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 电影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版的

您的位置:&&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演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含答案与解析)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演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含答案与解析)
地区:全国
上传人:WGkb****@
版本:通用
类型:说课稿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已有5047人下载该资源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演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含答案与解析)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2、据一项调查显示,1913年江苏某地300多名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对此比较全面的理解是(  )
A.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旧传统仍有影响
C.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D.文化氛围浓郁
3、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4、下图是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该政治构架的设计 ①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  ②反映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③借鉴了近代美国民主政治的构想???④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A.镇压“二次革命”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6、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B.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C.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主要依据是(1)确认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核心的国家制度(2)确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规定了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民主自由等原则(4)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A.(1)(2)(3) B.(2)(3)(4)
C.(1)(2)(3)(4) D.(1)(3)(4)
8、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10、下面是年中国国会大选中主要政党席位示意图。该图能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国学习西方政治民主化 B.专制独裁统治在中国结束
C.国民党在国会成为执政党 D.多党制的格局在中国形成
11、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C.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 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
12、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13、下面讽刺漫画中的“猿猴”喻指
A.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
B.康有为为首的立宪派
C.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
D.慈禧为首的皇族内阁
14、宋教仁在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这段史料最能说明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
B.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
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
D.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
15、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当时的政府是
A.清政府 B.袁世凯政府 C.段祺瑞政府 D.蒋介石政府
16、民国初年有这样的记载:“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章豁然。”与该段文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17、表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中学堂课程章程中规定的课时情况,表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体现的特点有(?)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 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 ①添设了西学课程??????②课程设置比较全面? ③经学仍占重要地位????④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该图为北京贡院遗址,是明清两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它见证了我国选官制度的衰 败,该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于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9、从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历时十年所进行的艰苦自救,不但没有挽救危局,甚至它培养的新军、学生,都成为它的对立物了,大多参与了埋葬清政府的活动。自救以失败宣告结束,这一失败具体表现在 ①加剧了对人民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 ②清政府从扼杀维新变法到主动预备立宪?? ③造成满汉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④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其土崩瓦解
A.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D.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21、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时势”表述正确的是
A.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B.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C.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D.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22、下列斗争史实的先后顺序为 ①二次革命???②辛亥革命??③护国运动?④护法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3、立宪派参与清末“预备立宪”的出发点是
A.借以对抗南京临时政府 B.增加地方政权的自治权利
C.力图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D.希望通过立宪参与政权
24、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B.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25、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曾是君主立宪派,但当听到袁世凯要称帝时,马上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这主要说明了(????)
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 B.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
C.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D.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是封建性质的政权
26、 晚清统治者尽管顽固坚守着封建营垒,但在20世纪初曾实行过“新政”、“预备仿行立宪”。这说明
A.晚清统治者准备实行资本主义 B.清朝统治者已认识到封建制度不行
C.资本主义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D.清朝统治者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7、某通电摘录:“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要求惩治罪魁,以谢天下。”通电所指的斗争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二次护法
28、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1905年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当时中国这种留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促使清朝政府的改革运动不断深入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③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准备了大量人才 ④推动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29、下列历史文献最能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30、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
A.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建立汉族统治的政权
C.主张国民一律平等
D.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
31、(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庶吉士:明清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进入翰林院学习,之后经考核再授各种官职)。其余归内外户刑工商各部任用,比部曾(部曹:指清代各部属官),庶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栓(编栓:指翰林院编修或检讨官,科举进士的前三名才能授予此官职)。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在选官方式上与卢梭的主张有何不同?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9分)
3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 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8分)
3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8分)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4分)这说明了什么?(3分)
3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6分)
35、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后,湖北必调兵往援。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 ——《辛亥革命资料汇集》(2)《糯公随笔》 材料三 “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3分) (2)概括材料二、三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3)恩格斯曾说过: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5分)
