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到底是谁打的在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

通讯员qq群: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来源:大众网
在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之后,同美国政府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经历了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和民族独立,要求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却倒行逆施,企图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蓄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以消灭担负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伟大历史任务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恢复其在全国的反动独裁统治。因而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尖锐斗争,成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的显著特点。
&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任务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之后,同美国政府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经历了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和民族独立,要求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却倒行逆施,企图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蓄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以消灭担负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伟大历史任务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恢复其在全国的反动独裁统治。因而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尖锐斗争,成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的显著特点。
  当时,津浦路西各县虽已基本光复,党的各级组织也已健全,民主政权日趋巩固。但是,整个形势仍很严峻。首先,夏津、齐河、恩县等还被日伪军盘踞着,在这些城镇的日伪军,按照蒋介石“作有效之防御”的电令,拒绝向八路军投降缴械,不少伪军已被蒋介石政府收编,摇身一变成为“国军”,有了新的靠山。这一部分日伪军虽然已孤立无援,失去了战斗力,成为瓮中之鳖,但是,仍经常窜出据点,进行烧杀、抢掠,破坏解放区的社会秩序,扰乱民心。第二,津浦路西武城、夏津、平原、恩县等县属于冀南区,冀南区地处华北门户,西依平汉铁路,东有津浦铁路,石德铁路东西贯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反动派要抢占抗战胜利果实,实现其先战平津,继而占领东北的野心,自然把冀南区视为他们的必争之地。第三,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惨绝人寰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致使广大沦陷区的生产力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农业歉收,工业停滞,商业萧条,民族经济几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摆在广大人民面前的,是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第四,地处边远地区的一些城镇,由于光复的较晚,党的组织尚不健全,民主政权也不太巩固,又与国民党占领区毗邻。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经常派遣大批特务,或收买地痞、流氓、土匪、恶棍,到解放区进行投毒、放火、爆破、暗杀等破坏活动,制造恐怖,扰乱民心。
