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的故事名称据水断桥的具体故事是?

据水断桥解释_据水断桥出处_据水断桥示例_据水断桥典故_据水断桥故事_成语大全_猪头开心网
我们的网址:www.+猪头拼音+.com
&&请输入两个以上关键字
 &|&&|&&|&&|&&|&&|&&|&&|&&|&&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Web
提交搜索表单
& &&&&& &&&&&[字号:
据水断桥&&
解释:依靠河道阻断桥梁。形容胆识过人,勇敢善战。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某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示例:他有~的气魄。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成语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军攻打荆州,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备见势不妙就立即逃奔江南。曹操率军追至当阳的长坂坡,刘备丢下妻儿逃跑。张飞利用河道,站在桥上阻断曹军的进攻,他瞪起眼睛横握长矛,曹军不敢贸然行动。刘备得以逃脱
?上一篇成语:
?下一篇成语:
【上传:亿容】【文章来源:】[字号: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声明:欢迎网友上传精彩内容,不欢迎低俗、色情、政治、侮辱他人和有版权争议的图片及信息。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出处和链接,谢谢!
Copyright &当阳追寻赵子龙
三国时期的赵子龙,是家乡正定的骄傲。2012年秋天,为挖掘整理赵子龙文化,我们追寻着赵子龙足迹,来到他建功立业的当阳考察参观。
湖北当阳市因位于荆山山脉之南,取山南为阳之意,故名当阳。战国时秦朝始建当阳县,属南郡,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当阳历史悠久,是荆楚重镇、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当阳名闻华夏,首先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塑造的赵子龙英雄形象有直接关系。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为彻底剿灭刘备,由荆州降将文聘率精骑5000人马,从襄阳出发,追击刘备到当阳。刘备带领几十个随从仓皇逃走,随军眷属和上万百姓被曹军围困。赵子龙骁勇善战,血染沙场。单枪匹马与曹军大战长坂坡,杀死杀伤曹将50余人,救出了刘备妻小。从此,赵子龙声威大震,名扬天下。随着“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流传,当阳县也留下千古美名。地以人显,人以地重,从此长坂坡这条高无峻秀之峰、低无隐栖之谷的山岗便成了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胜地。
&&&&走进当阳市,三国文化、赵子龙的名字俯首皆拾,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长坂街、子龙路、子龙小学、子龙住宅区、子龙客店。在市中心东西长坂坡大道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尊赵子龙黑陶雕塑。塑像位于街心花坛中央,高约16米,须仰视才见。赵子龙怀揣阿斗、手提钢枪、威风凛凛。青石基座上镌刻着当代文人范曾诗文:“长坂坡前忆子龙,痴迷幼主累英雄。孤忠未挽狂澜倒,故址犹存国士风。”在雕塑旁的高地上有一片仿古建筑,即是长坂坡公园。重檐歇山的大门门楼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题写了楹联“孟德追玄德德追德翼德退孟德有德无德德外有德,子龙救幼龙龙救龙真龙敬子龙似龙非龙龙中有龙”。这幅长长的楹联,在重复与回环中,交代了历史上的长坂坡故事,交代了后人对于三国人物的评价。走进公园便是子龙阁。子龙阁位于长坂坡上,需登36级台阶方能抵达,阁内塑有蜀顺平侯子龙坐像。穿过子龙阁,我们看到赵子龙公园的全貌。首先看见的是一座端庄大方、字体遒劲的“长坂雄风”石碑。碑四周塑有10组雕像,皆为长坂故事:悬羊鸣鼓、三顾太子、解救甘母、拱下避难、古井遗风、景山观战、单骑救主、跃马冲阵、张飞断桥、刘备掷子。这些塑像,由于年久失修,缺损严重。但是塑像仍不失栩栩如生,令人想起长坂坡大战的血雨腥风。长坂坡周围,还留传有与赵子龙相关的故事。长坂坡东,相传是赵子龙与曹兵巷战处,现有一条街,名子龙街。坡西南,有一座山岗,名子龙畈;坡西田园中,还有太子桥和娘娘井的遗迹。太子桥为当年糜夫人抱着阿斗避难之桥,娘娘井则是糜夫人投井自尽之井。距长坂坡25公里处,有一座坝陵桥,就是传说张飞“据水断桥”的地方。清朝雍正年间,有张氏后人在此立“张翼德横矛处”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长坂坡赵子龙的英雄壮举影响深远,纪念赵子龙英雄精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万历十年,当局有识者为纪念赵子龙长坂坡大战中的功业,在此树立"长坂雄风"碑,以供世人凭吊。