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东海岛住宿有没有一个叫做留州的地方

东海岛是不是前一个月挖到一个僵尸_百度知道
东海岛是不是前一个月挖到一个僵尸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这种搬弄是非道听途说的东西怎么可以相信……天下脑残千千万,qq空间占一半,qq上谣传的东西少信为好
是假的!不过以前挖出过马王堆古墓女尸!亲!一定要给我好评呦!
僵尸没有,但是干尸确实有,是清代的文官。
没听说!有人造谣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东海岛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罗得岛州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罗得岛州
罗得岛州,全名罗得岛与普罗维登斯庄园州(The State of Rhode Island and Providence Plantations)。由于名称过长,一般简称为。在地理上它是美利坚共和国最小的一州,也是州名最长的一州。罗得(Rhode)的发音与Road相同。此州属于美国东北部的一部份。也是中的早期13州联盟之一。别&&&&名海洋之州行政区类别州级所属地区美国政府驻地普洛威顿斯面&&&&积4005平方公里方&&&&言美式英语气候条件著名景点州&&&&长唐那·卡西尔里参议员,谢尔登·怀特豪斯
1524年,罗得岛探险家到达。
1620年,一批清教徒由到现波士顿南不远的殖民,后并入殖民地内。马萨诸塞殖民地内一个叫的教士,因抨击殖民地教会与政府融为一体而获罪,1636年他逃到普罗维登斯隐居。因为他曾公开认为殖民者不应该罗得岛州州旗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从而得到信任,卖给他一片土地,建立了普罗维登斯大。后又有一些教徒被马萨诸塞殖民地所驱逐,他们得到威廉斯的协助,印第安人将位于纳拉甘西特湾的阿基德奈克荒岛卖给他们,因该岛形势类似希腊爱琴海口外的罗得岛,便被改名为 罗得岛。
日批准,成为原有13州中第13州。
1636 年,罗杰·威廉斯 Roger Williams 在从 Narragansett印地安人处买来的土地上成立了第一个永久的屯垦区。
1663 年,颁发罗德岛及普罗维顿斯种植区 Providence Plantations 的特许状并成为本州主要的法律180年。
1774 年,成为第一个禁止输入黑奴的州。
1776 年,罗得岛州比其他州抢先两个月宣布从英国独立。
1790 年,山姆·史拉德 Samuel Slater 在 Pawtucker 向世界宣布水力旋转机器 。
1794 年,在普罗维顿斯的金匠发展出在金属上镀金,造成装饰的盛行。
1842 年,发生朵叛乱 The Dorr Rebellion,造成一年後更自由化的州法罗得岛州地理位置生效。
1930 年,第一届美国杯竞赛 America's Cup race 在新港 Newport 举行。
1969 年,横跨 Narragansett 湾,连接新港 Newport 和占姆士城 Jamestown 的新港桥 Newport Bridge 完工。
1971 年,美国第一个州的立法机构通过个人收入税。
1983 年,二号 Australia II 赢得美国杯竞赛 America's Cup,成为132年来赢得此一殊荣的第一艘非美国籍的船苹。罗德岛州(Rhode Island)位于美国东部,西岸,北邻麻罗得岛州萨诸塞州,西接康涅狄格州,有十分之一的区域被海水覆盖,海岸线长达650公里,无论从此州的任何地方到海岸都不超过半小时车程,故其别名“海洋之州”,是度假胜地。罗得岛州面积3140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最小的一个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0℃,夏季平均气温21℃,冬季平均气温-1℃。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每年降雪量可达500毫米,各季降水均匀。[1]
此州下辖五个县,有普洛威顿斯县、、、布里斯多县和新港县。包括了普洛威顿斯庄园的主要土地,也就是普洛威顿斯县中所有的城镇、罗得岛(也就是地理上的艾奎纳克岛〔Aquidneck Island〕),目前有新港市(Newport)、中城市(Middletown)与普兹茅斯市(Portsmouth)三个大城,这些城市大多是港湾。地理上罗得岛州有十分之一的区域为海水覆盖,而且无论从此州的任何地方到海岸线都不超过半小时的车程。所以它的别名是海洋之州,
由于的名字上有个“岛”字,许多人都误解本州是个独立岛屿,事实上罗得岛州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在美国本土。由于罗得岛州全称中的普洛威顿斯庄园(Providence Plantations)一词令人错误地以为此名字和有关,故罗得岛州决定在2010年举行以决定:继续使用现有州名,或删除现有州名中的“Providence Plantations”一词,结果大部份投票者均支持保留现行州名,最终该州的名称维持不变。矿产有,适于做饰物;也产细砂、卵石及石块,作建筑用。全州最好的耕地分布在朴次茅斯、米德尔城和南部沿海地区。主要农作物为和。其余地方只宜作牧场,饲养或家禽。沿海及海湾有渔业,主产。工业发展历史悠久。1798年开始生产草帽,是美国首创之州。
2006年罗得岛州GDP总额为420亿美元,人均收入39,632美元。罗得岛州的经济主要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
服务业占全州产值近一半,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商业、工程与管理服务、运输通讯业、公共设施服务、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其中,医疗和健康服务是最大的服务行业。港口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计量器、航海设备、医疗设备、金属及塑料部件以及染料、药品和生化制品等高技术产品。罗州珠宝加工业和银器制品在全美及全球均享有盛名。卫生、生命科学产业是罗得岛州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2]
外商在罗州投资主要集中计算机服务业、生物制药业及电子业。该州设立了5个鼓励企业发展区(Enterprise Zones);制造企业、研发公司的投资及研发支出可享受税收抵扣等措施。[3]2006年人口普查,罗得岛州有1067610人。
2006年罗得岛州的种族比例可分为:
81.9% 是白人,8.7% 拉美裔人,4.9% 是非裔美国,人2.7 % 混合的种族,2.3% 是亚裔美国人,0.5%是印地安原住民。
罗得岛州的前五大居民祖先为:
人(19%),人(18.4%),英国人(12%),法国人(10.9%),人(8.7%)。
年龄分布:
五岁以下的居民占有6.1%,18岁以下则有23.6%。65岁以上则是14.5%。
男女分布:
罗得岛州的女性略多于男性,百分比为52%。
宗教上,罗得岛州人口信仰比例为:罗德岛州的教堂
62%罗马天主教徒Roman Catholic,25% 新教徒(Protestant),1% 其他派的教徒 Other Christian,2% 其他宗教教徒Other Religions,7% 无信仰者 Non-Religious。
罗得岛州前三大新教徒是:
(Baptist:6%)、主教会 (主教:5%)、(Presbyterian:30%)。罗德岛有十一所大学院校,以及一所社区学院。该州有三个州立大学:主校区在(Kingston)的(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位于普维敦斯的(Rhode Island College)、以及校区分於沃维克和林肯(Lincoln)的罗德岛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 of Rhode Island)。
