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李清照宋词代表作欣赏是唐诗和宋词的顶尖人物么?他们两个人哪个更厉害,一个修道一个学佛么

没有唐诗宋词的年代
没有唐诗宋词的年代
&&&&青藤静静攀在漆迹斑驳的旧墙边,空气里漂浮着不知名的清香,一个罗衫淡淡的女子,提一盏小小的荷花灯,循着词人的韵脚婉约地走来.那是多雨季,多忧愁的《雨霖铃》,是被落花和笙箫包围的《满庭芳》;是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风》,是蘼丽凄婉,让我伤感的――宋王朝.整个下午,她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前唐诗宋词的烟波浩渺中.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 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曾经,想做羽扇纶巾间穿行的女子,在西子湖畔独品晓风残月,绿柳如烟中墨笔添香,做那唐宋朝华美锦缎上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想学闲雅清丽的同叔,凄婉优柔的易安,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万古的痴情. 只是,这是一个没有唐诗宋词的年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朝代,早已浓缩成淡淡的身影,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沉淀下去.在那本该丝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没有谁肯对着秋月伤情悲怀.素笺成灰,相思成灾,赤裸裸的爱恨恩仇随意抛出,还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年代,充足的物质让我们安逸,流行的泛滥,语言的苍白晦暗,让豪放,婉约成为已逝的背景.黯然回首间,钢筋水泥的丛林,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使暗香疏影早已成为苍海桑田,还有谁肯闲情雅致的栏杆拍遍,欲说还休 于是我们总在叹息世路难行,叹息良辰美景虚设,却有谁忍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笑饮不敌疾风的浊酒一杯 太多的事非功过&剪不断,理还乱&,足以让我们彷徨不知所终,哪里还能用文字表达出无以伦比的穿透力,让人思绪万千,让人拍案叫绝.庸俗的无数种定义,在这个恹恹的年代,开出纸一样的花朵.千年的唐诗宋词,那种气韵,那种凝重与低沉,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在这空虚浮燥的年代,唐诗宋词,象是被不停搓揉的花瓣,在落花流水中日渐式微.再优雅也只能裱挂于房室之中,象是帘幕重重后那只飞起不再回转的惊鸿.而不管枉结多少愁肠,那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极致,那个造就山水仙气,世外清音的韵律,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于雾霭沉沉之中遁无形迹.于是我喟叹,不能象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寻着旧日的谢桥;不能如柔弱无力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更不可能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没有唐诗宋词的年代,兰舟催发的浆声,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蒿独去.每当月照轩窗,我唯有在秦悲柳切,伤花惜春的缠绵悱恻里,化身成崖草边的一朵红菡萏,让长长的雨,把整颗心沁得透湿.我唯有怀想,感伤那个风雨飘摇的唐宋王朝,那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感谢,感谢这段距离――沉淀了千年的孤独,让我足以远远地,静静地拈花微笑.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做梦小舟 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不用说放浪形迹,洒脱不拘,载酒江湖的杜樊川,不用说失意无俚,流连坊曲,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也不用说细腻敏感,凄婉优柔,身世飘零的易安,更不用说哀歌时世,沉郁顿挫的少陵,更不用说报国无门,满腔孤愤无处诉说的辛稼轩,甚至不用说胸襟坦荡,笔力挺拔,才气纵横如谪仙人者,甚至不用说洒脱任达,豪迈雄健似苏东坡.当我们于千载之下,从墨香古卷间重拾那个烟波浩渺的朝代,诗人词客的心曲,那种愁,那种苦,那种恨,那种憾,似大江奔放,又似小河混混,从辽阔幽远中走来.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于是我们看到了感时忧国,失意寂廖,于茫茫高台中,极目远眺北国苍茫广阔原野的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地天之悠悠,独怆然涕下.&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草遍地,林木苍苍,然而国都沦陷,城地破碎,怵目惊心.杜子美抛妻别子,满目凛然,无限弃溢离情,家国之恨涌上心头,于是花也溅泪,鸟亦惊心.想念远方的凄惨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凉.