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新奥特曼列传全集”?

中国企业家列传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企业家列传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ISBN&1出版时间日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第1版 (日)
平装: 25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尺寸: 25.6 x 18.2 x 1.8 cm
重量: 499 g《中国企业家列传(第2卷)》内容简介:企业家是微观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组织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家从中国走向世界,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回顾我国企业家的成长历程,总结我国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和历史作用,探讨我国企业家面临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我国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培育国家级和世界级企业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汝民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超人列传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超人列传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标题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6出版时间1999定&&&&价27.00装&&&&帧平装丛&&&&书&
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ISBN3
来自叶永烈在《世界科幻博览》上对此人此书的评价
“科幻小说是现代人的神话,因为现代的人不可能再相信从前的神话,一定要取得一种代替品,科幻小说便是现代的文学神话。”
关于科幻小说的定义,见仁见智。以上这段话,是台湾作家张系国对于科幻小说的理解。请注意,在大陆,有人称科幻小说为“科学神话”,为此选编了一系列以《科学神话》为书名的科幻小说选集;然而,张系国则称科幻小说是“现代的文学神话”。他所强调的是“文学”。他的诸多科幻小说,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人称他的作品“文以载道”。
张系国,笔名有三等兵、域外人、白丁、醒石等。
我最早是从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张系国短篇小说选》中“认识”张系国的。他的小说选为什么会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呢?因为他原籍江西。
如今,张系国被重庆市列入“重庆名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1944年出生于重庆市。
当然,现在对张系国的通常的称谓是“台湾作家”,因为在1949年他随父母去了台湾。他1961年毕业于台湾新竹中学,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在关于美国华文留学生文学的研究论文中,也常常提到张系国及其作品,那是因为张系国从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毕业之后,1966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系学习,两年半后,获博士学位。他的许多作品抒发了留美学生的浓浓乡思。
在科学界,则称张系国为电机专家、电脑专家、教授。他曾任教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及伊利诺大学,担任伊利诺理工学院电机系主任。后来又转攻电脑,在匹兹堡大学担任电脑研究中心主任以及美国知识系统学院院长。
1993年圣诞节前夕,我从美国洛杉矶飞往匹兹堡,到匹兹堡大学看望在那里任教的挚友童恩正。遗憾的是,当时也在那里任教的张系国回台湾探亲,失之交臂,很是遗憾。 张系国身材胖,性情孤僻,从小就喜欢读书,文学是他童年的伴侣。据说,他小时候喜欢读章回小说,如《东周列国志》、《水浒传》、《隋唐演义》、《七侠五义》等。那时,他常到租书店抱回一大堆书,独自关在房间里看。文学的养分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流进张系国的心田的。
张系国虽是工科学生,却深深迷恋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哲学家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的著作。进入台湾大学之后,他细读了萨特的小说《墙》、《理性的岁月》,剧本《蝇》、《无路可走》等等。1963年,19岁的张系国,出版了与他的专业毫不相干的第一本著作——《萨特的哲学思想》。
也就在这一年,张系国开始他的小说创作,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皮牧师正传》,充分显示了这位工科大学生的文学才华。
大学三年级时,20岁的张系国写出了短篇小说《亚当的肚脐眼》(后更名为《孔子之死》)。
到了美国留学之后,张系国写出长篇小说《昨日之怒》、《黄河之水》、《棋王》,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地》、《天城之旅》等。其中特别是短篇小说集《游子魂》组曲,上册《香蕉船》,下册《不朽者》,共12篇小说,具备12种不同的风格。
正当张系国在纯文学小说领域频结硕果之际,美国蓬勃发展的科幻小说创作,理所当然地引起这位有着浓厚科学修养的台湾旅美作家的关注。
1968年夏,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了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破冰”之作。张晓风被誉为“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的“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然而,这位才情并茂的女作家忽然一改往日的文风,在《中国时报》推出新作《潘渡娜》。“潘渡娜”,即“Pandora”的台湾译名,在大陆译做“潘多拉”。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用水和土做成了一个女人,取名“Pandora”。张晓风在《潘渡娜》中,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人造人潘渡娜的悲剧一生。此前,虽然台湾也曾发表过一些简单的科学幻想故事,而张晓风的《潘渡娜》被认定为台湾第一篇科学幻想小说(见黄海、叶李华、吕应钟共同整理的《台湾科幻50年年表》)。
1969年3月,张系国在《纯文学》发表他的第一篇科幻小说——《超人列传》。
《超人列传》一开头,便是令人忍俊不禁的斐人杰剃光头的场面,手持剃刀的不是理发师,而是男护士。原来,剃光头是为了进行一次大手术。“再过几小时,他就要离开这副皮囊了,他的躯壳就要被陈列在超人馆里,供人观赏,像博物馆中那些录制的标本一样。而他自己,他真正的自己,却仍然活着,生活在一架机器里——这无论如何是桩奇特的经验”!