该州其他的私立学校还有:位于普维敦斯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ho布莱恩特(Bryant)大学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强生威尔斯大学(Johnson and Wales University)、普维敦斯学院(Providence College)、以及霍尔理工学院(Hal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新港(Newport)的沙尔瓦·瑞金学院(Salva Regine College);位于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的(Bryant University);位于(Bristol)的罗·威廉斯学院(Roger Williams College);以及校区设于普维敦斯和沃维克的新英格兰理工学院(New Engla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4]位于普维敦斯的博物馆包括∶罗德岛、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博物罗得岛州朝鲜战争老兵纪念雕塑馆、以及罗·威廉斯公园自然历史博物馆。该州其他的博物馆还有∶位于普塔基特的罗德岛儿童博物馆、位于布里斯托的海文瑞佛人类学博物馆、纳瑞干赛特的南郡博物馆、位于沃维克的沃维克博物馆、位于和平谷(Peace Dale)的原始文化博物馆、以及位于卫斯特利(Westerly)的艺廊博物馆。
位于普维敦斯的表演艺术团体有∶罗德岛爱乐、普维敦斯歌剧院、罗德岛市民合唱团及管弦乐团、表演艺术协会、三一剧团、以及罗德岛莎士比亚剧院。该州其他的表演团体还有∶罗德岛州立团、哈瑞斯维尔的美国芭蕾舞团、罗德岛节庆芭蕾舞团、以及罗德岛学院舞团。
喜剧动画片《恶搞之家》(FamilyGuy)的场景设在罗得岛州虚构的圆蛤市(Quahog)。浪漫喜剧《27套礼服》(27Dresses)的场景和法雷利兄弟出品的《我为玛丽狂》、《阿呆与阿瓜》以及《一个头两个大》都在罗得岛州拍摄。
别名“海洋之洲” (Ocean State)或“小罗得”。州花是 (Violet)。州鸟是罗得岛红羽鸡 (Rhode Island Red)。州树是红枫 (Red Maple)。座右铭是“希望” (Hope)。罗得岛有长达 400 里的海岸线,三角帆船罗德岛号称全世界的游艇之都。该州有三十三个州立公园以及六十三处州立海滩。在该州受欢迎的活动有∶游船、钓鱼、、露营、以及各种运动。罗德岛值得去的地方还有:位于新港的殖民屋、位于普维敦斯的罗·威廉斯国家纪念区、位于普维敦斯的拱廊、位于普兹茅斯(Portsmouth)的绿色动物型花园、以及位于普维敦斯的州政府大楼。
罗得岛州观光旅游点:
听涛山庄The Breakers
夏多苏米尔豪宅Chateau-sur-Mer
猎手别墅Hunter House
金斯科特Kingscote
云石别墅Marble House
博物馆岛设计学院Museum of Art-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玫瑰崖Rosecliff
托瑞犹太教堂Touro Synagogue National Historic Site[5]
罗·威廉斯国家纪念区(位于普维敦斯)
新港殖民屋(位于)
拱廊(位于普维敦斯)
绿色动物型花园(位于普兹茅斯)
州政府大楼(位于普维敦斯)
在该州受欢迎的活动有∶游船、钓鱼、游泳、露营、各种运动。
棒球:小联盟冰球柏德基红袜(Pawtucket Red Sox,3A级国际联盟,母队:)
NCAA:Providence College / PC (修道士 -- Friars),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 URI (公羊-- Rams)
:NCAAProvidence College / PC (修道士 -- Friars),中学:Mount St Charles罗德岛出过的名人有∶实业家罗德岛学院(因感念其资助而改名为布朗大学)之赞助人尼可拉斯·布朗(Nicholas Brown)、女演员/演员鲁丝·安·芭吉(Ruth Ann Buzzi)、作曲家/歌手/片家/演员/剧作家乔治·寇亨(George M. Cohan)、尼尔森·艾迪(Nelson Eddy)、独立战争将军(Nathanael Greene)、作家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小说家艾德温·欧康诺(Edwin O’Connor)、军官(Matthew Perry)、以及南西·普菲特(Nancy Prophet)。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雷州文化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雷州文化
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以来,位于半岛腹部的“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是雷州半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航运的中心,因而被称为“天南重地,海北名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雷州半岛位居祖国大陆紧南端边陲,优秀的中原文化广泛吸收融会了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入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充实、更新,逐步形成独放异彩的雷州文化。如、雷祖雷神、雷歌、、雷州、、等“雷字号”风物,凸现雷州文化特有风采。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州文化与广府、潮州、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四大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1]外文名The culture of Leizhou人&&&&口900万以上(2015)语&&&&言地&&&&位广东省四大区域文化之一地&&&&理文化中心
雷州文化,即是雷州半岛文化的简称,又称雷文化,亦称雷州文明,雷州“天南重地”牌坊是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雷州思想指的是传统上雷州半岛内部对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拥护雷州文化的意识形态。
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话方言为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其分布范围包括今(旧称)、、、湛江市、、、以及、、一部分等地区和东南亚及欧洲等华侨雷人,人口约900多万人。雷城是,人文景观蔚盛,文化积淀厚重,是雷州文化的中心区域。因其地处雷州半岛中枢,北控高凉,南扼琼儋,素称&天南重地&.自汉元鼎六年设郡置县至清末,历经二千多年,雷城一直是州、郡、道、路、军、府之治所,是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1]
雷州三元塔
雷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域名称,它地域包括现今雷州半岛上的、、、,由于雷州历史悠久促使形成产生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雷州半岛)――雷州文化;雷州和雷州文化在天下雷人心中都具有相当崇高的地位,雷州也成了海内外全体雷人的精神像征所系之处;雷州以它的深厚文化内涵“养育”了历史上无数个雷州先贤,促使造就了近现代无数个雷州精英,从而使雷州和雷州文化名满天下。
雷州半岛历代英才辈出,唐代刺史“德政彰明”开发,被尊为“雷祖”;宋代广东名画家、诗人;明末清初越南河仙城开拓先驱华侨领袖(莫玖);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治理台政,官至闽浙总督,康熙皇帝称其为“清廉卓绝”;清代“汉学广东第一人”“著作等身、誉满京华”;清代“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的;清代诗画双绝“岭南才子”;清末“国史孝友”的爱国情怀;清末民初跌打妙药“万花油”发明者创始人;民国时期闻名全国的“我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等雷州本土乡贤是其中的佼佼者……
