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好看的风景图片,用来画水墨画风景课件的,最好有山有好看的花然后颜色也要好看的

宋词里说:“山是眉,水是眼”,让人不得不深信,使我们对这样的比拟赞叹不已。在自然的怀抱里,山水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不然,这山水之间怎会有眉目传情?细细想来,在自然界中,有山的地方总是有水,山水总相依。今天,回车桌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专题,在这里你将看到日落下的群山、美丽的瀑布、涓涓溪流,还有那红霞映照等等,通过这些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山水风景的魅力所在。喜欢的朋友,不妨进来瞧一瞧,这里将给你带来满满的视觉享受和震撼。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这组水墨画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画风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这类水墨画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组win7动态3D山水风景桌面壁纸。有山有水才是最好的去处,看着那些巍峨的高山,潺潺流水,有一种置若仙境的感觉,不知道远方的朋友你们是否喜欢这样的场景?似静而不动,又仿佛可以身临其境,感受那水流、树叶在风中摇曳。喜欢的朋友们可以下载下载哦!
优美风景摄影桌面壁纸。优美高清风景图片一直是大家久看不厌的,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来说,偶尔忙里偷闲欣赏一下自己桌面优美高清的蔚蓝大海、或者是唯美的戈壁黄昏、又或者是奇峰怪石或高山上的瀑布等等,这样的美景仿佛让人身处在画中,让人无时不刻感觉到无尽地放松和好心情。
唯美震撼的风景桌面壁纸。时间的风景、令人震撼窒息的画面这是一种让人惊艳的魅力,一种深入骨髓的魔力,一种让人看了就有马上飞奔而至的冲动,这样的图片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的同时,也能唤醒人们心灵中对美丽风景的追求和向往。看那心形的云朵、看那翠绿翠绿的森林、看山水相映的美、看巍峨的雪山之巅,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唯美!喜欢风景壁纸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唯美的湖光山色桌面壁纸。相比大海的豪迈和波澜壮阔,湖泊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地球上的湖泊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其中很多堪称奇迹,绝对是大自然这个最伟大艺术家的杰作。不论是群山围绕、还是金黄海滩线,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最好的礼物。如果,你也爱上自然的美,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静谧,那就一起看看归巢的鸟儿,一起看看落日黄昏下的美吧!
山山水水,总是那么的令人喜欢,令人折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铸就了它梦幻般的美丽。江山如此多娇,世间多么美丽,流水潺潺,依着山,山水相映。林间沙沙声,鸟鸣声,似乎是山水间在诉说着羞人的情话。山水相映唯美意境风景壁纸,看着这么些景色宜人,风景秀丽的迷人风光,是不是不知不觉就沉醉了呢!
唯美山水风景图电脑壁纸。忙碌在工作中的我们,多久没有接触大自然的怀抱了呢?你是否早已忘记了那些山山水水的原始面貌。日落下的群山,显得格外的壮观。美丽的瀑布,衬托着山脉的律动。红霞映照在小溪流上,格外浪漫。看着这样的一组山水风景图,你的思绪是否已经飘向了那里,心旷神怡的感觉有没有呢?大自然赋予了这些山山水水生命的韵律,让我们一起感受吧!喜欢山水风景的朋友,不要错过了呦!
风景中的远山,处在天与地相交之间。远山在风景构图中,虽然不会是主体物,但它常常可以体现空间感,衬托前景,丰富色彩,起到了加强主题的表现。在显示出远山形象的风貌和气势中。重视色彩和线条的美感,画面就增强了所绘景色的感染力。
小编为大家奉上这一组鬼斧神工 、神奇曼妙的九寨沟风景电脑壁纸。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超过72000公顷,曲折狭长的九寨沟山谷海拔超过4800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形态不同的森林生态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九寨沟诺日朗瀑布,早晨阳光照耀下,常可见到一道道彩虹横挂山谷,使得这一片飞瀑更加丰姿迷人。
这是一组关于美丽的九寨沟风光桌面壁纸。九寨沟,一个非常美丽的旅游景点,在这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那迷人风光。春看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看古柏苍翠、碧水蓝天;秋看满山斑斓、层林尽染;冬看冰雪世界、圣洁天堂。现在就随小编的步伐一起进入这九寨沟风光无限的景区吧~
九寨沟山水风情桌面壁纸。九寨沟的一年四季都有它独特美丽的景色,高山,草原,湖泊,森林&&&&&&这里就是人间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每一个景点都是一幅山水画,水是那么的纯净,山是那么巍峨。在湛蓝的天空中,一朵多情的、洁白的云,就在她的热情的招唤下,我们动情地走进了神往已久的、神奇的九寨沟,一起来欣赏着迷人九寨沟的山水风情,感受着自然的气息。
七月初,去了一趟九寨沟,虽居四川,却还是头一次去九寨。哪里的山水给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九寨沟的水给人留下最美的印象。有没有什么好看的花可画(图片)_百度知道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花可画(图片)
我有更好的答案
com//p/://tieba?pn=2" target="_blank">http.baidu.baidu://tieba你可以去这里看看哦<a href="http
其他类似问题
31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好看的红梅水墨画
好看的红梅水墨画图片[高清图片,JPG格式]
312 次浏览 / 4 共享分
308 次浏览 / 4 共享分
274 次浏览 / 4 共享分
273 次浏览 / 4 共享分
268 次浏览 / 4 共享分
好看的红梅水墨画相关素材◎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 ,”.小王,你怎么_百度作业帮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 ,”.小王,你怎么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 ,”.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不懂浪漫.◎6.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真是太美了.小玉词兴大发,诵起,想起宋带词人()的:“ ,.” ◎7.爱国将领闻天祥被倭寇在泠丁洋被捕,不肯投降,他气壮山河的说:,.就算死,也要做你们倭寇的鬼,把你们赶出中国.◎8.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 ,”,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 ,.”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 ,.”陆游最大的悲痛是“ ,.◎9.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 ,”;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 ,.” ◎10、现在是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三百六时行,行行出状元,请你用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 ,.”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赞梅花的) 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我感觉这个最贴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之类也可以把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填“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可以了,宋代,如梦令,李清照.把全词摘下来,可以看到确实是此词的意境.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最有名的诗句) 8.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不确定,因为提示不明显)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示儿)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这个答案8-4我八卦一下“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兄见不到唐婉了…… 9.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或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句) 1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国画山水的画法和牡丹调色技巧
国画画法的口诀,太神奇了
画前需定形, 先从树起跟!
