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福的赫克托这幅画的作者

在世界名画中找出作者那张脸
人们喜欢说文学作品中有作家自己的影子,而对于某些画家来说,这话更“形象”更“实在”,拉斐尔、德拉克洛瓦、马奈等等大师级的人物,都曾经大笔一挥把自己画了进去。下面的作品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名画,我们再附上作者的自画像,大家不妨试着找一找,看看作者那张脸到底藏在画中什么地方。
&&&&&&&&&&&&&&&&&&&&&&&&&&&&&
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咱们先来看两幅把自己当主角处理的,第一幅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宫娥》。这幅画的作者最容易找,不用看自画像基本上就能确定,请大家不妨先找一下,然后再看下面的介绍。
&&&&&&&&&&&&&&&&&&&&&&&&&&&&&&&&&&&&&&&&
&&&&&&&&&&&&&&&&&&&&&&&&&&&&&&&&&&&&&&&&
委拉斯开兹
&&&&&&&&&&&&&&&&&&&&&&&&&&&&&&&&&&&&&&&&
&&&&&&&&&&&&&&&&&&&&&&&&&&&&&&&&&&&&&&&&
&&&&&&&&&&&&&&&&&&&&&&&&&&&&&&&&&&&&&&&&
318 x 276厘米
&&&&&&&&&&&&&&&&&&&&&&&&&&&&&&&&&&&&&&&&
现藏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宫娥》(又译《侍女》)是委拉斯开兹最著名的作品,这幅画在1819年以前的名称是《全家福》,也有人翻译为《国王的家庭》。从1819年开始,大家普遍以《宫娥》称呼这幅画,慢慢取代了原来的《全家福》,无论从什么角度来分析,宫娥都绝对不应该是这幅画的主角,但奇怪的是这个驴头不对马嘴的名字大家居然都接受了。
有人说《宫娥》是委拉斯开兹作品中最有神秘色彩的一幅,所谓的“神秘”,要是说开了,其实也挺无聊的,这话说的主要是画中那位穿白裙的玛格丽特小公主的眼神,她看的方向到底有些什么人?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才能让她如此感兴趣?
据说这是个让许多人日思夜想希望能解开的大谜题,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出所谓的评论家、研究家中有多少混球。第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委拉斯开兹不开口,小公主不说话,谁知道?有本事你挖地三尺去撬开他们的嘴!
第二,我就不明白,同样都是人,有些人的好奇心咋就这么强呢!能吸引一个小女孩的事太多太多了,就算你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有意思吗?《大话西游》中的唐三藏要是做了评论家,估计他最想问图中那条狗“你妈贵姓”,有人能告诉他吗?
《宫娥》初看起来有点儿乱,这是因为这幅画的层次太多,立体空间感太强,简单说一下会看得更清楚。《宫娥》画的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四世的家庭,画面的中心是玛格丽特小公主,在她的左右各有一个宫娥,正想尽办法逗着小公主保持姿势,以便于画家作画。
画面的右下角是两个侏儒和一条狗,在王宫中他们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逗国王和他的家人们开心。当时的统治者普遍有一种爱好,都喜欢在宫廷里雇用一些小丑啦、侏儒啦等等消愁解闷。委拉斯开兹很同情这些人,也为他们画了不少肖像画。