雷州半岛也曾有幸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西汉邳离侯路博德、东汉新息侯两伏波将军,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平息叛乱,功垂史册。唐宋时期,、、、、、、、、、、等谪官贬宦、商贾骚人的的流入,让中原文化有机会在雷州这个半岛上扎根结果,独放异彩,被称誉“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为之建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纪念。后人蹑贤踪,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 这些都是宝贵的区域文化(雷州半岛)名片。雷州文化覆盖地区图
历代英才汇集推动了多种文化的融合,使雷州成为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拥有俚僚文化、闽潮文化、宗教文化、流寓和名人文化,风俗文化、红土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催生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歌雷剧、、雷州傩舞、雷州换鼓、雷州陶瓷、醒狮。
雷州文化核心区域的“雷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积淀厚重,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二年(1913年)废府治,2000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是粤西地区唯一的“”。 雷州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独有的人文特质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
据考古材料证实,雷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清末民初,雷州概念已基本定型,这时雷州辖县共3个:即、、及(遂溪县辖地)埠(今为湛江市区)。雷州半岛地区在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称,战国归楚界,秦时属象郡。隋唐时期 ,这里是汉、黎、苗、侗、瑶等多民族杂居地区。宋朝以后 ,大量闽人南迁,定居在雷州半岛及周围地区,成为主要居民。二千多年来,勤劳聪明的雷州先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雷州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有&天下四绝&之一的雷州换鼓、&南方兵马俑&的雷州石狗,而且有令人心往神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雷歌、雷剧、雷州音乐、姑娘歌、傩舞等。这里是多种文化的汇聚地,土著文化、中原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催生出独具一格的雷州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8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把雷州文化列为广东四大区域性文化之一,提出要大力弘扬保护雷州文化,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2011年1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一次强调保护雷州文化,加大研究和建设力度。2011年8月,省委书记汪洋深入雷州调研,对雷州文化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雷州文化是我省民系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此,雷州文化的地位正式确立,大大地增强了全省上下对雷州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也极大地鼓舞了雷州人民建设雷州文化的决心和信心。[1]雷州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特色明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特色:
非遗璀璨,令人叹绝。
雷歌、雷剧、雷州石狗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音乐、姑娘歌、蜈蚣舞、人龙舞、雷祖文化、石狗崇拜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歌四句一首,每句七个字,讲究雷州话发音平仄押韵,似七绝唐诗。雷歌创作手法灵活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一首雷歌仅二十八个字,可完整地表达作者对事或对人的描述、评价,言简意赅,艺术新颖,朗朗上口,雅俗共赏。历代流传下来的雷歌几百万首,近年编印出版的《雷歌大全》、《雷歌大典》共收集了其中的二十万首。雷剧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是雷州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仅雷州市就有近100个业余雷剧团常年在城乡演出,年演出2万多场次。雷州籍著名雷剧演员林奋,2001年上北京表演荣获梅花奖。徐闻县雷剧团表演的雷剧《雨仔落泱泱》,2009年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雷州石狗为雷州古越人崇拜的图腾,春秋时已形成石狗崇拜习俗,这一民间习俗从未间断,一直流传至今。雷州石狗因历史悠久,不同时代形态不同,神态各异,有的文质彬彬,有的虎视眈眈,每一尊石狗都融入了当时的文化元素。通过考察石狗造型,可以从侧面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雷州音乐、姑娘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具有极强的艺术吸引力,让人陶醉,让人痴迷。[1]
先贤遗风,令人仰止。
雷州人重视科举,文风蔚盛,历史名人不断涌现。 雷州先贤进士出身者23人,举人出身者200多人, 最具代表性雷州名人——陈文玉、陈 瑸 、陈昌齐、陈乔森、莫玖等。宋代以后的雷州属荒蛮之地,被贬朝臣多数来这里,仅宋代贬谪入雷州的名贤有寇准、赵鼎、李纲、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光、胡铨等。他们为推动雷州文化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雷州文化发展史上一座座里程碑。陈文玉为唐代首任刺史,当时雷州多乱,多民族聚居,民族矛盾激化,民众械斗严重。陈文玉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被历代诰封。后人建祠堂以纪念,清乾隆皇帝感其为政以民为本,以和为贵,安抚百姓,稳定边陲,特亲书赐匾&茂时育物&.陈 瑸 为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岭南三大清官之一,曾两次赴台湾任知县、知府,后官至福建巡抚、闽浙总督。他治政有方,为官清廉,备受康熙赏识,称赞其为&苦行僧式&的封疆大吏。陈 瑸 卒后朝廷追授其为礼部尚书,康熙赐谥号&清端&,以表其为官清廉卓绝,高风亮节。陈昌齐,号观楼,为清代乾隆时进士、翰林编修。他治学严谨,博学多才,负责湛校《永乐大典》、编校《四库全书》,成为广东治汉学、朴学第一人,梁启超称其为&粤东第一才子&.他的至理名言&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在雷州大地广为传颂,家喻户晓,成为古今构建和谐、和睦相处的劝世名言。宋代名相寇准、大学士苏轼等人被贬入雷州后,传播中原文化,启蒙雷州百姓,受雷州人民敬仰,建&十贤祠&以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闻后书写《雷州十贤祠记》,称赞雷州人民&敬贤如师,嫉恶如仇&.
