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来谈谈穿湿鞋穿戴遥控蝴蝶的经历历和感受啊。

穿湿鞋子的经历感受_百度知道
穿湿鞋子的经历感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澳大利亚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来介绍一下有PR 并且在澳洲大公司工作的感受吧。我在德国跨国公司澳洲分公司工作,前后在澳洲工作过两个单位总共7年了。现在升到小中层。一直有PR。我本身在中国的国企,外企工作过,然后在澳洲工作。所以我想以下面这个表格的对比来把我的例子串起来。声明:这个对比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和经历,不代表普遍情况。另外这个仅限于工程师技术领域,不包括研究所学校等。【1】:如果想进大型垄断国企,最主要的是有人,其次做为2+7学校的电气毕业生,当年除了有人的名额没用完外也能挤进去。但是比较难,和我一起入职的9个人 3个是没有背景的。 跳槽到外企的基层对背景要求小,但是也有例外。和我一起入职的公司管IT,办公室,物业,人力资源之类的非生产,非关键部门还是多半有背景的。例如当时的一个管IT的就是交警大队长的公子。在澳洲找工作,最重要的是签证。大的公司可以雇佣没有PR(永久居住权)的人,我有同时就是从总公司派来的。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都是总公司派遣。所以签证是第一要求。下来比较重要的相关工作经验,最好是发达国家的。 我本人就是有海外工作经验,所以没有澳洲学历也轻松找工作。【1】:如果想进大型垄断国企,最主要的是有人,其次做为2+7学校的电气毕业生,当年除了有人的名额没用完外也能挤进去。但是比较难,和我一起入职的9个人 3个是没有背景的。 跳槽到外企的基层对背景要求小,但是也有例外。和我一起入职的公司管IT,办公室,物业,人力资源之类的非生产,非关键部门还是多半有背景的。例如当时的一个管IT的就是交警大队长的公子。在澳洲找工作,最重要的是签证。大的公司可以雇佣没有PR(永久居住权)的人,我有同时就是从总公司派来的。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都是总公司派遣。所以签证是第一要求。下来比较重要的相关工作经验,最好是发达国家的。 我本人就是有海外工作经验,所以没有澳洲学历也轻松找工作。【2】国企和外企8小时每天,澳洲我工作的两个都是7.5小时,但是也有8小时的。【3】:在国企时,经常有什么为某某献礼大干1一个月之类的事情,就算是到点,没有活也要在单位等着。我就经历过大干百天之类的荒唐事,每天早8点到晚八点。没事就是看电影打游戏。但是外企不会有,加班是给加班费的。所以不会随便让你加班。但是在外企我们的HR也经常接到美国总部的警告信,我们加班的时间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在澳洲不能说从不加班,但是一年也就3天吧。下了班绝对不会有人打电话找你加班,一般都是领导求着。【4】:工作安全上面澳洲完胜,如果不满足安全条件一般没有领导敢让工作,工会和政府都不会饶过。在外企也不错,例如实验室缺少通风,解决方案是先干着,同时安装通风装置。不会因此停工,但是也不会不加安全措施。国企就是看领导心情了,经常的理由就是要“排除万难,争取胜利”。【5】:国企完胜,集体活动从聚餐到运动会,联欢会。还有就是经常性的学习,开会,一般都是度假山庄之类。外企没有学习一说,聚餐也不如国企频繁。但基本的聚会还好。澳洲基本没有集体活动,让我开始很不适应。公司每年有圣诞聚会,然后就是各个部门自己组织的聚会了,这种一般都是大家凑钱吃饭。同事之间可能很不熟悉,因为如果没有工作上的联系(特别是大公司)可能工作几年连人都认不全。一个部门之间也是个人吃个人的午饭很少约好一起吃午饭。【6】:公款宴请国企是家常便饭,我的最高记录是2周午饭,晚饭全是酒局饭局。