在右侧那个宫娥的身后是一个教士、一个修女,左侧宫娥的旁边是一位手拿画笔的画家。
在画的最后面,门口台阶上站立的是一位宫廷侍卫,反正也没啥紧急情况,这位老兄正饶有兴趣、探头探脑看人家画画。
最后要介绍的是这幅画的两位“特邀嘉宾”——菲利浦四世和玛丽皇后,画面上其实并没有这二位的“真身”,在小公主的后方、侍卫站立的门旁的墙壁上挂着一面镜子,镜子里面映出的是这二位的半身像。菲利浦四世和玛丽皇后此刻正站在委拉斯开兹画师的身后,这是一个我们看不到的位置,委拉斯开兹通过一面镜子把空间拉伸开来。
有意思的是因为从豪华奢侈的维也纳家中嫁到相对来说较朴素的西班牙王宫,这位玛丽皇后一向对宫中的简朴生活不满,总是一副愁眉苦脸受尽委屈的样子,在画中也不例外。
图中这位可爱的玛格利特公主的命运很悲惨,委拉斯开兹画这幅画时她才五岁,早在两年前家人已经给她订了娃娃亲,男方是她的母亲玛利亚娜王妃的娘家——奥地利哈普斯堡家族的一个男孩。从玛格利特的曾祖父查理五世开始,哈普斯堡家族就同时统治着西班牙和奥地利,通婚是两国维持关系的一大工具。
1664年,13岁的玛格利特按照约定嫁给了比她大11岁的表哥利奥波特一世,一年后她的父亲菲利浦四世就去世了。玛格丽特对这桩政治婚姻并不满意,加上天生体弱,仅活了22岁就去世了。了解了玛格利特的人生经历,再来看这幅画中天真的小女孩,让人觉得生活有时侯真的有些残酷。
可能大家基本上都已经猜到了,图中的那位手执画笔和调色盘的画家就是委拉斯开兹本人,这位画家没拿自己当外人,在国王的全家福也老实不客气的要露露脸。有兴趣的一是可以仔细看看这位老兄长得到底怎么样,另外也请大家注意一下委拉斯开兹胸前的红色骑士勋章,其实画这幅画时他还没有得到它,委拉斯开兹被封为圣地亚哥骑士是在这幅画完成三年后,这位乐得不知道怎么好的画家把亲朋好友通知了一遍还不过瘾,又在《宫娥》中自己的像上“追画”了一枚红色勋章才满意。
还有种说法认为红色勋章是菲利浦四世亲自画上去的,委拉斯开兹一生都想改变自己卑下的地位,希望人们能承认他有贵族血统,有一次他不知道从那儿听了一耳朵,说是他的某位祖上曾经是贵族,于是欣喜万分的马上找到国王请求恢复贵族待遇。这种乌鸦变凤凰的事情在当时有极其严格的条例限制,虽然菲利浦四世特宠爱他,但也不便轻易开这个口,他派人成立个专案组前前后后调查了好几个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很不幸,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能证明委拉斯开兹先生的那位祖先曾经“贵”过。
直到1658年,委拉斯开兹60岁时,终于被赐予了“圣地亚哥骑士”的称号,他最终取得了贵族身份,遗憾的是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失去了宠臣兼朋友的菲利浦四世感到非常难过,于是亲自动手在《宫娥》画中为委拉斯开兹画上了骑士勋章,也算是一个永恒的纪念。
委拉斯开兹()的全名是“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希尔瓦·伊·委拉斯开兹”,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早先受过人文主义影响,喜欢描绘下层人物,而在那个年代的西班牙,描绘下等酒馆以及饮食等俭朴生活的绘画被称为“波迪恭”,这类画被认为没有价值,当然也就卖不出好价。但委拉斯开兹却用心画了一系列的“波迪恭”,他有句名言是:“我宁可成为首屈一指的粗俗画家,也不愿当耻居人下的优雅画家。”这话说俗点儿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委拉斯开兹活着时就是公认的西班牙最伟大的肖像画大师,不过也有人不服气,一天有人挑刺说:“委拉斯开兹只会画人头,别的就一无所长了。”委拉斯开兹听了后回敬说:“这位仁兄过奖了,他应该知道西班牙还没有人能真正画好人头!”
