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州是今天哪个地方 历史上它被哪两个西班牙殖民者者侵占过

201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历史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2.00
&&¥2.00
&&¥1.00
&&¥12.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历史试题
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历​史​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赤峰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10:05:08&&&来源:教育城&&&评论: 点击:
赤峰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已经出炉,更多内蒙古2014年中考试题请关注教育城中考网。
赤峰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赤峰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已经出炉,更多内蒙古2014年中考试题请关注。
201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序号按要求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请根据&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等信息,判断这是描述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A.创设科举制&&&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D.完善科举制
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n&ng)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谁?(&&&)
A.郑成功&&&&&&&&&&&B.岳飞&&&&&&&&&&C.戚继光&&&&&&&&&&&D.左宗棠
5.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属于宋朝时期的有(&&&)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③火药的广泛应用&&&&④造纸术的发明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
6.&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中的&运动&是指(&&&)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7.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晖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下列导致我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
8.毛泽东的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A.解放南京&&&&&&&&&B.挺进大别山&&&&&&C.转战陕北&&&&&&&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9.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0.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A.成功举办APEC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人世贸组织&&&&&&&&&&&&&&&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11.既为三角贸易提供了条件,又让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等地交往日益密切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鉴真东渡&&&&&&C.亚历山大东征&&&&&&&D.新航路的开辟
12.国情不同,资产阶级革命要完成的任务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下列国家中通过民族独立战争的形式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中国
13.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哪些共同点?(&&&)
①废除农奴制&&&&&&②向西方国家学习&&&&&③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④废藩置县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14.右图反映的是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D.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15.日,&一场改变世界的战斗&70周年纪念活动在法国拉开帷幕,美、英、俄、德等20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活动。这场&战斗&是指(&&&)
A.诺曼底登陆&&&&&&B.凡尔登战役&&&&&&C.彼得格勒战役&&&&&&D.太平洋战争
二、非选择题o(5个小题,共7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o(18分)
材料一&&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千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某海峡,到达夷州。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回答,确保汉朝和西域频繁交往的通道被称为什么?(2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2)材料二中的&夷州&是指今天哪一地区?(2分)它曾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过?(2分)今年距最后一次被侵占时的那场战争已有多少周年?(2分)
(3)材料三中的&蕃&主要是指今天的哪一地区?(2分)这一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纳
入中国版图的?(2分)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我国对上述三个地区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相关热词搜索:2014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内蒙古赤峰历史【学科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质量的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平台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4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内蒙古赤峰历史【学科网】
学​科​网​联​合​百​度​文​库​,​发​布04​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真​题​涵​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大​部​分​为​免​费​下​载​!​除​了​中​考​历​史​,​学​科​网​还​发​布​其​余​所​有​中​考​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文​综​、​历​史​、​地​理​和​、​政​治​、​科​学​和​社​会​思​品​等​,​共​发​布04​年​中​考​真​题00​余​份​,​还​原​了​全​国​各​地​的​中​考​面​貌​。04​中​考​历​史​真​题​,​大​部​分​免​费​下​载​!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文档试读已结束,请登录后查看剩余内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5中考历史二轮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中考历史二轮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5中考历史二轮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2015年历史中考复习二轮专项练习-统一国家的建立一、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游天竺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2.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 D、城濮大战3.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天子与诸候间的矛盾C、诸候与士大夫之间的矛盾&&&&&&&& D、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4.西汉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A、汉武帝&&&&&&&&&&&& B、汉高祖C、汉文帝&&&&&&&&&&&& D、吕后5.七年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 A.商&&&& B.秦&&&& C.夏&&&& D.周6.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 )A.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C.首先提出平等、平均的口号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7.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 遇雨误期当斩 B. 秦的暴政C. 陈胜要建立张楚政权D. 看到被秦所灭的原六国的贵族都想恢复政权8.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A. 统一文字&&&&&&& 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 D. 修建长城9.