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古诗词鉴赏赏 感谢!!

苏轼诗词鉴赏之赤壁怀古--阳光下的小屋----瑞北四(3)班
25&网络的家
&苏轼诗词鉴赏之赤壁怀古&
[ <SPAN style="COLOR: #09-9-3 15:49:00 | By:&三(3)班刘老师 ]
&& 【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发表评论:免费赤壁 杜庠(明代)试题免费赤壁 杜庠(明代)试题&&免费赤壁 杜庠(明代)试题发布时间: 01:31 浏览:-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2)题。&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1)对仗(或:对偶)(2)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3)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上一篇:下一篇: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03/0802/2602/1302/0902/0101/1101/0912/2912/1912/1512/1312/1312/0912/0412/0409/1204/1909/1512/2006/3009/0209/2605/1103/1312/2507/0309/1812/0610/1602/26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词鉴赏
赤壁怀古宋词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词鉴赏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931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9315;。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9316;。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9317;
  &#9312;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9313;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9314;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9315;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9316;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9317;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12_前赤壁赋_赏析题答案评分参考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5|
上传日期: 21:44:42|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2_前赤壁赋_赏析题答案评分参考.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古诗词鉴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