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帝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是谁人

赵城旧县名,位于山西省南部,东屏,西耸罗云明珠,北依太岳余脉,南展葱茏沃野,汾河纵贯其中,临汾盆地由此铺开。隋置县,治今。《平阳府志》有道:"霍岳镇其东,汾水潆其西,原隰,气象完固。"可谓襟山带河,壮丽而富庶之地。文献参考关于造父,《史记·秦本纪》:"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山西通志》和《平阳府志》均记载:"周穆王封造父之地。"赵城乃赵氏地望所在,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史记·赵世家》:"造父幸于周穆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耳,献之穆王。"并四曰"乘",并两曰"匹",造父挑选了八匹骏马,还有桃林之地的良马,献给穆王。造父是一位识马驯马的能手。关于八骏,《穆天子传》有记载:"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山子、渠黄、骅骝、。"而造父则为第一御手:"天子之御:造父、叁百、耿翛、芍及。"当时,交通靠马车,作战靠战车,因而,"御"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孔子开办私学有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御就是驾车的技术和规矩。造父善御,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淮南子》有两则描述:"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安劳乐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古人还把治理国家,比做造父之御:"圣主之治也,其犹造父之御:齐楫之于之际,而急缓于唇吻之和,正度于胸臆之中,而执节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可见"御"在当时的重要地位。造父善御而立功,《史记·赵世家》有一段十分生动的描述:"穆王使造父御,西巡守,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当穆王命造父驾车向西巡狩到西王母居住的荒蛮之地后,竟然乐而忘返。这时,东方淮水流域的徐偃王乘机发动叛乱,军情报来,穆王大惊。在这危急时刻,造父驾车,日行千里,迅速回归,为平息叛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穆王因造父有功,给予嘉奖,赐给赵城。《史记》有注:"晋州赵城县即造父邑也。"因而,赵城成为造父的食邑,是赵氏先祖发祥之地。这里,赵城和造父首次联系在一起。《史记·秦本纪》也有类似记载:"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骥、、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穆天子传》则记载了穆王巡行的情况:"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造父为御,南征翔行,径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驰驱千里,遂入于宗周。官人进白鹄之血以饮天子,以洗天子之足。造父乃具羊之血,以饮四马之乘一。"周穆王名姬满,是周武王的五世孙。关于穆王时期的确切年代,由于我国有文字纪年的历史,是从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起。这年,周厉王因国人暴动而奔彘(山西霍州)。厉王是穆王的七世孙,因而,穆王的年代,过去只能按古书《汲冢纪年》等推测。近年来,学术界"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初步成果,从武王克商有了确切年代。吸收这一成果的中华世纪坛《铭文·夏商周》一章中"公元前1060-前1041年"记载:"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昧爽,于商野与纣军大战,灭商,建立周王朝(都镐京)。武王改元。""公元前960--前941年"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徐国始强,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驰师救周,与楚联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也就是《史记》所描述的造父为穆王御,长驱救周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确切年代穆王十七年,即公元前960年,距现在已两千九百六十多年了。"