故事就这样在调侃的语气中开始。经过手术,斐人杰变成这等模样:“圆柱形的胸筒,下面伸出两根细细的钢柱算是他的腿;两只手臂像百折叶的橡皮管,管口是两只钢爪;原来摆脑袋的部位,改装了一只半球形可自由转动的电视眼,顶上还伸出两根天线。”不言而喻,这是机器人的形象,但是却注入斐人杰的灵魂。科学家们成功地将人脑移植到机器里头,于是就有了“没有肉体只有精神”的人——超人……
作为电脑专家,张系国把关于机器人、超人的幻想写入自己的第一篇科幻小说《超人列传》。这篇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超人列传》的创作,对张系国而言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创作了一系列科幻小说。
张系国是一位学贯中西、兼跨文学与科学两大领域的作家。他,成了台湾科幻界的领军人物。
1972年,张系国以“醒石”为笔名,在台湾《联合报}副刊开辟“科幻小说精选”专栏,译介世界各国科幻短篇优秀作品。
1978年,张系国以《星云组曲》为总题,在《联合报》副刊发表他的这一系列科幻小说。
1980年,张系国出版《星云组曲》。其后又出版三本短篇科幻小说集:《夜曲》、《金缕衣》、《玻璃世界》。
从1981年夏天开始,张系国致力于长篇科幻小说《城》三部曲的创作。《城》是描写索伦城的历史变迁,是“既悲壮又诙谐的科幻武侠小说”,前后写了10年:
1982年,张系国在《中国时报》推出长篇科幻小说《城》三部曲的第一卷《五玉碟》。
1984年,张系国推出《城》第二卷《龙城飞将》。
1992年,张系国完成了《城》第三卷《一羽毛》。
张系国的科幻小说,文字流畅清新,充满幽默感。他的作品,往往借科幻反映现实,针砭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张系国不仅致力于创作短篇、长篇科幻小说,而且自1984年起,与台湾《中国时报》合办年度科幻小说奖征文,前后共6届。1986年,《中国时报》举办第三届科幻小说征文,更名为“张系国科幻小说奖”,这一更名,充分显示了张系国在台湾科幻文坛的主帅地位。
1990年,张系国独力创办专业的科幻季刊《幻象》。1月2日举办创刊茶会。同时颁发科幻奖金。很荣幸,应张系国之邀,我担任《幻象》的编辑顾问——编辑部唯一的来自祖国大陆的编辑顾问。
《幻象》是—本内容丰富的刊物,注重培养科幻新人,大大推动了台湾的科幻小说创作。《幻象》自1990年元月创刊,3年间共发行8期。由于经费问题,后来不得不遗憾地停刊。然而,张系国依然不倦地为振兴台湾的科幻创作奔走呼号,自2000年起,张系国在台湾中央大学开设科幻文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台湾科幻人才。
日(1944—)电子计算机专家,小说家。笔名有三等兵、域外人、白丁、醒石等。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4年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小时候,张系国喜欢读章回小说,如《东周列国志》、《水浒传》、《隋唐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薛仁贵征东》、《五虎平西》等。那时,他常到租书店抱回一大批书,闷在房间里看。他从小就是孤独的孩子,因为身材胖,性情孤僻,他成了班上同学捉弄的对象。他觉得自己经常受到挫折,因此他宁可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只有面对书本,他才感觉自己像个人。 1961年毕业于新竹中学,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台湾大学电机系。在台湾大学读书时,他是萨特迷,萨特的小说《墙》、《理性的岁月》,剧本《蝇》、《无路可走》都是他很欣赏的。尤其是《蝇》,最后主角带着他的罪恶(盘旋在头上的蝇),傲然而孤独地离去,纵然是痛苦,他认为那也是多么伟大的痛苦。19岁那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萨特的哲学思想》,这是摘译自蒂桑所著的一本有关萨特书中有关哲学思想的部分。1966年去美国留学,入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电机系,两年半后,取得博士学位。现旅居美国,曾任华生研究员,曾任教于康奈尔大学及伊利诺大学,现任伊利诺理工学院电机系主任。 张系国的文学生涯,发端于大学二年级。《皮牧师正传》(1963年)是他19岁时的作品。《亚当的肚脐眼》(现名《孔子之死》)是他大学三年级时的作品。出国后,张系国也有留学生的迷惘与失落的心境,此时的作品全收在《地》里。张系国小说艺术的顶峰应该是《游子魂》组曲,上册《香蕉船》,下册《不朽者》,共12篇小说,一反早期不重视技巧的缺失,他变成一个小说艺术家,12篇小说,具备十二种风格,一篇和一篇完全不一样,但又不是为技巧而技巧,在技巧之外,怀抱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悲悯胸怀。因为张系国是搞自然科学的,他对科幻小说的鼓吹,不遗余力,自己也写科幻小说。著有科幻小说系列《星云组曲》、《夜曲》、《玻璃世界》、《城三部曲之五玉碟》、《城三部曲之龙城飞将》、《城三部曲之一羽毛》、《当代科幻小说选1》、《当代科幻小说选Ⅱ》、《金镂衣》、《无尽的爱》,其它作品《孔子之死》、《捕谍人》、《棋王》、《不朽者》、《英雄有泪不轻弹》、《橡皮灵》、《沙猪传奇》、《游子魂组曲》、《男人的手帕》、《香蕉船》、《皮牧师正传》、《黄河之水》等。1988年底曾返大陆访问。
龙应台的《野火集》中还讲了一个他的小故事,原文如下:
“还有个中国人,你或许没听说过,叫张系国。他坐上了计程车,恶司机不但绕了路,
还要下车来打架。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的张博士居然撩起袖子来跟司机当街对峙起来。
“代表法制的警察先生来了,却认为,打架是不应该的,若轮到他,就该让司机给打
伤了,再去告他伤害罪。”
这足以说明其直爽,位居博士依旧留着个人性情,让人一笑之余回味无穷。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张丞相列传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张丞相列传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该传是西汉初年大臣张苍、周昌、任敖、申屠嘉四个人的合传。文章以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司马迁在运用语言方面的深厚功力。作品出处《史记》人&&&&物张苍、周昌、任敖、申屠嘉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十二、十表、八书、三十、七十,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作品名称:张丞相列传
