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杜甫诗写成的五组排比句大全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名人事迹 排比句将李白
铁棒磨针故事刘备
三顾茅庐故事岳飞
精忠报国故事这三个故事写成排比句感谢今天要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人事迹 排比句将李白
铁棒磨针故事刘备
三顾茅庐故事岳飞
精忠报国故事这三个故事写成排比句感谢今天要
名人事迹 排比句将李白
铁棒磨针故事刘备
三顾茅庐故事岳飞
精忠报国故事这三个故事写成排比句感谢今天要
  1.心灵——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痛苦——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3.愚蠢——  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4.谎言——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5.阴险——  阴险,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干着不见天日的勾当;阴险是善良的公敌,嫉妒的朋友;阴险是一座心灵的冰山,让人透过清澈感到的是阵阵的寒意。  6.自私——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7.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8.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9.积累——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10. 错误——  伽利略、牛顿、爱迪生是人不是神,其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巨人”。试问,有谁能否认物理学中的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规律、摆振动的等时性现象是伽利略建立或发现的呢?有谁能否定牛顿作为经典物理学创立者的地位呢?有谁能否定爱迪生是对人类物质文明有重大贡献的大发明家呢?  11.立志——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12. 选择——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13.生活——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生活是什么》)  14.太阳花——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是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15.诚信——  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  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16. 选择——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17.希望——  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正视困难与失败。困难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希望,失去与之斗争的勇气。屈原爱国,“上下而求索”;一旦楚国灭亡,他失去了希望,便只剩下跳入汨罗江这条绝望之路了。  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憧憬美好的未来。有了希望,才会产生对未来的向往,才会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德国诗人海涅在一首诗中动情地写道:“严冬劫掠去的一切,新春会给你还来。”  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增添前进的动力。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发出“我要勒住命运的喉咙”的壮语,谱写出不朽的《英雄》乐章。  18.欲望——  欲望是殖民者手中的皮鞭……  欲望是希特勒手中的指挥棒……  欲望是和珅手中的印章……  19.领导讲话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珍惜——  有的人在拥有时并不珍惜……这或许是因为拥有太多而麻木的缘故,那么失去后的感觉会使你明白拥有的宝贵。当你在黑暗中勾勒黎明的天空时,才明白已从眼前过去的东方朝霞有多美;当你人过中年时,才明白年轻时代荒废了多少光阴;当你默数浑浑噩噩的往日时,才明白该干而没干的太多太多;当你踽踽独行在人生路上时,才明白曾经同行的幸福。  21.文化——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深邃如江海,滋育华夏,有孔子老庄,恰似“江河万古流”;唐朝宋代,骚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苏辛,正如“光焰万丈长”;元明清时,戏曲小说,高妙如山川,丰富民族,有汉卿雪芹,已是“托体同山阿”。  22。追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的是纯洁的爱情;三更灯火五更鸡,求的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东奔西走,马不停蹄,求的是富贵荣华……  23.中华民族——  罗曼.罗兰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的内在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所以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孟子》《论语》《诗经》和唐诗和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决没有资格说他懂什么是“中华民族”!  24.新世纪——  20世纪曾孕育着前人无数的祈盼,20世纪也闪耀着无尽的辉煌----当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时候,当比尔.盖茨创办微软的时候,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时候,当“多利羊“出世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快地奔跑了;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候,当新中国诞生的时候----我们可以更自由地呼吸了;当泰戈尔寻找天空中翅膀的时候,当毕加索描绘少女与鸽子的时候,当迈克尔.杰克逊尽情摇滚的时候,当乔丹高高跃起大灌篮的时候----我们可以更美地生活了。20世纪还有米老鼠,还有机器猫,还有芭比娃娃,还有大话西游……  25.苦难与人生——  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却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26.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朔风呼啸的冬夜,母亲手中飞翻的针线;是烈日炎炎的夏日,父亲手中驱蚊的芭蕉扇;是久别重逢后,亲人的一句平淡的问话“回来了”;是父亲暴怒时的一顿拳脚……  27.不觉得,我又想起常被人鄙视的刘禅,虽乐不思蜀,但却使蜀地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统一的旗帜下,没有战争就该是幸福吧;近代美学大师王国维缘于“文化断裂”“文化幻灭”而投湖自尽,对其个人来讲,谁又能否认,这是一种殉道般的幸福呢?同样傅雷夫妇在无力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双双自杀,也该是一种解脱地狱般痛苦的幸福吧?只不过,对他们来说,这是另一种意义的幸福:解脱的幸福。  28.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么能有“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29.《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肩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泉,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听着响遏行云的旋律,一幅长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唐古拉山的源头溪流潺潺,瞿塘峡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巫峡隽秀婀娜、曲径通幽,西陵峡滩多水急、形势险恶,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蔚为壮观,黄州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石矶江中映月,留太白遗风,金陵城下江水奔流,荡涤着秦淮笙箫,六朝金粉,入海口海天空阔,茫无涯际。正是长江连通了雪山与大海,沟通了远古与未来,也正是长江滋润着一方方肥田沃土,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长江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长江这条母亲河在新的时代青春焕发,表现出了意气风发、激昂向上的时代精神。  30.《苦乐年华》:“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个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  根据例句,以人文景观为内容造四个排比句。例句是“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广阔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  31。《渴望》----高三的渴望:“多渴望,多渴望重温余光中、戴望舒、三毛和舒婷那或清丽或婉约的诗行会带你梦中去。多渴望,多渴望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骑着车踏一次青,放飞我幽囚一冬的思绪,看看是否枝头春意闹,让柔柔的轻风,暖暖的阳光,春天嫩绿恬静的微笑轻抚我久远的企盼!多渴望,多渴望在热闹奔放的夏季,重返我留下欢歌笑语的青草地,仰对晴朗朗的天宇,聆听大地的心跳,让甜丝丝的泥土芬芳渗入我的骨髓,听听小溪是否仍叮咚作响如梵阿玲奏着的名曲。多渴望,多渴望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回忆昔日欢乐的阳光,那时我会纵情地说:久违了,我的百草园;久违了,我的小蟋蟀;久违了,我梦里见她千百度的骄艳似火的枫叶林。多渴望背一肩行囊注—腔豪情勾勒青春的风景,浪迹天涯。多渴望在沉重的压抑之后