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曾高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的诗仙也会&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也会&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纵使乘风破浪,横渡沧海的万丈雄心不改,然而长安不见,行路艰难,&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即使秋空壮阔,万里长风吹送归雁,然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又可抑止吗 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秋月茫茫,秋风萧瑟,枫叶飘落的浔阳江头,在人们醉不成欢惨别之际,忽然传来空谷足音般的水面琵琶.移船相近,添酒回灯,凄凄一曲之后,谪居卧病的江州司马久立无言,已是热泪盈眶,湿透青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从愁恨憾苦中走过的唐诗宋词.旧时的燕子仍在飞来飞去,可是朱雀桥边已是野草连连,乌衣巷口只剩下一抹残阳夕照.六代的豪华竞逐,石头城的结绩临春已空无所有.&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悲凉惆怅寂廖如同那翻滚的潮水不停地拍打着,于隐隐约约中,六朝的旧事会不会重演 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十七八岁的女郎,执红牙拍板,于一弯井水处,唱不尽的&杨柳岸,晓冯残月&.在多愁多恨的楚天里,在雾气霭霭的暮色里,蝉声凄切,长亭尽头,碧水烟波之上是一掉催发的兰舟.痴情的恋人于泪眼朦胧之中,执手相对.&多情自苦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千种离愁,万般别绪,正如那悠悠的烟波绵绵不尽!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大江已东去,愁思不可尽.&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痛失爱侣,迁徙奔波,失意哀伤历尽,早已尘灰满面,两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幽梦相会,自然&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月华如练,无言地映照着植满松树的小山岗上的孤坟.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寻寻觅觅,却徒增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冷的时节,晚来寒风,南归的燕儿,还有满地堆积的黄花.黄昏时的梧桐细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洒不完的伤心泪,&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烽火扬州,已不堪回首.千古风流,舞榭歌台,都被雨打风吹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任你吴钩看了,栏杆拍遍,高楼登尽,胸中愁滋味却是欲说还休!从恨憾愁苦中走过的唐诗宋词,是那高高的秋月,是那莽莽的关山大漠,是那烟雨横塘,征帆片片,是那风起的杨花柳絮,百般红紫芳菲,是那檐前铁马,雨中残荷.从愁苦恨憾中走过的唐诗宋词,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是&剪不断,理还乱&,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也许愁是种在诗人词客心里的一种植物,生根,发芽,疯狂地生长.当然,他们也曾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也曾有过&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悦,也曾有过&春风得意马蹄疾,-日看尽长安花&的放荡,也曾有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擒苍&的雅兴,也曾有过&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闲适,然而&亭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更何况长伴在心中的只有那悠悠不尽,绵绵无期的&愁& 歌舞升平,声色犬马也可造就文人墨客,但那是先产生悲剧,然后便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怀念唐诗宋词的年代现在的小说和诗已经丝毫没有了文字的美感,见不到唐诗豪放与宋词的婉约,有的只是俗气的故事和词藻的堆砌.很怀念唐诗宋词的年代,那时文字像初春江南雨后的黄昏,美丽并着清香.谁会忘记&杨柳岸晓风残月& 谁会忘记&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尤其是宋代,那是个战乱及灾难不休的王朝,但是竟然诞生了那么多凄美玲珑的文字,诞生了那么多飘逸且才华横溢的词人,有谁知道为什么呀!那个多情又爱国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男人们看到这样的词句都会汗颜;还有那个身怀报国志向的辛弃疾,他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多么令人感动的赤子之心哪!