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朝代顺序建立者的小故事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共有 4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智者还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有史书记载的第一个王朝是商朝
及农业改革,国力迅速增强。公元前24 7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他22岁亲政之后,就开始实施吞并六国 ,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只要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到任用。比如 他曾经重用韩国间谍郑国兴修&郑国渠&,使秦国4万多顷的盐碱地变成旱涝保 收的肥沃良田,为秦统一中国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的时间内,嬴政相继消灭了韩 、赵、魏、燕、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历史结束了割据局面,出现 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 称&始皇帝&。
秦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具有极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
公元前221年,历经两千余 年的奴隶制社会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了。秦的诞生对于中国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2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奴 隶制社会的末期。当时存在着许多独立的小国,它们之间互相兼并,到后来只剩 下比较大的七个国家,称为&七雄&,即秦、齐、楚、魏、燕、韩、赵。七国之 中,地处西北的秦国因为较早实行及农业改革,国力迅速增强。公元前24 7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他22岁亲政之后,就开始实施吞并六国 ,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只要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到任用。比如 他曾经重用韩国间谍郑国兴修&郑国渠&,使秦国4万多顷的盐碱地变成旱涝保 收的肥沃良田,为秦统一中国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的时间内,嬴政相继消灭了韩 、赵、魏、燕、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历史结束了割据局面,出现 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 称&始皇帝&。
秦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具有极大的贡献和意义。首先,政治上,秦始皇废 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 由皇帝亲自选拔和任免,不世袭。秦开创的郡县制,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成为定制,如今中国许多县的名称都是两千多年前秦朝定的。
秦统一中国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统一了文字。秦之前,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 尽管这些文字同源,并且在拼写方面大同小异,但仍然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带来 障碍。秦统一后,规定秦国的小篆体汉字为全国通用文字,从此之后,中国汉字的演变开始变得有章可循,这对中国历史的形成和文化的传承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此外,秦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与文字相似,统一之前,各国的长度、容 积、重量单位各不相同,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秦始皇还统一了货 币和法律,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地位。
为了加强思想上的专制统治,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了除史官所 藏《秦史》以外的别国史书、儒家经典,甚至于不惜杀死私自收藏和传播这些经 典的人。与此同时,为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秦始皇下令将昔日秦、赵 、燕等国修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沙漠、东至海边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大兴土木,调用民工七十余万,耗巨资修建骊山陵墓,这就是当今的世界遗产 秦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一个强 大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
别人是问第一个王朝!!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什么朝代的?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_百度作业帮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什么朝代的?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
大禹简介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所以是夏朝的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在全国许多地方世代相传,禹的足迹不仅遍于全国各地,而且许多名山大川也都被说成是受禹治理过的。其中有关大禹和其父鲧在今鲁南苏北黄淮泛区治水的传说也在华夏文化史上留下了浓笔重彩的一页。
是上古时期的故事,在夏朝之前之水当时,大禹是舜的臣子,因为他之水有功,舜把王位禅让给了禹,当时王位都是禅让,让有能者当之。但大禹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启,启建立了夏朝,禅让制度也被破坏
夏朝之前大禹是夏朝创建人,但夏朝还没有证实是否存在,至今只有文字记载,还没找到文物。
夏朝 是大禹的孙子建立的
大约是夏朝建立之前那段时间,
在五帝中的虞舜时代尧时发大水,大家推荐禹的父亲鲧治水,不成功,舜既位后起用禹。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五帝时代的,当时舜在位。但关于大禹是五帝时代的还是夏朝的,这个在史学界有争议。现在最常见的说法是大禹为五帝时的人(但注意,大禹不是五帝之一,是五帝中颛顼的曾孙,舜把王位禅让给了禹),夏朝的建立这是大禹的儿子启。当然,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如果概称大禹治水是上古时期的事,也是可以的,不过上古的时间跨度太大了。...
因为是大禹创建的夏朝
尧舜禹时代,距离夏朝开朝还有几十年的光景~
约4000多年前,在原始社会那时候,也就是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当前位置:
>>>“烽火戏诸侯”历史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位国王在位时[]A、周幽王B、周..