景观蔚盛,令人流连。
雷州二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文物保护单位达15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雷祖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为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的纪念祠。该祠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三殿四进。祠内有千年石人、乾隆赐匾、历代碑刻等珍贵文物,其中有寇准诗刻、苏轼赋刻、李纲词刻等。雷祖祠系古雷阳八景之一,是&天下四绝&之一雷州换鼓的发源地。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古雷阳八景之一。塔九层,高57米,初名&启秀塔&,寓肇启文风,培育俊秀之意。后因挖地基时得蛇蛋三枚,更名&三元塔&,以示&三元及第&之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始建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千年古寺,钟声悠悠,贬官谪吏多寄寓于此,苏轼寄寓天宁寺,感其佛缘,欣然为古刹题写&万山第一&四个大字,刻碑立于寺内。&名山不断名贤至,古寺曾经古哲题&,明代清官海瑞,上京赴考,途径雷州,寄寓古寺,为天宁寺题&天宁古刹&.雷州名胜还有伏波祠、夏江天后宫、高山寺等。雷州是文化旅游胜地,既有古时闻名遐迩的雷阳八景——雷冈耸异、雁塔题名、西湖翠拥、万顷连云、东海波恬、一龙烟绕、双髻梳妆、七星拱秀,又添今时休闲观光的文化新景——乌石天成台、调风九龙山、白水沟度假村、赤豆寮爱情岛、鹰峰岭、坡正湾鹭鸟天堂。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四季如春,风光旖旎,是文化旅游观光的好去处。[1]
民俗神奇,令人震撼。
雷州人历来重视民俗文化活动,每逢节日必有活动,其中爬刀山、过火海、翻棘床、穿令、走成伥等民俗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爬刀山,每年农历正月至二月间,农村中设坛架梯,以刀为梯阶,刀刃锋利,白光闪闪,村中挑选一群青年赤手赤脚,逐一沿刀梯攀登,直至刀山顶峰,而攀登者无一人手足刃血,围观人无不哗然惊叹。过火海,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或正月十五进行。当日下午,堆集树木约5吨燃烧至半夜,此时柴尽炭明,火光稍微,便挑选一群青年人赤脚列队先后踩着火炭过火海,反复多次,而过火海者无任何灼伤,围观者无不叹为神奇。穿令,在农历正月十五至三月间,逢村中神灵生日,即举行庆典活动。此时,村中必有一人神情亢奋地爬上神灵轿子,用银簪或铁簪从自己左脸穿入右脸穿出,随游行队伍周游村中大街小巷,游完后自己取出银簪或铁簪,而脸无出血亦无留疤,其奇妙之处,无法解释。翻棘床、走成伥等民俗活动,同样充满神奇色彩,令人惊叹,令人震撼。[1]雷州事贤祠“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据史书记载,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留下足迹的名人就有22人,包括寇准、李纲、苏轼、苏辙、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文豪。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和清廉刚直的浩然正气,在雷州半岛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  唐宋之前,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态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先贤们逗留雷州半岛期间,开办书院,倡导教化,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思想及生产技术,并写下了无数诗词文赋。他们为官做人的浩然正气,也给当地带来了清新的风气。及至清代,雷州涌现了以陈瑸、陈昌齐、陈乔森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地人才。如今,雷州已成为粤西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名城。[1]  史家公认,唐宋以前,雷州半岛还是蛮荒之地,当地居民多为古越国人,他们鸿蒙未开,文化生态主要是落后的俚僚文化。雷州十贤祠的寇准雕像唐宋以降,雷州半岛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唐宋以来,一批中原名士被贬谪到此。正是他们,从庙堂之高跌落到江海之远后,沉潜意念,奋发精神,关心民瘼,用成熟先进的中原文明,用清廉刚直的浩然正气,行教化,兴水利,勤政不息,笔耕不辍,几百年薪火相传,才使这片洪荒之地,成了钟灵毓秀的沃土——蔚蓝色的海洋与南下的“北风”混合碰撞,春风化雨,冲刷浇灌着红土地,洗却蒙昧,不但最终孕育出了以清朝“陈氏三杰”为代表的大批本地人才,而且至今仍显示着迷人的魅力,滋养着后人。[1]“十贤祠”里供奉着的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等十贤雕像以及西湖的“苏堤”碑:“贵生书院”里依然闪烁着睿智目光的汤显祖塑像以及门口的“梦泉”井;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李纲墨宝和“苏二村”的故事;雷州人念兹在兹的“寇竹渡”……这些,无不记载着先贤的足迹。他们,或谪居一二年不等,或来去匆匆,“缥缈孤鸿影”;但“雪泥鸿爪”,“惊鸿一瞥”,都为这片乾涸的红土地洒下了滋润万物的雨露。[1]  寇准初来,发现当地人操着一口佶屈聱牙的古越方言,不利沟通,便不顾从宰相到司户参军的巨大落差,教育本地人学习当时的“普通话”中州音;还兴修水利,传授农业技术;解说天文地理,力避邪说;修建真武堂,教书育人。李纲被贬路过雷州,寓居天宁寺,作诗20多首,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心。“雷州才子”-陈乔森像  [1]苏轼南贬途经雷州,留下许多文书墨宝,其文风气节对当地影响至深。苏辙在雷州读书著述,留下不少佳作。“二苏”的流风遗韵,那种“大海浩瀚”的气度,常为时人念颂,成为人们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  汤显祖被贬徐闻,发现这里民风剽悍,轻生好斗,便创办贵生书院,教化百姓珍惜生命。  他更大胆拷问:“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这种拷问,已经不同于屈原的《天问》,那是一个没落王朝的孤臣孽子对效忠于帝王而不得见的委屈的发问;而汤显祖之问,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反思,更具备人文主义色彩。  [1]先贤后学,一脉相承,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从此,这里举人、进士辈出,并孕育出了以清代雷州“陈氏三杰”为代表的大批人才。其中,有以清廉能干着称的政治家陈瑸,有学问渊博、刚直不阿的官员陈昌齐,有将书、画、诗、印融于一体的“岭南才子”陈乔森……[1]雷神,人类图腾中的最高天神。《中国道教》中指出:对雷神的崇拜,乃是一种古老的,且具有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世界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对此曾有精辟的论断:“甚至在开化的民族中,最高的神明也是足以激起人最大怖畏的自然现象之人格化者,就是迅雷疾电之神。”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自古以来就流行着一种祭拜雷神的习俗。到唐代,随着“雷祖”传说的产生,这种习俗也就发展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雷祖民俗文化。雷祖陈文玉雷神是人不是神,唐代粤西著名历史人物“”即是民间称呼的雷神雷祖,他是唐太宗诰封的“雷震王”,同时被列为南粤先贤,后人尊称他为;雷王、雷神、雷祖。雷祖陈文玉为雷州半岛人民所崇拜,是英雄、忠、孝、义的化身。在我国雷州半岛的境内有关的雷神雷祖古迹主要有三处:、雷祖诞生地、雷神古庙。其中,雷祖祠始始建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迄今已1350多年了。它坐落在雷州城西南五里的英榜山,为“”。雷祖祠
