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千山药机俱足下,晖阴万像尽月中

您现在的位置:
梅花魂(适合小学5\6年级阅读陈慧瑛散文集)/人教版语文同步阅读课文作家作品系列
&&&&《梅花魂》被收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本书收录陈慧瑛的散文多篇。陈慧瑛是20世纪80年代深具影响的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多以她的归侨的独特生世有关,作者或怀念在海外的生活,或探寻归国后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作家的散文文字清丽,富有文化气息,并具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
&&&&《梅花魂》选择的是和课文内容相关、适合小学生阅读的陈慧瑛散文。让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阅读陈慧瑛的其他文章,是拓展阅读面、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方式。《梅花魂》末还编排了“作家和你面对面”单元,用问答的形式了解陈慧瑛的经历和创作,增加了阅读的活泼度,提供了背景资料。&&&&《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章通过阐述老人对一幅墨梅的珍爱,透析出梅花那坚贞不屈的气节。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进而通过贯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泪,更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侨居在异乡的老人一份对祖国深切热爱和眷恋之情,是一片非常值得学习的文章!
梅花魂祖国我回来了南国煤之恋扒龙舟绿叶?红叶花好月圆世界三角梅赋山韵相思岬静夜思――致表姐狮城琐忆太行妈妈山高水长话国学逆境中的挚友美丽的足迹――鲁迅先生在厦门我和冰心绿岛赋武夷山写意匡庐三夜剪剪春雨话金陵星洲如梦初识马尼拉日耳曼游笔作家和你面对面编后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是,读哪些作家的作品,读作家的哪些作品,需要仔细思考、选择。&&&&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一些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的作品受到学生的喜爱,也说明他们的创作质量达到了相当高度。“人教版语文同步阅读?课文作家作品系列”让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阅读该作家的其他文章,是拓展阅读面、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方式。编者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要求,精心选择文章,按照难易程度排列。&&&&每本书书末还编排了“作家和你面对面”单元,用问答的形式了解作家的经历和创作,增加了阅读的活泼度,提供了背景资料。&&&&走近作家,爱上阅读!&&&&编者&&&&2014年1月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山韵&&&&从儿时至今,几十年间,海内海外、江南塞北,真是风萍浪迹,处处屐痕。&&&&阅历了众多山川,对浩瀚无垠的大自然,便有了一份刻骨铭心的相思。其间,最难舍是海,最难忘是山。&&&&山的雄奇秀媚百态千姿,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且莫提美利坚大峡谷旷古洪荒震天撼地的鬼斧神工,瑞士阿尔卑斯山终年雪披玉洁冰清的素丽高雅,单说国境内我足迹所至的某些山峦:那傲立苍穹的喜马拉雅山世世代代高昂不屈的头颅,那银辉如镜的天山博格达冰峰朝朝暮暮闪烁圣洁的光芒,那茫苍苍千古燕山万里长城巨龙般雄踞中华威振寰宇,那“九州积气峰前合,万里浮云杖底来”的古朴庄严的泰山,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青葱峻秀的庐山,那“阅尽此山不看山”的奇峰天成的黄山,那“朵朵青莲出水面”的桂林诸山,那“千峰拔地、万笏朝天”、茂密森林如青丝披肩的长白山……还有那扬名四海的佛教四大名山――文殊道场五台山,“伫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缥缈千山俱在足下;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晖阴万象尽来眼中”。观音道场普陀山,奇石磊落,仙风道骨浸古苔;香烟缭绕,法雨天花到蒲团。“峻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绝壑藏春、金顶辉煌的普贤道场峨嵋山。