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言文学和藏汉语文学专业

浅论藏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及毕业论文的管理-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浅论藏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及毕业论文的管理
导读:一、藏语的诗性特征,(一)诗性的言约指远,(三)藏语诗性特征中的画意性与其形象性,二、意合性是藏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浅论藏语文学语言的诗性与意合性特征2013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尼玛泽仁,[摘要]本文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藏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和意合特征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藏语的诗性与意合性,[关键词]藏语诗性;意合性,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文学语言更是如写作提纲 一、藏语的诗性特征(一)诗性的言约指远(二)藏语特性中的音乐性(三)藏语诗性特征中的画意性与其形象性二、意合性是藏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浅论藏语文学语言的诗性与意合性特征 2013级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尼玛泽仁[摘要]本文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藏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和意合特征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藏语的诗性与意合性。[关键词]藏语诗性;意合性;特征 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文学语言更是如此。语言的诗性指“具有暗指来说出的东西,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点和功能”。语言也都具有一定的意合特征,语言的意合特征指“用最经济的词语、最凝练的格式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深层语义”。对藏语诗性的讨论,在今天已成为国内学术界令人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界对藏语意合性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方兴未艾。但以往学者对藏语的诗性特征的讨论大都就集中在文学、美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而对意合性的研究更主要集中在语言学领域。本文则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藏语的诗性和意合性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藏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理解了这种天然的契合关系,我们就能明白有关藏语诗性和意合性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其它语言也当然有其诗性,但为什么藏语的诗性特征格外突出,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为什么藏语比起其它诸多语言来说更具有得天独厚的诗性特征?这是与藏语的得天独厚的语言条件――其语法的意合特点分不开的。同样,其它语言当然也有一定的意合特征,但为什么独有藏语的意合特征是如此的显明突出被人津津乐道?这又是与藏语对诗性能够得到自然方便的表达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论说藏语的诗性,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欠缺卖征和虚无缥缈的感觉;同样,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明藏语的意舍特点,也同样让人感到意犹未尽,美中不足。通过二者的对比,我们将会看到,它们简直就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相依为命的共生共荣体。一、藏语的诗性特征虽然在个别细节上不同的人会有些分歧,但大体上有了比较公认的结论,张世英用诗的语言特征来说明藏语的诗性特征,我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他把藏语的诗性特征概括为四个特点:言约旨远;象征性和暗喻性;画意性;音乐性。我们将其进一步整理成:简约性;象征性;画意性;音乐性。“言约旨远”,其实主要指“言约”,也即简约性,因为“旨远”可用象征性概括。又因为暗喻性本质上也是象征性,所以我们把第二个特点“象征性和暗喻性”都通称为象征性。同样,藏语的意合特征到今天虽然也有不少分歧意见,但大体上来说,其主要方面还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我们姑且把藏语的意合性概括为三个特点:形象性:简易性:顺序性;音乐性。成中英深刻地论述了藏语是一种形象语言。郭绍虞则对藏语的简易性、顺序性和音乐性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我们认为这四个特点比较集中地说明了藏语的意合特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藏语诗性的其中三个特点与藏语意合的其中三个特点的一致性:简约性对应于简易性;象征性对应于形象性;两个音乐性自然是对应的。只有诗性的画意性和意合的顺序性好像看不出直接的对应关系。其实它们也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一)诗性的言约指远诗性的言约旨远是指,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中国文学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主张的。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语少而意广”、“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王充《论衡》)、“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责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刘大《论文偶记》)、“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古人对言简旨远可谓推崇到了极点。