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油画家王可伟油画集先生的作品十分震撼,本人想临摹几幅可是网上的图片太模糊,哪位大神有高清图

读我心中的英雄王可伟先生的绘画(将陆续更新)
很小的时候,在连环画报上看到了“影子武士”的连环画。开始以为是法国的漫画家画的,当看到作者是一个很中国的名字王可伟的时候,不是惊叹能够形容的,随即开始狂热的临摹。他当时的连环画的钢笔线条处理上极为漂亮,暗部的层次韵律如同画刀在颜料中划出的机理效果般的排线交织着,太难画了。很快“莱特湾大海战”又在连环画报上推出,记得当时很多爱画的人都在开始画王可伟先生的风格,但都可以被甄别出来,没有人能画出王先生的钢笔神韵来。
在那个大家都还有追求的年代,一件必然的事情发生了。和陈逸飞、魏景山他们一样,听说王先生必然的去了美国。随即发生了一些事情,中国的连环画中以素描光线来作画的一代人中雷德祖先生故去,崔君沛先生、冯远先生也都改为了国画风格。中国连环画的硬朗挺俊不见了,随即祖国的大门打地更大了,人们不再思索了,不再去谈理想了,不再......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圣斗士星矢的孩子用天马流星拳把中国的连环画彻底的打到了收藏界。
陈逸飞先生魏景山先生 蒋家王朝覆灭(攻占总统府)
雷德祖先生连环画
崔君沛先生连环画
冯远先生连环画
车田正美 漫画
很久以后,已经忘记了连环画而在北京闯荡漂泊的我突然在网络中看到了王可伟先生的消息,得知他画了巨制的《楚汉之战》连环画,而且还是负面的声音,这部连环画画的很粗糙等......继续在网上查询,发现了一些楚汉之战的图,异常的惊讶。王先生富有叠加层次的漂亮线条不见了,取之的是亢奋、狂放、激荡的难以是钢笔达到的线让画面的气氛达到了难以想象的极致。此书只出版了2000册,后来用高价购得后此书却成为我翻看最多的书籍。在此幅中,王先生画的大泽乡揭竿而起的情节,没有了慷慨,没有了革命历史情节中所表现的高大全的形象,在这幅钢笔作品中我看到的是一群极度恐惧的马上就要成为嗜血强盗的人们。他们的面容扭曲,在构图的气势上可以让人感到的是夹着血腥的空气紧紧包围着你,在钢笔运动间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存在。
伦勃朗晚年给市政厅画的历史画中准备起义的人们正在起誓,荷兰的英雄瞎着一只眼,大家诡秘的在林间准备。这样画当然不被官家看好,任何官家都喜欢自己的借以宣传的是身高八尺面如满月双手会写梅花篆字的......伦勃朗嘲笑官家并毁坏了那幅旷世杰作,这是现在剩下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看出王先生的血脉里流淌着的是和伦勃朗相似的血液。
这幅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情节,一个所有怀揣大志的人的梦想情节。很难画,舞台上周信芳老先生已经把这个情节给所有中国人打下了烙印,王先生在这幅作品中用镜头感来突破了舞台上的给我们的记忆。韩信的马跑在前面的高岗上,萧何从后面追入,高低的错落把景深更推了一步,半空中灰云又可以让我们感到了色彩,清冷的灰色和大面积的蓝。钢笔在王可伟先生手里用只有黑色的墨水却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
记得那年北京正在进行着传说中的非典,我那时还有的公司第一次受挫。无奈中,自己在恐慌的王府井踱步,在没有顾客的王府井新华书店猛然看到了王先生的油画集。油画集的印刷不是很专业,甚至没有油画集该有的局部细节,很难看清笔触和局部的色彩,但是每一幅的气势有如决堤般的震慑着我,坐在空落的一家店里把这本画册看到了人家下班。这本画册是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内的大部分作品后来都在网络上流传,但这些作品均流传于民间军事论坛,美术领域似乎更着重于改革开放后祖国所喜爱的另类作品和探索或实验类作品的推崇了......这本画册在这里就不扫描了。
跟祖国美术领域出奇的相似的媒体业却关注了一次王先生,似乎是陈可辛导演的美术盗改了王先生的油画做了宣传。可是后来陈可辛导演也很恳诚的承认了这件事,让媒体没有了嚼头,失望的媒体随即也就再也对王先生没有了更多的兴趣。
从王先生的钢笔尖我们可以感受到色彩,那王先生的真正色彩是什么样呢?
