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郑钱有什么花的名字字来个打油诗

关于名字的打油诗
上回书提到,在泰山上收到一个最有价值的礼物——名字作诗,这首藏头打油诗一改我对自个儿名字的嫌弃。今儿费心把它抄下来,啧啧,还带押韵的!诗文如下:
杨柳依依心惬意
素心如兰存魅力
芬芳四季天作祥
名山作证风采奕
那时,我突然对名字作诗这事儿充满了兴趣。跟老友QQ闲聊,邀他也用我的名字来上一首。老友不愧是老才子,一沟就通,一首诗倏忽而就,还有标题哪!
京城春华即景
客居松榆又双龙,幸结忘年,打油缀句以愧赠
杨柳无处不飞花
素面朝天去复还
芬芳不及花容在
声名远播岂江南
赞!声明都传江南去了。可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我:辛苦老大了!可否再通俗地释义一哈。背景、意思啥的?
老:不喜欢杨絮吗?那也是花,春的信息,洁白洁白的,纷纷扬扬,欣欣向荣;原本只有江南有,是乾隆康熙下江南带回北京的。
我:酱紫呀!原来是说杨絮的,我还以为说我哪!
老:别对号入座呀!我欣赏她的气质,现代人可能烦她,那可是皇家珍爱之物呀,至今不弃不离地眷留京城,纷纷扬扬,我行我素,精神可嘉!
有才华,别浪费。我赶紧趁热打铁起来。
我:我还有一个名字,叫杨曈,就是要搞点跟儿童有关的事儿,并且日日上升,日进斗金,或者能保持鹤发童颜,如太阳初生。回头您有空了再给泼墨一首如何?
老友毫不含糊,一挥而就。
杨吐翠,桃绽蕾
孰先孰后谁跟谁
曈曈日换新门对
儿童雀跃常相随
子曰学而时习之
自有日进斗金时
我:学而时习之,多么文雅;日进斗金时,多么俗气!
老:雅俗共赏,同流合污么!
我:这俩不搭调。要文雅,不要俗气!
于是,后两句改成:
子曰学而时习之
诲人不倦逢其时
老:雅了吗?
我:文雅但不够准确。诲人不倦不是俺的事儿!
老:典型的打油诗,哪跟哪儿呀?
整首诗于是又改成:
杨吐翠,桃绽蕾
孰先孰后谁跟谁
曈曈日换新门对
儿童雀跃常相随
子曰学而时习之
桃李不言自成蹊
我:是不是比客户还难对付?
老:这客户真难缠!
折腾了这一回,我想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决定回赠老友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
家有老伴同赏析
明日哪管在何方
今朝有酒得月楼
得月楼是老友最爱,实为子虚乌有的空中楼阁。在此之前,我二人已在这虚幻的得月楼醉酒当歌过若干回。当有一天我坐车路过前门大栅栏,猛的发现居然真有一个“得月楼”,那一刻的心情实在无以言表!
此诗递过去,老友一挥手又将它该换了面貌:
秦时明月汉时关
家有老妪常伴读
明朝哪去且不计
今晚醉卧得月楼
呵!这浪迹天涯的潇洒劲儿可就改出来了。实在是高!我接着奉承一首:
妙手天成笔一挥
意境气质全不同
明日干啥不重要
没有文化最可怕
老:夸我呢?
我:必须的!
老友再接再厉,继续咬文嚼字。
老:原诗“明”有重复,像这样改一改如何:
秦时有月汉有关
家有老妪常伴读
明朝哪去且不计
今晚醉卧得月楼
我:那不成了篡改古诗了?
老:这叫活学活用,不管怎么改,意思在那儿就得。用典就得改一改,不然就是“抄袭”了!
我:得月楼还有“月”哪!干脆甭用典了,搞个原创!