“烽火戏诸侯”历史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位国王在位时
A、周幽王&& B、周文王&&&&C、周厉王&&&&D、周平王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烽火戏诸侯”历史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位国王在位时[]A、周幽王B、周..”主要考查你对&&西周的结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西周的结束
西周的灭亡: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夏商周简述:
周幽王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淫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犬戎”的“犬”字带有强烈的侮辱性,而且说戎狄是“豺狼”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发现相似题
与““烽火戏诸侯”历史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位国王在位时[]A、周幽王B、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1170160625167705187003167619167617五代十国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1-2])这一称谓出自《》,是对(907年~960年[1][3])与(891年~979年[1][3])的合称,也指灭亡到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的五个政权,即、、、与。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末、五代及初,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其中、、、、、、、、()、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3]英文名称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简&&&&称所属洲亚洲首&&&&都、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主要民族、沙陀族主要宗教佛教、道教实&&&&质藩镇割据的延续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1-2]),是上的一段时期,自灭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分布图(后梁时期)亡开始,至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统一剩余政权为止。本时期包括(公元907年-960年[1-3])与(公元891年-979年[1][3])等众多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末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部分实力雄厚的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4]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南侵的机会,辽朝得以建立。[5]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后来的)和()逐渐独立,而军(后来的)自此永久脱离中国。
五代依次为、、、、五个朝代,史称、、、与。公元907年,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的晋王之子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4][6]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同时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篡后汉建后周,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在北伐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所篡,建立,五代结束。[3][7]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最强,而后被篡位,建国,其次有与等。湖广则被、与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史称)后,与其弟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公元979年攻灭,基本统一全国,结束。[1][3][5]