大气雄浑淋漓酣畅好像好多词在这里失去了意义,我们得到的只有被震撼,被吸引&&&
夕阳下历经战阵的战士,脸部被王先生做了几乎剪影的处理。我们读到的是铠甲破损的细节,战衣磨损的细节,鞍韂精美的细节,这些细节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战士的一切。这是一个历经生死苦战的战士,从战衣破损的部位看他是一个射手,从他自信的动作和背满的箭囊看他是一个神射手,从战衣和铠甲看他是一个下级军官,但骑乘的马匹从血统和鞍韂上看都与这个下级军官的身份不符,这是他夺来的,或用战功换来的......在这样细节的处理上,王先生有如导演般慢慢的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下级的勇敢军官在戈壁中的故事......
此幅作品早期的一幅是这个样子,光线、构图都没有太大变化
王先生这幅作品早于上一幅,当时看这幅的时候觉得是那么完美的作品。后来看到王先生再度创作的这幅作品首先被夕阳的余晖所吸引住,而且莫名的感到了凝重。细细比较看来,王先生首先舍弃了武士的五官,接着舍弃了猎鹰,然后去掉了戈壁上的龙卷风,看似简单的减法却让画面的内涵有了质的改变。从早期戈壁的凶悍猎鹰武士到现在的下级戍边的战士,王先生用数次的创作反复的更改告诉了我们英雄的真正含义
这幅作品中大量的画刀的使用让人在平静的构图下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躁动
武士和马的动作都似兵马俑般的矗立着,但疾风下的枯草让大地产生了烧灼般的动感,与大面积的黑色背景配合的那么完美
搭箭备射的武士,一个秦汉时代的武士,自信地遥望着远方的猎物,身上的战袍已经露出芦絮,也许是一个落败了军队的武士,失去了给养,也许戍边的战士在巡逻之余发现了如同自己一般的离群孤雁。。。。。。。,此幅油画的光线处理没有用王先生喜爱的晚霞的暖光,而是选中了平淡的午后,夜幕的序曲已经弥漫开来,白马的阴影使用了大量的蓝色,如此鲜艳的色彩&和马匹身上半透明的毛皮质感配合的极度完美,没有丝毫跳出画面的感觉
画面中武士的脸全部隐在暗影里,扬起的下巴和沉稳的动作告诉我们武士的冷静与自信,肩甲反光的色彩
把秦汉时皮质铠甲的质感表现得令人叫绝!
同一个题材的作品,时空的不同,气势的不同
中午的时间,唐宋的时代,一切是金色的,中国曾经有过的一段金色的段落,天空的上方已近昏暗,沙尘暴要来了
这幅雪中骑射的油画动感十足,倾斜的画面中隐约的见到的是射手冰冷杀气的目光,马的角度几乎要冲出画面
我没有见过这幅油画的原作,我相信任何观画者在这幅画前都会本能的往左侧站立
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色彩,此幅作品中王先生更快的抓住了瞬间,弓弦放开的一瞬间。此幅和上幅是如此准确的抓住了瞬间的动作,上一幅战马几乎冲出了画面,这幅战马几乎跃出了画面;上一幅的战马正带着武士正在向右倾斜,而这一幅正是向左倾斜。此幅作品中的速度似乎更快,此幅作品我没有见过原画,从画面的完成程度上应该是未完成或者是色彩稿。武士的盔甲来看,可能是唐代之间武士,鲜明的依仗般的盔甲不是我喜欢的,不像上一幅,下级武士简单的皮甲和露出棉絮的破战袍是那么的有着深厚的生活质感。&
王先生画过大量的武士射猎的油画作品,除了画面的气势每一幅都咄咄逼人之外,细微之处可以看出王先生对历史服饰道具的准确把握。铠甲的样式、头盔的不同,以及非常有时代的马镫。从目前的考古所能发现的最早的马镫应该是南北朝了,但是现在还有多少人去注意它,没有了。看着影视里曹操一磕马镫,没人会笑场,因为我们现在的时代浮躁了、退步了。还有多少人热衷画展,还有多少人热衷戏剧,现在大家热衷的是双年展里怎么能出来更奇特的东西,戏剧里怎么能让人不假思索的傻笑,还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去探究艺术哪怕是技术,太少了......我总觉得王先生像一叶孤舟,这也是他要让自己画众多身着战服铠甲的武士却只能在旷野孤独的射猎的缘由吧。