勾出树枝干, 稍点树梢墨!
颜色要细调, 红绿要纯清!
染在树梢顶, 树头浓墨分!
松要摆大气, 枝干壮山魂!
近松叶要明, 远松稍点清!
叶用深绿染, 干要株黄清!
杂树枝要细, 点叶要分明!
不可太浓厚, 不要太稀匀!
山涧多树长, 层次要分明!
大小照远近, 浓淡要看形!
山石虽大气. 莫忘暗与明!
有光一方照, 此方须淡澄!
无光一方照, 明暗下笔沉!
画好一磅石, 远近多关心!
与树相连处, 层次要高明!
无光山顶树, 树下一片黑!
有光山顶树, 用色要沉稳!
落山脚处时, 染色几次分!
山脚可点树, 但要雾和云!
山脚不作树, 需要染纯清!
远山写云海墨色相染成!
近山有雾气, 只在山脚形!
高低多层次, 写云几次成!
浓墨下脚处, 浓淡要细明!
檫点明暗处, 用笔要细稳!
檫点一山成, 远近常关心!
山涧紧相连, 浓淡要辩清!
画半要细看, 似乎可以成!
若是不合意, 寻找顺势形!
该改侧大胆, 不改须细心!
画前须静想, 画时耐心稳!
多在墙面画, 才好看得正!
画好需回味, 多看否改进!
细看多难处, 记得下次稳,
此为画中意, 意境难悟成!
悟到深思处, 好画自然成!
民间美术色彩口诀(传统的色彩搭配原则)
1.红靠黄,亮晃晃。
2.要想精,加点青。
3.青间紫,不如死。
4.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
5.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
6.红搭绿,一块玉。
7.红间黄,喜煞娘。
8.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
9.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
10.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
11.红离了绿不显,紫离了黄不显。
12.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
13.艳不俗,淡相宜。
14.色多不繁,色少不散。
15.草绿披粉而和,藤黄加赭而老。
16.一幅画面好比造一间屋子,总要开几扇天窗,否则就感觉发闷。
17.紫多发恶红主新,黄色多了多主淡,绿色多了也不新,上样三色均可用,唯有紫少画真新。
18.断国孝,三蓝墨。
19.红红绿绿,图个吉利。
20.文相软,武相硬。
21.女红、妇黄、寡青、老褐。
22.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
&&&皱法是山水画独有的笔墨方法,可以说不懂皱法即不懂山水画,皱法是指运用不同的笔法皱擦出山石树木的皱折纹理,以表现山石树木的质感,皱法有几十种之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书画用纸及画法很有讲究
&&&书画用纸通常分为生宣纸和熟宣纸,熟宣面上染了一层矾,所以不浸,生宣则没有,所以容易浸。
这两种纸各有优势,生宣因浸而使画面更显兹润,但很难控制浸染程度,尤其初学者很容易将画面弄花弄废。熟宣不会浸染比较容易控制画面,适合初学者使用,但画面往往显得生硬呆板且有毛刺感。
&&&书法用纸一般都用生宣,很少有用熟宣的,这不用讨论,而绘画就不同了,值得深研。
&&&我们都知道,绘画分为工笔、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工笔通常用工整的线条勾画,作工细腻精致,许多古建筑上的画大多是工笔类的。小写意又叫工写结合式画法,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较工笔放纵,较大写意严谨,古代自中唐以后至清未的千多年里,绝大多数画家画作都是小写意画法。大写意古人很少有人画,是近现代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画法,其特点是姿意狂放,不拘一格,但这种画法看似简单,近乎于乱塗乱抹,但事实上却是最难的画法,需要深厚的功底,否则就成了塗鸦之作,所以这类画法的人也不太多。
&&&那么,哪种画法适用哪种纸呢,原则上讲,通常工笔画都用熟宣,才容易勾画出严谨工整的画面,而写意画大多用生宣,画面比较兹润。
&&&根据本人的实践体会,用生宣作画应注意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最好采用枯笔干画法,即不湿纸,用笔直接勾画点抹,画好即成,一般不染,如写意花鸟画大多是这种画法。二是构图宜简不宜繁,太过复繁的画面很容易出败笔而使作品品相不佳,其实写意花鸟画就是这种章法;三是笔墨功夫要厚实,尤其造型能力,笔墨功夫要过硬,通常都应落笔即成,除个别地方小心收拾修正完善外,最不宜在一个地方反复塗抹,四是如果需要染云雾之类的渲染,应注重用水,将纸喷湿,并凉八成干时进行渲染为宜,如果是干纸渲染,往往会在两笔交汇处出现一道白印,使画面不能水乳交融。五是中近景通常是实景描绘,因此,通常要等中近景的画面干透后才能喷水,否则,画面见水就容易浸花。六是远景通常用淡墨抹出,但这种塗抹的画面不宜过多,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易控制,有一些中远景可尽量用勾画法,减少塗抹法的份量,或者不用塗抹法,全部用枯笔勾画,只是用墨较中近景为淡即可。七是笔墨多用蘸墨法,即先将笔洗净,在笔尖上蘸一些浓墨,使笔尖浓而笔肚淡笔根是清水,运笔取侧锋式,画出的笔迹便浓淡过渡自然,水乳交融颇有韵味。八是在画法步骤上采用先染后画比较好,将需要染的地方先染好,待水份稍干时再适当的勾画,这样可避免先画后染时出现的染墨浸出画面的跑墨现象,破坏画面整体美。
&&&虽说写意多用生宣,但也不尽然,一般写意花鸟画用生宣较多,因为花鸟画很少用皱染。而山水画皱染是很多很普遍的,因此,用生宣进行皱染是很需要功力的,许多院校培训机构动辄就让学员用生宣,这无疑是赶鸭子上架。本人经过多年摸索,实践证明山水画用熟宣同样可以作出精美的写意画包括大写意画,熟宣最大的优点是可改可救,即便个别地方画得不如意,可及时更改,所以作出的作品败笔很少,废品也少,较完美,特适合初学者学用,且熟宣布局很复杂的画面照样可画出好画,熟宣可采用分染法,也可采用积墨法渲染,运用比较灵活,渲染出的效果比生宣更具蒙笼美,尤其表现云雾和景物的阴阳向背有独特的优势,所以用熟宣画写意山水尤其是大写意山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很多名家的写意山水都是用熟宣画的。用熟宣画写意应注意三点,一是勾画多用浓墨,再用淡墨破浓墨,显出山石轮廓,二是画山石笔上水份不宜多,用侧锋抹出飞白来。三是渲染时待画面干透后,将纸喷湿凉半干后进行。