其碑在清代乾隆年间又做重刻,至1936年由当阳县长熊杏圃与当地驻军王禹九团长协力在这里兴建长坂坡公园,隆其观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当阳,"长坂雄风"碑被侵略者掠去。1947年,当阳县长胡次平重刻"长坂雄风"碑,复其旧制。解放后,长坂坡公园经过多次修建,已成为人们休憩游览之所。改革开放以后,当阳市政府于2000年将长坂坡公园管理处更名为"长坂坡之战遗址管理处",扩大景区管理范围,进一步落实规划与建设。而今"雄风"碑已重新整修,并着手筹建"长坂坡之战"陈列馆,向世人展示有关长坂坡之战的历史文化。同时,将当代楹联、诗词、书法名家作品和历代文人墨客咏长坂坡的留题付石镌刻,建立长坂坡碑廊,让游客观光之余,在此饱览玉粲的赋,范曾的诗,以及启功、李铎的墨宝,以体味我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我在这里欣赏碑刻上书法的时候,遇到了几个跳扇子舞的妇女。我和其中一个攀谈起来,她居然是石家庄市深泽县人。他乡遇老乡,就像我在当阳看到赵子龙一样,心里边暖暖的。
&&&&经过1800多年的文化积淀,子龙文化在这里生根开花,已经成为当阳人的宝贵财富。除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这里有研究三国文化的热心人士和赵子龙的粉丝。最著名的当数年过六旬的著名的当阳市名人鲍传华老先生。鲍老先生亦官亦文,可贵的是他对三国文化和旅游文化特别钟情。他曾在1981年9月,独自骑着自行车,到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去寻访三国古迹,寻找、发掘三国古文化。一路上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不放弃。他走过这些地方,都有所收获,听到了许多关于三国的故事,搜集到40多本三国演义的图画书。鲍老先生是一位性情中人,热情、爽朗、率真。座谈会上,他即兴为我们唱起了他自己谱曲的赞颂赵子龙的歌曲。“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抚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我们跟着一起慢慢吟唱着,忘记了做客千里之外,思想穿越在2000年前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之中,仿佛置身家乡,那么亲切、温馨。
  当阳,是三国文化的大集群、大宝库。不仅仅有赵子龙,还有关公关云长。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乘势北伐曹魏,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是关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东吴偷袭荆州,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为东吴获杀。孙权为转嫁矛盾,把关羽首级送给曹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亦以侯礼葬关羽无头尸于当阳。关羽死后在玉泉寺显灵成仙,被后世供奉为“武圣”,也成为当阳千古闻名的重要原因。
  大戏曲家关汉卿生活在南宋末年和元代初年。他的著名杂剧《单刀会》渲染了关羽的英雄形象,从南宋开始在关羽陵前修建祭亭,明代《三国演义》又将关羽显圣置为当阳,于是此地更是声名显赫。明代成化年间,关陵规模大体落成,及至清代,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成为全国三大关庙之一。此地四望平川,南倚群山,东临沮水,为一处宫殿式庙宇群落,为历代祭祀关羽的地方,与洛阳关陵、山西解州关帝庙合称为中国三大关庙。
当阳关陵是关公文化最主要的载体,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自宋以来,关羽不仅为民间百姓广为敬奉,还为儒家、佛家、历代帝王所极力推崇。据宋《佛祖统纪》载,中国佛教早就把关羽封为“神”,曰“伽蓝神”。宋代,封关羽为“武安王”;明代,即封为“武圣人”,还加封为“大帝”。到清代,关羽则是集“神”、“圣”、“帝”于一身,封曰“忠义神武仁勇灵佑威显关圣大帝”。当阳关陵已成为祭祀关公的最主要场所,“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逐渐形成。每年有数十万计的国内外的华人前来当阳关陵谒祖进香,顶礼膜拜,为当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历史上的这些“关公文化”轨迹,在当阳关陵的建筑布局,及其兴建、发展和成型中均得到了比较充分而深刻的反映。如建于早期碑亭屋面盖以诸侯用的绿琉璃瓦顶,而建于成熟期的正殿冠以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黄色和九排九行的仿铜乳钉门,其他附属建筑物上的色彩配备也各有深意,既是其历史地位的标志,也是中国色彩上的一个典范作品。我们在当阳这一天,正好碰上当地政府组织的2012年湖北关陵庙会暨关陵秋季大典。