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骂死王朗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无语,这一出事表中的两句什么?不一一统

  史载曹操大军压近,刘备准备撤退,诸葛却提议刘备夺取荆州,可谓无稽之谈,一言丧邦,荆州刺史刘琮虽然才能不足,但军事实力要大于刘备,刘备之所以能在荆州立足,完全靠和刘表拉的关系,刘表一死,曹军压近,刘备不抗曹反进攻刘表的儿子,荆州还有几人能跟刘备,而且刘备是北方人,军队多是刘表调拔和就近招纳的,要他们听北方人刘备的话老乡打老乡,恐怕难以取胜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操可坐守渔翁之利,纵然刘备夺得荆州,也要大伤元气,而且内部不稳,政治军事都来不及整顿,就马上要和曹操大军交战,必败无疑了,搞不好还会被投降派捕斩送首于曹操了。所以刘备选择投交州从吴巨,避开曹操锋芒,看刘备本意一直是以附庸其他军阀坐地养大,保存扩张实力,到交州,天高皇帝远,吴巨与刘备有旧,当然也会留他共同对抗孙权和曹操了。这时鲁肃找上门来建议孙刘联合,才有赤壁之胜。  
再看其反对刘备为关羽报仇与孙权争夺荆州之事,诸葛亮本意辅佐刘备夺天下,现在连一个荆州都没有把握了,还谈什么兴复汉室?要说“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此时恐怕也只有荆州之百姓可以这样了。结果刘备大败,反以诸葛的妖言为能,实在好笑。丢荆州而打曹丕,这自是不可取,而且当时的所谓孙吴联盟,只是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的短暂的配合罢了,联孙抗曹可以,共同攻曹,就都有二心了,虽然诸葛后来和东吴达成平分魏国领土的设想,但只是一纸空文,毫无作用。刘备丢了荆州死了关羽要是听诸葛亮的还与东吴修好,北伐曹丕,必成历史一大笑话,起码孙权先要偷着笑一阵子。  
凭西川一州兵力,北伐是不可能的,这一点诸葛自己后来应是深有体会的,就在当时也是显而易见的,诸葛怎么就没有想到?刘备也料定曹丕会隔岸观火,而且也派了黄权作了抵御曹丕的准备,那么夺回荆州从天时地利来看如果上下一心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夺回荆州才有可能实现诸葛的隆中对时候提出的北伐计划,从这里看刘备进取荆州是唯一的出路,不然就一事无成。韬光养晦没必要,关羽兵败荆州丢失,并没有损失西川的实力,夺回荆州才有可能扩大实力;联合孙权进攻曹丕更是鬼话,孙权刚得了荆州,实力更加强大,纵然答应了出兵又隔岸观火,诸葛亮也把他无可奈何,万一趁蜀国伐魏之时再翻脸起兵趁火打劫,蜀国危矣!  
而且,荆州的丢失还是吴魏联盟的结果,如果刘备一不打曹丕,二不打孙权,耐着性子按兵不动,反向孙权谈和,表示什么?此必然激发曹丕和孙权更大的野心。曹操夺西川是有实际行动的,孙权在周瑜时期就有夺西川的念头。而且刘备不像诸葛那样正当壮年,在未得诸葛之前刘备就早已经是脾里肉生了,当时也是老头了,没有时间再等了。这一点诸葛在后来自己年老后深有体会,当时就没有考虑过刘备的感受呢?  