&&&熟宣作画最大的缺点是画面生硬毛糙,所以,染法和生宣有所不同,生宣通常采取先染后画的步骤,而熟宣通常采取先画后染的步驟,而且要多染几遍,所谓三矾九染,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毛糙感,使画面更柔美。用熟宣画写意,很容易画出飞白来,这是国画的一项重要技巧,加之渲染比较好作,画出的云雾效果往往优于生宣,所以,用熟宣作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同样优美。问题的关健在于,应熟知这两种纸各自的特性,并根据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画法,如果一个画家只熟悉一种画法,不能变通,那也就爱莫能助了。
以下是熟宣大写意山水范例
画牡丹调色技巧
画牡丹最重要是要表达牡丹花的高贵而不俗和雍容大度的气质,但往往都易犯“三病”
&&&&&&&&一;用色不当,绚红搭绿,尖跳刺目,臃肿软疲,即为“甜俗”。
&&&&&&&&二;一味粉厚色浓,干涩涂抹,滞腻浮涨,色墨混浊,此谓“脂粉气”。
&&&&&&&&三;凝结板刻、僵硬平匀、造型陈腐、缺乏生气,俗称“工艺气”。
花鸟画最基本构图形式有三种;上插,下垂,横倚。无论那种构图都要追求一种大的动势,就是“造险”。既生险绝,还要复归平正,也就是均衡。动荡归于稳定。还要注意“浓淡相宜”,“动静相生”“疏密得当”,“知黑守白”,“藏露结合”,“以叶衬枝”,“巧妙衬托”“师法造化”。
枝茎,画枝或色或墨要健劲有力,忌柔弱,宜中锋用笔以显圆厚。要穿插得体,有疏有密。画木本老干应该体现苍老硬朗的神采,中侧锋并用。笔中含水量要小,显现干的特点。可以出现飞白,借以与花叶滋润的对比丰富。老干也画得结构松动,用笔变化略小。要有聚散,前后,穿插,疏密。干的画法;1,用赭墨直接画出。用笔要顿挫,中锋,侧锋并用。2,用浓破淡法;用赭墨和石绿画出干,用焦墨用滚笔+侧锋+中锋干湿生动破墨。后点苔。
构图上要充分的认识“金边银角”的重要性。四个角和四个边的中间不能作为花卉出枝的地方。假如画面左边搭边,那么右边对应部位就应该空边,上下边处理方法相同。无论画面大小,应该区分主宾,主宾分明,有争有让,才能够和谐相处。牡丹叶要有疏密和虚实变化,不能够像真叶那样均匀对待。用笔果断,寓中锋于侧锋之中,既见厚重兼俊俏之形。落纸即见浓淡变化,但是变化服从整体,以免显得破碎,也有层次感,可以以淡托浓,也可以以浓托淡。勾叶脉是最关键的,叶子的反侧正背,都是靠勾出来的。笔要干,墨色要比叶子颜色浓重。浓墨用焦墨勾,灰叶以浓墨勾,淡叶以灰墨勾。也可以焦墨先勾深色叶子,然后勾淡叶,笔的颜色不断变浅,最好可以扫的方法,表达脉的干湿浓淡。(叫一笔墨)。嫩叶草绿笔锋醮曙红或胭脂色,落笔成了泛红的漂亮色彩,使新叶充满活力。勾脉可用胭脂色。
画牡丹花不能有干涩的感觉,要充分发挥宣纸渗化效果。花朵浓淡主要靠水分调解,不能过多依赖白色,一旦白色浓厚,行笔必然涩涕,腻而不畅,造成板结干燥效果。水分加大之后,行笔要快,趁湿完成,才能够使花瓣色彩分明清晰,滋润融洽。如果想追求丰富多变的花瓣形象,就必须在用色时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多种笔法并用,单一的点法,必然显得花瓣雷同。画红牡丹花,一旦配以绿叶,对比太强烈了,就使人感到俗气。为了使画面稳定而脱俗,就应该用水墨画叶子,压住火爆局面,取得视觉上色彩平衡。这样才能够“艳而不俗”。
&牡丹花调色法;红花-----用朱红、大红、曙红。以朱红为主调大红成基本色,笔尖醮曙红点画。也可以笔肚上足牡丹红,笔尖醮胭脂画出,色浓浑厚,要不,干了就显得单薄。
&&&&&&&&&&&&&&&&&&&&粉红-----笔根白+笔肚牡丹红+笔尖胭脂。
-&&&&&&&&&&&&&&&&&&&&黄花-----黄加白,笔尖醮赭石与朱红的调和色。花芯可用白色或胭脂画。也可以笔根白粉,笔肚藤黄,笔尖绿画出。收拾的时候笔尖用朱磦或胭脂。
&&&&&&&&&&&&&&&&&&&&橙色------笔根****,笔肚朱磦,笔尖胭脂。
&蓝花-----花青加白加少量曙红做基本色,笔尖醮花青画。也可以笔根白粉,笔肚肽青蓝,笔尖胭脂画出。
-&&&&&&&&&&&&&&&&&&&&紫花-----白色加胭脂和花青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胭脂。大体完成后,用浓厚胭脂再次花心部位的深度,并且使花瓣更加丰富。也可以白粉加胭脂就是紫加一点肽青蓝。
-&&&&&&&&&&&&&&&&&&&&白花-----草绿色加少许赭石和微量水墨调成基本色。画时醮纯白色,笔尖醮基本色。完成后,可以用绿色提染暗部和花心,纯白色强调亮部的花瓣。
-&&&&&&&&&&&&&&&&&&&&&墨花------行笔速度要快,用笔果断,变成清新畅快感觉,不要重复修改。可水墨干后,用石青、石绿、朱砂这些不透明矿颜色点花芯。画花瓣时用笔有大胆,不要留白。
&&&&&&&&&&&&&&&&&&&&&黑牡丹------牡丹红+胭脂+墨调出黑紫。
&&&&&&&&&&&&&&&&&&&&&二乔------粉红色干透后(不会窜色,破坏花形)画另外的黑紫色。
-&&&&&&&&&&&&&&&&&&&&&绿色-------白色加草绿色加少许朱红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草绿色从反瓣部位画起。石青画子房比较合适。
-&&&&&&&&&&&&&&&&&&&&深红色-----大红加少许曙红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胭脂,用笔干脆利落,避免重复用笔,以免画“糊'了。难点就是水分的掌握,水分多了,色彩没有重量感,水分少了,又容易显得干腻呆板。只有水分恰当才能够厚重滋润。
姿态;风(方向动态)晴(挺直)雨(下垂,矾水扫过)露(撒盐)。
以下是熟宣大写意山水范例
以下是生宣大写意范例
国画的肌理方法&&&&&
一.揉纸法
将纸揉皱后,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后衬浓墨或浓色;也可根据需要衬淡墨色。
1.全纸揉皱
熟宣纸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后,根据需要,揉局部成规则或不规则纹路,展平后处理。
3.先画后揉
画时不必过于具体。正面画反面画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折成细密的或横或竖的纹路。
将纸中间提起,握紧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后,可呈放射状。
