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孝的名言责任意识的名言

孔子正心修身名言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慎言敏行篇
1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20.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21.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2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2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2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诚信友爱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2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0.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3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3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3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3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3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仁德道义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释义】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4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43.子曰:“君子道者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4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45.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释义】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4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释义】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47.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释义】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风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4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4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50.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谦逊恭谨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5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5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释义】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5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5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56.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5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释义】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
5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释义】孔子说:“君子安详宽和而不傲气逼人,小人傲气逼人而不安详宽和。”
6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求知好学篇
6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6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6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6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6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6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6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9.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70.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7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释义】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7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7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7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7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释义】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0关于责任的格言警句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0关于责任的格言警句
关于责任的格言警句;1、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译文: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译文: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4、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译文: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5、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译文:
关于责任的格言警句1、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此句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译文: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这里的“天下”其实在现代即是代表祖国,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名联谈趣》译文: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4、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后出师表》译文: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5、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熹译文: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他还说:“敬字工夫,即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这里的“敬事”、“敬业”都是指在工作中要聚精会神、全心全意。这种“不怠慢、不放荡”、“未尝间断”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是职业人做好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起码的思想品格。6、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 (朱熹)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译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的《劝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于随随便便。8、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译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的这句话时刻警醒着我。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勇敢承担起责任和义务,我们义不容辞。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更有力量。9、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译文:“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出自于《苟子?修身》,意为:勤劳能干的农民,不会因为有水灾旱灾就不去耕作,精明会做买卖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本而不去经商。耕作是农民物质的来源,而经商则是商人生命的内容,不耕作何为农民?不经商何为商人?《庄子?徐无鬼》载言道:“农夫无草菜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说得便是如此。农民在田陌之间获得快乐,商人则在买卖之中获得满足,正所谓“商旅不行,利润难得;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10、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梁启超)11、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1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清《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译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译文:“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汉书.司马迁传》译文:常常想着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自己能够为了国家发奋向前,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林则徐也有类似的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实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乏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仁人义士,这句话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讲不外乎四个字:以身报国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享福之后才享福。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1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20、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50关于责任的格言警句等内容。 
 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 & & 素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2月8日表示,&这次江苏省&两会&的提案,就是我将带到全国&两会&的建议,在人民币和商品上印孔子、老子的名言,印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这都是倡导要助人为乐。&陈光标说,&将这些名言印在人民币上,人们会记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耳濡目染地学习。&
此建议召来许多非议,批评声胜过支持率。有人道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虽然他的提案没有得到民心,但是此提议可算是针对时下传统缺失,道德缺失的问题出的又一新招,期通借钞票印名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达到提高提高国人文化道德素质的目的。但是名言真的能引人向善,改变时下道德缺失的现实吗?
有网友发博文回应到:&每当社会的道德水平在下降时,总是希望有一种文化来改变现实,然而,这多半是不现实的想像而已,世上任何一种文化,只起到教育作用,而人类是否会接受,能否改变,则又是另一回事!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水平集体下降仅靠人民币身上的名人名言是改变不了的。&
作者马涤明在《东方网》上发文称:&有心学习的人,无需在货币票面上学习;无心学习的人,货币票面上的只言片语,怕更无意义。&
作者潮白也在《南方日报》发文《把名言警句印在人民币上干什么?》称:&陈先生的出发点或许是积极的,但他显然过分看重了名言警句的功效。我们从来不缺名言警句,漂亮话多得是,结果呢?&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关于孝的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