外企好的多,因为总公司对这个管的很严,但是在中国,还是有很多例外和技巧的。另外供应商请吃饭也是一个大头。但是澳洲公款吃饭一年就只有1-2次 也就是圣诞节之类的。税务局对宴请费用查的很严。公司间合作也没有什么宴请。我第一次和CEO在公司招待我们的客户开会,中午CEO一看表,然后对客户说”你对我们公司附近熟悉吗? 能找到午饭的地方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然后约定好1:30再回来开会,然后各自收拾文件自己去吃饭。留下我在风中凌乱。【7】:在澳洲工作没有使用头衔称呼过任何人,包括总公司来视察的全球CEO。一律称名字。而在外企,领导或者同级中资历比较高的还是要叫一下头衔的。而国企称呼就是一门学问,一个简单的称呼可以翻译双方的绝对地位,相对地位,资历和背景。比如我见了领导王小二叫”王书记‘。领导见了领导就是“小二书记”。等级反映在福利待遇上澳洲唯一我觉得不公平的是飞机,CEO可以无条件的坐商务舱而我们需要满足时间,工作强度等要求但是住宿吃饭都一样。外企好点,有明确的等级标准,什么领导做什么舱,住什么酒店。国企的话就看跟什么人出差了,可能是长途客车,也可能是头等舱。【8】:在国企中我不敢得罪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清洁工,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和我的领导或者我的领导的领导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姻亲,邻居,世交,发小,同乡。外企在招聘中背景参考的较少,而且在中国的历史短,所以没有什么世家之类的关系,另外姻亲也要报告利益冲突。所以个人背景比较简单,特别是研发部门,都是刻苦的学生出身,大部分都是中层子弟。而澳洲关系更简单,私下交往完全靠个人意愿,平时工作不一定有接触,所以能认识就不错了。没有太多的人际关系要求。【9】:国企完胜,各种福利,从米面油,购物卡到卫生巾。什么都可能发。外企少得多,除了工资奖金,礼品福利之类的都是很小价格的(美国总公司管着)。澳洲除了工资,奖金,只有一些软件上的福利,例如员工帮助热线,或者员工内部价格买东西(比如电),但是都是要不要都差不多的。【10】:在出国前无论国企外企,我没有见到过真正让我非常佩服的技术人员,到了海外和澳洲,我见到了。不在于技术和知识,这点中国工程师有很优秀的。而在于思路和视野。例如,从一个电路问题联想到概率问题的求解,从声波分析类比电路,这些跳跃的思路在中国工程界是很少见的。【11】;中国35岁后仍然在一线干技术的我只在外企和类似华为之类的民企看见过。国企35岁后干技术也都是没有提拔上来的人的养老院了,因为待遇实在太低。在国企干技术一般养不起孩子。外企的技术我在公司,工资和管理人员可以匹敌。所以还有有一定热情的。但是奖金没有办法比,所以愿意干的人不多。在澳洲技术人员少,例如现在的公司里面工程师有,中国的(我),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澳洲。本地工程师很少。而且工程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错,所以有不少人是干一辈子光荣退休。同时在澳洲工程师除了学校学习后来的工作经验也很重要,加上发展开放速度慢,所以一个工程师工作10年后才基本算是可以独立工作。至于主任工程师,一般要15年。【12】;想向上爬,各个公司的要求也不一样。国企背景是最重要的,没有背景的基本都要靠后,或者在技术部门往上爬。背景绝对优先于其他条件。而外企有明显的业绩和KPI压力,提拔了干不了活的人大领导的KPI会收影响,所以非要害部门主要是业绩,而在中国传统下和工程师不能持续发展的环境下,一般技术好的都会被提拔,否则没有办法留人,最后变成了技术好的都不搞技术了。澳洲完全以业绩问向导,所以技术,背景都是浮云。技术部门可能提拔的是技术不经但是会管理的人。我曾经的直接上级是著名的技术专家,但是现在的直接上级不太懂技术。但是不可否认 两个人都稳稳的坐着位子,因为业绩无可挑剔。对中国人来说除了业绩还有一个特殊的是就是沟通能力,见过很多中国人,技术不错,但是受制于语言和文化,所以只能闷头搞技术。想上升沟通一定要达到当地人的水平。不仅仅是语言能够无障碍的沟通从技术到管理到日常生活到文艺。而且在文化上能够理解当地人和西方文化。例如刚刚进公司的时候,几个人讨论
