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没有的姓氏有"涓″姓的吗?

一个三千人的村庄近百个姓――戈壁滩上“百家姓”村--新闻中心
新闻热线:/010 报刊
今日关注:
[ 11:16:04]
[ 11:16:04]
[ 11:16:04]
一个三千人的村庄近百个姓――戈壁滩上“百家姓”村
】【背景色
新华网&& 10:11&&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高台4月21日电题:戈壁滩上“百家姓”村
&&&&新华社记者王衡、梁强
&&&&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一个戈壁边缘的普通村庄,安宁祥和,民风淳朴,与周围村庄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不过,当你进入村子,与村民交谈,会发现一个现象――找到两个同姓的人不容易。
&&&& 三千人村庄近百个姓
   姓氏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承载着家族的血缘与荣耀。一般来说,在我国村庄男性姓氏只有少数几个大姓,加上不重复的女性姓氏,也只有十几个。而在天城村,男男女女都包括在内,现存姓氏竟然近百个,既有张王李赵等传统大姓,也有辽鼓公雒等不常见的小姓,可谓姓氏“大观园”。
&&&&1999年,天城村出版了村志――《天城志》,当时统计全村有93个姓氏。10多年来的婚丧嫁娶,数量有增有减,现存姓氏有95个。
&&&&天城村70岁的村民侯继周,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村里姓氏变化,他编写了《天城古今姓氏歌》,并根据变化随时修改。
&&&&记者在天城村看到了最新“版本”的姓氏歌:“天城古今姓氏杂,石葛刘于万昝查。赵高吴蔺荆蒋章,黄金许冯郑贺贾。阎路朱侯宋秦王,肖何周武曾白马。蔡扬雷顾盛潘张,李严罗陈伏辽夏。毛鼓徐邓谭袁景,包公寇伸段苏文。樊祁崔吕孙孟姜,牛羊苟杜米田龚。靳胡邹岳亢常管,丁焦傅范雒韩林。向姚廖鞠佘甘尹,米亢苟姓绝无人。” 
&&&&不过,经记者了解,当地人俗称的天城村,现在其实包含两个行政村,即天城村和侯庄村。天城村委会主任蔡斌说,原来两村从来没有分开过,只是到了1983年,由天城大队与侯庄大队改成天城村与侯庄村。由于有着扯不开的渊源,《天城志》在编纂时,特别注明“涵现天城、侯庄两村”。
&&&&记者看到,天城村和侯庄村紧紧相连,一道明代古城墙隔开两村,城墙便成为分界线――天城村称侯庄村为城外,侯庄村称天城村为城里。
&&&&据罗城乡政府提供资料,天城村现有522户1622人,侯庄村414户1203人,两村合计2825人,以95个姓计算,不到30人就有一个姓。
&&&& 移民屯兵造就众多姓氏
&&& 天城村姓氏为何如此之多?据高台县委宣传部方面介绍,这与高台县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紧密相关。
&&&&甘肃河西走廊是汉唐时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天城村所在的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如果用一只蜜蜂来形容河西走廊,高台县如同蜂腰部位,狭窄而重要。加上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经此地,水草丰美,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天城志》记载,天城曾是羌人、乌孙人和月氏人游牧之地。明代时实行屯守政策,天城成为边防要地。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山西洪洞县设移民局,天城迁来移民1364人。朱元璋原自农民武装起义,深知军队对巩固政权的重要性,因此在天城设置镇夷守御千户所,既管理军事又管理民政,天城由军事建制编成了一种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87年)天城拥有人口2229人,其中驻军730人,招募兵270人,随军家属330人。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镇夷守御千户所合并于高台,县级政权结束。新中国成立时,此地居民为1693人。
&&&&罗城乡乡长周国湘说,从天城村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最重要的阶段是明代设立守御千户所,驻军防守,官兵来自全国各地,后来长期居住下来屯田生产,这是导致众多姓氏的源泉。
&&&&明朝曾经从山西迁出大量人口移至各地。虽然如此,600多年后,还能像天城村样有很多姓氏的明代移民村庄十分罕见。其中原因,尚无人深究。
&&&&天城村委会主任蔡斌说,村民从父姓,单姓,都是汉族。“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是他们对祖先的集体回忆。
  &“百家姓”村能延续多久?