“有路入天青障立、无人扫地白云还”、肉身和尚宝相端庄的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诸多名山,或如怒目金刚,或如秀色倩女,或仰或俯,或盘或卧,或坦坦荡荡一览无余,或千回百折幽深莫测,自是一山一世界,流芳万千秋。&&&&即使是地处东南海疆的我的家乡福建的山,那“远水连天泓碧绿,近山拔地玉峋嶙”的武夷大王、玉女、天游诸峰,那“嵌石一亭,临水居然可月;层峦百尺,插天直许栖霞"的鼓浪屿日光岩,那“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作主乐天成”的厦门万石岩,无不风华绝代,美色可餐,令来游者流连忘还、欲去还休。&&&&就是僻地旷野人迹罕至的无名荒山,也自有它独特的魅力。记得一九六九年初春,我到上杭县太拔探望下乡务农的弟弟,那是个群峰环绕的山区,当时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沿途山体滑坡道路堵塞桥梁中断,我和弟弟急于赶到龙岩办事,只好攀山涉水徒步上路。当我们姐弟俩深入闽西山区腹地时,只见蜿蜒如蛇的山道两旁,壁立青峰,如利剑拔地而起直插碧霄。抬头仰望,唯有苍天一线,游云数朵。空山无人,万籁沉寂有如太古洪荒。那一刻,悚然而惊浑身颤栗的感觉电流般传遍我的全身――我不能不深深感慨造物主的伟大和个人的渺小;那一刻,我只觉得自己不过是生长在大山皱褶里的一棵稚嫩的野草而已!&&&&山像伟丈夫。他顶天立地、栉风沐雨,历尽人世风霜,笑对荣辱沉浮。春,他孕育绿树芳草;夏,他引来流泉飞瀑;秋,他纷呈五谷瓜果;冬,他捧出银簪雪冠。年年岁岁,还呵护无数鸟兽龙蛇,还包容几多虫蚁蛾蝶。总是清寂恬淡地存在,总是富饶丰盛地存在,总是平平凡凡地存在,总是巍巍峨峨地存在。从不企求什么桂冠,更不乞求任何荫庇。名满天下也罢,寂然无闻也罢,他从来泰然处之,从来默默无语。生生不息,奉献不已;昂昂立身,谦谦处世。因此,山的风骨不朽,山的生命永恒。&&&&山是伟丈夫。你可以相伴他在朝朝暮暮,你可以信赖他到地老天荒!&&&&P31-33黄河新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楹联伴君访山西
  楹联是景观的名片,是名胜精华的萃取。楹联的容量比匾额更大,比碑刻更醒目,一个景点可以由一副传神的楹联而知名天下。景观有可能消亡,楹联却可以脱离景观而得以永生,楹联的魅力无可替代。好的楹联用词隽永,寓意深刻,摹景传神,境界宏阔,读后让人感觉余香满口,久久难忘,从而对楹联所依附的景观产生无穷的遐想和深深的向往。当然,楹联也会无可避免地刻上时代的烙印,因此,有的楹联经过时间的淘洗越来越光彩夺目;有的则因散发出陈腐的气息而渐渐被淡忘。旧的楹联虽然有不少已渐行渐远,新的楹联却还会源源不断,广泛流传,引导人们踏上寻幽访胜的途程。
  循循劝善趣话联
  山西现存最早的联大约可追溯至金代。如晋城青莲寺有金代李俊民题联:“山吐三更月,松摇万壑风”。阳城海会寺也有金代徐守谦题联:“野花影里禅房静,乱石丛中竹径幽。”
  山西最长的联已无可考,晋祠水镜台有清末刘大鹏题百字长联:“临迥望之广场,飘轻裾,曳长袖舞,虽云优孟衣冠,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大伦理,都从丝竹管弦中抑扬绘出;呈角抵诸妙戏,着假面,拗真腰标,只属侏儒伎俩,则文文武武鬼鬼神神是是非非奇奇怪怪众情形,竟自清词丽曲里婉转传来。”
  山西最短的联大约要算隰县小西天掖门集字联:“疑无路,别有天。”上联集自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下联集自唐李白《山中答问》:“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各地景观不乏谐趣联,如祭祀伯夷、叔齐的永济首阳山二贤庙曾有联:“几根傲骨撑持天地,两个饿肚包罗古今。”活画出两兄弟“义不食周粟”的节义神貌。又如五台山万佛阁戏台联:“拿的刀,提的枪,只杀不死;乘的马,坐的轿,非走不行。”虽为口语入联,却也对得有趣工整。
  宗教一般均劝人向善,故庙联亦多劝诫联。蒲县东岳庙有联:“伐吾山林吾勿语,伤汝性命汝难逃。”
  祁县乔家大院有李鸿章赠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左宗棠赠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运城河东书院有劝诫联似为陶行知笔意:“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先,都不算好汉;悲人类的灾,悯人类的难,人类的疾苦共相关,爱人爱物爱世界,才是好青年。”
  铁板铜琶戏台联
  山西为我国戏曲发祥地之一,古戏台遍布城乡,现存尚有3000余处之多。戏台楹联以戏曲喻人生,真真假假,上下古今,生死阴阳,咫尺千里,其劝谕教化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先看看寺庙戏台联。万荣后土祠一带,据传是轩辕黄帝礼祭的郊台,现存戏台3座,以品字形排列,又称“品字台”。东台联:“前缓声,后缓声,善哉歌也;大垂手,小垂手,轩乎舞之”。中台联:“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情”。