富裕自由的大唐盛世,风雨飘摇中的宋王朝,都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不朽的文字精品,唐诗宋词的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美文的最高峰,李白的狂放,柳永的缠绵,陆游的雅致,还有李煜的凄婉,一个一个鲜明的个性让后世人永远的记住了他们和他们的诗词,想想千年前,在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的年代里,有多少人是读着他们的诗句酣然入梦的呀 我们现在的时代,人们生活富足了,也没有了战乱的波及,按理说是中国应该出文字精品的年代,可是没有,难道是我们的作家都没有闲情雅致了,还是人们的心都太浮躁了而不愿意再浪漫 中国上一个百年出现的作家和诗人也很多,但是有哪一个作品能流传千年 我敢说一个也没有,虽然有的作家写了近百万字的小说和杂文,但是这些加起来都敌不过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何谈与李白,杜甫相比 可以说上个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坛比较暗淡的一百年,很多的作家为了某种目的粉饰生活,或者虚构生活,把中华文字当作他们向上级领导邀功请赏或者换取官职的法宝,然后通过特权把自己的文章塑造成&名著&,我想不会有人再记得他们,这些人的作品终将被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中.沉淀千年的唐诗宋词,居然它的清香还在温暖着数字时代的我们,它们该是怎样的魅力呀!在这个欲望与功利充斥的时代里,唐诗宋词还能让我们在喧哗的都市里隐约听到秦淮河畔渺茫的歌声,看到了烟波浩渺中歌舞摇曳的画舫,我们应该怎样感谢这些先人哪!为什么中秋节现在这么乏味,一样都是月饼,但是没有了好友们月下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所以中秋节和月饼都不再有魅力.节日是要和诗和酒在一起的,节日才是节日,《红楼梦》里最快乐的也在大观园里节日的饮酒联诗,我有时也在感叹,到底是古人幸福还是我们幸福 我们有了电视,有了卡拉OK,可是我们没有吟诗作赋的酣畅.我们都听过邓丽君小姐的一张专辑,那里面吟唱的都是唐诗宋词,感伤的旋律加上歌者悠悠的歌声,更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如今这位歌者也随着唐诗宋词离我们远去,但是时间湮没不掉人们对他们的怀念与追忆.唐诗宋词,中国历史上最亮丽的一章.一个现代人眼中的唐诗宋词 题酒店壁(五首录一)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伤时的诗人是特别的痛苦的&&他悲伤的不仅是这万事皆休的时事,更是他那老也弄不醉的神经. 在污浊奔腾的洪流中,一代又一代诗人在愤怒和挣扎中迸发出至今仍教人怦然心动的声音.他们对天地逆行的无奈和由此产生的虚无,于退让之中保持了一个诗人的气节. 我们丧失对时事的感触已经是好长远的事了.我们先把自己的手脚捆住,劝自己说:你的岗位就在书桌旁,别的地方不是你该去凑热闹的.然后,我们又把自己的日子贴上五彩的花纹纸,装饰出一派节日景象,然后,我们说:这样的生活多美好!这样,对诗人的身体健康倒是有好处的,感伤的心情会滋生肿瘤,会把我们的肝脏弄得肥大&&我们以跟上时尚为荣,连我们的醉酒,也是最最时髦的啊―使我们醉的是XO!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说是在遭贬的时候写,可看不出他有多少的阴郁.闻着花香,看着鸟飞,穿行于山水林木村郭城垣之间,开心得以为上苍都是跟他人默契的.这样纯粹的欢乐是要有一颗纯明的心才能体会得到的. 我们有这样的心境吗 我们失意的时候只会捧着计算器,把一笔笔毋庸再算的帐目一遍遍地重算,为的是寻找那些遗失了的00000&&;我们失意的时候只会闷坐愁城,寻思着如何在钢筋水泥的结构中钻出一条通道,走上东山再起的捷径;我们失意的时候,或许也想到山川日月.可是,城里是连太阳和月亮的面貌都被高楼遮住了,而城外,那么的远,我们没车.徒步旅行 那是太原始啦.走到深山去 不怕土匪 我们已没了与自然交流的可能.鸟语花香离我们越来越远,古城农舍变成了游人重围观的目标,我们除了纠缠于那些老在前头引诱的利益,还能做什么 题大庾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垅头海. 这是一个被放逐的诗人,一路彷徨地走到了天边.回看家园,想到的是美丽而孤寂的梅花.凄绝的心情映照长空,天地失色. 我们好端端地坐在家中,却也有一种无家可归的落寞.我们的家园被污水的河流包围了,树木如同被机枪扫射的人群成片倒下,有奇花异草,亦有珍禽奇兽,可大多是一种变异,昭示着一种非理性的力量的主宰. 我们有时候也会把自己放逐,上天入地追寻,想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家园.可是,我们的下场却是更彻底的失落:我们或许找到了一处花园,那里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可那只是人家的花园,篱笆外的窥视只会徒增凄凉;而当我们想踏上归途时,去路已断! 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假如在今天,杜甫可一定是个不识趣的人物.好好的山,好好的水,好好的花,你提什么天下,提什么朝廷,提什么万方多难,你伤哪门子的心 他的亲朋好友或许会给他一个建议:需要不需要给您找个心理医生 在今天,要么是急急地参与,图的是分一杯羹;要么是莫测高深地与世事撇清;还有,就是两不沾边的烦躁. 这样的绝唱是没有啦&&可我还是要反复吟诵,为的是接近这样一种境界:一草一木的枯荣都能引动他的感怀;目光所及,不仅有当世的忧患,更兼有历史的风云;危楼之上,斜阳之中,正气和孤寂宛如一缕血红的霞光&&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娥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光看着炉里的盘香在袅袅的轻烟中化为灰烬,那会引出多少的愁绪来呀.