出自:《》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1]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陈余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汉乃以张苍为常山守。从淮阴侯击赵,苍得陈余。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
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是时萧何为相国,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黥布反亡,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张苍相之。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能至是乎!”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彊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彊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柰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彊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徵,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后五岁,高后闻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高祖时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者,故沛狱吏。高祖尝辟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及高祖初起,敖以客从为御史,守丰二岁,高祖立为汉王,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守。陈豨反时,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千八百户。高后时为御史大夫。三岁免,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高后崩,与大臣共诛吕禄等。免,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
苍与绛侯等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四年,丞相灌婴卒,张苍为丞相。
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至于为丞相,卒就之,故汉家言律历者,本之张苍。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
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
苍为丞相十余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其符有黄龙当见。诏下其议张苍,张苍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于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张丞相由此自绌,谢病称老。苍任人为中候,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苍为丞相十五岁而免。孝景前五年,苍卒,谥为文侯。子康侯代,八年卒。子类代为侯,八年,坐临诸侯丧后就位不敬,国除。
初,张苍父长不满五尺,及生苍,苍长八尺余,为侯、丞相。苍子复长。及孙类,长六尺余,坐法失侯。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妻妾以百数,尝孕者不复幸。苍年百有余岁而卒。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子共侯蔑代,三年卒。子侯去病代,三十一年卒。子侯臾代,六岁,坐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
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及今上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彊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太史公曰:“张苍文学律历,为汉名相,而绌贾生、公孙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秦之颛顼历,何哉?周昌,木彊人也。任敖以旧德用。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孝武时丞相多甚,不记,莫录其行起居状略,且纪征和以来。
有车丞相,长陵人也。卒而有韦丞相代。韦丞相贤者,鲁人也。以读书术为吏,至大鸿胪。有相工相之,当至丞相。有男四人,使相工相之,至第二子,其名玄成。相工曰:“此子贵,当封。”韦丞相言曰:“我即为丞相,有长子,是安从得之?”后竟为丞相,病死,而长子有罪论,不得嗣,而立玄成。玄成时佯狂,不肯立,竟立之,有让国之名。后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为关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国邑。韦丞相卒,有魏丞相代。
魏丞相相者,济阴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或有不带剑者,当入奏事,至乃借剑而敢入奏事。其时京兆尹赵君,丞相奏以免罪,使人执魏丞相,欲求脱罪而不听。复使人胁恐魏丞相,以夫人贼杀待婢事而私独奏请验之,发吏卒至丞相舍,捕奴婢笞击问之,实不以兵刃杀也。而丞相司直繁君奏京兆尹赵君迫胁丞相,诬以夫人贼杀婢,发吏卒围捕丞相舍,不道;又得擅屏骑士事,赵京兆坐要斩。又有使掾陈平等劾中尚书,疑以独擅劫事而坐之,大不敬,长史以下皆坐死,或下蚕室。而魏丞相竟以丞相病死。子嗣。后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为关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国邑。魏丞相卒,以御史大夫邴吉代。
