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的对照 pdf对待公度性的解析

& 彩版 & [] &&& 05:0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4分)(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乐乐题库
&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习题详情
14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4分)(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依据材料中“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可以看出,洋务派的对传统文化和西学关系的态度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是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其局限性是仍要继续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2)依据材料中“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可以看出严复认为中学重三纲和孝,西学重平等和民主法治。依据所学知识,三纲和孝,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3)依据材料中“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是彻底否定,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即“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4)材料反映了从洋务运动到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言之有理即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主要考察你对“新文化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新文化运动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相似的题目: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据此推断,陈独秀当时大力弘扬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科学思想社会主义思想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胡适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宣扬的主要思想应是民主科学尊孔复古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4分)(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4分)(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相似的习题。(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民本思想。(3分)
(2)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2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4分,任答2点即可)
(3)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6分)
认识:应大胆第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史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准确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由材料中的“中央集权国家”“考试制度选拔”“民本主义”等信息归纳分析即可,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民本思想。第(2)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由材料“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推断出“全新的政体”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结合英国政治制度的内容以及实际可知得到公认的有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第三小问影响可以从对英国的长期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意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借鉴了英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合理因素,结合中英两国的政治的内容及特点即可获得答案,如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分析归纳需要以“民主政治”及材料内容为主题,如政治制度需要适合本国国情,可以大胆借鉴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山东省莱州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人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淡化了哥伦市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是一组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引自《瞭望》2002年第25期《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首先,这种理论本身就漏洞百出。……如果说文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那么它们必然具有某种凝聚力。然而,它们显然不具有凝聚力。有关文明内部爆发冲突的事例比比皆是。再看一下爱尔兰解放运动,中国—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所有这些有关冲突的事例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看似不同文明之间的许多冲突的复杂性远远不是这种简单的理论所能解释得了的。例如,亨廷顿把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解释成世俗的印度与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然而,世界上1/6的穆斯林生活在印度,其人数超过了巴基斯坦。
那么,跨越文明的结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9·11&事件后,许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对华盛顿表示了强有力的同情和支持。36个国家加入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另外44个国家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帮助。在阿富汗,北方联盟和许多普什图人与美军并肩作战,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巴基斯坦是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中的一个关键盟国。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义者试图煽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却可悲地失败了。同样,试图挑起美国人与穆斯林之间的争斗的行动也遭到了人们广泛的抵制。这决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一种声援。
引自《世界联系》双月刊5—6月《一则得到自我应验的预言》
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全球化依然在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消灭地球上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完全失败了。毋庸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们失去了一体感,开始从过去的传统和文化中寻找自我。这正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本来让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都同一化是非常荒谬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现。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记忆。虽然美国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美元钞票和B—52的力量蛊惑和统治着世界,但是并不能支配人们过去的记忆。
引自《朝日新闻》《消不掉的文化差异》
(1)阅读材料1、2,指出“人类最大分歧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亨廷顿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
(2)材料3中提出的“地球并不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一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说一说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本途径。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2届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题型:选择题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人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A.淡化了哥伦市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有马镫以前,骑者的座位是不牢靠的,中国马镫西传,使得新作战方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种西欧新社会形态中获得了表现:那个社会由武士阶级的贵族政治统治着,武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得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打仗。这种贵族不可避免地要发展起来和马上白刃战的风格及其社会风尚相协调的文明形态扣思想格局。
——摘编自《顾准文集》
材料二& 耶稣会会士专在结交、说服朝廷和官僚方面下功夫。担任技术专家、导师和外交代表,使自己成为对明朝皇帝和满族皇帝有用的人。耶稣会神父帮助中国人铸造了他们的第一门大炮和议定了他们与俄国的第一份条约。这些做法并没招致大批人皈依天主教,但他们的确赢得了对西方的基督教和科学的尊重……耶稣会坚持认为,(中国)祖先崇拜权仅是一种世俗仪式,旨在保持家族传统的连续性。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则完全相反地认为,它是异教的宗教仪式,与基督教不相容。l745年,罗马教皇最后判耶稣会败诉;这时,中国皇帝早已因这种长期的争吵和偶尔来其朝廷的教皇使节的傲慢无礼而心怀敌意,所以,进行了报复,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闭关自守的几个世纪中,日本幕府允许荷兰人在日经商,主要是利用他们了解外部世界情况。……1868年,天皇颁布了一篇警文,着重强调了:“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1878年创作了一首“文明球歌”,拍球时,让儿童通过背诵被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政府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例如,在宗教领域,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认为神道教促进了民族统一,激励了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日本想在现代世界中保持原有的地位,这些属性恰恰是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日本近代文明史》
材料四&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有益于世界文明的进步。所以,世界上的人们,都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样的世界,才能赢得长久和平与发展。
——人民网
(1)据材料一概括马镫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中的哪些重要成果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耶稣会会士在中国传教方式的特征,并分析基督教传教失败的主要原因。(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看法。(4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下列是一组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材料。材料1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引自《瞭望》2002年第25期《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材料2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首先,这种理论本身就漏洞百出。……如果说文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那么它们必然具有某种凝聚力。然而,它们显然不具有凝聚力。有关文明内部爆发冲突的事例比比皆是。再看一下爱尔兰解放运动,中国—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所有这些有关冲突的事例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看似不同文明之间的许多冲突的复杂性远远不是这种简单的理论所能解释得了的。例如,亨廷顿把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解释成世俗的印度与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然而,世界上1/6的穆斯林生活在印度,其人数超过了巴基斯坦。那么,跨越文明的结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9·11"事件后,许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对华盛顿表示了强有力的同情和支持。36个国家加入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另外44个国家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帮助。在阿富汗,北方联盟和许多普什图人与美军并肩作战,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巴基斯坦是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中的一个关键盟国。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义者试图煽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却可悲地失败了。同样,试图挑起美国人与穆斯林之间的争斗的行动也遭到了人们广泛的抵制。这决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一种声援。引自《世界联系》双月刊5—6月《一则得到自我应验的预言》材料3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全球化依然在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消灭地球上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完全失败了。毋庸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们失去了一体感,开始从过去的传统和文化中寻找自我。这正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本来让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都同一化是非常荒谬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现。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记忆。虽然美国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美元钞票和B—52的力量蛊惑和统治着世界,但是并不能支配人们过去的记忆。引自《朝日新闻》《消不掉的文化差异》请回答(1)阅读材料1、2,指出“人类最大分歧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亨廷顿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2)材料3中提出的“地球并不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一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说一说你的看法。(3)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本途径。第三方登录:天灾预测与可公度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3.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天灾预测与可公度性
天​灾​预​测​与​可​公​度​性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