五代十国大体上延续后期的政治体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分布图(后汉时期)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主管财政的与主管军事的,这个制度后由继承。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8]由于地方不受管制,时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纷纷加强军力以压制地方实力派。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政策。[9]外交方面,唐朝时胡汉融合,外族陆续入住中国四周。唐朝崩溃进入五代十国后,出现了一些外族国家,例如沙陀建立五代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等。而先建立辽朝。其他还有。这些都对的国际局势造成很深远的影响。[10]
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有逆转。[11]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由于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于的枢纽,都城的因素与的沦陷影响了宋朝的军事与经济。[11]文化方面,本时期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五代推行《》,保存了许多经典。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12]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乘机做大后梁太祖朱全忠做强。而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13]的局面。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9]秦宗权之乱直到唐昭宗时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14]
、与这三派藩镇影响了后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的君主。朱全忠与李克用因故不合,[15]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朱全忠利用朝中的势力打压李克用,并且趁李克用与李茂贞等人抗衡之际威服河北各藩镇,并吞河中军、淄青军等节度使领地。地盘的扩充使得朱全忠的势力远大于李克用。[14]而关中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虽然威胁唐廷,但因李克用与朱全忠的干涉而失败。公元888年继位后,宰相与宦官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招唤朱全忠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于是率军围困。隔年,凤翔军粮草耗尽,李茂贞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崔胤后悔不已,有意摆脱朱全忠的威胁,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被朱全忠在长安的眼线所察觉。公元904年朱全忠杀崔胤,逼迫迁都,同年8月弑,另立昭宗子为帝,即。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失利,于逼迫唐哀帝禅让,唐朝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他改名(朱温),国号梁,史称,他即,最后定都。