如果诸葛果真有管乐之才,就当辅助刘备一鼓作气先取荆州,而不是以丞相的重要身份劝碍和冷视刘备的军事计划。当然诸葛持此说,朝中文人大多附庸,内部就意见不一了。但既然刘备决意要打,按当时封建之理,诸葛既估计不能战胜孙权夺回荆州,也应首当其冲,全力以赴,代皇帝出征。诸葛之错也!可见其实夸夸其谈辈也!  诸葛是凭一番隆中对博得刘备的信任,但自己后来却食言没有努力于此计划,害刘备空忙一场,英雄兄弟三人先后去世,反遭后人耻笑,可悲可叹!诸葛后期大概想以东吴陆逊作隆中对 “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里所指的一上将,事实证明也是大错!《出师表》《后出师表》理由十足,这些理由怎么在刘备时期不见提出?可惜每次都劳师动众,损兵折将,祸国殃民,惨不堪言。而在后期正是诸葛连年用兵,屡战屡败导致国力日衰才打破三国鼎立的格局,蜀吴先后亡国。  
论诸葛的军事才能,刘备是借东吴兵力破曹后得荆州,诸葛在赤壁大战中只扮演一说客脚色,关周瑜所忌关羽张飞也,取西川开始是庞统具策划,马超,张飞,黄忠,法正立有大功。诸葛也只是随军行动罢了,又反对收复荆州,没有信心,可见才能不足,六出祁山,劳师远征,不胜即败。  
再说诸葛毕竟是辅臣,决难当领袖,其用人多以自己的喜好来定,迎逢关羽,轻视黄忠,再看彭漾谋才,廖立辩才,魏延将才为其排挤,马谡,杨仪,蒋琬,费祎、等碌碌之辈却大加推存,马谡无大功,诸葛亮也破格提拔,结果失街亭;杨仪文臣,诸葛亮引他掌军结果只害了魏延。至于蒋琬,费祎一事无成,耗费光阴。魏延在诸葛死后说的一番话还是有道理的,而且当自己军散不北逃魏而奔回汉中,陈寿也说冀时论必当代亮,不便背叛之语。  
魏延是刘备重用的后起将领,当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自诸葛之下无人可比,以地位和军事才干自当接替诸葛,诸葛听信迷信压制魏延,临终的关键时刻又排斥魏延,导致刘备选中的一员良将屈死,而那个自以除魏延有功的杨仪,后来倒真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耶!令人追悔不可复及。”因此下狱后自杀。诸葛先前密表后主:若自己不幸,宜以后事付蒋琬。蒋公琰费文伟之徒竟先后担任大将军,蒋一事无成,费又压制姜维,真正导致好几年蜀中无大将,实诸葛之罪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不敢恭维
  说到识人之能,诸葛确是不如刘备。  很多人都认为刘备没用,只会哭,只会假仁假义,那是太不了解刘备了。
  分析得有道理,PF~
  无稽之谈!!!
  有道理,支持!!!!
  你说的有的有道理,有的没道理。  照你的意思,诸葛亮所作的一切几乎都是错的,所以诸葛亮是一村夫,那么刘备如此信任诸葛,岂不是比猪还笨啊?
  猪哥只搞国内政治还可以,搞军事是不行,周瑜想孙权提出的两分天下之大计就无视诸葛的。关于荆州,任何一加取了荆州都会被另外两家打。其实当刘备被赶出荆州时,我就认为他没机会了,刘邦入川时,东边还一堆的“王”,但刘备如川,外边就剩魏吴了,明显两国都不可能让蜀过有渔翁得利的机会。守川中确实容易,但除非你一辈子不出来,人家要守你出来也不难。刘邦之后占西蜀的基本都没机会,所以我也一直认为刘邦这无赖确实运气好了点!楼主分析有道理,我并不反诸葛,我肯定诸葛的内政,但我始终认为诸葛的军事不行,差周瑜何止一点点,唉,可惜了孙策、周瑜这绝世两兄弟!
  看过,的确不错。谢谢楼主
  诸葛亮是搞下内政还可以,军事恐怕不行,一生军功只是平南,六出祈山劳民伤财
  楼上的回贴没经过大脑
  感觉楼主是带有挑刺的眼光在写的
  什么事啊!太不能了!
