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书画名家频道8点30分名家临碑的人是谁

& 网易艺术 &
书法家尤中会接受央视专访 畅谈他的书画人生
编者按:日,央视书画频道以《墨华翰韵 承古追新》为题,用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了书法大家尤中会的书画人生。应众多读者的要求,现将央视节目整理如下,以便对尤中会更加全面地解读。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书画人生》节目。今天做客书画频道的是著名书法大家尤中会老师。解说:尤中会1944年生于河南临颍一个书香世家。曾任湖北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现为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原工学院特聘教授等。尤中会幼年受祖父遗墨薰染,酷好墨翰。书法主攻行草,尤对王羲之墨迹、孙过庭《书谱》、颜真卿《争座位》、《祭侄稿》、米芾《苕溪诗》、《蜀素帖》用功最勤,研究颇深。其作品法度严谨,书风纯正,风骨内涵,潇洒峻健,又有个性和新意。书法作品曾连续参加第三、四、五届国展,中韩首届书法展,中日新潮名作展,中新书法交流展,台湾百名书画家邀请展等国际性大展。先后荣获中国国学研究会颁发的“国学杰出贡献奖·书法金奖”、“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之书画精品奖”,并被授予“中国百名书画名家”等荣誉称号。并有《尤中会书画作品选集》、《尤中会书法集》、《尤中会墨迹五稿》、《墨华翰韵·尤中会书法艺术展作品集》及理论著作《临池余墨》等出版发行。一、功力主持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您应该很熟悉吧,是不是让您回想起儿时的情景?尤中会:是的,这首诗我从四岁开始背诵到现在,永远不会忘记。那时年龄很小,不懂事。不会背诗,写不好字是要挨板子的。主持人:家学在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中,应该会起着很大影响,您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临写的字就是你祖父留下的小楷书稿,您走上书法艺术道路想必和家学的熏陶有很大的关系吧?尤中会:我父亲六岁时便父母双亡。祖母26岁去世,祖父32岁因患肺病也英年早世。幸运的是祖父留下了十几箱古籍和手稿书抄,使我幼年就受到了诗书的熏染。为续书香,父亲便把四岁的我送进了乡间私塾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神童诗》,同时,开始描红写大字。那时我,不懂得什么是书法,只是照葫芦画瓢,按大人说的,把字写好。你刚才说的那首诗,便是我入私塾第一次描红的内容。后来,又把祖父留下的小楷手稿拿出来照写,这对我的人生之路有极大的影响,也就稀里糊涂地闯进了书法艺术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一幌六十多年过去了。时间对于世人来说是多么宝贵,又是何等无情啊!主持人:儿时的书法启蒙,为您以后的书法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年之后,您就参军了,而且在部队度过了20多个春秋,部队的锻炼对您的书法艺术有什么影响?尤中会:我自高中入伍到一个英雄的空降兵部队。他的前身是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的黄继光英雄连,我任过两年黄继光班班长,在这个连队工作了八年。火热的部队生活,锻炼了我刚直坚韧的为人个性,人活着要有追求,要有价值。我的个性气质自然熔入了我的书法艺术之中,因此,日积月累,使我逐渐形成了刚毅峻健、洒脱飘逸的书法风格。主持人:在这期间,你对书法的研习主要放在哪些方面?尤中会:书法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帖》,米芾的《苕溪诗卷》及《蜀素贴》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传统经典,作为一个书法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着,必须老老实实地继承,认认真真地研究,勤勤恳恳地临写。要先与古人合,然后才能离开,熔铸个性。有个性的作品也必须有经典的元素与DNA,不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在20多年的部队生活中,主要是临写古代经典,打好根基。解说:颜体的端庄肃正给了尤中会的书法以很好的铺陈。在颜体基础上,尤中会又临欧阳询《九成宫》,之后,攻习『二王』诸帖,颜真卿《祭侄文稿》,《孙过庭书谱》,还有米芾、文征明的作品,转益多师,使他不但实现了正书向行书的演绎进化,也使他有了稳重与洒脱的‘技术’支撑。由于尤中会的字是锤炼出来的,结体险奇平正,但仍透出平和的视觉之美。尤中会字的洒脱在于线条老练,这使尤中会的字在张扬正大庄重的同时,产生了飘逸迭宕气势及气韵贯通之美,使字、行之间浑然一体,蔚然成气。尤中会书法的线条之美源于他的用笔,他特别强调用笔,他以为用笔是书家最不能小视而且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巧。中锋侧锋兼用互换,翻转抽杀,婉转自如,以拓展书意的最大空间,字便写得空灵大气。而用笔的灵敏准确,又在用指运腕,腕灵笔则活。只有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指与腕的运动才能对用笔产生灵妙的摆动和运行。主持人:在学习传统的法书中,临摹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临帖和临碑有什么区别,我们又应该如何去临习碑帖?尤中会:临摹是书法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习书入门的必走之道。古人有南贴北碑之说,帖的特点是灵秀飘逸,碑则苍茫厚重。临帖与临碑没有更多的区别,是相通的。我在实践中感到,写帖要自然放松,写碑要沉着稳健。从用笔上说,临帖多是中锋侧锋互换并用,临碑是沉锋卧锋的互融并用。临帖的规律是:临帖要选帖,选帖要读帖,读帖要析帖,析帖要背帖,背帖要写帖,写帖要入帖,入帖要出帖,出帖要创作。临碑与临帖道理相同。主持人:书法之所以称为书法,就是因为它强调书写的法度,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个“法”?尤中会:书法二字有两个含意,第一,书法二字已成为书法艺术的代名词。第二,书法之书是写,法即书写的方法、法则、法度。这方面古人有很多成套的总结,如汉代蔡邕的《九势》、《九十六法》,晋代王羲之的《笔法十二意》,唐代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清代黄自元的《四十二法》,还有“永字八法”等等。具体说,用笔中的提、按、疾、涩、顿、挫、正、侧、翻、转等都是用笔的具体方法和法则。