与昆明相连,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848公里。红河州内昆河二级公路贯穿南北,滇越铁路从境内穿过,列车直达越南首都河内。发展旅游业具有很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红河州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10,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水,国家级森林公园花渔洞,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如屏边大围山等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溶洞资源规模宏大,特色鲜明。例如,有国家16条旅游专线之一、36个王牌景点之一以及云南省十大优秀旅游景区之一的泸西阿庐古洞风景区,亚洲最壮观的溶洞建水燕子洞。红河州历史悠久,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深厚。红河州内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有著名的锡都个旧,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蒙自,有闻名遐迩的锡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我州受中原文化影响形成的一大批历史人文景观,其景点数量之多,景观内容之全,文化内涵之丰富,建筑风格之独特,与中原文化结合之完好,为云南之首。
  红河州资源:红河州资源丰富,是云南省有色金属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州有三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烤烟为主,草果产量居全国首位。香蕉、菠萝、石榴为自治州的名产。
  1.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有高等经济作物近7000种,南药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亦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2.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州各县(市)都有矿藏,现已探明和发现的各种金 属和非金属矿床(点)计有500多处,矿种50多种,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保有储量达300多万吨。在各种金属、非金属矿藏中,锡、锰及伴生金属铟、铋、银 在全省和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3.有开发潜力较大的水力资源。境内红河、腾条江、李仙江、南盘江4条主要河流的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34万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12.5%。
  4.有绚丽多姿的旅游资源。建于公元1285年的孔庙规模及知名度仅次于山东曲阜,为全国第二大文庙。近几年已开发出以泸西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等溶洞群和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等一大批旅游景点。
  此外,红河州的地缘优势十分突出,境内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滇铁路从 昆明经河口可直达越南重要港口海防;境内的昆河公路有456公里。河口县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对外通商口岸,金平县的金水河与越南莱州省隔河相望,现已成为国家级的口岸。优越的地缘优势,为全州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红河州的工业起步早,科技力量亦较为雄厚,随着冶金和电力的发展,带动了机械、化工、轻纺、建材、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州已建立起有33个门类、粗具规模、在云南省具有一定优势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以有色金属为主的重工业,以食糖、卷烟为骨干的轻工业等多种行业况相发展的格局。在工业产品中,锡工艺品、焊锡、精锡、紫陶汽锅等10多种产品被评为&国优&和&部优&,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冶技术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制糖加工技术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回复时间: 13:05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出海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的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近84万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长期以来,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为开发祖国的疆土,缔造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她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州,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0万亩,至今仍有70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约5000种,占全国的1/6;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占全国的75%;鸟类429种,占全国的36%;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占全国的20%以上;鱼类100种。其中亚州象、兀鹰、白腹黑啄木鸟、印支虎属世界性保护动物。所以西双版纳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誉。1986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
回复时间: 13:08
楚雄市概况
[地理位置]
楚雄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红河水系与金沙江水系分水岭地带, 地跨东经100o35&~101o48&, 北纬24o30&~25o15&之间。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与南华、景东县接壤,北同牟定县毗邻。境内东西距93公里,南北距82公里。楚雄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地处昆(明)畹(町)公路线上,东距云南省会昆明162公里,西距大理178公里。
[历史沿革]
楚雄汉代属益州郡,蜀汉、西晋属云南郡。晋咸康三年(338年)爨酋威楚筑土城于峨碌,为楚雄建城之始。东晋属建都郡,隋朝属昆州,唐朝属览州,南诏属弄栋节度,宋朝为白鹿部属威楚府,元朝设威楚县隶威楚路。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升威楚,辖富民、净乐2县。元朝二十一(公元1284年)撤销2县,复置威楚县。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楚雄县,隶楚雄府。民国三年(1914)裁府为县。日,楚雄全境解放,日,楚雄县人民政府成立。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日,国务院批准楚雄市为乙类开放城市。
