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有什么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

云端之上 污泥之中 
  董其昌其人
  近来笔者对董其昌的书法及其山水画发生了兴趣,看了很多董其昌的传世作品,越看越敬佩这位明代文化名人,进而很想了解一下这位大师的生平及其背后的故事,但看过之后,震惊不已。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对艺术家及文化名人怀有一种迷信情结。如果是这样,董其昌的所做所为一定会令你大跌眼镜。这位大师的人生真相,就像一团迷雾,比他的艺术更耐人寻味,值得我们深思……
  董其昌(年),字玄宰,号思白。董其昌少年时即负盛名,家中富有,喜好书画,神宗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做太子太保等职。
  在当时董其昌不是一个普通的官僚、乡绅,其艺术成就不同凡响。他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人,诗文、书法和鉴赏人称“三绝”,无人能敌,而其绘画在当时就被奉若珍宝,被尊崇为“本朝第一”。
  然而,这位艺绝四海的文化名人在历史上却是一个罕见的衣冠禽兽。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董其昌从湖广提学副使任上辞官回松江赋闲。居乡期间,横行地方,欺压良善,抢男霸女,在家中招致方士专攻房中之术,甚至淫童女以采阴补阳。当时董其昌国家有俸禄,自己有润笔,集富豪、乡绅和雅士于一身。他生活骄奢淫逸,曾用尽心思将一个同僚的孙女娶来做妾,并强暴了小妾的妹妹。他家有良田万顷,却极少向政府纳税。为了扩建豪宅,逼迫附近搬迁。为了牟利,开设妓院。不仅如此,董其昌还养了一群恶痞,平时放债霸产、诱奸民女,因其在朝廷势力很大,百姓敢怒不敢言。
  但终于因为一件突发事件,使积聚已久的民怨暴发出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民抄董宦”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天,生员陆姓兆芳,差遣婢女绿英送礼给董其昌祝寿,董其昌趁机强暴绿英。绿英乘隙逃回陆家。于是董其昌父子指使二百多名家奴冲进陆家破坏捣毁,打散其,抢走绿英,并将其家资抢掠一空。陆生员喊冤无门,地方官府不敢办案。
  消息传开后,当地人义愤填膺,有人把董氏父子的恶行编成话本《黑自传》,在民间传唱。不巧,有个叫钱二的说书人正在说唱《黑白传》时,被董其昌的家奴陈明路过听到,把钱二捉起来,严刑拷打。钱二受不了挨打,随便招供,就说脚本是生员范昶提供的。范昶被抓来,羞辱一番,才放回家。
  范昶不堪折磨,回家后不久便死了。范昶与董家有姻亲关系。范昶83岁的老母冯氏依仗这层关系,携范妻龚氏及三名女仆往董家分辨清白,沿途边哭边骂。董其昌知道后,先令奴仆将其乘坐的轿子砸毁,后将范家婆媳及女仆带到家中,闭门毒打后又将冯氏推入沟壑之中,范妻和三个丫鬟惨遭强暴之后脸上被涂满污泥,衣服脱光示众。她们上无蔽体之衣,血流至足下,下乏遮羞之布。观看者摩肩接踵,人人发指,皆称董氏之恶可谓造极。
  董其昌的恶行终于导致民怨沸腾,几天内控诉的传单传遍各县,明万历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民愤终于爆发了,上万名怨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董府团团围住。董家找来两百多名打手相助,两方大打出手,场面混乱。董府被纵火,雕粱画栋连同书画篆刻收藏,付之一炬。董其昌带着家人和奴仆连夜逃走。
  都说书画可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但通过董其昌的所作所为,使我们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矛盾,在这位艺术大师光鲜的外表下,掩盖着的却是一个丑恶的灵魂。解读董其昌现象,评读他的人生态度、处世准则和人格境界,真是意味深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成就可能会掩饰人的诸多缺点甚至罪恶,但不能从本性上改变一个人。一旦有适合表演的舞台或滋冒生长的气候、环境,他的本来面目就会暴露无遗,董其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对董其昌,《明史》评价其“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或许此话非虚,但这么一个俨然出世仙风的形象的另一面,却又是如此的道貌岸然,猥琐低劣,这种人格的两面性,古今中外应该说并不罕见,究竟哪一面是真实的?其实按照《圣经》的观点,人生来有罪,而在中国传统法家的观点中也认为,人性本恶,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罪犯,不犯罪是因为没有条件或畏惧律法或其他约束而不敢。董其昌的恶行正是因为其尊贵的社会地位与身份为其提供了为所欲为的机会,其超越常人的艺术才华又成为其骄傲自大、藐视他人尊严的资本,也使一些当权者过渡纵容、默许,最终导致了这个本应为人敬仰的艺术大师,害人害己,并背上千古骂名。如此看来,同时作为艺术大师和特权阶层,董其昌表现出的两方面的特质,虽截然不同,但却都是人性真实的一面。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董其昌在艺术上的成就与贡献,我们也要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与分析其作品。