净盯着一个方向眺望,一无所获的可能就大啦.现时的女人可不这么实心眼儿.告别的仪式还没收场,下一幕戏剧就吹响了序曲.你再跟她说秦观,她也许冷笑一声:嗬!保不定那只是男人的自作多情―一一边在外沾花惹草,一边想象着家中的黄脸婆如何地对他牵肠挂肚―一红杏出墙的事是他最忌讳的. 时空来去无影无踪,却在人的心中留下了条条沟壑&&永远的唐诗宋词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读小学时,就能把课本上所有学过的诗词倒背如流.还从父亲的书箱里&偷&出一本《唐诗三百首》,整整抄完了四个大笔记本.虽然大多不解其意,每一次读起来还是那么专注. 清风徐来的夜晚,和父亲铺起凉席睡觉地坪上,比赛看谁背得唐诗宋词多,有一回竟然赢了在老家有&酒鬼&和&诗鬼&之称的父亲.为此,我一丝不苟地得意了很久很久. 随着读书的增多,才知道自己所能背诵的那几首唐诗和宋词,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于是,使疯狂地买起有关的书籍来.直到今天,仍不改对唐诗对宋词那一份痴迷和眷恋.每当月照庭院或雨打纱窗,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低声读将起来,感觉琅琅上口,满口清香. 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感谢诗歌.感谢她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 &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着,心爱的人儿跳着欢快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不一回多情的公子 独爱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浪荡于境界之中的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在中学校园里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今天,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 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 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受抛弃.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心灵愈来愈贫穷.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我们痛苦:噪音,污染,人口爆炸,腐败蔓延,生态失调&&人,成为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无休止地旋转&& 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层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她也必定使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宋词,永远也读不尽&& 话说唐诗宋词 漫行于古典文字美妙旅程的脚步,陡然止住不前,心唤起仅余的最后诧异惊叹即拐进一处瞬间能触发灵感和美梦的绝妙之境. 这是一个烂漫迷人的地方. 这里有山,有水,有风,有云,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清寂淡雅;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斜&的旎旎和谐;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娴静空远,有&众星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绝妙.山是清的,水是明的,风似滑的,云似梦的.鹰飞蝶舞,旋转纷飞.清山细水,柔风浮云,温情呢喃.这是人间的仙境 这是天堂的圣地 天堂高远走高飞可及,仙境从来是传说.这浓缩的美丽的自然,更贴切地,这是浓缩的文字精华――到底,这不过是美妙的诗词,这里的世界纯属虚构.然而,就是如此美丽的文字波动我们心潮之底多少美梦啊! 这是一方情感的沃土,充满了人世的沧桑. 看吧,杜甫好像天生就负着忧悒沉闷,所行之处皆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怆凄凉.白居易这时也变得如此沉默寡言,似乎身心只剩下那么一个&别有幽愁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念头.就连李商隐都这么不称意,驱车登乐游原并未快活,却落满心&夕阳无好好,只是近黄昏&的淡淡哀怨.陆入翁虽然&僵卧孤村不自哀,&可也只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空想梦幻而已.李易安即使身居高楼举目远瞻,眼前不过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缠绵情感的呼唤,这些来源于心灵深处最深邃思想的声音,总是时时让我们肝肠寸断,却又意气风发.这是为类情感,智慧和思想的结晶.情感造就文字的多变,智慧超越文字的局限,思想开华文字的寓意和精魂.它们的结合,便是艺术.为在空前绝后的情感智慧和思想交融的. 这是一块遐想的空间,偕着思想展开双翼我们尽情地翱翔. 