鲁迅说:“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有人说:“我喜欢简单的诗,因为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也太复杂了,我们为什么要把诗歌也弄得如此复杂呢?诗歌并不需要繁复的意象,所以我赞成诗歌‘越简单越好’的创作观点,越简单越能写出好诗。”他们都主张写诗作文要追藏语诗性中的象征性指以表示具体事物或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象征深远的意境。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李克尔认为:“语言的神奇性正是在于:语言是利用象征的特性玩弄‘指明――隐藏’的双重方向的运动的魔术――语言在‘指明’时就包含了一种新的‘隐藏’,而在‘隐藏’时又包含了再次指明的可能性。”口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象征乃是语言的诗性本质。综观中外文学史,可能没有哪一个民族语言能像藏语这样有如此复杂系统的象征体系:松柏象征坚贞,梅花象征坚韧,竹象征气节,菊花象征孤标亮节、高雅傲霜。兰花象征高洁、典雅、坚贞不屈,等等。中国诗歌几乎每一首都浸润着象征意蕴。那么如此众多复杂的象征意蕴的表达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文字的形式载体来实现的呢?我们认为,藏语诗性的象征性与藏语意合特征中的形象性是密不可分的。范军指出:“象征性思维有利于促进中国人体验、意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抑制了信号化推理因素。中国传统的象征性思维,迥异于西方古代的逻辑思维,其实质是一种形象思维。”他进一步指出:“过去,人们往往将比喻和象征看作文学表现的手法,而忽视了它所代表的传统思维方式的深层意蕴。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比喻和象征就不仅是文人学士自觉遵循、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而且是思想家们借以完美表达思维、建构理论体系的重要手段。这说明,藏语诗性的象征性和哲学中的形象思维具有同构性,那么这种同构性是否可以延伸到作为它们形式载体的语言文字呢?事实的确如此,藏语的形象性早已成为不刊之论。成中英指出:“中国语言以形象为主导,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六书’就以象形或取象为主,当然也有象声,都是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模仿。指事也以形象一符号显示自然关系、模拟自然关系。会意则是对事态的复杂关系的显示,不是单纯的象形。这基本上决定了中国文字的形象性。转注、假借则是语义的延伸,是把象形文字的形象性延伸出去。语义的延伸也代表了形象的延伸。”语言文字的形象性和藏语诗性的象征性的密切关系是无可怀疑的。(二)藏语特性中的音乐性藏语诗性中的音乐性指藏语在用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尽量丰富深刻的象征性意蕴时所表现出的音乐特征。“诗的语言的画意性在于提供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外在形象,使语言所未说出而又暗指的精神境界更具鲜明性,但仅仅画意性语言还不足以表达时间上先后之承续,不足以暗指精神境界的节奏性,这就需要语言的音乐性。”所以真正的诗性语言必然具有以节奏为基础的音乐性,单就中国古诗词而言,可以说,世界上很少有其它语言的诗歌的音乐性能与其媲美的,它们具有最多的音乐性成分:音节整齐、押韵、平仄、双声词、叠韵词等等。实际上不但藏语的诗歌等韵文体是如此,其散文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也就是说,只要是通顺的藏语,即使语言使用者不去有意地去追求语言的音乐性,藏语也必然含有较强的音乐性。这正是因为藏语本身的结构组织就利用了节奏性等音乐成分,这也就是藏语意合特征中的音乐性。正像郭绍虞所指出的:“化长句为短句,有时再组成匀整的句式。不仅可以充分表达复杂的思想,同时也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并且再能使人在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之外,同时体会到藏语音乐性的美感,以加深对于思想情感的理解。”申小龙的论述更为具体:“藏语句子的脉络与句子节律是浑成一体的。音步是节律的基础。藏语利用语词单位‘单音节’、‘孤立’的纯一特点,以单音词构成单音步。以双音词构成二音步,于是只须把单音词与双音词巧为运用,使之错综变化,也就自然造成了藏语的节律。”可见,藏语意合语言的音乐性与藏语诗性的音乐性是天然契合的。
藏语诗性特征中的画意性与其形象性是有密切关系的。画意性指,诗性语言虽然也仅仅是语言。而非绘画中的线条、颜色、人物的姿态,但这样的语言却具有触发人的想象和联系的特点,让鉴赏者在头脑中产生一幅生动的画面。但这种理解仍然是画意的浅层理解,而画意性的最深层理解则是指在形象和画面背后表达的深远意境。可见,只有形象语言经过匠心独运的构思和巧妙的安排后才能产生画意性。而藏语意合特征的顺序性恰恰说的就是“藏语不象西方语言那样为每个句子建造一个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而是以流动的短语形成一种具有逻辑天籁的心理时间流。”(三)藏语诗性特征中的画意性与其形象性藏语诗性特征中的画意性与其形象性是有密切关系的。画意性指,诗性语言虽然也仅仅是语言。而非绘画中的线条、颜色、人物的姿态,但这样的语言却具有触发人的想象和联系的特点,让鉴赏者在头脑中产生一幅生动的画面。但这种理解仍然是画意的浅层理解,而画意性的最深层理解则是指在形象和画面背后表达的深远意境。可见,只有形象语言经过匠心独运的构思和巧妙的安排后才能产生画意性。而藏语意合特征的顺序性恰恰说的就是“藏语不象西方语言那样为每个句子建造一个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而是以流动的短语形成一种具有逻辑天籁的心理时间流。”如《红楼梦》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与王熙凤正说着话,“只听一路靴子响,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从逻辑上讲,刘姥姥忽听靴子声响,有个男人进来。她最关心的是“少年”,然后才看清楚他的服饰、身段、面目,可见藏语句子的流块建构确实具有一种心理时间的逻辑天籁。可见,藏语以时间流来按排语序为形象语言最大限度地追求画意性表达深远的意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意合性是藏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在以往的华语教学中重视得很不够。所谓的“意合”,指的是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组合时语义上的联系。由于藏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注重的是语义之间的关系,所以相关语言成分之间往往包含着较复杂的语义关系,但在结构关系上并没有标志显示。藏语的意合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从藏语合成词的构造、词组的结构类型到句法结构所体现的语构、语义、语用特点,语境中的句式变换、简省,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以及藏语的书写符号――藏字的形体结构都所体现出了这种意合性的特点。