  传世作品点读
  董其昌专长于画山水,宗法董源、巨然、高克恭、黄公望、倪瓒等,尤其看重黄公望。他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注明,虽然是摹古,但却有鲜明的自家风格。董其昌在书法上也有杰出的成就和见解。因此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书为宗法。
摘自:   
更多关于“云端之上 污泥之中”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 社会生活编
这户董家地主主要靠收取各地租粮作为生活来源。租粮款收来后,都存到商号里。又省心,又得利息,用时支取,很少做买卖,特别是清末他家在城内开的宝魁堂书店赔本关门以后,就彻底洗手不干开商号做买卖的事了。但是他家收地租的钱怎么花也花不完,可以说得上是百万富翁。
由于董家经济非常富有,所以他家宅院建造得十分豪华。总面积有20多亩地。主要院落在路北,门口右边有上马石,左边有石井,临街是串堂式大门,两侧建有库房和柜房。再向里有一座垂花门楼,门楼上的垂檐木雕玲珑剔透,十分精美,两侧是青砖雕砌的影壁墙,每面影壁墙的造价都比平常一户人家的房屋昂贵得多。据说这个门楼因为不合主人心意,接连拆建了3次。门楼里两侧是厢房,北面是大厅,再往北是三座住宅正房,每两座正房之间的两侧都有厢房。院内房屋都是磨砖对缝,木架结构是一檩一嵌一垫。厅房是前出廊后插襟的形式,屋内院中都是方砖铺地,院内还砌有甬路纵横相通,甬路两侧摆置了好多栽植在大木桶内的名贵花木,可说是四季常青,花香四溢。院中还摆着许多瓷鼓座,一则作为庭院典雅点缀,一则作为赏景消遣乘坐之用。宅院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箭道南北通行,宅院有旁门直通箭道,由箭道内进外出,平时家人很少从门房经过。
宅院北边还建有供人凭眺游览的假山一座,上面栽植苍松翠柏,风景宜人。
这股董家宅院西面还有一院,内建家塾学堂和车棚与伙计住房。南面还有一院,内建十几个大猪圈,旁边聚集着许多柴堆草垛。
与董世荣宅院规模和型制一样的董家院落在郑庄子村还有两处:一处是西面路南董裕荣的院落,一处是东面路北董向荣的院落。
据说京东农村地主官绅的宅院建造工艺有两个第一:一个是滦县李梦松宅院的石工第一;再一个是丰润县郑庄子董家宅院的砖工第一。
董家除在郑庄子建有上面的宅院外,他们还在外地建造或购置了一些宅院。董世荣家就在丰润城内的大仓、衙门胡同、箭厅购置了三处宅院,里边都是青堂瓦舍,相当讲究。
董家使用的生活器物也很讲究,例如屋中摆的八仙桌、太师椅、顶箱立柜、梳奁茶几都是铁力木、楠木、樟木等珍贵木材制作的。为了形制精巧,专请了南方有名的木匠师傅,在家中打制。上边的花牙装饰都是透雕,工艺十分高超。
当时,他家有大马车、小轿车、四人抬的小轿,他家还有跟班的、赶车的、抬轿的、喂牲口的、压走骡子的、管花草的,还有厨师专管做饭,有老妈子,丫环、小厮、奶妈子,专管伺候董家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真是一呼百诺。据说这是官宦家庭的排场,讲究&车、班、轿、厨、丫、小、妈&,必不可少。这一系董氏家族在我祖父前往做事的时候经济早已衰落,且又正处金钱贬值时期,一应排场多数都已从简,但比起一般财主人家还是气派得多。他家每天宾客不断,鱼肉菜蔬常备不缺。到了夏天他家还有冰箱(是由木板做成的3尺高5尺长的箱子,外面包以铁皮,内装凉冰,中间放上食品)以保新鲜。到了瓜果梨桃成熟季节,董家总是成担买来,在前边库房里成堆成垛地存放,向全家人敞开供应。有时候买的多,也分给他家的佣人一些,带到各家食用。我爷爷就多次往家里拿过分到的瓜果。
董家的亲戚都是很有名望的官绅富豪之家。我们知道的二少奶奶(董登墀的夫人)是玉田县散水头李家的姑娘。二少奶奶过门时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礼仪&双送&。两个哥哥刚刚参加了乡试,没等张榜就赶回来送妹妹出嫁。送亲途中按预定计划在玉田县城的永发店内停宿,不料当晚送喜报的官差骑着快马追到永发店,在店门外贴了两张金字大喜报,哥两个都中了举人。全店人等无不欢天喜地,一齐为哥俩贺喜。当时店主人找来纸笔请二位举人当即将店名改为&双魁店&以作纪念。三少奶奶(董登云的夫人)是遵化县官绅老孟家的女儿。她哥哥孟宪廷在北洋军阀里当过旅长。可见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他家婚丧嫁娶的事情也比较多,因为媳妇少亡的多。发丧的多,娶的也多。所以一般不是过分隆重,当然平民百姓人家是不能与之相比的。我记得他家最热闹的红白事情是民国初年董世荣的丧礼。那年我10来岁,跑到郑庄子看热闹。只见筒子棚由董家院里一直搭到村的东西两头。两头各搭一个吹鼓楼,董家门口和院内灵棚跟前,各搭了一个鼓乐棚。每处有十几个吹鼓手轮番吹奏,直到深夜两三点钟,一连六七天。灵棚跟前的鼓乐是雅乐,用的是&笙、管、笛、箫、云锣等乐器。是专为伺候吊唁的、赞礼的而演奏的。
灵棚里还安排有专门服侍吊唁人、赞礼人的戳脚子。他们铺毡卷帘,敬茶点烟,打千下跪。前来吊唁的有远近亲友,名流官绅。多到没有确切数字,连县长都来了。当时设有&执宾&多人,分摊招待宾客。招待的酒席是&大四四&。每天要杀十几头肥猪。
灵堂附近,还有20多位糊纸扎的民间艺人,都是各地请来的高手,日夜赶扎。在董家忙于丧事的上下人等,以及雇来的吹鼓手,每人一身白布孝袍子,叫做&大破孝&。灵棚附近有两棚僧道念经,祈祷亡灵。还有四相赞礼,坐着轿的文官大宾点主。以后经过规模宏大的送行、发引等六七天的繁琐礼仪,就开始出殡。当时董家有两块坟地,一块在村南不远,一块在披霞山村东南,由一个叫武老七的穷人看管。董世荣的灵柩就安葬在披霞山东南那块坟地里。