  一直挺郁闷,为什么诸葛不让张飞去守华容道,甚至其他糜芳之类的也能将曹操搞定了。偏要关公去守,惹出后面这么多事来。
  看来LZ有必要好好读读历史书,四英相竟然被说成碌碌无为之辈,唉...... 这么戴着有色眼镜看,自然读出来的是偏颇的东西了。
  政治方面 楼主还是小孩子 首先,关于刘表的荆州,楼主似乎忘记了有个正统长子刘奇的存在,助正统伐庶出,名正言顺,为什么没人响应?你以为蔡氏真的在荆州一手遮天?
至于你说投吴巨,不过是诸葛的托词,你竟然信以为真?太幼稚了!首先,吴巨根本没自保的能力,地方远曹操就会放过你?可能吗?其次,正因为地方远,在那边有什么发展?刘备要是真去了,等于退出了逐鹿中原了!
再次,你说诸葛没把握荆州,简直莫名其妙,荆州是诸葛的还是从诸葛手上丢的?
都不是! 我不知道你这么说的由来是什么,偏见太明显了!!!  
你说伐吴,诸葛要代刘备出征,是的,诸葛原意上是支持伐吴的,但要代刘备出征,刘备肯把军权交给他吗?不是几万人的军权啊,几十万人啊?
你以为刘备和他儿子一样是煞笔?
他原本对诸葛就不放心,所以让关羽守荆州,而不让诸葛.没看到他临死前还耍手段让诸葛真心辅助他儿子?  
还有 告诉你一件事,多看看书,&&后出事表&&不是诸葛所做,你这样举例,未免太贻笑大方了!  
至于诸葛的军事才能,历代军事家已有证明,你非要以成败论英雄,我也没办法!  
关于用人,就更显示你的无知了, 要么你没看过书,要么看书不仔细,断章取义,&迎逢关羽,轻视黄忠&是怎么来的?哪本正史上的?恐怕是楼主自己想像而已吧!
&彭漾谋才,廖立辩才,魏延将才为其排挤&这样的话真好笑,
首先不管彭漾是否有谋才,廖立是否有辩才,但彭漾谋反却是事实,廖立恃才傲物,自己关系处理不好也是事实,楼主怎么不说呢?
至于楼主说诸葛听信迷信,压制魏延,就太好笑了,一个以儒家,法家为信仰,多方面的发明家,居然听信迷信,搞笑啊!
至于压制魏延,我不知楼主从哪本书里看到的,是诸葛每次出征不带魏延,还是不给魏延爵位? 大家都知道,魏延每次北伐都是主力,爵位在诸葛时期是其他武将没得比的,连赵云都在其后,这也叫压制? 想不通啊!马谡,杨仪,蒋琬,费祎这4个人,我总算和楼主找到共同语言了,不过也就关于马谡!但是,哪个人没有错,如曹操之用夏侯渊而丢了汉中,难道大家就否定曹操的用人?
至于你说的扬仪和魏延之争,史料有争议,建议楼主自己看看,我就不说了!
蒋完和费壹2个人的才能,史书上写的很清楚,楼主说他们一事无成,真正搞笑!
  楼上的,有名无权懂么.