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C.城濮之战&&&&&&&&& D. 马陵之战10.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C. 郡县制&&&&&& D. 世袭制11.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B.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C. 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2.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均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地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13.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4.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张骞出使西域15.假如你是汉朝的书生,你要到下列哪一学校接受国家高等教育(& )A、太学&& B、郡学&& C、县学&& D、私塾16.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17.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 )A、孔子&&&&&& B、董仲舒C、老子&&&&&& D、韩非子18.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C、汉高祖时期&&&&&& D、秦始皇时期19. 以下关于秦朝灭亡的史实,说法错误的是:A.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B. 刘邦大军灭亡了秦朝C. 项羽大军灭亡了秦朝&&&&&& D. 项羽在巨鹿一战中大败了秦军的主力20. 有关陈胜吴广起义,说法正确的是:A.& 起义发生于公元前208年B.& 起义军在大泽乡建立了政权C.& 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D.& 起义军没有推翻秦朝21. 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A.& 临洮&& 辽东&&&&&&& B.& 咸阳&& 渤海C.& 陇西&& 辽东&&&&&&& D.& 临洮&& 咸阳22. 以下秦始皇的措施中不利于秦朝发展的是:A.& 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B.& 统一度量衡C.& 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字体&&&&& D.& 焚书坑儒23.秦朝的建立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223年C.& 公元前222年&&&&&&&& D.& 公元前228年24. 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锦衣卫&&&&&&&&&& D.军机大臣2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指出:“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文帝两次派出使西域②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现今的陕西西安③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西域④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二次巡视荣成成山头。民国二十年,著名科学家宋健出生在荣成崖头宋家村。这两个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末、1931年&&&&&& B.公元前3世纪初、1931年C.公元前3世纪末、1932年&&&&&& D.公元前3世纪初、1932年2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毛泽东用来评价古代四位帝王的诗词。其中与秦始皇有关的史实是A.贞观之治&&&&&& B.第一次统一中国C.杯酒释兵权&&&& D.巩固大一统王朝28.据说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自从有了它,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它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它指的是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2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秦皇”功绩的是A.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D.设立行省制度30.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据下图判断,该长城修筑于(&& )&A.秦朝&&&&& B.汉朝C.明朝&&&&& D.清朝二、题31.东汉时期,尤其是汉和帝之后,继位的皇帝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17岁,而且当时皇位更替频繁,出现了东汉政治统治的&&&&&&&&& 特点。32.秦朝中央政府设置的三个主要官职分别是&&&& 、&&&&&&&& 、&&&&&&&&& 。33.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 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 的进攻34.识图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1、观察图一,秦朝都城所在地是图中的哪一个英文字母代号:(&& )2、观察图一,秦长城西起地点是图中的哪一个英文字母代号:(&& )3、观察图二,220年曹丕建立的政权是图中的哪一个英文字母代号:(&& )4、观察图二,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城市是图中的哪一个英文字母代号:(& )5、观察图二,诸葛亮治理蜀国时期使某一地区得到初步开发,它是图中的哪一个英文字母代号:(& )35.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很多入关注,10月11日的附加赛和18日的总决赛中都有一道题目与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有关:一题是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 ,另一题是宋太祖的名字&&&&&&&&& 。&
36.秦统一六国的决定性战役是&&&&&& ;使秦朝走向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 。37.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38.&&&&&&&&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元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 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9.文史不分家,名言名句给人启迪,是历史的馈赠。请你结合下列名言名句写出对应的名人。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或轻于鸿毛。”(史学家)――&&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封建帝王)――&&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 避之。”(近代禁烟英雄)――&& (4)“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英国物理学家)―― 40.为了夹击匈奴,汉武帝派_____ 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_____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三、41.下列材料(计8分):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 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 1分)(2)秦皇的最伟大功绩是什么?(2)(3)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吗?秦朝为巩固统一又采取哪些措施?(4分) (4)秦皇采取的哪项措施产生了消极影响? (1分)42.材料,回答问题o(18分)材料一&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千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某海峡,到达夷州。――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友好关系。――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回答,确保汉朝和西域频繁交往的通道被称为什么?(2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2)材料二中的“夷州”是指今天哪一地区?(2分)它曾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过?(2分)今年距最后一次被侵占时的那场战争已有多少周年?(2分)(3)材料三中的“蕃”主要是指今天的哪一地区?(2分)这一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2分)(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我国对上述三个地区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请回答:(1)秦王指的是谁?(1分)(2)上述诗句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1分)这一年处于什么世纪的什么时期?(2分)(3)秦王首先扫灭了哪个国家?(1分)(4)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①是在汉代,②是在清代,③是在明代,④是在唐代。故选A。2.C【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秦朝 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3.A【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士大夫及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都是属于奴隶社会的矛盾,故都排除。