雷州雷神雷祖民间传说系列故事主要包括《九耳呈祥》、《霹雳开蛋》、《白日升天》、《智斗谈殿》、《庇平黎乱》、《严惩阉宦》、《托梦医太子》、《游村除疫》、《海上救难》、《致雨济民》等,同时形成一系列以崇拜雷祖为主题的民俗形式。雷州半岛雷祖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迎神、游神、送神活动,开雷、酬雷、封雷、冬至、上表、换鼓、游神等祭祀活动,五色旗、六国旗、八宝、八音锣鼓、仿饰、傩舞、舞狮、舞龙等艺术活动,以及上表祈福、打签问卜、换鼓求雨等。此外,还有由“九耳呈祥”传说而派生的“石狗崇拜”。它们与祭祀雷祖的祠庙及神像、石刻、木刻、碑刻、木匾、门额、楹联、祭具、仪仗、典籍等文物,共同构成一种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化形态。在历史上,兽形,是雷神的早期形象。此后,雷神的形象逐渐演化为半人半兽形。如《山海经》中:“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随着雷神人格化进程的演进,雷神又有了“雷公”、“雷师”、“雷王”等称呼。“雷公”,是民间对雷神的一种最为普遍的称呼。“雷公”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辞·远游》:“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后来,民间又出现了将雷神称为“雷州雷王”的传说。“雷州雷王”的出现是雷神人格化的极致。所谓“雷州”即是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这里气候湿热,常有雷电发生,故有“雷州”之称。在洪迈的《夷坚志》中,“雷州雷王”便是民间乞求施与雨水的对象。
此后,道教沿着雷神人格化的思路,构造了以“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主神的一系列雷部诸神,并以此作为雷法实行的信仰基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道教神霄派的神系中,位居神霄九宸大帝的第三位,仅次于“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即“太一救苦天尊”)之后。
此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信仰在民间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民间社会,民众往往将传说中的黄帝称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此基础上,道教按照“雷部诸神”的观念,将雷神脱离单一天神的原初状态,形成了完备的雷部诸神体系,为道教雷法道派行法中的召神遣将奠定了基础。雷法作为道教法术,产生于北宋,兴盛于南宋、金、元,其影响延续至明清。道士仍视雷法为具有强大效力的法术。
由此可见,雷州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并且紧密相连的。生活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人民,被称为雷神之子也是早有根据的。
说到雷州的雷神历史,还可以说一个小故事:《梦溪笔谈》的沈括为了应验到底有没有雷神,他就曾来到雷州半岛,因为这里是中国打雷最多的地方,相传也是雷神住的地方。他在打雷的时候按照当地的习惯跑出去大喊一声,马上雷电焦作追逐他,雷电过后他到刚才打雷的田野里面发现了雷神留下来得柱状石墨,黑的像碳一样(应该陨石)。后来,沈括便将这一个亲身经历给记录了下来。
惩罚罪恶之神造就了雷州半岛人的“勇敢文化”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雷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雷州半岛民间把雷神的生日定在农历六月廿四日,这一天要举行祭祀仪式。在雷州半岛相传,雷神会将坏人劈死,并且在其身上纹上“不孝之子”的字样。
传说终究是传说,但这样的宗教信仰,也造就了雷州人的异常“勇敢,团结,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文精神。“团结、仗义、好斗、忠义”这样的信念一直在雷州半岛地区存在。造就了雷州人手握“雷神”之剑去惩罚罪恶人的性格。比如说,当清末法国侵略者在雷州半岛登陆时,雷州人不怕死,把侵略者打出去了,震惊世界,这是值得骄傲的。这时候,“好斗”就是一种“英烈”。广东雷州半岛卫星图雷州民系是广东四大族群之一。雷州人发原自福建闽南地区,之后和当地的百越民族互相混合。雷州民系与闽南民系、潮汕民系、海南民系颇有渊源,不过长期下来,雷州人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已发展出和闽南文化与潮汕文化不同的雷州文化。雷州人刚毅果敢,求真务实,淳朴重义,形成了较强的团结性,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雷州人出门在外都很团结,也有和潮汕人一样的性格,就是喜欢抱团。
雷州人分布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上。
分布的主要各县(市、区)包括行政区划上的;、遂溪县、徐闻县及今湛江市(原属遂溪县辖地)的赤坎区、、麻章区、东海岛等地。
此外,廉江市南部、坡头区西部也有雷州人的分布,人口大约600多万,使用雷州话。雷州方言,即民间通俗称呼的,乃属闽南语系一支,为最南方言区,同时雷州话也是广东四大方言之一,雷州话得名于古雷州分布于现今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以北部分地区,因历史上这于区域属于古之管辖在内,所以称为雷州话。《雷州方言词典》
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雷州方言是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雷州方言分布于今行政区划上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原属遂溪县辖地)的、、赤坎区、霞山区,以及南部、坡头区西部、吴川市东北部等县(市)、区乡镇。人口覆盖600多万。