star war里面的台词。我都能听懂,但是没办法插话,因为我根本没看过。【13】:没有混到,所以不好说。【14】:国企搞技术我个人觉得没有出路。外企因为待遇还可以所以可以搞技术。而且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大,大市场,大需求。容易刺激新技术发展。而澳洲有个瓶颈在于工业生产几乎没有,所以生产相关的研发是很受限制的。【15】;技术人员和领导的收入在国企是没有办法比的。在冷僻的中层也可以完爆最好的技术人员。而我在的外企工资占收入的2/3.技术人员也评级和管理层一样,另外1/3技术人员不如管理层毕竟他们决定分多少,怎么分。而澳洲工资都是旁敲侧击打听的。中层领导的工作不一定比技术人员高。奖金有都是差不多。技术人员待遇不错。【16】:这个是个人接触面的感受,很因人因地而异。我感觉在我的城市外企收入略高,但是国企福利好,如果刨除福利,国企最差。但是在澳洲工程师工资很高,在社会收入排行上不低。因为澳洲有家庭高收入税,14万澳币。很多工程师一个人就可以突破这个。【17】: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和站队。但是收到业绩考核的限制,内斗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程度。国企没有什么业绩压力,业绩主要也是政绩,所以内斗是主线,无论做或者不做什么都是政治而非经济因素决定。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是个好例子,老领导马上离职调任,最后一批接地开关全部用镀锌钢板(本来应该是不锈钢)。这样3年后新领导将面临一大批开关失效,故障。当时的总工选择和老领导站队,所以就批了方案,后来我离开后听说老领导复辟成功,总工提拔成副总经理酬功,至于那批开关,谁会在乎呢?在澳洲也有内斗,但是基层和中层几乎没有,因为有业绩考核,内斗耽误了业绩双方都得走人。高层有,在现CEO上任的那天他的感谢辞中提到:“ I would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XXX(前CEO) for the
chance he gave me to do some business in South America. I did enjoy that
experience, which taught me a lot and gave me time to think about my career.” 其实呢,大家都知道先CEO当年被排挤到南美分公司,现在复辟,正好借机讽刺一下老领导。【18】; 特殊员工例如,孕妇,残疾,伤病,哺乳期等上澳洲公司的照顾非常完善。因为有相关的法律要求,所以我公司有急救室,哺乳室,休息室,残疾人专用厕所。外企在中国也会安装法律提供相关的设施,但是一般不会多余法律要求。考虑到中国法律要求不如澳洲这么详细。所以外企没有达到澳洲水平。而国企就要看背景了,可能普通的管党务的员工就配哺乳室,而一线工程师没有,因为一切都取决于背景。———————————————————————————————————————————添加关于歧视 的内容国企: 背景,学历,出生地,出身;外企:毕业院校。澳洲: 英语,工作背景,性别。在国企最最重要的是背景,一个有背景的人事部专员可以轻易的指挥一群工程师,如果他有相关的背景的话。至于平时嘲笑更可能是任何事情,从你的接人待物水平到家乡户籍都可能被歧视。在外企最明显的是招聘,非211之类的根本就 不考虑,虽然我没有被歧视,但是无论是否直接在招聘简章上声明,人力资源都会自动滤掉至少非211 的学生。 