  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阴谋,中共中央权衡全局,确定了针锋相对的战略方针:在各解放区,集中力量从日伪军手中夺取一切可能夺取的城镇和交通要道,凡能争得者,应用全力争之,以猛烈扩大解放区;要站在自卫立场上,把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各解放区要迅速地组编野战正规兵团,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同时保留一定的地方兵力和游击队,并要迅速地扩大民兵;在一切新解放区,一律实行减租减息,放手发动与组织群众,确立党在群众中的基础,巩固新解放区。此外,各解放区都要大力组织生产,保证军需民食。
  遵照中共中央的这一战略方针,根据当时所处的形势,冀南区党委明确提出的4项任务是:(一)全力配合主力部队粉碎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阻止或迟滞其沿平汉、津浦铁路向北进犯的行动,保证“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胜利实现;同时,继续清除解放区的残存日伪军据点,扩大解放区。(二)集中主力,以边打边练和边打边建设的方针,组编野战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动员群众参军参战;进一步发展地方武装和民兵。(三)在新解放区,迅速地建立和加强人民政权,开展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运动;在老解放区进行减租复查和土改运动,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厉行节约。同时,加强解放区周围敌战城镇的工作。(四)加强对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教育,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反动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阴谋,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作好对付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准备。
  1945年11月,冀南行署调整行政区划,原6个专区改为5个,其中六专区改为二专区,辖武城、夏津、平原、清河、恩县、故城、高唐等县。冀南六地委改为二地委,书记赵一民,副书记周惠,组织部长吴罡,宣传部长杜景云,民运部长杨中一,社会部长庞钧;冀南六专署改为二专署,专员郭鲁,副专员刘子蔚;冀南六军分区改为二军分区,司令员李定灼,副司令员赵彩银,政委赵一民,副政委刘华清(后王贵德)。此后,冀南二地委、二专署领导广大军民积极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指示,踊跃参军,积极支前,扩充野战兵团和地方部队,全力实施反攻作战,攻占中小城镇和据点。同时,开展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巩固和建设解放区的各项工作。
  第二节 清除日伪残余,巩固扩大解放区
  为了保卫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保卫解放区,遵照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寸权必争,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和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反攻命令,津浦路西各县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广大军民,发起了向盘踞在各县的日伪军的大反攻,迅速攻克敌占城镇,清除日伪残余,巩固扩大解放区。
  一、攻克齐河县城,围歼日伪残敌聂宜增部
  1945年8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各部队迅速破坏交通要道,夺取敌占城市。在齐河境内,日伪军仍然控制着齐河县城、晏城及津浦铁路沿线,齐河党组织决定向日伪军发动猛烈地进攻,予以坚决地消灭。齐河县大队首先对焦庙据点进行围攻。焦庙据点驻有一个中队的伪军,中队长魏传玉早就与齐禹县委敌工部交通员杨林有联系。齐禹县委敌工部长杨健和杨林在县大队围攻据点时,进入焦庙据点,要伪军中队长魏传玉放下武器投降,并用军分区部队将要进攻据点的假象迷惑敌人。据点内的伪军以为大军压境,表示愿意投降,但提出放几枪,不然怕齐河城的敌人残害他们的家属。县大队提出:“放几枪可以,但每人不准超过三发子弹!”。就这样,据点里外一阵手榴弹、掷弹筒空响和机枪、步枪朝天乱放后,100多名伪军缴械投降,并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3个,步枪100多支。随后,齐河县大队接连攻克了十里铺、毛庄等据点,迫使八里庄据点的敌人退到齐河城内。
  同年8月底,冀鲁豫二军分区部队及地方部队包围齐河城。守西门的伪军中队长与齐禹县委敌工部有联系,在争取这个伪军中队长起义的工作中,被敌人发觉,敌伪中队长被撤换,接着晏城的伪军又来增援,攻城部队在围攻了2天后,主动撤退到大夫营一带隐蔽。