将画纸折成或横或竖,喷湿后,滚压,再展平着墨色,可呈更细碎纹理。
二.扎染法
1.画前扎染
扎后浸墨色,或者用笔涂墨色。
2.画后扎染
3.干后展开
4.趁湿展开
三.拼贴挖补法
生宣纸:用干净水将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湿撕去,理顺毛边后,用另笔蘸白净的浆糊刷上边口,再将同样型号的宣纸粘贴,水洇,撕去多余部分即可。
熟宣纸:剪去多余部分后,洇湿边口,轻撕薄边,粘纸。
也可在补贴后,边缘处略加几点浆糊,使之大体固定,而后补笔或渲染进行调整,使之神完气足,完成后装裱即可。
1.把一幅画切割、分解,然后换位或原位(如将一个圆变换角度或反过来贴上)重新组合。
2.或把别的画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画面上,构成新的关系。如用金箔直接贴在画面等。
3.穿插拼贴法(如画芦苇和芦苇后的渔舟)。
四.纸板遮挡法
在画纸上加上纸筋,用水粘贴,画后撕掉,可表现山石的纹理与质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纸筋。
2.刻版遮挡法
刻出大雁、白鹭等形象,再拓印。其它杂物:麻批子、松针等。
3.纸版漏印
此法与遮挡法相反,先在较硬的纸上剪刻出空洞形象,用它来刷印或拓印。
五.反衬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后着色
3.正面作画主体,托纸上画背景
六.拓印法
可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胶合板、塑料板、布料、纸张、石板、铁板等。在玻璃上拓印,可在下面衬一张白纸,以显示墨色之形迹与深浅变化。
.硬板拓印
1.单墨色直接拓印
2.多墨色直接拓印
3.局部拓印
4.反复拓印
5.连续拓印
在已经拓印过的材料上,尚留少许墨色,可趁其未干时继续拓印,可得干裂秋风而又迷离朦胧之趣。
6.干画纸拓印
7.湿画纸拓印
8.加油拓印
9.刷水点墨拓印(滃拓法)
10.一次拓印而成
11.多次拓印而成
12.水中花纹处理后拓印,拓印后也可以提起较长时间,或在局部加点水墨,任其自然流淌。
13.先胶矾再水拓
14.水中加油拓
要用挥发油:松节油、汽油等。
16.在已有墨色的水面淋油后拓印
17.再水中淋油后拓印,再着墨色。
.实物拓印
18巧借实物纹理,拓后再渲染。可选择的实物有:树叶、绳子、麻批子、松针、席子、蝇拍、木板花纹等
20.反面拓印
在画纸的反面拓印,再冲墨处理。
21.拓团蘸色印
将纸团、蔗滓、麻绳、麻袋布、粗纹布料、木板纹、丝瓜瓤等肌理材料做成拓团,蘸了墨色直接拓印到画纸上。
七.滚印法
1.软垫滚印法
2.硬垫滚印法
3.加绳滚印法
4.滚版拓印法
5.皱纸滚印法
6.生宣喷水滚印法
7.熟宣散扔细线下衬硬板滚印法
8.滚子上不均匀涂墨色滚印法
9.多种手法重复多遍滚印法
10.在无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有墨滚滚印法
11.在有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无墨滚滚印法
八.渗透法
1.两张纸叠在一起作画,下面一张成自然纹理。
2.一张纸折叠后在一面作画,原理同上,展开后作为同一张画再作处理。
3.在不透水的板面上作画,下面一张会渍出奇异纹理。
九.平涂法
1.淡墨色平涂
2.淡墨色平涂叠加笔触
十.积墨法
1.干积墨法
2.湿积墨法
3.干湿积墨法
4.积墨加皴擦法
十一.破墨法
十二.冲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冲墨需要用大笔戳洗、吸干。垫不吸水的垫子叫“流墨冲”,垫吸水的垫子叫“吸墨冲”。冲墨之前,要准备热风机。此法可与撒盐法、皱纸法、局部变性等方法合用。
墨水中加树胶水,画出大意后,趁未干时放地下用大量清水冲墨,使原墨尽量渗化,效果理想时,用热风机固定。如果需要冲洗的部位较多,可以分作多次冲洗。比如,先冲洗枝干,再冲洗树叶等等。
先用水画或喷淋,再用浓淡墨淋或冲之。此法类似“破墨法”,参见该条。
3.待机冲墨
待墨色稍干时冲之,墨的边缘先干,有朦胧之效。
4.纸上先刷一遍肥皂水,再作处理。
5.冲墨后,将画挂起,用喷壶喷水,令墨块流动,用热风机固定。
6.含胶墨点,趁湿在墨点中心滴入清水
十三.撞水法
又称点水法、注水法,多用于熟宣或矾绢。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棉纸等材料将多余水分吸干。
十四.让水法
1.用水画物象,再用较干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处吸墨,并自然渗化,再加点画。
2.墨让水,用水画物象,用较湿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让开,无水部分墨晕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十五.弹色法
淋色法与此相类。
1.用笔管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2.用牙刷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十六.喷染法
可以局部遮挡,再喷染。
局部遮挡,用来画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来画墙壁,表现水泥纹路,辅之以实物拓印法(如牵牛花叶等),可得真实立体层次效果。
十七.晕结腐蚀法
一盆水约一两洗衣粉。
1.用适当浓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后用墨色画出物象,稍停用水洒点于墨上,即出现斑点;再用水喷,将纸竖起,在一个方向斑点晕化,就会出现冰凌、冰雪等效果。最后用热风机固定即可。
2.先画物象,再淋、点、喷、冲洗衣粉溶液,提起画作,倾斜导引。
3.洗衣粉泡落墨法
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搅拌,使之成为稠密泡沫状,捧到画纸上(生熟均可),然后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阴干,即可出现网状泡沫肌理效果。
4.画纸放在画毡上无干扰泡落墨法
5.画纸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
十八.吸收沉淀法