邴丞相吉者,鲁国人也。以读书好法令至御史大夫。孝宣帝时,以有旧故,封为列侯,而因为丞相。明于事,有大智,后世称之。以丞相病死。子显嗣。后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失列侯,得食故国邑。显为吏至太仆,坐官?毛乱,身及子男有奸赃,免为庶人。
邴丞相卒,黄丞相代。长安中有善相工田文者,与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微贱时会于客家,田文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后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何见之明也。
黄丞相霸者,淮阳人也。以读书为吏,至颍川太守。治颍川,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犯法者,风晓令自杀。化大行,名声闻。孝宣帝下制曰:“颍川太守霸,以宣布诏令治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狱中无重囚。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徵为京兆尹而至丞相,复以礼义为治。以丞相病死。子嗣,后为列侯。黄丞相卒,以御史大夫于定国代。于丞相已有廷尉传,在张廷尉语中。于丞相去,御史大夫韦玄成代。
韦丞相玄成者,即前韦丞相子也。代父,后失列侯。其人少时好读书,明于诗、论语。为吏至卫尉,徙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薛君免,为御史大夫。于丞相乞骸骨免,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数年,病死。孝元帝亲临丧,赐赏甚厚。子嗣后。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沈,而见谓谄巧。而相工本谓之当为侯代父,而后失之;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岂不命哉!相工其先知之。韦丞相卒,御史大夫匡衡代。
丞相匡衡者,东海人也。好读书,从博士受诗。家贫,衡佣作以给食饮。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其经以不中科故明习。补平原文学卒史。数年,郡不尊敬。御史徵之,以补百石属荐为郎,而补博士,拜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孝元好诗,而迁为光禄勋,居殿中为师,授教左右,而县官坐其旁听,甚善之,日以尊贵。御史大夫郑弘坐事免,而匡君为御史大夫。岁余,韦丞相死,匡君代为丞相,封乐安侯。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太史公曰:深惟士之游宦所以至封侯者,微甚。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或乃阴私相毁害,欲代之。然守之日久不得,或为之日少而得之,至于封侯,真命也夫!御史大夫郑君守之数年不得,匡君居之未满岁,而韦丞相死,即代之矣,岂可以智巧得哉!多有贤圣之才,困戹不得者众甚也。
张苍主计,天下作程。孙臣始绌,秦历尚行。御史亚相,相国阿衡。申屠面折,周子廷争。其他娖娖,无所发明。[2]丞相张苍是阳武人,他非常喜欢图书、乐津及历法。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后来因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沛公攻打南阳。后来张苍因为犯法应该斩首,脱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时,身体又高又大,同时还有一身如同葫芦籽一样肥硕白皙的皮肤,凑巧被王陵看见,惊叹张苍长得好。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说情,赦免了他的死罪。这样,张苍便跟随沛公向西进入武关,到达咸阳。沛公被立为汉王,进入汉中,不久又还师平定三秦。陈余打跑常山王张耳,张耳投归汉王,汉王就任命张苍为常山的郡守。又跟随韩信攻打赵国,张苍擒获陈余。赵地被平定之后,
王任命张苍为代国相国,防备边境敌寇。不久,又被调任赵国相国,辅佑赵王张耳。张耳死后,辅佐赵王张敖。然后又调任代国相国,辅佑代王。燕王臧荼谋反时,高祖带兵前去攻打,张苍以代国相国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前201年(高祖六年)中被封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后来,张苍被升任为管理财政的计相。一个月之后,张苍以列侯的爵位改任主计,他担任这个职务达四年之久。此时萧何担任相国,而张苍是从秦时就担任柱下史,非常熟悉天下的图书和各种簿籍,再加上他很精通计算、乐律和历法,因此就命令他以列侯的爵位在相府办公,负责管理各郡国交上来的会计帐簿。黥布谋反未成而逃跑,汉高祖就立他的儿子刘长作淮南王,命令张苍为相国来辅佐他。十四年(应为十六年)之后,张苍调任御史大夫。
周昌是沛县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后来他们都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前203年(汉王四年),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汉王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因此,前201年(在高祖六年)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父亲为国捐躯的原因,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当时有一个名叫赵尧的人,年纪轻轻,他的官职是掌管符玺的御史、赵国人方与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您的御史赵尧,年纪虽轻,但他却是一个奇才,您对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将来要代替您的职位。”周昌笑着说:“赵尧年轻,只不过是一个刀笔小吏罢了,哪里会到这种地步!”过了不久,赵尧去侍奉高祖。有一天,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您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