36、(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 梁启超自美洲考察归来后,……并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说:“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 ——上述材料均摘自于《从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 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遏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 (1)依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6分)
37、【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 用意。(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梁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6分)
3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我不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指出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进步思想?(3分) (2)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有何进步意义?(4分) (3)依据材料三,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卢梭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3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傅斯年指出:“国民党今日之站得住者,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乃是其他结合没有站得住的力量。”“今日之大难题,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 蒋廷黻指出:“所谓中央政府的缺点,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全国注目所在,一有错处,容易发现……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 ——以上材料均选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及“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的理由。(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的态度。(9分)
40、(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梁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6分)
41、(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 ……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7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4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为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孙中山《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 材料二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权。” ——孙中山《太平天国战史序》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政治纲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太平天国运动是一种什么态度?(2分)扼要指出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3分)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点。(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吸取太平天国运动教训的基础上又是如何推动中国革命前进的。(6分)
4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社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政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由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后国人对宪政态度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宪政的历史意义。(7分)
4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13年恰逢辛亥革命102周年和中共建党92周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出现了众多救亡图存的杰出人物和几股根子在西方又结合了中国国情的救国思潮。其中,凝聚了人类历史智慧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因为共产党纲领的许多原则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毛泽东称之为新民主主义。这个时期共产党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是改造过的三民主义革命。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分别说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的深远影响?(8分) (2)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45、(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如美国则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则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央。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日) (1)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对“中华民国”的名称情有独钟。这体现了怎样的伟人风范?(4分) (2)概括提炼材料中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这样的中华民国在近代是否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今天(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8分)
47、(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一一《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 “国家之接续主义,一方面含有开进之意味,一方面又含有保守之意味。盖接续云者,以旧业与新业相接续之谓。……近世之国家中,开进而兼能保守者,以英国为第一,用能以三岛之土地,威加海陆。即北美合众国之政治,亦根据于殖民时代之历史者为多。此接续主义对于国家之明效大验也。” ——杜亚泉《接续主义》(1914年《东方杂志》) 材料三? “欧洲之社会革命,其基础于哲学上之思想,既深且远;其关于生产上、政治上之运动方法,又甚周备,即吾国之知识阶级中,亦罕能言之;劳动阶级中,更无从得此知识,其不能发生自无疑义。” ——杜亚泉《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的原因》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杜亚泉和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二者的分歧焦点。(9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杜亚泉观点形成的原因。(6分)
4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分学者认为,立宪改革是清廷当权的顽固派在历史发展大势所趋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威逼之下,被迫无奈采取的想从君主专制改变为君主立宪制的从上而下的应变对策和拖延时局的专制改良措施,其落后性与反动性自不待言。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清末预备立宪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促成,旨在巩固统治,确保君权、抵制革命。然而,其政治改革和举措却导致了清末政治权威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初步形成,这一明显的变化,无疑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有相当的进步性。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政府朝野上下普遍认为立宪战胜专制。同年,清政府 派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1906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设立考察政治馆,进行立宪的准备工作,规定 各省筹备设立谘议局,中央筹备设立资政院。
1907年 将考察政治馆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仿德日宪法,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规 定君权至高无上;臣民的权利和义务9条,规定臣民享有财产、言论、集会、 结社等各项自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
1909年 各省选举产生谘议局作为地方议政机构,议员由地方上层人士组成。谘议 局每年开会一次,会期40天,有权讨论本省事务并咨询督抚,以及选举本省 参加资政院的议员。
1910年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开会,各地代表198人,会期长达100天。议题包括速 开国会案,速设内阁案、著作权律案、报律案、剪辫易服案等20多件。议员 们讨论颇为热烈,争论也颇为激烈,会场时有鼓掌声和嘘声。?
1911年 建立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又称“皇族内 阁”。武昌起义爆发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请结合上表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12分) (要求:围绕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舍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1)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法律的作用,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法律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一个具有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3)资产阶级宪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施。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原则对当时社会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8分) (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7分)
5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六、简答题()
51、(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
52、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 6912 ? ?
475 2167 ?
61 9 5 ? ?
