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短的彝族的彝族火把节怎么过过

在楚雄,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狂欢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一、起源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拼途网友回复:以上是来自百度百科的,自然我也是在去楚雄之前才知道这些的。 下面说些小柳同学自己感受到的火把节…… 这一趟楚雄,走的并不顺利,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发现登机牌上的名字打错了……各种折腾这种纠结,终于最后赶在登机前解决了登机牌的问题,顺利通过安检。 到了登机口后,得到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因为云南那边的天气问题,我们的航班延误了。 于是只好在冷气十足的候机大厅里等,等了近三个小时,通知我们可以登机了。 飞机上昏昏的睡了两个多小时,醒来的时候看着外面白云朵朵,航班延误、登机牌错误这些造成的坏心情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降落在长水机场的时候,已经接近六点了,此时的昆明比北京温度略低一些。打车到昆明客运西站准备大巴车到楚雄,结果被告知当天所有的车票都卖光了…… 好吧,我只当是好事多磨,转转悠悠在车站外面打到一辆出租车,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以600块钱的价钱成交,把我们送到楚雄。 7点钟,终于踏上了去楚雄的路。一路晃晃悠悠,在距离楚雄大约四五十公里的时候,高速上开始大堵车,一动不动……司机师傅下车看了一下,说“原因有俩,第一是前面出了交通事故;第二是明天是火把节,大家都去楚雄过火把节,所以堵车了……” 我们对于第二个理由深表怀疑,不就是个火把节么?怎么会这么堵…… 后来,在各种车山车海中,我们终于以龟速到达楚雄,事实证明,司机的话没错。因为火把节,楚雄涌入了大批游客,导致高速公路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 等我们最终到达我们入住的东宝酒店时,已经夜里10点半多了。 什么都顾不上了,直接回屋睡觉!拼途网友回复:好了,各种磨难都说完了。就算是西游记,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也到了雷音寺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我们经历了这么波折的一天,也有值得我们期待的事情在后面。 早晨起床吃了早餐,我们直奔楚雄广电中心观看火把节暨楚雄经济开发区建立20周年文艺演出。一路上随处可见身着节日盛装的当地群众,我们也感染了那份节日的欢乐。 一下车,这阵势把我吓了一跳。夹道欢迎所说的就是这个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演出真的很好看。 四个彝族小伙子带来的彝族民歌。 这个舞蹈,应该也是彝族特色的,女孩子们上身裹着黑色的罩衣,只留七彩的裙摆随着舞步摆动,婀娜多姿。 这个是我在这个晚会上看到最精彩的节目了—— 绸吊舞又称绸锻舞,是利用天花板上事先挂好的两根绸锻为道具完成各种舞蹈动作的一项空中杂技,主要体现了力量与美的结合。由楚雄的男演员和他的搭档为我们带来的唯美的绸吊舞——《小河淌水》,不仅有高难度的各种高空动作,而编配的舞蹈艺术性和欣赏性也都很高,赢得了台下的观众惊呼声、喝彩声、掌声一片……拼途网友回复:56个民族是一家!!拼途网友回复:嗯~继续更新,欢迎关注拼途网友回复:吃完饭,回宾馆的时候,特意拍了一张宾馆门口的松针。 昨晚来的时候就注意到门口铺了什么东西,只是当时天黑人困的,已经没有什么精力去探究门口铺什么了。 后来问了当地人,得知彝族同胞每逢节日,都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我还专门在那个松针上多踩了几趟,保佑我吧~~~(忽略我的大脚) 吃完午饭,我们循着热闹地儿就去了。 在楚雄体育馆门口,有一片大广场,这里聚集了很多群众自发的演出。 正好遇到彝族传统的摔跤比赛。。。无级别,这样会不会不公平呀?就像把邹市明和泰森搬到一起……呃…… 远处围了很多人,我们又跑过去凑热闹。过去打听了一下,原来是彝族毕摩的展示。 毕摩?一个陌生的词汇,赶紧手机百度一下——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其文化职能是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毕摩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这个人应该是法式的主持者,我并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是毕摩的一种,看服饰并不像是。或许是另外一个群体。 他们手中的法器引起了我的注意,各种各样的铃铛,或许发出声响的都可以吧…… 在回看照片的时候看到这张,中间的这个毕摩的眼神和笑容引起了我的注意……诡异的笑容,他在想什么? 毕摩跳起祭祀时的舞蹈。拼途网友回复:或许是因为海拔高的原因,楚雄的大太阳实在是太厉害了,在室外待了一会儿就待不住了。 想着换个地方逛逛,打听了一下,就去了楚雄博物馆。 可能被大太阳晒得太厉害,所以到了博物馆就一路昏昏沉沉,没拍几张照片,也因为同行的人一路跟我说云南的巫蛊之术,吓唬我不要拍博物馆里那些老物件,导致我在这一站基本没几张照片…… 博物馆大门,很有彝族特色。 在云南,随处可见的三角梅。似乎这种花在我国南方和其他国家的热带很是常见啊。 走廊的上面描画着彝族的图腾,从这个可以看出彝族喜欢的颜色——黑、红、黄……在服饰中也很明显的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 在化石馆看到许多动物化石。楚雄禄丰一直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美誉为“中国恐龙之乡”,楚雄各地多年来陆续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看着这些庞然大物,想着它们曾经曾多么强大,终是抵不过时间的强大……拼途网友回复: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相比晚上的火把节,上午和下午的活动只能算是餐前甜点,我们的胃口都被最后这一道大餐吊着……匆匆吃了点晚饭,我们就赶到了火把节的场地。 到的时候,天刚微黑,但是场地已经人山人海,挤满了来参加火把节的游客和当地群众。 火把节的开幕演出,自然处处跟火脱不了关系。 