老:秦时有月我独得。
我:秦皇岛上海风凉。
老:秦皇汉武过往矣。
我:秦朝武汉天气热。
关于名字这点事儿侃的差不多了。老友想起来问最初那幅墨宝的来源了。我想起来泰山上那一位瘦骨嶙峋戴着瓶底眼镜的老人家,一刻不停奋笔疾书,同情心油然而生:
名字作诗生意好
挥毫泼墨不停休
日进斗金代价大
颈椎疼痛无人问
老友拿过去,随便一划拉,变成了:
给个名字就作诗
挥毫泼墨没得停
只要日进有斗金
管它颈椎疼不疼
呵呵!又是一个“意境气质全不同”呀!悲戚戚的同情荡然无存,生意人的油滑狡黠玩世不恭自嘲精神自得其乐尽在其中!
我的更多文章:
( 22:02:33)( 15:49:41)( 22:08:30)( 19:26:05)( 19:23:5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意思的打油诗------
耳熟能详的打油诗很多,称得上经典的却是中唐时期的张打油(有关资料网络上比比皆是)。
一、某日天降大雪,张先生诗兴大发,于是一首流芳百世的打油诗,咔嚓一声诞生了:
& 江山一笼统,
& 井口一窟窿,
& 黄狗身上白,
& 白狗身上肿。
&没有一个“雪”字,却形象的将大雪忽悠的活灵活现,尤其那个“肿”,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二、估计张先生还是个嗜酒的汉子,要不然怎么会在宗祠大殿上题壁呢。
&&&六出九天雪飘飘,
&&&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头两句,一场大雪让张先生有了谋面玉女的感觉,气势恢宏。
&&&然而这后两句却大出预料,恍惚是九曲黄河陡然间跌落在通惠河中,阴差阳错。
恰恰这阴差阳错,让生动活泼写意在下里巴人的脸颊中。
三、有位官员,估计怎么着也得是省部级的,看见上述打油诗,一股浊气从丹田萌动,却改道从上喷薄而出:
这是哪厮胡诌,乱我和谐,端的不是个好鸟!来人呀!将这厮捉拿归案!!”
&这张先生到底有点读书人的见识:“大人您要是喜欢我的作品,我还能脱口秀一把”
&“shut
up!”官员气的把在娘胎里的底蕴温柔的怒放出来。
&&&“小小的草民居然敢这样放肆,本大人日李万机,为安禄山兵困南阳挠破了头皮,你不曾为俺开心,反倒取笑于我?”
&张打油不慌不忙的说:大人莫急,小的为您解忧排难,请听:
& 百万贼兵困南阳 (大人心想:嗯!是这理儿。)
&&&也无援救也无粮&&(大人嘀咕了一句:靠!这句不咋地)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众衙役哄堂大笑,手里的杀威棒纷纷扔在地上,再看这位官员,嘴咧的像开了口的南瓜。
四、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打油诗,被一个张打油整的自“唐”以后越发的甘甜。
民间传说,清时的婚庆闹洞房很是无拘无束,非得折腾的新人晕头转向才算了事。有这么一位新娘,新婚之时被众人围攻的疲惫不堪。已经午夜时分,酒席依然,喧嚣依然,推杯问盏,猜拳问骰。新娘撑不住了,怎么着新婚之夜不能就此得过且过吧。恰时,客人们酒醒未衰,要求新娘吟诗一首,这位新娘也不含糊,略加思考,随口道来:
谢天谢地谢诸君,
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
众客人听罢面面相觑,人家新娘这是文绉绉的下了逐客令:春宵一夜值千金。
五、朱元璋,纯粹的下里巴人,按照《中国农村各阶层分析》,他可是个贫之又贫的贫农。可人家也有出头的时候,公元1368年南京登基称帝,建大明朝。有一天,打仗勇猛的朱大帝诗兴大发,脱口一首让百官瞠目结舌的诗---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鸡叫两声撅两撅。(百官窃窃嬉笑)