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4.A【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选用人才、推行推恩令,解除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军事上主动出击,打败匈奴,使北方边境得以安定。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所以答案是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6.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朝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那时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政治十分黑暗。所以,人民群众极端不满秦朝的统治。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读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巨鹿之战在推翻秦朝统治中的作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秦都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为了适应统一的形势,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选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中国的意义。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为以后中国的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此统一的趋势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和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答案是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所以答案是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因此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15.A【解析】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学的识记。汉武帝为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在文化 方面,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灭亡有关知识的理解。,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1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韩非子思想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一统的汉朝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1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灭亡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最终灭亡秦朝的大军是刘邦大军,秦朝统治者最终向刘邦投降,所以答案是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20.D.【解析】试题分 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暴政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8年,在大泽乡建立了政权,并且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所以答案是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2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为了抵抗匈奴的进攻,秦朝修建了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所以答案是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 们知道:秦始皇通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秦朝的统治,而焚书坑儒阻碍了秦朝的发展,所以答案是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所以答案是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政治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的准确理解,旨在强调的是此官的监察职能,A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设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B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合题意,CD均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御史大夫25 .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通的,它的起点是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西域,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故答案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26.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概念。判断某年是哪个世纪哪个年代,世纪由百位与其前面的数字构成一组数再加1,年代则看十位数,十位数是几就是几十年代,如公元前210年是公元前3世纪一十年代,通常一个世纪前面30年为这个世纪初,三十年代到60年代为这个世纪中期,最后十年为这个世纪末,再如公元前210年为公元前3世纪末;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如下:公元某某年=民国某某年+公元1911年,或者民国某某年=公元某某年-1911年,如1931年=民国20+1911年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27.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与秦始皇有关的史实。四个选项中,A贞观之治是形容唐太宗的统治;B第一次统一中国的是秦王嬴政,他自称始皇帝,后人称之为秦始皇;C杯酒释兵权与宋太祖有关;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是汉武帝。故答案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8.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材料中欧洲人写《圣经》用的羊皮,是一种书写载体,因此,题文介绍的是造纸术。故答案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2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一个封建国家,修长城,统一货币,统一度衡量,修建灵渠,建立郡县制,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而B是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思想,C是隋唐时期,D是发生在元朝,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秦始皇30.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中的长城修筑于明朝,因为地图中已经标明了“明”字,这就告诉我们该长城修筑于明朝。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3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解析】试题解析:由于皇帝较小,因此需要离皇上比较近的人来帮助皇帝主持朝政,而当时在皇帝身边最近的人是宦官,但是,作为皇帝的母亲,他们也想通过操纵皇帝来获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因此,形成了东汉时前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局面。3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解析】试题解析: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3.长平之战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平之战的史实。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因为长平之战中,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使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元气大杀。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34.1、B&& 2、A&& 3、A&& 4、B&& 5、C【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都城的位置。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六国,建立了秦朝,定都咸阳,位于图一中的B处。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秦朝的建立2、本题考查的是秦长城的相关内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图一中的A处就是临洮,C处是辽东。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措施•秦长城3、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魏国。220年曹丕废掉了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魏政权位于图二的A处。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国的建立4、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南京城的相关内容。