[14]五代各朝虽然掌控与地区(除后梁未控制关中),但是没有像唐朝一样成为所有藩镇认可的共主,主要势力范围也不出,只能说是一个藩镇型的朝廷。[16]各地藩镇在唐朝灭亡后,初期有些政权依旧使用唐朝年号割据一方,有的奉五代为正朔,其他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不管他们的外交策略是什么,这些藩镇都已经独立自主,其中十个同时或相继存在的具代表性的十个政权被《》及后世史家称为十国。[17]中原地区归附后梁的半独立政权有、北平王、、、(公元911年其子称帝独立)等,独立的是凤翔节度使、建立的,河东节度使、晋王建立的。蜀地方面,节度使、蜀王建立;一带,占据周围的荆南军在后唐时独立,武安军建,()清海军建;地区,占据吴地的淮南军建,浙江建,福建建。[16]另外,交趾自立,在历史称为,是越南地区脱离中国的开端。[18]组成的也在陕北一带割据自立。位于的一度建立金山国。此时晋、岐与吴依旧奉唐室年号,而前蜀称帝,均不承认后梁,其余政权都臣服后梁。
针对唐朝后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强烈改革。他极度厌恶宦官,曾拒绝在南方避难的宦官返回京城;[19]讨厌唐廷高级官员,启用失意士人如、等人,并且听从李振建议,屠杀宰相、等三十名高官,史称。[20]这些失意士人重实际而轻名义,是五代政治人物的代表。[21]经济方面重视农业发展,致力减轻赋税;对军队十分严厉,如大将战死,所部士卒一律斩首,称“跋队斩”。然而后梁太祖晚年荒淫无度,甚至不顾伦理,经常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外交方面,后梁立国之初,几乎所有国家与藩镇都表示臣服,只有晋、岐、前蜀与吴敌视后梁,依旧奉唐室年号。其中晋国的更是后梁太祖的死敌,自开国起后梁太祖就北伐晋国,在潞州(山西长治)与李克用僵持不下,史称。[22-24]李克用因忧劳去世后,其子在、的辅佐下而获得胜利。公元910年后梁太祖怀疑成德军与晋密结而率军进伐,迫使成德军与义武军倒向李存勖。李存勖率军于柏乡(河北柏乡)击溃后梁军,成功救援成德军,而梁军元气大伤,史称。北方之雄为人残暴,且是晋的强敌。他于公元909年被后梁封为燕王,建立,公元911年称帝,史称。隔年,李存勖派讨伐刘守光,朱温亲自率军救援,但被晋军击溃。刘守光最后于隔年被李存勖攻灭。[16]
朱温败退洛阳后病危,次子不满朱温有意立养子为太子,[25]趁机刺杀朱温而继位。然而朱友圭荒淫无度,不得人心,公元913年其弟联合天雄军(即魏博军)进伐夺位,史称后梁末帝。杨师厚去世后,天雄军等河北诸镇都陆续归附晋国,再加上公元916年魏州之战中梁军惨败于晋军,后梁北疆只能勉强维持在黄河以南。公元918年李存勖率军南征,与梁军相持于一带。梁军惨败,但晋将战死,梁晋战争沉寂了一段时期。公元921年杀成德节度使、赵王,控制成德军,联合与后梁,对抗晋国。然而李存勖率军于击溃梁赵联军,又夺得后。[26]公元923年,在称帝(即后唐庄宗),以光复唐朝为号召建国号唐,史称,不久又二度南征。梁将采取牵制(河南)的方式,成功围堵唐军于(今河南)附近。双方对峙良久,唐军军粮不足,有即将撤退的迹象。然而梁廷、等人进谗言,使王彦章被撤换,后唐庄宗又率军经郓州迂回攻入空虚无兵的。城破之日,后梁末帝无奈命杀死他,后梁亡。[16]庄宗灭后梁后,定都。此时已定,后唐国力强盛。李茂贞对后唐称臣,后唐庄宗封他为。公元924年李茂贞去世,后唐庄宗的长子担任凤翔节度使,正式吞并了歧国。前蜀在建国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得前蜀在经济与军事都十分强盛。但公元918年王建去世后,其子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后唐庄宗派、魏王率军攻入,王衍投降,灭亡。[27]
后唐对外强盛,但是内忧积重。后唐庄宗定都洛阳后,招回宦官以任枢要李存勖之职,任用等保守派,一切与唐朝后期政治相同,朝政日益败坏。[21]后唐庄宗自认基业已固,不务政事,肆情纵欲,自取艺名“李天下”,宠信、伶官等人。当时军队庞大,国库吃紧,然而其妻干预朝政、贪婪爱财,将税收一半归后宫,使得朝廷还要暂扣军粮以补其他支出,形成极大的隐忧,不久征蜀唐军即因故兵变。[28]
虽然完成灭蜀任务,但对于不能深入参与军务而感到不满。他密报朝廷,意图陷害郭崇韬。后唐庄宗有意先调查再决定,但自行命李继岌处决之。公元926年郭崇韬被杀,唐军军心涣散,兵变四起。刘皇后又不愿将自己的财物用于劳军,使局面更加恶化。[29]不久,魏博军在率领下于魏州(河北大名)叛乱,唐将平定失败,后唐庄宗只好派前往平定。李嗣源于魏州受部众与叛军拥护,反而率军南征后唐庄宗。各地唐军不愿为后唐庄宗作战,汴州与洛阳陆续被陷,后唐庄宗于内乱中流箭而死。[30]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杀尽叛臣而称帝,即,后唐庄宗的长子李继岌自杀于长安。[28]