三声唤出扶桑来,(百官茫然相对)
扫退残星与晓月。(百官们俯首高呼万岁)
说实在的,皇上出口打油诗可能是不止一例,但是朱元璋的诗算不算打油诗呢?估计是哪位溜须拍马的大臣续上后两句的,要不然凭朱大帝的那两把刷子,还不把大明朝秀才们的大牙笑掉了。
六、说完了皇上说大学士,清代有个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叫张英,弓长张,草央英(废话)。这人可是雍正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张廷玉之父,著名大臣呀!&&
自打张英行政后就很少回老家,他老家(安徽)宅前有块空地,这块地和一家吴姓为邻。老吴家可能也不是吃素的,倒腾房地产有一套,把两家之间的公用地渐渐的蚕食了。于是,张英家人星夜兼程从安徽携书到京城,找张英告状。这位大学士问清来由,不慌不忙的题笔写了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又携书返皖(内时候没电报更没有短信!),来回差旅费(不含业务招待费)花费不少。老吴家知道此事之后,深有感触,廉政呀清官呀体恤呀说了一大堆赞美之词,且退让凭空占据的三尺土地。留下了原来的六尺地。
后来,人们称这就是“六尺巷”,至今犹存,传为美谈。
七、“弄瓦”是古人称生女孩儿的意思。宋三苏之一苏洵26岁的时候,第二个女儿出生了。文人嘛,总不能无声无息的就把“瓦”弄出来。于是,招呼文人墨客,摆开宴席,但凡文人赴宴,酒席间总免不了“卖弄文字”或者叫以文会友切磋“武功”。有个文人刘骥,诗性乘着酒性吟诗一首:
去岁相邀因弄瓦,
今年弄瓦又相邀。
弄去弄来还弄瓦,
令正莫非一瓦窑?& (令正:对人妻子之敬称)
一首打油诗把个苏洵接连生两个女儿的情景当作一把笑柄,可见朋友之间的融合,也见得没有平仄关系的句子,以及突如其来的文字间关系转化产生的意境,何等的美妙。
八、还是明朝,现如今有本书叫做《明朝那些事儿》,咱没细细看过,不过明朝有些事儿可是很有味道,比如县令徐九经,老人家那句“红薯”承诺,让现代官僚们私下里面红耳赤,场面上道貌岸然。其实徐县长还有一首打油诗后面伺候着“红薯”:
头戴乌纱帽儿,当官不省劲儿,平事儿而我不管,专管不平事儿。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之后,徐九经才成为现代社会家喻户晓的廉政清官。其实历史上的徐久经与同时代的海瑞齐名,都是为官清廉刚直不阿。
九、古代“文人墨客”总喜欢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发便不可收拾,管他什么家什物件儿犄角旮旯,忙不迭的把脑子里的情色一股脑表达出来。
江浙交界的太湖,古时候可能比现如今更加的浩渺(怎么着也是古时候),估计那时候朱檐粉壁画廊雕砌比现在要多,于是有好“事”者诗兴大发了:
望湖亭在太湖西,多少游人胡乱提,我也胡乱提一首,待他泥墙一起泥。            
更有凑热闹的马上附庸:
多时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二长,不是诗人长二丈,缘何放屁在高墙&。
不长时间,又来好事者写下一首,把前面两首都数落了:
放屁在高墙,为何墙不倒,那边也有屁,把它撑住了。
这样的句子算不上诗,否则的话有辱祖上,但是这样的相互左右,却证明了互联网的“跟帖”形式发源于我国,“跟帖跟帖”就这样来的!