[行政区划]
2002年末,楚雄市辖鹿城镇、永安镇、东瓜镇、吕合镇、紫溪镇、东华镇、子午镇、云龙镇、富民镇、苍岭镇、三街镇、树苴乡、八角镇、中山镇、大过口乡、宜茨乡、大地基乡、新村镇、西舍路乡19个乡(镇),154个村(居)民委员会,2859个村(居)民小组。全市总面积44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2万亩,其中水田19.6万亩,旱地16.6万亩。
[人口民族]
2002年末,楚雄市总人口484283人,其中女性233869人,占总人口的48.3%;非农业人口136067人,占28.1%;农业人口348216人,占71.9%;少数民族108328人,占22.4%;其中彝族92415人,占19.1%。
[自然概貌]
楚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最高山峰为西舍路哀牢山脉的小越坟山,海拔2916米,最低点在礼社江与彝家拉河、石羊交汇处,海拔691米,鹿城中心海拔1773米。楚雄山脉皆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干余脉,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
  楚雄境内有红河、金沙江两大水系。红河水系穿越市境西南部的礼社江,为元江上游,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经南华县入境,其支流有马龙河、三街河、白衣河、五街河、邑舍河、碧鸡河、自雄河。金沙江水系以龙川江为楚雄市坝区主要河流,发源于南华天申堂,自西向东流,于吕合入境,经牟定、元谋县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紫甸河、西静河、河前河、寨子小河、青龙河、苍岭小河。红河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为322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6%;金沙江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1092平方公里,占24%。全市年均降水量39.6亿立方米,径流量9.3亿立方米,地下水量3.2亿立方米。2002年年降水量1213.5毫米。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24.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3.8万千瓦。鹿城花果山矿泉水和石涧矿泉水含游离二氧化碳、偏硅酸等化合物,有锶、锂、锌等21种微量元素,日可采量250吨。
  楚雄市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春降水偏少;2002年度年平均气温16.7oC。
  土地以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和黄棕壤为主,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海拔米的东部坝区,占土地面积的32.4%;水稻土占耕地面积的62%;红壤占26.1%;黄棕壤分布于海拔2300米以上的冷凉地带,土层较厚,占8%。
境内矿产资源储量较多的有煤、油页岩、金、铜、铅、锌、石灰石。褐煤储量8870万吨,无烟煤储量1993万吨。油页岩储量122.4万吨,铅锌矿石储量87万吨。石灰石分布广,此外还有楚石(大理石)、石棉等。楚雄境内常见木本植物有40多种,草本植物20多种,牛肝菌、松茸等食用菌30多种,野生中草药64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野生三七、天麻、茯苓、五味子、小棕包等56种。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519种,其中两栖类29种,爬行类56种,鸟类329种,兽类105种,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蜂猴、白鹇等64种。位于市境西南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有名贵植物1480多种,鸟兽460种,两栖爬行动物4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26种,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观察站,是森林生态研究基地之一。
[综合实力]
2002年,楚雄市实施“农业富民、工商强市”战略,发展城市经济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市场培育和规范管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和发展天然药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城市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得到增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4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亿元,增长8.5%。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66.3%和30.4%。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14.8:55.6:29.6调整为13.1:57.6:29.3,产业结构向“二三一”型加强和巩固。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4.8%提高到39%,提高4.2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为15839元/人,比上年提高1451元。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计算,下同)为97.2%,比上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衣着类分别比上年下降3.1、2.5、1.4、3.3、4.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8.3%,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服装类分别比上年下降6.4、7.4、1.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稳步增长,全市(不包括楚雄卷烟厂税收)完成税收收入31853万元,比上年增长3.5%。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623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831万元,下降2.7%;更新改造投资23047万元,增长1.8倍;房地产投资13370万元,增长9.7%;其他投资11809万元,增长66.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7887万元,比上年增长8.4%。劳动就业步伐加快,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29.61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其中:城镇国有及集体单位在岗职工4.18万人;个体私营从业人数3.04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00.65万元,有8.1万人次城镇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辖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9790人,比上年增长10%;征缴养老保险基金6108万元,比上年增长4.7%;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64837人,比上年增长3.2%,征缴保险基金达1715万元;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71474人,比上年增长3.5%,征缴保险基金达6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5.1%。