此幅作品中在阳光和雪地之间的战马几乎可以感觉到它体内热血的流动,粗大的鼻孔在强光下的透明,快速奔跑颠簸时导致的舌头的扭曲,大幅度的跨跃使得后腿的马蹄几乎要跨跃前腿,几欲飞起的猎鹰的瞬间神态被王先生捕捉的是那么准确而又霸气十足。动物的绘画看似要比人物绘画稍稍轻松,其实完全不一样,动物由于自身的结构所完成的动作和自身体积所带来的张力是远远超出人类的。现在很多的甚至所谓的专业画家用照片的细节加美国几本动物结构的动作样子就可以堂而皇之搞了创作、堂而皇之的卖出很离谱的价格......如此的中国美术界,王先生也只有放马猎鹰这一条路了。
此幅作品中关西男人的特征被王先生把握的出神入化,猎鹰和战马的瞬间动态已经美得无法用多余的语言形容了。
王先生作品中的动感在这幅钢笔作品中更加出色,这幅作品中战士正急速的退回城中,守城的士兵正要用城门做殊死的抵抗。
王可伟先生像用摄像机一样使得这幅作品充满了张力,王先生神奇的用地上积水的静止一下的烘托起马蹄狂奔所带起的石粒而造成的急速的动感。主要角色完整的处在逆光中和正在关闭的城门造成的纵深感更加突出了速度感,每次看到这幅作品时我都会本能的怕飞溅的石粒扑过来。
又是12点了,下次我再陆续的将王先生的作品陆续发上来。以上图片分辨率均在200,但考虑到版权等因素,大部分作品都不是作品全貌,希望我们有机会能看到王先生作品真迹的时候再去真正领略大家之美吧。
此幅油画中是一个雨中偷袭的情节,王先生又一次用光来阐释了一切——冲入军帐中的武士在冷色的逆光中带着雨水扑了进来,惊恐的战马有如马踏朱雀般的动作混杂着泥水,围着取火的武士和美女被帐内火盆的暖光包围着。外面的冰冷带着杀戮,里面的温暖带着爱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被王先生用被冲开帐篷一瞬间带来的光强行的扭在了一起,让人几乎有不知所措的感觉。&
油画中武士们职业的反应,和美女依旧沉浸在爱意中,被王先生用动作又一次破解了
此类作品在我见到王可伟先生的钢笔作品中也有一幅
此幅钢笔作品中,我们看到是夜袭,也是冲入军帐,但与油画的不同王先生没有用大量的光感来表现这个恐怖的情节。夜空中的闪电交待了时空,被帐篷挡住的战马与被袭击的武士同样的惊慌,被冲开的帏帐的飘动给了这幅作品紧张混乱的感觉。
非常喜欢王先生笔下的战马,马是生下来就是奴隶的动物,虽然它们美得像精灵,但作为奴隶它们的命运就是要载着它们的主人去相互杀戮。我养过一小段时间马,知道它们其实是那么的胆小,那么的脆弱,人类之间的杀戮让有铁石心肠的人们也会颤栗,作为终生奴隶的马,看到这个世界......王先生透过马的眼神给了人类的一个询问。可以从他画的战马中的眼神里看到的是恐惧,对杀戮的恐惧,对惨绝世界的恐惧。但在后来王先生的作品中,我不知道的原因,王先生战马中的眼神隐退了。虽然画面的整体感更好了但我还是更爱王先生早期作品中马的眼睛,有机会一定要问明白王先生为何舍弃了这种对杀戮的质询,从同一个题材来看,早期的作品白马的眼神:
现在作品中的乌骓马,动态更加的漂亮,但眼里的东西消失了
也是同一个题材,王先生的作品在前期是这样的
现在的作品风格转换了
可以看出用色更加的狂放,笔触更加的奔放,动态被更快的卡在了一瞬间,前期的作品更像是雕塑般地凝固,而现在的作品更像是在瞬间的捕捉
&瞬间的捕捉是极难的事情,中国的老画家黄胄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瞬间的美被凝固在了宣纸上,而学他最像的史国良先生却缺少了这个最难的环节,在回来看王先生的油画作品中的转瞬即逝
武士在马背上准备开始杀戮的动作,和马的正在跳跃被王先生抓在了画布上,奔溅起的泥土的黄色和战马肩胛骨处毛皮的汗渍的蓝色更加增添了画面的动势
色彩在王先生的油画中是如此的奔放,却又让画面的情节如此的紧张
如此大面积有如版画般使用红色的油画不多见,红色如同血般的紧张在城墙上山谷间弥散,武士身上箭羽的黄色反光与远山的紫色和更远方压上来的蓝色使得这么大面积的红色一点都没有糊在一起,这个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问题,而是王先生心中的色彩和高超的色彩把控能力下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
同样在黑白的钢笔世界里,王先生用角色的情绪也营造了一片我们可以感觉到的血红色