1.直接撒盐法
小颗粒加精盐为好。
2.水墨色彩加入碱类(肥皂水、洗衣粉、洗涤剂等)调匀,敷色后半干时撒盐。
3.与撒盐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可以选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面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较好。
十九.浆纸法
取生豆浆备用。根据对渗化程度兑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则越接近熟纸。把要处理的生宣、皮纸、高丽纸等铺在画毡上,或淋洒、或喷点,或涂刷,挂起阴干后即可使用。
3.生蛋清水法
用豆浆水均匀地刷到生宣或皮纸上,可单张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纸铺到已刷的纸上刷制,一摞可刷十余张,一起搭在木杆上,干后揭开使用。
将生宣纸挂在无烟尘污染处,在空气作用下,质地变紧也颇好用。
二十.胶矾法
1.胶矾作画,干后点画渲染。
2.胶矾作画,趁湿点画渲染。
3.局部变性,在生宣上完成工笔效果。
4.进行中使用胶矾
在生宣上淋上矾水,干后画墨竹;干后,再以饱和矾水点画竹上积雪;干后,在画纸背面喷点或烘染水墨。
黄明胶一钱,捣碎;白矾五分,研成细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别用少量温水泡三天左右。然后,在黄明胶和白芨中兑入适量开水,促使其完全溶化,与矾水合成混合液约一市斤左右,冷却后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余张。
二十一.蜡染法
用来画纹理。
涂在画纸上,干后掰裂揉碎,再涂画墨色。
3.在熟宣上表现水墨淋漓效果,不宜用胶矾,就可以选择使用蜡染。
二十二.加油法
在墨色中加入少许松节油画出物象。
先用松节油画出物象,再用墨色罩染。
二十三.做旧法
1.红茶水反复渲染
2.淡墨加少许赭石藤黄,使做旧呈黄灰色。
3.淡墨加少许花青,使做旧呈蓝灰色。
4.熟宣可以正面刷,也可以反面刷(后者较佳)。
5.生宣可以托好后再从背面刷,直至满意为止。
6.橡皮擦后再上色
7.砂纸擦后再上色
垫板:玻璃、木板、水泥墙、直线硬板等。
8.烟头烧或者落灰烧
烧后的空洞要在托后补色
&&&&&&&&&&&&&&&&&&&&&&&从十六个比喻看用笔&&&&&&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
翻阅历代书法典籍,选出以下9位书法家主要的16个用笔“比喻”,大体按时间顺序列出来和同道共勉。
1.用笔如“鹰望鹏逝”。
李斯不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阐述笔法的第一人。“鹰望鹏逝”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精神准备”,看准———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迅速下笔,方可捕捉到“目标”———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法,也被称作“摇笔”。
2.用笔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
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
3.用笔“犹若登阵”。
汉丞相萧何是中国书法史上把兵法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机应变,用笔要善于变通———在于用腕;登阵要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攲、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4.“笔是将军”。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发布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字”的生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这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论书》中的原话。“锥画沙”、“印印泥”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锥画沙”,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用笔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笔“诀窍”,才算领悟到了。
6.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7.用笔如“屋漏痕”。
“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是对用笔要求和艺术效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怀素的“四个比喻”也是可供借鉴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墙壁自然开裂处具有天然清峭、没有人为布置之巧的“裂纹”,用笔若能如此,点画一定会浑然天成。这一比喻也常为后人引用。
8.用笔如“长年荡桨”。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9.用笔如“折钗股”。
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钗,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韧性很好的金银材料打造,一般由两股合成。“折钗股”,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意思是用笔到线条转折之处,笔毫要平铺,锋要正,要圆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转折处的线条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含力,显出一种宽闲圆美之态。后代书家对这一比喻也多有解释,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