出殡那天,纸糊的狮子、大汉、开路鬼、十二音乐、床帐等纸扎,一直由郑庄子摆到披霞山。送葬行列非常庞大,有四五百人,真是白花花地一片。前面是一个纸糊的高亭,内挂蓝布金字书写的亡人官衔与年岁。随后是鼓乐行列,再后面是罩在双龙蟒罩里的大漆&浑六六&柏木红棺。最后面是大车小辆的送葬人群。
董世荣的坟墓是早已砌好的拱形砖室墓。东面建有一斜坡墓道,棺材顺着这个墓道运进墓室。由阴阳先生摆上罗盘,拨正穴位以后,封上墓口堆起封土。最后一个礼仪是全副武装的马队绕着坟墓鸣枪飞跑,叫做武官祭后。这是由古代传下来的非常讲究的&文官点主&,&武官祭后&的最后一部分。
直奉大战之后,冀东这块地方极不安定,土匪盗贼时时出现。1928年,老四董登桂的长子董达春在村中被土匪打死。为避匪祸,搬到他家置买的城内衙门胡同路南宅院居住。老三董登云的媳妇(董登云早亡)搬到城内箭厅宅院居住。老二董登墀搬到城内大仓宅院居住。家中田产事务由亲戚和管事的料理。
到了1928年前后,国民政府搞了个&旗地变民&活动,将租粮地改为国家的正式钱粮地。为此各县都成立了旗产处。具体做法是:把佃户传到一起办理旗地转民地的手续。让佃户出一些钱给旗民,把旗地买过去,以后每年向国家交钱粮。佃户们都买不起,所以连年催办,一直拖办无期。最后由董登墀二儿子董熙春运动了滦县官府,当了该县一任旗产处长,好歹将滦县的钱款办清。最后剩下遵化的,那里也成立了旗产处,因为旗地太多,农民交不起钱,催得又紧,激起了1930年前后的&反旗地变民斗争&,打倒了旗产处,把处长绑到刘备寨山上的庙里。从此该县旗产事项无人问津,董家照旧起租,直到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以后才放弃那里的租款。
该系董家族人,重视知识培养。除了家中办有私塾外,还下大力量支持后人外出求学深造,许多人在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如董向荣后人董维域,一直读到北洋工业学院毕业,建国前由台湾返回大陆从事国防科研和北京城市建设工作。还承担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工作,现在是高级工程师,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家另一后人董维基于民国15年创办了大兴实业公司,承担了我国许多桥梁、码头、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任务,成为当时我国实力相当雄厚的企业家。他家另一后人董维新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早在1928年以前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1928年车轴山中学学潮时期的校长,对学校教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革新,对学生思想产生了较深影响。解放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是我国较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方面的理论人才。
董哲一系族人在三四百年的历史阶段中一直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他家兴衰发展的足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
(董宝莹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政协唐山市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技术支持: &&&& QQ:母亲和外婆的墓地碑文刻好了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在线QQ客服
陵园风景导航
购墓网简介
购墓网云集上海各大公墓陵园,一站式导航,几十家墓地供您挑选,实惠的价格,真诚的服务,免费提供专车上门接送服务,一些墓地我们可以给予优惠。希望各位买墓地的新老客户给予支持,我们的宗旨是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买墓地陵园请来购墓网值得您信赖的网站。有什么购墓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客服,谢谢!如果客服不在线请拔打电话或者.欢迎咨询
购墓网云集上海周边各大公墓陵园,购买一些墓地有优惠,详情请咨询客服!
母亲和外婆的墓地碑文刻好了
我妈是号星期四,
农历丁亥年四月十七上午IL时半逝
世的。6月20日星期三是农历五月
初五我妈的&七七&。对于中国人
的传统观念来讲&七七&是个重要
的祭奠日子,我想在这一天将我妈
和我外婆的墓碑做好,然后在8月
10号星期五农历七月二十八我妈的
&百日&正式下葬.人土为安。
我必须事先将我妈和我外婆的
正面碑文写好,还要在我妈和我外
婆墓碑的背面分别到上条文。这些
草稿我都要尽快写好,然后早日交
给风栖山北区墓园.人家要用电脑
排版,还要刻、还要建,所以时间
是很紧的了。
墓碑虽有2米高,但可以刻字石碑面积是固定的,高104公分,宽58公分。我要根据这个面积来写正面碑文和
背面祭文,正面碑文好写.一般都有标准格式参考,而且主要是人名,而背面的条