话虽然说得挺硬,不过委拉斯开兹还是有点儿心虚,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不让别人再说三道四,他还是动手创作了一批历史画,这些画被后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历史画”,其中以《布列达的投降》最为出色。在这幅画中,委拉斯开兹不但把自己画了进去,而且有两个人都长了一副“委拉斯开兹脸”,在《宫娥》中大家已经看过了委拉斯开兹长啥样,现在可以在《布列达的投降》中找一找了。
&&&&&&&&&&&&&&&&&&&&&&&&&&&&&&&&&&&&&&&&&&&&&
布列达的投降
&&&&&&&&&&&&&&&&&&&&&&&&&&&&&&&&&&&&&&&&&&&&&
委拉斯开兹
&&&&&&&&&&&&&&&&&&&&&&&&&&&&&&&&&&&&&&&&&&&&&&1635年
1625年,西班牙军队入侵荷兰,因为兵力悬殊,激战过后,布列达城的司令官尤金斯·
纳萨乌斯基决定投降,委拉斯开兹描绘的就是受降仪式,尤金斯·
纳萨乌斯基向西班牙军队司令斯宾诺拉交出了象征城市统治权的钥匙。委拉斯开兹创作这幅画是在十年后,荷兰早已收复了布列达。
有意思的是委拉斯开兹虽然把自己国家的军队画得威武整齐,枪耸如林,却让自己在荷兰的军队中扛起了枪。画面最左面扛枪的绿衣士兵和最右面戴着帽子的贵族,看着眼熟吗?
&&&&&&&&&&&&&&&
&&&&&&&&&&&&&&&(二)
第二幅是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们前进》。
《自由引导人们前进》描绘的是法国七月革命中一次有名的街垒战,日,独断专行的查理十四国王宣布取消议会,这一事件成了导火索,早已经极度不满的巴黎各界人民纷纷起义反抗。为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7月27至29日市民们与保皇党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战斗,这三天在法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的三天”,起义军最终占领了王宫,查理十四被迫逃亡英国,路易·菲利浦被选为新国王。
在这次战斗中,一个叫克拉拉·来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来尔在把这面旗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德拉克洛瓦并没有参加加当年的运动,但他亲眼目睹了人们奋不顾身争取自由的举动,被那种悲壮激昂的氛围所感染,于是决定创作一幅纪念作品,他写信给身为退役将军的哥哥说:“我已经开始着手描绘现代巷战的场面……虽然我没有站出来打这场仗,但至少我可以把这个事件画出来。”
为了画好这幅画,德拉克洛瓦总共画了上百幅小样才最终定稿,并创作了《自由引导人们前进》这幅画。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位年轻女子(据说象征着自由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流行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拎着一把枪,右手高举着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红白蓝三色国旗。女子左侧的少年手挥双枪,他就是少年阿来尔,有人说这个少年就是雨果在30年后写《悲惨世界》时小伽弗洛生的原型。
&&&&&&&&&&&&&&&&&&&&&&&&&&&&&&&&&&&&&&&
自由引导人们前进
&&&&&&&&&&&&&&&&&&&&&&&&&&&&&&&&&&&&&&&
德拉克洛瓦&
&&&&&&&&&&&&&&&&&&&&&&&&&&&&&&&&&&&&&&&&1830年&
&&&&&&&&&&&&&&&&&&&&&&&&&&&&&&&&&&&&&&&
布面油画&&
&&&&&&&&&&&&&&&&&&&&&&&&&&&&&&&&&&&&&&&&260
X 325厘米&
&&&&&&&&&&&&&&&&&&&&&&&&&&&&&&&&&&&&&&&
现藏巴黎卢浮宫
德拉克洛瓦(),19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被文学巨匠左拉誉为“浪漫主义的雄狮”,印象主义的西涅克说他是色彩新纪元的开创者,而不喜欢他的绘画风格的安格尔则称他为“艺坛上的魔鬼”。
《自由引导人民前进》是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日,这幅画首次在巴黎展出,立刻引起了轰动,诗人海涅还为此画配写了赞美诗。而这幅画也立刻被法国政府收购,不过购买的目的很奇怪,不是想送进美术馆展览,而是为了把它翻转过来不让人看。理由是这幅画的革命的色彩太浓了,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可老这么“收藏”着也不是办法,后来法国政府干脆物归原主,把这幅画还给了德拉克洛瓦,让他自个儿好好收着。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次革命,法国人民强烈要求把此画重新展出;同年六月,巴黎工人起义,这幅画又被政府摘了下来,理由仍然是具有煸动性,鼓励大家造反,太危险。直到1855年,《自由引导人们前进》才完全被解禁,1874年被送入卢浮宫展出。