例如:藏语合成词的结构――如:用意义相近、相反、相关的两个语素来构词表义。朋友、道路、离别、答应、依靠、寒冷、爱好、孤独(两个语素义相同或相近);长短、买卖、开关、出入、反正、呼吸、高低、深浅(两个语素义相反);眉目、耳目、嘴脸、手足、口舌、手脚、江湖、江山(两个语素义相关);忘记、国家、人物、窗户、甘苦、好歹、是非、得失(由两个语素构成,但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消失)。藏语词组的结构――如:“吃饺子”(动作―受事)、“吃馆子”(动包含总结汇报、经管营销、出国留学、自然科学、教学研究、人文社科、农林牧渔、行业论文以及浅论藏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及毕业论文的管理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记西藏大学汉族藏语文班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记西藏大学汉族藏语文班
.cn 日10:32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收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迄今已整整5年了,送走了第一届毕业生。目前,该院还有近200名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攻读藏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学位。
  有着丰富藏语文教学经验的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文专家王志敬教授说:“作为一个语言工作者,我认为语言文字是民族之间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一个汉族同志在西藏工作,
藏语是为西藏人民服务的工具,根本少不了。特别是在为基层服务时,只有当你掌握了基本的藏语知识,熟悉当地的社情民俗,才能谈得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代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呼声,向农牧民群众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才能谈得上为人民服务。”
  “当然,学习一门语言是一辈子的事情”。王志敬教授说,我从中央民族学院藏语系毕业进藏工作已经整整30年了,多年来,接触藏族文化,结交藏族朋友使我受益匪浅,我从藏族同胞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事情。今天我已经是大学的教授,可我还是把每个藏族同志当作我的语言老师,虚心向他们求教。这几年我先后完成了《藏语拉萨口语语法》、《藏语法对比》等专著,我觉得我的成绩里也有他们的汗水。我一直认为学习是双向的,藏族同志应该学习汉族的文化,同样,在西藏工作生活的汉族同志也应该学习藏族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发现对方的优点,学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这对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是极为重要的。
  当首批80多名汉族新生走进西藏大学校园时,任课老师却犯难了,首先,这批学生没有一点藏文基础,连一句口语都不会,必须从字母教起,教学难度非常大。其次,这是西藏大学首次招收藏语文专业的汉族新生,教师们没有教学经验,连教材都要现编现写,不知从何下手。
  根据这些情况,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言文学系为学生开设了《词汇学》、《口语实践》等课程,安排塔杰等教学经验丰富的藏族老教师为新生上课。
  当塔杰老师第一次面对这批新招生的大学生时,却觉得比教小学生还难。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有时候,他组织学生用藏语进行演讲,有时候编相声、故事、小品,组织学生演出,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困难的时候,系里安排党员老师每人带3至4名学生义务教他们学藏语文,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着手编写相关的教材。
  去年,塔杰老师带学生到拉萨市达孜县实习。当地农民们说的话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听懂,但让他们自己开口有困难,相互对话还有障碍。因此,塔杰老师着重鼓励他们多说多练,多想多问,多交藏族朋友,多了解藏族文化,他相信,只要努力,学生们一定会把藏文学好。他指着几个女学生对笔者说,其实也有学得好的几个女同学,她们的成绩很不错,他经常要求别的同学向她们学习。她们的成绩充分说明,其实,学会藏语文并非难事。
  作者:索穷
  (来源:西藏日报)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民族学院新闻网
&&|&&&|&&&|&&&|&&&|&&&|&&&|&&&|&&&|&&&|&&&&|&
您现在的位置:
甘孜州教育局局长嘎绒拥忠到藏语言文学系作报告
作者:藏语言文学系&&&&新闻录入:网络信息中心&&&&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851&&&&时间:
12月1日,甘孜州教育局局长嘎绒拥忠应藏语言文学系的邀请来校作了题为“扎根康巴,奋发有为,争当一名 ‘下得去、干得好、靠得住’的成功者”的报告。联系藏语言文学系的院领导、学院党委书记李继平及藏语言文学系全体师生出席了报告会。
嘎绒拥忠局长的报告紧扣甘孜藏区实际、甘孜州基础教育现状和藏语文系师生的工作学习实际,并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就广大高校师生如何深入实际、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在实践中发展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下得去、干得好、靠得住”的成功者谈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藏语言文学系副主任麦波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总结发言。他说,嘎绒拥忠局长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的报告对我们很有启发,希望全系师生能认真思考嘎绒拥忠局长在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甘孜藏区发展的需要。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信息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相关报道】
没有相关新闻
[综合新闻]
??????????