文较为费劲,字多了刻不下,字少了说不全面,而祭文的字也不能刻的太小,太小
了不好刻.也不好看,所以我用电脑来写.几易其稿,终于写成。
在长安彰仪村.当年我外婆坟上的石碑虽是我经办,当时我姨妈和我妈都健在,
我是以我姨妈和我妈名义所立。墓碑上刻&母亲郑爱兰大人之墓&,落款是我姨妈和
我妈,还有我姐和我,我姨妈特地让把重外孙董天名字到上。我姨妈说:&你奶没
儿,你姓了董,还有童天,表示董家有后,后继有人了。
这次我外婆的衣冠家是以我的名义所立,所以墓碑正面定位为&敬爱的外祖母郑
爱兰大人之墓&,这样后辈人的辈分就可确定。从我外婆算起,现已第五代了.我要
把这五代人的名字都刻上,以显示我外婆后代的旺盛,同时也让后代人记住我的外婆。
我挨个与四个表哥通了电话,他们都已有孙子和外孙了.我虽还没抱孙子,但
按辈分,我都成了爷爷辈的人了。有些后辈的只知
小名.我便将媳妇加女婿.外孙加内孙.名字全部
核准无误,因为这是要往石碑l&刻的.一旦错了想
改都难了。
经统计,我外婆之后大小五代共四十八人,五
位去世,在世的四十三人,可谓枝叶茂盛,散叶各
地,安分守己.后继有人。
我外婆的墓碑正文如下:
敬爱的外祖母郑爱兰大人之墓(正面)360字
陕西长安人,生于一九八三年二月初九,逝于
一九七七年二月一日,享年八十五岁c
长女(黄油芬)女婿(程西锋)
外孙程洪龄外孙媳严复圭
曾外孙程丁曾外孙媳强菊珍玄外孙女程度庆
曾外孙女程教曾外孙婿陈显富古外孙陈达里
曾外孙女严宇曾外孙婿陈学军女外孙陈冠字
外孙程北龄外孙媳李云芳
曾外孙女程文曾外孙婿扬立志古外孙女杨小雨
曾外孙超钢
外孙超卯龄外孙媳陈风玲
曾外孙女程哗曾外孙婿徐亮古外孙女程徐虹王
外孙程又粹外孙媳(吕俊阁)
曾外孙女程久曾外孙婿张颖君古外孙张润中
曾外孙程勃曾外孙媳李卫华古外孙程立浩
外孙女程玲外孙婿郭伟曾外孙女郭颐
幼女(董68英)女婿(罗句服)
外孙女董泰(又名罗湘泰)外孙婿马九支
曾外孙女马元曾外孙婿王卫峰古外孙王圣阳
曾外孙马丁曾外孙始王霞
外孙董健(又名罗琼泰)外孙媳肖欣
曾外孙董天(又名罗晓天)
曾外孙媳李敏埃
二军零七年五月三日
我外婆墓碑背面的祭文如下:
怀念外祖母郑爱兰大人(背面)313字
外祖母鄙爱兰出生于长安县大乙官新南村
二哥郑自屏留日,参加辛女革命,四弟郑自毅黄消
军校毕业,任立法委员。我外祖父董效舒长安彰仪
村人,北京国语讲刁所毕业,西安教书,英年早逝。外祖母年轻守寒,将我命董涵
英.我姨妈董涸芬抚养成人u我姨妈半业于西安医学院,
系妇科专家。我毋毕业于
西安女师和西安高级助产学校,系产科专家。我姨伯程西锋,涝桥人.半业于北京
大学,后任省文化局处长。我父亲罗勾服.商县人,黄埔军校半业,任国民党中将,
国大代表。外祖毋与两女同住,照顾七个外孙。她心地各良,辛勤一生,七十三瘫
痪,八十玉逝世c今已繁析玉代,枝叶茂盛,承秉慈恩,受育有成。皆赖外祖命所
赐,我与外祖母相依二十八年,往事历历在目,难
以忘怀。外祖毋葬于彩仪,今在此立衣冠家,与家
母董涵英为件.以慰心灵。
外孙董健于香港敬撰
二罗零七年五月三日
关于我妈的墓碑,我与我姐商量,将我爸的遗
物放进去,做成妈妈和爸爸的合葬墓,以还历史真
相。自古排列规矩是父母大人,父在前母在后,但
我和我姐是我妈养大,我和我姐又随了母性,而见
此墓也是葬我妈的骨灰,为母所建.所以我将墓碑
正面刻为&妈妈董涵英爸爸罗甸服之墓&,将我蚂
摆先,我爸放后,我爸是通情达理的明白人,想九
泉之下也不会生气,说不定还乐意我这个安排。
另外一般碑文在父母之.亡多加慈父慈母之称.
我想爸爸妈妈本身就是世上最亲的亲人,不用再加
慈宇f,加丁慈字,反觉不亲,仿似有了隔阂.所
以我直接用了妈妈爸爸,心里昨想就咋办。
下边是妈妈墓碑的正面:
妈妈董涵英爸爸罗甸服之墓(正面)222字
妈妈董涵英,陕西长安人,生于一九一八年九
月二十五日.一九八二年由西安赴香港定居,于二
零零七年五月三日在西安逝世,享年九十岁。
各爸罗勾服.陕西商州人,生于一九一本年九
月十七日,一九四九午随军去了台湾,于一九九四
年五月三日在台湾台北逝世,事年八十四岁。
女儿童泰(又名罗湘泰)女婿马九支
外孙女马无外孙婿王卫峰曾外孙王圣阳现定
外孙媳王霞
(又名罗晓天)孙媳李教哄
女儿童秦儿子黄健
二零零七年五月三日敬立此碑
下文是妈妈菜碑背面的祭文。全文如下.
怀念妈妈董汹英,爸爸罗伺服(背而)318宁
家命董涵英长安彰仪材人,三岁丧父G白我外祖母郑爱兰抚育成人,
西安女师和西安高级助产学校。家父罗句服,商县罗村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有
功.任国民党中将,
国大代表,一九四九年随军去台,一九九四年五月三日逝于台
湾,享年八十四岁'、二零零五年九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家父颁发抗
战胜利纪念章。家毋合辛茹苦独自将我姐弟抚养成人,同为省政协委员。家母系户
科专家,接生千余。教人无数。家母一九八二年由西安赴香港定居,与儿孙共享天
伦之乐。二零零七年五月皇日在西安寿终正寝,享年九十高龄。家令与家父同选五
月三日逝世,令人感慨。家母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侍候母亲,教养儿女,恩重如
山.情深似海,先善后甜,四代同全,后辈皆孝,得以欣慰。今将家毋灵骨与家父
衣冠合葬.以因父毋之缘。
女董奈、儿董健十香港敬撰
顺便再提一下,我在6月3号将打印山来的祭文带去风栖[U墓园,负责写碑文的
足伞孟章先生.他五十多岁,曾是教师出身,应该说是在碑文格式方面是专家了。
他看到我外婆正面碑文要有48人,他说字刻不下,建议我只写到孙子辈,后边
的用&率&字来代替.这样可省掉一半人的名字.就可以刻下丫。但我不同意,我
