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新增课外文言文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新增课外文言文
[新增课外文言文]
(一) 原谷谏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 ( )
(2)无需更作此具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违反,背弃(2)再
2、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
3、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4、老人养育子女很不轻易,子女不能因为老了而抛弃他们。(或者: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重自己的言行。)
(二)动筒尝于国学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 )
(2) 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曾经(2)贤达
2、博士问:“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3、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 三) 司马懿与
司马懿与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焉。”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 )
(2)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3、诸葛亮不能把对方诱出来作战,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
4、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送给(2)派
2、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所以坚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示威(激励士气)。
3、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 4、做事要谨慎周到,要知己知彼。(或者:要忍辱负重,要设法化解不利因素来达到目的。)
(四) 迂公修屋
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释]①迂氏:姓迂的人。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迂,迂腐。②适:嫁。③雨兆:下雨的征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妻子东藏西匿 ( )
(2)妻且号且诟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旦日,延人治屋。
3、迂公家为什么会“屋漏如注”?(用原文回答)
4、这则笑话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妻子和儿女(2)喊叫
2、第二天,请人修屋
3、瓦裂不葺
4、讽刺了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的人。(如回答“讽刺了吝啬的人”,酌情给分)
(五) 辽阳妇拒贼
辽阳东山,虏人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①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注释]①诡:欺骗,欺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不敢入其室 ( )
(2)遂退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
3、贼为什么会认为“彼矢多如是”?
4、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进入(2)离开
2、箭已经射玩了,于是故意大声欺骗贼人说:“拿箭来!”
3、他们相信了妇人的话,把“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之声当作了矢声。
4、面对敌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要用聪明战胜敌人。
(六) 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②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③。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车夫。②间:缝隙。③抑损:谦虚退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妻请去 ( )
(2)夫问其故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 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 的高尚品格。
4、晏子、御者、御者之妻,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请求(2)原因,缘故
2、晏子觉得希奇,问他原因,车夫把实情告诉了他。
3、知错就改 任人唯贤(或:谦虚)
4、略(只要观点与理由一致即可)
(七)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注释] ①以:因为。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遗所提囊 ( )
(2)公迎谓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3、“其人喜”的是 。
4、王华具有 和 的品质。
【参考答案】
1、(1)丢失(2)说,对……说
2、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
3、金子失而复得。
4、不贪财物 乐于助人 考虑周到(任选两点)
(八)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 ( )
(2)去而顾之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
1、(1)代“骏马”(2)看,回头看
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九) 阎百诗天质奇钝
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①,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②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③。
[注释] ①国朝:指清朝。经学大师:把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学问家。②诿:推托。③愧可知已: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已:太,过。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者十年 ( )
(2)再观旧所研究本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3、阎百诗“记诵精博”的原因是
4、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这样(2)看
2、幼时接受学习(教育),书要读上许多遍,才大致顺口。
3、“暗记不复出声”者十年。
4、克服困难,努力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十)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 ①屦:麻鞋。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 ( )
(2)游与不用之国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迁移,搬家(2)前往,行走
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十一) 徐文贞宽厚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公曰:“杯在,勿觅也。”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管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徐文贞归里 ( )
(2)遍召亲故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 和 的人。
【参考答案】
1、(1)回,回家(2)老友
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
4、重友谊 待人宽厚
(十二) 景公闻命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④。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 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②被:同“披”。③陛:宫殿的。④有间:一会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婴闻古之贤君 ( )