执政期间革除后唐庄宗时的弊政,朝政逐渐安定。他诛除宦官,任用士人;撤销不少冗余机关,建立等财政机关;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加强中央军力,建立侍卫亲军以压制藩镇。这是五代少见的稳定时期之一,史家称后唐明宗是五代时期仅次于的明君,他制定的一些制度也被所继承。[21]然而到晚年后唐再度走入内乱。公元933年后唐明宗重病,其子夺位被杀,幼子继位,即后唐闵帝。此时后唐明宗的两位大将养子任凤翔节度使、女婿任河东节度使,均拥重兵。宰相、本想以调动节度使的方式来分离军权,反而激起叛变。公元934年李从珂以为由攻入洛阳,后唐闵帝在逃往魏州途中被石敬瑭俘虏,最后被李从珂所杀。李从珂称帝,即后唐末帝。[28]内乱期间发生独立之事。原来在前蜀灭亡后,后唐庄宗以为西川节度使。不久后唐明宗叛变夺位,孟知祥练兵意图独立。孟知祥在并吞东川军后被后唐明宗封为蜀王,并于后唐末帝发动内乱时称帝建国,史称。同年孟知祥去世,其子继位。孟昶励精图治,扩展疆土,让后蜀维持了三十年的和平局面。[28]
后唐末帝与早在后唐明宗时就彼此不合。唐末帝继位后十分猜忌石敬瑭,而石敬瑭也因畏惧而怀有叛变之心。[31]公元936年后唐末帝把石敬瑭调任天平军,并命、率军催促。石敬瑭听从与的建议向借兵叛变,并且对辽太宗称儿,事后割让给契丹,[32]每年还要输帛三十万匹。张敬达闻知叛变之事后,率军围攻太原,石敬瑭坚守不下。当时卢龙军的和契丹可汗有意合作共谋中原,石敬瑭大为惊惧,急令桑维翰见耶律德光。桑维翰跪于契丹帐前,苦苦哀求,才使耶律德光放弃与赵德钧合作的打算。耶律德光率军解围,帮助石敬瑭于太原建国,即后晋高祖。公元937年晋军与契丹军大举南下,、赵德钧等诸镇陆续投降。晋军独自攻入洛阳,后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后晋高祖定都,依约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此后契丹国对五代的影响力达到最大。[28]五代进入后晋时期,国力大不如前,时常被威胁。江淮地区的与后继的国势强盛,他们采取联合北方契丹国制约中原的策略,屡次征讨周边国家壮大势力,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吴国是建立的。早在之乱时,秦的部属率军攻打扬州,杨行密在抗敌过程中发展割据势力,最后建立吴国。[5]公元902年杨行密被封为,建都,称。执政期间鼓励农桑,稳定经济,使逐渐复苏。对外则拥护唐室,与宣武军朱全忠(建立者)敌对。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继位。隔年江西去世,诸子内乱,杨渥趁机派攻占江西,统一江淮。然而杨渥喜好玩乐,又猜忌功臣,大臣、发动兵变,杀死杨渥。公元908年徐温拥立杨渥之弟为帝,除掉想自立为帝的张颢,彻底掌握吴国大权。[33-34][35]
徐温掌握大权后屡次攻伐未果,至后梁末期才和谈。唐朝楚国开国皇帝马殷[36]灭亡后,吴国不承认后梁正统地位,仍然沿用“”年号,直到公元919年吴国改元,才正式与唐朝切断关系。对内则逐步翦除杨氏旧将以稳固其势力,然而专政的长子骄横恣肆,曾因欺负吴王杨隆演而引来兵变,最后被部下杀死。徐温养子平定乱事,而徐知诰事徐温甚孝谨,最后成为徐温政权的继承者。[37]杨隆演郁郁而终,其子继位,并于公元927年称帝,即吴睿帝。公元927年徐温去世,追封齐王,养子继位,成为吴国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吴帝和将领而颇得民心。[38]公元937年徐知诰夺吴睿帝之位,吴亡,建国齐,都,称(江苏)。同年,灭亡。两年后徐知诰自称唐室后裔,改姓名,改国号唐,史称,他即。[39]李昪建国后采取与民休息、与邻国友好的政策,使国力持续强盛。公元943年李昪去世后,其子继位,即。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国力仍然强盛,对外联和压制后周,对四周国家也采取见机入侵的方式,陆续灭闽国与楚国。[34][35]
在南唐东南方有与。吴越国的建立者为镇海、镇东节度使,都杭州,其疆域约同浙江省。公元907年钱镠被后梁封为吴越王,即吴越太祖。在位期间促进经济发展,保境安民;对外奉五代为宗主国,与吴和南唐为死对头,这个策略一直维持到亡国为止。另外曾经派使册封、等国王,海中诸国皆奉他为君长。[34][35]闽国是由福建观察使所建立,其与其弟控制福州一带,后为武威军节度使,其疆域约同今福建省。王审知执政后于公元909年被后梁封为闽王,即闽太祖。在位期间也是提倡节俭,与民休息,并向五代称臣,使闽国迅速发展。公元925年闽太祖去世后,其继位者与宗室、大臣互相猜忌、斗争而使闽国逐渐衰弱。[34][35]