说这是给我外婆的衣冠家,社后人对先人的迫思,体现了我外婆引来枝uf茂盛的今
大,如果把我外婆比做坦在地F的树根,我姨妈和我妈就是树下,我和我姐及表哥
表妹就是树枝,那么我外婆的曾外孙就是分权,而玄外孙就是花蕾和果实。这样有
根、钉杆、行枝、钉权、荷花,才显五代的完美,而只丐子代后边的不写,就不像
一个完整的参天大树,就会带来遗憾和欠缺。
们技标难格式,用人的名字只能丐在墓碑的左下角,的确也写不下,把他和我
部难住了。我灵机一动说:&这格式足中式传统格式,咱不要按部就班.咱要来个与
时俱近。&他说:&昨与时俱进?&我说:&既然这墓足中西式结合形式建的,那脾
文咱就改用两式的形式,中式碑又是竖式丐法,西式碑义是行式写法,叫就蝴行式
写法.我外婆的名字写在上边,下边的地方就大丁,用横行式就可将这48人的名字
都能写上c他一看这也是个方法,侗说以往还没人这么写过,我说凡事都有个什头,
我就当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c
当时李纪斌先全和负责制作的王军峰先生也觉我说得有理,便拿去风栖山菜园
电脑房去设计打印。负责电脑的小肖手脚包快,我坐在旁边给她提议,半个多小时
使设计好打印出来.碑文正面字体我让用&魏书&v背面祭文字体我让:用&隶书&。
大家一看效果图都说小错,李盂声先生说:&我写碑文这么多年,今天头&次碰见新
鲜事物了。&这一说大家都笑了。
此时到了下午四时多,我是上午十时到的,没想到为了这两个碑文,我整整在
这贝忙活了多半大,但总算按我的要求达另1丁,虽然我小午近饭都没顾上吃,但心
裂是踏实了。
日星期=是阴历丁亥年五月初六,这是我蚂逝世的&七七&。我们
一行光到&=兆公墓&将我妈的骨灰盒请出,进行厂环祭,当时参加的有我和我姐、
姐夫、外甥马丁、外甥陀王霞,还有我大表哥程洪龄大表按严复丰、二农哥程北龄、
=表饼程卯龄二表嫂陈风玲、四表哥秆又龄,还有大表哥的儿子程丁和程丁的女儿
在&二兆&拜祭过我妈店,我们。行又到了凤栖[jI篡因,土要是大家来看&'下
给我妈和我外婆新建的墓碑。大队人马到了墓前一看,对墓碑的建筑风格十分满意.
尤其我外婆的正向碑文用行笔格式到写,下边48人的名单全部列上,可以说是创始
之作,还没见到哪家的墓碑上有这么声势治大的队伍,我妈的碑文采用小式形式,
庄严郑重。
再往两个墓碑的背面一看,我外婆和我妈的条文用隶书所刻.每个字如乒气球
大小,布满墓碑,大家细看碑文内容,
1'分满意,介绍全面.没有废宁,大家在我
外婆和我妈的墓碑能合影留念。
共他19、17、]4号三个墓碑也建好了,只不过L边没有刻字,大家都说我给我岳
母定好墓碑是件好事,人都要走这一步,将来拜祭也都方便了:
我说17和14号为我和我姐百午后预备的,这一说大家都憎然了G说实话.人都
伯死,部想长命,但我和我蛆却逆道W行.也难免大家不理解,后来我解释说.谁
都妥走这一步,咱先把地方占了.将来好与我妈相伴,而且也不给后非们添麻烦。
后辈们将来有心的话*来一趟全都秤祭了,我这一解释大家也觉言之有理,也就见
怪个怪了。
一连下了几天雨,谁知天公帮忙,20号早上而就停了,仿佛知道这天是我灼
的&七七&:天公作美,先用雨水洗净尘埃,然后放睛,好比我们去拜祭我妈.待我
们从&=兆公墓&拜祭完我妈,再去风栖山看完墓碑,直至巾午,
'切活动完毕:
我们刚1:了卞,老天爷便&泪屹顿作倾盆雨&开始下了,大家同声称奇,我妈
真有棉,老灭爷真村限呀[
正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活着一起度时光,进后长眠星伴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1 版权所有 上海购墓网 沪ICP备1108200号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货号:畅想)
开&&&&&&本:32开
页&&&&&&数:281页
字&&&&&&数:
I&&S&&B&&N:8
售&&&&&&价:6.60元
原书售价:22.00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丰台区
快递:8.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5件)
商品分类:
详细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十二楼
原价:22.00元
作者:蓝紫青灰&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8
字数:
页码:2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之后蓝紫青灰倾情奉献安慰你的记忆  无数女人一生梦想得到的深情,一部感动三代人的催泪篇章  谁曾是你心上的记印,谁与你血肉相连的亲密  那一段红尘的姿态,那一场爱情的游戏  她是他少年时的心意萌动,是他青年时的红尘风流  是他骨中之骨欲中之欲,是他半生烈火半生冰雪炼出的一滴血  我是你的阿囡  我要是一开始就答应做你的阿囡  我就不会穿着秋衣走过寒冬的街道  让冰雪冻结我的血  凋残我的容颜  让我心怀一腔怨恨  手握杀人的利器  对着你
内容提要
民国时期,苑家阿囡——一个聪明美丽的上海乡下姑娘的坎坷人生。卖花老板家的阿囡遇到了上海来的大学生罗白棠,两人互生情愫,本来是一段美好的开始,谁知道又来了练家大少练意长。美丽的卖花女从此开始了命运的浮浮沉沉,展开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三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情感纠葛?又是什么情感使得两人相拥离去?