没办法 我去招过几次学生都是这样,人力资源也抱怨说必须从上万简历选几十个面试,这样删选他们最省劲。甚至现在大学生比较难就业的年代,在中国的同学说现在只招特定3个学校的。其他的投了也没有用。在澳洲,没有感觉明显的歧视,例如肤色,民族。反而很多澳洲人觉得中国人的数学和技术好,技术岗位偏向第二代中国人。 但是隐形的歧视还是有的。比如英语,非英语母语的人在写报告时经常会被修改词汇,理由就是虽然语法正确但是我们澳洲人不习惯这么说。这个不针对民族,公司的西班牙人,法国人,德国人都被改过。而英语母语的没见改过,即使有明显拗口的表达。另外就是工作经历,很多情况下中国的工作经历不被认可,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经历非常容易造假,所以干脆就不承认。 我是因为一直在海外工作所以没有问题。如果有德国或者美国的工作经历当然就比较认可。即使实际技术没有高下,有德国工作经历的人一定比中国工作经历的人胜出。性别:这点在工程师行业比较多见。因为澳洲对怀孕生产的女性工作保护较高,另外可能有思维定势,所以女性工程师很难找工作。
谢邀,我来讲讲创业吧~~一.创业环境澳洲的创业环境非常好。。我说的好,指的是各种手续,财务,审批。。在澳大利亚,开设公司非常简单。法人姓名,公司地址,ABN,ACN申请,股权划分。总共这些,找专业会计,也就1000刀以内。。。速度还快,差不多一周内搞定。。。除了需要特别License的行业,比如旅游,餐饮等。其他行业的话,这些基本就是开设公司总费用。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二.办公室租赁在墨尔本租办公室还是很有讲究的。Location如何?租鬼佬的,还是租中国人的?配套设施?合约长度?都是学问。。。。比如我目前的选择,就是LONSDALE STREET,在市中心。因为旁边就是各种法院,律所。咱这也算是法务服务行业,聚在一起,还是比较符合氛围的。管理方面,鬼佬的好处在于内部设施很完善,管理到位。但确实贵,而且账单系统迥异,很多时候付钱是个问题。。而且,中国人的办公室,往往租约时间很短,甚至是活期。但老外的办公室则至少半年起。三.合作伙伴由于本人在中国人公司吃了太多亏,目前除了客人是中国人,所有的合作方基本都是鬼佬,至少是ABC。老外做事的特点就是慢,细,透明。真心不着急,deadline之前,只要你不催,他肯定慢条斯理的拖到底。。但确实做的很细,基本0瑕疵,而且由于语言上的优势,在许多文书的质量确实非常高。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毕竟是法律行业,对比其他行业确实细致。但不好的一面在于,过于拘泥,能做的一定做好,不能做的一定不做。不像许多中国人律师会各种代劳各种想办法,老外律师任何事情一定要你做好,他们只负责文案的整理,递交以及后续的联系上诉。对于文件本身,一旦有任何问题,一定是打回来重做的。而且各种拖沓,之前认识的一个老外律师,说好28天补材料,人家真的就在第28天当天upload的,也确实没有影响签证的批复。当时看得我各种叹为观止,老外确实了解老外的脾气,鬼佬律师跟政府和移民局之间的合作,可谓天衣无缝。你慢我也慢,你拖我也拖。所以找人很重要,既做事好,又不拖沓的老外,在澳洲是稀有物种。我辛辛苦苦也才找到了认识了那么几个。四.上班自己公司确实比较自由,虽然给自己安排的时间也是朝九晚五,但闲来无事自己给自己放一天假也不是不行。只不过心里一直挥之不去的,是不管怎么放假,都是自己花钱。。每多放一天,就是多一天的经济成本啊。。。创业很辛苦,在澳洲这么点儿个市场创业,更辛苦。但对比国内,总好过要应酬各路神仙,打点各路小鬼。且行且珍惜吧。。
