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拿什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股比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3|回复: 12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44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392帖子精华0UID4742987
一级网司, 积分 63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8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38195 注册时间
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株潭一样,相互也有竞争,但不影响联合向国家争取政策和支持!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获批,虽然相互之间有竞争,乃至象同一个省内的长株潭之间也有竞争(不行政合并,是免不了的),但这并不妨碍共同联合起来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政策和支持。所以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获批是个利好,对三省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等有利,就象长株潭两型示范区、长株潭国家创新示范区等对三市也是利好一样。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44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392帖子精华0UID4742987
一级网司, 积分 63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8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38195 注册时间
& && &&&5大国家级城市群
& &&&在今年1月的一篇报道中,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曾援引权威人士的说法称,中国的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 && &&&
& &&&&&其中,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稳步建设9大区域性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引导培育6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 && & 相比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中,有关“东部城市群、中西区城市群”的划分,前述权威人士的表述有所丰富。
& && & 按城镇化规划所述,东部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而要“加快培育”的中西部城市群则是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 &
& && & 关于城市群规划,徐振宇估计,国家不会给予相关的税务和财政扶持政策,可能是一些改革先行先试权,即便是国家重大项目有所倾斜,能不能做得成也要靠地方,有没有相应的市场氛围等。& && &&&
& && & 秦尊文认为,国家现在批复的区域规划很多,城市群、自主创新区等目的不一样。相互间也无法替代,不可能有任何一个规划可以适合所有地方的发展。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44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392帖子精华0UID4742987
一级网司, 积分 63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8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38195 注册时间
沿海三个国家城市群。中部一个: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一个:成渝城市群。再不是以前只有三大城市群了。
湖南和长沙可抓住机会,联合起来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政策和交通建设等支持。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933帖子精华0UID4957468
三级网友, 积分 9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6380 注册时间
湘江国家新区 发表于
沿海三个国家城市群。中部一个: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一个:成渝城市群。再不是以前只有三大城市群了。
为什么是湖南和长沙,不是湖南和长株潭,这就可以看出长株潭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在长沙这样的大有人在。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167帖子精华0UID5053187
二级网民, 积分 1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3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025 注册时间
湘江水现在都喝不得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44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392帖子精华0UID4742987
一级网司, 积分 63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8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38195 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湘江国家新区 于
11:30 编辑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说长株潭吧,国家很多规划里也很多地方只说长沙,不说长株潭,也太不象话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44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392帖子精华0UID4742987
一级网司, 积分 63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8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38195 注册时间
《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44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392帖子精华0UID4742987
一级网司, 积分 63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8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38195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7047帖子精华0UID4906966
一级网司, 积分 70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3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37745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70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1469帖子精华0UID4939454
二级网友, 积分 14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9515 注册时间
来自红网论坛手机版
君临天下wm 发表于
为什么是湖南和长沙,不是湖南和长株潭,这就可以看出长株潭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在长沙这样的大有人在 ...
没有大上海,会有长三角?没有大武汉,会有武汉城市圈?没有大长沙,会有长株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获国务院批复,强调要强化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地位。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31帖子精华0UID5054878
论坛新兵, 积分 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85 注册时间
来自红网论坛手机版
长沙注定是最弱的一个,山窝窝已经决定了未来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933帖子精华0UID4957468
三级网友, 积分 9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6380 注册时间
长沙大地 发表于
没有大上海,会有长三角?没有大武汉,会有武汉城市圈?没有大长沙,会有长株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获 ...