[系部之声]
??????????
| 四川民族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开发工作室
友情链接:
&&&&&&&&&&&第三届全国民族院校藏学暨藏语文教学研讨会
藏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西北民族大学建校50多年来,为少数民族了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万余人。今天的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11个学科门类,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具研究生教育、专科教育和中专教育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设有18个教学分院和系部,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各类在校学生10000余人。藏语系是我校具有鲜明民族学科特色专业之一。
  一、藏语言文学系概况
  藏语言文学系是随着西北民族大学的建立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为我国广大藏族地区及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国家、中央相关部门)培养和输送了从事藏语文工作的专业人才达3000余人,为我国藏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的办学实践证明,它开创了藏族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藏族现代高等文科教育的学科内容、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藏族现代高等文科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基本规范,经过不断创新和探索,现已初具规模,&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既有藏族传统文化底蕴,又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递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藏语言文学系1979年被批准为藏语专业首届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三个教学层次,在校生近400人。有教职工25人,专业教师20人,高职13人(正高5人),中职7人。具有硕士学位1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
  藏语言文学专业1999年和200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专业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中,近两年投入近30多万元,为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创造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本专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目前,本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整体已基本形成趋于合理的学科体系。
  二、保持特色、优化专业,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
  在探索如何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加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加强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藏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就必须学习好本民族的母语。长期以来,在选择特色教育实践中,突出了藏族历代文选、藏语语法、藏语修辞学、藏传因明学、梵文等基本课程教学。并将这些作为大一、大二阶段的基础课来学习,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三个专业性方向,如藏语言文学、文秘、翻译(藏语)三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相应开设了四至五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或本人意愿,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这样有利于个性的发挥,自我优势的发展。在实践这个方案中,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特色学科用特色语言来讲授。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根据来自藏汉及其他民族杂居或相邻地区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也兼通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来进行辅导。建国以后,藏文走出寺院、私塾,进入了中小学和大学,进入新闻、出版、科研等各个领域。藏文是拼音文字,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具有完整的语法理论和较强的表达能力。由于我国藏族地区分布广,各个方言区又都有一套自己的语音与文字之间的读音规律,因此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共同的书面语进行交流。对此,在教学中,我们最基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在藏语文专业的各门课程中,坚持用藏语授课。
  ⑵新的学科内容课程实行用藏语授课为主,或藏汉并用授课。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立足于培养社会适应性型人才为目的,坚持现代文化课程讲授时用藏语为主,藏汉并用的方法。
  ⑶坚持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队伍。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要功能。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西部藏族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思想观念因素,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提高,素质低,观念难以转变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对此,我们注重在提高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上下功夫,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教学要求。
  ⑷结合实际,研究和探讨双语教学的路子。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不仅涉及教材、教法、课程设置,还涉及教学用语、学制、办学形式以及教育体系等一系列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它已超出教学与教法的范围,涉及到了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西部民族教育的一个难点问题。2002年7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西北基地”在西北民族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我们积极参与、合作该基地所承担的课题的科研和实验项目:①宣传贯彻党的民族语文政策;②开展西北地区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研;③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双语人才培养,协助政府与学校积极促进双语教育的发展和普及;④开展各种类型的双语教学实验,总结、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法;⑤开展双语师资培训;⑥召开片区学术研讨会等。
  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技术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同时,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实现了信息处理,民族语言文字软件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建立藏语系信息网络室,配备42台电脑,并配有藏文操作系统软件。
  实践证明,运用藏文网络等信息技术,加速了藏语言文字与现代化接轨的步伐;进一步推进了藏区的双语教学进程;必将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运用这项信息技术为广大藏区和西部大开发服务。