不仅仅是灯台带给我们想象的色彩,霸王别姬,这个双方都在准备赴死的情节下,杀人魔王的哭泣和虞姬再也没有了希望的泪眼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红色和阴影处阴暗的绿色,王先生在这幅作品中用大师般的手法在我们的眼睛和感觉中让我们自己成了调色盘,霸王别姬&&
这个故事的悲情让所有艺术家都如同飞蛾一般扑向这个情节,有太多太多的作品了,陈怀皑就倾尽了一生的才华帮助儿子陈凯歌完成了《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但也让陈凯歌一生难以超越了,从民国到现在从国画到油画,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题材众多大家是怎么完成的
这些只是众多霸王别姬画作中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在看这些画的时候,我总觉的缺少什么,总觉得这些画没有摆脱舞台,没有摆脱“英雄”这个词。所有作品中的项羽都在拿着架势,都在使劲的告诉观众自己是英雄,让我总会很糟糕地联想到现在的特型演员在演大人物时总像消化系统出了大问题,难以名状的撅着、挺着、摆着、难受着......
在所有的霸王别姬的画作中非常喜欢汤沐黎先生的这幅,曾经觉得很难有超越的了。画面上的项羽有了感情,但是还是觉得“摆”味道重,像是话剧舞台的表演。虽然项羽握着爱人的手,让人感到曾经的爱情,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有爱情吗?真的是爱情吗?
再回过头来看王先生的作品,他让我们自己阐释了一切:什么是野蛮战争下的女人,这幅钢笔画解释了一切,孔武有力的武士都为了明天的生死未卜而......女人呢?
好了,现在作为主子的人要跑路了,作为主子军妓的虞姬该怎么办?能怎么办?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的嗜血主子又能怎么办,请原谅我把王先生此幅画再发一次我们来看
曾经被人称为英雄的男人他内心被王先生解读了:此刻知道只有亡命一条路的魔王正像个孩子一样寻找女性啼哭,此刻的虞姬在项羽心中其实已经被代替为了母亲。作为军妓的虞姬此刻是因为对项羽的爱而抚慰劝解项羽了吗?没有,丝毫也没有,我最钦佩的就是王先生把她画得像一只正在战栗的母鸡一样佝偻着,丝毫顾不上了身边的主子,只是恐惧着自己的命运,泪眼中已经只剩下了死亡。此时此刻的两个人都成为了真正的人,有感情,有恐惧,有哭泣,再也没有了工作中的表演,再也没有了生活中的虚荣......我不知道王先生画这幅画时自己有没有感动,我相信肯定有,肯定是酸楚着画出来的。是用心画出来的。我是被这幅钢笔画感动着......
今天恰克飞鸟找到了王先生的博客,很激动,但是王先生很懒,只留了一篇文章。
明天要上班,先就写到这里,随时找时间继续往下写,往下读王先生的作品。
英雄因为自身的悲壮而被人世代流传,那么可以画出英雄内心的必定是英雄,王先生就是这样的英雄。英雄的路很艰难,王先生一路走来,其中甘苦只有王先生自己知道。有一幅画,我很喜欢:
风尘仆仆的玄奘法师,走的是那么急迫,表情庄严,皮肤已经被晒成黑红色。马不是被骑乘的,而是帮着师父驮着一些用品,人世间的钥匙——佛经被师父敬在头上。很简单的构图,画面也没有很精致的细画,但王先生让画面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表情上,这与王先生画布上大量的武士截然不同,脸部是那么清晰而分明,画中的法师是多么急迫,我们甚至可以听到他的喘息,这个表情解释了一切,玄奘法师的急迫。世间已经不是男耕女织的世间了,巧取豪夺,连一贯虚伪的官长都可以坦然承认道德底线已经荡然无存,既得利益阶级甚至已经放弃了欺骗。玄奘师父要救这个世间,他的佛心支撑着他在烈日戈壁还在狂走。从法师的表情中,不难读出王先生的心声,这几年了王先生近乎疯狂的创作,似乎要给中国美术届一些人性的回归。但是,我们都知道,法师请回了经书,既得利益阶级没有丝毫的放松对底层民众的压榨,美术界也并未因王先生幅幅感人的作品而有所回归......这是一个英雄的梦,这个梦被王先生用颜料刻在玄奘法师的脸上,葬在王先生的心底......