以上李斯、萧何、王羲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姜夔等9人的16个比喻,涉及到用笔的重要性、观念、姿势、动作、技巧、效果等各个方面,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重要传统之一,也是历代书家传授的用笔“真经”(对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认识)。踏入“书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毕竟是比喻,它只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习书者在实践中只可参照,不可拘泥。因为说到底,“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上述9人都是书法大家,每人对笔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样嘛。
为便于记忆,笔者将16个比喻连句为“用笔口诀”:
笔是将军,犹若登阵。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长年荡桨,惊沙坐飞,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奥妙,用笔定能通神。需要指出的是,翻阅典籍,发现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书家,在探讨用笔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复、注释、延续唐宋之前的说法,很少有独到见解的新比喻。故笔者也只选到宋代之前。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关于如何用笔,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因此,欲学书者在学习和把握用笔方法时,应多看宋代之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和经典墨宝。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
翻阅历代书法典籍,选出以下9位书法家主要的16个用笔“比喻”,大体按时间顺序列出来和同道共勉。
1.用笔如“鹰望鹏逝”。
李斯不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阐述笔法的第一人。“鹰望鹏逝”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精神准备”,看准———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迅速下笔,方可捕捉到“目标”———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法,也被称作“摇笔”。
2.用笔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
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
3.用笔“犹若登阵”。
汉丞相萧何是中国书法史上把兵法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机应变,用笔要善于变通———在于用腕;登阵要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攲、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4.“笔是将军”。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发布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字”的生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这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论书》中的原话。“锥画沙”、“印印泥”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锥画沙”,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用笔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笔“诀窍”,才算领悟到了。
6.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7.用笔如“屋漏痕”。
“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是对用笔要求和艺术效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怀素的“四个比喻”也是可供借鉴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墙壁自然开裂处具有天然清峭、没有人为布置之巧的“裂纹”,用笔若能如此,点画一定会浑然天成。这一比喻也常为后人引用。
8.用笔如“长年荡桨”。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9.用笔如“折钗股”。
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钗,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韧性很好的金银材料打造,一般由两股合成。“折钗股”,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意思是用笔到线条转折之处,笔毫要平铺,锋要正,要圆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转折处的线条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含力,显出一种宽闲圆美之态。后代书家对这一比喻也多有解释,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