  晋祠水镜台始建于明,正是当时的舞台。“水镜”取自《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台上有联:“水秀山明,无墨无笔无图画;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有文章。”“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
  平遥岳武庙戏台联为清代进步思想家徐继畲“郑艳楚娃莫笑作葫芦依样,风琴雅管还倾听绝妙好辞。”此联撰于徐任平遥超山书院山长期间。
  古代识字人少,看戏为平民百姓接受教化以及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平遥关帝庙有联:“戏中有文,文中有戏,识文者观文,不识文者看戏;音内藏调,调内藏音,知调者审调,不知调者听音。”平遥白虎神庙戏台联:“能文能武能神鬼,数十人千变万化;可家可国可天下,二三步四海五洲。”平定冠山资福寺戏台联:“传五百里人情,多少奇观廿二史;绘四千年物色,分明俗说十三经。”繁峙公主寺戏台联:“天下事,富贵功名无非是戏;世间人,权利荣辱何须认真。”“此唱彼和,其曲只应天上有;古貌今情,斯人莫道世间无。”河津东禹庙戏台联:“左右奏新声,左啸月,右吟风,声达左右;东西传雅韵,东阳春,西白雪,韵满东西。”
  寺庙戏台联精彩纷呈,村镇戏台联也颇具特色。如平定移穰村戏台联:“垂手拍肩,看蹁跹妙舞,杂佩光摇沧海月;娱心悦耳,听婉转艳歌,余音高遏碧天云。”平定梨峪村戏台联:“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来,琵琶弦上;三百副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底,燕子灯前。”五台东冶镇东街戏台联:“此是唐宋元明以来有声图画,仰为君臣父子之际著色春秋。”
  明清时期晋商足迹渐行渐远,以至大江南北多山西会馆,故戏台联也走出三晋,遍布全国。如河南赊旗店山陕会馆戏台联:“还将旧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汉口山陕西会馆关圣殿戏台联:“唱一曲白雪阳春,大江东去;看满眼流丹迭翠,爽气西来。”“且从忙里偷闲,看尽古今来情状;莫道局中是戏,点破千百世机关。”
  锦山秀水名胜联
  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其间名山大川,纵横条贯,磅礴数千里,周回十余郡,言形胜者,必首及焉。”《山西通志》山川秀丽,名胜古迹自然数不胜数,文人骚客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情溢于水,咏诗作赋之余,又将楹联刻之于山川亭阁之上,为壮美山河增色不少。
  恒山为五岳之北岳,清代有联曰:“蕴昴毕之精,霞蔚云蒸,万丈光芒连北斗;作华夷之限,龙蟠虎踞,千秋保障镇中原。”昴毕指二十八宿之昴宿与毕宿,古代天文以昴毕为冀州分野,以恒山为“昴毕之精”;华为华夏之省称,此指汉族,夷旧时指北方少数民族。作者以天文地理入联,极言恒山为龙盘虎踞、保障中原之要地。恒山发脉于管涔山,蜿蜒而东,至河北省曲阳县境,号称108峰,绵延250多公里,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内长城蜿蜒其上,宁武、雁门、平型、紫荆、倒马诸关依恃为险,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北岳得名于舜帝巡狩四方之时,秦奉天下十二名山,恒岳居其二。恒山自古为道教圣地,有大小祠庙60余处。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即在恒山隐居修仙。北魏道武帝曾发兵数万在此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山中曾有李白所书摩崖石刻“壮观”;宋代杨家将亦曾在此据险屯兵结寨,抵御外族入侵;明代大旅游行家徐霞客游历后认为,即使中岳嵩山的伊阙双峰与武夷山的九曲溪风光,也难与恒山的金龙磁峡相比。著名的悬空寺即位于此峡中。寺中有联曰:“悬空便欲乘云去,临水方知得月先。”“悬屏叠翠极河朔,空宇楼阁胜画图。”此联为并头格嵌字联,较生动地写出了悬空寺面对北岳恒山,背依翠屏峰,上载危岩,下临深谷的雄壮形势。