公元943年闽景宗之弟于(福建)称帝,国号。隔年被大臣所杀,国内大乱。公元945年王延政改国号为闽。同年南唐元宗趁机伐闽国,攻下建州,闽亡。然而趁机介入,闽将以附吴越,、又为所据,南唐最后只获得建州与汀州(今福建西北部)等,与吴越国的关系持续恶化。[40]不久南唐元宗趁内乱之际于公元951年派攻灭,但隔年因楚将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湖南一地。南唐连年用兵使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所得之地也大半丧失。再加上南唐元宗为人柔和、好谀恶直,以是群小竞进,政事日非。趁机于公元957年发兵南征南唐。南唐元宗战败,割让江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南唐元气大伤。而比较有军事才能的太子,他在毒死意图夺位的叔父后也去世。南唐元宗只好改立六子为太子,但是李煜的书生气质较重。南唐元宗为了避周军与吴越军联合入侵金陵而迁都洪州,即南昌府。公元961年唐元宗去世后,由即位,即南唐后主,还都金陵府。至此南唐无力威胁五代,只能保境安民。[34][35]而湖广一带有、、和。荆南又称国、,其疆域约为今西部。[34][35]建立者为梁太祖的将领,公元907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治所为。荆南地小势弱,因而向四周各国称臣。其君主高季兴和贪图各国贡品而拦截抢夺,遭各国发兵威胁才愿归还,被称为“高赖子”。后梁灭亡后,高季兴改向称臣,在公元924年被后唐封为,正式立国,建都江陵,他即武信王。后唐灭时,高季兴表示愿意协助伐蜀,但并未实际行动,而后又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这些使后唐大怒而发兵南征,所幸江南雨季使唐军粮草不济而退。与后唐的关系直到其子文献王继位后才和好。[34][35]
则由武安军节度使所建立,又称、。之乱时,秦的部署攻打两淮杨南汉疆域行密,孙儒部将带部分人马经江西至湖南割据。[5]公元907年建立后,马殷向后梁称臣而被封为楚王,即武穆王。其势力涵盖今与北部,对外臣服五代各朝,对内平定乱军、强藩,并且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公元927年封马殷为楚国王,定都,即。楚文昭王时期扩地至今广西东北部,国势颇盛。然而马希范在去世后国势大乱,楚将拥护次子继立,使长子不满而叛变。公元950年马希萼成功攻下长沙,即楚恭孝王。然而他纵酒荒淫,使得楚将王逵、周行逢举兵叛变。他们拥护宗室为,以刘言为武平军留后,率军占据(湖南常德)。[36][41]不久也拥护为武安军留后,放逐马希萼。而马希萼则于衡山再度被拥立。楚国分裂成马光惠、马希崇与马希萼三派后,南唐元宗趁机于派攻占长沙,马希崇与马希萼先后投降,楚国亡。同时间南汉北取(广西)一带,占据全岭南地区。隔年武平军留后不愿降唐,派王逵、周行逢攻下潭州,至此南唐全面退出湖南地区。刘言被封为武平节度使,由于与王逵对立而被王逵与周行逢所废而死。而贪得无厌,也被部下潘叔嗣所杀,武平军之位最后由周行逢继承。革除楚国劣政,爱护百姓,提倡廉洁。对将领用法严厉,果断诛杀。湖南地区又恢复平稳,直至周行逢去世为止。[34][35]
是由清海军节度使所建立,公元907年被后梁封为彭郡王,后又先后封为、。刘隐稳固后重用当地士人,为日后建国打下基础。[42]公元911年刘隐去世后,由其弟继位。刘龑再统一岭南后于公元917年称帝,即。国号大越,都,号(今广东)。隔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高祖与邻国和好,推广科举制度。然而本身残酷奢持,每视杀人则喜,宠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宁。公元942年南汉高祖去世,其子继位,即。南汉殇帝贪图享乐,当时有叛乱,隔年被其兄刘晟所杀。刘晟自立为帝,即。在位期间,虽然夺取楚国(广西)、(今广西),但是提倡严刑立威,为人残暴,大肆屠杀皇族和大臣将领,南汉只剩宦官、宫女执政。公元958年去世后,由其子继位,即南汉后主。[34][35]其间(今北部)开始脱离中国统治。当十国陆续衰弱或自保时,北方的也因为契丹国的威胁而屡屡不安。当时 后晋新立,财政匮乏,契丹贪求无厌,藩镇多不愿服从。为解决财政危机,后晋高祖采纳的建议,采取安抚藩镇、恭谨契丹的方式,并且重视农业、商业以提升经济。虽然契丹国得以安抚,但原官员如、郭崇威耻臣于契丹,不愿投降。各地藩镇几乎不服晋廷,有些甚至有意拉拢契丹国以夺位,此时有赖杜重威、李守贞等人平定。[43]公元937年(即军)范廷光反于,前去平乱的也向他投降,并且杀后晋高祖之子和。最后在范张联军逼近开封时,有赖与率军击溃而平定。自恃重兵而干预朝政,后晋高祖常屈从之,后来勾结契丹国叛变而被打败而死。公元942年成德军指斥后晋高祖父事契丹,要求出并讨伐契丹。但实际上却是暗通契丹,意图夺位。后晋高祖派率军击斩安重荣,史称,并将其头送与契丹。同年位于代北的部,因为不愿意投降契丹国,首领率部投奔河东节度使,契丹派使问罪。后晋高祖最后在这些忧愤之中去世,[44]其大臣、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就以侄子继位于(河北),即后晋出帝。[45]