穆王五十五年卒。"于公元前976年─前922年在位。造父善御是有其家族渊源的。先祖可上溯至女修。《史记·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颛顼乃黄帝后裔,女修就是黄帝的远代子孙了。这是史籍记载造父最早的一位女性先祖。男性先祖没有留下名字,而所谓"陨卵吞卵",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记载,其负载的信息应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大业,即皋陶,是造父第一位将名字流传下来的男性先祖。皋陶生活在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是联盟中重要的一支氏族。《史记夏本纪》:"皋陶作士以理民。"皋陶曾担任"士",执掌刑法,十分公正,成为后世秉公执法的典范。皋陶还拟定了一套治国方略,受到称赞:"皋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就是要以德立世,坚持诚信,这样才能使谋略成功,群臣和谐。"在知人,在安民。"等。禹继舜立后,将皋陶预立为自己的接班人,"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未来得及施展抱负就去世了。"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少典乃黄帝远祖,女华自然也是黄帝后裔。皋陶之子大费,即伯益,或曰。伯益的最大贡献是辅佐禹治理洪水,禹十分推崇伯益的功劳,舜就赐给他黑色有飘带的旗,并预言他的后代一定会昌盛,还把一个姓姚的漂亮女孩嫁给了他。"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洪水平息后,伯益担任舜的虞官,就是掌管山泽,成为鸟兽调驯大师。而伯益的后人,在驯化鸟兽上立名于世,成为造父在技能方面的承传;伯益嬴姓,是舜赐给的,造父自然也姓嬴,这是在姓氏上的承传。造父封到赵城后,其后裔方姓赵。可以说,天下赵氏都是从赵城发源的。禹对伯益十分器重,皋陶去世后,就将伯益立为自己的法定继承人。《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而后举益,任之政。""以天下授益。""《青铜甬道铭文》"公元前2060-前2041年"记载:"禹举荐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卒,又举荐益辅政。"皋陶生活的时间,应在公元前2041年前,距今至少已4045年了。"公元前2040-前2021年"记载:"禹巡狩,至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益让禹之子启,避居萁山之阳。益佐禹日浅,天下未洽,诸侯皆去益而朝启,于是启即天子位,建立了夏王朝。"伯益虽然被授予了帝位,却让给了启。而《战国策·燕策》则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伯益生活在公元前2021年前,距今至少已4025年了。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造父乃大廉这一支的后人。《史记·赵世家》开篇也说:"赵氏之先,与秦同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大戊是商朝第九位帝王,闻知中衍继承了祖先的善御技艺,乃召卜师占卜,结果卦象大吉,就将中衍召来做了自己的御者。中衍受知遇之恩,屡建功勋。大戊大喜,又将王室之女嫁给其为妻。《青铜甬道铭文》"公元前1500--前1481年"记载:"雍己卒,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大戊即太戊,公元前1480年即位,中衍也应在这一时段内,距今则已3484年了。"而若木的后裔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夏桀于鸣条。"能为汤御,可见也是一名出色的御手。这样,族就从驯育鸟兽的承传,发展到驾御车马的承传。《史记·秦本纪》:"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葬于霍太山。"赵氏先祖从中衍之后殷商时期就成为诸侯了,而蜚廉父子都曾以特殊的本领辅佐殷纣。武王伐纣时,蜚廉正为纣出使北方。因殷纣已灭,回去也无法汇报,只好在霍太山筑坛进行。掘土筑坛时,于土中获一石棺,棺上有铭文说:上帝昭告处父,你不曾参与殷商之乱,所以赐给你石棺,以光大你的氏族。蜚廉死后,就葬在霍太山。蜚廉生活的时间应在武王伐纣的公元前1046年前后,距今已3050年了。