算了吧,跟本不是一个概念,长株潭是同步的,长沙总觉得高人一等什么都要往自己碗里趴。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933帖子精华0UID4957468
三级网友, 积分 9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6380 注册时间
君临天下wm 发表于
算了吧,跟本不是一个概念,长株潭是同步的,长沙总觉得高人一等什么都要往自己碗里趴。
长株潭一个同步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获批准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获批准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为副中心城市。包括湖北的武汉都市圈(1+8)、襄荆宜城市群和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3+5)和江西的环鄱阳湖经济圈(1+8)。目前区域内部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  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5〕62号江西、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  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地区〔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五个协同发展”,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三、江西、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定期会商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依法落实《规划》明确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适时会同江西、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有关方面要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  国务院  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解读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伴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区域融合与协作有了统一的行动纲领。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体量最大、城市地位最高、地理位置最优、资源要素最密集的、定位于整个集群的中心城市湖北武汉,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搭乘此次“规划”快车,加速挺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无疑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建立共同的协调机构,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政策,消除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实现区域内共同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而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托起特大城市群中,扬帆起航风正劲。  为此,国务院规划明确的首项重点任务就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看到批复,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一眼看出“新鲜”:在城乡统筹发展这一重点任务中,规划提出“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二广发展轴,是以二广高速、焦柳铁路及蒙华铁路为依托,以襄阳、荆门、宜昌、荆州、常德、益阳、娄底等重要城市为节点的一条重要轴线,比过去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辐射范围更大。二广发展轴向南延伸,是北部湾经济区;向北延伸,则是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现院长周济均表示,中三角的健康发展,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化,乃至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具有战略意义。  根据这个发展《规划》,可以打造新常态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据了解,《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产业协调发展;四是共建生态文明;五是公共服务共享;六是深化对外开放。足以可见,《规划》中的重点任务,就需要“三省”各级组织朝着这个目标和方向,共同努力去完成《规划》的蓝图。  城市群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中国已进入城市群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央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中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90年代末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这一块块试验田已经获得良好的示范作用,都已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如今,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高速铁路、长江及其支流航道整治和沿江港口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无疑成为重中之重。初步估算,三个省之间共同推进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有望撬动超过万亿元规模的基建投入,将带来一场投资盛宴。为此,在国家已出台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宏观战略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区域性融合发展战略需要快马加鞭。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开弓没有回头箭,《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落地,“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都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好机遇,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这样才能引领新常态。为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规划》强调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完善规划实施评估和督促检查机制,并要求各有关方面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共同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武汉、长沙、南昌3市在所构建的“朋友圈”内,促成了交通、旅游、产业以及多项民生项目的合作,逐步拉近“空间距离”的同时,也给三市乃至三省居民带来多项优惠。“长江中游城市群”目标规划是一幅宏伟蓝图,也是经济实现大发展的有力引擎。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的殷殷厚望。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这是国务院的战略定位。  赣鄂湘三省高新技术优势明显,科技实力雄厚,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密集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形成创新联合体,研讨创新机制,联合三省力量,释放经济活力。  为此,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蓝图下,也期待湖南、江西、湖北等三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能够切实落实《规划》,真正跨区域地突破“各行其道”,相互互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为长江中游百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向着朝阳进发,让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早日腾飞,收获希望、收获梦想。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澎湃新闻APP下载
澎友先来登录吧!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澎友先来登录吧!
请输入新手机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新邮箱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注册时的手机号或电子邮箱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您的密码已重置,请输入新密码
请输入6-12个数字或字母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请填写以下注册信息
获取邀请码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请填写以下注册信息
请输入4-20个字符
请输入6-12个数字或字母
&&同意相关注册协议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是否确认删除此发言?
是否确定取消所有跟踪?