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底蕴厚实,有紫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峨碌公园、灵秀湖、楚雄博物馆等旅游区(度假区)。明清时期曾是滇西佛教圣地,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紫溪山距市区15公里,林木参天、古藤缠树,草坪如茵,有元代古杏、古茶、滇藏木莲、猴欢喜、巴豆藤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粗榧、三尖杉、香果树等国家三级以上保护植物,已发现的植物有1360多种,动物107种,被誉为滇中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其景点“紫溪园”山水秀美,与山下彝寨,苗寨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亮水塘”烟波浩渺,林海莽莽,马樱簇涌;“紫顶寺”庙宇辉煌;响水箐飞瀑如帘,香果林树婆娑;“寂光寺”寺庙遗迹深藏林间;寨林古道有垦鲎诜ㄊι崂弧白舷驼焙稀⒀蚱す陌轶艋鸲愿瑁途 睹犯稹饭旁稀R妥迨绿衾幕埃小耙缓R黄偎墓愠 ⒘饲惶趿本肮郏涣碛谐悄贤蚣野映鐾恋拇呵镎焦逼谕摹>嘟800年的大理国文物护法明公德运碑与明代文庙、雁塔、西灵宫、兴隆寺,苍岭发掘的中生代恐龙足印化石群,云龙古州南安民居构成蕴韵浑厚的人文景观。以紫溪山为重点的景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农家乐”等旅游市场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2002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4.12万人次,海外旅游者626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下降18.91%;实旅游总收入2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6万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城市高、初中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年末辖区有高等院校1所,专任教师315人,在学校生2198人;各类中专学校5所,专任教师510人,在校学生6020人;普通中学28所,专任教师1206人,在校学生23132人;小学187所,专任教师2151人,在校学生44067人。全年市级财政教育事业经费支出8256万元,比上年增长32.8%。社区医疗和急救中心服务继续完善,全市有营业执照的医疗卫生机构312个,其中:医院28所。拥有床位2011张,卫生技术人员3333人,注册医师和助理医师1129人。全市年末总人口484283人,比上年增加3903人,增长0.8%,其中:农业人口348216人,占总人口的71.9%;非农业人口136067人,占总人口的28.1%。辖区在岗职工人数为4.18万人,其中国有集体单位职工3.67万人。全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13332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有企业16602元,增长25.7%;事业单位12204元,增长13%;行政机关12330元,增长8.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47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1986元,比上年增长4.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1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91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2.2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3.3平方米和1.9平方米。154个村(居)委会通公路。153个村(居)委会通电。圆满完成了238名退役军人的安置任务,安置率达100%。全年为957名重点优扶对象建立医疗保障基金76万元,解决了革命功臣“就医难”问题。争取救灾奖金181.9万元,解决了万人的吃粮困难;下拨受灾民房恢复重建款107.2万元,使895户3759人的4475间受灾民房得以恢复重建,发放寒衣1833套,寒被760床。全市乡镇实现敬老院化,办理孤儿弃婴收养登记8人,成立了楚雄希望寄养中心,新接受7名弃婴入院寄养。完成了鹿城镇8个综合社区的划分和组建。
回复时间: 13:09
【概述】大理白族自治州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均在此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州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成就辉煌,前景喜人。全州山川雄奇,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苍山洱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顶桂冠”使大理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建置沿革】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地理位置】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思茅、临沧地区,西与保山地区、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地区。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公里。
【自然概貌】大理州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我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洱海位于大理市境东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泊,风光明媚,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地质特征】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大)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
【气候特点】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1)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2)干湿季分明。大理州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3)垂直差异显著。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4)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回复时间: 13:11
德宏州概况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河水......