  ⑹教材建设及其特色。藏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建设,我们通过申请国家民委“八五”、“九五”教材建设规划项目和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来先后完成了《藏文写作》、《藏族文学史》、《文学概论》、《藏族现代作品精品赏析》、《吐蕃文选》、《敦煌古藏文文选》、《藏传因明学教程》、《藏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藏语语法教程》、《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12余部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我们仍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首要任务来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大教材内容的不断补充、完善的力度,力争抓出实效,提高教材质量,推动我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注意了从以下几点;①教材的民族性。(必须是用民族文字编写教材)。②教材具有民族文化氛围,翻译教材的译文要符合本民族语言文字叙述特性和文化特性。③教材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规范。④教材的学科内容要有系统性和完整性。⑤加强教材的编号、评审工作的监管力度,杜绝粗制乱造。
  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向专业多元化迈进
  2002年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推动东西部对口支援和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本地区学校“两个工程”的实施,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在内地若干所重点高校培养少数民族硕士、博士;对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院校学位点的建设和研究生招生指标等给予扶持与倾斜;要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十五”时期,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工程专款将重点投向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这将为我们改革和发展民族教育,提供和创造了极好的政策环境和经费条件。
  1、改革的必要性&保持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是历史抒予我们的责任,改革和拓宽专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解放思想,积极展望和关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以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前沿动态。尤其关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关注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民族地区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为已任。近几年来,我们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专业改造,但力度还不是很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文化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阻挡发展趋势。在文化全球化推进中“文化霸权”对民族文化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可以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民族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弘扬和综合创新的实现,便是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最好抵制,对“文化霸权”的有效遏制。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藏语文高等文科专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改革与困难,机遇与希望并存。必须全面系统地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深入改革和不断创新、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新型学科。寻找相近或相容的新的专业增长点,拓宽专业口径的唯一出路。&
  2、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要认清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与优胜劣汰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地区的人才也将通过人才市场这个渠道来引进的。民族语文人才由于专业面窄等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入有竞争力的人才市场,导致民族语文专业学生社会就业率自九十年代末起,趋于收缩,就业困难的状况。在无情的市场经济下,只能望洋兴叹,无力应对。只有等待和观望政府的特殊政策的出台,这是一种无奈和缓机之策,绝非长远之计。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专业已经不能适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应当认识到,新知识和新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而我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严重滞后,不能适应这一知识更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必将遭到淘汰。近年来,西北民族大学曾组织人员专门到甘、川、青、宁、新等省区民族地区进行跟踪调查,根据信息反馈显示,各民族地区当前急需的人才是理工类、经济管理和法律等专业人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的发展,经济已现出凸显位置,科技、农牧技术、经济管理、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迫切,而且大量需要。我国由于行政机构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民语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难,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和民族地区各界人士都感到十分忧虑的重要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探讨。
  四、创造条件、不断探索、拓宽专业,求生存、求发展
  建国以来在我国民族院校中,民族性的文科专业,早已体现出它的科学体系和自身的价值。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不适应的东西进行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在民族教育学科建设中,决不能采取一哄而起或一哄而落的作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个合理而有发展前途的改革之路。首先,摸清自己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及其创新能力,不能盲目跨越学科领域和专业领域。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在相近或相邻的学科领域或专业中寻找结合点,寻找开创新专业的增长点。
  近十年中,我们先后到北大、北师大、中国科大、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选派青年教师十多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深造。侧重于文学、英语、计算机和经济管理学等学科和专业的学习。通过进修深造,使师资队伍整体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2000年以来,我们与本校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创办了藏汉双语工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既不是纯理科专业也不是纯文科专业,具有文理渗透的学科特色。现今已招收有三届,在校生达100多人。在具体教学中,对个别课程实行双语教学。与此同时,我们还参与西南民大、青海民院、青海师大等民族院校承担的14部工商管理专业教材的翻译任务,我系承担了8部教材的翻译任务。
  2001年,我系开办了甘、川两省的英语师资班(中专班)。这个专业虽是中专层次,作为一个新型的专业,对今后拓宽专业,增加新专业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和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藏语言文学系的教学,在新世纪进程中,尤其是在现代的多元文化中,吸纳了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素养。必须要实现多元化,只有实现了多元化,才能容纳更多、更先进的民族文化。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当今的创新时代,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勇于吸纳和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创新,在创新中一定会发展壮大。
西北民大藏语系
作者: 西北民族大学藏语系
扎西才让、道吉仁钦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