关陵门外,红地毯铺地,彩旗随风招展,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志归一统躬行大义著春秋,鼎峙三分手捧丹心昭日月”,赞美关羽的忠诚、忠义精神,流传千古,可与日月同辉。可是历史上,关羽没有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败走麦城,荆州尽失。刘备全失荆州,当阳重属东吴。而且,由于他的死,刘备倾全国军力讨伐东吴,结果一败涂地。刚刚建立的蜀国受到致命一击。狭隘、武断的关羽,给蜀国带来的是一场灾难。看着气魄宏大的关陵,看着“威震华夏”的牌匾,真觉得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然而当阳终究作为关公威灵之地、皈依之地和显圣之地,成为了关公文化重要的发源地。由于封建帝王的推波助澜,关羽身上的花环散发的光芒早已超越了赵子龙。今天,当阳重点打造的、包装的项目仍然是关公文化。日,当阳举办了一个关公文化旅游城项目开工仪式。据当地媒体报道,该项目由深圳华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一个占地1630亩,投资50亿元,集关公朝圣、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冒险游乐、楚汉风情体验、革命传统教育等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完成后,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税收1亿元,安置就业2500人,带动湖北全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那一天,省政协领导、市县主要领导、投资公司的董事长都参加了会议。展望项目的美好的前景,关公如果有知,一定会笑着复活。这里虽然无处不有赵子龙,其文化氛围营造的很好,但是仅仅保留在浅层次上,或者成为过眼云烟。我真切地感受到,近期或者未来,当阳旅游文化的支撑点属于关公,而不是赵子龙。我为英雄不能为当地的GDP增砖添瓦稍稍感到蒙羞。  
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当阳,来到了泸州。泸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早已是中国著名的酒城。
泸州历史悠久,古称“江阳”,别名江城、酒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先后获得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等荣誉。三国时期这里叫江阳。赵子龙率兵入川,智取江阳,留下了很多传说。然而驱车走在泸州大街上,仅仅见到赵子龙二处屯兵之处,一是马鞍山,为一家国营食品厂占据,已经破败不堪;一是五峰岭,被居民区包围着,只有逶迤上去,才见得踪影。泸州全市有A级景区14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景区6个。森林公园2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2个,文物保护单位95处,其中国家级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71项,其中国家级4项。如此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唯独和赵子龙没有一毛钱关系。
  我们驱车又来到大邑。大邑县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化繁荣,旅游资源丰富。大邑的朋友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赵子龙祠庙。在一处凌乱的大院里,几座庙宇正在修建。靠近银屏山下,小丘一样的赵云墓静静地躺在那里。而当阳关羽墓地宏大,上面有古树婆娑,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历史上记载赵云祠庙几经翻修,但是到了近代和现代,终于被关羽远远地甩下了。大邑县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刘氏庄园博物馆、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佛教圣地雾中山、西岭雪山等等,赵子龙却一名不名。显然,赵子龙被零落的根本原因,应该无异于当阳和泸州。那一天,天空下起小雨,仿佛我们心中流出的酸涩的泪水。
  赵子龙在四川,为蜀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走完了完美、英雄的一生。刘备伐吴忠心直谏,大邑九寨连营防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率兵全身而退,无不闪烁着赵子龙智慧的光辉。赵子龙名声响亮,但是如同空谷幽响,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当中,扮演着一个不入流的角色。今人研究三国,认为蜀国对待赵子龙似乎很不公平,难道历史走进当代,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名鼎鼎的赵子龙,又是一个悲催的结局?