以上李斯、萧何、王羲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姜夔等9人的16个比喻,涉及到用笔的重要性、观念、姿势、动作、技巧、效果等各个方面,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重要传统之一,也是历代书家传授的用笔“真经”(对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认识)。踏入“书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毕竟是比喻,它只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习书者在实践中只可参照,不可拘泥。因为说到底,“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上述9人都是书法大家,每人对笔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样嘛。
为便于记忆,笔者将16个比喻连句为“用笔口诀”:
笔是将军,犹若登阵。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长年荡桨,惊沙坐飞,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奥妙,用笔定能通神。需要指出的是,翻阅典籍,发现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书家,在探讨用笔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复、注释、延续唐宋之前的说法,很少有独到见解的新比喻。故笔者也只选到宋代之前。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关于如何用笔,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因此,欲学书者在学习和把握用笔方法时,应多看宋代之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和经典墨宝。
山石勾、皴、擦、染、点画法要诀
&&&&&&&&一勾:
执笔略倾力在腕,中侧结合须自然。
起行收笔要果断,墨有浓淡可略干。
慢行涩进送到位,有实有虚有断连。
要按结构来勾线,前后大小分层面。
&&&&&&&&二皴:
山水皴法是关键,分为三类点线面。
皴的部位很重要,阴凹纹理后石面。
皴笔果断莫重复,保留笔触不可乱。
深入刻画求厚重,一遍不可可数遍。
&&&&&&&&三擦:
皴纹不足擦笔添,增加厚重粗糙感。
擦笔要干轻触纸,不可破坏纹理线。
由轻而重莫过分,一遍不足可数遍。
山石质地有不同,皴擦可以不增减。
&&&&&&&&四染:
为了增加色彩感,可用墨染和色染。
墨染阴凹后石面,由浅而深要自然。
墨干之后再着色,一般不可伤墨线。
色染必须有主调,适当分出冷和暖。
&&&&&&五点:
最后用墨点苔点,如同山水长眉眼。
横点竖点尖与圆,用笔触纸莫迟缓。
根据山形来选择,笔法一致有聚散。
前后上下有虚实,以碎求整更深然。
&峡江烟云&&吴马作品
中国传统山水画基础知识
转载&#9660;
山川卧游图 镜心
黄宾虹 四屏 设色纸
种类和表现技法
山水画分为水墨山水和设色山水两种。&&
&&&&顾名思义,水墨山水主要以水墨作为表现形式;设色山水一般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施以淡彩或重彩,可分浅绛山水和青绿山水。亦有淋漓尽致的泼彩山水和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技术成熟很早,且有长久的发展,笔法、墨法、章法、意境、肌理效果及敷彩,无不融汇在山水画中,可谓集中画技法之大成。所以学习山水画应该从基本方法入手,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上不求索。摹、写生、创作的反复实践,就能画出有既有传统又富有个性山水画,使“情与景会,意与相通”。&
1、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实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用笔、用墨和设色的问题。山水画的用笔多种多样。这是由毛笔的性能决定的。它可以勾线、点苔、涂面、可皴、可擦、可染;笔锋可聚可散,用墨可干可湿。&
2、笔锋的运用,有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藏锋与露锋、聚锋与散锋。行笔有快与慢,轻与重,轻挥与顿挫。笔趣有巧与拙,刚与柔,光与毛等等。这些传统的用笔方法可以作出不同艺术效果和各种不同的质感。&
3、中锋用笔最广,常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比如树木的枝干,人物、车船等和各种点,如圆点、斜点、直点、横点、渴点(干笔点),夹叶也多用中锋。&
4、侧锋多用于山石的皴擦,树木的横染,以及画树叶等。&
5、散锋多用于画山石、树木、皴擦点染,因势利导,效果颇佳。&
6、用墨要有浓、淡、干、湿等层次变化。浓墨又有浓湿与浓干,淡墨又有淡湿与淡干的区别。一笔墨可出现浓淡干湿和墨色变化。古人啖“墨分五色,就是形容用墨有千变万化,仿佛有色彩的感觉。因此,要掌握墨性。&
7、山水画的墨法,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
泼墨法,就是用阔笔蘸墨大写,使墨彩生发多种变化。它的主要待点是一道墨趁湿可以适当补加,并要注意细心收格,此法常与破墨法结合。雨景山水和马夏一派山水画的一层墨,特别是那些平涂式的大远山,也是泼墨法。&
8、积墨法是与泼墨的一道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由淡则浓,由薄则厚的多层墨法,是前一道墨干后再画后一道墨,层层添加,能增加画面的苍郁厚重感。&
9、破墨法是趁第一道墨未干前加第二道墨。可以重墨破淡墨,亦可淡墨破重墨。它的特点是浓淡,干湿相互破立。墨色融合,渗透变化,极有润致。&