  9月3日,冀鲁豫第一军分区参谋长朱子伟带着峰山(长清)县大队到来。朱子伟和齐禹县大队政委张治安指挥齐禹县大队、长清(河西)县大队、峰山县大队、军分区回民大队和齐禹部分区队再次攻打齐河城。朱子伟任前线指挥部指挥,张治安任指挥部政委。齐禹县大队攻西门,峰山县大队攻北门,长清县大队攻东北角,回民大队两个连阻击晏城来的援敌,齐禹县部分区队负责警戒。攻城部队千余人在城外围困、攻打敌人两天。第三天下午,逃到晏城的惠民县伪军千余人增援齐河城,两个回民连队一个冲锋,把敌人的援军打垮,从齐河城北追到晏城附近,俘虏近百敌人,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击退了从晏城前来增援的敌人后,齐河城的敌人陷入孤立的境地。军分区部队从靠近南面城墙的黄河大坝上垒了一个土台子,集中五六挺机枪,组成强大的火力点将敌城控制。敌人顺着城墙外埋了鹿砦,还挖了外壕,一到天黑,就弄些棉花,蘸上油点燃后扔到城墙下,照得城墙周围透亮。由于敌人防守严密,攻击多次受阻。第4天拂晓,齐禹县大队从西门破城攻入,长清、峰山县大队从城东北角、北门攻入。城内千余敌人纷纷溃散,大部被俘虏,只有伪县大队长姜孚先带少数人从城东南角坠城逃跑。这次战斗共缴获小炮5门、机枪10多挺和大批步枪和弹药。军分区部队及地方部队牺牲近百人。这是自1937年10月16日齐河城沦陷后第一次获得解放,全县人民欢欣鼓舞,纷纷敲锣打鼓,送酒、送肉、送米,慰劳人民子弟兵,庆祝胜利。次日,齐禹县委、县政府举行入城仪式暨军民庆祝大会,县长孙馨远代表县委、县政府表彰了战斗英雄、支前模范。被日伪蹂躏八年之久的齐河县城终于回到人民的手中。
  同年12月10日,渤海二军分区部队和齐河县大队、济阳县大队包围伪军聂宜增部据点。由于聂宜增据点墙高坚固,武器装备好,易守难攻,济南之敌随时可能增援。二军分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对据点只围不打,并在据点以南20里路外的路口修筑工事,准备先打退增援敌人。3天后,济南敌援军两个团的兵力在坦克的掩护下,渐渐逼近阻击部队阵地。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机枪、步枪一齐开火,爆破手冲出战壕,炸毁了敌人的坦克。敌人发疯般地接二连三向阵地发起进攻,战士们一阵猛打,最终杀退敌人的援兵。聂部成了瓮中之鳖。军分区部队和齐河县大队、济阳县大队挖掘地道,用“土坦克”向敌人据点猛攻。同时,部队展开政治攻势,向敌人喊话:“再不投降死路一条”。守敌人心涣散,无心恋战,伺机突围。部队围攻东西北三面,在南面缺口处布下“口袋阵”。敌人果然中计,聂部从南面突围,被早已埋伏在两侧的战士们用手榴弹、机枪一阵猛打,除聂宜增之弟聂宜庆等少数残敌逃往济南外,大部被歼灭,聂宜增被击毙。此战毙敌100余人,俘敌400余人,缴获各种炮23门,轻重机枪24挺,步枪400余支。
  二、解放夏津、恩县县城
  1945年8月10日、11日两天,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七道进军命令。解放区军民遵照毛主席和延安总部的命令,迅速向被八路军包围的城镇和交通要道之敌发动大反攻。在冀鲁豫地区,冀鲁豫临时武委会发布紧急通令,要求全区人民紧急动员,迎接新形势、新任务。各县人民掀起了参加民兵游击队,坚决把敌人赶出家门的高潮。
  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冀南六分区在夏津城北新盛店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分区副政委刘华清宣布了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提出了“打过运河去,解放鲁西北”的口号。19日,分区主力十九团和清河、枣强等县的地方武装东渡运河,进军鲁西北,拉开了解放夏津的帷幕。20日晚,英勇善战的十九团,一夜之间拔除了恩县至旧城公路两侧的所有日伪据点。武城、枣南、清河县大队和夏津独立团,接连拔除了夏津境内的岳集、二屯、小张庄伪据点,全歼守敌。
  夏津伪县长“王四金牙”(王晋卿)得到八路军拔除伪据点的消息后,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连忙派伪大队长杨老鹰带300名伪军和120余名日军,出城增援。冀南六分区主力十九团和夏津独立团,在夏武公路七里屯至李楼段青纱帐内设伏,将援敌包围,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英勇的战士们刺刀见红,大刀挥舞,杀得敌人鬼哭狼嚎。激战3个小时,杨老鹰被当场击毙,400多名日伪军几乎全部被毙、俘。少量残敌连滚带爬地逃回县城,再也不敢出城。至此,夏津境内除县城外,日伪军被抗日军民荡涤贻尽。
  在夏津人民庆祝抗战胜利,准备解放县城的时候,冀鲁豫军区决定,收复鲁西北重镇临清城,命令六分区十九团赶赴临清,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临清战役。根据军区的命令,六分区党委决定,十九团赴临清参战,将清河、枣南、武城3县的县大队和武城反攻营共1000余人,合编为二十八团。由二十八团、夏津独立团和夏津五、七、九区区中队一起,包围夏津城,使敌人真正变成瓮中之鳖,伏首挨打。为使攻城部队处于绝对优势,待十九团参加临清战役后,再赶赴夏津,以强大的兵力,攻克夏津城。
