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汉儒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简介没有简介

钱昌照、谢汉儒、王诚的华翰
认识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先生,是1987端午诗人节,中华诗词学会在全国政协礼堂成立时。当时,因为送给他一本我的《旅游诗词集》,得到他的勉励。与他通信,是为了编《波云斋师友诗词选》。他给我的第一封信和寄来他的大著《诗词一百首》,是1998年1月。当年4月他收到我的《福建旅游诗词集》,并复信说明;我的诗他已转给学会了;他的诗可以代投海外发表,由我斟酌。信函严谨规范,令人敬佩。
&当年10月14日钱昌照副主席仙逝;,10月31日下午在他的故居北屋举行了哀思会,我随张报,杨植霖,孙轶青,史树青,江树峰诸大名流到会参与哀思,送他远行,以报答他生前对我的关怀与爱护。现在,钱副主席的专著,信函以及信封,都是值得格外珍藏的历史文物了。
&和台湾民主社会党中央主席谢汉儒先生结识是先投稿,后通信,再见面的。当年他主编《全球谢氏通讯》刊物,我投稿,他发表,并复信寄刊物给我。还在《全球谢氏通讯·当代宝树精英》专栏里刊发《作家,诗人谢&
瑜档案》专文。首次见面,是1996年在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诞辰770周年的武夷山会议上。1998年秋,我出访台湾前夕把日程告诉他,他从台北来信说明:他应北京全国政协之邀请,将飞北京,以及他返台时间和家中电话等等。他到北京后,又给我家中电话,可见关注。汉儒先生仙逝了,他的信就显得格外珍贵了。真是“两岸同心思一统,公飞京兆我飞台啊”。
&国际桂冠诗人王诚博士,是全球汉诗诗友联盟会会长,主编《星暹日报,国风吟苑》30多年,曾全期发表我一人诗词。对诗墰歪风,格外反感。把我视为忘年交,聘我为全球汉诗诗友联盟会顾问。又专函授邀我为王城博士主编的《论诗三百家唱和集》作序,序文不仅收入他的&论诗三百首&中,又在他主编的《星暹日报》上全文发表,台湾《中国诗文之友》也全文转发。
是的,钱昌照,谢汉儒,王诚三公的人品,文品,应是从文者的楷摸。他们的信扎也就范格外珍贵了。
大名流的题签、诗扎、文稿、书翰都是举世无双,人间仅有的珍品。都是值得格外珍藏的——何况其中有的已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了,其史料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可沽量的了。所以近年来藏家不惜重金进行收藏,可见卓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谢氏源于河南南阳 谢城古鼎留存九岗十八国
08:19&&来源:河南商报&&&&分享到:
  谢怀俊老人展示他收藏的地下古物,但大多都残缺不全&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河南商报报道:堂前宝树家声远,槛外乌衣世泽长。
  一句话,浓缩了谢姓曾经的鼎盛。这个起源于河南南阳的姓氏,如今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3位,总人口1010万。
  谢姓后人多尊申伯为始祖。如今,在南阳唐河等地,还有很多历史的痕迹。
  谢氏宗祠
  谢城古物多,九岗十八国
  3月12日上午9时,唐河县苍台镇谢家庄。
  76岁的谢怀俊打开祠堂大门。坐北朝南,红墙黛瓦,两座六棱塔,一座申公殿,碑匾回廊,勾栏环伺,现在的谢氏大宗祠,与古祠堂只有一箭之遥。
  新祠堂于2003年建成,匾额由世界谢氏宗亲总会会长谢汉儒题写。谢怀俊说,村里的地下埋藏着很多文物,耕地、挖土、盖房,一不小心就能挖出古物,带着精美图案的古砖、锈迹斑斑的箭头、残缺不全的古镜……
  他说,村里还流传着一个古语:谢城古物多,九岗十八国,路东没有路西多。
  “村里有条南北小路,连接后岗和仓台。所谓路东路西的‘路’,就是指这条路。”谢怀俊说,现在的宗祠西边就是那条路。
  地下古物
  随便踢一脚,都能踢出古砖
  虽然讲不太明白本地的历史,但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家里面可有不少“宝贝”。谢怀俊从家里拎出了两竹筐物件,瓷罐、铁器、铜镜、烛台、青砖、刀币……
  谢怀俊说,曾经,有村民犁地时发现一个硬疙瘩,回家洗一洗,发现是方印章。这就是有名的“军假司马”印。不过,留在谢怀俊等村民手里的古物,都是残缺不全的。
  这些东西,很多村民都见过,甚至在自家宅基地下面都挖到过,走路随便踢两脚都可能被绊倒。他们不懂考古,不懂历史,只是觉得,这片土地有故事。
  村里还有一个传说,也充满了神话色彩。在村西头,有一棵巷子树,两人合围才能抱住,树冠巨大,上面有一个老鹳窝。每年,它都会生一窝蛋,孵化成幼鸟。如果它把幼鸟都养活了,就预示着当年风调雨顺;如果它把鸟都推下树摔死,这年必定要遭灾遭难。
  后来,一场大风将巷子树吹倒,树根翘起,带出了一个大坑。
  “我们小时候,还经常到这个大坑里洗澡、摸鱼。”旁边一个村民说。
  现在,大坑已被泥土淤平。但是,至今没人敢在此挖土、种菜栽花。这个大坑连同巷子树,成了村民心中的禁地和图腾。