 & 从地理位置说,天城村是偏僻的,它位于高台县的西北角,与县城相距约78公里,公路在这里走到尽头。加上三面环山,只是因为黑河,才使它免于被戈壁吞噬。
&&&&可能由于这些原因,如今的天城村依然安宁,眼下正值春耕,村民大多在田间干活,走在村子街道上,偶尔听到几声鸡鸣犬吠,整个村子都是静悄悄的。
&&&&姓氏多,是天城村最为显著的特征。除此之外,无论村容村貌,还是生活习俗,与其他村庄并无二致。但这一看不见的特征,正在渐渐消失。天城村增加姓氏的唯一途径是娶进其他姓氏的媳妇。根据这一规律,过去村里的姓氏肯定比现在多。
&&&&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天城村姓氏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有的是没有男性后代,或者姑娘嫁到外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搬到外地去了。
&&&&村民阎国海说,阎姓是村中最大的姓,阎家人共有126人,这其中还包括不姓阎的媳妇在内;一些小姓只有几户人家,如昝姓只有3户,查姓只有1户。
&&&&天城村地势平坦,黑河滋润着这片戈壁绿洲。过去,肥沃的土地可以把人“拴”住,让姓氏延续下去。而今天,土地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天城村支书荆生茂说,现在全村住户人在村庄的只有368户,其余的平时到外面打工,有的甚至几年才回来一次,如果在外地扎下根,或许他们就不再回村了。
&&&&滔滔黑河水奔流不息,在不远的将来,这个“百家姓”村,还能不能名副其实?&&&&
&&&&编辑:多蕾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共有 4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有,我们班就有一个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zhào)(qián)(sūn)(lǐ)(zhōu)(wú) (zhèng)(wáng)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féng)(chén)...
这道不清楚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也有另种说法的是: 相传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君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称徐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据考,徐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东海郡(今山东兖州府东南) 徐姓家族专用楹联 徐姓家族从古至今习惯于用下面4位族中杰出人物及典型事迹嵌作楹联,以事彰扬。见到下面这些徐姓家族专用楹联,主人一定姓徐。 天上玉麟(徐卿),人中骐骥(徐勉)。 梦徵五凤(徐陵),家号八龙(徐纬)。 徐姓家族名人之最 明代最有名的开国名将是徐达。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少有大志。初与朱元璋同为郭子兴部将,后从朱元璋征略四方,受命为大将军,兼并张士诚,北伐灭元,功勋卓著。他作战有谋略,行军持重,军纪严明。功成归朝,进官为右丞相,封魏国公。 明代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是徐霞客。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人。自幼刻苦攻读,特别喜欢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年轻时便立下了走遍五岳的志愿。从22岁直到去世为止,30多年内,足迹遍于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旅途中备尝艰险。他观其所得,按日记载。后人把它搜集起来,编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具有重大的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最早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学者是徐光启。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曾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因反对宦官魏忠贤等人的专权,曾三次被贬免职。他利用空闲时间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热心研究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介绍到我国。他也是最早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书译成中文的人。 最长寿的徐姓名人是徐特立。徐特立是湖南长沙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长沙师范学校教师。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延安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生于1877年,卒于1968年,享年91岁。 最著名的徐姓女名人是徐宗汉。她生于1876年,广东中山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在南洋、广州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后与黄兴结为伴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随黄兴赴武昌,深入战地救护受伤士兵。“九·一八”事变后,赴美国等地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1944年逝世。祝福你!我的联系方式:MSN:
共享空间:http://woshifushanren./
&徐姓的由来 远古大禹时代,有一位叫伯益的人帮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将他儿子若木,封到徐地去做首领,若木随后就在那儿建立了徐国,就是现今江苏、安徽分界那一带。到了周武王建立了周朝时,他尊重先朝的杰出人物,又重新将徐国的第三十三代的公子,封为“徐子”,以纪念徐国。后来,徐子的子孙就世代姓徐。徐先人还有如:〔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举为进士后在朝廷做官。他从罗马传教士得玛窦那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写了许多这方面专著,如《几何原本》、《农政全书》等。是中国科技史上重要人物。〔徐渭〕明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草书写得极好,绘画则人物、山水、花鸟无不生动传神。又有著作传世,如《徐文长全集》及几种剧本。 由来: 古代有个叫伯益,曾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后来夏朝的皇帝将徐(今江苏泗洪县一带)封给伯益的儿子。传到春秋时期,伯益的第44代孙当时的国君章禹,吴国在公元前512年,引水灌徐国的都城,灭掉了徐国。亡国后的徐国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形成了徐姓。徐国的末代皇帝章禹带领一批人逃到安徽,从此在当地发展繁衍。秦朝以前,徐姓已经有迁居到今山东境内的,汉朝时期,徐姓在今山东境内分布更加广泛。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徐姓已经发展到今河南、山西、北京、河北、湖北、四川等地。唐朝以后,徐姓逐渐向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发展。从明代开始,居住在福建、广东的徐姓,有的迁到台湾,有的迁到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徐姓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秦朝有著名方士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乘船入海,寻找神山,但一去不返;汉朝有徐勃领导山东农民起义,水利家徐下,女诗人徐淑,文学家、哲学家徐干,是“建安七子”之一;三国时有著名的谋略家徐庶;南北朝时,北方著名的徐姓人物是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徐遵明,南方著名的徐姓人物是文学家徐 、徐陵父子;唐代有书法家徐浩;五代时有画家徐熙,他的孙子徐崇嗣、徐崇勋、徐崇矩都擅长画花鸟;南宋有史学家徐梦莘,诗人徐照;元代有散曲家徐再恩;明代有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徐渭,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他较早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并介绍于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专心从事旅行,所著《徐霞客游记》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此外,还有名将徐达;清代有科学家徐建寅,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过先驱作用;在近现代史上,北洋军阀徐世昌,革命民主烈士徐锡麟,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著名的画家徐悲鸿,以画马驰名中外。