  “一璧插天际,五峰抱观音。”五台山居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环周250多公里,海拔3000多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为佛教所尊文殊师利道场,隋唐全盛时期寺庙曾达360余所,现存49所。“伫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缥缈千山俱在足下;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晖阴万象尽归眼中。”到五台山,除观赏寺庙景色外,并以登台望为快事。如东台望海峰为观日出绝佳境地,台顶望海寺有联:“峰腾云海,叶叶扁舟从眼前飞过,峦披异彩,茫茫霞波自脚底生来。”西台挂月峰为望日(农历每月十五前后)赏月绝佳处。是时月行西台,如高桌之上悬明镜,景致非凡,西台法雷寺有联:“法雷频鸣,慈云普复;慧日普照,智月常圆。”南台锦绣峰夏季鸟语花香,蝶飞蜂舞,故又名仙花山,台顶普济寺曾有联:“锦绣峰云中望月,碧龙池水底观天。”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五台最高峰,台之背面有万年冰,山腰风雨不时而至,而一旦登临山顶却风光无限,云海漫漫,有如仙山琼岛。台顶灵应寺有联:“云起半山,隐隐舒龙爪;雨洒片刻,徐徐滴马鬃。”中台翠岩峰“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台顶演教寺有联:“升台顶以俯视宇宙正静,登楼阶而仰观殿阁幽闲―――紫气东来(横额)。”此外台怀为五台寺庙集中区,寺联亦精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如塔院寺联:“偶来福地参禅理,遍访名山读异书。”碧山寺客堂联:“佛门常会龙门客,禅林时集翰林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文殊寺联:“寺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普化寺联:“拂涧古松巢鹤野,当门流水泛桃花。”观音洞联:“云水蒸茶天上味,梅花煮酒月中香。”
  “壶口之虹谷中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之东,古称河东。黄河一线,以壶口景致最为壮观,故文人墨客,歌咏不绝。吉县孟门山有联:“四时雨雾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孟门山因位于河津龙门之北,又名“龙门上口”:“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线天。”壶口瀑布在吉县西南25公里黄河之中,急流喷壁,巨浪翻滚,喷雪吐雾,声震如雷。春秋水清季节,在阳光照射下,云烟雾霭又如七色彩虹,形成“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等自然景观,已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
  “一沟瓜蔓水,十里稻香风。”晋水在缺水的山西,显得尤为珍贵。古代山西由古唐国改名为晋,正是因水而名。晋祠即建于晋水之阳,因祭祀叔虞又名唐叔虞祠。宋代又于祠内西隅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伟的圣母殿,殿前有联曰:“溉汾西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出瓮山一片石,冷于夏温于冬,渊渊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
  河津为黄河汾河交汇处,又为黄河古龙门之地,传为大禹疏导黄河时所凿。河津曾名龙门县,龙门又名禹门。禹门口有联:“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东禹庙牌坊联:“一声雷震翻河岳,两凿辟分开地天。”“绝壁耸千寻,两岸平分秦晋界;洪涛奔万里,中流澎湃古今天。”
  感天动地英烈联
  三晋自古英雄辈出,既有古代忠烈之士,又有现代英烈楷模。古代最著名的是解州关羽。解州有关帝庙,建筑面积达18500多平方米,创建于隋开皇9年,历代重修。庙内春秋楼有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关羽祖祠在运城市南25公里常平村,创建于隋,金代始成家庙,庙南有关氏祖茔。崇宁殿有联曰:“紫雾盘旋,剑影斜飞江海震;红霞缭绕,刀光交插斗牛清。”
  河津市东6公里修仁村为唐大将薛仁贵故里,村东白虎岗有薛妻柳氏寒窑遗迹,窑南有洞名白泡洞,内塑薛氏夫妇坐像。联曰:“三箭定天山,将军威名千秋重;一戟安社稷,英雄气概万古新。”
  代县城东20里鹿蹄涧村有杨家祠堂,祠中有联颂杨家将曰:“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三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专城。”
  太原儿童公园有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联为徐向前元帅所撰:“浩壮高恒吕,泽惠过汾漳。”
  朔州市原文庙旧址有塞北人民英雄纪念塔联:“浩气弥太空,英雄功著塞外;碧血染史迹,烈士名垂千秋。”
  柳林县贺昌烈士陵园有纪念联:“贺平生之志忠肝若铁石,昌浩然之气镇地为山河。”联为并头格,嵌贺昌烈士名字。
  左权县东南十字岭上有“左权将军纪念亭”,亭柱有联:“伟烈丰功卓著,集民族正气贯古今;忠肝义胆长存,铭华夏英雄迪后人。”