看着这儿钻圈儿的时候,我想起了马达加斯加里那只老虎钻火圈,心里就嘀咕,你给我们来个钻火圈呀~结果一会儿就上来一个火圈。 这个舞蹈讲的是钻木取火的故事,火把节的火种是通过老毕摩钻木取火得到的。 喷火来啦,我一直在想,他怎么能含那么多酒呢? 领导上台点火了~ 火把节正式开始啦! 各处的篝火都点起来了 篝火伴着烟火,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大家身着盛装,一起跳起左脚舞。 远方燃起了烟花,我杵在那儿看了半天。 左脚舞,撒火把,到处都是火的海洋。 走的时候,留意到四周都布满了消防车,看来安全还是第一重要的事啊。 想着活动已经看到差不多,就会宾馆睡觉了。结果走的是胡发现回城的路也是大堵车。我们在车上从10点堵到11点多,我也睡了N觉,车队才缓缓动了起来。等到回到宾馆,已经是第二天了……00:15分。困的不行,回去就呼呼了。拼途网友回复:哈~没写完呢拼途网友回复:前面的两天,各种折腾,累的不轻。 在楚雄的最后一天,就打算轻松度过。 睡到自然醒,起床吃了个早餐就向着彝人古镇进发了! 彝人古镇位于楚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大道以北、太阳历公园以西、龙川江以东、楚大高速公路以南。 彝人古镇里的大篝火 在楚雄,到处可以看到孩子被这样的花布或背着或抱着。母亲为了让孩子更舒服一点,用手托着孩子…… 彝人部落的大门 这里面民族礼品神马的都很贵……且不让拍照。 门口有许多人在跳舞。 古镇是个大杂烩,各族有趣的游戏都能看到。我还去试了一下跳竹竿! 彝族对虎有一种特殊的崇拜。 这就是传说中神秘的姑娘房。 云南楚雄彝族山区的青年,谈恋爱有规定的场所即姑娘房。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织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楚雄彝族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   姑娘房也是相亲的场所。姑娘赶歌会去了,母亲必须煮好招待未来女婿的饭菜。青年们在歌会上互相认识后,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来提亲,若是男方在短期内没有动静,那就算吹了。男方提亲,女方可以拒绝。无论哪方不愿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会上再另作选择。 有人说,姑娘房还可以留宿呀?旁边有个彝族小姑娘直接说,留宿是可以的,天亮前必须走,还有,要是敢老实,会被大家打的~ 一个彝族姑娘靠窗绣鞋垫,话说,其实我也会呢~ 彝族人的住所。 逢年过节,彝族人家里也会铺上松针。 在彝人部落里还看到彝族的抢婚,虽然是形式化的表演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具有彝族特色的婚礼形式。 抢婚前,男方约一些自己的伙伴,在女方家屋前屋后整夜整夜地拉二胡。这时女方父母对自己女儿防范很紧,女子也不敢对外面拉二胡的人有所表示。直到女方父母被男子们长时间的二胡声弄得渐渐失去戒备,对女儿的管束也渐渐放松了。这时女儿趁父母不注意,向屋外准备抢婚的小伙子们发出信号,小伙子们便一哄而入,把新娘抢走,由新郎把新娘背着,其余人则阻止新娘的父母和亲属。一旦男方把新娘抢到家里就算成亲了。其实,这种“抢”只是一种形式,一般都是有意抢,而防着无心防。 小伙子带着同伴来姑娘家了,被阁楼上的姑娘的同伴泼了一身水。这个在彝族风俗中叫“泼水为媒”。 姑娘的同伴们来阻拦小伙子。 姐妹们,上家伙! 拦是假拦,抢是真抢。最终也只是为婚礼增添一份喜庆和欢乐。 只是不知道真正的彝族抢亲是什么样子。拼途网友回复:精彩啊拼途网友回复:哈~实在是太累了,所以好照片很少~只能做记录了拼途网友回复:一直在关注呢!!嘿嘿拼途网友回复:嘿~谢谢关注~拼途网友回复:图文并茂,拼途网友回复:整理照片的时候,又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照片。 彝人古镇里做糖画的手艺人,吸引了很多游人观看。 姜糖,现做现卖……做姜糖的大哥很淡定。 这次出行唯一一张我的照片,oh yeah,用来做个结尾吧~
关于彝族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是彝族人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云南彝族人,有“过年要宰猪,过火把节杀骟绵羊”的习俗。杀羊多在六月二十四日清晨,杀羊时要请毕摩来祭天地。下午开始扎火把,用杨柳树皮在火把上扎十二道,一道表示一个月。扎火把,彝语叫做“剁交实”。吃过晚饭送火把,彝语叫做“剁交火”。送火把时要先在火塘里喷上一口酒,撤一把松香末,点燃火把。然后就举着火把从住室走到灶房,从正房到耳房,从磨房、碓房到畜厩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撤把松香末,唱一支祈求丰收幸福的歌。家里走遍之后,就到田地里去耍火把祭“田公地母”,“引谷穗出头看火把。”最后才将火把送到村边空地或火把梁子上,堆积在一起燃起篝火,围着火堆踏歌起舞,直到天明方休。纯粹的登山,或许行程略显单调。登顶后,虽然有些疲惫,但是带着激动的心情,来感受彝族的火把节,有时一种别样的庆功会。【行程安排】7月28日:丽江—哈巴村(检查完行李后在丽江古城集合出发前往哈巴村,当晚入住哈巴村。餐饮:早餐丽江自助午餐路餐晚餐哈巴村农家菜住宿:哈巴村哈巴部落客栈7月29日:哈巴村—大本营(从哈巴村开始徒步或骑马上大本营BC(4100米),15:00全体入住BC大本营。分配技术装备,进行基本的登山培训。在大本营吃完晚餐后,交流一下建议,尽早休息,准备第二天凌晨向神圣的雪山冲击,挑战自己的极限。餐饮:早中路餐晚餐大本营土鸡杂锅菜住宿:大本营小木屋7月30日:大本营—冲顶(5396)—下撤哈巴村凌晨3:00起床,整理行李,检查装备,吃完早餐。凌晨4:00从BC(4100米)冲顶(5396m)(在顶峰可看到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梅里雪山,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等云南,四川境内的几大高峰,之后下撤回大本营,稍作休息后撤回哈巴村。餐饮:早中路餐晚餐哈巴村农家菜住宿:哈巴村哈巴部落客栈7月31日:参加彝族火把节睡到自然醒,早餐后前往彝族村。宰羊,准备火把节的所有食物。晚上喝酒,吃坨坨肉,庆祝登顶哈巴雪山。根据彝族的习俗,点燃火把。一起唱歌跳舞。8月1日:返回丽江费用预算:¥3800RMB人费用包含:1、交通:丽江往返哈巴村交通费用2、住宿:全程所有住宿费用三晚哈巴村住宿,一晚大本营住宿)3、餐饮:5正3早餐4、门票:虎跳门票,哈巴进山费5、领队向导及协作:当地资深的向导及协作(1:1配备)6、马匹:全程马匹驮运食品,行李,装备费用。