赵城就在霍山西麓,仅距10公里。霍山主峰老爷顶,也在赵城境内。"蜚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是蜚廉的五世孙。"自蜚廉生季胜以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从造父起就定居在赵城。"恶来革者,蜚廉子也,早死。有子曰女防。"蜚廉另一子恶来革早死,其子即季胜的侄子叫女防,乃秦的先祖。而女防的后裔"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赵城显然已是蜚廉家族的世袭领地了。因而,穆王将造父封到赵城,并非随意指派一地,而是将其先祖的家乡作为正式食邑而已。赵城,氏之城那么,赵城的名称是怎样来的呢?一说是纪念春秋末年赵国正卿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而来.赵鞅系原赵城县人氏,称为赵城是取赵简子之城之意。有学者认为:赵城名义来源于造父。由于赵氏先祖蜚廉葬在霍山,蜚廉后世就在赵城一带居住,那时还没有赵城的名称。穆王封造父以赵城,不过是赐予造父一个正式名义。赵城的名称实因造父所居之城而起。赵、造二字,音、义相近,从构形上讲,赵从"辵"旁,造从"辶"旁,原本就可以互相通用,都是奔跑的意思。而"赵"字本意是超越、腾越。且有例为证:《穆天子传》:"天子北征,赵行□舍。"一舍为三十里,超越了数舍,可见速度之快。造字出现在先,赵字出现在后,二者实为一字。或者,赵城原作造城,即造父之城,后来改作赵城。这样,赵城名义可理解为来源于造父,即所谓以字为氏。  然而,《史记》中明确写道:"自蜚廉生季胜以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可见,"赵"这一名称早已存在,造父一族居住在这里。造父封到赵城后,和当时普遍采取的以邑命氏一样,以"赵"为氏。那么,赵城的名称又是怎样来的呢?  造父的先祖皋陶,乃"玄鸟陨卵,女修吞之"而生。玄鸟即燕,逐渐演化为凤凰,成为东夷族崇拜的神鸟,并以其为图腾。关于玄鸟、凤凰及东夷族,《左传·昭公十七年》有一段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杨伯竣在《》说:"鲁封于少昊之墟,郯子又为少昊之后。"因而,郯子得知少昊以鸟名官的史实。少昊是东夷族团的始祖。上古时期,氏族或部落首领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以制定和颁布历法。少昊氏在制定历法时,结合各种鸟的习性,并作为管理这方面的官员名称。  当代学者综合历史、考古、民俗、徽铭、古文字、古地理、古气象、碳14测年等多学科研究,第一代少昊约公元前7570年生于山东曲阜,其父是金星氏之子,发明了金星历。少昊继承其父金星氏历法,并作了系统补充,发展了八卦太阳历,作十月太阳历,所以称金天氏,或金穷氏。少昊名鸷,以风鹏玄鸟为名。当少昊鸷作为冲帝,即入赘,进入伏羲氏族,为第六代伏羲,即少昊伏羲登位时,"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因曰凤鸟氏。"(《拾遗记》卷一)"以登帝位,徙于曲阜"(《左传》)。少昊母皇娥,从母系下传,是以鸠鸟、鸷类、凤鸟为图腾的氏族。少昊以鸟名官,当在著名的涿鹿阪泉之战中,黄帝战败了蚩尤、少昊联军后,任命少昊清阳统管东夷诸部之时。这时少昊又名帝俊,曾迁都荷泽,与羲和、常羲共建。帝俊有皇鸟、栾鸟、凤鸟三部。少昊后裔世代绵延,历神农、炎帝、黄帝,皆袭少昊之号。并于公元前4050年--前3790年,继黄帝而兴,建立了"少昊之世",历时260年。  杨伯竣在《春秋左传注》"凤鸟氏"下注解曰:"杜注:'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凤鸟,可看作鸟图腾的一个总标志。赵城,俗称为凤凰城(见图片)。而晋南各地有许多城市被称为凤凰城,如浮山城等。其下各种鸟为分标志,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还有等,郯子具体介绍了十种。此外还有"为五工正"、"为九农正"等,均以鸟名作为管理某一方面的官员名称。在"玄鸟氏"下注解曰:"玄鸟即燕。分谓春风、秋风。燕以春风来,秋风去,故名。"燕是分管春风、秋风的"司分"官。舜曾赐给伯嬴,也作鸁,乃燕的异体字。伯益之益,也即燕。因而,所谓赐姓,也不是随便赐给的,而是对其图腾的尊重和明确。杨注在"伯赵氏"下注解曰:"伯赵即伯劳,一名博劳,一名鵙(ju)。秋月以所捕动物贯于小枝,储作冬粮。鸣声甚壮。以夏至鸣,冬至止。"伯劳是分管夏至、冬至的"司至"官。这里的"伯赵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造父的先祖我们追踪到了皋陶。皋陶生活在公元前2350年尧舜禹时代的临汾市一带,《帝王世纪》载:"尧都平阳(山西临汾市)",是少昊清阳裔族。少昊清阳统领东夷诸部为公元前4050年左右。皋陶乃"玄鸟陨卵,女修吞之",上溯1700多年到少昊清阳时,其先祖应是少昊清阳族裔中的"司分官",即玄鸟氏。