  楼主的分析大部分有道理      再说诸葛毕竟是辅臣,决难当领袖,其用人多以自己的喜好来定,迎逢关羽,轻视黄忠,再看彭漾谋才,廖立辩才,魏延将才为其排挤,马谡,杨仪,蒋琬,费祎、等碌碌之辈却大加推存,马谡无大功,诸葛亮也破格提拔,结果失街亭;杨仪文臣,诸葛亮引他掌军结果只害了魏延。至于蒋琬,费祎一事无成,耗费光阴。    除了这几句
其他的很有道理
  再说诸葛毕竟是辅臣,决难当领袖,其用人多以自己的喜好来定,迎逢关羽,轻视黄忠,再看彭漾谋才,廖立辩才,魏延将才为其排挤,马谡,杨仪,蒋琬,费祎、等碌碌之辈却大加推存,马谡无大功,诸葛亮也破格提拔,结果失街亭;杨仪文臣,诸葛亮引他掌军结果只害了魏延。至于蒋琬,费祎一事无成,耗费光阴。  -----------------------------------------------------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楼猪你懂什么啊。就你着水平还在这里评论三国。
  都是个人看法 啊
  “以前总看见一个人被夸后来发现可能不是那么回事于是一横心走极端决定质疑这个人的一切”。  许多人对许多事,都经历过类似心情。大多是小时候深信不疑、稍年长后心生疑窦,最后悍然转向。这种逆反心态,基于逆反心理,外加深感被欺骗后的补偿心理,很容易让一个形象,从被高估转而到被低估。通俗些讲,叫做一粉顶十黑。  比如现下,诸葛亮,即是如此。  传统的民间诸葛亮形象,基本由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辅以各类民间传说。大体上,诸葛亮总是羽扇纶巾,仙风道骨,呼风唤雨,足智多谋,老成持重。京剧里,周瑜总是年少英俊,诸葛亮总是一把胡子,很少人在意:周瑜比诸葛亮还大了六岁。大体上,传统的诸葛亮,是民间概念里的智者形象,大有妖道风范。鲁迅先生总结过,罗贯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可惜,罗贯中不是个好拥趸。夸人也夸跑偏。这不,一粉顶十黑了。  等这一代人接触过一些正史,发现诸葛亮并没有火烧博望、水淹白河、火烧藤甲兵、草船借箭、借东风,发现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翻云覆雨算阴阳尽在掌握,便不免生逆反情绪。读书大略而过的,很容易握住陈寿的两句话做文章,曰: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噢!原来诸葛亮不擅长奇谋和将略啊!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呀!都明说诸葛亮不擅长应变将略了!!  于是,罗贯中苦心经营的妖道诸葛亮形象,基本垮台了。  但是,等一下:诸葛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罗贯中从来没认真讨论的一个事:诸葛亮不是个老成持重的小老头儿。  陈寿说,诸葛亮身长八尺。汉尺一尺合23公分,诸葛亮有184公分高,身材伟岸。三国时,大家并不那么高,《三国志》里,连太史慈七尺七寸约合177公分,都要提一句,诸葛亮在当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高而且帅,兼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书上也不过“瑜长壮有姿貌”。仅论描述,还未必胜过诸葛亮。  这个高而又帅、家世还颇有背景——诸葛亮祖上诸葛丰当过司隶校尉,叔叔诸葛玄领过豫章太守——的山东男子,二十七岁上遇到了刘备,然后送出《隆中对》。话说,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一个二十七岁、从没参加过工作、手握互联网、可以搜索各类信息的男生,开着PPT,给老板做预言,规划二十年后天下局势,只要能中个十之七八,也算是很了不起了,足以让股评家们羞杀;而当日,刘备面对的,是这么个演示:
  那年刘备四十六岁,已经跟过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到处得人心,但到处不顺利。他对面是一个二十七岁,没有互联网,没有工作经验,184公分高,相貌英俊的山东青年,在跟他说:不可与曹操争锋;可以与东吴结盟但不可图之;应该先占据荆州,然后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等天下有变,荆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马夹击中原……  刘备当时,一定觉得很玄幻吧?身为刘表手下客将,一个省级军阀的跟班,听一个青年跟他谈论如何分割天下?  ——当然,三国时,许多人都做大战略规划。比如,鲁肃、甘宁和周瑜,都提出过西取巴蜀,统一南方,和曹操分割天下。如果论战略的宏伟程度,这几位的想法,都不下诸葛亮的隆中对。问题在于:他们的构思,始终是构思;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整整十二年后,完全实现了——公元219年,刘备平了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从荆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迁都……  如果不是孙权和吕蒙背弃盟约偷袭荆州,诸葛亮简直像个预言家。