非常大力的谢谢 艾特jaykalya 的邀请。。呵呵。。体验就是公司有优惠,买EVENT的电影票只要十刀。。好了,我开始说认真的。背景老夫在某世界五百强做项目工程师。公司主营电力设备和自动化,基本属于半垄断行业,在澳的market share大概是25%左右。该公司在刚毕业的工程师心里的地位,应该和四大在刚毕业的会记心中的地位差不多吧。先说好的吧,因为接着的"但是"实在有点多公似分明私人时间受到额外重视。三年来,基本没有在私人时间接过老板或客户的电话。周末过得相当完整。举个例子,前几天老板找我说,kev你下午两点能不能帮我做个事? 我: sorry正要跟你请个小假呢,下午两点跟中介约了看套房子,看完就回来撒。老板: 哦哦,那你这事重要多了,要不是我忙我都想陪你去看看。。好了,好的说完了,要吐槽了但是这个公司是没有人情味的我说的是公司,不是公司的人。你跟我说在大公司工作会比较稳定,呵呵。去年受矿业低迷的影响,公司业绩不好。上头决定在我们部门裁员一半,这是裁四五十人的节奏啊。。我们team十个engineer只剩下四个。三年下来好多同事都成了老夫的好导师好基友,老夫舍不得啊~~ 公司曾经为了体现企业文化给每位员工都发了个带公司logo的杯子,于是大家都用它喝水啊喝咖啡什么的。裁完员后的一个星期,茶水间里摆满了走了的人留下的杯子,人走茶凉,看着心寒。此事发生在去年圣诞节,在西方圣诞节跟春节的意义是一样的,丫的,都不让人过个好年。老夫也顿生去意。死板公司信任的是系统不是人。无可厚非,有一套完善的系统是可以事半功倍。但系统存在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去束缚员工。这感觉就像,比如说你要去一个地方,地图给算出来A路线距离最短,但是A现在大塞车,正常人什么反应? 当然是换B 路线啦。。但这公司不,这公司会说,A是系统规定的,必须走A, 塞十八个小时也得走A。在这种体制下做久了,人会变成傻逼的。。没有责任心人无信,则不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讲信用,说到做到啊。但tm在这公司做项目,臣妾做不到啊。不管你前面项目管理的多好,产品设计得多完美,辛辛苦苦跟顾客建立好的关系,到了车间生产都得黄。为什么? 因为在合同期限内交不了货啊! 为什么交不了货? 因为tm澳洲的车间太拽根本不care啊! 你说把这事反应给大BOSS不就完啦? 我tm有个项目让车间的production scheduler当着所有大BOSS面前commit了一个交货期,并发邮件copy所有人作为凭证。然后我就天真的告诉顾客这个日期就是我们的交货期。结果就是,我花了一早上想如何跟顾客解释为何又要推迟交期。你说车间老这么拖工,总得给个理由啊! 呵呵。。说几个常听到的理由吧: 这几天我们士气不振(our moral is down),所以迟了;给你那个项目做检测的tester请了两天假,所以你这项目得推迟一周;今天是星期五,星期五不聊工作;scheduler边削着苹果边说,我们这几个星期很忙,再说你前面还有三四个项目呢,等着吧。。低效公司在澳洲有个这么傻B的车间,上层会不知道嘛。于是上层想了个办法, 美其名曰asia to oceania。其实就是把澳洲生产这部分外包给中国的分公司。丫的,有对比才有才有震撼啊! 国内的同事那个敬业那个认真负责,答应你几号交货,加班加到十二点也给你赶出来。在澳洲一个项目大概要花24个星期,国内18周搞定还包括4周的海运。这时候车间的人不乐意了,因为活越来越少啦,蹭不到加班费啦。(哦,这里补一句,车间里的人每天都工作十二小时的。你以为他们是用功嘛?呵呵,他们只是把一小时能做完的活拆成12小时做罢了,因为extra hour是有double paid的,所以年薪都轻松上十万) 于是就开始罢工啦,还时不时挑下中国产品的刺。但是事实就摆在这,一个国内的技工工资可能还不到这里的十分之一,但在技术上态度上效率上分分钟完虐这里车间所有人。你说这样的厂能维持多久? HOLDEN, TOYOTA都笑了。。废了这么多话,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干?对于老夫来说,这个公司更像是一个学校,老夫在这里学习如何应对各式各样棘手的问题,等老夫羽翼丰满了。。。。。。呵呵,不说了,反正好导师好基友还是会常联系的。