周昌走了以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高祖手拿着御史大夫的官印,轻轻地抚弄着说:“谁才是御史大夫最合适的人选呢?”然后仔细地看了看赵尧,说道:“没有人比赵尧更合适了。”这样,就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赵尧在以前也有军功和食邑,等到他以御史大夫之职跟随攻打陈豨立了功,被封为江邑侯。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相国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于是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又派使者召赵王,不久,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药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太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前184年(高后元年)的时候,?她听说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在高祖时定下了保全赵王如意的计策,于是就除去他江邑侯爵位以抵其罪,并让广阿侯任敖担任了御史大夫。
任敖这个人,原来是沛县的一名狱吏。高祖还是一名普通百姓时,曾躲避官司,狱吏找不到高祖本人,便抓走了吕后,并对她很不礼貌。而任敖一直和高祖很要好,见此情景非常生气,就打伤了拘管吕后的那位狱吏。等到高祖开始起兵的时候,任敖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后来担任御史,驻守丰邑两年。高祖立为汉王,向东进击项羽,任敖升为上党郡守。在陈豨造反的时候,任敖坚守城池,未被叛军攻陷,因功被封为广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高后时,担任御史大夫。三年后备免职,任命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高后去世之后,(他不与)曹窋和大臣们共同诛杀吕禄等人,后被免去官职,任命淮南王相国张苍为御史大夫。
张苍和绛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前176年(文帝四年),丞相灌婴去世,张苍继任为丞相。
自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时间,当时正处在天下刚刚平定的时候,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是军人出身,而唯独张苍从担任计相时起,就致力于探讨、订正音律和历法的工作。因为高祖是在十月里入关,灭秦到达霸上的,所以原来秦代以十月为一年开端的旧历法依然沿袭。他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运转的情形,认为汉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时期,所以仍然像秦朝那样崇尚黑色。张苍还吹奏律管,调整乐调,使其合于五声八音,以此推类其它,来制定律令。并且由此制定出各种器物的度量标准,以作为天下百工的规范。在他担任丞相一职时期,终于把这一切都完成了。所以整个汉代研究音律历法的学者,都师承张苍。而张苍这个人又本来就喜欢图书,再加上他什么书都读,什么学问都精通,而尤其擅长音律和历法。
张苍对于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王陵感恩戴德。王陵就是安国侯。等到张苍当了高官之后,经常把王陵当作父亲一般侍奉。王陵死后,张苍已经是丞相了,但是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时候,总是先拜见王陵夫人,献上美食之后,才敢回家。
张苍担任丞相十几年之后,鲁国有个人叫公孙臣,他上书给皇帝,说汉朝属于土德旺盛时期,其征兆是不久将要有黄龙出现。皇帝下诏把此议交给张苍审鉴,张苍认为并非这样,把这件事扔在了一边。但是后来黄龙果然出现在天水郡的成纪县于是文帝就把公孙臣召到了朝廷,并任命他为博士,让他负责草拟顺应土德的历法制度。同时,改定元年。丞相张苍也就因此(被)贬斥,推说年过多病,不再上朝。张苍曾保举某人作中侯官,但这个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大搞谋求自己私利的事,皇帝以此责备张苍,张苍就告病退职了。前后算起来,张苍总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去职,在前152年(孝景帝前元五年)时去世,谥号为文侯,儿子康侯继承侯位,八年之后去世。康侯的儿子张类继承侯位,又过了八年,因为犯下了参加诸侯的丧礼后就位不敬的罪名,爵位封邑都被撤消。
从前,张苍的父亲身高不足五尺,等到生下张苍,张苍却身高八尺,被封为侯,又做了丞相。张苍的儿子也很高大,到了孙子张类却又身高六尺多一点,因为犯法而失去侯位。张苍在免去丞相职务之后,年岁已经很大了,嘴里没有牙齿,只能靠吃人奶度日,让一些女人当他的乳母。他的妻妾众多,达百人左右,凡是曾经怀孕生育过的就不再亲近。张苍最后活到一百零几岁时才去世。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高帝,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的小官。跟随高帝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孝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前179年(孝文帝元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都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想任命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是又说:“我很害怕这样做会使天下人认为我偏爱广国。”窦广国这个人很有才能,而且品德也好,因此皇上才想任命他为丞相。但是孝文帝经过长时间考虑之后,还是认为他不合适。而高帝时候的大臣又多已死去,活着的人当中看来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当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皇帝的宠爱,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已达万万。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当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而邓通站在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简慢。