您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傣族歌曲说的是哪里吗? 歌曲的作者是谁? ――告诉您吧,当年著名作曲家杨非先生写的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的就是德宏。至于它是怎样诞生的,您到德宏来看看就会找到感觉了。
一位德宏朋友曾经诚恳的对我说:“因为我生长在德宏,虽然不敢自诩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但确实敢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的确,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是金孔雀的故乡,是很多著名电影外景的拍摄地。就拿芒令的迎客松(独树成林)来说吧,数十部影视片在这里拍摄过外景,如《边寨烽火》、《孔雀公主》、《带手铐的旅客》、《西游记》等,王晓棠在这树上打过秋千,刘晓庆在树林中流连忘返......。境内的瑞丽江、大盈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奇观很多。秀美的瑞丽江、亚热带雨林奇观―扎朵河的雨林瀑布、圆你发财梦的南菇河淘宝场、全国最大的树―榕树王、橡胶母树、迷人的凯滨亚湖、全国物种保留最多的森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只有探险家才能攀登的大娘山等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云南西部。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东和东北与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两县相邻,南、西和西北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横跨122公里,南北纵跨170公里,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德宏州首府驻潞西市芒市镇,陆距省会昆明785公里,空距427公里。
  德宏州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复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分明;气温年较较小,日较差大;日照充足;霜期短,霜日少;年降雨量毫米,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6%-92%;年平均气温18.4-20℃,最高气温38.8℃,最低气-2.1℃;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左右;年日照小时;年积温℃;年陆地蒸发量在毫米;干旱指数在0.4-1.2之间。
  1999年德宏州辖3县2市,即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辖65个乡镇,341个行政村,3677个农业合作社。
  1999年末,全州总人口100.82万,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2.39万,占总人口的81.72%;非农业人口18.43万,占总人口的18.28%,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州。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52.25万人,占总人口的51.83%;汉族48.57万人,占总人口的48.17%。
  全州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7人。
  德宏州境内坝子平坦,土壤肥沃,是云南省重要的粮糖基地。这里冬无严寒,复无酷暑,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云南省气候资源十分优越的地区。
  这里风光绚丽,山川秀美,是云南省的旅游热线之一。被誉为“孔雀之乡”的德宏,以美丽、富饶的的姿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向世人展现自己的风采。
  未来的德宏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德宏州将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和创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回复时间: 13:16
怒江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与缅甸山水相连,是全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也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少数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全州总人口49.2万人。上世纪的1953年,怒江建州后,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从“化外”之民到当家作主,从刀耕火种到现代企业,从石器时代到新型工业,从“鸟路鼠道”到天堑通途,从刻木记事到信息时代……怒江经过50年的发展,跨越千年,实现了与现代文明的接轨。
回复时间: 13:17
  1950年获得解放,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多年来,迪庆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团结一致、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针,迪庆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全州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迪庆――香格里拉”正在青藏高原倔起。