在银行做个teller,最低只需要高中毕业,提前是身份至少澳洲pr or citizen. 每周4天每天8点半-9点上班,下午4点开始打烊,中午有1小时lunch break。 每个人排着队来办理基本业务:存/取款,拉个bank statements等等;如果是信用卡 贷款等业务已经pass给其他人,不属于teller业务范围。数几千块钱,可以把钱一张一张放桌上数,计算可以按计算器两次,存取一万以上的钱,就要把supervisor喊过来一起见证奇迹了。
在公立医院工作,临床营养师。早上8点上班下午四点半下班。午饭吃个个把小时,跟同事聊聊坐坐。年假一年4周-and you can actually take it.很少加班,下班大家可以跟朋友出去喝个下午茶或者去健身房。有家有小孩的就回家接小孩什么的。上班的时候效率很高,不拖时间。办公室政治也有。
在一家跨国软件公司做marketing(雇主担保签,无PR),悉尼是亚太区总部。工作忙,压力大,出差是常态。一般九点到公司,六点到六点半离开公司,期间不断开会,晚饭后工作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处理当天的邮件啥的(自愿加班,无加班费)。工资在行业内算不错(工作三年,年薪满打满算澳币十一二万左右。我们公司anz总监级别年薪大约是六十万澳币+share),但个人感觉压力不小,我每个季度都有一段时期非常渴望离职。每年出差到美国一到两次,新加坡四五次,新西兰及澳洲国内无数次。公司不算特别小气,五星酒店澳航算标配。公司福利很好,私人医疗保险 + 二十天带薪年假 + 十天带薪病假(家人生病也可以请)+ 公司信用卡 + 各类折扣(衣食住行各种方面 - 很多是公司客户给我们提供的)等等等等。同时自由度很大,你爱到公司就到公司,爱work from home就work from home;爱九点到十点到都随便你。只是这一切都不足以应对IT业的压力,我的大部分同事都爱喝酒 - 我们常常晚上六点在办公室就开始喝…我们公司还是行业内口碑好的,oracle,amazon,dell更是压力大的让人想跳楼。我目前最渴望的就是不干了,回家当米虫。
就每天處理三千五百隻羊,然後身體越來越結實。時薪21
在北京手游行业工作了七八年,然后从14年1月份开始在一家悉尼CBD小型mobile app开发的公司里面做Android开发。这里工作有好有坏,分别说一说。在澳洲工作相比东亚来说确实要舒服一些,体现在哪儿呢?轻松,开放,简单,不拘谨,彼此尊重。我们9点上班,但是9点半之前人来齐就不错了,老板也提醒过,但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我知道这样确实不职业,但是澳洲人确实这么懒...下班想早退,说一下就走了。今儿不想去上班又没什么非得在公司做的理由,发个邮件说自己home office就好了。因为这个扣工资?没听说过。其他公司可能会有门禁打卡,但是像国内公司打卡要扫指纹这种事情还真没听说过,应该算采集隐私信息了吧?公司是有咖啡机的,咖啡豆是南美进口的,想做咖啡要自己打,做好一杯还是挺不容易的,我在这边跟一个白人同事学,后来自己基本上每天打两杯,算起来现在打一般的美式咖啡可以出师了。公司有游戏机,上班下班随时可以打,老板不会因为看你打游戏而提醒你,因为他也在打...有个小的高尔夫毯子,随时玩两下,没人管。喊老板当然不叫x总了,也不喊Mr CEO,直接喊名字,英语圈习惯。各国兄弟见过,各国华人也都见到过(你没看错,各国的华人,泰国马来新加坡越南澳洲,大家都说汉语或者粤语,都是Chinese,过中秋吃月饼,新年喊一声恭喜发财或者新年快乐),最大的感触是“大家只是不一样,没有是非区别”。公司里还有伊朗人希腊人南美人印度人,经常会分享一些美食,但是在华人眼里,大家还是去吃烧鸭米线等中餐。有人觉得成天吃pizza才是融入了西方社会,别逗了,大部分西方人不去吃中餐是因为不会点菜好么?发一张大家一起吃饭的图。周五的中午在Pitt St吃意大利餐。英语还是很重要的,就算是华人在一起,上班时候,在office里面也是英文,说的烂不要紧,说汉语就不职业了,为什么?This is Australia. 我一开始说英语仅仅能应付工作,但是后来就能聊天了。