对一幅画怕成这样,不是画厉害,只能说社会已经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
据说《自由引导人民前进》曾被印到了100法郎的钞票上,没见过实物,不知真假。
好了,了解完画的背景资料,下面我们要找一找《自由引导人们前进》画面上哪一个是德拉克洛瓦,先来看一张德拉克洛瓦在1837年,战争结束几年后,他差不多40岁时创作的自画像。
&&&&&&&&&&&&&&&&&&&&&&&&&&&&&&&&&&&&&&&&&&&&&&&&
请大家看自由女神的右侧,那个穿黑上衣、带着高高的帽子、手持长枪的青年知识分子,就是德拉克洛瓦。
&&&&&&&&&&&&&&&&&&&
&&&&&&&&&&&(三)
&&&&&&&&&&&&&&&&&&&&&&&&&&&&&&&&&&&&&&&&&杜维里公园的音乐会
&&&&&&&&&&&&&&&&&&&&&&&&&&&&&&&&&&&&&&&&&&&&&&&&&&
&&&&&&&&&&&&&&&&&&&&&&&&&&&&&&&&&&&&&&&&&&&&&&&&&&
&&&&&&&&&&&&&&&&&&&&&&&&&&&&&&&&&&&&&&&&&&&&&&&&&&
&&&&&&&&&&&&&&&&&&&&&&&&&&&&&&&&&&&&&
&&&&&&&&&&&&&76
作为“印象派”的创始人,马奈最引起轰动、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杜维丽公园的音乐会》是在《草地上的午餐》前一年创作的,有人说这幅画可以称为是印象派的第一幅作品。
印象派画法最初受到的攻击是空前的,《杜维丽公园的音乐会》展出时,有人甚至想用拐杖敲烂它,因为他觉得马奈这幅画背景潦草人物模糊场面混乱,简直是在拿一幅“没画完的画”愚弄观众。
马奈把众多的朋友都搬进了画中,画面中央侧立戴高帽的是他的弟弟欧仁,画面右侧穿黑衣的男子看上去像是左拉,画面左侧那个戴着蓝色围巾帽子的女子上方,脸部往右的是波德莱尔,画面最左边的人物则是马奈自己。
&&&&&&&&&&&&&&&&&&&&&
&&&&&&&&&&&&&&&&&&&&&
&&&&&&&&&&&&&&&&&&&&&&1878年
&&&&&&&&&&&&&&&&&&&&&
&&&&&&&&&&&&&&&&&&&&&
94 x 63厘米
&&&&&&&&&&&&&&&&&&&&&
现藏布里斯顿美术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寻找《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是一次神秘的探险之旅
寻找《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是一次神秘的探险之旅
为什么《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的拍卖价格如此之高?这幅画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伟大意义?下面由小编为您一一解答。这幅画是【培根为他的对手&&卢西安&弗洛伊德所画的。准确来说卢西安&弗洛伊德其实也是培根的好朋友,所以这幅画是培根最喜欢的也是最满意的。这幅画有三张分开的透视图组成,以橙色作为背景,是有一位罗马的收藏家通过20年才寻找完成的,可谓是一次绘画界的寻宝过程。
培根名作《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创全球之最了。在12日晚的拍卖会上,以1.27亿美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142,405,000美元,当之无愧成为全球拍卖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一直深受藏家喜爱,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组三联画被分开出售,经过20多年时间,这三幅画得以重聚,在12日晚的拍卖会上,得以创造历史。弗朗西斯&培根的《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共有7位竞拍人参与到此画的竞投之中,整个拍卖过程持续了数分钟。据悉,该作是由买家通过伦敦佳士得工作人员电话委托竞得。网友纷纷表示,这是骨灰级土豪才能收藏的艺术品啊。
《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找遗失的未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