既然玄鸟氏后裔有皋陶、伯益一支活动在汾河流域的临汾盆地一带,且被史书记载;那么,同为少昊清阳族裔中的"司至官"、伯赵氏后裔,是否也有一支活动在汾河流域、距平阳即临汾市北仅50公里的赵城一带?伯赵氏这个部族群体可能是最早称其为"赵"的先民。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繁衍,伯赵氏的先民们,在霍太山西麓的赵城一带建造了一座"伯赵城"。"伯"者,大也,霸也。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伯赵氏"和"伯赵城",渐渐被略称为"赵氏"和"赵城"了。赵城者,伯赵氏之城也。只因伯赵氏后裔未能像玄鸟氏后裔那样留下著名的部落首领名字,才在历史典籍中湮没无闻。而伯赵氏一支只有长期定居在赵城一带,才可能将当地命名为"赵",赵城也才称为凤凰城。  我们这样分析和推断,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例证的。《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平公患病,郑简公派子产聘问时,同时问候病情。晋国大夫叔向对子产说:君王的病,据占卜的人说是实沈、台骀在作祟,而太史不知是什么。请问这是什么神?子产在解释了实沈乃参星之神后继续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也。"玄冥师为管理水利的官员之长。少昊氏后裔昧担任水官之长,其子台骀继承父业,疏导汾水、洮水,筑堤防住大泽,使广大人民避免洪水侵害,居住在广阔的高原上,建立了功业,颛顼帝就把汾水流域封给了他。台骀的后裔沈、姒、蓐、黄,就在这里生活和繁衍。这是又一支有史籍记载的进入汾河流域的东夷族裔。台骀生活在颛顼时代,约公元前年。在此期间的公元前3350年,遭逢大洪水,黄河泛滥,海平面高出5米。台骀就在这段时间治理汾水,早于鲧、禹治水1200多年,为尧舜禹在汾河下游建都创造了条件。关于台骀,明成化版《山西通志祠庙》载:"汾水川祠,一名台骀神庙,有六:一在太原县晋泽南;一在静乐县定河口;一在五台县西十五里;一在曲沃县西三十里高村;一在石楼县南三里翠金山上;一在汾州城东南二里,皆为行祠。"《平阳府志曲沃县》亦载:"台神庙,在县西三十里。"台骀神庙之多,可见台骀生产和生活地域之广。现侯马市(曾属曲沃县)台神村西古翠岭,紧靠汾河,占地一万平米,有建筑40多间,为明朝时所建。  那么,东夷族后裔,无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无论台骀、皋陶等,何时、何因从山东地区西迁到汾河流域、霍太山和赵城一带呢?  东夷族西迁的几条线索  东夷族西迁,有这样几条线索:一、逃避大洪水、大海浸。1、从距今1.1万年我国境内冰川消融,发生第一次大洪水后,公元前7700年伏羲时代,发生第二次大洪水;公元前5700年和5400年,三百多年内,发生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特大洪水、特大海浸。海水上升,倒灌于华北平原,海平面比现在高出10米,海岸直抵太行山东麓。少昊、颛顼、灌兜及东夷各族,皆不得不向西边的高地逃生,退迁到太行山及其西,有的则北逃幽燕进入东北大平原,成为东北九夷。在这两次大逃亡中,很可能有一支或几支进入了汾河谷地。  2、公元前3500年的颛顼时代,发生了第五次洪水和特大海浸,海平面比现在高出5米,华北平原一片汪洋。颛顼任命。少昊、颛顼、共工诸族纷纷爬上太行山,向北迁徙,进入燕山,经过辽西走廊,转向东北亚。台骀治理汾河,就在这一时期。在逃亡中,一路上且迁且驻,中途还留下许多人。也可能有一支在西迁途中,看到汾河流域治理得好,而进入霍太山、汾河谷地。  二、因战败而被迁徙。公元前4515年,在中华上古史上发生了著名的涿鹿阪泉之战。"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蚩尤是伏羲氏的后裔修(即儵,黑蛇或玄蛇)族的嫡系传人,属于东夷人中的黑蛇支,同时也是女娲黑虎族苗裔。蚩尤氏又名九黎氏,为冀州土著。蚩尤氏继承和发展了伏羲氏的历法,发明耕,水牛稻作农业,夯筑版城,采矿炼铜,制作兵器,建立了三苗九黎东夷金兵联盟,举行会盟大典,统一东夷,制定刑法等,是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先祖之一。1、少昊氏与蚩尤、夸父、共工联军与黄帝战,战败后蚩尤被擒杀。联军分为三支逃亡,一支顺黄河北岸向西,退往太行山和华山;一支渡过黄河南下;一支向东进入山东。在逃往太行山的一支中,很可能有在汾河谷地留居下来的。2、黄帝对战败的太昊、少昊、炎帝、蚩尤、夸父等炎夷显族,实行"分而治之",凡不屈服的,就东西南北分流,离开故土,远道迁徙,另辟新生活区,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动荡、大分化、大迁徙。首先分化东夷,使东夷少昊青阳九黎联盟与三苗联盟脱离,再任命清统理东夷诸部,把东夷少昊部进一步分化,使其一分为三:东北九夷、东九夷、南九夷。