先贤就是依据这些法则,“以指画字衣皆穿”,刻苦临池,池水尽墨,从而成为书法大家的。&二、性情解说:谈到书法艺术,&尤中会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性情艺术、古人作书是“情”“文”“书”同步而行,是犹如江河奔涌的复杂思绪,拔萃超群的文化学养,娴熟精到的运笔技巧的高度融合。没有情感驱动的书法作品,没有生命力,是不能打动人的。主持人:古人云:『书为心画』、『书道妙在性情』,您也是位非常注重性情的书法家,那我们该如何理解书法中的“性情”,作品中性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尤中会:书法之情性虽然看不见,又摸不着,但能体验、领悟和感受得到。书法能称得上妙的关键,在于其中的性情,而每个人的性情各不相同。情性是什么?即品格、个性、气质,有部分是先天带来的,有部分是后天修炼的,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注入他的作品中,书法作品便是性情流露在纸上的痕迹。性情的注入决定着书法艺术的风格。怎样才能从作品中寻到作者性情的投入呢?这就要看他作品的神与气,神与气是作者个性气质、书写心态传递出的信息。这些信息可分为两个部分,我们可分别剖析一下,第一:书者个性。人的个性气质是相对永久的,固定的。沉稳的个性,书风稳健遒劲;暴燥的个性,书风剑拔弩张;刚强的个性,书风雄健峻拔;柔弱个性,书风纤细婉转;恬淡个性,书风则简远平淡。第二:书写心态,即书写时的心境。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因为即使沉稳个性的人,也有暴燥的时候。激愤的线条会激越张扬;平和的书写心境,线条会婉转顺畅;悲伤的书写心境,线条会呆滞无神;闲散的书写心境,线条会潇瑟空灵;欢乐的书写心境,线条会流动飘逸。依据这些不同情感特点和作品的神与气,去捕捉书者在作品中融入的性情,我认为这是依书赏情的途径。欣赏者不仿去试一试。主持人:在您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您对多种书体都有涉猎,不同书体是不是就能表达不同的性情?尤中会:我主攻行草,其他只是涉猎。写字犹如人吃饭,有主食,也要有付食搭配,营养才会丰富。行草为主攻,这是主食,魏、隶、章、篆是涉猎,这是副食。副食是搭配,他会使主食营养更丰富,更饱满。其方法是融铸,不能是积奏,融铸是化合,是化学反映。积奏是堆积,是物理反映。&
(本文来源:网易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读书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人民日报报系
| ||| ||||
回放|回放|回放|回放|
人民日报聚焦:
世锦赛丁俊晖出局
明星|&&&&&&&&&&&&&&
&&&&&&&&&&&&&&&&&&&&&&&&&&&&&&&&nbsp&&&&&&&&
舆情|&&&&&&&报刊|&&&&&&&&&数据|&&&&&
国内分站&&|
全球分站&&|
友情链接&&|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京公网安备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书画名家八人展》奉献艺术盛宴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本报讯(记者刘苏)5月2日上午10点,《书画名家八人展》将在徐州美术馆(艺术馆)开展,这是在节日期间为广大市民奉献的一场书画艺术盛宴。八位书画家分别为:来自南京的王长富、孙景法,来自枣庄的张泰昌、张犇,来自广州的李成林,来自河南周口的张景喜,以及徐州的乔俊声、张光宣。他们均为当地乃至全国富有影响力的书画家,或擅长大写意,或擅长人物花鸟,或擅长山水,或擅长书法,展示的100多幅作品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功力深厚,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此次主办方懿品轩负责人表示:举办本次展览,是为了丰富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也为打造“书画徐州”城市名片尽一份力。“徐州书画界需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外地书画界的交流。今后懿品轩将邀请更多外地书画家来徐办展,推动徐州书画界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谁有书画频道《名家临碑帖》的视频
谁有书画频道《名家临碑帖》的视频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长安画坛书画名家21人齐聚青州探讨书画艺术_新华网山东频道
您的位置:
长安画坛书画名家21人齐聚青州探讨书画艺术
17:39:48      来源: 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11月11日电 11月8日—12日,西望长安--长安画坛名家21人齐聚古城山东青州市,在山东青州宋城界山艺术馆举行作品展的同时,走进大美青州,领略古城新姿,与青州书画专家及书画艺术爱好者共同研讨书画文化,把古城的厚载文化用手中的墨笔逐一展现。
山东青州自古以来重视文化,崇尚书画艺术,民间书画艺术底蕴深厚,加之青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来青州举办作品展,以至青州的书画展呈现井喷之势。
青州是中国书画之乡,书画历史久远。近年来,青州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青州文化繁荣发展,书画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积极打造包括九大书画市场、六大书画写生创作基地、五个书画交流培训平台、三个民间支持体系在内的“9653”书画产业集群,书画经营业户达760余家,青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书画交流、交易、收藏、投资中心之一。
目前,山东青州书画市场发展迅猛,拥有画廊700多家,以画廊市场为基础,聚合形成了先区域后全国的当代中国书画集散市场,年成交额达100亿元,青州发展书画产业的成功模式被业界称为“青州模式”。 (孙廷友)(完)
责任编辑:董春蕾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新华网山东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网或新华网山东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新华网山东频道&,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电话:6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