在看着诸葛亮的构思一步一步迈向现实的时刻,刘备会不会偶尔一迷糊,觉得诸葛亮是穿越来的?  罗贯中从来没认真讨论的一个事:诸葛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刘备的思维方式。  就在刘备当阳败北时,诸葛亮跟他提出要求,去和孙权结盟,共击曹操。此后诸葛亮渡江与孙权结盟,赤壁一战成功。很少有人思考过:如果诸葛亮不在,刘备会怎样?依照刘备一贯的做派,他很可能直接依附了孙权,成为孙权的客将——一如此前,他依附刘表、袁绍、曹操们一样。  而在拥有了诸葛亮之后,刘备第一次,试图主动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然后,他的天下,才真正逐步开启。  罗贯中从来没能说好的一个事:诸葛亮,是个贤相。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诸葛亮可以和管仲、萧何、子产、召公这些前代神话宰相相提并论。按刘备死时,诸葛亮四十三岁,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实事求是,不搞虚的。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又怕他,又爱他。奇怪吗?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为什么没有抱怨呢?因为他老人家处事太公平了,没人能抱怨。  ——执法松泛招人爱,不难;执法严格,还能招人民热爱,这才是神话。  ——换句话说,诸葛丞相,其实是诸葛青天大老爷啊。  诸葛青天的私人品德是完美的,这一点,罗贯中也很少说及。  诸葛亮曾跟后主说过,他的财产,合计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薄田,他自己死的时候,不会留下多余财产。到他故世时,确实如此。诸葛亮逝世后,蜀汉百姓私自在道旁祭祀他,最后朝廷看着没法子了,立起庙来,于是香烟鼎盛,真是有十里长街祭丞相的意思。诸葛亮殁后数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念叨诸葛亮好,仿佛西周人民歌颂周公召公一样,把他当圣人看待。  当然啦,罗贯中也不会提及的其他事实:  ——虽然诸葛亮的《出师表》大家都会背,但大家很少意识到,他给刘禅安排的董允、费祎、蒋琬那几位多么帮忙。诸葛亮出征在外,朝廷照常运转;诸葛亮死后,蒋、费、董又让蜀汉朝廷稳稳运转了三十年。而在此期间,曹魏经历了正始之变,司马家当政,一个皇帝被贬黜(曹芳)、一个皇帝被杀死(曹髦);东吴则有诸葛恪和孙郴两代权臣被杀,一个皇帝被废(孙亮)。相比起来,蜀汉直到灭亡,未曾内乱。  ——诸葛亮确实是个发明家。虽然木牛流马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南征孟获时发明了馒头也只是传说,但连弩、铸刀等还是够瞧的。日理万机的政治家还能顺手搞搞发明,普京估计也得发愣。  最后,终于得说到诸葛亮的军事才华了。  一向对诸葛亮的争议,总觉得正史中的他,没有如《三国演义》那么神出鬼没,尤其是陈寿这两句话: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嗯,诸葛亮不擅长奇谋和将略。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嗯,诸葛亮不擅长应变。  但是……等一下。  陈寿说诸葛亮长于治戎,治戎者,整饬军队是也。史书说诸葛亮用兵,“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这几句,基本就是《孙子兵法》提到的境界了。兵法严整,不扰百姓,岳飞的岳家军也不过如此。至于他的屯营布阵,更是杰出,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去看他的营垒布局,感叹“天下奇才也”。  治军有法,统御有方,不过如此。  三国时,天下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人口,曹魏超过四百万,蜀汉灭亡时三十八户,九十七万。吴国大鸿胪张俨的说法是:诸葛亮能用的兵力,基本也就是五万之数;曹魏的地界,十倍于蜀汉。结果是?  诸葛亮北伐,得到三郡响应,马谡街亭违背诸葛亮命令,败北,诸葛亮退兵。  诸葛亮攻陈仓,粮少退兵。魏国追击,王双被斩。  诸葛亮派陈式取了武都、阴平二郡,从此这两处半永久归于蜀汉统辖。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亲自督率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来战,诸葛亮退兵,张郃追击,被射杀。  ——这里得多提一句。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众所周知,曹魏除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几位亲贵大将,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位最厉害了。