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孙女为什么要用传统文化来包装西学

您现在的位置&
0次下载 大小:483KB
更新时间: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1、基础知识:
掌握洋务派思想主张、代表性著作及评价;严复的主要成就及观点;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内容及理解原因;梁启超思想观点的变化历程;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内容以及变化。
2、能力方法: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洋务派思想主张;结合有关史料理解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含义;通过当时中国的国情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并对之做出评价;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理解梁启超思想观点的变化;利用比较法掌握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3、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体会“中体西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体会严复观点与洋务派观点的关系;体会康有为为代表的阶层在维新变法中的局限性;体会梁启超的思想因时而宜的特点;体会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理念。感受近代中国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的不懈努力和拳拳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分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
分别掌握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的观点主张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教学手段:
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五、课时设计: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可谓历史悠久,发展成熟。尤其是明清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顶峰。这也意味着我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更漫长、更艰难。正因为这样,当我们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康庄大道上时,让我们再次向那些曾经为推动近代中国民主事业而殚精竭虑、义无返顾的志士仁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示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帝王图片,增加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历史悠久的感性认识)
展示课件标题,进入正题
课标要求:
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概述本课整体结构,使学生胸有成竹)
萌生的条件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萌生的表现
萌生的影响
萌生的条件
(展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与近代民主思想萌生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论:历史遗产: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
(展示《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圆明园遗址图片,创设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论:严峻现实: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迫使有志之士去救亡图存
(展示林则徐、《海国图志》书影和张之洞像,引导学生回忆西学东渐相关内容,了解近代民主思想是随着西学传入而引进的)
结论:学习方向: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学习西方逐步深入
(展示陈启沅和张謇像,引导学生回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而理解资本主义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壮大与民主思想的萌生的关系)
结论:推动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展示晚清留美幼童像,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人才培养与西学传播的关系)
结论:人才培养: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萌生的表现
最早出现:洋务运动后期的早期维新派
(代表人物:
发展: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展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四人图片,作为超级连接图标引导)
严复:(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
翻译西学著作
《天演论》
生物进化论
亚当·斯密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三权分立政治理论
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说自由 —— 目的、价值—— 体
民主 —— 手段、保障—— 用3、温和的现实政治主张,主张教育“开启民智”康有为:
回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将
相结合,借
的权威宣扬维
新变法思想,相关著作有《
1、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
问:儒家思想真的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不谋而合吗?
问: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文化来包装西学呢?说明了什么?2、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
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
1、强调兴民权
2、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
“新民”必须具备
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
问:比较康、梁、严的思想,你能发现什么相似之处吗?说明了什么?
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
在现实政治中都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
说明:1、他们对国情的深刻了解
2、对封建统治者还抱有幻想(妥协性、软弱性)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1、核心: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回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推翻
。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增加了
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2、五权分立学说
既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秀成分,又注意到了其缺陷弊端,是结合本国国情的积极探索。(三)、萌生的影响
1、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严、康、梁)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孙)
指导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持续两千多年的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的观念深入人心。
七、本课小结:
萌生的条件:历史遗产、严峻现实、学习方向、推动力量、人才培养
萌生的表现:最早:早期维新派 (洋务运动后期)
改良:严、康、梁(19世纪90年代)
革命:孙中山
(20世纪初)
萌生的影响:两场政治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解放作用
八、课后习题:(略)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近代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评价文档 一般
相关文档推荐高二历史选修2第六单元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教学设计.doc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二历史选修2第六单元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教学设计.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B试题分析:康有为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变法的必要性。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不但没有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反而把孔子抬出来打扮成改革先师,体现了他想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减轻宣传维新思想阻力的特点。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11年中国出版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记载,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台湾历史学者黄文雄说:“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近代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互影响B.近代中国受到日本文化的较大影响C.日本新词催生当代中国生活新观念D.思想文化成为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有关三人的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做出的C.他们三人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D.他们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孙中山应浙江督军吕公望邀请,赴浙江观钱塘江大潮时发出的感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思想中“潮流”的是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主张B.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之主张C.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君主立宪之主张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之主张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综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每一次的思想解放都促进和推动了发展。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变和飞跃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李丹凤《1978年解放思想对新世纪继续解放思想的启示》摘要(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中国“内部改变”的原因。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改变“清代中国”的思想主张各是什么?(6分)(2)请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300字左右。)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39年,当时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在广州雇佣一批翻译人员,翻译西书和报章上有关洋人的言论,……译有《各国律例》、《四洲志》等书。