  8月25日,由六分区参谋长刘明鉴指挥,二十八团、夏津独立团和夏津3个区的区中队共2000多人,包围了由1000多名伪军固守的夏津城。二十八团一大队由团长李开道率领,攻打城西门;二大队由参谋长孙济云带领,攻南门;三大队由政委王新带领攻北门;夏津独立团实施对城东面的包围。独立团二连陈兵东门,以防伪军逃跑;三连、五连在东关以外的村庄布防,阻止敌人突围向高唐一带逃跑,并防止原由夏津逃往高唐的大土匪“张八师”窜回夏津,救援夏津之敌。
  夏津城内的敌人虽然被八路军包围,但“王四金牙”气焰仍十分嚣张。日军投降后,他摇身一变,当上了国民党第四十二旅旅长。他依仗日军撤退时留给他的大量精良装备,认为小小的夏津城,有1000余名伪军防守,并有高唐、济南两地的日伪军可以支援他,企图负隅顽抗。但是,抗日军民已为敌人掘好了坟墓。夏津独立团二连进入阵地后,很快在东门外的东关大街上挖好了战壕,修筑了工事。100多支枪口对准了敌人,两挺机关枪封锁着东门。三连、五连在东关外的几个村庄部署,军民并肩挖好工事,布置下陷阱、陷坑,准备伏击济南、高唐的来援之敌。
  “王四金牙”见夏津已被包围,成了孤城,便意识到如果八路军主力已到,自己势必束手就擒。于是他改变了固守待援的主意,组织伪军突围,妄图从东门往外冲,东窜高唐、济南,以免被歼灭在夏津城。敌人由机枪、迫击炮掩护,每天都组织多次突围,妄图打开缺口,但每次都被八路军强大火力所击退。
  在冀南六分区二十八团、夏津独立团围攻夏津城时,六分区十九团配合冀南、冀鲁豫军区主力以及冀南四、七分区的部队近万人,经过20多个小时的激战,于9月1日一举攻克临清城。随后,十九团迅速赶赴夏津,参加解放夏津城的战斗。9月3日傍晚,总攻开始。主攻连组成两个突击队,埋伏在城边。攻城指挥部调来了一门刚刚修好的平射迫击炮,战士们把迫击炮架在筑好的工事上,利用仅有的3发炮弹,对着西门的门楼开始发射。城楼上的伪军随着炮声,血肉横飞地摔下城墙。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英勇的突击队员扛着云梯,高喊着:“解放夏津县,活捉‘王四金牙’”冲向城头。冲进城内的战士们,把城门的大铁锁砸坏,打开城门,部队冲进城内。接着,十九团六连预备队向纵深发展,攻打敌人的指挥部――伪县政府。城内的伪军除伪县政府的一个连缴械投降外,伪警察局、伪县大队的敌人都成了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被分区部队赶得东奔西跑。有的跳城墙摔死;有的在护城河里淹死。部队进城后,一方面消灭顽抗的敌人,一方面由纠察队搜索敌人的残兵。东奔西窜的伪军个个跪地救饶,作了八路军的俘虏,个别藏在居民家中的伪军,也被乡亲们揪着,送给纠察队。
  收复夏津城的战斗一夜之间胜利结束。除“王四金牙”带十几名亲信由暗道涉水狼狈逃窜外,其余敌人全部被六分区二十八团、夏津独立团歼灭。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伪军600余人,俘虏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00多挺,迫击炮1门,长短枪1000余支,掷弹筒70余个,以及大量的粮食、棉花和布匹。
  夏津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9月4日清晨,城里的居民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欢迎子弟兵。
  攻占齐河、夏津等县城的消息传到恩县①,①1945年隶属冀南区六地委、六专署管辖,现为平原县恩城镇。恩县党政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斗志昂扬。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采用对敌喊话、劝降及军事进攻的方法,先后拔除了良升官庄、南北官庄、侯王庄、三十里铺、旧城等据点,接着围困恩县城东辛桥据点。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位于平、恩两县交通咽喉上的辛桥据点被拔掉,并截击了从戴家口增援的一股伪军,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至此,恩县县城周围的据点全部扫除干净。
  恩县县城虽是一座孤城,但守敌尚有1200余人,并有较好的武器、充足的弹药,仍是六分区部队东进津浦,南下高唐,北上德州的一大障碍。为此,冀南六地委、六专署和六军分区研究决定解放恩县县城。分区司令员周发田、副政委刘华清、参谋长刘明鉴命令以恩县独立团团部为作战指挥部,由独立团政委胡永昌任总指挥,参谋长李华珍和政治处主任于贯群任副指挥。敌我双方的兵力武器配备是:恩县独立团两个营和夏津独立团两个连以及区游击队、民兵千余人,长短枪千余支;日军一个班(约十人)、伪军一个大队、四个中队及伪县长王化三的自卫队约1200余人,轻重机枪40余挺,步枪千余支、