而少昊白虎部和常羲氏(昌意)则西迁于陕、甘、青边陲地区。这一支不屈服于黄帝统治的部落,在西迁途中,有可能路经霍太山,其中有的留居在汾河谷地。3、少昊清(质或鸷)所治理的东部,以帝俊称少昊。帝俊少昊的以鸟名官,说明当时已是一个有着严密分工的社会。他们积极重建和复兴少昊三苗九黎国族文化,使其得到空前发展;创造了新的天文观测仪器璇玑,完善了自己的观测系统;抗击洪涝灾害,开辟山东半岛、渤海湾及其以北地区。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家族、宗族、氏族迅速,不断立族分氏,以族为国。少昊氏族仅鸟部就分化出25个。各族都建立自己的天文观测中心和祭祀中心,形成一批城邦国家。而西迁于陕、甘、青地区的那支少昊氏族,这时已与炎帝夸父国结成联盟,开始向东回迁。这样,东西两部少昊氏族向中原会聚,少昊三苗九黎联盟再度形成。而此时的黄帝氏族则逐渐衰落,无力控制局面。公元前4050年,少昊氏登临帝位,创造出历史上的少昊时代。在西部少昊氏回迁的过程中,也可能有一支留居在汾河谷地和霍太山。  三、轩辕黄帝芒封禅、有熊黄帝号建都及帝轩黄帝号次回迁。1、黄帝胜利后,"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史记封禅书》)就是登上泰山,兴封禅之举。所谓封禅,就是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草扫地为场祭地,向天地报告天下太平。封丘高耸,象征天;禅场在下,象征地。然后又在兴封禅。"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竝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螣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非子十过篇》)这里,鬼神、蛟龙、毕方、蚩尤、风伯、雨师、虎狼、螣蛇、凤凰等,都是国族名,国族领袖。而西泰山就是山西霍太山。黄帝会合炎帝、东夷诸国族领袖于西泰山,封土为坛,举行盛大祭天典礼,并作《清角》乐。即《史记五帝本纪》所说:"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黄帝在西泰山兴封禅,其所会合之国族中,有的便可能在西泰山即霍太山附近留居下来。"螣蛇伏地,凤凰覆上"者,就是螣蛇族人在山下保卫,凤凰族人在山上护佑。螣蛇为东夷蛇族裔,凤凰亦为东夷族裔。而凤凰族人中,有的可能在封禅后留下来,定居在霍太山和汾河流域,并逐渐建起了凤凰城。2、黄帝氏族在北方休养生息百年之后,逐渐向南方迁移。公元前4366年,第五代黄帝常卒,第六代黄帝号称帝,时年30岁,建都山西霍州、霍太山,在此36年。又南迁至王屋山,再南迁至华山、熊耳山,到河南灵宝建都。在霍州的30年间,随同迁来的东夷族人,有的可能在霍太山西麓和汾河流域定居下来。3、从公元前4140年第十三代黄帝起,称为帝轩黄帝时代,开始从河南向北迁移。他们越过黄河,沿汾河北上,经霍太山、太原,云中山,到第十五代黄帝号次,在轩岗建都。在其迁移路过汾河谷地和霍太山过程中,也极可能有定居者。相关链接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0:01:2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北宋文学家&&苏轼。
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
苏氏后裔在河南武功县苏武陵园祭拜祖先。
 苏氏后裔宣读祭文。
 苏氏始祖&&苏忿生。
浙江钱库苏家堡苏氏宗祠。
  苏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名望之族,起源于地处中原的河南。
  苏氏家族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人文始祖黄帝直系,颛顼大帝的后裔,出自高阳。西周时,作为开国功臣之一的苏忿生,与周公、召公齐名,后封于苏(今河南温县),是公认的苏氏始祖。
  历代苏氏人士拓荒开疆的奋斗的精神,铸就了灿烂的苏氏文化。尤其是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苏氏子孙跨出国门、远涉重洋,为苏氏家族创造了非凡基业。这些游子情系祖国,缅怀先贤,自发组建了许多宗亲联谊组织,慎终追远,祭祀祖先。
  追溯始祖&&苏忿生
  有史料记载,颛顼是黄帝的孙子,起始在西南地区生活,以后随氏族东迁来到中原地区。颛顼在许多历史传说中不仅是英雄般的人物,也是当时统合天下的部族名号,赢得五帝之一的赞誉。
  颛顼有苍舒、陨鼓、祷戴、大林、龙降、廷坚、仲容、叔达等8子。后娶胜奔氏之女生子称,称生卷章,卷章又名老童。以后这一部族又衍生出了黎和吴回。
  黎为帝喾时代的火正,火正是管理民间事物的官职,推广民间用火,给黎民百姓带来光明和温暖,造福于百姓,帝喾赐他&祝融&之称。