《四洲志》在闭塞已久的社会中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大势的窗户。同文馆(1862年成立)……是中国官方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时论为主,自然科学的译著也有一些,但数量不多。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年成立)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据该馆自编的《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至1908年的40年中,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的书18种;军事方面的书32种;商学书8种;科技书90种;附录10种中,除每年4册的《西国近事汇编》外,其余仍为科技书籍。此后,沿海地区相继仿行……,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商办民间私家出书剧增。1897年10月,梁启超在上海开办大同译书局。梁启超在《大同译书局叙例》中说:“本局首译各国变法之书,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译学堂各种功课,以备诵读;译宪法书,以明立国之本;译章程书,以资办事之用;译商务书,以兴中国商学,挽回利权。”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接着又成立了科学书译辑社、湖南译书社等,仅年间,就译出各国史志以及哲学、法政、教育、外交、兵制、农政、矿务、工商、理化、卫生等各类书籍533种。冯自由称译书汇编社“所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斯宾塞《代议政治论》等,促进吾国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摘编自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1)根据材料,概括从鸦片战争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译书事业的变化。(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书事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 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B.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第15课(选修0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第15课(选修0
大小:1.4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71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1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六讲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体西用”的主要观点、百日;2.过程与方法:可以借助高中必修课的相关内容,发;3.情
第六讲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体西用”的主要观点、百日维新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能够从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过程中找到历史进步的足迹。2.过程与方法:可以借助高中必修课的相关内容,发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起步,是伴随着救亡而进行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思想、民主运动在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的艰巨性,体会民主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定国是诏》和《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2.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教学难点:1.对百日维新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2.如何理解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读书好古之风被打破,慕西方新知的新学风在士人中悄然兴起。志士仁人求新求变,不断寻找救国真理,“设议院”、“兴民权”等主张纷至沓来,划破了神州上空黑暗沉闷的夜幕,点燃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之光。教学主体:一、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一)萌生的条件: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2.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西学的不断传入;5.人才培养: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二)主要派别及其思想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内忧外患。(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3)洋务实践与近代化――创办了中国近代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4)评价:虽然“中体西用”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很大的局限,但是它体现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属性变革的共识。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主要思想:早期:“中体西用”,后期:“设议院”、“君民共主”的政治改良主张。意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2)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及思想: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①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a.严复其人:官派留学生,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第一人。b.理论贡献:“自由为体,民主为用”。c.思想主张:严复认为,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西方人讲“天赋人权”,并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并真正实现了“黜伪崇真”和“屈私为公”迈出了第一步。在西方,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但是,其现实政治主张比较温和。d.评价:其“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说突破了“中体西用”说,在当时远远超过了大多说改良思想家的认识。②康有为:托古改制a.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问:儒家思想真的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不谋而合吗?问: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文化来包装西学呢?说明了什么?b.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c.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③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a.兴民权―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b.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新民”必须具备 爱国思想 、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四要素c.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核心部分。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进步性:三民主义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经过这样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便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最大特点就是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也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71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等内容。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选修二第五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  2014 年广东高考岳麓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试卷(含解析)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选择题 1. (2012 年 11 月北京海淀区)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第15课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学案3]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山东省平度...(展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与 近代民主...  2013 年《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选修二一轮阶段检测基础卷(含解析) :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 1. (2012 年 11 月北京海淀区)维新...   升学助考一网通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 2013 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二)二轮专题 卷(含解析) :专题五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专题训练一、选择题 ...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7节《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参考教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 17 课 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课...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7节《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参考学案1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17课【课标要求】 为了独立富强民主...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国际工人运动和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2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2讲 国际工人运动...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45 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和世界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新人教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作业 45 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和世界人民争取民主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有为曾孙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