  9月20日,开始围困恩县城。兵力部署:恩县独立团一营一、三连和特务连包围南面,主攻南门(一连连长任突击队长);一营二连和二营四、五连包围东面,主攻东门(二连指导员郭廷印任突击队长);二营六连,三个区中队及部分民兵包围北面,主攻北门;夏津独立团的两个连围堵西门。不久,夏津独立团的两个连奉命调离,从北面抽出六连和部分民兵接替。作战指挥部设在南关,必要时指挥员也迂回到东关或北关就近指挥。分区领导调来十九团的迫击炮向城北门平射了三炮,虽皆中目标,但因城门洞已用土砸实,难以炸开缺口。10月24日,渤海军区派来炮兵连,调整了兵力部署,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北门改由渤海军区炮兵连主攻,西门和小北门由恩县六连、区队和民兵佯攻,东门和南门按原部署不动,指挥仍设在南关,由胡永昌等具体指挥。
  10月26日零点10分,攻城战斗打响。2点30分,攻城部队已全部登城,在城墙上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半小时后,守敌大部分缴械投降,只有300多残敌龟缩到伪县政府院内。4点30分,八路军指战员们向伪县政府发起攻击,拂晓前全部结束战斗。活捉了伪县长王化三和伪大队长褚占文,恩县县城又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解放恩县县城的第三天,攻城部队在城内体育场召开祝捷大会,处决了伪大队长褚占文和汉奸特务杨洪志,把伪县长王化三及其子伪军分队长王桂化押解到武城监狱。12月,恩县人民政府召开公审大会,将王化三、王桂化枪决。会后,渤海军区炮兵连带着胜利的喜悦返回部队。恩县独立团奉命进驻高唐县境,配合其他部队进行围剿高唐城东、城南伪杂和国民党顽军的战斗。
  三、消灭顽军李连祥部,解放晏城
  抗战期间,李连祥投降日军,充当汉奸,是齐禹地区抗日军民最凶恶的敌人。日军投降后,李连祥部被国民党收编为山东保安十九旅,李连祥被任命为旅长兼齐河县长,后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委任为山东保安二师师长兼四区保安五团团长,成了国民党军队进攻鲁西北解放区的“先遣军”。由于其部属都是长期纠集的有人民血债的亡命之徒,被国民党收编后更加穷凶极恶,成为解放齐禹人民的最大障碍,渤海军区决定尽早将这股顽军消灭。
  1947年1月19日,渤海二地委民运部长余惜光来齐禹县作紧急战斗动员,要求地方武装要在23日前扫清李连祥部的外围兵力,渤海主力部队26日即能到达禹城附近。按照上级部署,齐禹县委组织民兵6000余人,编成反攻营,配合主力部队作战。29日,渤海军区七师、十一师和二军分区十二团、齐禹县独立营、禹城县独立营联合展开讨伐顽军李连祥的攻势。经过两天战斗,扫清李连祥的据点18处,歼敌1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李连祥在解放军炮火轰击下,抛弃盘踞9年之久的魏寨子老巢,于30日率残部逃往晏城。国民党派往山东保安十九旅的专员熊纪明在逃窜途中被击毙,齐禹县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战斗结束后,齐禹县委召开庆功大会,表彰在攻打李连祥部的战斗中涌现出的21名英勇参战的民兵,并授予光荣匾和奖励部分衣物。
  李连祥率残部逃到晏城后,与张德新部合流。李连祥不断向齐禹地区派遣还乡团,杀害共产党员和村农会干部。据统计,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杀害农村干部160人,其中有20户被杀绝,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国民党部队重点进攻山东以后,华东野战军(后称第三野战军)由鲁南撤到胶济线,后又撤到渤海区,从渤海区路过齐河,准备绕道进军鲁西南到豫皖苏。齐禹县委向华东野战部队反映了晏城敌人的情况,华野部队决定攻打晏城。为配合野战部队攻打晏城,齐禹县委书记刘玉林、副书记董文江作了紧急动员,并深入区、村召集干部、民兵筹粮款、做军衣,同时筹备了100副担架,随军行动。5月12日晚,齐禹县独立营、渤海二军分区十一团,配合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二十八师,在晏城与张德新、李连祥部展开激战。战斗首先在火车站打响,敌工事被华野部队炮火摧毁,经激烈争夺,首克张德新部,华野部队控制了火车站。13日拂晓,华野部队猛攻东门,守敌孙贯一率部200余人及李连祥、张德新残部共1000余人出西门溃逃,进入华野部队和齐禹县大队的伏击圈,大部被歼灭。此役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49挺,步枪2000余支,电台1部,战马40余匹。李连祥带伤逃至晏城西东辛村东破窑内隐藏,被一名拔草的小孩发现,报告给区里。四区(华店)武工队队员李洪银、张西昌将其活捉。匪首张德新及其子山东保安十二旅旅长张振东潜逃①。①1951年4月镇反运动中,张德新、张振东被人民政府逮捕,1952年,张德新父子在晏城公审后被枪决。20日,齐禹县委在杨圈村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将血债累累、民愤极大的李连祥团、营职帮凶贾长山、刘洪三、李曰均、贺风江等20人处决。李连祥在公审前夜服毒自杀。
  晏城解放,使齐禹县和齐河(铁路北)县解放区连成一片。齐河(铁路北)、齐禹地区的对敌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民党只固守齐河城、鹊山洛口桥。1947年冬季,齐河(铁路北)县大队在邱岸(现属齐河桑梓店镇)一带将被国民党收编的伪顽军聂宜庆部400余人全部歼灭,聂宜庆当场被击毙。至此,抗战以来,横行于齐河、齐禹地区的李连祥、张德新、赵芙亭、聂宜增等国民党土顽势力被彻底消灭。