感谢这次PLAIN的校对,明天抽时间继续在王先生的作品里享受
感谢头皮屑的最新校对
政治人物是作为绘画这个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职业所必须干的活,画政治人物中国有传统的套路,站在海边,被风吹着,被浪花溅着,露着轻松的表情,面向左侧,从50年代画到现在:
构图上也都是前面波涛汹涌,政治家站在画面中心靠右一点的位置。所有的作品为了让政治家高大、又能看到碧波万顷,所以这些没办法或者有拿这活当梯子的画家就可以改变了透视,结果所有的政治家都悬空而立……
王先生也画了一位政治家 也站在海边,也沉思,也有巨浪,也面向左侧,我们看王先生的作品
这个浪够大,曹操也站在礁石上了,很稳,天不是晴朗的,模式虽然是一样的,但气势的不同显而易见。关键点是王先生将政治家移到了画面的左侧,一个边缘的位置。把重要人物放在边角的作品很少见,有一幅近代最硬最不被重视的王子武先生早年间的曹雪芹像用了如此构图:
王子武先生所作的这幅曹雪芹像,留了长长的一块静止的石头,要把这个石头记留给后人评说,王可伟先生的曹操用身后的巨浪要把滚滚历史留给后人评说。两位不同时代的王先生,如此契合的作画,却各有神韵。一幅静,静中有动,王子武先生画的曹雪芹的右手不是普通的抱肘的动作,而是正在掐算的动作,掐算着可以带给读书人才可理解的那些悲喜角色的命运;一幅动,动中有静,王可伟先生画的曹操可谓正在风口浪尖边上,被风鼓起的右手肥大衣袖在风中的快速舞动已经看不清了形状,但左手静静地抓着佩剑显而易见不是为了防风、防身。配着身后的巨浪,百万的杀伐在曹操近乎闭起的眼睛中,可以感到王先生要表现的是政治家的凶残和桀骜。两幅作品两位王先生,两个画种,两种表现,但两幅作品都画进了角色的心理。
王先生还有一幅钢笔作品所画的政治家我很喜欢
一个比曹操更奸诈更血腥更凶残的历经了苦难和报复的政治家——秦始皇。他的背后王先生没有给他安排巨浪,而是河流,船舶和山脉,这些不再是一时卷起的波涛,而是最大政治目的——江山。
近些日子发现自己背阔肌和肋间肌之间的筋膜被扭伤了 大的呼吸都会痛,今天先写在这里,明天再继续吧
政治和政治人物都不要多提,从有人那天起,女人,女人之美就成为所有艺术范围内极力追求的目标。女人永远是迷,从安格尔到何多苓各式各样的女人都有了,一贯把画架支在狂野中豪放的捕捉兵戈瞬间的王先生是如何画女人的呢?
多么营养丰足的女人,满满的黄色的画面,燥热地几乎憋气,后面追上来的女人的脸被金色的土地映成红色,最前面女人挡住光线的躯体是蓝紫色,两种反差如此强烈的色彩,让王先生使用的是如此的绝妙。不但用冷暖造成了远近的空气透视,更加把女人细腻的近乎透明的肌肤展现的是如此的完美。
& 女人的神态 女人的面容 女人的家乡
可以看出来有高鼻的中亚女人
有陕西满月脸的女人有河南枣核脸的女人如工艺品样的饰带飘着,饰带下面是光滑的丝绸,光滑耀眼的丝绸下面是丰满的身体丰满身体下面是汗流浃背的马匹
王先生把这些在贵族身下的马匹基本都画成在大口的喘息着,甚至更有意思的是王先生突破了自己一贯结构比例严谨的做法,欢乐的贵族女人几乎大过了马匹,在盛世的唐朝,是否是中亚的矮种马被贵族女人使用呢,答案不是,中亚的矮种马是世界上仅存的未被驯化的马种......从马的形态看就是中国的马种,这些疲于奔命为了贵族的欢愉而都在大口喘着气的马,驮着的是什么,不见得仅仅只是女人,普通的女人也不会大过马,普通的女人也不会压迫到让马匹这样的频死状......马匹,这些被妆点地表面上华丽富足而实际上已经驮不动了、跑不动了的马匹又是什么,这个可能也只有中国人自己心里明白而不能说的了。
&& 明天我们继续来看女人 王先生笔下的女人
这一个明天拖了好久,在这一段时间看了90美术馆藏展览,很多自幼时便耳熟能详的作品得以一观原作,便一直在写那篇博文,今日回来再写王先生
&&女人是所有男女画人、画手、画匠、画家们放不下的东西,几乎没有爱画的人一生不画过女人的,曾经想过原因,后来想通,老祖宗把这等油、版、雕、年、连、宣翻译成一个词----美术,这个词解释了一切,每个爱画的人其实在穷尽一生的追求着自己心底的美&,女人在肮脏的现实中在穷奢的权力中凄楚的美着,时不时被变成替罪羊,从娥皇女英到现在法制节目,总是在哭哭啼啼的领罪
女人的确美,大部分的官长惯用的一招,把所有罪孽泼在自己或前任官长的女人身上,霎时间正气凛凛,纵使官场跌跤,也可祭出一女人,名曰不爱江山爱美人,或殷切曰,爱江山,更爱美人,懵懂世事的我等草芥贱民被感动涕然,纷纷向往、赞叹、流传.....