10、画山水用墨的一般的规律是:画线画点用浓墨居多,皴檫则浓淡可以兼用,渲染用淡墨居多。焦墨(燥墨)多作浓墨的辅助。滋润处用湿墨,醒提处用焦墨。蘸墨不要太勤,一笔墨把它用光方可出现干笔,&&&&&&&调子才能丰富。&
11、设色:设色山水有浅绛、青绿和没骨之分。青绿山水中又分金碧、大青绿、和小青绿。浅绿山水:它是在完成勾、皴、点、染的墨笔山水的基础上敷以淡赭来表明山川树木的气氛和彩色的。但一定要浅,也有与长青、草绿结合着用的,一般不用石青、石绿。&
12、没骨山水:此法不用墨打轮廓,直接用颜色画。但是用笔、用墨较难,现在很少见,有时在画远山时亦可试用。初学不易掌握。&
13、青绿山水:青绿山水的特点就是要减少皴法,渲染石青、石绿以前需要打底色,目的是起衬托作用,使青绿色既厚重又鲜明。小青绿山水的画法是先用赭石打底子,然后另上花青和草绿,最后上石青、石绿。&
14、大青绿山水只勾而不皴,一般是用赭石和石朱砂打底子,着石青、石绿要分几次渲染。如果在大青绿山水上勾金,便成了金碧山水了。&
15、在传统绘画中,也有在浅绛山水墨面使用淡石绿或石青的,显得别致秀润;有的将石青石绿渗和使用,有的加进一些花青或草绿,越到后来用法越灵活,实际上是把浅绛和青绿结合起来了。&
16、我们在总结传统绘画设色方法的同时,可以借鉴西洋绘画中的色彩关系和水彩画的表现技法,以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
17、山水画设色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完成勾、皴、点、染,墨&既足,然后敷色,上面所提到的“染”字,系指在勾、皴、擦、点的基础上,用不同深浅的墨染出石的结构和明暗关系。&
18、除先墨后色者,亦可先用色点染后勾墨(或先以淡墨点染后勾重墨),也有先用墨勾皴趁湿染色的,此法即打破了传统的设色方法,使色墨交融,生动华滋。&
19、设色要反复大关系,色调要统一。渲染颜色不要把色彩调得很浓或一次完成,要多次渲染才能丰润。如渲染后还不够厚重,可在纸的背面加染颜色进行衬托,这种方法叫“背染”。渲染时直接用原色染的不多,一般要用几种色调配或加点墨使用。此帧设色与渲染协调统一,白云以白粉背染自有韵味,天空以赭墨背染则显深邃。&
20、设色的顺序一般是先上水色,后上石色。石绿一般表现阳面,石青表现阴面,两色可以掺合使用,也可以互相罩染。要注意颜色是补充墨的不足,墨是颜色的骨干,使墨和色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山水画离不开山石树木,云水,建筑、舟车和点景人物、动物、禽鸟等,这些元素构成了山水画的生命。&&一幅山水画,或以山为主,或以树为主,或以云水为主,或以建筑为主。无论小品,巨制,或壮丽雄伟,或娟秀氤&&&&&&&&&&&,或寓忌隽永,或博大精深,都是以情惯之,情景交融的。要达到理想境界,除修养和天赋外,必须研究和掌握山水技法,在传承和造化中,通过反复的创作和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画山水,首先从山石和树木的画法入手。&
21、石法。山石画法无论聚一聚二,攒三聚五,无论大间小或小间大重复间隔,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归纳出来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实则是山峦的缩影。因此,将“石”组合扩大,加以肌理的艺术加工,就能变成高山峡谷,峰峦叠嶂,所以山石的组合实则是山水画的骨架。&
22、画山石的一般要从勾入手。勾是用线来确定山石的轮廓和主要结构的勾法可中、侧锋兼用,当要注意转折顿挫,分出浓淡干湿墨色变化。&
23、勾石廊要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勾线的光与毛,粗与细,轻与重,长与短,曲与直,方与圆,纵与横,疏与密,浓淡干湿等等,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24、皴,皴法产生于唐代,经过历代画家的创造,皴法越来越多,各种皴法的名称也相继出现了。皴是表现山石的明暗凹凸变化和地质构成的,从黄山的写生作品中不难看出,皴法是从真山真景中提炼出来。&
25、从表现技法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来看,皴法大体可归纳成三类既:点皴,线皴,面皴。&
点皴,如传统的雨点皴(此皴法是宋代米支仁所创,亦叫米点皴)豆瓣皴,芝麻皴等。水墨写生,近山山头,山脚和远山是用聚锋与散锋相结合的“浑点皴”来表现从树环抱的山岭。&
26、线皴,如传统的披麻皴,荷叶皴,云头皴,解索皴等皆是。&
27、层层叠叠的梯田,构成生机勃发的节奏,用线的排列表现梯田比较适用。因此,构成梯田皴,这种梯田比较适用,这种梯田皴在芥子园画谱上是没有的。&
28、面皴,面皴如传统的斧劈皴,刮铁皴,拖泥带水皴等皆是。面皴主要是表现石质的山,线皴一般表现土质的山。&
29、还有一种线皴与面皴结合的折带皴,是表现水成岩的。&
30、皴法是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山河的巨变和人们审美认识的提高,传统的皴法远远不够用了。在山水画的技法上不断的创造新的皴法。刘口松的纸筋法、拓墨法,便是新皴法。以板拓法绘制,将墨及颜色涂于玻璃板上,趁湿把纸铺在墨迹上加压,使墨迹拓印在画纸上,便成一幅别具风格的图像,然后因势利导加以完善。&
31、皴和勾在运用中是结合起来的,可先勾后皴,也可先皴后勾,皴不要伤了轮廓,也不要轮廓脱离,要将勾与皴、笔与墨融为一体。皴用笔轮廓轻,但不要浮。&
32、擦、擦随着皴的产生,擦也出现了,擦是用干笔卧着擦抹。可以在皴完以后加擦,也可连皴带擦同时进行。擦的出现是一个大的发展。皴见笔,擦不见笔,擦是补皴不足,自己不能独立,擦不能过分。&
33、点的方法很多,一种点法叫做点苔,多用较浓的墨为之,在山水画中起醒提的作用,能增强艺术效果。另一种点法,常常用在山峦的上端,或在远树上,以增加远近的层次和苍茫葱郁的效果。&
34.点有直点和横点、大点、小点、圆点、方点,还有聚锋点与散锋点,藏锋点和露锋点等,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用笔要参差错落,用墨要浓淡适宜,力求融合变化方显丰富而生动。&
35.染,染分湿染与干染。湿染是先把底子用清水刷湿再染,或直接用湿笔染。湿染效果润泽,不见笔痕。云、烟、雨、雾可用湿染。&
李可染 山水
黄宾虹 山水画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墨画风景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