个人马匹费用(哈巴村到大本营,大本营到哈巴村)7、火把节的所有食宿8、装备:个人冰镐冰镐,安全带头盔,炊具及炉具9、保险:30万专业户外险。10、若登顶,提供客栈证明的登顶证书。【人数限制】12名。人满即止。自带装备:冲锋衣裤、抓绒衣裤、大小背包、登山鞋、保温水壶、太阳帽、个人药品、防晒霜、头灯或电筒和备用电池、太阳眼镜、排汗内衣(COOLMAX)、厚袜子、睡袋(-15°)、抓绒帽,手套(要厚的保暖的),雪套,头巾,登山杖,唇膏,电池若干(温度低,电池消耗大,灯头相机电池多备)以及个人洗漱用品,还有身份证(或护照),个人零食(牛肉干巧克力,饼干,面包等)。报名电话:菜菜QQ:猪仔唛菜菜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先顶下!1||在西昌读了三年学,还没有参加过火把节呢||学习了。||去年去了挺好玩的一个下雨的火把节但依然舒坦||好贴,顶顶更健康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专心灵监视肉体---星辰变后传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小游戏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魔兽剑圣异界纵横||彝族的火把节,大家的狂欢节
凉山彝族火把节———狂欢的“东方情人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更是彝族人民的盛典。素有“东方情人节”、“东方狂欢节”之称的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是充分展示优秀彝族文化的大舞台,也是我国首批确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火把节,凉山彝语称为“都则”,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彝族视火把为神灵的化身、人财兴旺的源泉、纯洁幸福的象征。每当山坡上荞花盛开的时候,彝家就忙着迎接火把节的到来。姑娘们开始选购首饰,为自己精心制作盛装;小伙子则悄悄为情人准备礼物,开始练习摔跤、骑马;少女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互相传授弹口弦的技艺,训练歌舞;长辈们走村串户开始选参赛的斗牛、斗羊;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上山采扎节日的火把。火把节一般为三天。第一天宰牲、祭祖、点火把、吃团圆饭、去远山近野游玩。最热闹最精彩的是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就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聚会场所,彝家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撑着黄油伞,哼着动听的歌,小伙子装束一新,弹着月琴,跳着欢快的舞,汇集到一起,赛歌、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选美、跳锅庄。欢歌笑语与赛场上牛哞、马嘶汇在一起,小伙子向选出的美女暗送秋波,美丽的凉山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第三天晚上送火神,祝愿来年人丁兴旺、祥和丰收。在火把的照耀下,在堆堆篝火旁,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村村寨寨欢歌笑语,一片欢腾。凉山火把节以“阿都”(小裤脚)地区保持最完整且具特色,其中布拖、普格两县被誉为“火把之乡”。州府西昌的火把节更是热闹非凡。明朝正德年间,四川状元杨升庵,途经西昌,曾夜宿泸山光福寺,正赶上当地的彝族火把节。在望海楼上,看见四周火把齐明,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十分壮观,他不禁诗兴大发,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观矩”诗: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以“东方狂欢夜,燃情火把节”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火把节8月4日开幕式当晚,将在西昌市区城南主要干道及其他指定区域点燃百万支火把,形成十里火龙,并以篝火达体舞、打火把巡游等方式进行狂欢。大家都在围着火把跳舞熊熊大火美丽的彝族姑娘全民出动美丽的烟火下面这张是我找的一张照片~||||火把节在西昌啊||漂亮~||你现在在丽江?||好漂亮!真热闹啊||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呵呵~||呵呵~下次也去感受一把哦~||没有~在西昌~||对呀~人山人海~呵呵~但是真的很好玩~||一堆柴火好多人看着||这是怕还没有开始就有人去点了~呵呵~大家热情太高了~||呀,我刚从西昌回来。开幕哪天晚上也去感受了把。只是光顾感受了,没拍照。。人那个多~~||呀~你也在西昌~怎么不联系我~555||我咋知道你也在呢?我从泸沽回来,呵呵~~刚好赶上。。||呃~呵呵~只有下次了~呵呵~||这个我得记下!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以“东方狂欢夜,燃情火把节”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火把节8月4日开幕式当晚,将在西昌市区||呵呵~他是按农历来算的~所以每年的狂欢夜都不一样~呵呵~下次来记得通知我哦~可以当导游~基本上每年火把节我都在西昌||嗯嗯,反正明年还要去滴~呵呵||好呀好呀~||漂亮,好像这天刚好是我一哥们生日,想不到素不相识的彝族人们为他举行这么隆重的庆生晚会。嘿||呵呵~那我10年遇到一次大年三十生日不是全中国的同胞一起为我庆祝~呵呵~||那我明年火把节去西昌跟你混把||好呀好呀~三三领了西昌这边的明信片了吗?||全中国人包括海外华胞一个都不能少为你庆祝。||呵呵~呵呵~开玩笑的~什么时候来过火把节哈~||啊还有这好事?我还没领||好啊盛大的节日就喜欢去蹭蹭。||有机会一定去~每年都有?||||我10月经过西昌还住了一晚。||呵呵~||每年都有~!欢迎~||本来是计划要去看的,唉...||明年嘛~||要得!||呵呵~一定哈~||感觉真不错,很热闹啊||好热闹~||在电视上看过直播哈哈||这张好!||这张是P的~||一定不错哈||下次来云南过,我们这里有个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彝族最大的聚集区啊!||火把节。。游客可以有火把吗?||今年我也去参加火把节!||你在西昌过火把节了?