雷州城的雷州话是雷州方言的代表,是正音。(因历史上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民国初,数千年里一直是县、州、郡、道、军、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等著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苏轼被贬海南途经雷州时,与谪居当地的胞弟苏辙邂逅。为消除谪居悲苦,他们常到罗湖游玩,徜徉于绿水翠荷之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雷人为志贤踪,遂易名为“西湖”。西湖公园内的古迹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建国以前,因湖亭失修,祠宇颓废,牛眠荒草,游人鲜至。建国初年,苏亭虽修,而未及其余。从20世纪80年代起,地方政府特拨专款,大事修葺。一年之后,馆榭亭台,焕然一新,公园面积达百亩。为宣扬先贤的事迹,公园专门配备了一批专业文化导游,负责向游客讲解园内古迹的由来以及先贤的传说。[1]广东雷州市城区西南方向不到3公里的雷祖祠,香烟缭绕,游客络绎不绝。这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雷州最古老文化遗存,也成为当地众多海外游子返乡探亲之余游览的好去处。雷祖祠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始建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迄今已1371年历史,经历代屡次修拓,成为岭南地区最大的祠堂之一,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祠为雷阳八景之一,自唐宋以来,名人学士拜谒如流,留下了不少诗文。寇准的《留题英灵陈司马宅》,他现在还能倒背如流:“公余策马到英灵,幸有官僚伴使星。人物熙熙风景盛,好将佳会入丹青。”雷祖祠内文物十分丰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踢匾额、古井、雷鼓、雷车、千年神龟,以及宋、元、明、清碑刻30多通,是研究雷州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重要实物和资料。在雷祖祠,就能弄清雷州文化的脉络。[1]苏公亭就在雷州西湖公园内,是雷州人为了怀念苏轼抱忠怀洁、九死不悔的品德专门修建的。亭前有一苏轼石像,昂首挺立,双眸眺望北方,表现了他翘首中原,不忘故国的高风亮节。[1]被贬谪期间,苏轼曾两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贬途中,一是赦归途中。他在雷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构,以及宝贵的墨迹。被誉为唐代岭南三大古刹之一的天宁寺的牌坊“万山第一”就是苏轼所题。在与乡人的接触中,苏公无意中成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当地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他的宽厚刚直的处世态度,更是影响了当地的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教化提升民众思想的作用。[1]雷州十贤祠“十贤祠”位于广东雷州西湖北侧,始建于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是为纪念宋代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纲、赵鼎以及参政李光、编修胡诠等十大名相贤臣修建的。他们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祠内还留有文天祥写的《雷州十贤堂记》,命名为“十贤”,就是为了表达如文天祥所说的雷州人民“敬贤如师、疾恶如仇”的心志。[1]
据祠内展品记载,寇准在雷州呆的时间较长,约有18个月,且在雷州辞世。他为人刚直足智、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他在雷州的职位虽然只是低级官员,但依然勤政爱民,“寇公祠”内几幅图画记载了他在雷州的业绩: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讲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中原文化,向当地人传授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据说寇准辞世后,寇夫人得朝廷恩准,扶灵柩回洛阳下殓。离去当天,雷州百姓倾城出动护送灵柩。灵车队伍到一渡口时,风雨大作,乡民怕水浸了灵柩,纷纷以手中所执竹杖插地护柩。次日,却见这些竹杖已生根发芽,蔚然成林,渡口遂称“寇竹渡”。
李纲被贬路过雷州,寓居天宁寺,作诗20多首,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心;他的一身正气,更为当地人敬仰……
“十贤”虽已作古,但他们留下的墨香正气却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之后更加浓郁,塑造了雷州人“疾恶如仇,敬贤如师”的品格。[1]贵生书院坐落在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城,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书院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中堂、亭阁、后厅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
东西学斋各一座6间,分别为“博学”、“审问”、“慎思”等12间学斋。1 985年,广东省文管会和徐闻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加筑院内石道;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汤显祖被贬徐闻,任添注典史,只相当于主管户籍的派出所副所长。看到徐闻没有学校,读书人少;特别是看到当地人“轻生,不知礼仪”,不禁发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也”的呼声;并拿出自己微薄的薪俸,与知县熊敏一起创办了“贵生书院”,招收学生读书,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思想。此后,当地中举的读书人逐渐增多,尊师重教也蔚成风气。特别是他的“贵生”说,因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兴趣。当地官员说,其时欧洲文艺复兴如火如荼,中国也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汤显祖萌生人文主义思想也正当其时。[1]
书院门前大树参天,枝叶茂密;院中花草凝翠,屋宇生辉。当地人说,汤显祖倡导教育,这象征着他的思想开枝散叶,一直影响着后人。大门右手的那口梦泉井,是汤显祖刚来徐闻时,焦渴难耐,畅饮过的井水。传说,是夜他文思泉涌,创作出了《牡丹亭记》;从这里回到中原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创作出了另外3部作品,合称“临川四梦”。[1]雷州陶瓷,曾享誉海内外。其生产历史悠久,是古代广东陶瓷生产三大基地之一。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雷州半岛境内发现古窑址就高达七十多处。其中分布于雷州城郊的通明河畔的唐代窑址有五处,在有雷州母亲河之称的南渡河上游的宋元古窑有六十多处,这些古窑充分说明了古代雷州陶瓷之盛况。