记得有一次,designer给我一个文档,里面一个颜色的rgb值是(233,233,233), 于是跟她聊到中文网络用语的2333333,给她乐得花枝乱颤。还有一次给他们讲光棍节,把他们都惊了,“中国人太有想象力了”!还有什么DUANG什么的,给他们讲讲,他们便立刻去看霸王洗发水广告和《我的滑板鞋》。中国人还是很有趣的,他们一致这么觉得。加班也有过,加班到10点也有过,没有加班费,全世界都一样。但是一年也就三四次吧,而且老板很正式的表示了感激之情,两个合伙人坐在桌子对面,正襟危坐跟你说谢谢。至于技术能力的提高,还是很明显的。因为这边做事情确实比较讲究专业,做代码和干泥瓦匠没什么区别(还是有区别的,人家工资比你高多了),一行如一砖做出来的。有经验的人做事情,绝对都是best practices。夜生活就单调很多了,这点确实不好,但是不用陪老婆逛街了啊,还是蛮开心的:) 国内好多人都要去创业,“大房子,悠闲地过一天”不是他们的追求。其实创业很好啊,祝你们成功。有机会在澳洲也可以考虑做一个startup,但是合伙人确实不好找。有歧视么?这是我被问过第二多的问题。我不知道,尚没被以任何形式歧视过,相反有一次在马路边摔倒把鸡蛋摔碎了,还有一个美女停车过来安慰我,顺便给了我12刀澳元让我重新去买盒鸡蛋。哥帅,没办法。╮(╯_╰)╭移民难么?这是我被问过最多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因为还没成功移民呢。去找个中介问问比问我靠谱。喜欢么?还好啦。不是天堂,不是地狱,换个环境,开心一点,洗洗肺而已。
在国内银行实习过,澳洲学校做过tutor和research assistant,毕业以后做过澳洲本地企业,现在在一个美国公司的澳洲分部做。个人感觉上班被尊重体验和人文环境绝对是澳洲好过美国,美国好过中国。创新和短期效率绝对是中国好过美国好过澳洲,但是这里的效率只是短期效率,不是可持续性效率。其实公司里勾心斗角,小帮派什么的倒是哪里都有,只是澳洲的白领们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对小利看的比较开,眼光会比较长远,除非很大的利益冲突下一方会选择和平的找下家离职,一般的小冲突,大家会选择喝个咖啡讲开的方式解决。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喝个咖啡,然后把问题讲开。而且,我必须给澳洲白领平反啊,我个人认为大多数澳洲白领都是很努力的,不愿意加班是真的,但一般都是work hard,play hard啊,真正有deadline的压力,人家加班狠起来和中国人也差不多啊。分析一下,为什么澳洲办公室的人一般会对小的利益看的比较开。我个人觉得,这和澳洲的社会的工资结构有关系。蓝领赚的真的比白领多啊,而且蓝领的学习期比白领短多了,所以啊,在澳洲真的要付出小,来钱快的话,就去搬砖了,读个大学就不容易,电脑工作还一直要去看physio啊。所以本地人选择好好读大学,好好上班的都是家庭不错或是自己比较有想法的人。总结一下,就是要是有一件事是累却不一定赚钱,或是短期内不一定有相应的回报的,那么你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收获的也许是很好的朋友,或许是非常美好的经历。
在一家小型IT公司做Tech,五十人左右,9至5:30,lunch一小时。很忙。。但是公司有乒乓球,台球,桌上足球?等可以放松。加班的人不多,大部分都下班就回家。我一直保持加班到六点半,因为要做的太tmd多了。加了几个月,老板大喜,还给我加了工资。。。这时我想起朋友说在国内IT加班到8点是家常便饭,而且老板觉得理所当然,瞬间觉得自己老板太天真了。
有PR但是给中国人打工的体会就是想给自己一脸呵呵哒。。。在中文报社做编辑+翻译,新闻的搬运工。工作时间超长,日报嘛,你总要做完才能下班回家,要是来个突发,加班到11点也是有哒~公众假期和周日都要轮流加班,日报嘛,公众假期之后那天要出的啊,朋友去玩我都要好好工作~工资基本高于最底工资,但是千万不要算自己时薪,不然也是一脸呵呵哒还做这份工作是因为妥妥的对应专业,还有对新闻的热爱(要脸?)当然了澳洲政坛每天的动态可比本土产狗血连续剧好看太多,撕逼天天有~