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城市是今天的南京,历史上东吴、东晋和南朝的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东吴时称建业,位于图二中的B处。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东吴的都城5、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蜀国。诸葛亮治理蜀国时期使西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它是图中的C处。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蜀国的经济开发35.张骞;(1分)赵匡胤。(1分)【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人和宋太祖的名字。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国与内地的联系;宋太祖的名字叫赵匡胤,他于960年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考点: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36.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平之战和巨鹿之战的相关内容。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成为了秦统一六国的决定性战役。公元前207年,项羽的军队与秦军30万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成为使秦朝走向灭亡的决定性战役。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长平之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巨鹿之战37.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焚书坑儒;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8.公元前221;行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元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答案是:公元前221;行省。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39.(1 )司马迁 (2)唐太宗李世民(3)林则徐 (4)牛顿【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司马迁的内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或轻于鸿毛。”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他著有《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关内容。“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从谏如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他注重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3)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相关内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出自近代禁烟英雄林则徐,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他领导的虎门销烟,振奋了民族精神,捍卫了民族尊严。(4)本题考查的是牛顿的相关内容。“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现代科学之父”牛顿。 这句话反映了牛顿谦虚、严谨的科学态度。牛顿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昌盛的文化•司马迁与《史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的烽烟•虎门销烟;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构建文化的圣殿•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现代科学之父”牛顿40.张骞 郑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为了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郑和下西洋41.(1)指的是秦始皇嬴政。(2)结束了春秋战国过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开发南疆,开凿灵渠。(3分,每答出其中一个措施即给1分)(4)焚书坑儒。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为了适应统一的形势,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词中提到的“秦皇”就是指秦始皇赢政。(2)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功绩。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为以后中国的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此统一的趋势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最主要的还是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统一。(3)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材料中图很明显是把各国文字的不同写法统一成一种写法,因此,其措施就是统一文字。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他派大将蒙恬大兴反击匈奴,还修筑了万里长城。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开发南疆,开凿灵渠。(4)本题主要考查“焚书坑儒”的消极影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读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42.(18分)(1)丝绸之路;(2分)新疆;(2分)(2)台湾;(2分)荷兰;(1分)日本;(1分)120周年;(2分)(3)西藏或青藏高原一带;(2分)元朝;(2分)(4)新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分)台湾:一国两制;(2分)【解析】试题分 析:(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所讲述的内容是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因此,确保汉朝和西域频繁交往的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成为这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本题主要考查台湾的历史。材料二中的“夷洲”是指今天的台湾;它在明末清初中被荷兰占领;1895年,因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占领台湾;今天距台湾最后一次被侵占的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三主要讲述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因此,材料三中的“蕃”是指西藏或青藏高原一带;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瓣,元朝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4)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新疆、西藏和台湾这三个地区采取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对新疆、西藏和台湾这三个地区采取的政策分别为:对新疆、西藏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台湾采取一国两制的政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政策•“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43.(1)赢政(2)统一中国&& 前221&& 前3世纪后期(3)韩(4)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嬴政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王指的是嬴政,因为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上述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秦王嬴政统一全国;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处于公元前3世纪的后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统一中国&& 前221&& 前3世纪后期。(3)本题考查的是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是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的。这一年,秦始皇首先向韩国开刀,派内史腾灭了韩国。前229年,秦派王翦向赵国发动进攻。前227年,秦派王翦等领兵在易水之西击溃燕军主力。前225年,王贲率兵10万攻打魏国,水灌大梁,魏王假投降。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前222年, 又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挥师南下,很快打进齐都临淄,齐王建投降,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韩国。(4)本题考查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属于识记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殖民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