  一、富饶的河山,悠久的历史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人苦苦寻觅已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样和、宁静的世外桃园――“香格里拉”。它位于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滇、藏、川三省区结合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一派自然的“雪山为屏,金沙为带”的特殊壮景,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摧糜的明珠。
  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连,东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毗邻,南和西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接。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州府驻地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全州有29个乡(镇)183个行政村(办事处)。1998年末全州总人口33.13万人,人口密度14人/平方公里。这里居住着勤劳、淳朴、好客的藏、傈傈、纳西、白、彝、回、苗、怒、普米等25个民族,千人以上的民族有9个,藏族占总人数的33.81%。
  丰富的自然资源。迪庆是云南进入西藏的惟一通道,处在云南进西藏去四川的黄金旅游线中心,历史上就是滇、川、藏“茶马古道”上内地与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转站和物资集散地。这块神秘的净土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气势磅礴的雪山冰川。迪庆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更宗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并拥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见的低海拔(海拔2700米)现代冰川,具有巨大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探险价值。
  蔚为壮观的大江峡谷。金沙江、澜沧江贯穿迪庆全境,其中澜沧江大峡谷、虎跳峡和碧壤翁水大峡谷以深、险、奇、峻闻名于世。风光迷人的白水台、雪山草甸和湖泊。神女千湖山、碧塔海、硕都湖、纳帕海、天鹅湖等高山湖泊是亚洲大陆最纯净的淡水湖泊群,大小中甸、硕都湖等秀丽草甸占全州土地面积的l/5。
  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迪庆拥有上百种珍稀树种,数百种中药材,野生花卉l060科312属1578种和数不胜数的珍禽异兽,被誉为我国第二珍兽的滇金丝猴就占世界总量的58%。
  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迪庆25个民族世代杂居,各信其教,相融共处,举世罕见。藏传佛教、基督教、东巴教、本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各具特色。松赞林寺、东竹林寺等寺庙建筑宏伟,气象万千。
  美不胜收的歌舞节庆。迪庆是歌舞之乡,被国际音乐界视为“圣地”。藏族的中甸锅庄舞、维西塔城热巴舞、德钦弦子舞,傈傈族的对脚舞等,独具特色;藏族的丹巴舞、格冬节宗教色彩浓郁,耐人寻味;藏历新年、五月赛马节、傈傈族的阔时节和纳西族的“二月初八朝白水”等民族节庆热闹非凡,令人流连忘返。风格各异的民族风俗。多种民族风情、民俗独具特色。民族服饰、饮食风格多样,礼仪内涵丰富,丧葬形式极具神奇色彩。
  叹为观止的民族工艺。藏式木碗;藏毯、铜器、银饰等手工艺品,精巧擦亮。藏医、藏药、东巴象形文字和原始宗教图腾等随力无穷。
回复时间: 13:19
思茅市自然概貌 (一)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  思茅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澜沧江下游。全市总面积为392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为34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半山区面积为1159平方公里,占29.5%;山区面积为1929平方公里,占49.1%;高寒山区面积为494平方公里,占12.6%。  思茅市位于东经100°19′至101°27′;北纬22 °27′至23°06′之间。境内东西长118公里,南北宽72公里,东部沿曼老江与江城县毗邻,南部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相连,西部顺澜沧江与澜沧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隔江相望;北部与普洱县、景谷县接壤。思茅市东西长,南北窄,市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呈不规则三角形。最高海拔大芦山顶2154.8米,最低海拔小橄榄坝587米,平均海拔1370.9米。  思茅市境内山脉起源于昆仑山南支,属于横断山脉南段中山峡谷地区的无量山脉分干,山脉自景东无量山南下,入镇沅、景谷、过普洱进入思茅市东北为吊井山,南下大山--倚象山转西南为照壁山--玉屏山--弯转山--台马山至澜沧江边,西北有大芦山、小芦山,山脉和峡谷相间分布,市境内山脉主要有大芦山、大尖山、小芦山、吊井山、蛮播大山等。  