雷州市公益圩古窑群
公益圩群位于南渡河上游,属于宋元时期的龙窑,为发现的雷州半岛古窑群代表处。包括超板、湾仔、覃道等村的古窑和公益圩窑。1986年广东省考古队发掘公益圩窑,该窑长约二十五米,器物有碗、碟、盘、盏、炉、瓶、壶、罐、枕等。胎质灰白,施以青釉,或青黄釉,釉色光润,部分器物有印花装饰。瓷罐、瓷枕用赭色彩绘莲花、菊花、人物或书写古祥语。这些瓷器具有磁州窑的特点。从这些古窑及其产品看,远在南北朝至唐代,雷州市的茂胆、余村等窑就能烧制青釉冰裂纹的碗、碟、豆等瓷器。宋元时期,雷州古窑成群、窑墩高大,产品精致,既与磁州窑名品相似,又有雷州半岛本地独特风格。广东省考古专家认为:雷州窑在广东地区的瓷业中独树一帜,成为古代广东地区瓷业中的三大(、、)窑系之一。公益圩古窑群遗址宋代雷州陶瓷雷州音乐是全国45个民间乐种之一,流行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包括:、、遂溪县、湛江市区一带。约产生于清代中期,但到1940年代时已经濒临失传,1949年以后才由学者根据少数艺人的演奏加以整理。
其演奏方式可分为吹打乐和管弦乐两大类。吹打乐以打大鼓持拍板(又称手板)的司鼓者打节拍,配合四只大小唢呐,多在室外的游行或节日场合演奏,又称作牌子。管弦乐使用的乐器包括笛子、二胡、秦琴及小型打击乐器,被称作斋班。
雷州音乐的特色为曲调明快、节奏整齐和雄壮稳健等,调式以商调式、羽调式为主,间有宫调式,著名的曲目《坐门楼》、《游锣》、《十三支》套曲等。雷州音乐雷歌,即是雷州歌的简称。系广东雷州半岛的民间歌谣,为国家级“”保护项目,名列广东省四大民歌之一,在粤西独树一帜。
雷歌是以雷州市为核心,覆盖我国整个雷州半岛讲雷州话的10个县(市)区的600多万人,甚至延伸至历史上雷州人所迁往的、、等东南亚国家的雷州华(侨)人地区,是全球雷州半岛人的精神家园。雷歌大全
反映雷州半岛风貌及劳动生产内容,是雷歌的主流题材。雷歌的基本内容就体现出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以及雷州人民的、劳动生产、、爱情婚恋、历史人文、、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等。
雷歌曾出现众多韵脚,达34种。后经过长期多次合并,至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省雷歌研究会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再从上次合并后的25韵合并为17韵,韵音全按雷州方言划分。不同的韵音具有表达不同内容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雷州歌的主题思想也不断升华。蕴藏在雷州半岛的民歌资源非常丰富,这大批雷州歌具有十分宝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剧雷剧是我国众多地方剧种中独特的一个,同时也是广东省的四大地方剧种之一,为“”,流行于我国雷州半岛以及全球各国各地区的雷人社区,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雷州半岛,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古老的雷州大地孕育了天下四绝之首的“雷州换鼓”。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潮。”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雷州换鼓。
被誉为“天下四绝”之首的雷州换鼓究竟是什么,居然有此魅力?现存的文献典籍对其缺乏记载,民间传说:“雷祖祠的鼓很奇,破裂后,雷一响,又生回来”。学术界经过反复探讨,得出的结论主要有“自然景观说”和“人文景观说”与“天人互应说”三种,且以持“天人互应说”者居多。“天人互应说”认为:雷州换鼓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是古代雷州人祭雷仪式中出现的“天人互应”现象,是鼓声引来电闪雷鸣、雷声大作的奇观。雷祖祠
雷声是雷州半岛解难救困的福音,“雷州换鼓”便源自于雷州先民的求雷、盼雷、敬雷、祭雷活动。为使天鼓长鸣,为使雷雨有致,先民们便抱着一个良好的愿望,将人间最好的鼓送给天神,将新鼓换旧鼓,以人类的虔诚换来天神的垂注,换来人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是他们每年便挑选最好的材料,选择最好的技师,使用最好的方法,铸造最好的鼓,通过某种仪式送给天神,慢慢地便形成了大型的祭雷活动或祭雷仪式。
雷州换鼓奇观的“天人互应”奥秘,关键在于铜鼓的本身。
清代《遂溪县志·艺文志》“雷祖庙铜鼓歌”云:
昔人传信复传疑,雷祖降神神而奇;
若翁有犬九耳动,一声霹雳成婴儿。
须叟百灵走奉役,阿香推车电赠策;
奔驰日道飞星躔,指挥雨师叱风伯。
一朝举手开天关,傅翼飞去不飞还;
雷人思之不得见,相与结庙英榜山。
英榜山前庙最古,当年垦劈金在土;
阴阳为炭天地炉,造化铸成三铜鼓。
至今铜鼓悬庙堂,长调律吕和宫商;
不须刻桐为鲸扣,人人自可操渔阳。
昂藏丈夫高引肘,游嬉童子齐拍手;
抛砖掷瓦动地来,破裂一声人散后。
谁知其物具神通,已破还完数日中;
花纹烂斑更新样,一再击之声逢逢。
尔来一千有余载,宇宙中声长自在;
一天风月凤鸣山,万里波涛鼍喷海。
世间神物不轻邀,英灵不灭声不销;
藉以和鸣国家盛,神之为灵诚昭昭。天下四绝雷州换鼓傩舞是一种古代面具舞蹈,素有“舞蹈活化石”之称。是我国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民众学等众多科学。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是古代驱逐疫鬼仪式的一种巫舞,后成为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现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其中,广东的傩舞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古老傩舞,魅力迷人――具有中国“活化石”之称的雷州傩舞文化,其内容形式是古代雷州半岛人民敬天崇雷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雷傩舞,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用以祭雷、游神的一种舞蹈。以雷首公与东、南、西、北、中五方雷将为主体,还包括土地公婆、艄公婆等,俗称“走清将”、“舞巫”、“考兵”等,也是当地古代先民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间民俗舞蹈。
它同时也涵盖了宗教、民族、审美等文化,交织着雕刻、戏剧、舞蹈、音乐等各种艺术。傩舞对今天的舞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被称为“舞蹈的活化石”。雷州傩舞是由中原及闽南传入的,古老生动,蕴含丰富,气氛热烈壮观,动作原始古朴。已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主要分布于今雷州半岛的雷州市、湛江市区、遂溪县、吴川市等市(县区)镇乡村。
雷州傩舞雷州石狗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系第一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为全国罕见,是一份独具地方特色的珍贵文化艺术遗产。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雷州半岛境内的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湛江市区、廉江市等地方,现存有3万—4万只古石狗,因此,雷州石狗被称为散布民间的“南方兵马俑”。