西昌彝族火把节(听当地人说有很大型的活动)时间:8月13晚----16早地点:西昌(如果能到周边的小镇什么的最好啦)方式:火车我是好想好想去,不知道有没有同行的啊,早点定好早点买火车票,订客栈的啦。。。。。。。||不错。可以去看看,领略一下当地人文气息。||我要去||好啊,有没有好的建议啊。。。。。。。||听起来很动心||有时间就去||可以去哈||听说‘西昌是去了就走不了的城市’,我需要慎重考虑,买不到回来的火车票。上火车是小偷非常猖獗。。。{:4_118:}||没得弄严重喔,我们上次去的时候下火车就把返程的票买好了的.所以一切都比较顺利!||我要去。彝族火把节漫话 - 四川作家网-甘孜州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 其他题材
彝族火把节漫话
作者:胡德明发布时间:信息来源:本站
彝族火把节漫话
&&&在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着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四川凉山等地的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在农历六月最热的时候过。明代诗人&杨慎曾写有“年年六月星回节”的诗句。据历史文献记载,火把节有“以火色占农”、“持火照田以祈年”、“携照田塍,云可避虫”等含意。&火把节是全彝族人民的盛典,是我国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2006年,“彝族火把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年,由国家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联合组成的“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在组织评选“中国十大民俗节”活动中,“凉山彝族火把节”荣获中国十大民俗节殊荣。彝族火把节作为我国首批确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作为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你一定不容错过!从你来到彝家山寨那一刻起,精美的彝族服饰、神秘的毕摩文化、迷人的选美比赛、壮观的斗牛斗羊比赛、精彩的摔跤比赛、奔放的彝族歌舞都会吸引你好奇的目光,让你全方位领略彝族风情,多角度体验彝乡风韵,近距离感受彝族文化,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盛会与你不期而遇。
美丽的彝族火把节传说
每一个节日都演绎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有几种较为普遍的说法。
传说一: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士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昏天黑地,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膀圆腰粗,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士 斯热阿比听说两人的恋情后,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后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恩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便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黑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
传说二: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士司,他生成一双老鼠眼,扫帚眉,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黑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黑煞神"。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打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曾多次举行过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来。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日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义。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起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够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枪树叶青草吃。扎卡率领着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去冲杀。快到城堡了,那鼓声和喊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一面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洞里去,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了城堡,蜂拥而入。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土司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立刻带领扎卡他们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去。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就是不敢下地洞。一下子便瘫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一道寒光闪过,将那匕首击落在地上。原来扎卡早有防备,他料到黑煞神不会轻易投降,要作垂死挣扎,所以当地洞里的匕首飞出来的那霎间,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便将匕首击落了。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来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于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为“火把节”。