我们高举酒杯邀太白共饮人生悲欢离合,&莫使金樽空对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我们高居幽州台,双臂拂袖,与子昂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们面临大江,挥舞铁板,和冻坡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伫立杨柳岸,手执红牙,同柳永轻吟&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世界――美妙至极的景致,沧桑无比的历史和精彩绝伦的文字汇成的世界.这是诗的殿堂,这是词的颠峰.然而,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诗或词,这是人类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结合的伟大艺术.这是千古之绝唱,举世之风流! 走进唐诗宋词,从此不再孤寂.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辰;文人学士绉两首诗词是&雅&的标志,而普通的老百姓也总能念上几句诸如&江山如此多娇&亦或&床前明月光&之类的句子.不久前的两会其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多次用诗歌来表达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一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让一百年后的今天,十二亿中国人民和他们的总理,面对这&国之大殇&,热血沸腾.林语堂博士在他的一本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The Importance Of Living里说过,中国人是以诗来理解生活的(The Chinese view of life is essentially a poet&s view of life).我想,对中国人来说,诗也许是最得体,也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表达方式之一了.跟所有中国的学生一样,我从上学起就开始学习,背诵唐诗,接受诗歌文化的熏陶,但迷上诗歌却是上了初中以后.我当时得到一部两卷本的《唐诗选》,于是有空就翻来看看.开始也是为了增加课外知识什么的,到后来就有点爱不释卷,一边还口中念念有词,神经兮兮的.时间一长,就背下来不少.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北征》,白居易的《琵琶行》,刘叉的《雪车》这样的长诗当时都能背诵,且各种风格体裁都有涉猎,既喜欢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雄奇壮丽,也喜欢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寂幽美;对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恢廓击节称叹,也对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晓畅明丽真心佩服;还有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缠绵,李贺&衰兰送客成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孤愤.&&诗人们在&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艺术创造中,为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眩丽多姿,蔚为壮观的艺术世界啊.非常有意思的是,我的这些积累下来的唐诗和其他一些文史知识后来还有个意外收获.上初二时,我和另外两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县语文智力竞赛并夺得冠军,给学校大大的争了光.除了古诗词,我还喜爱新诗.文学界一直有个观点,就是西方的译诗催生并培育了中国现代的新诗.回想起来,我喜欢新诗也是从接触西方译诗开始的.我至今保留的一些诗歌抄本中,有一本就全部是从一个叫《世界抒情诗选》的译诗集抄下来的.在现在已经发黄的扉页上还工工整整地抄着一句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句:诗歌不能轻易写成,需要苦苦思索,给我灵感的应是天使的善良,决不是魔鬼的邪恶.那副虔诚劲儿就跟当时的港台歌星的歌迷一样(他们的手中也有很多抄本).抄本上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像莎士比亚,普希金,海涅,雪莱等,也有普通读者不一定知道的:如波德莱尔,弗罗斯特,狄金森,特瓦尔朵夫斯基,甚至柳川路虹,夸西莫多&&更有意思的是,在作品旁边还贴着作者的简笔头像,这是我从书上临摹下来的.有长着一颗光光的鹅蛋形脑袋,藏在高高的衣领里的莎士比亚;刘海长长,英俊潇洒的彭斯,还有留着漂亮的八字胡须的裴多菲&&他们的作品通过中国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之手(他们中有不少人本身就是优秀的诗人,如冯至,查良铮,刘湛秋等)完美地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日本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反法西斯战士壶井繁治的《秋》写道:入秋,朋友送进监来一个苹果.不忍立刻吃掉,望着这殷红的光泽.托在掌上,重量比地球不弱.