雷州半岛不仅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人文,当地的各种民间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雷州石狗就堪称“天下一绝”。在雷州半岛各县(市)区乡镇村,所到之处,无论是、、、、、或古墓祠前,都能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的石狗雕像,可以说,只要有建筑、有门的地方就有石狗雕像。我们知道,忠实的狗虽常被用来看家护院,但守护神以石狮最为常见,以石狗取代的少见,然而在雷州半岛,清一色的石狗驻守门户,实在罕见。
雷州石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别多,有地域型,时代型与时代的地域型;有原始类,,具象类,人格化类;有文象武象之分。不同时代的石狗各具特色,特征鲜明,从简单到粗犷、古朴典雅到雍容华贵,造型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一个时代雷州的社会文明与人们对德福的崇尚。譬如秦时石狗,轮廓粗犷,方方圆圆,反映出当时人们认同天圆地方说。汉朝石狗,及其简约,十分抽象,表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雷州人龙舞,曾流行于雷州府三县九所,为雷州文化区域独有的一种民俗文化。人龙舞植根于雷州,土生土长,堪称雷州半岛民间舞蹈之魂,其节奏鲜明,鼓点强劲,气势雄伟,催人奋进。
人龙舞(原始型)起源于明代(1523年),雷州府海康县沈塘村民为庆祝当地官宦陈仕恺新建沈塘圩而始创人龙舞,(陈仕恺公乃进士出身,富甲雷阳,御诏赴安徽省灵壁县任丞署知县,秋满)。在中秋八月十五和十六这两日在圩街上狂欢,忘情时把友人抬置于自已肩上,平卧肩部者手抱后者双脚,脚夹前者颈部,挨次递抬。 “龙头”由身强力壮的后生担当,选一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用红绸带绑在龙头胸前,将点燃的香让小男孩口咬一支为“龙舌”,两手各执一支香为“龙眼”、另一小男孩骑在龙头肩上,双手执扎香为 “龙角”,“龙尾”则由龙脚倒背一轻巧,腰力较好的小男孩,双手合拢一把香挥舞出龙尾状,引龙者用点燃的香插在斗笠上为“龙珠”,这样就形成了沈塘的“人龙舞”的前身,它不化装,不着盛装,长短由人,以民为乐。几百年来,沿袭至今。
雷州半岛现有沈塘人龙舞和东海岛人龙舞。
该舞蹈已被录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雷州菜,简称:雷菜。源于海康县(今雷州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烹饪具有岭南文化特色,雷州菜植根于雷州半岛,是广东四大菜系之一。主要烹调法有:炆、炖、煎、炸、灼、烧、炊(蒸)、炒、泡、扣、清和淋等10多种方法。白斩狗
雷州白斩狗是在南宋初年在雷州城兴起的一种传统食俗,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斩碎来吃,称白斩狗。雷州人很喜欢吃狗肉,市场上卖狗肉摊档比比皆是。尤其是冬天,吃狗肉可以御寒,是穷人的大补。甚至有人说:“将钱买狗吃,好过买被盖。”吃白斩狗很讲究调味,狗肉摊档必备有油、酱油、生粉、糖、醋、辣椒等作料制成的调味品,免费供应顾客。家庭制作狗肉,更讲究烹调方法。
雷州白米乙是雷州半岛兴盛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用糯米粉作皮,用白糖、椰丝、、猪肉末、冬瓜糖、生等作料作馅,捏成?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即成。雷州白米乙素以馅多皮薄、油水充足、既香又甜著名,尤其馅里椰丝要下足猪油炒熟。
雷州大粽兴盛于明代的一种地方风味。雷州西洋盛产大米,尤以糯米著称。城里商贩便就地取材用糯米裹粽上市出售。因雷州粽用料足,体形大,人们称为“”。雷州大粽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洗净(放在油锅里炒过更佳),用虾米、猪肉等配料作馅,然后用粽叶包裹,再用草绳捆紧,放进锅里加水煮熟即成。旧时雷州摊档卖粽,一般是连锅带粽搬上街头,放在火炉上面,边卖边加热。糯米软滑可口;虾米、猪肉作馅,香味袭人,且白糖又多,在当时确是一种比较实惠的食品。顾客吃饱后,档主又免费赠送一碗粽水,既可解腻,又可品尝粽叶风味。如今,雷州城入夜后,街上传统卖粽摊档比比皆是,为雷州人的夜生活增添情趣。不过,由于人们早已解决温饱问题,雷州大粽风味虽依然如故,但体形比以前小得多了。
雷州甜酒,俗称“甜糟”。相传始于。与白?NB36C?、大粽合称雷州三大甜食。它以糯米酿制,大糯米或六月糯仔米最好,其他糯米也可,但滋味大为逊色。甜酒糖水就是甜酒加黄糖煮水打底,舀到碗里时,再加适量未经煮过的甜酒。煮过的稍烂,有渣,加上生甜酒,就恰到好处,香甜可口。爱吃生甜酒的人也很多,因为生甜酒保留了甜酒的固有滋味。甜酒丰富,雷州人视为冬令补品,往往把炒过的熟鸡肉浸到甜酒中去,每天喝一二碗,可补身益血,产后尤宜。
雷州芋头饭是用芋头切成条块,用油炒一下,然后伴米煮成饭。芋头饭特别香口,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广西的芋头是给皇帝的贡品,雷州人用来作饭给客人吃,也是一件创举。芋头也有一定的药用和保键作用。《》云:芋头“可宽肠胃,疗烦热”。游客到雷州半岛一游,吃了碗芋头饭,真是一件慰事。
雷州罗卜饭,又叫菜头饭,是用的罗卜铸成条丝,加点配料,和米后先炒后回锅煮成饭,香味四溢,吃了润喉滑嘴甜口,一般加点咸味。《药性歌拾四百味》云:“有降气化痰,消食积作用。”外出的人品尝油腻的东西多了,吃碗的罗卜饭,清清肠胃也是件好事。
“蛤骝叶”饭
这是雷州人取的名,因为这种饭,也可以做成蛤骝粽,味道甘辛,相当特别,是雷州土生土长,过去,在雷州半岛乡下,只有坐月的妇女才能吃上它。至于蛤骝这种植物有什么药用价值,书上还没有记载,民间说法为滋补,抗寒,祛湿,因此才有困难时期只有坐月妇女才能吃上它只说。在雷州半岛,喜欢吃这种饭的人可不少。
叶搭饼是雷州雷州半岛兴盛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有甜味与咸味两种,用糯米粉作皮,用白糖、椰丝、花生等作料作馅,甜味用椰丝为主馅,咸味用花生为主馅,捏成圆形,用洗净的大树菠萝叶子两片,上下搭在一起,将其按扁,放在蒸笼里蒸熟即成。雷州叶搭饼素以馅多皮薄、油水充足、既香又甜著名,尤其馅里椰丝或花生都要过油炒过、炒熟。广东省湛江市文博史学者陈志坚对雷州文化研究与探索的成果——《雷州文化》一书,由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正式出版,国际发行,被列入泛珠三角历史与社会丛书第二辑。并于至7日在香港举行的“高雷半岛民俗与文化工作坊”活动上进行首发和宣讲。[2]
该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科大卫、贺喜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邓聪作序,分为雷州文化历史发展、俚人文化、历史文物、方言、雷州歌、姑娘歌、雷州音乐、书画与雕刻、古建筑、雷神崇拜、雷州换鼓、妈祖祭祀、民俗和碑刻等15个章节。书中展现和搜集了诸多散落民间的原始资料,是一本试图从多个视角去触摸雷州文化脉络的书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湛江东海岛旅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