&&&传说三: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传说四:相传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南诏王皮逻阁欲吞并其他五诏,命人建造一座易燃的松明楼。一天,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后来,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悲愤万分,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戴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这天正是六月二十五日。从此以后彝族人便过了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以上是较为广泛的几种火把节的来历的传说。这些传说,有的只在民间口头流传,有的见诸史载,都从各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彝族的斗争精神和生活向往。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对古老的火的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凉山、康巴等地的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
火把节前的准备
&&&彝族火把节——准备从火把节的前一个月开始,人们就盼着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的来临,置身火把节自然是欢愉之事。但节前的准备工作更具体更重要。要准备猪、牛、羊,家境不富裕的也要备鸡,要找荞面,并加当年播下的新荞做成三根条型的荞粑以示五谷丰登。每年到火把节的前一个月即农历五月,各地彝族放牧娃们就带领其他伙伴,拿起绳子,唱起山歌,漫山遍野地去取又长又直的干蒿枝做火把。凉山、康巴地区的火把一般都用干蒿枝作,而不用竹子或松枝。其原因一是苦蒿有祛污避邪的功效,彝人端口嘴祛污时,先在瓢内的水中,放几根蒿叶,然后把烧红的石头放进去祛污;二是苦蒿为救命草,遇到灾年,嫩蒿尖和叶,捶绒洗净后可以和面食用。一把把蒿枝火把做好后,太阳大时拿出来爆晒数日,待十分干后,放在柴堆或楼上精心保管,以免受潮。
&& 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就要准备两件事:一是准备火把节的祭牲品。祭牲品一般都是以前习惯用什么就准备什么,如以前习惯打牛的就准备牛,宰羊的就准备羊,杀猪的就准备猪,杀鸡的就准备鸡,以图吉利。二是准备家人的过节服装。衣服、裤子、头帕、鞋袜,需要做的做,需要买的买,需要洗的洗。“过节穿破烂,不穷胜过穷”,过节穿破烂衣服,不仅本人丢面子,而且会影响家庭和家族的名声,所以人人尽量穿好些。彝家姑娘们要准备头帕、彩衣及彩裙、彩苇等,有的姑娘还为自己的情人赶制衣裤、腰带及花包;小伙子们也为自己的情人购置银领扣、耳环或耳坠,甚至有的还专为情人擀制蓝色披毡,买黄布雨伞等。婆家接儿媳,凡是在当年或头几年已为儿子娶了媳妇但还没正式来安家者,每年要在火把节时将儿媳接回来过节,并为儿媳备点返娘家的礼物,或羊腿或牛肉、猪肉,等儿媳过完节返家时带走。有的是儿子和儿媳一起背上礼品专程去见岳父和岳母,儿媳娘家也就为此赠给女儿一些衣物或其它东西,也给女婿特制一套新衣裤,有的富有者还给女儿家放发银子和其它钱物,有的是给女儿女婿牵牛牵羊、送猪送鸡等,让其女儿家发家致富。有的人家还要举行迎接外孙仪式。
人们准备食品、酒和准备宰杀的牲畜。除了各户自己准备各种过火把节的食物以外,每年全村还要集资买一头或数头牛来宰杀,以示众人一心敬火神祛灾。村里指派一、二人到外地去选购又大又肥的黄牛或水牛。各家各户都派专人到汉区街上采购酒、糖、面条、水果之类的节日食品。有的是自己节日期间吃,有的是专门为了送人。 &&&。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火把节的序幕
火把节第一天,凉山及附近地区的彝族每家都会打扫院落与室内卫生,且每户都会杀牲,并用牲品和酒献祭祖先与天地神灵。一般而言,他们会在3天中,分别以村寨、家庭、家族为单位举行打牛、杀鸡、宰猪的“献祭仪式”。
打牛:现在仍有一些村寨要在火把节第一天杀牛祭天地。用于祭天地的牛,必须是骟过的耕牛。由毕摩念经后,把3个烧得通红的鹅卵石置于牛身下,用水浇在石头上,以蒸气“净”牛身。杀牛时,打牛者先念“打妖魔,打鬼怪,打凶死鬼,打魔鬼的天使,打灾鬼,打饿鬼,保全寨人丁平安,牛羊兴旺,五谷丰登……”先用斧背将牛打昏,然后用刀宰杀,彝族称之为“打牛”。彝人习惯把牛杀死后,先取牛胆观察胆汁多少,汁多为丰年,汁少为歉收。牛宰好后,把肉大块切下,分给集资买牛的全村人,然后取牛头、膀子、肋骨、心脏、脾和血等献祭,由毕摩面向西方念经祷告。
杀鸡:火把节第一天,凉山及附近地区的彝族普遍都会杀鸡祭祀。早上,家中的男主人将节前准备好的“火把鸡”提到自家田地里,把鸡身挨到正在成熟的谷物上中蹭一蹭,表示谷物已免除了一切灾害。太阳偏西时,先用放有“吃支”草的水倒在烧红的石头上,将嘴里放有荞面的鸡在蒸气上逆转9圈,以示除秽,彝族称之为“尔擦苏”。接着,男主人捏住鸡翅膀下的部位,使之闭气而死。除毛时,要保留9根鸡毛用于第三天晚上送火时焚烧。然后,取鸡头、脚、翅膀、尾、肝等7个部分放在火里烧,并祭献神灵。
宰猪:一般在火把节第一天杀鸡仪式结束后,或前一天,又或第二、三天的傍晚,一个家族的成员(已成家的儿子们要回到父母所在的小儿子家)举行杀猪仪式 。杀猪之前,要准备三根树枝,一根剥掉皮,一根不剥皮,一根刮成花条条,并且一头削尖,一头削扁。剥皮的树枝代表西方的神,不剥皮的代表北方的神,花条条的代表东方的神。同时,男主人还要准备一个青草编成的草圈,把削好的树枝插在草圈里。然后点上一堆草,把猪用草堆发出的浓烟火熏“净”后抱进屋内。此时,毕摩端坐在上首位置,家里的儿孙都身披察尔瓦,面向门外,按长幼顺序跪拜在地上。毕摩开始念经文,一位请来的邻人抱起猪,在众人头上逆转3圈,再牵着猪,围着火塘顺转9圈。然后,毕摩将三根树枝合起,点每一个人的头,口中念经,大意为全家每个人在通过这一仪式之后,吉祥安康;继而,邻人拿绳围成圈,家中每人面朝屋内,全部钻过一次后,将青草圈套在猪的脖子上,表示宰杀它,是出于神的意愿,是为了奉献给神享用。
狂欢的火把节之夜
火把节之夜是神秘迷人的夜。当落日的余晖洒下最后一抹淡淡的殷红,夜幕开始降临的时候,在城市在山寨都被笼罩在焰火之中。随着“嗵、啪”“嗵、啪”密聚的声音,绚丽的礼花从四面八方升腾而起,那变幻的色彩,变幻的图案,光与影,在天空演绎了一场美轮美奂、惊心动魄的瑰丽与嫣然!炫目、耀眼、让人目不遐接。红的、黄的、蓝的、紫的……麦穗的、满天星的、不知名的排满了四周的旷野,花升花落,“啾”的一声入空,“啪”的一声散落,使火把节的夜晚充满了绚丽的色彩。
&&&火把节之夜也是激情涌动的夜。燃放完烟花,人们纷纷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手举火把围着房前屋后转圈,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祈祷消除虫灾病害,祈求风调雨顺、丰收连年、平安和幸福。一座座篝火瞬间点燃,但见火光冲天,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这时,欢快的乐曲骤然响起,人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舞来。这些人不管认识与否,也不分男女老少,音乐响起就自发地跳起舞来。热情沸腾的人们便聚集在燃烧的火把周围,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民众开始唱歌跳舞,人们即刻便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之中,尽情欢歌狂舞。火的光辉、火的精灵、火的灵魂,映照着扬花的庄稼;多少祈祷、多少祝福、丰收的希望全在这火中升腾,在松香撒出的火球中新生。