夏侯渊死于定军山刘备指挥的黄忠所部,于禁被关羽擒住,张郃死于诸葛亮之手。张郃死时,是国家第二高的军事长官车骑将军。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相持。司马懿不敢出战,又被手下嘲笑“畏蜀如虎”,于是跟魏明帝玩双簧:上书要求出战,魏明帝问辛毗“他要出战就出啊,这是闹哪出?”辛毗:“他这明摆着是不想出战又得摆姿态”,于是辛毗亲自拿了天子诏令去前线,“不是司马懿不敢跟诸葛亮打看见没,是天子不让!”司马懿这才慑服了人群。  不知道您怎么看,但拿现在打个比方吧:  一个面积不到我国1/9,人口不到我国1/4的南方国家,跑来打我国五次,打得我国只有还手之力,我国军衔排第二的张郃元帅还战死了。  作为被攻打的那方,您会觉得脸面有光吗?  哪位说了:不对啊,陈寿不是说诸葛亮应变战略,不是长处吗?
  实际上,原话是这样的: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翻译的意思:  他诸葛亮,相比起奇谋来更擅长治军,管理人民的本事比战略强,他所遇到的又是人中豪杰,加上又是主动进攻,加上人还不如你多,所以没能成功……  ——这话细想,不大好听。好比有人跟你说,“哎呀我打麻将比较好,德州扑克不大行;您又是人中豪杰;我筹码还不如你多;在你家打德州扑克,我没打赢你”——你会不会觉得,他那句“人中豪杰”,有点讽刺的意思呢?  ——如果这样的人还算“不会打仗”,那他的对手们,真是要羞愧死了。  第三方观点,吴国大鸿胪张俨认为:  诸葛亮用一州的土地,跟曹魏比起来,也就是九分之一的实力对比,结果因为耕战安排得当,刑法整齐,反客为主,几万步卒,居然有气吞天下之势;司马懿占据十倍的实力,手握精锐,居然没有擒诸葛亮的意思,只是忙于自我保全,让诸葛亮自来自去。假设诸葛亮不死,那么魏国从西北到中部,无法解甲释鞍。到这地步,胜负也很明显了。  ——就这样,还能说诸葛亮没胜过司马懿么?  当然,还是会有一批异想天开的,认为诸葛亮没采用魏延同样异想天开的“子午谷奇策”,太保守啦,殊不知魏延建议的子午谷奇策想要成功,得满足以下条件:他自己掌握占蜀汉人口1/200之一的精锐,不带大量粮草奔袭,指望到长安后,魏国人会屁滚尿流,主动逃出长安,还得要求诸葛亮等后续部队迅速跟进——这些套路,也就是赌棍敢玩儿。然而,诸葛亮不是赌棍。  实际上,在公元234年,五十四岁的诸葛亮面对的是这么个局势:  二十七年前,那个又高又帅的山东青年,在曹操已经控制天下2/3的状态下,开了这局游戏。按说,天下定了2/3,这个开局,已经太晚太晚了。好比说,你在2007年发布智能手机系统,还来得及群雄逐鹿;到2015年,ios和安卓分割了天下,wp都分不了羹时,你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系统。  然而,诸葛亮认准了四十六岁、颠沛流离、四处给人打工的刘备,自己选择了hard模式。  他给刘备布置了隆中对,让刘备第一次试图拥有自己的领地。他为刘备促成了孙刘同盟,击退了曹操,掌握了荆州,控制了西川和汉中,三分天下。到此为止,他的计划很成功。他从当一个县级干部的秘书,一直把他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然后,计划因为孙权和吕蒙偷袭荆州、斩杀关羽,随后是夷陵之战,以及刘备逝世——诸葛亮曾因为没劝住刘备而感叹法正的早逝。到此为止,这局hard模式下的游戏,其实已经输了。  但他没有认输。他靠自己完美的人格和才能,担当着蜀汉实际的君主地位,营造了一个富裕繁荣、路不拾遗、没有醉汉的国家——一个没有了他,还是可以支撑三十年稳定的国家——然后用只占对方1/9的资源,不断攻击曹魏,试图让曹魏再一次发生内乱,然后把握住机会。他没什么物欲,家里也只有桑树八百、田十五顷。吃得少,想得多。  曹操手下,有自己出征时在后方主持日常工作的荀彧,有专门负责出谋的荀攸,有问啥意见都懂的贾诩,有给他下决定的郭嘉,有程昱、刘晔、蒋济、司马懿们。而诸葛亮,在刘备出征汉中时负责日常工作,在与刘备初遇时给他规划未来行程,给刘备下决定,最后自己亲自负责规划国家、制定法度、选拔官吏、训练、整饬、日理万机之余,还能搞搞小发明。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把这个一开始就注定要输,好容易打出转机又被盟友插了一刀的局面,一直扛着,一直到濒死之际,还坚持领着军队,在西北渭水边缘战斗呢?不知道。  很多年后,东晋的桓温遇到一个百岁老人,说少年时见过诸葛亮。于是有以下对话:  桓温:“诸葛丞相今与谁比?”  老人:“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  我们开了上帝视角,会觉得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似乎也不那么可怖。  真站到他的处境,想一想他的日常生活,想一想公元207-234年间他的所作所为,如何硬生生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走向,才能领会到他的匪夷所思。而且,他并不是罗贯中笔下全知全能的妖道,而是一个得吃饭喝水,会紧张会惊惧,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格来应对乱世的普通人。  站在他的世界里,用诸葛亮的眼光打量一下周遭,想象一下好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提示信息 -