是否确定删除所有收藏?日10:29&&&&&&&&
本报记者 李文龙&&&&&&&&来源:金融时报
&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本报记者 蒋难 吴海峰
  本版制图 张乐
  日前,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促进中部崛起、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明确了将其打造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的战略定位。
  地处华中腹地的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和毗邻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个城市,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处于全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4年11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行动方案(年)》出台,明确武汉城市圈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为抓手,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率先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对鄂、湘、赣三省中心城市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是一个重大利好。”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武汉作为中三角名副其实的龙头,应有自己的担当:做先行先试的龙头、协同发展的龙头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的龙头,借力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个平台,进一步巩固中国中部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与南昌、长沙两个城市的合作互通,加快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两型”社会建设为武汉城市圈添色
  在2014年10月举行的“中国·湖北生态文化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支点建设与绿色发展”的主题进行讨论,论坛发布了《建设生态支点 推进绿色发展》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做绿满荆楚的建设者、生态资源的保护者、绿色发展的推动者、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引领者。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认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经济增长第一方阵的利好形势下,武汉城市圈要顺势而为,注意核心产业的培育,原有的装备制造业等强势产业要形成新的突破,做大节能环保产业,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能源产业要与“互联网+”浪潮深度融合,搞好“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生态建设,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
  绿色发展要求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文明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平衡共存。方案提出,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在循环经济、水生态环保、土地使用、技术创新、城乡发展、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协作等8个重点领域做出纲领性安排。武汉城市圈域各地正组织实施“双十工程”,即“十大示范工程”和“十大试点工程”,“十大示范工程”包括推进武汉东湖自贸区先行先试、黄石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创建鄂州咸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仙桃资源再利用产业体系、加强天门畜禽废弃物利用处理,加快潜江零煤耗园区建设等;“十大试点工程”包括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农村综合产权交易、黄冈跨江合作开发等试点。这将对圈域内实现绿色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
  武汉城市圈融合加速
  自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来,圈域内各类要素的跨行政区域流动日益增多,各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聚集日趋明显。从经济上看,以武汉为中心,武汉与周边城市形成经济联合体;从地域看,以武汉为核心,形成了“一核两翼两轴两层”的空间模式;从产业上看,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武汉向中部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迈进,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圈域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从合作主体看,既有政府之间的合作,也有工商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政府、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从合作方式看,有以资本为纽带的相互参股和兼并,也有不改变产权的跨区相互投资,还有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之间的合作。武汉的11个区还分别与周边的11个县域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签订了共建城市圈协议书。
  圈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扩大。合作领域从一般的产业协作向资本融合发展,从生产合作向联合开发营销转变,从产业合作向制度融合过渡。企业跨区投资不断增多,市场限制因素减少,武商、中百集团在周边8市新开连锁经营场所16个,周边县域农副产品与武汉市场对接,圈内各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信息交流。建设武汉与周边城市的高速、城际铁路、机场、水路交通网,以武汉为中心,4小时高铁交通圈、两小时高速公路和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即将成型,所有市县上高速半个小时,相邻两市县半小时通达。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城市圈内商贸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础,各地联手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打造“红色旅游、绿色旅游、都市旅游”三大品牌。
  圈域合作重点转移与不断深化。打破了以往区域之间仅限于沟通和协调的层次,政府层面的合作不断强化,通过项目合作和统一的行政行为,把各区域之间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加强了重大项目策划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制造业合作、要素市场与基地建设合作、科教人才交流合作、金融财税合作、文化旅游合作等。方案要求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等五项改革,让圈内市场主体可以更便捷进行投资。此外,武汉城市圈还将编制发布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的逻辑
  金融在城市圈发展中的定位取决于金融政策在区域经济开发中的作用。方案提出圈内城市要实现“金融同城”,即信贷市场、票据市场、支付结算、要素配置市场、金融信息服务的一体化。到2015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及村镇银行、电话银行行政村等“三个全覆盖”目标将实现。
  记者了解到,人行武汉分行出台了《武汉城市圈金融市场发展实施方案》,依托武汉城市圈的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城市圈一体化步伐,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整合金融资源配置,优化融资结构,显著增强城市圈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金融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武汉成为金融机构密集、市场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高效、创新活跃、具有较强吸纳辐射功能的区域金融中心。
  下一步,重点是加大金融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建设,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向规模型集群经济和高新工业园区聚集,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倾斜,向现代服务业辐射,向再生型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项目转移,向全民创业型经济和中小企业延伸。
  武汉城市圈域各地正在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工程,逐步健全城市圈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开发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这也是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建设要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用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IPO和再融资加快发展,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的发行工作。推动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的发展。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制,研究适应农民工的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创业致富。
  金融中心是城市集群化中金融资源聚集的产物。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有利于带动圈域各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通过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提高武汉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创造有利于各类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总部、代表处、分支机构的环境,发展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争取更多信用卡中心、数据备份中心、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区域业务处理中心落户武汉。以光谷产权交易所为核心,建设立足城市圈、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产权市场。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创新保险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需要,扩大保险覆盖面。