  文水县城东17公里云周西村有刘胡兰纪念馆,占地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个人纪念馆,广场汉白玉纪念碑上有毛泽东题联:“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寿阳县城北有“刘胡兰式”女英雄尹灵芝烈士陵园,有联曰:“巾帼生前,太行山上栽玉树;伊人去后,烈士园中毓灵芝。”
  晋地三处双塔联
  山西有多处双塔,最著名的是太原永祚寺双塔,因塔为明万历年间五台高僧奉敕所建,故五台中台演教寺有联曰:“五台县,五台山,山上五台;双塔村,双塔寺,寺中双塔。”
  临猗县城北隅原有妙道寺,今寺已不存,双塔依旧。两塔相距百米,高约40米,东塔为唐物,西塔宋建。东塔四角七层,西塔方形九级,塔上雁巢甚多,黄昏时群雁环飞,故亦称雁塔。“双塔斜影”为临猗县十景之一。双塔联曰:“双塔巍巍,七层八方四面;只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
  阳城县东15公里的大桥村有海会寺,唐乾宁元年创建,金代重建,寺内有琉璃双塔双峙。东塔始建于唐末,为禅师墓塔。现塔为宋代重修,八角十级,高20米。西塔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八角十三层,高50米,造型雄伟壮观,色彩艳丽。双塔有联曰:“金镶玉柱擎霄阙,宝砌瑶如登碧天。”“绝顶忽惊超幻世,凌空疑是驾云车。”“窗开八面西天近,槛临层霄北斗平。”“山高双塔迥,寺僻万峰围。”
  三处双塔论身高以永祚寺双塔为最,论存世则以临猗双塔为长,而海会寺琉璃双塔又以美艳著称。故三处双塔均有无可替代的观赏价值。
  三边九塞关隘联
  山西关隘林立,古来兵家必争,关隘联亦多凝重萧索之气。如雁门关雄踞代县西北20公里处,为历代边关重地。现关城为明洪武年间建,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今存关门3座:小北门、西城门、东城门。小北门上横嵌“雁门关”石匾,并有著名古联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三边,汉时指幽、并、凉三州,后泛指边疆;九塞指古代的九个要塞,雁门即古句注塞。“曙色晴明,残星几点雁横塞;晨曦初朗,斜月孤伶门上关。”
  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坐落太行山中,为出入山西的著名关隘,相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统领娘子军驻此设防,故名。明嘉靖二十二年(1542年)重修,有关门两座,宿将楼有联曰:“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
  平定旧关即故关,位于县城东47公里处,相传战国时建关,汉韩信加固,击败赵国后易名旧关,为晋冀要塞。有集宋名将韩琦诗句联:“古戍遗残堞,新耕入乱山。”
  舞榭歌台楼阁联
  古迹名胜多亭台楼阁,此类联数量也最大,且多为名人所撰。如太原晋祠唐碑亭内有唐太宗所作《晋祠之铭并序》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书体碑碣之一。亭中有清名士朱彝尊集句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此联分别集自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晋祠同乐亭有傅山写竹名句联:“万竿逸气争栖凤,一夜凌云看箨龙。”位于难老泉亭东的不系舟联原为冯玉祥所撰:“碧水名泉,不舍昼夜;古松老柏,能耐风霜。”今太原儿童公园南原有清代名臣张之洞撰山西贡院联:“秋色自西来,雁门紫塞;明月几时有,玉宇琼楼。”榆次延寿寺有宋黄庭坚撰联:“满院木樨香,慧根人也闻,钝根人也闻,却被那扑鼻秋风,牵逗出真如性蒂;长川宝筏在,早来底也渡,迟来底也渡,稳坐着可船明月,却引着彼岸芦花。”-摘自《山西日报》
&来 源:太原道
 【相关文章】
( 16:13:46) ( 16:53:05) ( 10:54:56) ( 9:37:16) ( 9:57:07) ( 9:24:41) ( 16:22:08) ( 9:21:16) ( 10:47:02) ( 19:50:59)
新闻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
【】-【广告服务】-【】-【】-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五台山风景区楹联欣赏_名胜古迹对联
五台山风景区楹联欣赏