  后来由于长江流域共工氏作乱,黎没有完成征讨使命被诛。吴回随之征讨取得胜利,其部族也因此重返中原。吴回的儿子陆终生有6子,分别是樊、惠连、竹钱、竹坚、会人、辔牲、季连。其中,樊封于昆吾,为己姓,又称昆吾氏。即苏谱上的&昆吾公&。
  昆吾集团在夏中晚期很强盛,有苏国是昆吾集团的小方国。但是商灭夏之后,有苏国融入商王朝统治,受到商朝的歧视和压制。
  西周是有苏国的重要发展时期。在周灭商的斗争中,有苏国以苏忿生为代表,积极助周灭商,加入了周武王联军。苏氏族人善于冶金,为周军队打造大量兵器,功不可没。苏忿生在朝的威望及地位很高,有与周公、召公齐名的苏公之称。
  从颛顼,到祝融,到昆吾,到有苏氏均不是以苏作姓,只有到了苏忿生,这才第一次正式以苏为姓,所以,他被苏氏后人祭祀为始祖。
  《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温,故国也,苏忿生封。&温是苏国国都,在今河南温县西安乐寨与招贤一带。当时,苏国领地有十二邑,地处河南北部,相当于今太行山以南、王屋山以东地区,包括今河南的修武、获嘉、沁阳、孟州等地。
  到了春秋时期,周平王将国都从长安东迁洛阳,苏国与东周国都仅一河之隔,苏国成为重要的王畿之地,其互相间的关系也日益恶化,矛盾加剧。到了公元前650年后,随着周王朝的衰落,在各诸侯国相争中,苏国的领地被晋国吞并,苏国由此消亡。
  从其它一些史料看,苏氏也有出自古代少数民族和改姓的说法。但公认己姓苏氏应该是最早的一支。
  从中原播迁海内外
  苏国被晋吞并后,族人以国为氏四处播迁。当时大部分苏氏族人居住在河内(河南沁阳)和洛阳一带,两地仅有一河之隔。由于洛阳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亡国后的苏氏族人首选之地,以后就成为苏氏的河南望族。
  春秋时期,苏氏人从入楚仕庄王,而有些就定居于两湖一带。汉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侯,此后不久,这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和蓝田苏姓。
  汉末群雄割据,有一支苏氏从河内迁入四川眉山。在此后的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苏氏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相,居于山东。
  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今河南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氏。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苏氏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也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氏始祖。
  早在宋朝时就有苏姓族人渡海谋生。但大规模迁徙到香港、台湾创业还是在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泉州、漳州地区的安溪、晋江、南安、周安、龙溪等县苏氏族人纷纷迁往台湾创业。清朝政府实施对台湾的管辖权后,大陆居民激增。据史料记载,苏紫艳入垦竹北崎峰,苏得泉入垦嘉义东堡,苏玉入垦台北瑞茅瓜峰里,苏兴存入垦台北景美兴福、兴德二里。清咸丰年间,苏阿发入垦台中东势。这些先祖迁徙台湾,为台湾苏氏繁衍发展奠定了根基。
  同一时期,福建、广东、香港、台湾苏氏先民,为谋生还有许多迁徙到东南亚各国。他们在异乡创业,落地生根,派生出许多苏氏家族。在朝鲜半岛,苏姓家族也不少。据《韩国姓氏大观》所载,韩国苏氏是高丽国时吏部尚书苏芩公的后代。据韩国姓氏人口统计,目前在韩国的苏氏人口达2.4万人。而2006年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研究显示,百家姓中苏氏为第41位,大约占当代人口的0.47%。从近千年的人口增长总趋势上比较,苏氏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苏氏名人影响世界
  无论是为官贤臣、还是千古颂扬的文学大家,苏氏先人为促进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传战国时期的苏秦,曾拜师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姜太公兵法,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学成归来,他先后游历诸国,本想谋取一官半职,但一直没有人器重他。为去除自己懒惰情绪,他就悬发于梁,并以锥扎大腿,有名的&悬梁刺骨&就由此而来。经过刻苦研究,苏秦终于设计出一套制秦的战略&&台纵战略,他说服五国联合对抗秦国,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联盟。这位出身卑微的寒士成为身挂五国相印的显赫人物,被千古流传为纵横家的鼻祖。