武汉城市圈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建设备受关注,本报记者就此梳理了武汉城市圈发展历程。
  2002年初发表的《发展“大武汉”集团城市的构想》和《以“本”为本 点轴开发——谈“大武汉”集团城市发展方略》两篇论文,奠定了武汉城市圈的雏形。同年6月,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中共湖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要“形成武汉经济圈,更好地发挥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
  2003年11月,“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研讨会召开,武汉城市圈开始进入更高平台。
  2004年4月,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表示要“加快以武汉市为核心,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市构成的武汉城市圈建设步伐”。这标志着武汉城市圈从研究论证阶段进入到全面推进阶段。
  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后,武汉城市圈建设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06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强调,“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重点,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部地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的发展蓝图。
  2011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2012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多处提到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并指出“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同年12月,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作了省级规划。
  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中强调“优化提升武汉城市圈辐射带动功能,开展武汉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武汉城市圈与新时期三大战略之一的长江经济带实现对接。同年11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行动方案(年)》出台。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武汉城市圈发展平台将越来越广阔。 (张沛)
  策划人语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周刊将陆续推出有关长江中游城市群报道,敬请关注。
  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同意。从区位优势看,这一跨区域城市群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地带,涵盖多个南北交通的枢纽城市,且已形成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三个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在规划协同发展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中部崛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支撑长江经济带的“脊骨”
  社科院财经院经济发展战略专家吕风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结构升级的瓶颈,长期以来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过去东部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但中西部却仍有很多贫困地区,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实际上是补强区域经济短板的内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资源和生产要素会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流入。政府近些年来一直试图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缩小这种地区差距,因此提出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后,又在此框架下谋划中游城市群规划,实际上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内涵融入其中。
  “长江中游像一个脊梁一样需要隆起。”吕风勇认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长三角,这一城市群已跻身世界级,形成了竞争力非常强的产业集群。而“龙尾”是成渝城市群,经济也相对发达,如果中游能够“做活”,那么可以盘活整个长江经济带,还可以带动整个中部的崛起和发展。而且,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积累了很多后发优势,现在东部沿海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较高,产业出现了向中西部的阶梯式转移。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正从沿海、沿边向沿江内陆拓展,借助城市群的发展,武汉、长沙、南昌等内陆城市也可搭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便车,成为“一带一路”的产业腹地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纵深推进区域一体化
  从规划的操作性看,中游城市群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脊骨”,发挥着支撑和联系纽带的作用,在南北方位上也是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有望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另外这一区域的内需潜力广阔,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基建投资需求巨大。在城市群发展中需要打破行政分割,破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以城市群为基础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乃至产业经济带。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对记者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当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细化,也使得中部崛起有了具体的抓手。这一城市群发展关键在于能够形成成熟的运行模式以及产业带,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升级。虽然长江中游地区在省内形成了城市群,但是跨省之间的协作却仍然无序,中游城市群其实借鉴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可使每个地区的发展定位很明确。中央有了顶层设计后,各地区之间的协作就有了操作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有从宏观战略上拉动实体经济的意图。”兰日旭认为,从经济增长来看,房地产市场虽然屡有新政出台,但是效果能有多大还难预料,股市虽然出现了上涨趋势,但是与实体经济有所偏离。城市群发展可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起到助推经济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中心城市都面临经济结构升级的问题,比如中部地区的农民工之前往东部流动,现在留在当地就业的愿望增加。发展城市群形成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经济效益。一些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也可在城市群内实现产业转移,并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降低城镇化的成本。
  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此前发展特大城市造成了交通、资源的压力,如果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辐射区,大中小城市间功能互补、统筹规划,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那么可以化解环境污染、公共设施短缺等很多社会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自身的发展。
  城市群建设催生“耦合效应”
  根据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打造“三角形、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快速铁路为主通道的“三角形”城际交通网,并从三个中心放射连通鄂、湘、赣的大部分城市。加之以长江干线为骨干的长江黄金水道以及连通全国的铁路网和公路网,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形成相互衔接、更为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但跨省市的城市群规划需要走更长的路,不仅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还应在产业协调、生态环保合作、对外开放路径安排上做出更多、更深层次的统筹安排。事实上,武汉城市圈等三大板块已经在板块内部实现了功能互补和产业分工,资源禀赋相近,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竞合共存的关系,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耦合效应,在此基础上还需继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行政分割。
  地方政府已在此方面着力。2月7日,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的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共同签署《合肥纲要》,提出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并在基础设施互联、市场一体化、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专家分析,这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实施已经正式进入了轨道,如果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够深入推进,中游城市群能够借长江黄金水道对接上海自贸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那么对于我国内陆开放也将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中游城市群 武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