  第三节 加强解放区建设,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一、加强党、政、军建设
  (一)加强党的建设。为了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冀南区党委于1946年2月在威县开办了党校。冀南二地委选派一批干部参加了党校干部培训。通过对党的七大精神的学习和两次参加土改,解决了抗战胜利后少数干部中一度产生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麻痹思想,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解放战争和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政权建设。由于一些地区解放较晚,许多村政权尚不健全、巩固;有些地区虽解放较早,但一些地方的政权也没有完全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为此,1946年5月10日,冀南行署发出了关于改造村政权和加强区政权的指示,提出废除村长独任制,要求在老区建立村政委员会,在新区建立新的民主政权,加强区政权建设。根据行署的指示,冀南二地委所属各县普遍开展了农村政权的改造和建设工作。到1946年秋后,老区各村大都建立了村政委员会,新区村庄也都建立了民主政权。同时,区级政权也进一步健全和巩固。
  (三)加强军队建设。停战令生效后,少数干部战士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认为就要和平了,军队没有用了,该解甲归田了。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加强部队管理教育,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提高部队和广大民兵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增强战斗力,各部队利用战争空隙,积极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大练兵运动,并大张旗鼓地表彰英雄模范人物。
  二、整顿发展村级组织
  1945年11月29日,冀南二地委发出《关于整顿发展村级组织的意见》。《意见》指出:为适应当前斗争形势和工作的需要,各县要把占人口总数50%―70%的群众组织起来,其中党员占20%,民兵占3%―5%。并规定,农村党支部一般3―7人,武委会3―5人,农会3人,妇联3人,7岁以上均应参加儿童团。村政权组织设村长、副村长、民政委员、教育委员。此后,各县遵照地委指示,对村组织进行了整顿、完善和发展,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除奸反特,镇压汉奸、恶霸,维护社会治安,为解放区人民进行和平生产创造了条件。
  此外,武城、夏津还开展了生产救灾运动。1946年7月,卫运河涨水决口,武城、夏津许多村庄被淹,损失严重。冀南二地委、专署和两县县委、县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受灾群众抗洪抢险,发展生产,度过灾荒。
  第四节 反特剿匪与土改运动的开展
  抗日战争的后期,遵照中央的指示和冀南二地委的部署,各县先后开展了赎地清债、雇工增资和减租减息运动,减轻了贫雇农的部分负担。但是,土地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封建的土地制度依然严重地束缚着广大农民。他们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挣脱封建枷锁,实现“耕者有其田”。从1946年夏至1948年秋,各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一、建立四县联合剿匪指挥部
  在土地改革运动即将铺开的时候,特务和恶霸地主、土匪杂团等组成的还乡团,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支持下,潜入解放区,野蛮残杀共产党员、村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危害极大。自1945年底至1946年上半年,仅恩县就有164名干部、群众惨遭杀害。他们采取枪杀、火烧、活埋、铡刀铡等惨无人道的手段,给人民群众带来深重的灾难。为打击还乡团的嚣张气焰,确保土改运动的顺利开展,各县县委带领党政军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冀南二军分区建立了平原、恩县、武城、故城四县联合剿匪指挥部。