  古鼎留存
  村里埋七鼎,五个被盗走
  关于本村的历史,谢怀俊还记得幼时的一些事情,尤其是那个带着神秘色彩和历史印记的祖庙。“刚解放时,庙还在,里面还有一座玉碑,上面刻着字,记载着谢姓的由来。”村民们说,这座碑的神奇之处在于,夏天时碑身冰凉,温度过高时,还会“出汗”。
  祖庙的存在,让村民的精神信仰有了依托。每逢婚丧嫁娶,都要去祖庙祭拜。
  不过,1957年前后,祖碑被毁,这里成了村里养牛的牛棚。之后,房子也被扒掉。如今,只剩下一个土台,上面堆放着柴火。现在,谢家庄有700多人,都姓谢。而在整个唐河地区,谢姓人口30000多人,另一个集中居住地在小河谢。
  在村民的传说中,谢家庄周围埋有7个古鼎,其中,有5个被盗墓贼偷走了,另外两个得以幸免。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有一个埋在村民的房子下面,盗墓贼眼看古鼎而无计可施。当时也没有疏挖管道、检修电路之说,不然就可以像美剧《越狱》那样,在屋外挖洞,光明正大盗宝了。
  另外一个是因为盗墓贼偷到一半,被发现了,只能弃宝逃跑。这两个古鼎,一个据说还埋在地下,另一个经过岁月沧桑,不知所终。
  国运不济
  申伯建国谢城,被楚国所灭
  其实,对谢家庄的人来说,村里古物再多,只有一个是最珍贵的,因为它能解开一些历史谜团。这件古物叫“式是南邦”碑首,现收藏于唐河县博物馆。唐河县谢氏宗亲会执行会长谢海亭说,在《诗经?大雅?嵩高》中,有“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的记载,是说申伯被封在南阳,在古谢城立国。《诗经》又说:“因是谢人,以作尔庸。”意思是说,原来谢城的百姓因申伯改封于此,也就成了申伯治下的百姓。申伯因其品质高尚闻于四方,当地人对他很尊重,尊其为祖。
  那么,申伯又是谁呢?谢海亭说,申伯是周宣王姬静的大舅。周宣王的父亲就是周厉王,谥号“厉”字上看,是古代有名的暴君,成语“道路以目”就是他造成的。
  后来,老百姓实在受不了“见面不说话,只能干瞪眼”的日子,就攻入王宫,把周厉王撵跑了。及至乱局平息,周公、召公、申伯、尹吉甫等人摄政,拥立太子姬静登位,是为周宣王。
  此时,南方地区,楚国崛起,攻占大片土地,并向北挺进,威胁到西周的安全。为了保住这个南大门,周宣王就让申伯镇守南阳,并在谢城建立申国,史称南申。
  不过,申国太小,无法阻挡楚国的铁蹄,公元前688年前后,申国被楚所灭。 (记者 邢军文/图)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耿倩“金厦慰劳团”抵达厦门
  我军开始进攻厦门之际,汤恩伯正在虎头山总部宴请来自台湾的“金厦慰劳团”。这个“慰劳团”是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前来前线劳军的,不料险些成了我军俘虏。  据“慰劳团”团长谢汉儒日后回忆,这个“慰劳团”成立于1949年9月下旬。  这一天,国民党政府台湾省参议会正在举行每周例会。会上,议长黄朝琴首先对时局作了扼要的报告。他说,汤恩伯部队已从上海撤退厦门,而在大陆被共产党军队追击败退入闽的刘汝明部队,也撤至厦门重整。他宣布,当局要由省议会、省政府和各界团体代表共同组织一个“金厦慰劳团”  携带白银30万元,前往厦门和金门前线“慰劳军民同胞”,这次活动由省参议会率领。他并说,目前金厦由汤恩伯坐镇指挥,局势已趋稳定。“慰劳团”  团长由省参议会推派,副团长则由省政府社会处长担任。同时,他希望参议会应该推派一位较为年轻的参议员担任“慰劳团”团长。  黄朝琴此语一出,坐在他旁边的秘书长连震东,立即指着谢汉儒说:“谢参议员最为适当”。  谢汉儒忙推辞说:“这是秘书长的预谋吧”。  但是,一阵掌声,还是通过了谢汉儒代表省参议会担任“慰劳团”团长的决定。  “慰劳团”的全称是“台湾省各界金厦慰劳团”,谢汉儒任团长,副团长是国民党台湾省政府社会处长李翼中(原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团员包括由当局指派的士农工商各行业代表和随行记者。此时,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慰劳团”中有不少人员临时退出,只剩下的只有十几人。  “慰劳团”启程的日期是10月14日,全团由台北出发前往基隆,拟乘搭早已起火待发的“继光号”运输船出发,但当团员抵达码头时,“继光号”  船长说船发生机件障碍正在修理,要等第二天才能起航。时已近午,“慰劳团”无精打彩地到基隆市区的一家餐厅用餐。就在这个时候,副团长李翼中夫人和家属赶到,坚持不让李翼中随团前往,面带泪水,其他成员目睹此景,心里都感到十分沮丧。  15日下午,“继光”轮已修好,“慰劳团”全体团员来到基隆码头集合,但副团长已另派社会处一位科长黄震球(其后出任台北市政府财政局长)代理。下午3时,团员们登上“继光”轮,直航厦门。  当船离开基隆港时,天空晴朗,风浪不大,但入夜以后,开始摇晃震荡。  船上人员对此行的前景倍感不测,久久难以入寐。直到破晓时分(10月16日),天色仍然黯淡无光,海浪起伏更加凶猛,他们便用闲聊打发“豆腐掉进灰堆里”的时光。
“飞天人”V“快乐书虫”& 制作E书娱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