我到澳洲已经5年多,基本上在澳洲的华人公司里上班。跟上面的大牛比来,算是一无所长。给大家讲讲华人公司里的龌龊事儿吧。先从国内说起。(忘了说,我是做IT的,主要是网站方面)我在国内若干个中小公司工作过,最长的工作是在一个大学教书。大概有4年多。这是出国前的最后一个工作。在澳洲上学期间,到处找洗碗的工作,未遂,原因不详。只能安慰自己长的太有气质,别人一看我就知道我不是洗碗的料。我找到的第一份兼职是在一个华人媒体工作维护网站。这类公司基本上都是雇学生,工资低,不上税,没有养老金的就不说了。老板知道这是非法的,但它更知道你是刚来的,不懂澳洲的规矩,而且你没工作,随便给你点钱,你就挺高兴,不会去告它。所以基本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然也有发生问题的时候,下面会提到。这种工作环境你能想得来,大家基本都是胡混。老板把你不当回事儿,你能把工作当回事请吗?这也是就很多人抱怨华人餐厅为什么态度那么恶略。原因其实很简单。老板欺负员工,员工欺负客户。你还看那些传统华人媒体的文章?小编可能自己连稿子都没看一遍,就直接拷贝粘帖到网站和报纸了。很多老板估计一开始也是被别人欺负着长大呢,所以等他们当了老板,反过来再欺负新来的。恶性循环。毕业后来去了一个名气挺大的华人媒体,呵呵,三个多月没发工资,我没说话,拿到工资几个小时后就辞职了。可笑的是若干年后,一个会计告诉我,我有一笔养老金需要认领。折腾N久后,这笔养老金划到了我的名下了。然后我才知道,养老金是这个公司给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肯定是后来被别人告了,然后给所有员工补了养老金,当然它不会告诉你了。别问我为什么不去告,人生地不熟,整天为自己的签证都发愁呢,没工夫去折腾啊。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澳洲这边的新闻常报道这样的事情。我目前所在的公司也是华人的,但一切都是按规矩来的。打税、养老金、年假等都有。工资虽然比我想要的低,但整体来讲,在华人这个圈里,还是相当不错。至少在我去过的华人公司里是最好的。
先mark, lunch break 再来写在澳洲主业是accountant,副业是代购。在澳洲主业是accountant,副业是代购。主业的话,9点到5点,中间一小时lunch break,工作很轻松。副业,晚上去pharmacy买东西然后周末一起发货,就这样。
在711打工干夜班 做周五的shift 鬼佬都很high喝多了还会耍酒疯 而且周五还是delivery night 得点货摆货理货 又困又累还得和鬼佬斗智斗勇 你问我赚多少12块你问我给这么少为啥还干 英语不好没办法 所以最后劝大家一句一定要学好英语!!!
没有一个回答是不加英文的!噢,除了我这个回答……
还是学生一枚仗着自己考试成绩好 给各种被资本主义放养式教育毒害的澳洲学生补课工资是端盘子的两三倍 穿人字拖很轻松坐在图书馆里装装逼动动嘴就好可是!!!现在还没有pr 所有大公司的internship&graduation program都不能申请!!!!好想要一个正经的part-time啊啊啊啊!!!
谢邀占座,citizen,7-11加油站上过,现在在crown上班。
刚毕业,四十人小型公司finance部门会计实习。别的部门都是鬼佬,finance清一色的asian。正常工作时间9-5:30,走最晚的永远是finance的人。公司各种活动很多,今天farewell,明天组织赛马,后天一起给远在新加坡总部的某某送上集体生日祝福,大后天我们来抽奖。。。整体氛围很有爱,大boss是个超级逗比。语言文化依旧是硬伤,融入有阻力。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震动蝴蝶的真实感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