  指挥部副指挥马神率队进驻平禹交界地区,会同武工队、县大队、县公安保卫队及民兵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运动。1946年旧历6月下旬,平原县委采纳了组织部长赵毅提出的“诱敌深入,痛击敌人”的建议,先调部队到五区与三、四区的结合部设下埋伏,后派民兵诱敌深入,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内,予以狠狠打击。此时,已逃跑的邓协臣匪团经喘息后又卷土重来,探知剿匪部队活动在三、四区东南部,没在五区,于是决定联合其他匪部进攻五区。7月初的一个夜晚,平原县委获悉敌人进犯五区的情报后,由赵毅在大魏召开了四、五区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了防御措施和歼敌任务。会后,五区区委书记马和、区长唐进忠一面通知武装民兵做好战斗准备,一面派人向四县联合剿匪指挥部告急。第二天黎明,四县剿匪部队刚赶到平原县张华、姚庄、梨园一带,便遭到从高唐来的杂顽部队的袭击。剿匪部队英勇反击,一举赶跑了进入郑官屯的敌人。敌人连续反扑,皆被剿匪部队击溃。战斗进行到下午3点多,还乡团400余人由三、四区交接处西进张华,张华的民兵稍作阻击后迅速转移,敌人掉头向南与高唐的杂顽夹击剿匪部队。剿匪指挥部立即命令平原县大队三连和恩县县大队一连迎头痛击敌人。整个战斗共歼敌128名,俘虏了二区伪区长王富章,还乡团残余狼狈溃逃。
  1946年冬,平原县大队配合冀南二分区基干一团进入高唐清剿还乡团和土顽武装残余。平原县公安保卫队和武装民兵,以五区为主,采取秘密侦探、发动群众、逐户清查等办法,清查搜捕了一批潜伏下来的土匪、特务和还乡团分子,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并召开公判大会,处决了30多名罪大恶极的坏分子。其他各县也都利用各种形式,率领党政军民对还乡团、土顽武装给予严厉打击。至1947年春,还乡团的暗杀活动基本上被镇压下去,为土改运动的顺利开展扫清了障碍。
  此外,还平息了夏津县的反动会道门暴乱。1947年9月,在夏津县的宋里、长屯、韩庄、前后堂、孙小屯一带,以王瑞青、韩豁子、李风山、李桐仁等为首的反动会道门头子,勾结国民党特务和地富反坏分子300余人,进行反革命暴乱。暴乱中,五区区委书记张文祥、区干部唐殿荣和2名村干部、4名民兵被杀,13名区干部和民兵受伤。暴乱发生后,夏津、恩县、武城三县联防指挥部在冀南军区第七团第一连的配合下,将暴乱分子包围在孙小屯村南洼地。这时,暴乱分子手持大刀、长矛,口念咒语,进行反攻。在进行政治教育完全无效后,遂以武力进行镇压,当场击毙首要分子孙玉岭、孙茂林、李桐仁等,反动头子李风山等9人受伤,240余人被俘。暴乱平息后,冀南二地委民运部长杨中一、夏津县长张仁甫、秘书李玉春和地委宣传部长杜景云、县委书记纪照青、公安局长孙鹏飞先后到五区处理善后事宜,召开了万人宣判大会,将9名暴乱首要分子处决,10名作恶分子被关押。对多数受蒙蔽的教徒,教育后释放。
  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在全国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指示》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极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的群众运动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指示》还规定了指导运动的14项原则,其中包括不可侵犯中农的土地,一般不动富农的土地,应区别对待大中小地主与恶霸地主,保护工商业,对抗日军人、干部的地主家属以及开明绅士等应适当照顾等。
  根据中央指示和上级党委的部署,各县都组织传达学习,进行思想发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为使运动搞得广泛深入、富有成效,各县举办了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学习班,并进行了土改的试点。县委、区委组织了工作队,各村庄成立了贫农团,建立了农会、民兵、妇女和贫雇农分配委员会,采取诉苦、开斗争会等形式,进行阶级教育,启发农民觉悟。运动开始时,部分农民存有惧怕地主变天,反攻倒算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同地主进行面对面的斗争。经过深入学习,回忆对比,设立“穷棚”、“富棚”,用实物展览对比等,使人们逐渐消除了顾虑,许多苦大仇深的贫雇农纷纷登台,愤怒控诉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行。在人们的义愤之下,个别罪大恶极的地主被乱棍打死,被地主霸占的土地、房屋、资财等被斗争出来。平原在四区、五区西部的59个村庄,斗争恶霸地主251户,获土地3285亩,宅基24处,房屋110间,粮食、农具、木料等物资一大宗。为了更加深入地发动群众,上级党组织抽调大批干部到群众中去,宣传、配合与参加土改运动。1946年5月,冀南区党校的全体学员,由党校教务主任王东宁带队,深入到恩县、夏津、平原等县,宣传贯彻“五四”指示,发动群众,进行土改。同年9月,冀南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和一、四、五专区共抽调600多名干部,组成冀南“农民翻身队”,由行署民政处处长王含馥任队长,冀南区党委民运部副部长习从真任政委,赴冀南二专区的夏津、恩县、高唐、平原等县,发动群众开展反奸诉苦,斗争恶霸地主,进行土地改革。