  西汉的大臣苏武,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在贝加尔湖被拘押十九载,受尽折磨,面对威胁利诱,宁死不辱使命。为了表彰他不辱汉节的功绩,昭帝封他为典属国,宣帝时,被赐爵关内侯,后复为右曹典属国。他留胡节而不辱的爱国精神,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气节的光辉典范。
  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以眉山三苏闻名于世。他们创造的三苏文化照耀千秋,代表了苏氏文化的高峰,构筑起一座苏氏文化的丰碑,受到世代所景仰。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人类以公元纪年以来的第二个&千年英雄&,全世界有凯撒大帝等12位千年英雄当选,苏轼是中国唯一入选者。海外学者把他喻为中国历史上地位仅次于孔子的文人。西华盛顿州立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琳教授曾预言:随着中国和西方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可以相信,在21世纪,苏轼的作品在西方将更加流行。苏轼作为一个有趣的人物,他总是在不同时代里引起不同的论题,受到不同的强调,正因为每一代人都对苏轼研究提出新的论题,所以新的理解总会不断发生。
  北宋还有名相苏颂,在中国科技史、医药史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他幼承家教,勤于攻读,深通经史百家,学识渊博,举凡图纬、阴阳、五行、星历、山经、本草无不钻研。
  苏颂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使许多中外科技史专家为之叹服。上世纪30年代,英国李约瑟博士在编写世界科技史对苏颂就有很高的评价。
  世苏祈祖敬贤天下
  2005年3月,中国姓氏研究会在河南温县举行研讨会。由于温县是西周司寇苏忿生的都城,为此还对苏国、苏氏进行了研究。如今,温县城内有苏护墓冢,离城西南15里有苏庄,苏庄北夏庄处有苏全孝、苏忿生、苏成、苏明等墓冢,这里可谓为是苏氏故里。
  历经3000多年的历史演变,除在国内迁徙繁衍之外,苏氏宗亲遍布世界各地。
  缅甸苏氏人在清同治年间在仰光建造了芦山堂,又称简公宗祠。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后,在毛读棉又重建了被毁的芦山堂。新加坡苏氏公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29年的芦山公所,他们都铭记自己的根基在同安,属于益公芦山衍派的后裔。
  菲律宾苏氏家族在1938年就成立了武功苏氏宗亲会,至今也已近70年。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国也都有宗亲会组织。美国三藩市也成立了旅美苏氏宗亲会。
  在香港侨居的苏氏甚多,不仅有香港苏氏宗亲会,还有新界苏氏宗亲会。他们为世界苏姓联谊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8年10月,为纪念苏武&枚节牧羊,永不屈服,节旄尽落,亦不受降&的忠贞民族气节,第七届世界苏氏恳亲大会暨恭祭苏武活动在陕西武功县举行。来自台湾及海内外56个代表团800余名苏氏后裔参加了活动。鲜为人知的是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与苏氏也具有血缘关系。这是因为他的远祖本姓苏,只是因为历史的遭遇改了姓。所以目前他担任台湾&苏周连宗亲联谊总会&的名誉主任委员。他还专门为本次大会题词。
  世界苏氏恳亲大会在此之前曾在菲律宾、泰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福建举办过六届。2010年10月,第八届世苏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全球苏氏通过举办各种祭祖活动,实现了苏氏后裔的多年夙愿。(记者 陈晓平 文/图)
&&&&&&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于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
【责任编辑:聂毅】
】 【 字体显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太公的小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