  家乡正定也在打造赵云故里这张名片。日,赵氏恳亲大会在赵云庙召开,世界各地来到正定祭拜先祖,影响很大。然而赵云在家乡旅游产业当中所占的份额,却几乎不值一提。现在纯粹的文化寥寥无几,能带来税收增长、GDP增长才是硬道理。因此,在古城保护、旧城修复当中,打造赵云故里这张名片,还要以政府为主体有力推进、有志之士出谋划策,建设更多的载体,打造更好的平台,使赵子龙为提升家乡的软实力出力,为促进及家乡的经济发展出力。倘如此,赵云文化、赵子龙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显示出汹涌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景区内景观目录&&&&当阳长坂坡:&&&&&&&张飞“据水断桥”&&&驴友的相册(包含20张照片)长坂坡景区包含1个相册20张照片周边的景区推荐&&&&&
关注微信,获6000旅游攻略矛如灵蛇——谈谈那些使丈八蛇矛的猛将们
矛如灵蛇——谈谈那些使丈八蛇矛的猛将们
作者:海长青
丈八蛇矛,又名丈八点钢矛。丈八,意为此矛长一丈八尺(另有一说是一丈零八寸,矛身一丈,矛尖八寸,备考);蛇矛,是指矛尖的形状弯曲如蛇;点钢矛,意为此矛锋利,即便是百炼精钢也能一点即透。在历史记载以及演义小说中颇有几位使丈八蛇矛的猛将:
说到丈八蛇矛,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无疑是三国蜀汉“万人之敌”的名将张飞张三爷,《三国演义》第一回即写到“张飞造丈八点钢矛”,从此,这杆长矛跟随张飞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先后两次挑战温侯吕布威震天下的方天画戟,后又与锦马超的长枪争锋而丝毫不落下风,可谓一矛在手,名震天下,即便在它的主人已经为国捐躯之后,它仍然跟随着主人的后代(张苞)继续为蜀汉驰骋疆场,真乃人间神器。关于张飞和丈八蛇矛,还有一个“降蛇为矛”的传说:据说当年在幽州涿县的森林中出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蟒蛇精,危害当地,张飞得知后独自进到森林中想杀掉蟒蛇精为民除害,经过了一番恶战,张飞终于杀死了蟒蛇精,当他扛着蟒蛇精的尸体走出森林时发现,肩膀上的蛇精尸体不见了,而是变成了一杆矛尖呈蛇形的长矛,这便是后来名震天下的丈八蛇矛。这个传说不见于《三国演义》,而仅仅是流传于民间,熟悉古典小说的朋友很容易发现,这个故事是改编自另一部古典长篇小说、清代钱彩和金丰编著的《说岳全传》,在《说岳全传》中,岳飞的沥泉神矛(沥泉枪)便是由沥泉洞中的怪蛇变成,后人将岳飞降蛇为枪的故事也装到了张飞的身上。实际在正史上张飞使矛还是有明确记载的,《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写到“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这便是张飞威震长坂坡的故事原型,也是正史上描述张飞之勇最突出的一处,这里明确写着张飞是“瞋目横矛”,其实在三国那个时代,最常见的长兵器就是戟和矛,周纬先生《中国兵器史稿》就说到汉代“戟制最盛,矛次之”。但是张飞使的这杆矛是不是丈八蛇矛呢?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我认为还是有可能的,原因见下文:
丈八蛇矛是见于正史记载的一种兵器,最早出现在《晋书》的记载,《晋书·载记第三》描述东晋陈安的勇武——“安与壮士十余骑于陕中格战,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资治通鉴》也记载了陈安“左挥七尺大刀,右运丈八蛇矛”,这里正史明确提到了“丈八蛇矛”的名字,陈安也成为了正史记载的使用丈八蛇矛的名将。陈安时距离三国时代结束不过四十余年,距离张飞死亡的时候也不过百年,时间距离很近,既然陈安使丈八蛇矛是见于正史的,很难说张飞那个时代就没有丈八蛇矛,所以我认为张飞使用丈八蛇矛还是完全有可能的,未必就完全出自小说家的臆造。当然,这个时代真正的丈八蛇矛是像我们了解的演义小说、戏曲影视描述的那样矛尖如蛇形弯曲吗?无论查阅史书、同时代的图像资料还是对比出土实物,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即在两汉、三国及其后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矛都是直刃的,并没有形状如蛇形弯曲的长矛。那个时代所谓的“蛇矛”,并非指矛尖如蛇形弯曲的长矛,而是指矛身极长,如同长蛇一般,所以称之为“丈八蛇矛”。演义小说和戏曲影视中描述的张飞使用的那种形制的蛇形长矛从出土实物来看年代最早的也是出自宋代,三国时代就存在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认为张飞的兵器就是蛇形长矛,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创自元末明初,那时蛇形长矛已经很普遍,随着演义的深入人心,以及后世戏曲影视的再创作,张飞使用的丈八蛇矛的形制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会认为蛇矛就一直是那种形制的,事实上,小说和戏曲的影响力本就远在正史之上,虽然张飞在正史上也是有“万人之敌”、“熊虎之将”、“勇冠三军”的美誉,与诸葛亮、关羽并称为蜀汉“三杰”,但是我们了解的张飞显然更多地出自《三国演义》,