为更好观赏这一美景,你不妨蹬上高坡或高楼。站在高处往下看,你不禁会惊呼:啊壮哉!美哉!数十座篝火,流光溢彩;人们手拉手围成一个个大圈,尽情地唱,欢快地舞!据史书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四川状元、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被贬谪云南,途经西昌,夜宿泸山光福寺,当晚正值彝族火把节。在望海楼上,他看见四周火把齐明,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不禁诗兴大发,留下千古传诵的诗句:“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丰富多彩的火把节活动
第二天,举行“都格”(狂欢)。这一天就是娱乐狂欢的日子。所有的人都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前往火把场。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看得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火把节是赛衣节,男女老少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五彩缤纷的彝族服装形成五彩的世界。
火把节,是竞技的日子。这一天开始,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饶有风趣的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射箭等彝族传统的竞技活动。
斗牛是彝族火把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之一。斗牛,凉山彝语“牛顶”,它与西班牙“斗牛”有着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西班牙是人跟牛斗,而彝区斗牛则是牛跟牛斗。&
  彝区斗牛一般分两种情况,即平时村与村之间将较有名的公黄牛赶到一起比高低,火把节期间则将方圆几百里较有名的公黄牛赶到斗牛场来决出高低。&
  斗牛一般民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斗牛中任何一方的牛被顶伤或死亡,另一方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有人在牛主人不在场且斗牛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斗牛,并将主人不在场的牛斗伤斗亡,将视其情况加以赔偿。
  &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斗牛大会,并选出各自村中膘肥体壮的牛中之王即冠军之牛。斗牛的种类,大小凉山彝区都是黄牛,云南和贵州彝区则除黄牛外还有水牛。斗牛大会开始时,由一位有威望的人宣布斗牛开始,斗牛场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 锣鼓喧天,长号齐鸣,鞭炮震耳 。在万众欢腾的热浪中,放牛人将一头头体大角尖的公牛牵入场内,接受裁判员过目。一声令下,按照事先选好的对手,按淘汰制的比赛程序,将赛牛放出,任其角斗。凶猛的公牛扬蹄翘尾巴,勇猛地向对方冲去,角对角地顶碰,直到将对方斗败逃窜为止。斗牛也可以说是一种选择优良牛种的形式,对畜牧业和农业有着积极的意义,谁的牛获胜,就意味着放牛青年是勤劳的畜牧能手。
火把节的斗牛方法是:胜者斗胜者,败者被淘汰(斗牛活动前前后后要十几天的时间,村里、乡里、县上层层淘汰)。有的公牛不愿进场子,人们便会牵进一头正值发情期的母牛相诱,于是,两头将要对阵的公牛就会因“争风吃醋”而引起搏斗。大的火把节活动斗牛多达上百头,可以斗几天,让人大饱眼福。参加比赛的牛都是专人饲养、训练有素的,十分听主人的话。优秀的斗牛还会使用扑、撞、闪、让等技能。斗牛互不相让,斗红了眼,看着真有点吓人。人们都屏息观看,心里巴望自家村里的那头牛早点获胜,为自家的村寨争来荣誉。斗牛一结束,人们喝了获胜者胜利的酒之后,接着就开始了其它比赛活动。这种场合,不仅是身强体壮的彝族小伙大显身手的场地,同时也是彝族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的大课堂,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角逐拼搏的赛手,看他们斗智斗勇,为他们的每一回合报以热烈的掌声。
火把节期间,摔跤是最受推崇的竞技项目,因为摔跤考验的不止是力量的角逐,而且还要有智慧。彝族传说,摔跤来源于远古的时候,天上的大力士斯惹阿比与地上的大力士合替拉巴举行力的较量,后来天上的大力士斯惹阿比被合替拉巴摔死了。人们怕天神被激怒后,降灾于人间,或者再派更加力大无比的神人来摔跤,于是,村村寨寨里的男人都开始训练摔跤,准备迎战天上的大力士再来侵扰。可见彝族摔跤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凉山、康巴等地彝族的摔跤法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一是“缅”,二是“显”,三是“觉”,四是“西沽则”,五是“腊达瓦”,六是“西它”,七是“额真”,八是“图”等招数。一般都是被摔在地上或先倒地者为输,同时并列倒地为平,每局比赛以三局定胜负,2比0或2比1为胜。彝族人摔跤,一般在孩童时期就开始练起,没有教练,没有师傅,可以说是无师自通。每当你走过彝家村寨时,不论在山野牧场,还是在田边地角,你都会看到彝人邀约摔跤比赛的身影。彝族摔跤的形式上与国际自由式摔跤有点相似,但摔跤手没有体重等级的区别,只要双方愿意,都可对垒。比赛前,对手要互敬碗碗酒,或双手抱拳,以示友好。比赛开始时,摔跤手身上扎一根腰带,显得雄健威武。交手之后,腾挪翻滚,你争我夺,各不相让。在观众的阵阵喝彩声中,直到把对方摔倒,迫使其双肩着地,才算胜利。这时,裁判员左手将获胜者的右手高高举起,观众欢呼,获胜者得到赞扬和奖励。
&&&斗羊和斗牛、斗鸡一样,都是彝族传统的竞技比赛。斗羊比赛是彝族保留了几千年的传统。有关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代战争和祭祀前的一种仪式,尤其是打仗时在羊角上绑上火把迷惑敌人;一种是为了纪念曾经为穷苦人家争得荣誉的某位羊的祖先,但不论哪种,斗羊始终作为彝族人的一种传统文化被保留了下来,并被列入火把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斗羊场上,平时温文尔雅的羊此时却不再温柔,两只羊在场中各退后几步,两者间大概数米距离时,双方发力往前冲,只听一声闷响,两只羊头便撞在了一起,不顾羊头出血或羊角扭断,两只羊各自分开、后退、再往前冲,接着又是一声闷响……有的是一撞见输赢,有的全是如此反复循环多次方见分晓。斗羊现场能听到猛烈的砰砰的撞击声,难道羊就不晕吗?原来羊是没有大脑组织的,小脑就集中在羊角下面,所以猛烈的撞击后是不晕的。
火把节期间的体育竞技比赛,斗鸡比赛尤为精彩
比赛的斗鸡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体格都很健壮,结构匀称紧凑,肌肉发达,性格强悍、善斗,喙粗短、坚硬,尖端微弯十分锐利,颈粗壮灵活,腿强劲有力,爪粗大、坚硬锋利,羽毛丰满光泽,&很有力,个子也比普通鸡要高大约5厘米左右,脖子昂得高高的,冠子血红血红,并且厚厚的,脖子下方的毛很稀少,看起来好不雄武!