申屠嘉奏事完毕,接着说道:“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可以让他富贵,至于朝廷上的礼节,却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皇帝说道:“请您不要再说了,我对邓通就是偏爱。”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邓通非常害怕,进宫告诉了文帝。文帝说:“你尽管前去无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进宫。”邓通来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申屠嘉叩头请罪。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那里,故意不以礼节对待他,同时还斥责他说:“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却胆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犯有大不敬之罪,应该杀头。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邓通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没有说饶了他。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节旄召邓通进宫,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说:“这是我亲狎的臣子,您就饶了他吧!”邓通回到宫中之后,哭着对文帝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孝文帝去世了,孝景帝即位。前155年(景帝二年),晁错担任内史,因为受皇帝宠爱,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晁错担任内史,内史府个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他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他就自作主张该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情况。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回到相府之后,因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儿子共侯申屠蔑继承侯位,三年之后去世。共侯之子申屠去病继承侯位,三十一年之后去世。申屠去病的儿子申屠臾继承侯位,六年之后,由于身为九江太守接受原任官员送礼而犯了罪,封国被撤消。
自从申屠嘉死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先后担任丞相之职。到了当今皇上的时候,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人相继为丞相,他们都是世袭的列侯,平庸无能,谨小慎微,当丞相只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没有一个人是以贡献杰出、功名显赫而著称于世的。
太史公说:张苍的文章学问、音乐历法都很精通,是汉朝的一代名相。但是他却把贾生、公孙臣等人提出的采用正朔、改变服色的主张抛在了一边,而不加以实行,却偏偏采用秦朝所实行的颛顼(zhuān xū,专须)历,这是为什么呢?周昌这个人质朴、刚强、正直,是个像木石一般倔强的人。而任敖则是靠旧日他对吕后有恩德才被重用。申屠嘉可以说是刚正坚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却既不懂权术又没有学问,和萧何、曹参、陈平这些前辈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逊色一些啦。[3]该传是张苍、周昌、任敖、申屠嘉四个人的合传。(车千秋及以后几个人的传记并不是司马迁所作,而是后来褚先生的补作。)在这四个人当中,刻画得最为出色的是周昌和申屠嘉。从这两个人身上,可以看出太史公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特别是以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这一点上,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例如有这样一节,云:“(周)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休息时间,夫妻拥抱在一块儿,今天看来,本无可厚非,但周昌入内,本应“非礼勿视”,却被他看到了,所以只有逃跑了事。偏偏又遇上了一个颇不检点的皇帝,追上之后,还要骑在他周昌的脖子上问他。在这里有两个关健的句子,一是“骑周昌项”,一是“昌仰曰”。前一句只是捎带着一笔,用一个动作,就把刘邦的流氓气质刻画得维纱维肖;后一句只用了三个字,就把周昌那耿直、刚强、不屈不挠的性格刻画得非常突出。本来臣子对皇帝讲话应该低头垂手、恭恭敬敬,而周昌要骂皇帝,还挺直了脖子,看准了皇帝,面对面地骂,这就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性格。司马迁是语言大师,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更是他的老本行。比如,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周昌和刘邦的意见不一致,本传中这样写他:“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本来就口吃,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所以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作者以“期”、“期”的口吃声来写当时周昌的情态,很确切地表现了他憨厚,正直,但口齿不清的特点。由此更可以看出司马迁在运用语言方面的深厚功力。[3]司马迁(前145—前90年),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使《史作者司马迁[4]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前135年(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他因“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5]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屈原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