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行路难其一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经济格

豆丁精品文档: 九年级中考复习 九年级英语中考复习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 九年级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及答案(材料分析题)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3年高考历史最可能考的50道题(世界近代史)_Word版含答案.doc1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3年高考历史最可能考的50道题
(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
1.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这反映了
A.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
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
D.责任内阁制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掌握了实权,材料中嗣位法是由议会制定的,其中的规定认为法官任免由议会决定,定罪等也是由法官决定,说明议会权利大于王权。
2.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A.发动宫廷政变
B.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考察对英国政治体制的理解。关键信息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也就是能够制约君主的权力,结合英国革命史实,英国最终通过《权利法案》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故选B。
3.从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
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
【解析】从关键词“84.5%”“微弱”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讲述议会权力的弱化。故选A。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 (一)英国 1.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历史试题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传统工业如呢绒业的迅速发展。资本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
(一)英国
1.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传统工业如呢绒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16世纪都铎王朝的统治措施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2.工业革命前后
英国资产阶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18世纪60年代,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到1840年前后,则基本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也成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最盛行的国家。
3.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一战前,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由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尽管英国工业,特别是它的造船业和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的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但它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它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两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英国的经济;二战后,英国经济困难,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二)法国
1.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工业革命前后
法国是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纺织业已经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19世纪20 年代起,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到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3.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一战前夕,法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在美国和德国后面,到19世纪末,降到世界第四位。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法国因此每年收取巨额利息,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两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法国经济。二战后,法国经济困难,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三)美国
1.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工业革命前后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人,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内战以后,国内政治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3.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一战前,美国是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大刀阔斧地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这一时期,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70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了一倍多。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在经历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8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措施,逐渐扭转经济颓势。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出现持续增长。90年代,经过大刀阔斧改革,美国经济呈现繁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中霸主地位的确立。
(四)德国
1.工业革命前后&&&
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是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2.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以后,工业生产飞速发展。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初,联邦德国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五)日本
1.明治维新前后
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明治维新的成功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1885年前后,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高潮。20世纪初,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六)俄国(苏联)
1.1861年改革前后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2.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一战前,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战后成立的苏联进行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二战后初期,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到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七)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
1.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在70年代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至90年代,两国实现现代化,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2.8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异军突起,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泰国、马来西亚最为突出。
3.印度已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印度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
4.西亚产油国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国已迈入世界富国行列。伊拉克和伊朗富裕程度低于海湾石油富国。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北大西洋东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所取代。&&&
2.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其煤、铁、纺织品的产量相当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
3.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德、英、法工业产量分列第二、三、四位。但欧洲仍然掌握世经济霸权,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4.一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纽约与伦敦一起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逐渐转移至北大西洋西岸。
5.二战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绝对的经济霸主。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
6.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7.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拉大与西欧 、日本经济上的差距,较之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义世界更强大的经济地位。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世界经济格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的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世界经霸主地位。
2.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石油输出国等组织建立起来,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3.8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化步伐加快,中国发展迅速,美、欧、日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90年代经济区域化加强,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
四、经济全球化
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远洋商业活动的频繁,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文化交往;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
2.19世纪中后期,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列强大量输出工业品,掠夺原料,甚至直接输出资本。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3.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4.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也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日,中国加入WTO。
从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看经济全球化趋势
如同国际关系发展中产生国联、联合国等机构及共同遵守的国际法则一样,在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的前提下,国际经济组织和共同遵守的国际经济法则的产生和发展折射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工业革命以后,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干预减少,各国相继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为调整彼此间的贸易关系,各国设法寻求协调分歧和消弭争端的途径,并形成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和调整国际经贸关系的法律规范,但随着大危机的到来,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被打乱。二战以后,由于美国具有经济优势,以美国为主开始营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一是重建立际货币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是重建国际贸易体系,签订了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于是形成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关贸总协定,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生活国际化必然带来争端的频繁出现。经济生活国:际化必然带来争端的频繁出现,通过国际组织进行协调显得十分重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启动。
争端和协调并存,确定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我们必须看到,国际经济秩序是世界格局在经济上的反映,反之亦然,因此国际经济规则和国际组织必然带有大国强势的烙印,但在国际经济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五、经济危机
1.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如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等等。
4.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75年以后,经济危机结束。
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
1.16世纪到18世纪末,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手工工场时代。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和手工业的兴旺,重商主义成为普遍的经济思想,商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主体,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
2.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流行起来,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以乡村和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制演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电气时代。这个阶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下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飞跃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垄断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各工业大国的产业结构向以重工业为主导转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波动很大,繁荣与危机,动荡与稳定,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诸种现象并存。
5.二战后至今,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信息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凯恩斯主义被普遍接受,各国政府大力干预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开始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大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还造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在90年代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七、学习本考点应注意的问题
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本考点应特别关注: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本考点主要考查了美、英、日等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与美国经济的强大和美国历史的独特性密不可分的。这在今后的高考中应该会得到延续,因为考生应该了解美国&&当今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历史。同时,考生应关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形式和意义,它是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标志。应该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变革中总结经验教训以资借鉴。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和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考生必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认识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了解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对当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八、有关本考点的高考试题分析
例1(2008年&全国Ⅱ)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 D& )
&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韩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形势。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能够表现出政治制度是否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因此应选D。
例2(2007年&上海卷)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英、德、日、中四国人均GDP呈现何种趋势?