目录
作者介绍
常被戏称为四色同学。喜欢用这四种颜色来描摩半生:天空蓝紫,青灰瓦当。曾出版《离魂》、《爱是至奢华的一件事》、《琼海飞侠》,以及中短篇小说多部,散文杂文几十篇。创作文字超过200万。个人博客点击率高达200000次。  已出版作品:《爱是至奢华的一件事》、《离魂》、《琼海飞侠》等,尚有中短篇小说十多篇在杂志上发表,散文几十篇散诸报纸杂志。
文摘
章  松江府,叶榭镇,花儿匠,苑家阿囡。  今之上海,在唐代称华亭县,为江南海隅,默默无闻。直至宋元,因华亭县所辖青龙镇地处江海交接,据沪渎之口,沿吴淞江可直达苏州,同时又有顾会浦与华亭县城相沟通,令其港口贸易兴盛,不久即成太湖流域东部地区重要之棉粮转口贸易港。当时江南所卖官酒,都在此酿造,而茶场和盐场也逐渐增多。因酿酒业、茶业、盐业以及水运之发达,此人烟稀薄之小镇,居然而成船舶云集、市镇繁荣、商家频往、异货满街的热闹之地。  同时,佛教也兴盛起来。唐代旧有报德寺和国清院,至宋代便有三亭、七塔、十三座寺院,报德寺改称为南寺,国清院改称为隆平寺。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朝廷将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改称为松江府,但仍然设置华亭县,归松江府管辖。十三年后,松江知府仆散翰文以“华亭县地大户多,民物富庶,难以治理”为理由,上奏朝廷,建议华亭县以外另置上海县。朝廷准奏,于是划出华亭县东北五乡分设上海县,并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式成立,也归松江府所管辖。此时,上海县人口已达七万户左右。  华亭青龙镇则更显繁华,夷夏之人交杂,东南之货集聚,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舰纷呈。有人撰文曰:古得华亭之秀色,晓鹤唳清风,咫尺天光,依稀日域。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获当东南之物。讴歌嘹亮,开颜而莫尽欢欣;阛阓繁华,触目而无穷春色。宝塔悬螭,亭桥架霓……龙舟为海内之盛,佛阁为天下之雄。  松江境内旧有小集镇众多:打铁桥、得胜港、中渡桥、茜蒲泾、杜家巷、塘桥、张庄、辰山镇、庙头、汤村庙、永丰新镇等。另有叶榭老镇,传为汉时吴王刘濞在叶榭塘东滩设立盐仓,集盐北运广陵(今扬州),遂成集镇雏形,三国时期已初具规模。相传有一叶姓猎人在此开酒店,煮售鹿肉,镇名由此初称为“叶店”。五代十国时期,有叶姓、谢姓二大户居此经商,镇名以二姓得名“叶谢”。明万历年间,以书画、理论、鉴赏闻名的大家董其昌,在此地为外祖家建华丽豪富的“叶家水榭”,四方乡民遂易“谢”为“榭”,将镇名改为“叶榭”。几百年后,在叶榭镇上,董家仍是名门望族。  如今却说这叶榭镇外有一个小小的花匠,姓苑。这个姓氏不太常见,渊源却长。殷王武丁有子先受封于苑,其后人便以封地为姓。后世齐国有苑何忌,东汉有苑康,唐有苑君璋,明有苑藩,清有苑亮。至孙中山建立民国政府时,这叶榭镇上苑家已经住了有几代了。守着几亩山林薄田,种些果木花树、奇花香草贩卖,居然小康。  苑家的当家人叫苑吉,娶妻殷氏,养有两个姑娘,大姑娘叫阿妹,小姑娘叫阿囡①。农家的孩子,也没个大名,从小就阿妹阿囡地混叫,大了以后叫开了,也就随它去了。阿妹十五岁上说了人家,嫁给了镇上做糖糕的点心铺少东余阿宝。这点心铺雇了有五名伙计,因此这余阿宝的少东当得还算名副其实。余阿宝长相清秀,口齿伶俐,手腕灵活,糖糕生意在他手上,比前头好了不少,家底算得上殷实。  苑阿妹一个镇外农家花匠家的姑娘,能嫁到镇上小富人家,没人觉得奇怪。人说这苑家姊妹两人,个个都是花妖变的。又说苑吉和殷氏不过是普通人,怎么就养出花朵一般的姑娘来了?大概是他家林田里的花妖托生了。苑家大姑娘身材苗条高挑,一头乌油油的好头发,梳一条长辫子,辫梢在腰肢上左右摆动。她上镇去买油买盐、买布买线,引得一镇的少年心头都随着她的辫子在摇晃。阿妹的缺点,就是皮肤稍黑。不过要是没有阿囡作陪衬,也没有人觉得她不白。有了阿囡,人家都说,原来皮子白是这样的好看。从皮相看,阿妹是不及阿囡了。因此镇上的浮浪子弟在背后给这一对姊妹花取了个绰号,阿妹叫“黑牡丹”,阿囡叫“玉观音”。  阿妹对阿囡比她好看,一点也不在意,因为阿囡比她小五岁。在她十四五岁攀亲事的时候,阿囡还只是一个黄毛丫头,黄发覆额,面如满月,媒人和相亲的人家只要一看阿囡,就说将来阿妹生的儿子也会这样好看,这样福相,对相看阿妹又添了几分志在必得之心。阿囡的好看,帮了阿妹不少的忙。阿妹嫁后,余阿宝对这个娇妻十分喜爱,因此阿妹对阿囡也另眼相看,每次回娘家,都要给阿囡带上一些镇上的新鲜小玩意儿,或是几尺新花布。过了两年,阿妹生了个儿子,余家对阿妹就更是好得不得了,柜上的事不要她帮忙,灶下的事也不要她插手,她只要带好小阿宝就行了。  