思茅市境内有大小江河136条,均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 澜沧江、小黑江、曼老江、 普洱河、大中河、南岛河、等  思茅市境内湖泊主要是位于龙潭乡小芦山西面的龙潭,面积为278余亩,流量0.2立方米/秒,可蓄水600万立方米,为市内最大天然水潭。  思茅市境内温泉主要有:曼中田温泉,震东乡热水河温泉、汇马河、大黑箐、拉思低温温泉。 (二)气候  思茅市地处低纬,属南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加之自然植被优良形成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其气候垂直递度大,出现逆温(地温比气温高),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的许多特征。市境上空的大气环流,冬半年主要受流经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大陆性平直西风气流所控制,这一时期,全市天气晴朗干燥,而夏半年主要受来自印度洋面孟加拉湾西南和东南暖温空气控制,全市天气多云雨。随着季节的变更,气候显著变化,总的特点是:光照充足,光质较好,年辐射总量较大,气候全年温暖,垂直气候分布明显,各带均偶有低温危害,降水充沛,但年中分配不均,雨季、干季界线分明,湿热条件相配合,一年有干热、湿热和温凉三季之分,静风频率大,平均风速小,偶有地方性大风。  思茅市由于海拔垂直差异大,地形地貌复杂,具备了多种动植物生长的“小气候”,为因地制宜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思茅市区四面环山,森林环抱,素有森林公园、“茶都”、“绿海明珠”、“银思茅”之称,市内有令人神往、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可供游人观赏,气候宜人,自然景观秀丽悦人,是避寒、避暑的理想场所,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  思茅市年平均气温18.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5℃;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1月份,一般在零度以下;极端最高气温35.7℃(出现在1977年5月12日)。一日之中最低气温出现于凌晨至日出时,最高气温出现于下午2时前后。气温年温差较小,日温差大,日温差为12℃左右,2月至3月可达20℃以上。年平均日照2125.1小时,日照率为48%,≥10℃平均积温6282.4℃。年均降雨量1524.4毫米,历史上最高降雨量为1887.6毫米(1971年),最少为1155.0毫米(1978年)。思茅市由于地形复杂,降雨分布不均,市境东部、南部降雨量极为丰富,西部和北部降雨量偏少,中部地区在两者之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7.8%,并且主要集中在7-8月,这两个月占全市降雨量的42.7%。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这一时期降雨很少,仅占年降雨量的12.2%。由于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不均,造成大春用水前期不足,后期过剩,山地湿涝,河谷洪泛。小春用水不足,春旱频繁。  思茅市霜期从1月6日开始到2月21日终止,平均为47天,无霜期318天,无降雪期,仅在1953年1月27日和1986年3月2日曾有过降雪。思茅市每年都有霜和霜冻出现,霜对小春和小秧有危害。  思茅市冬半年因受高空西风气流影响,地面常向风以偏西风较多。夏半年高空则多偏南气流,地面常向风以偏南风较多,常年静风多,平均风速小,偶有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8米/秒,平均风速为1.1米/秒。  思茅市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抽穗扬花期的连阴雨和霜、霜冻等。对工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三)生态环境  思茅市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农作物品种丰富,畜产家禽较为齐全,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国家列为一、二、三类保护的动物就有24种。植物种类众多,如市境东南区域,生长着大量热带、亚热带珍稀树木;中部、西北部有大量的松、竹等森林资源;小橄榄坝低海拔地带,是一个天然温室,市内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思茅市森林覆盖率为46.4%,南屏镇、倚象乡、翠云乡、竹林镇和震东乡部分村社森林覆盖率达61.19%;大小芦山、曼东山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1.56%。森林的自然更新能力强。   1982年至1985年,思茅市全市植树25.34万株,造林2.42万亩,并种植了大量珍贵的紫胶寄生树和栲胶原料树。1986年至1990年,共造林5.61万亩。四旁绿化植树27.89万株,迹地更新4.6万亩。其中用材林成活率在85%以上的面积为88%,高于全省73.1%的水平。思茅第一中学、云仙乡人民政府获云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1990年度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思茅市林业局受到省林业厅表彰。  思茅市自80年代起,在民航路、边城路两旁种植台湾相思树、香樟树,公共场所旁的空地种植花草,各单位兴建小花园。现市政府规划1998年思茅市的发展方向为建成“全国绿色生态旅游城市”,除加强市内荒山荒地、四旁的绿化建设外,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把思茅市的经济发展与绿化建设结合起来。  