52KD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Powered by《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连吴共抗曹操,这一情节在《出事表》中诸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连吴共抗曹操,这一情节在《出事表》中诸
提问者采纳
受任于败军之际,虽然您没有说清楚,奉命于危难之间。”要找的是不是这句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麻烦把问题写完整,不然不知所云。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共1264个阅读者,1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6:21
【文史短章】千古人物显风流
诸葛光芒万代光[原创] &&
拥你是福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49-1.html
  1700多年过去了,三国的历史随着文学、戏曲、评书等渠道的传播,被广泛传诵。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如今信息泛滥成灾的时代,对这段历史的评论在各种渠道蔓延。尤其是对诸葛亮的评判似乎在发生了本质的转变,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纷纷著书立说,阐明自己的看法。不知出入什么目的,或是因各自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诸葛亮这个本来一千多年来的正面形象被一些人解构成了反面典型。比如:梅朝荣――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陕西党校胡觉照教授要将《出事表》剔除中学课本;诸葛亮是愚忠;诸葛亮是民族分裂分子;诸葛亮很平庸,军事才能有限;诸葛亮被神化,要拉下神坛等等。
  不知道这些人出入什么样的目的,或者是想要成名,通过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以期达到扬名立万的目的;也许是心里变态,看不惯人家一千多年来形象太光辉,要加以破坏,要粉碎美好的东西;也许是某些人心底狭隘,只会揪住别人的缺点,再把它无限放大,并加以批判;也许是这些人不知怎么看待问题,不会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考虑不到时代的局限性,用现代人的视点来妄断历史;也许是这些人本身就仇视社会、仇视进步、仇视积极的东西,带着病态的心态来妄断先贤;也许是这些人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你的立场、价值观决定了你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
  诸葛亮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国士情怀,这些都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既有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智慧、法家的严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道德的体现,我们之所以推崇诸葛亮,主要的是他代表的就是这种价值,诸葛亮更多的是一种符号,代表了这些精神的符号,这些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价值观的体现,这些永不过时,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不因改朝换代而消失,所以我们不仅不能抛弃,更要发扬。
  有人说诸葛亮的是思想是被封建帝王利用,这也没什么不对,被封建帝王宣传的思想不一定都是坏的,能被利用的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只是要看被利用来的目的,这跟被利用者本身没有关系。比如说你在一家企业打工,企业主正是利用了你的智慧、劳力,如果利用你的这家企业主用你的智慧、劳力赚来的钱去做非法用途,这不能说明你的智慧、劳力本身就是坏的。正如诸葛亮身上的这种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它本身是伟大光辉的,不能说某些帝王利用它来要求、统治臣民就说明这种精神就是不可取的。有人说诸葛亮是愚忠,不知从何说起,愚忠是对帝王、上司盲目的、没有主观意识的言听计从,看看诸葛亮对刘备、刘禅是这样吗?复兴汉室、克服中原,也是诸葛亮本人的理想,是他的毕生追求,这与刘备是志同道合的,他们的追求达到一致,理念是切合的,诸葛亮也就是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忠于自己的理想难道也是愚忠?