这首译成汉语只有短短37个字的作品以十分高超的象征手法和奇特的联想,把革命者的大悲和大喜,决绝与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透过这37个字,让人感受了理想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触摸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这就是诗啊.泪洒落在我的心上像雨在城市上空落着.啊,是什么样的忧伤荆棘般降临我的心上 ......这是法国诗人魏尔仑的《被遗忘的小曲》里的第一节.诗中弥漫着的一种颓废色彩曾令年少的我陷溺颇深,见证着我的&成长故事&里的一段迷惘和混乱的心路历程.而诗中具有的那种&永难忘怀的旋律&也让我在早年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最优秀的作品,学习到了最好的文字,在这些作品的影响下,我成了一位水平不低的读者(当然是眼高手低的那种).我相信古往今来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这种诗的特质,鲁迅先生盛赞《史记》乃无韵之《离骚》,就是这个道理.鲁迅先生其实就是一位诗人,曹雪芹也是,马尔克斯,川端康成也是,朱自清,冰心也是,王蒙也是&&记得在增城中学读书的时候,一位十分可敬的当地的作家校友来本校作文学讲座时,就特别提到他当年阅读马雅可夫斯基等苏联诗人作品的难忘经历和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有志于从事文学创作的朋友们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吧.至于中国的现代新诗作品,读过的就更多,限于篇幅,只好等有机会再谈了.虽然后来我从事与诗歌或文学毫不相干的工作,对诗歌的热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变慢慢归于平淡,但就像初恋时的约会一样,我跟诗歌的这一段&情缘&成为了我一生美好的记忆,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的生活.我发现,我们不一定要成为诗人或艺术家,但向他们学习,从他们丰厚的精神世界中汲取力量和营养,让我们平庸的生活添一点诗意和亮色,是不可少的;我还发现,懂得欣赏,也许能够为您开启一扇通向更精彩的世界之门 感谢唐诗宋词读一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吟一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品一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颂一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的感觉会如何呢 我可是被它们深深在感染了.捧着这些流传千年不知醉倒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唐诗宋词,嗅着那令人心醉的书墨香醇,吟一吟,颂一颂,或清新隽永,或语意明快,或情随意远,或豪情满怀,你的心也随着波浪起伏,自有那一份情的沉醉.感谢唐诗宋词,因为它们给了我们一种心境的寄托,一种心情的沉醉.&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这字字如珍珠般的诗句跳入我的眼帘,我的眼前立即展现出一幅苏轼畅游西湖美景的图画来.你看,那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站在西湖的最高点上,那般风流潇洒,那样的从容自若,眉梢舒展,把酒当歌,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然后用他那生花妙笔,描绘出一位&淡妆浓抹&的美&西子&.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也仿佛有一位婀娜多姿美的西子在那里轻歌曼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好一个&壮怀激烈&!多么慷慨激昂的句子.此时此刻,难道还有能不被这样的词句所感染的吗 我是不能.于是,我们想到了&秦桧&,我们会把一腔的愤怒指向这个卖国者的&典型&.那时候,我们会深深地懂得&爱国&两个字的份量有多重,能穿透千百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以她女人的细腻体验着自身的遭遇,用她凄美的笔调,为我们涂抹出另一种人生心境&&哀伤.也许我们谁都不希望有这样的心情围绕着我们,但,人生中谁也免不了会有这样或者那样如家常便饭的哀伤.那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这些令人潸然的词句为自己疗伤 当然,我们更多的是希望一种喜庆,这不是也有&总把新桃换旧符&吗 或者是需要一种激励,那就读一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我们还需要一种祝愿,那就去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天下人都美满!感谢唐诗宋词,为我们唱出了多少人生体验.唐诗 我怀抱寂静的孤独 端坐岁月的河边 汲水的女子 头顶辉煌的诗歌 凌波而去 有一种文字深藏不露 隐于内心交织成愁 并使我沉默千年 思想的大漠 谁策马扬鞭 剑指苍穹 谁抚琴而歌 英雄迟暮 那声雁鸣那片残照那壶浊酒 那串越来越远的驼铃 让我想到春天 想到风言花语的河边 那些遥望故土的影子 宋词 语言的花朵 在历史的暗处 悄然绽放 雨水的坠落 打湿月光的台阶 江南三月 桃花依旧 庭院空空 那架秋千是否还有乱红飞过 流水的嘴唇能否读懂清照的心笺 昨夜,伊人临镜画眉 素袖轻拭,泪痕脂香 花窗外小桥系着木船 独上西楼月如钩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