(2)逸而知人之劳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3、“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4、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听说(2)辛劳
2、(景公)就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3、公被狐白之裘。
4、敢于直谏(善于进谏) 体恤百姓(爱国忧民)
(十三)嘉定县吏人
  洪武三十四年,苏郡人有为嘉定县吏者。郡中一乡人以事诖误,至县潜白吏求直之,吏曰:“今上自郡府,下及县首领官,皆廉公奉法,吾曹亦革心戒谨,岂敢私出入文牍耶?然汝事既直,第公理之,决无枉理。”乡人如教,果获伸雪。感吏情,以米二石馈之,吏惊愧欲去,辞让久之,吏曰:“我以乡曲之故,为君受一斛。”乡人别去。既半载,吏假归,遂以原粟奉乡人之母,曰:“此若儿寄我处之物耳,今以还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下及县首领官 ( )
(2)我以乡曲之故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既半载,吏假归,遂以原粟奉乡人之母
3、吏“辞让久之”,他“辞让”的是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到(2)缘故,原因
2、半年以后,吏告假回家,就把原来的米奉还给乡人的母亲
4、应该奉公守法,秉公办事(不要利用手中职权贪财)
(十四)好服紫
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日:“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②。’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③莫衣紫;其明日,国④中莫衣紫;三日,境内⑤莫衣紫也。
[注释] ①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②臭:气味。③郎中:官名,此处泛指宫中官员。④国:都城。⑤境内:国境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齐桓公好服紫 ( )
(2)吾甚恶紫之臭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
3、文中与“紫贵甚”相照应的句子是“ ”。
4、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喜好(2)讨厌
2、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衣服非凡昂贵。
3、五素不得一紫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或:上行下效。或:欲正人,先正己)
(十五) 为朝廷用人
杨文定公溥执政时,其子自乡来云:“道出江陵,独不为县令所礼。”乃天台范公理也。文定深重之,即擢为德安知府,再擢贵州左布政使。或劝当致书,范公曰:“宰相为朝廷用人,非私于理也。”闻文定卒,乃祭而哭之,以谢知己。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子自乡来云 ( )
(2)道出江陵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宰相为朝廷用人,非私于理也。
3、“或劝当致书”,从上下文看,“致书”的内容应该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读了这则故事,你得到一个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说(2)路,道路
2、宰相替朝廷选用人才,不是偏爱于理。
3、感谢杨文定公连续提拔自己当大官
4、秉公办事,公私分明
(十六) 威宁伯北伐时
威宁伯王公越,都御史、总制。北伐时,尝亲视诸军食饮,数赐酒肉。动息必悉其情,至犯令不少贷。每暇,命出猎,计矢中禽之多寡于敌阵为先后。有将官告奸,受金者置之,许出死力不问,于是将士感泣,无不用命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至犯令不少贷 ( )
(2)许出死力不问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每暇,命出猎,计矢中禽之多寡于敌阵为先后
3、联系上文分析,“有将官告奸”,“ 告”的是什么事情?
4、威宁伯王公越是个 、 的人。
【参考答案】
1、(1)违反(2)许诺
2、每当空闲时,命令部队打猎,计算射中猎物的多少(以此来)安排在战斗中的前后顺序
3、告发有人在“计矢中禽之多寡”上舞弊。
4、关心士兵 严明军纪 务实灵活(任选两点)
(十七) 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①止之,曰:“两虎方且②食牛,食甘③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有顷⑤,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馆竖子:旅馆的童仆。②方且:正要。③食甘:吃得有味。甘,甜。④须:等待。⑤有顷:过了一会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馆竖子止之 ( )
(2)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3、从文中看,杀虎的最佳时机是
4、从某个角度概括这则故事的含义。
【参考答案】
1、(1)阻止,使……停止(2)美名,名誉
2、卞庄子趁势把受伤的老虎刺死了,一下子取得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3、两虎相斗,大者伤,小者死。
4、只有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时机,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做事要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十八) 岳正大胆
岳正,字季方,为翰林修撰。英庙甚重之,尝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后谪戍召还,自题其像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从今以后,再敢不敢!”公性不能容人,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邪?”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后谪戍召还 ( )
(2)自题其像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
3、“使纵横来”中的“纵横”在文中的意思是
4、岳正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回(朝廷)(2)题字,写字
2、有人对他说:“没听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吗?”
3、不守法纪,无法无天
4、秉公执法、嫉恶如仇、不计个人得失
(十九) 顾亭林先生勤学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①。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释] ①区域:地理环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手不释书 ( )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捆书自随”写出了亭林先生 的特点。(用原文回答)
4、顾亭林先生的故事,在勤学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放(2)到……去
2、面对面坐着,畅饮着酒,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
3、手不释书
4、我们要抓紧任何机会读书学习(任何条件、任何时间,都不妨碍我们读书学习)
(二十) 陆清献公
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弟兄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相传稼书先生殁后,为嘉定县城隍,县民数百人直至平湖接公上任。时先生夫人尚在,谓县人曰:“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今远道见迎,恐非公意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予为斯民父母 ( )
(2)谓县人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
3、“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陆稼书
4、陆稼书在当嘉定县令时,断案的特点是 (用原文回答);他“贫不能备寿筵”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1)做,当(2)说,对……说
2、陆稼书生日时,穷得不能自己备办寿筵,夫人取笑他
3、比喻 受民爱戴
4、以理喻,以情恕 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
(二十一) 王翱
  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公不得已受之。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①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公曰:“第买之。”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注释①犹子:养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馈贻一无所受者 ( )