  诸葛亮被神化?可笑!我们民族崇尚的主要是儒家,它崇圣崇贤,哪有成神的?成神的那是基督,那是上帝,道家是成仙,佛家是成佛!诸葛亮一直都是摆在圣贤的位置上被历代万民膜拜的!神或仙是高于人的,但圣贤是人,也会犯错,也有缺点,大家看《三国演义》不是说了很多诸葛亮犯错的事吗?我们喜欢一个人希望他是完美的,在他身上注入了太多的情感,所以把美好的东西加在他的身上,这是人民的一种情感的表达,不能因为这个有些人就看不惯,就否定他的全部,说什么要拉下神坛。
  有人说诸葛亮分裂华夏,破坏祖国统一,这更加可笑!克服中原、一统华夏这正是诸葛亮的毕生追求,何来破坏统一之意?于是有人就说赤壁之战是破环统一,北伐是对抗统一。请不要用屁股想问题好不好?当时的形式是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进行的是军阀混战,进行的是兼并战争,也是为最终的统一定调。诸葛亮走出隆中,就是为维护汉室,复兴大汉为目的的(别忘了当时还是汉朝在统治)。难道曹操进行的就是统一战争,诸葛亮就是对抗统一?什么逻辑?
  人类社会发展大今天,在自然科学上已经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在思想领域里,它的进步却很小,有的甚至是在倒退。否定祖宗、辱骂先贤从五四运动以来就一直存在,到文革发展到顶峰,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等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是为了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在特定的背景下有它的积极意义。文革中所谓的打到臭老九、批林批孔等等是反动组织利用它来清除异己,它的危害难道不值得警惕吗?当看看我们身边的日本、韩国也是受传统中华文化思想进化发展而来的民族,他们是如何保护传统的,他们是如何珍惜历史遗产的?难道他们珍爱历史和传统就不发展吗?难道我们民族的东西非要外国人发现我们才懂得它的价值吗?难道《孙子兵法》不是被美国人奉为经典我们就让它消失在历史的废墟中吗?只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难道我们要文革那个批判历史、辱骂祖宗、否定文明的时代再来一次?
  当然任何文化和历史事件都有它的局限性,都受当时条件和社会背景的制约,我们对待传统的东西要批判地继承,不能盲目全收,也不能一概否定。
  历史人物所做出的选择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们不能以现在人的价值观去妄加猜测,更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我们不能现代人的思维去猜测而得出荒唐的结论,思之令人可笑。诸葛亮是1700多年来经受住考验的,在大浪淘沙的时代变迁中,留下的少数几个圣贤,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再过一万年,只要人类还存在、我们民族没有腐化变质,他的思想、价值一样还会彪炳千秋,光芒万丈。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06 于
18:30 编辑]
回复时间: 18:44
千古人物显风流诸葛光芒万代光!
诸葛先生千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