你可曾听见魔针溪畔武氏老妪铁杵磨针的坚定意志;你可曾想见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你可曾看见岳飞“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 )&& 眦(&&& )& 簪(&&& )& 逾(&&& )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 》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_______。2.________,浑欲不胜簪。3.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4.夜久语声绝,________。天明登前途,________。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 )& 决眦(&&& )家书抵万金(&&& )(&&& )& 浑欲不胜簪(&&& )五、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解释下列词语。附书至(&&& )& 新战死(&&& )& 未去(&&& )& 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戍(&&& )________& 戌(&&& )________& 戎(&&& )__ ______(2)衰(&&& )________& 哀(&&& )________& 衷(&&& )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 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1.解释下列词语。(1)妻子:(2)纵酒: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一、基础知识(11分)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咸来问讯&&&&&&&&&&&&&&&&&&&&&&&&&&&& (2)诣太守&&&&&&&&&&&&&&&&&&&&&&&&&& (3)寻病终&&&&&&&&&&&&&&&&&&&&&&&&&&&&&& (4)斯是陋室&&&&&&&&&&&&&&&&&&&&&&&& (5)往来无白丁&&&&&&&&&&&&&&&&&&&&&&&&&&& (6)可爱者甚蕃&&&&&&&&&&&&&&&&&&&&& (7)罔不因势象形&&&&&&&&&&&&&&&&&&&&&&&& (8)尝贻余核舟一&&&&&&&&&&&&&&&&&&& 2.古今异义词辨析(2分)(1)无论魏晋&& 古义:&&&&&&&&&&&&&&&& (2)阡陌交通&& 古义:&&&&&&&&&&&&&&&& (3)芳草鲜美&& 古义:&&&&&&&&&&&&&&&& (4)率妻子邑人 古义:&&&&&&&&&&&&&&&&& 3.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1分)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随其 往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C.感 时 花 / 溅 泪,恨 别鸟 / 惊 心D.吏 呼 / 一 何 怒,妇 啼 / 一 何 苦4.文学常识填空(2分)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________”。④《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①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③《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歌鉴赏(16分)(一)(10分)望& 岳&&& 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8.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9.《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10.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
(二)(6分)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1.这是一首五言&&& 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 情怀。(2)12.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2)&&&&&&&&&&&&&&&&&&&&&&&&&&&&&&&&&&&&&&&&&&&&&&&&&&&&&&&&&&&&&&&&&&&&&&&&&&&&&&&&& &&&&&&&&&&&&&&&&&&&&&&&&&&&&&&&&&&&&&&&&&&&&&&&&&&&&&&&&&&&&&&&&&&&&&&&&&&&&&&&&& &&&&&&&&&&& 三、文言文段选读(73分)(一)(1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16.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1分)17.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3分)
18.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5分)(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9.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3分)&&&&&&&&&&&&&&&&&&&&&&&&&&& .20.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2分)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21.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3分)
(二)(14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2.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3分)23.解释下列词语(2分)(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24.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A.孔子云:何陋之有?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5.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2分)26.指出龙、仙比喻什么?(2分)
27.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3分)(三)(1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8.给下列字注音。(2分)蕃(&& )& 濯(&& )& 亵(&& )& 鲜(&& )2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0.文中画线的句子 的句式是(2分)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31.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可爱者甚蕃(多)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③亭亭净植(种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32.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2分)(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33.《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 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3分)“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3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2分)35.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3分)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四)(11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36.翻译下列句子。(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37.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 和&&&&&&& 。(3分)38.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39.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2分)(五)(12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选贤与能&&&&&&&&&&&&&&&&&&&&&&&&&&&& (2)男有分&&&&&&&&&&&&&&&&&&&&&&&&& (3)谋闭而不兴&&&&&&&&&&&&&&&&&&&&&&&&&& (4)货恶其弃于地也&&&&&&&&&&&&&&&&& 4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2.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排比句:&&&&&&&&&&&&&&&&&&&&&&&&&&&&&&&&&&&&&&&&&&&&&&&&&&&&&&&&&&&&&&&&&&&&&&&& 对偶句:&&&&&&&&&&&&&&&&&&&&&&&&&&&&&&&&&&&&&&&&&&&&&&&&&&&&&&&&&&&&&&&&&&&&&&& 43.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2分)&&&&&&&&&&&&&&&&&&&&&&&&&&&&&&&&&&&&&&&&&&&&&&&&&&&&&&&&&&&&&&&&&&&&&&&&&&
&&& 杜甫诗三首& 一、dài& zì& zān& yú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现实主义& 2.唐;盛;衰& 3.望岳;春望;石壕吏三、1.齐鲁青未了& 2.白头搔更短& 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4.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四、钟:聚集;& 眦:眼角;& 书:信;& 抵:值;& 浑:简直。五、1.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2.(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3.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4.(1)三男邺城戍&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听妇前致词& 5.安史之乱六、1.(1)妻子和儿女& (2)纵情饮酒& 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 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比句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