(2)自1700年至1913年英、德、日三国人均GDP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与1913年相比,1950年德国和日本的人均GDP为何增加不多?
(4)近代以来中国的人均GDP持续落后于英、德、日三国,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变化趋势的把握,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各种历史学科能力。对于图表的解读,应掌握相应的技巧:先按照图表中的曲线变化把图表中的年代分成不同的时段,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1700年可以看作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步走向整体时的一个零参数,182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7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913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195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展开。1973年是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开始。在这样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试题中的问题,可以把图表进行这样的分段:年,英国、德意志、日本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且相继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而中国则从&康乾盛世&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年,两次世界大战对表格中所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年,英国、德意志、日本等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影响下经济迅速发展,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却在&左&倾错误等影响下曲折发展。
(1)英、德、日的人均GDP快速上升,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缓慢。
(2)英国工业革命,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3)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战败。
(4)中国的人均GDP持续落后有诸多原因,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缓慢等。
例3(2006年&重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府&,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
&&&&&&&&&&&&&&&&&&&&&&&&&&&&&&&&&&&&&&&&&&&&&&&&&&&&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1880年占22.9%;1900年占18.5%;1953年占8.6%;1980年占4%。
&&&&&&&&&&&&&&&&&&&&&&&&&&&&&&&&&&&&&&&&&&&&&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8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在世界工业中的位次由1950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5位,仅次于美国、苏联、日本和联邦德国。
&&&&&&&&&&&&&&&&&&&&&&&&&&&&&&&&&&&&&&&&&&&&&&&&&&&& &&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哪个阶段?分析同期英国对外扩张的目的。归纳英帝国主义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经济运行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岛被割让的原因和香港回归的主要背景。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相对于近几年的高考题的求新求变的趋向而言是明显的回归。这似乎是2006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主题回归,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另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强调因时而变的意义。本题前两则材料及前两问形成鲜明对比,英国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积极寻求发展,成为世界霸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却没能与时俱进,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三问则以香港问题为切入点,将英国与中国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形成实力影响外交的正确历史观念。
答案要点:(1)自由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强占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以发展资本主义。殖民帝国主义。(2)在世界范围内,英国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大量资本输出;设备陈旧,不愿采用新技术;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英属殖民地的影响。(3)英国是强国,中国是弱国,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强,英国国家实力相对下降。国家实力影响外交。
例4(2007年&全国卷Ⅱ)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B )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解析:本题典型体现了高考试题命制者通过试题向中学历史界传达史学研究新观念的指导思想。现行教材在讲述二战结束前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把它作为美国取代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建立世界霸权的一种工具在评说。事实上,二战结束后,整体世界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WTO的前身)等组织相继成立,在维持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性、适应整体世界的需要、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而这正是本题的命题思路。
例5(2006年&上海卷)
&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诗人卡蒙斯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1)&南北分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1500年前后?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下半叶,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不同的反应,请概括出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解析:本题其实是2004年全国题的一个变形,整体命题立意和考查的知识、能力是差不多的,只是问得更直白、具体。本题建立在对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正确认识上,考生必须认清两个关键词的含义&&&南北分裂&和&陷入重围&。
不难看出,2006年各地的考题都在一些很基本的历史观念上命题考查。全国卷关于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双重影响的题与本题是异曲同工的。
本题前两问从正反两方面来全面考查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第一问旨在说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殖民根源,以考查学生对殖民掠夺的破坏作用深远的认识;第二问则转换角度,明确世界市场的历史必然和积极意义,考查学生对殖民掠夺的客观积极作用的认识,第三问则结合中国实示将考题的内在意图明确。历史的问题不必去哀怨,而是应主动积极应对,改革、开放、迎头赶上才是正确的应对策略。
答案:(1)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南北之间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外扩张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掠夺,亚非拉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和商品市场。(2)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把世界经济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经济交往扩大,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3)被迫打开门户卷人世界市场(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九、自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是(& )
& A.促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 B.剥夺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 C.大力实行土地集体和国有制&&&&&&&&&& D.推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2.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政府大力推行圈地运动(& )
& A.削弱了综合国力&& B.得到了农民支持&&& C.促进了经济发展&&&& D.引起了法国干涉
3.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 )
A.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C.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D.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4. 据统计,到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①造成法国企业经营分散&&&&& ②不利于新机器、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 ③法国工人生产效率高&&&&&&& ④生产规模小,无需更多工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5.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
&&& A.资金不足&&& B.自由劳动力不足&&&& C.资源缺乏&&& D.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6.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最深的是 (&& )
&&& A.创造了空前的财富&&&&&&&&&&&&&&&&&&& B.激化了社会矛盾
&&& C.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D.巩固了资本主义的地位
7.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
&&& A.容克地主控制了煤铁等矿产资源&&&&&&&&& 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
8. 19世纪晚期,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有(&& )
①有统一、广阔的国内市场&&& ②从国外获得大量资本
③垄断组织的垄断程度较高&&& ④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据史料记载,英国在年取消了200多种商品的关税。这说明英国(& )