十、康熙大帝是一个文化素养极高的皇帝,有一次出游,某翰林学士把尊叫“翁仲”的石人像说成“仲翁”,康熙听到了,心里那个郁闷,又不好当面奚落他。琢磨着“小子儿,回家再说”。
回宫之后,康熙御笔一挥而就:
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做判通。
康熙将错就错,把翰林学士读颠倒的名字,故意在诗中把“功夫”、“翰林”、“通判”三词统统来个颠倒,机智俏皮,幽默风趣。
注:翁仲,名阮翁仲,据说身长1丈3尺,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壮汉。勇敢无比,威震匈奴。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
十一、“狗肉将军”张宗昌逛完了泰山,手底下痒痒,胡诌了一首《咏泰山》的打油诗: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魔头的文化水平不很高,兴致倒是蛮雅致的。
另一首《天上闪电》的打油诗:
忽见天上一火镰,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
还有一首:《大明湖 》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把打油诗归纳为艺术有点牵强,不过这种载体确实也是一种民俗文化,上至将王帝相,下到黎民百姓,作为茶余饭后的围炉消遣,同样会怡心养肺。
十二、又是明朝,陆诗伯仿张打油《雪》: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明代某人也作了一首《雪》:
昨夜北风寒,天公大吐痰。东方红日出,便是化痰丸。
十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著名诗人袁水拍对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的状况,作了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
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在驻防徐州时写过一首植树诗:
 老冯住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看这样子,绿化地球早就开始深入人心了。
十四、打油诗最盛的现代,反映各个时期现实的打油诗,层出不穷。
五十年代的《干部下乡》:
&&&&&&&&&&&&
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
内时候的干部不论大小都是老百姓的主心骨。
但是大跃进时期,人们的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变作了幻想,有一首《稻堆》: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再比如,《两只巨手提江河》: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还有一首《我把地球挖个洞》:
 他在西来我在东,我把地球挖个洞。竹篙捅到美国去,吓得美帝半癫疯。
 苏联大哥好朋友,卫星载我上月球。砍来桂树烧木炭,赶下嫦娥去放牛。
 公社谷堆入云天,离天只有三尺三。忽然之间烟瘾起,对着太阳点支烟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打油诗或者叫顺口溜,也曾经极大的鼓舞了亿万老百姓大干社会主义的干劲儿。从某种角度上说,没有那个时期幻想美好生活的积淀,也无从谈起对祖国文化的传承,毕竟是炎黄子孙,祖国文化高于一切!
十五、考古学家夏鼐,(鼐nai四声),就曾经被一位日报社编辑错称为“夏鼎”。于是有好事者连夜将一首打油诗发了出来:
夏鼎同志你可好?夏鼐听了吓一跳,偷我头上一个乃,还来和我打交道!
哈哈,中国的文字很神秘,中国的文化很悠久。这样的错字或者白话例子在高层数不胜数。
十六、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是一首反映当时(南宋)的统治者糜烂生活政治腐败的现实主义七律诗: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灭亡后,南宋建都杭州,当朝不思收复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反而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诗人林升在临安的而一个旅店墙壁上,留下了这首不朽的名诗。
如今,抛弃这些政治背景,仅仅就打油诗的演变以及通过打油诗褒贬时政,某公也有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
&&&&&&&&&&
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吃喝几时休?香风薰得“诸公”醉,九州处处作杭州。
说来说去,打油诗的体裁是一种民俗市井文化,但是就内容而言,它所反映的确实是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或者是开心,或者是愤懑,或者是无奈,或者是担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张打油和他的打油诗 - 贵州钓鱼网 - Powered by Discuz!