徐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居150位,当今是中国的第11大姓。徐姓 一、姓氏源流 徐姓源出有三: 1、出自赢姓,是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之后裔。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周穆王时至32世孙徐君偃,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益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徐君偃就产生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知,乘造父驾的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派出大军前去镇压。徐君偃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主动收兵,弃国出走,躲到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周穆王打败徐偃王后,因见他在当地深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便以国为姓,称徐氏。 2、传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上古时代,就已有徐氏。 3、改姓为徐。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其后代亦称徐氏。 二、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的徐国,位于今安徽凤阳县北部一带,这是徐姓的最早发源地。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家族了。其后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时,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县迁福建汀州等县。元时,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总之,徐姓在秦汉的时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以后,便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 三、历史名人 徐 淑:东汉著名女诗人,甘肃临洮人。 徐 擀:汉末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山东潍坊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论》等。 徐 达:明代名将,安徽凤阳人。随朱元璋打天下,佐朱元璋建立明朝,被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 徐光启:明代杰出科学家,上海徐家汇人。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为突出。著有《农政全书》,主译《崇祯历书》,译著《几何原本》等。 徐 渭:明代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字文长,浙江绍兴人。自称书法天下第一, 长于行草。擅长水墨花竹、山水、人物。著有《徐文长全集》、《南词续录》等。 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江苏人。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观察所记,按日记载,死后编辑而成《徐霞客游记 》。 徐悲鸿:近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宜兴人。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人,主编有《诗刊》、《新月》等文学刊物,是新月派诗风的代表。
&为什么说徐姓是善于审时度势之姓呢?请看下面这段徐姓溯源的故事。 相传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君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称徐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据考,徐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东海郡(今山东兖州府东南) 徐姓家族专用楹联 徐姓家族从古至今习惯于用下面4位族中杰出人物及典型事迹嵌作楹联,以事彰扬。见到下面这些徐姓家族专用楹联,主人一定姓徐。 天上玉麟(徐卿),人中骐骥(徐勉)。 梦徵五凤(徐陵),家号八龙(徐纬)。 徐姓家族名人之最 明代最有名的开国名将是徐达。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少有大志。初与朱元璋同为郭子兴部将,后从朱元璋征略四方,受命为大将军,兼并张士诚,北伐灭元,功勋卓著。他作战有谋略,行军持重,军纪严明。功成归朝,进官为右丞相,封魏国公。 明代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是徐霞客。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人。自幼刻苦攻读,特别喜欢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年轻时便立下了走遍五岳的志愿。从22岁直到去世为止,30多年内,足迹遍于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旅途中备尝艰险。他观其所得,按日记载。后人把它搜集起来,编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具有重大的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最早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学者是徐光启。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曾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因反对宦官魏忠贤等人的专权,曾三次被贬免职。他利用空闲时间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热心研究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介绍到我国。他也是最早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书译成中文的人。 最长寿的徐姓名人是徐特立。徐特立是湖南长沙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长沙师范学校教师。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延安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生于1877年,卒于1968年,享年91岁。 最著名的徐姓女名人是徐宗汉。她生于1876年,广东中山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在南洋、广州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后与黄兴结为伴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随黄兴赴武昌,深入战地救护受伤士兵。“九·一八”事变后,赴美国等地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1944年逝世。新百家姓:&李王张&2.7亿人列三甲&你的姓排第几?-内黄县人民政府网站
┊┊┊┊┊┊┊┊┊┊┊┊┊┊┊┊
>>>>>>>>正文
新百家姓:&李王张&2.7亿人列三甲&你的姓排第几?