比赛开始时,两只斗鸡的主人各自把自己心爱的鸡抱进斗技场中央,双方把鸡头放在一起,让他们相互接触一下,以便激起他们的斗志。随后就把鸡放到地上,这时两只鸡都怒发冲冠,充满了杀气,立即就打斗起来。它们时而怒目相视,时而缠斗在一起,时而展翅相搏,打斗场面丝毫不逊于两个武林高手,难怪会吸引这么多看客呢。
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赛歌赛舞活动。美丽的姑娘们手拉手,唱起传统的“朵洛荷”歌舞,一人领唱千人合,一圈又一圈,一处又一处,歌声如泣如诉,扣人心弦。成百上千的人走出人群,牵出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欢乐的“达体舞”。
火把节,是选美的日子。火把节即将来临之时,人们准备新衣裳,到时大人小孩,男女老少无一例外地换上节日盛装。特别是姑娘们更是披红戴绿,披金挂银,从头到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服装搭配的好坏也是评选“美女”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姑娘们不知为此费了多少苦心。每年在火把节期间被大家公认为“美女”的姑娘,不仅其美名被四处传扬,而且各地优秀的小伙子慕名而来求爱者从此络绎不绝。 
已延续几千年历史的彝族传统民间"选美"活动要求十分严格。彝族选美标准,民间一套口诀:女子眉毛弯而细长的好,睫毛直而长的好,眼皮成双的好,眼角上翘的好,鼻梁高而直的好,眼珠大而亮的好,牙齿雪白的好,嘴皮薄薄的好,下巴不长也不短的好。
美丽的彝家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围着草坪上的火堆缓缓舞步表演"朵乐荷"。评委们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的评选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们的穿着打扮;还要看她们平时对待父母长辈的孝顺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据她们平时的道德品行和勤劳声誉来判断。在火把节的最后一天,当夕阳西斜时,老评委们就会分散行动,扯着高高的嗓音,四处游说:“某某寨某某家的姑娘被选为美女啦!”这时,人群就被这喊声搅乱,大家纷纷前去目睹这位被选出的美女。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既保留原有的风格特色,又在继承发展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选手们既可以着平时生活装,也可以着舞台装,充分显示彝区各地服饰特色,色彩纷呈,种类繁多,会让人耳目一新。
为了赋予彝族火把节"选美"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使这项活动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现在的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为了调动观众积极参与,还专门设立了最美的观众奖,使八方来客也能在场上一展自己的审美才华。同时,不仅有专家评委选出的美女、美男,在场的观众也有机会投上一票,让鲜花成为观众的代言人,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美女和美男。
火把节期间,还要展示彝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如果把彝族不同地域的服装汇集到一起,那肯定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观。人们很难想象,在白云深处的那些大山峡谷里,竟然聚集着这么多的色彩、这么多富于创意的美。面对节日里五光十色、满目斑斓的服装,常有徜徉于“服装海洋”的感叹。因为那是美的比赛、智慧的展示。
彝族服饰,厚重朴实,艳丽多彩,其款式、制作都保持了数千年的传统和文化。它是山野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神奇美妙,魅力无穷。它有着丰厚和博大的文化意蕴,有着广阔的科学研究和文化产业的开发前景。
彝族服饰种类很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中最精彩、最亮丽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大小凉山” 包括四川省西昌地区,云南省的宁蒗、永胜、华坪、永仁、元谋一带。历史上把西昌、宁蒗、永胜一带称为大凉山;华坪、永仁、元谋一带称为小凉山。这一地区服饰总的特点是厚重、朴素、保温、耐用、崇尚黑色。文化渊源非常古老。
男子头缠四丈多长的青布包头,头顶留一块方形的头发,将其编成一个小辫,再用头帕竖立抱着,俗称“天菩萨”,亦称“指天刺”。视其为天神的代表,神圣不可侵犯。上身外罩羊皮披毡,内穿右衽青色土布或麻布短衣,下穿长裤。披毡似汉族的“外套”,但无领无袖,好像一口钟。彝族称“擦尔瓦”。长裤的裤脚分大、中、小。大裤脚无腰,宽二尺,乍看像一条裙子,讲究者脚边镶有三寸异色布一条,形似花边,对边缘不缝合。穿此裤平时两侧垂地如百褶裙,跑跳时将两个裤脚向上挽起,并将多余的布压在裤带上。
妇女不分等级,也不分老幼,穿可拖地的百褶裙。裙子分上、中、下三节,未婚女子着红、黑、白三色;已婚女子着黑、红、白三色。裙子袭地愈长愈好,裙褶越多越贵。妇女上装一般是对襟大袖的短衣。袖口通常镶有三四节各色布边。衣领较高,领口配有银质或金质领花。每到寒冬季节,便在外面披一件黑色单层或双层披毡,还喜欢在裙上垂挂烟袋、口弦、玉牌,行转时叮当有声。烟袋用红、黑、黄三色布做成,形状似三角形,有简单刺绣,下垂飘带,多数用以装放钱物。烟袋既可盛物,又是颇具特色的装饰。佩戴的饰物多种多样,有耳环、戒指、手镯、领牌、头巾、盖头、花包、挎包、背包、背带等,服饰的纹样图案丰富,多取材自然,以藤条纹、火镰纹、羊角纹、葳草纹等动植物图案为主。彝族服饰的色调简洁、明朗、鲜艳,喜用大红、黄、黑、绿、橙、青、蓝等对比强烈的颜色。服饰的饰花鲜明且花样繁多,材质多以金、银、铜、珊瑚、角、牙、贝、玛瑙、玉石、骨等,经手工铸造、打制、錾刻、镶嵌、雕刻而成。
多彩的彝族服饰是彝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是彝族人民生活积淀、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的结晶。彝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是流动的风景线、是精神气质的物质体现、是民族智慧的积淀结晶。
来到彝家山寨,除了感受火把节他们质朴热情的待客礼仪外,还应该去领略一番多姿多彩的彝族漆器文化。彝族的食用器皿。川滇大小凉山均用马樱花和红椿木制成,分有漆和无漆两种。有勺、碗、瓢、盘、盆、盒、罐、钵、锅、甑、酒杯和酒壶,尤其以酒杯的制作最为讲究,除木制的以外,还有用羊角、牛角、牛蹄、猪蹄挖空制成,用鹰爪制作的杯脚更为精美。