贵州钓鱼网
标题: 张打油和他的打油诗
作者: 独步烟波& & 时间:
23:59 & & 标题: 张打油和他的打油诗
  在贵钓论坛上常看到一些钓友作一些即兴小诗,很有味道。但许多朋友可能不知把自已的不讲押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诗”归于何流何派。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民间流传千年的“打油诗派”。打油诗不受那些古诗词格律和诸多限制,其文字有点古诗味但又不是古诗,说是新诗更不贴切。不是打油诗又是什么呢?写作打油诗讲的是一时之兴,可以针贬时弊也可对其人其事恪尽耶谕嘲讽之味,更多的是它能让人轻松一笑又能让人瞬间感悟到什么,可以说是诗文语言中的另类或称之为轻骑兵也可以。实际上它已经成为老百姓现实生活中除了春联对句之外的另一种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说到打油诗,就要说到它的创始人张打油。此人姓张名打油,就象我们一些所谓文人把自已的名字搞叫成什么李打铁王打牛之类。但人家那个打油的名不是笔名,是爹妈正经八二给起的大号。他是唐朝人,生活在唐安始之乱那一段时间,这样看来,和杜甫可称同时代人。杜甫被后世誉为诗圣,自是因为其诗作的沉郁与豪放,当然更因其诗作的正统与入流。可这位张打油虽被后人也称为诗人,但却是另一种诗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打油诗人。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到他和他的打油诗的。话说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祭祀宗祠,进得殿来,就见雪白的墙壁上写有一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 
  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这位大官一看,不用说了诗中意味的是飞鸟投林、树倒猢狲散那样的意味。于是派人把作诗的张打油抓来。可这张打油贫民一个并不惧怕管府。嬉皮笑脸说大人息怒,此诗作得不好,容我作一首更好的来。大官一听,强打笑脸说,如果作出一道好诗,可免死罪。张打油不慌不忙,拈须占曰:
  百万贼兵困南阳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此诗起首似不平常,也合实情。所以大人一听,颌道说:“嗯,有气魄,也是时下形势真情,接下去——”
  张打油马上接了下句:也无援兵也无粮
  大官也说这是忧国之心可以理解,叫他往下说。
  于是张打油一口气说出了下两句,把这人大官气得半死——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后来大官人并没治张打油的罪,也没拿他咋样。于是乎,这位张打油日子过得清贫,诗还是照做不误。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史料或其它休闲类读物中也常读到一些所谓名人趣事,他们也常常用打油诗的形式娱乐自已也娱乐别人。
  有人就说清朝纪晓岚有这样一回事。有一次与皇帝帝老儿同游后花园,皇帝老儿要考这位纪大学士的才学,就叫它以破晓为题作诗。纪晓岚略一沉吟,抚摸下巴吟道:“雄鸡一唱蹶一蹶”
  皇帝老儿说继续。他又摇头晃脑接下句:“雄鸡二唱蹶两蹶”。
  皇帝老儿面有难色了,心想你马拉个巴子,怕老子不知那公鸡叫一叫跳一跳啊,拿我当白痴?偏偏,纪晓岚又吟出第三句:“雄鸡三唱蹶三蹶”。这下,乾隆再忍不住了,是不是差点提起脚来叫这个名满朝野的大学士来个蹶一蹶我们不得而知,但面有愠色那是一定的了。就在此时,纪晓岚面色一改,镇定的吟出了第三句:“催破寒星和晓月”。这个故事不一定发生在纪晓岚和乾隆身上,相关的传说还有很多,但无疑的都借用了打油诗这一形式来达到幽默和嘲讽的效果。
  我们钓鱼人时常闲坐水之一隅,观天观地观人间万象,也常有百感交集之时,这种时候作一作打油诗,或自嘲或发发牢骚也是自我轻松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认为可以在钓友间大力推广这种不拘形式不讲音韵格律不讲平仄对仗、无诸多诗文限制的打油诗体,以活跃我们的钓鱼文化。
[ 本帖最后由 独步烟波 于
00:02 编辑 ]
作者: jalot& & 时间:
经典打油诗:
前朝的:咏雪诗
天下一普笼
地下黑窟窿(烟囱)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
我大学同班同学写了这首打油诗,找到了老婆:
我怀一颗心
拌你度终身
倘使身先死
坟草为你青。
我的评价:真下得手
----------------------------------
毕节工人作家陈学书二十年前写给他的初恋
独自站在这门口
很久,很久。。。。。。。。。。。。。
都是打油诗,都是真情的表露,我喜欢。
作者: 顶风坐岸& & 时间:
 很好的建议,正该如此.如在钓鱼论坛过多讲韵律,就会远离广大钓友,不如打油来得通俗适用,能与鱼有关更好。现在美声都没几个人喜欢了,流行的通俗歌却拥有绝大多数听众。“下里巴人”往往与时下推崇的“原生态”有缘。
作者: 钓以清心& & 时间:
民间广泛流传的诸多打油诗,虽然不讲平仄对仗,但是有一点还是有讲究的,那就是韵脚。但凡在一、二、四和一、三、五以及在每隔一句或者连着几句的末尾一字基本都在用韵,就拿楼主举的例子来说,第一首的末尾字飘、瑶、了、锹。都是押了遥条韵。第二首的末尾字阳、粮、娘押了阳江韵。至于第三首,也是有韵,叫也斜韵。韵就好比一根绳子,把诗串联起来,只有在末尾字带韵,才能念起来朗朗上口,也才得以广为流传。如果没有押韵,就如一堆散文,就象现在的一些现代诗一样,读起来如同嚼蜡,实在乏味,是难以流传的。胖家伙,你认为呢?