中国人对女人的美是畸形的,要看官长的喜爱,官长喜爱的样子是全民喜爱的样子,官长动情的女人是全体草民动情的臆想,所以名女人往往出现在各层画人的手中
王先生画的女人,我较喜欢的是这幅
昭君出塞,一个被当代文豪扭曲了人性的歌颂型故事,说一千道一万,骨子里面是什么?女人只是一张牌,一张丑恶权贵打出的牌,很喜欢王先生画的这个角色,被自己的男人或者说被自己的祖国(这么说会被说成啥啥分裂)或者说被自己的民族(好像也不让这么说)那么被自己的种族当做一个筹码被送给人家,这个全体民众载歌载舞欢庆有一项英明决策的时候,谁想到这个女人了
王先生想到了,在这幅作品里,王先生给了王昭君一个表情,这个表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仔细看这个表情,没有解放前画手们画的悲切凄苦,没有解放后画手们画的春风满面,王先生给了这个弱女子一个轻蔑的表情,这个轻蔑正在留给大家,留给抛弃他的人,留个为了自己目的歌颂她的人,留给了我们
&& 有些沉重了,我们来轻松一些吧
女人体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了,欣赏女人体的机会这个世界上不多,所以洗澡成了可以观赏的一条途径
这个很符合中国的洗澡,热热的闷闷的神秘的,华清池本来是一个温泉,我想这种洗澡在天地之间应该是个爽快事,但被官长消遣的女人怎么能让其他人看的,所以有了层层叠叠的幔帐,王先生特意把这种湿漉漉的闷热感画了出来,甚至王先生还嫌不够燥热又加了撩拨的油灯,但中间从帐幕顶透气的空间下来的一段可怜的光,王先生把它足足的照在了这个被中国人泼足了污水的可怜女人身上,这样舞台感太足了,怎么办,王先生巧妙地把这天光给了旁边女人一些,但只给到身体,这样一来,我们的注意力就被自然地散播在画面的这里,一个湿漉漉的丰满的将受到上千年咒骂的无辜女人身上
洗澡 吃饭 很正常的,唐代,吃饭的样子
这个是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当时的样子,也许在喝茶,我没有找到吃饭的图,王先生也没有找到,那么就用这张桌子来吃一顿吧
此幅作品更像是王先生对当年上面那幅画的画师的一幅致敬作品,王先生把环境更加明晰的交代清楚了,更热闹了,火锅、烧烤、拼盘王先生都给端上来了,画面左上角打酒嗝的女人被王先生在瞬间锁定住了,酒热正酣,哀怨的,发呆的,无所顾忌的,满怀心腹事的一群胖的微胖的女人,王先生故意在座位上画了一只懒散的猫,一个宠物,一群女人,这幅画吸引我的地方是王先生在左下角画的一个侍女,一个孩子,此时得到了一点时间,没有去像主子们那样继续期盼美食,没有像主子那样的计谋,她在白天却玩起了灯笼,王先生刻意的很放松的稍稍描画了她,甚至连五官都没有仔细刻画,但从只有孩子才有的跪姿和憨态已经征服了画面中的所有繁华的主子,一个自然地天性,征服了所有的目的、企图、政治,这是王先生不经意的告诉了我们
繁华了发达了繁荣了昌盛了富强了崛起了振兴了......这些漂亮的词汇的后面是什么? 明天再写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可伟油画集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