(2)公悉拆去之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
3、王翱“使人召”太监的养子,目的是
4、王翱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赠予(2)去除
2、王翱从衣领里取出明珠给他,价值千金左右
3、归还太监所赠予的明珠
4、正直无私、清廉不贪
(二十二) 顾欢勤学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②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注释]①挞:用鞭棍打人。②然:通“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见赋乃止 ( )
(2)无遗亡者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
3、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
4、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停止(2)丢失,遗落
2、同郡顾恺之来到县里,见到他(如此勤学)感到惊异,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他一起交游
3、八岁,诵《孝经》、《诗》、《论》
4、假如心存勤奋,任何物质困难都能克服,并且有所成就。(利用任何机会,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二十三) 杨公翥有厚德
杨公翥有厚德,为景皇帝宫僚;居京师。乘一驴,邻翁老而得子,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天久雨,邻垣穴,潴水公舍,家人欲与竞。公曰:“雨日少,晴日多,何竞为?”金水河桥成,诏简有德者试涉,廷臣首推公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居京师 ( )
(2)诏简有德者试涉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
3、“廷臣首推公焉”的“首”字,表现了杨公翥
4、文中两次写到杨公翥对邻里的态度,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住在(2)选拔,挑选
2、(邻人之子)听到驴叫声就受惊吓,公就卖了驴步行。
3、有厚德(公认的有德者)
4、邻里之间要懂得谦让
(二十四) 田公文镜抚豫
雍正初年,田公文镜抚豫十有二年,威不可犯,大法小廉,查逐坐省,长随禁止,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往来晏会,随到随见,见后即去,如有言未尽,只许留宿城外,次日禀见遄行,自此怨声载道。清则清矣,而郡中商民之生计绝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威不可犯 ( )
(2)如有言未尽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
3、“见后即去”与“ ”照应,田文镜这样做的目的是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冒犯(2离开
2、府官、州官、县官,不答应在省城停留
3、毋许逗留省城 表示清正廉明
4、做事不可走极端(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二十五) 章公懋为祭酒
章公懋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有监生①请假,托言一力采薪②不至,将往求之。公闻之愕然,曰:“薪水之资③脱④有失,奈何?”忧动颜色。使亟求,且冀得之当复我。此生甚悔,曰:“公待我以诚,奈何诒⑤之?”明日返命,具实谢罪。
[注释] ①国子监:最高学府。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监生: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②采薪:与下文的“新水” 连用为 “采薪汲水”, 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条件。③资:供给。④脱:无着落,损失。⑤诒:欺骗。
【zdic.net h 典 W】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将往求之 ( )
(2)具实谢罪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待我以诚,奈何诒之?
3、故事写了监生从“ ”到“悔”再到“返命”、“ ”的思想变化过程。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谋求(2)具体
2、公用真诚来对待我,我为什么要欺骗他呢
3、诒 谢罪
4、待人要诚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者:要熟悉到自己,要勇于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者:为人要老实,不要欺骗别人
(二十六) 陆陇其为令
  陆平湖先生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捕者以闻。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公谕之曰:“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贳汝罪;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众皆流涕蒲伏曰:“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公回县,盗相率待罪。公曰:“业已许汝矣。”皆泣拜去,盗遂息。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更数令不治 ( )
(2)无遗类矣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
3、陆县令之所以会免去盗贼的罪,是因为: (1)
4、陆平湖做嘉定县令,他的主要贡献在于
【参考答案】
1、(1)更换(2)留下,遗留
2、公告戒官吏百姓不要紧张,县令正在处理
3、(1)他们本身“皆良民,迫于捕逐耳”(2)县令许诺过,“各散还家,贳汝罪”
4、治理了盗贼问题,使得一方平安。
(二十七) 许姓方士
贾魏公为相日,有方士姓许,对人未尝称名,无贵贱皆称“我”,时人谓之“许我”。言谈颇有可采。然傲诞,视公卿蔑如也。公欲见,使人邀召数四,卒不至。又使门人苦邀致之,许骑驴,径欲造丞相厅事。门吏止之,不可,吏曰:“此丞相厅门,虽丞郎亦须下。”许曰:“我无所求于丞相,丞相召我来,若如此,但须我去耳。”不下驴而去。门吏急追之,不还,以白丞相。魏公又使人谢而召之,终不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门吏止之 ( )
(2)不还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欲见,使人邀召数四,卒不至。
3、贾魏公为什么要见许我?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阻止(2)返回
2、公要见他,多次派人邀请召见,他始终没来。
3、许我“言谈颇有可采”
4、对人无所求,就能保持自己的人格、本性(无欲则刚)
(二十八) 论画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故名辈为小牛、小虎,虽画毛,但略拂拭而已。若务详密,翻成冗长;约略拂拭,自有神观,迥然生动,难可与俗人论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大不过盈尺 ( )
(2)难可与俗人论也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
3、画马不画毛的原因是
4、本文是论画,但我们能从“论画”中得到生活方面的启示,这个启示就是
【参考答案】
1、(1)满(2)谈论、评论
2、我反驳(驳难)他说:“鼠毛更加细,为什么却要画呢?”
3、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
4、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或:对事物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十九) 狄青为将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①,遇寇多北②。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③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④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释]①陈:同“阵”,阵势。②北:败北,失败。③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④阳:表面。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尽舍弓弩 ( )
(2)不可胜计也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3、狄青用兵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舍弃,放弃(2)计算
2、刚碰到敌人,还没有接战,忽然钲声响,士兵都停止进攻。
4、勤于思考,做事能事半功倍(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能收到奇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始祖幼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