一璧插天际;五峰抱观音。――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行至云深处;坐看日出时。――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法门灵迹观来异;人世嚣尘到此疏。――明?高得裕题山西省五台山(高得裕,明?金陵[今江南省南京]人。) 万木阴森香雾合;千峰aθ鹧炭――明?赵梦麟题山西省五台山(赵梦麟,字永年,明?成华年间人,官至司马。)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金?元好问题山西省五台山&&&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遣山山人。山西秀容[今山西省沂洲]人,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元好问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首母亲,逃到河南。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给元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同时,写下了《论诗绝句》30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金亡后,元好问避居家乡,专事著述。他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另外,他还著有《中州集》、《王辰杂编》等史书。元人撰写金史,多取材于此。 巅峦雄旷;翠霭浮空。――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中台翠岩峰 天近星河常掩映;云深草木自扶疏。――明?史鉴题山西省五台山(史鉴,江苏省昆山人,字元昭。明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 三塔寺前三座塔;五台山上五重台。――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月象光华清风露;白云飞升乐地天。――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青天碧水镜中悬;山色远海月空圆。――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光明普照大千界;圣谛都归不二门。――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龙得水时添意气;虎逢山势长威严。――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心中悟无尽之境;境上了难思之心。――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疑人前不可说梦;达人后不可言命。――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试问本来无一物;更从何处悟三生。――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望海峰 通真体于万化之域;显德相于重玄之门。――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沧海纳百川而不溢;尺镜含万象而有余。――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跨五大洲,雄立宇宙;越三界天,出离世间。――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空色圆融,何有去来之路;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离言说法,方畅大千奥义;绝相起宗,理符不二法门。――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觉路满大千,众生共赴超尘界;法门唯不二,奕世同游选佛场。――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此我清凉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愿尔有缘来哲,五台圣境志秉诚。――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退一步看利海名场,走出了许多魑魅;在这里听晨钟暮鼓,打破了无限烦恼。――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伫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缥缈千山俱在足下;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晖阴万象尽归眼中。――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清凉胜地,五峰兀起,东挂望海,西悬桂月,南织锦绣,北缀叶斗,中矗翟岩,尽环抱人间烟火,古刹疏钟度;古国奇观,四海踵游,汉建灵鹫,唐筑罗T,宋创龙泉,元造南山,明修观音,全聚集佛国风光,遥岚破月悬。――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五台山风景区楹联欣赏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山暮雪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