1600000(约) ? ?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3、[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之,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是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小题1】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项事业的完成?(6分) 【小题2】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9分)
54、(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4分)
55、[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做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分)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
1.【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8世纪末叶以后”可判断出西方是工业文明,对华夏的农业文明的冲击,也给近代中中国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使蒙昧中的中国人,开始思想启蒙,给中国带来了动力,由此分析可知BCD的表述符合材料,而A的表述语题意不合,因此A为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2.【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社会思潮。从材料信息可知,300多名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既有古代圣贤、又有时代风云人物,同时还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这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剧烈变化,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故选C。从“孔子、孟子、颜渊”等人物可以排除A;B表述不全面;D项以偏概全。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民国初年的社会思潮。 3.C 4.A 5.C 6.B 7.B 8.C 9.B 10.A 11.B 12.C 13.C 14.B 15.B 16.C 17.A 18.B 19.C 20.D 21.C 22.B 23.D 24.A 25.C 26.C 27.B 28.B 29.B? 30.D 31.【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可以看出卢梭反对实行君主制,主张共和制。从材料“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概括分析卢梭赞赏共和制的原因。(2)从材料“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中国的传统的科举制度与西方的教育制度结合,培养人才。对梁启超的这种培养人才的主张可以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梁启超的思想 32.【解析】 试题分析:(1)比较中法两国的法律文献,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比较中法两个法律文件差异时,可从“行政权委托给国王”以及中华民国的“三权分立” “总统制”等角度进行分析。在比较相同点时,主要从二者文献体现的原则内容上进行分析,如都强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等角度进行分析。(2)“启示”是带有开放性意义的答案,但总体原则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回答。注意“论从史出”。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1791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3.【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认识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原因可以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如经济、阶级、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尚未进行思想领域里的启蒙运动,并不了解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内容,对西方民主的认识有限。第(2)题将材料二“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对比材料一分析其不同;从民主思想的传播历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孙中山个人的品质等 度谈认识,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34.【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孟德斯鸠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行使个人自由不能违背法律,法律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当时主张的是君臣平等。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反对君主专制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 35.【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背景原因,依据材料中“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的背景原因有: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的传播;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 (2)依据材料二中“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材料三中“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是:武昌起义出于意外,是一场偶然爆发的革命。 (3)本问首先明确材料中体现的对于武昌起义的观点有两种:一是必然;二是偶然的。依据“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革命的爆发并不是一场偶然,武昌起义的爆发有着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矛盾等多方面的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36.【解析】 试题分析:(1)变化:由材料一中的“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和“并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可知其思想变化。原因:由材料一中的“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和“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可以归纳出来。 (2)这一题材料只是提供了立宪派推动民主革命的表现和史实,回答这一题还需要结合所学去评价器作用,结合所学,不难知道:立宪派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了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力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梁启超的民主思想;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立宪派的历史作用。 37.【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卢梭的政治观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生而有平等之权”, “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 “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反映出卢梭“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从材料二来看,康有为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三点,曲折性、长期性、暴力性。其目的在于警示光绪皇帝,革命的残酷性,希望光绪皇帝能大刀阔斧的改革。 (2)该问回答康梁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首先要搞清二位历史人物的阶级派别,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结合所学可知两者不同主要在于救国学习的对象和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以及如何实现的途径上产生了不同。康梁主张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孙中山主张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康梁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康梁主张效法英日,孙中山主张效法美法。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卢梭、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38.【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内容,即可概括出材料分别体现了的进步思想权利平等、言论自由等。 (2)根据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即可概括出核心观点。其进步意义主要从美国和世界的角度分析。 (3)根据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然后从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等方面说明其主张。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39.【解析】 试题分析:(1)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抓住时间1932年,“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考察的是国民党1927年以后的内外政策走向反动的特点,可得出对内独裁内战,对日本侵略不抵抗。“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则从国民党在民主革命进程中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来回答。北伐基本实现国家统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前发展。 (2)评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一是三位知识分子对当时国民政府的基本态度,二是产生这种思想倾向的原因,三是知识分子的观点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没有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三位知识分子基本上肯定了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成就,政治上支持国民政府,认为无可取代,但又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感到不满。说明知识分子对国民政府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丛根源上来看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缺乏独立性,再加上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希望国民政府能够领导国家一致对外,渡过难关。从作用上看对政府有一定的舆论监督和制约作用,推动了国民政府抵抗侵略及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内外政策 40.【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 卢梭的观点;从材料二中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程、 革命的激烈程度等方面归纳特点;从康有为代表 的阶级利益及变法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说明其政治 用意。(2)不同点可以从康梁与孙中山主张的政治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归纳。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卢梭;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的思想。 41.【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可以分析的出二者的观点;(2)杜亚泉主要是已经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局限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是毕竟西方文明比东方文明先进,需要学习,陈独秀则是从封建伦理道德对社会进步的桎梏等角度分析了中国文明的局限性,跟不上时代潮流,应该废除。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42.【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可见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肯定态度,原因是孙中山希望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2)材料二中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太平天国运动是单纯的民族革命,只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而没有实行民权主义,没有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3)材料二中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材料三三民主义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两场运动都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同之处是三民主义还提出了民权、民生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等权利;通过核定地价实现国民共享。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三民主义。 43.【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由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 可以看出甲午战前人们对宪政的知识了解甚少,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变法维新的需要,明确提出了立宪的内容。(2)近代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宪政活动,一次是清末的维新变法与清末立宪活动,另一个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两个时期的宪政活动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 44.【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主要是要回答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可以分别从辛亥革命及其影响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成就进行说明。(2)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并不是对立的,有若干原则二者是相通的,二者在反对的目标和革命的性质等方面是一致的,二者也相互影响。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 45.【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可以看出孙中山取名中华民国的用意在于直接民权的考虑。同时取国名为民国而不为共和国,“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体现了孙中山有着振兴中华和制度创新的精神。(2)从材料“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注意不要照搬材料。孙中山的民主构想并未在中国实现,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46.【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和“1898年,康有为……定宪法公私之分”这两句话可以得出“变化”的答案;依据材料中的“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等信息,可以推导出两个变化的原因。第(2)问,仍然是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可以得出宪政思想的特点并进而推导出进步的意义;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宪法态度的变化 47.【解析】 试题分析:(1)综合材料一二三文字的内容,可以首先归纳出杜亚泉的观点,对比杜亚泉的观点可以归纳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即杜亚泉认为东西方文化应该取长补短,融合调和(反对一切照搬西洋文明或全盘否定本国的传统文化);在政治上主张调和,主张开进与保守相结合;陈独秀则主张彻底铲除我国传统文化而以西方文化取代;主张激进革命;双方分歧焦点在于:如何对待东西文化问题(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2)结合材料出处“1917年”和文字内容可知杜亚泉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温和改良思想家,其之所以主张调和中西文化的原因在于西方文明的缺陷导致世界大战,不能盲目崇拜;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的影响;中西历史条件的差异;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救国运动的影响。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48.【解析】 试题分析:准确提炼出材料核心观点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清末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另一观点与此相反即清末预备立宪只是清廷顽固派拖延时局的措施,具有落后性和反动性。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所学内容寻找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即可。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清末预备立宪 49.【解析】 试题分析:(1)基本原则:根据材料中的“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可以推知答案为“民主共和”。影响:可以从政治、思想和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去分析民主共和这一原则所产生的影响。 (2)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选择同意所给观点,也可以选择不同意。但是需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去说明理由。思考的角度是材料所给的法律角度和所学知识中的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所作所为以及引发的直接结果新文化运动等角度。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50.【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等内容可以分析出《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2)材料二明确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分权的原则,这样保证了民主。体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其主要的变化原因在与民国的建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可从政治和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钦定宪法大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1.(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 (若概括答出“主权灾民”也可得分) 思想家:卢梭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名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53. 【小题1】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等。 【小题2】肯定:认识到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巨大进步,(3分)认识到国民觉悟是推动政治进步的重要条件。(3分) 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3分) 54.(1)国民党:代表由国民党最终确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 共产党:要求建立民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4分) (2)建立了参政议政的机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4分) 55.(1)梁启超认为提高回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珥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 (2)不对立。 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