这样过了几年,阿囡渐渐长大了,茸茸黄发变成了青丝云髻,圆圆脸变成了鹅蛋脸,长眉入鬓,肤白如鹅胰,眼如秋水,腮似桃杏。好看得不像是农家花匠的女儿,倒像是大富人家的千金。那个走家串户专帮大家太太小姐们梳头的梳头娘姨七嫂子,就曾对人说,宛家阿囡,比董家的小姐还要好看。  董家有三位小姐。大小姐嫁给了一个军官,如今在南京政府里任职。二小姐订了婚,夫家是上海印染业的大亨。三小姐待字闺中,在上海念人称“墨梯女校”的中西女塾。七嫂子说的董家小姐,就是二小姐。董二小姐婚期将近,董家上上下下都忙着打扫布置,每天都有三亲六戚旧友新客来送礼拜帖,七嫂子一早就要去给太太少奶奶小姐们梳头,女眷们打扮得停停的,在偏厅会着客人,吃着余家送去的糕点,赏着苑家新开的花儿。  阿囡借这个机会,去了几次董家。有时是跟着苑吉去送花草,有时是跟着余阿宝去送糕点。看着砖雕的门楼、木刻的门楣、镶花的壁板、车花的栏杆,眩亮富丽得让她眼晕。家里开得红红绿绿的花再好看,也不如董家的雕花大楼夺目。  阿囡去董家,不是去侧门那里的厨房,就是去后门那里的花园,见到的人不是厨子阿张、厨娘阿凤、打杂的阿黄、洗菜的阿青、洗碗的阿三、做点心的阿螺,就是扫园子的老方、修枝锄草的老叶、掏塘泥的老周、揩花盆的老蔡。董家有名的大管家陶大和照理内堂的陶大的老婆都没见着,更别说董家的小姐太太们了。  阿囡真想见一见董家的小姐,看看人家是怎样梳妆打扮的,穿的什么样子的衣服,怎样子说话,可惜董家的小姐都在屋里,很少会到花园里去。也许去是去的,只是要避开外人,苑吉送花的时候总不现身。  阿囡送完花儿,回到家里,听姆妈说镇上棺材铺的东家来提亲了,被她回绝了。阿囡点头。棺材铺。开棺材铺的封家再有钱,也不能让阿囡嫁到棺材铺去呀。阿囡花儿一样的容貌,跟黑漆漆的棺材搭啥界?姆妈有心要给阿囡挑个好人家,比余家的糖糕店还要好的人家。阿妹嫁到余家,姆妈后来后悔了,说嫁亏了。凭阿妹的人才,可以嫁进青龙镇上开栈房的丁家。余家不过有两进小房一个小园子,园子小得只能种棵芭蕉树,家里只用了五个伙计。丁家却有上下两层的客栈房子几十间,还有三间货栈和一个小码头,家里的伙计有十几个。丁家的少东是读过书的,不像余阿宝只念过一年私塾,只会打算盘。  姆妈这话只对阿囡抱怨过,在阿妹和余阿宝面前从来不提。余阿宝每次上岳父家,都拎着糖啊糕啊的,四时八节从来没空过手,对阿妹又好,对阿囡也好,姆妈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除了没丁家有钱。姆妈到青龙镇的南寺去烧香,结识了丁家太太,回来好一阵懊恼。只可惜丁家的儿子前年已经娶亲了,不然真想把阿囡许给他。  不过这话也就是说说。阿囡还小,不过十五岁,再花上三年时间慢慢挑,总挑得到一个合意的。姆妈不急,阿囡也不急。  阿囡在窗下做着针钱活,看一眼窗子外头的紫藤花架。一嘟噜一嘟噜的花球累累地垂挂下来,蜜蜂嗡嗡地绕着花飞。细碎的花朵像帘子罩在窗户上头,淡紫的颜色映进屋来,洗白了的竹布帐子上像是染上了雪青色,花串的影子投在布上,帐子上就开了一片藤萝花。阿囡把手上的麻线缠在鞋底子上,褪下顶针箍,拿起一只淘箩,去外头摘新开的紫藤花儿。  摘满一箩,坐在藤架下头,细细地把花朵、花瓣和花柄分开,摊开在竹匾上,然后晒在晾架上。等太阳落下去后,花儿放凉了热气,收起来,用块布罩了,明天一早送到镇上去,给余家的糖糕店做藤萝糕。  余家的藤萝糕远近闻名,只卖一个月,藤萝花儿开过就没有了。董家有喜事,来的客人多,这藤萝糕是必备的待客点心,每天要送去五十只。阿囡每天要收三箩藤萝花儿,光摘花柄就要花一个时辰。  自从苑家和余家结了亲,余家的糖糕店花式就多了起来。应时应节的有青团、神仙糕、各种馅料的粽子、绿豆糕、米枫糕、豇豆糕、糖藕、糖芋艿、重阳糕、南瓜团子、冬至团子这些糕团;零食还有松仁粽子糖、松子软糖、玫瑰酱糖、杏仁糖、花生糖这些果仁糖;蜜饯则是乌梅饼、白糖杨梅、香药葡萄、九制梅皮、九制陈皮、沉香橄榄、檀香橄榄等;炒货有香瓜子、西瓜子、南瓜子、吊瓜子、椒盐香榧子、椒盐小胡桃什么的;另外又添了春天的藤萝糕,初夏的槐花饼,盛暑天气没有胃口,糕饼生意清淡,就做薄荷水晶冻糕,地栗水晶冻糕、到了秋天自然是桂花糖桂花糕、山楂糕等。冬天新鲜花朵少,但冬天的生意本身就好,定胜糕、松糕、年糕、桂花糖年糕、猪油年糕……花样更多,买卖更好。  董家除了问余家糖糕店定了藤萝糕、绿豆糕、白糖杨梅、香药葡萄、檀香橄榄等细点蜜饯,少不了还有结婚喜饼、百子糕等喜庆糕点。董家是叶榭镇上大家,他家的定的东西不敢怠慢,余阿宝和他父亲老东家余大宝还有五名伙计日赶夜赶,精心选料,巧手细作,件件点心都像姑娘家绣的花一样的精美。  送糕饼请的是苑家两姐妹,伙计只负责抬礼担。因是送的喜饼,不是寻常点心,陶大管家就让人命他们把礼担一路抬进客堂间。阿囡次进到内堂,兴奋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她低垂着颈项,眼光却从旁边溜出来看,耳朵也竖着,听里头的人说话。