[ 本帖最后由 钓以清心 于
01:23 编辑 ]
作者: 三皮& & 时间:
搞不懂你们这些文人的,看哈热闹算喽
作者: 钓鱼老者& & 时间:
安史之乱离我们太遥远,不过打油诗是流传下来了。
作者: 寻石牧鱼& & 时间:
原帖由 三皮 于
08:48 发表
搞不懂你们这些文人的,看哈热闹算喽
我也一样。
作者: 天下无鱼& & 时间:
好贴,讲得好透彻,学习了。
作者: 黔中味& & 时间:
搞不懂,看哈热闹
作者: 梧叶飘黄& & 时间:
呵呵,打油来了!
鱼诗乐论坛诸网友,相聚侃打油.钓鱼入诗护,不亦乐悠悠?
作者: 梧叶飘黄& & 时间:
原帖由 jalot 于
00:36 发表
经典打油诗:
前朝的:咏雪诗
天下一普笼
地下黑窟窿(烟囱)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 ...
与加总版一样,俺也很喜欢这首经典打油诗,只是好象有几个版本哈,有你说的这种,但通常看到的是: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 本帖最后由 梧叶飘黄 于
12:36 编辑 ]
作者: 不得半斤勒砸丢& & 时间:
打油诗不是哥唱打油的人吗?
作者: 张手杆& & 时间:
原帖由 寻石牧鱼 于
10:21 发表
我也一样。
一样.一样.
作者: 小白兔& & 时间:
搞球不懂,我只会钓鱼,但又经常钓不到。
作者: 河西& & 时间:
看标题我以为是烟波才子又准备拿张手竿开涮呢。
作者: 棋德无敌& & 时间:
进来---- 虚心学习
作者: 醉仙弓& & 时间:
作者: 老鬼罗& & 时间:
11:40 & & 标题: 回复 #1 独步烟波 的帖子
垂钓老翁稳垂纶,端坐钓台影映身,路人借问轻细语,怕得鱼惊笑应人。
作者: 畅游天下& & 时间:
好诗配美女
作者: 丁丁& & 时间:
有意思,我喜欢。
欢迎光临 贵州钓鱼网 (/)
Powered by Discuz! X1.5需要打油诗一首 我自己要得, 我的名字 嫣然_百度知道
需要打油诗一首 我自己要得, 我的名字 嫣然
然烧理想大情操,嫣梅报春傲骨扬,丽质聪颖学识高靓女端庄仪态好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春日桃李尽嫣然烟波浩渺蒙远山婉转莺啼绿林处又见柳青春燕还注:嫣然为美好貌
万紫嫣红伴女郎先天然去雕饰忙流氓打架为谁狂油盐酱醋落地旁我提油桶看热闹
心里也是急得慌从来诗句逐唯美大肚词穷急跳墙
(#∩_∩#)(#∩_∩#)
咋了?惹到你了。不好意思,打油诗,游戏而已,勿当真!
呃,没呢,觉得挺有意思的
嫣然秀美蒙古天听说那里住神仙唱着情歌看草原几人不思到嫣然
牛 诗吧里大神就是多啊 文思敏捷如泉涌 赞一个
那年我在你身边那一季花飞满天那时你笑语嫣然这一生为你留恋
你应该把你的要求也说明一下
唯美一点就行了…
嫣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有花的名字和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