  各县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推动了土改运动的深入开展。1946年6月15日,冀南区党委推广了平原、高唐新区的土改经验,冀南区党委办公室转发了冀南二地委关于《高唐、平原新区土地改革的初步经验》。这个经验主要是在土改中走群众路线,以农民集训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土改任务。经过5个多月的土改运动,到1947年2月,武城、恩县、故城、夏津和平原、高唐部分区千余村,基本完成土改任务。26%左右的贫苦农民每人占有土地平均达到2至3亩。在土改运动中,各地还不平衡,许多县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促进了土改运动的顺利开展。恩县经过半年的土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部分村庄的农民惧怕地主变天,加之有的村干部不团结,组织不牢固,甚至流氓掌权,因而出现斗争果实分配缓慢、干部贪污浪费、侵犯中农利益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1947年2月,恩县县委在消灭地主封建势力的基础上,分三类村进行了土改复查。对群众发动较好的村,清理果实尾巴,丈量土地,订立文书,弥补中农损失,提高思想觉悟,防止地主威胁反攻;对发动群众不彻底的村,组织力量,继续发动“假斗争”,村干部给好人撑腰,重新组织诉苦,不承认坏人领导的农会;对流氓当权的村,进行改选,斗争未完的继续开展斗争。边沿村庄,由县里统一配备武装,支持群众运动,镇压武装特务,清理伪军及土匪成份的人员,整顿群众组织,团结中农,斗争恶霸地主。土改行动较缓慢的平原县为了深入开展土改运动,于1947年4月培训了土改积极分子,对一、三、四区的赤贫农5000多人进行了为期3至5天的培训,提高阶级觉悟,明确土改的任务和政策。培训结束后,全县大规模的土改运动普遍展开。数日内,一、三、四区的250多个村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工作进行得轰轰烈烈。同时,县区干部及时深入各村,了解情况,汲取经验,指导土改运动。县土改工作队还集训整顿了教师和民兵队伍,肃清了土改中的破坏分子,狠刹了地富反坏分子的破坏活动,壮大了农民胆量,深化了土地改革运动。同年8月23日,《冀南日报》以“平原三月来土地改革中大规模领导方法获经验”为题,做了详细介绍。
  1947年8月7日,冀南二地委召开了县委书记扩大会议,总结了全区的土改运动。二地委副书记周惠做了题为《让农民自己做主,彻底消灭地主阶级》的讲话。他首先总结了从1946年7月贯彻中央“五四”指示以来的土改运动。指出:自1946年7月贯彻中央“五四”指示以来,全区农民收回土地46万亩。关于农村土地的分配情况,据夏津、恩县、武城、故城、清河5县82个村统计,一般有如下变动:地主平均每人有地41亩,比过去减少617亩;富农平均每人5亩,减少29亩;中农一般变动不大;贫农平均每人27亩,比过去增加8分。同年8月20日,冀南二地委部署开展土改复查运动。地委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检查了土改中领导上的右倾和自满思想,明确了复查的方针,号召全党迅速投入到土改复查运动中。9月,全区的土改复查全面展开。各区、村纷纷召开斗争大会,对漏斗的地主、富农和不甘心灭亡、进行反攻倒算的恶霸地主开展斗争,彻底打掉了他们的威风,他们的土地、财产大量被没收。据7县52个村的调查,复查后人均占有土地的情况是:地主29亩,富农35亩,富裕中农47亩,中农41亩,新中农35亩,贫农33亩。在复查运动中,也发生了一些侵犯中农利益的“左”的倾向,有的地方还斗争了工商业者。后来,根据中央的指示,做了纠正。
  同年9月13日,全国土地会议闭幕。会议总结了解放区土改的经验,制定并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一)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二)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三)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农,并分给地主同样一份。此后,冀南二地委和各县委开始着手土改复查扫尾和颁发土地证工作。到1948年秋,各县基本上填发了土地证,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全面结束了土改运动。
  经过这场伟大的土改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的土地制度,平分了土地,确定了地权,划分了阶级成份,结束了广大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历史,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发展了生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初审编辑:&&&责任编辑:李超然)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