余阿宝说了好些谦退的言语,巴结之辞,恭敬之相,阿妹听得都有点皱眉。阿囡却丝毫不觉得,她看着乌溜溜亮闪闪的一排红木椅子、高几、绣墩、花架,中堂前的条案供桌,恍如到了桃花坞年画上的神仙府第。对这样的神仙人家,是怎样客气恭敬都不过分的呀。  陶大管家呵呵笑着收了喜饼,打赏了余阿宝和伙计。陶大管家的老婆,董家上下称呼她作陶妈妈的也在,仔细点查了,满意地点点头,又看了一下垂头低眉的阿囡,忽然问余阿宝,说这就是苑家的阿囡吧?抬起头来看看。  余阿宝忙拉了拉阿囡的衣角,示意她答话。阿囡屏气抬起头,看了一眼陶妈妈,看见她一脸的富态,红红白白,身上穿的是宝蓝色的绸缎褂子。这样的气势和穿着,哪里会只是一个管家娘子,和戏台上的娘娘太太都不差什么。忙又低下了头,手指卷着衣服边,羞涩地笑了一下。  陶妈妈看了就说,早就听说苑家的阿囡样子好看,果然不错,难得的是这么规矩,留下来玩一下吧。家里正好缺人手,你把这只装了各色蜜饯果子的八宝攒盒送到花园里去,放在牡丹花儿旁边的六角亭里。又叫来一个妈妈,说沏一壶龙井送过去,三小姐在那里会表少爷。  余阿宝自然巴不得,阿囡也是满心的愿意。便捧了攒盒跟了妈妈进去,余阿宝带了阿妹和伙计回铺子去。  阿囡小心地捧着盒子,一步一步走得稳稳的,生怕碰着摔着。走过堂屋,穿弄,备弄,一路上都看见是房屋楼阁,穿得花花绿绿的妈妈丫头们各自忙着说着,做什么事都像一阵风一样,吓得阿囡紧跟在前头妈妈身边,又经过两道花窗漏墙,一个月亮门,到了后花园,阿囡这才偷偷松了口气。这个地方她来过,又是花儿树儿,她从小做伴长大的,看着这些,就不害怕了。  园子里有一座六角亭,里头有一张圆桌,桌子边摆了几张绣墩,亭子边上是几十株牡丹,正开着大朵大朵的花,紫的白的红的粉的都有。亭子里头还放着四盆白鹃梅,也开着白色的小花,这四盆白鹃梅还是前天阿囡和阿爹一道送来的。亭子下来有一只白色大鱼缸,养着十几尾锦鲤,几株金鱼草,红绿相间,鲜艳夺目。见有人来,鱼儿则游到缸边,唼喋讨食。  那个妈妈招呼阿囡把蜜饯盒子放在圆桌上,自己把一壶龙井和两只茶杯也放好,吩咐阿囡守在边上,当心蜜蜂来叮点心,要是看见小姐和朋友过来了,就躲到一边去,不要打扰了他们。然后就走了。  阿囡答应了,守在点心边上,看见有蜜蜂飞来,就轻轻朝它吹气,把它轰走。正和蜜蜂玩得开心,忽听见有笑语声传来,知道是董家三小姐来了,忙躲到亭子外去,借一株榔榆遮了,探脸出去,想看看董家三小姐是什么模样,穿些什么戴些什么。  不一会儿一个女子和一个男子牵着手来了。阿囡只管看三小姐,见她穿着白色的短袄,喇叭袖,掐腰,没有禳滚;黑色的长裙,裙下露出一截白洋纱长袜,脚下是一双黑漆皮鞋。臂不钏,脸不描,留着齐耳的短发,稍稍向里弯扣,前刘海齐眉剪平,衬着一双眼睛又黑又大。  原来大家的小姐是这样穿的。阿囡摸摸自己耳垂上的金坠子,再看看腕上的银镯子,慢慢把镯子推进衣袖里去了。  三小姐和那个男子在亭子里坐下,倒上茶,吃着点心,说着话。一会儿跪在绣墩上,一会儿又坐下,两只脚一踢一踢的,没个安静的时候。一会儿又伏在亭子的美人靠上,把手里一块藤萝糕捻碎了,丢进鱼缸里,去喂那些锦鲤。  两人说了一歇话,忽然小姐不高兴了,怒冲冲把食盒拍翻在地,又用黑漆皮鞋去碾那些糕点蜜饯,和那个男子争吵了几句,径自走了。那男子把双手插进裤袋里,无聊地耸耸肩,左看看,右逛逛,对着锦鲤吹了一歇口哨,也走了。  阿囡悄悄走到亭子里,看着一地的狼藉,抹一下眼泪,把食盒捡起来,放在桌子上。糕点蜜饯碾碎后散发出香甜气来,引得蜜蜂来叮。藤萝饼里的紫藤花瓣一点一点地撒在地上,淡紫淡紫的,一点花梗都没有,每一片都是阿囡亲手择的。  偌大的园子,也没个人过来,只有蜜蜂嗡嗡,粉蝶翻飞。陶妈妈和那个妈妈都把阿囡忘了,阿囡想回家去,却不记得来时的路。阿囡想把地上的糕粉糖渣扫干净,也不知哪里有扫帚畚箕。阿囡看看园子,想起东南角上有个小门,她和阿爹来送花儿时,都是从那里走,那今天也从那里回去吧。  阿囡站起身来,用衣袖擦干泪,看一眼满地的点心,咬着嘴唇走了。走出不多远,便听见有人在叫:“小大姐。”没人应,那人又叫一声“小大姐”,阿囡下意识地回头,却是那个和三小姐一起说话的青年男子在冲着自己叫“小大姐”,看她转身,笑嘻嘻地说:“我还以为是个聋子。”
序言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书友们大家好,祝书友们端午节快乐,阖家幸福!(端午节放假三天,)星期一正常发书,但有一部分书是图书公司的,请即时付款,以免缺货,书友们急要的电话联系我,谢谢!所有图书是正版书,书友们放心购买!缺货我会第一时间在网上通知你们,即时退款,谢谢书友们配合,谢谢!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名人上我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