思茅市境内的自然保护点有两个,一是菜阳河,属省级保护单位;二是洗马河思茅松生态研究保护点,属地区级保护单位。(见图12、图18)  菜阳河自然保护点:位于思茅市东南部的渔塘、菠萝两村之间,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普文、勐旺相连,总面积17.89万亩。该地区为北缘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具有两带的代表植被类型和动物种群,菜阳河由自然保护点中间穿过,是天然的自然物种基因库。重点保护珍贵树种主要有山桂花、红椿、楠木、红锥、尖叶厚壳桂等十余种。国家保护一类动物有野牛、灰叶猴、蜂猴;二类动物有猕猴(黄猴)、水鹿(马鹿)、鲮鲤(穿山甲)等十余种;三类动物有鬣羚、大灵猫(九节狸)、小灵猫(香猫)等十余种。保护点自1986年3月省政府批准建立以来,基本做到无森林火灾、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猎物事件,先后收缴并放回保护点的动物有蜂猴5只、巨晰1只、鲮鲤2只、乌龟40余只。  洗马河“思茅松”保护点:为地区级保护单位,位于思茅城郊洗马河东岸,面积约1000亩。主要是开展思茅松的生态环境研究,即研究思茅松生长情况,松脂产量与其它灌林生长情况等。    为治理环境污染,1982年12月成立思茅县城市建设局,1985年5月,在局内设立环境保护办公室。政府采取宣传培训和惩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污染治理工作。对已建成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要求“三废”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部分企业由地区财政和市财政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自1985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对排放污染物单位征收排污费,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进行环保审批把关,对环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进行奖励。这些措施使思茅市的环境污染大大减轻,但有部分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四)行政区划  商、周时期,思茅市为古原始部落,隶彻里地。秦、西汉时期,属西南夷哀牢王领地。东汉、三国、两晋,属西中南涪地,均隶永昌郡。隋朝为濮部地,隶南宁州。唐朝前期属剑南道濮部地,唐南沼时隶银生节度。宋朝大理国政权时始见思摩部(思茅)隶威远睑。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思摩部划归元江府。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思摩部划归彻里,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划为“版纳勐拉”,隶车里宣慰使。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划归元江府管辖,雍正七年(1729年),设思茅通判,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思茅厅,正式建立了厅(县)的建制,隶普洱府。民国2年(1913年),废厅改县,隶普洱道。1949年2月,思茅县解放,8月建立临时人民政府,隶思普区人民临时行政委员会。1950年5月,改为思茅县人民政府。1953年7月,六顺县并入思茅县。1958年12月,思茅县并入普洱县。1981年5月,恢复思茅县建制,隶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思茅市行政区划为6乡2镇,为思茅镇、南屏镇、倚象乡、震东乡、云仙乡、翠云乡、龙潭乡、竹林乡。
回复时间: 10:35
----------------------------------------------一直都幸福着
lxjay000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回复时间: 17:41
说的好啊!我在xx社区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猪走路,也总明白猪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是啊,只要在楼主的带领下,社区就有希望了。我的内心再一次沸腾了,我胸腔里的血再一次燃烧了。楼主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
回复时间: 14:05
楼主辛苦了
----------------------------------------------
或许这辈子,我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
或许这辈子,习惯会让我错过什么;
或许,这辈子,我的手指,注定握不住你的爱……
回复时间: 02:23
感谢楼主!
我是茶都――思茅的[em24][em24][em24][em24][em24]
----------------------------------------------曾有过这么个时刻,当我觉得自己是这世界的主人时,就像走在云彩上面一样,觉得很遥远,有时又觉得很累,摇摇晃晃的,我喜欢过那种 感觉,觉得连云里也充满了爱,所以才会摇摇晃晃。一个男人给过我那样的幸福,却又将之夺走。我现在哭,不是因为失去了他,爱...是因为我不再相信爱而 哭,那样热烈的爱,竟然毫无痕迹地消逝了,认识到爱什么都不是而无力的我,为这样的一个我而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烈士陵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