漆器,相传是彝族祖先“狄一合莆”发明并教会了人们制作与使用漆器,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彝族漆器种类繁多,制作工序复杂,从材质上可分为皮制与木制两大类,包括餐具、酒具、刀鞘、皮囊、马具、宗教器皿和装饰品等,涉及日常生活、礼仪、宗教活动和战争用品等多方面,彝族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而入选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保护、传承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活动都会举行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展演,展示彝族古老的文化。彝族因其历史文化的久远与自主传承,获得国家认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上千项。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医药、民俗等等领域。民间文学如:《阿嫫妮惹》、《支格阿龙》、《彝族克智》、《勒俄特依》、《玛木特依》、《姿子里乍》等。民间音乐如:彝族口弦艺术、彝族阿都高腔调、朵乐荷、阿惹妞、彝族哭嫁歌、彝族竖笛音乐、彝族马布音乐、彝族长号、毕摩音乐、葫芦笙音乐、克西觉尔音乐、彝族挽歌、彝族月琴音乐等。民间舞蹈如:甲搓舞、彝族达体舞、彝族苏尼舞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彝族毛纺织擀制技艺、彝族漆器手工工艺、彝族银饰手工技艺、彝族杆杆酒酿造技术等。民谷如:彝族火把节、彝历年、彝族德古调解习俗、彝族阿依蒙格礼仪、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录。
在火把节期间还要展示丰富多彩的彝族饮食文化。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彝族人民凭借这里的多彩的自然环境、丰厚的资源,用勤劳的智慧,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传承着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书写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土豆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为辅。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滇西北小凉山彝族聚居区及贵州的威宁县一带,最古老的农作物为荞麦,次为燕麦、水稻、小麦、大麦、土豆等。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是萝卜、青菜、白菜等。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凉山、昭通、毕节、康巴这些地方的彝族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在彝族日常生活中,酒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走访亲友要带酒,参加婚礼要送酒和牲畜,参加丧葬活动也要送酒送羊,参加宗教活动更离不开酒和牲畜。彝族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彝家酒谚云:“所木拉觉朵,诺木支几使”(汉区茶为敬,彝区酒为尊)。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敬客之俗。彝族在社交活动中很注重酒,如客人来到你家,应先斟上一杯酒给他喝,事后就算是来不及煮饭给他吃,客人也不会见怪。每逢婚嫁,以视“酒足”为敬,“饭饱”则在其次,或几乎没有请客吃饭之说;每当丧葬时,讲究送酒多者为最敬最孝;家支间、个人间发生打架斗殴纠纷时,理亏方往往打(买)酒赔礼道歉,即可消除民事纠纷或双方怨恨。从而酒在彝族山寨是最为重要的特色饮品。饮酒时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所以称作“转转酒”。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的阿妹子会捧出一坛自家酿的美酒放在门前,插上几枝锦竹或麦杆,凡从门口路过的人都会被热情相邀,用竹杆咂吸几口。因此,转转酒、秆秆酒、坛坛酒自然成为了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彝族的节日食俗可谓丰富多彩,而最能代表彝族传统节日食俗的要数火把节食俗和新年食俗。  彝家人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时,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长辈。在凉山及其附近的彝族地区,待客的礼仪由其经济状况而定,同时要看接待的是什么样的客人。招待一般客人是杀鸡,将鸡头敬给客人,客人要看鸡舌根骨卜,懂得彝族食俗的人都知道,鸡虽是杀给你吃的,但不能吃得太多,应剩一些,不然会闹笑话。招待贵客一般杀猪或宰羊,非常尊敬的客人来了就要杀牛来招待。招待客人时,若杀的是小猪,饭后要将半边小猪头连同一些坨坨肉、荞饼一齐赠送给客人带走;若杀羊,饭后则要将羊膀骨肉赠送客人;若杀牛则要在饭后重约20斤的牛膀送给客人带走。
彝族的食品从整体来说有其独特的标准, 仍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色、香、味、形、养(食品的营养)。五者必须相辅相成,融汇一体,使人得到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综合的饮食享受。其中,又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养的享受为目的,构成彝族烹饪的特色。
烹饪是味的艺术结晶。彝族烹饪对于味的追求又不仅仅是为了味的艺术享受,还蕴含有更深层次的对饮食养生这一目的的追求。彝族烹饪的工艺流程、膳食结构与饮食制度,大多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彝族千百年来在烹饪与饮食生活中,经过反复实践的验证,又经过反复筛选、认识、再认识而得出的成果。
火把节,是恋爱的季节。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寻找理想的对象,追求心中的情人。火把节里,是试探情感的日子,是展示风度的时候,是袒露爱恋的时刻,是新旧恋人约会的季节。彝族青年男女,用优美的口弦或月琴表露心中的秘密;用美丽的秋波发送爱恋的信息。一对对刚刚初恋或已经热恋的情侣相约而去,在山坡上,在树林里,在庄稼地头,随处可见爱恋的动人场面,随处可听到爱恋的绵绵情语……
在火把节期间还开展口弦、月琴、竹笛 、毕摩、苏尼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表演活动,引来无数游客观光欣赏。
火把节的尾声
第三天,叫做“都木”或“都沙”。&起火堆,欢唱欢跳,其唱词或选调亦多与颂火把节欢乐有关。都沙,意为“送火”。火把节第三天晚上,以村寨为单位的彝人在草坝或村头集中焚烧火把,完成驱邪除禳、祈福仪式:与前两晚不同的是,各家男主人亲自拿着比前两天长一些的火把,先到各自的庄稼地,再集中到邪祟易聚的地方(一般在村子下方),各户将第一天保留的、附着邪祟之鬼的鸡毛插在火把上进行焚烧。接着,大家在燃着的火堆旁用3块石头搭起锅庄,在上面放9个小石子和9截草棍,抽火把上蒿枝点火,意指人丁兴旺。再用竹子或蒿枝,搭成槽,放入盐、荞面,让孩子们唤牛唤羊,祈求来年牲畜多多、粮食丰产。等火把燃尽,历时3天的火把节就算结束了,人们也再次复返到日常劳动生活中。
相关阅读:
请输入您的昵称
坐在桌前整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彝族火把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