佚名&人民网
  新百家姓出炉第一姓氏从“赵”变成“李”
  看看你的姓氏排第几?
  说起百家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但日前,根据公安部姓氏统计的一个最新百家姓排名已经出炉,排名在前的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其中,超过1000万人的姓氏有22个。不少网友疑惑,原来排名第一的姓氏,为什么从“赵”姓一下变成了“李”姓?
  “李王张”排名前三当仁不让
  在新出炉的百家姓里,“李王张”排名前三。很多读者都表示了认同,“有句俗话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讲的就是这三个姓比较常见。把你身边的朋友盘一下,肯定有这三个姓氏的人。”IT公司的刘先生表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袁义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结果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袁义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不仅如此,当代中国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2006年,金陵晚报曾发布过南京百家姓排名,当时南京排名第一的姓氏是“王”姓,排名靠前的姓氏为“王张陈李,刘杨周徐,朱吴赵孙,黄胡马许……”
  为什么新榜上没我的姓氏?
  在传统的《百家姓》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还有水、云、和等姓氏都排在《百家姓》的前一百名。而在最新出炉的百家姓榜单中,排名前一百的姓氏根本没有这几个姓。有读者疑惑,为什么新百家姓的百强榜单中没有他的姓氏?难道世事变迁,变化真的那么大?
  据了解,传统的《百家姓》成书于宋代,从其时代背景来看,宋代是中国皇权加强的时代,《百家姓》中的“赵”姓为国君的姓,排名第一理所当然。南宋学者王明清经考证指出,《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氏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的姓氏……虽然后来历朝历代都根据当时情况进行过编修,但是变化都不大。而最新出炉的百家姓排行榜,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一些少见姓氏未能进入前一百的榜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金陵晚报 记者曾亚莉)
  新百家姓
  李 王 张 刘 陈 杨 黄 赵周 吴 徐 孙 朱 马 胡 郭 林 何 高 梁
  郑 罗 宋 谢 唐 韩 曹 许邓 萧 冯 曾 程 蔡 彭 潘 袁 于 董 余
  苏 叶 吕 魏 蒋 田 杜 丁沈 姜 范 江 傅 钟 卢 汪 戴 崔 任 陆
  廖 姚 方 金 邱 夏 谭 韦贾 邹 石 熊 孟 秦 阎 薛 侯 雷 白 龙
  殷 郝 孔 邵 史 毛 常 万顾 赖 武 康 贺 严 尹 钱 施 牛 洪 龚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和透支现金功能,让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喜欢的东西带回家,不用考虑钱包的窘...百家姓中的“应”姓排名多少_百度知道
百家姓中的“应”姓排名多少
人口有多少. .最好是知道江西南昌的应姓人口有多少 ` `
谢谢了`` `
别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据古书姓氏考略上记载,古时候有个人叫别成子,这是关于别姓的最早记述。别成子的后代,就以别为姓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别姓。湖北别姓当是别姓迁徙出京兆最早的一支。
其他类似问题
百家姓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百家姓姓氏图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