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张飞和他的丈八蛇矛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水浒传》中的林冲,这是一位文学人物,也是一位使丈八蛇矛的猛将,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作者下了很大笔墨来刻画这个人物,其实这个人物的外形是按照《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翻版来描写的,在小说《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百回本)中两处提到了林冲和张飞的相似,一是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描写林冲出场时的出场诗——
“嵌宝头盔稳戴,磨银铠甲重披。素罗袍上绣花枝,狮蛮带琼瑶密砌。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还有一处是第七十八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的回前诗有一句是“林冲燕颌虎须,满寨称为翼德”。《水浒传》第七回描写林冲的外貌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和《三国演义》对张飞的外貌描写一模一样,林冲“豹子头”的绰号也是由此而起,而且两人的身高也都是八尺长短,在马上使用的兵器都是丈八蛇矛(丈八点钢矛),相似度实在是非常高。两人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张飞习惯穿黑而林冲则习惯穿白,除了对服装颜色的喜好一黑一白之外,两人的外貌和使用的兵器都一样,难怪林冲有“小张飞”的称号。当然,虽然外形很像,但是林冲的性格和张飞则是有很大区别,张飞性如烈火,而林冲则十分隐忍,金圣叹批水浒评价林冲——“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不过林冲的性格中除了隐忍外,还是有暴烈的一面的,比如林冲上梁山后遇到大小战事往往喜欢第一个冲上去,与敌交手时也喜欢像张飞那样,暴雷似大喝一声,惊得对方慌了手脚,然后一矛刺对方于马下,我们读原著会发现有很多次类似的描写。
成书于清代康乾时期的长篇讲史小说《说唐》(今存最早正式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莲居士序。但还有一说认为说唐全传善本出现更早,大约是康熙后期。),是描写隋唐历史的一本文学作品,与清初褚人获编著的《隋唐演义》不同,《说唐》基本摆脱了历史的桎梏,大大地增加了虚构的成分,与其说它是一本《三国演义》那类的讲史小说,不如说它是一本《水浒传》这类的英雄传奇小说。《说唐》在民间的影响力远在褚人获《隋唐演义》之上,后世的评书戏曲等艺术形式大多是改编《说唐》。在《说唐》中写到了两位使丈八蛇矛的名将,一位是排名大隋第五条好汉的伍云召,一位是后世与秦琼秦叔宝并为门神的猛将尉迟恭。伍云召是位文学人物,历史上并没有,在《说唐》中他排在大隋第五条好汉,仅在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四人之下,也是《说唐》中使枪的第一高手(以罗家枪名闻天下的罗成排在大隋第七条好汉,位列伍云召之后)。《说唐》第十五回描述伍云召披挂上校场时写到“二名家将抬上银枪,那枪有一百六十斤重,纯钢打成,长有一丈八尺,名曰丈八蛇矛,乃紫阳真人所授。”书中的伍云召凭借这杆丈八蛇矛大战南阳关,力斗宇文成都,大显威风。尉迟恭是《说唐》后期出现的一位猛将,在马上使的长兵器也是一杆丈八蛇矛,与秦琼的武艺不分高下。尉迟恭是名见正史的一位唐初名将,位列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正史记载他属于使槊避槊夺槊,槊这种兵器的形制究竟如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我们看以下文献的记载:
《说文解字》(大徐本新附字)——槊,矛也。
《通俗文》——槊,矛长丈八谓之槊。
《博雅》——矟(槊的异体字),矛也。
《释名》——矟,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
《宋史·仪衞志》——矟,长矛也。木刃黑质尽云气。又(左矛右暴)矟,唐金吾将军执之。宋制,卤簿出则八枚前导。
由此可知,槊应该就是丈八长矛,尉迟恭使用丈八蛇矛看来也是有正史作为依据的,并非全为臆造。
至于评书评话中的使丈八蛇矛的名将就更多了,比如评书《大明英烈传》中的明初大将常遇春等等,但是这些名将使用丈八蛇矛为兵器应该是出自评书艺术家的创作,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并没有历史或者古典小说的记载为基础,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金庸先生在小说《雪山飞狐》中对刀、剑、枪这三大主兵做出了很好的形容“刀如猛虎,剑如飞凤,枪如游龙”,我据此也给矛这种兵器一个形容词——矛如灵蛇。丈八蛇矛与使用它的这些名将们一起,载入了史册和演义,永远得以流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飞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