&&& A.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急需进口许多商品
&&&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衰退&&&&&&& D.已进入工业化时期
10.美国西进运动和英国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其不同点是&&& (&&& )
&&& A.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灾难&&&&& B.导致农村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
C.开拓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市场&&&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劳动力条件
11.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
&&&& 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 C.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12.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
&&& 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缓和社会矛盾,实行社会福利措施
&&& 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D.采取报复性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13.以下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 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
C.使美国社会趋于稳定&&& D.使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和提高
14.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
&&& A.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B.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 C.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D.新兴产业得到发展
15.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述是含义的正确表(&& )
&&& A.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持续
&&& B.经济发展的停滞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 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生产的停滞
&&& D.经济发展缓慢,乃至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16.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维持持续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 A.政府都实行了一些社会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 B.都注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 C.都注重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D.都接受了国外大量定货,刺激了经济发展
17. 20世纪70~80年代,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引起世界瞩目的是&&& (& )
&&& A.新加坡、韩国&&& B.马来西亚、韩国&&&&& C.新加坡、朝鲜&&& D.泰国、越南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 (& )
&&& A.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B.石油化工和加工业发展迅速
C.单一的经济结构逐渐改变&&&&&&&&&&&&&& D.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西进运动)是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植、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发展的过程。
材料二&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向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部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把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边远地区直至太平洋沿岸&&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国的80%,到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年内就建成了横贯大陆的5条铁路干线。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
(1)从以上材料中,可归纳出关于美国西进运动的哪些主要论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进运动使美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重要结果?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
20.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会出现在西方呢?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文艺复兴期间工匠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自文明开始以来一向非常脆弱的联系得到加强。&&与工匠和学者的这种联合密切联系的是劳动和各学者或科学家的思想的相应的联合。&&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欧洲科学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同时发生的经济革命。&&这些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上的进步;而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这些成就给了科学家即哲学家以自信和信心。使他们坚信自己是一个新时代的先驱。&&一个世纪后,这种自信已增长到凭直觉兴奋的期待取得人类未来成就的程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它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划时代的发展&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划时代的发展&在西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材料三中描述的&这世界&处于哪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情况,请指出当时促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条件。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世界经济中心两次转移
&&& 材料二& &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业中心&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世界市场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在世界经济史上,英国、美国、日本是三个先后被公认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也经历了先由英国转移到美国,再由美国转移到日本的过程。
&&& 材料三& 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在传统的基本工业方面的优势已经丧失,&世界工厂&的霸主地位被美国替代。在年的50年中,美国加工工业产值增加约10倍,资本增加约17倍,工人增加约4倍。1860年美国制成品在世界上占第四位,19世纪80年代初上升为第一位。1894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等于英国的两倍,相当于欧洲各国总和的一半。此后.美国工业长期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到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量相当于英、德、日、法四国的总和,占全球的1/3以上。1929年,美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43.3%&&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成为机电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许多产品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英、美、日三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占世界工业的比重 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工业技术水平
英国 32%~50% 22%~27% 领先 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美国 23%~43% && 领先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日本 10% 6%一10% 重点领域领先 日元成为国际货币,东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从15世纪末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中心发生了哪两次转移,这两次经济中心转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在两次经济中心转移中崛起和衰落的代表国家和地区分别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日三国先后确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原因,并分析每次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变化对当时的世界产生的主要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从英、美、日三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概括日本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与美国和英国有何主要区别?
(4)上述材料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
历史试题网衷心为您提供服务,这篇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的文章为您介绍到此,相信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转载这篇文章,请您注明我站网址:历史试题网/。
(责任编辑:admin)</td
------分隔线----------------------------
扬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三 历 史 试 题 2009.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
三明市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考试范围:选修三4-6单元、必修...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度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三上学期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
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150分,120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路难其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