由于后晋的将领与百姓对屈尊异族而感到强烈不满,后晋出帝听从建议,放弃对契丹国称臣而改称孙以洗刷屈辱。景延广对契丹人的敌意十分强烈,他杀害契丹商人,逮捕契丹使者出气,屡次对契丹挑衅。[46]此举引来契丹可汗的愤怒,他于公元944年率军南征。当时河北大旱,蝗虫侵袭,契丹军攻掠贝州(河北清河)等地而还。隔年后晋出帝派率军北伐,耶律德光闻之率大军南下,最后杜重威成功的在白沟(河北定兴、新城间)击溃契丹军。然而,后晋出帝于后日益骄奢,又以执政,贿络公行,朝政败坏。公元946年后晋出帝再以杜重威率军北伐,与耶律德光在会战。此时杜重威有意夺位,反而向耶律德光投降。耶律德光趁机率联军直逼开封,后晋大将、陆续投降,最后后晋出帝开城投降,后晋亡,史称辽灭晋之战。隔年耶律德光将国号改为“大辽”,即辽太宗,正式建立。[47]辽太宗本来对经营中国地区很有信心,然而“”与掠人为奴的掠夺政策使中原百姓群聚反抗。其中河东军听从的建议,以中原无主为由于称帝,建国,即后汉高祖。辽太宗压制不了此局面,以天气炎热为由率军北返。[48]他命留守开封,杜重威留守邺都。最后于杀胡林(河北栾城)去世,其兄子耶律兀欲继位,即。[45]
在辽军北返后开始收复中原。得知消息后,劫持后唐宗室称帝于开封,而后北返。后汉高祖闻之派使杀李从益以定都开封,并派与在战役降服,诸镇相继归附。948年后汉高祖去世,其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并以、、与为辅国大臣。当时河中节度使叛乱,有赖郭威平定。[49]后汉隐帝年长后猜忌辅国大臣,与协议后于公元950年以辽军寇河北为由派郭威镇守邺都,随后大杀杨、史与王等大臣,又杀郭威一家,并召泰宁军慕容彦超等急速入京。郭威听从建议起兵南下,并派养子镇守邺都。隔年击溃慕容彦超,攻入开封,后汉隐帝最后为郭允明等所杀。郭威本有意立刘崇子徐州军为帝,先以临朝。当时恰巧辽军入侵,郭威出师御敌,但大军至澶州(今河北濮阳)时,军士拥护郭威称帝,大军返回开封。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国,即后周太祖,后汉亡。[50]登基后减除若干苛政,励行节俭,使南后周太祖郭威[51]流的人口再度有流回中原的倾向。[52]然而刘赟被杀,使后旧汉将不服周廷。河东军(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得知郭威称帝后,自立为帝,建国。他依辽人为援,自称侄皇帝,并且伺机伐周。旧汉将徐州巩廷美与泰宁军意图叛变,有赖后周太祖陆续平定。[50]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去世,由养子继位,即。后周世宗是五代十国中的第一名君,[52]于继位之初遭遇北汉帝与辽将联合南下。当时周廷惊恐,大多主张稳重行事,然而后周世宗亲自击溃汉辽联军,并斩临阵后退的无能将领,史称。此后改革军事制度,精简中央,补充强健之士,形成“殿前诸班”的禁军。内政方面,他招抚流亡,减少赋税,稳定国内经济。整顿吏治,延聘文人,打压武人政治,使后周政治清明。又废天下佛寺,获取大量铜器以整顿经济。[53]军事与经济的提升都为日后统一中国本土而建立重要的基础。[50]
后周世宗在稳定国内后即意图统一天下,他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目标。公元955年率军击溃,占一带。公元956年率兵击溃,获得江北之地,迫南唐称臣。公元959年后周世宗率军北伐以收复,周军陆续攻陷瀛洲、莫州等地。当他准备收复幽州时,却突然生病,被迫班师。[5]不久去世,其幼子即位,即。禁军领袖以镇定二州遭北汉、辽朝入侵为由率军北御,而后在的陈桥驿发生,受禁军拥护为帝。回师,废黜后周恭帝,灭亡,五代结束。他建立,即宋太祖。[54]
宋太祖继位之时,十国仍有、、、、、与后周世宗柴荣[55]湖南、闽南等,这些国家或藩镇大多奉宋朝为宗主或臣服之。宋太祖面对的威胁,采“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统一中国地区。荆南主高保勖去世,同年湖南去世,两国新主年幼无能。宋太祖趁机于隔年以平湖南之乱为由派兵南下并湖南,途中假道伐虢,并吞荆南。后蜀后主闻知荆南与湖南被并吞后,联合北汉以拒宋师。然而其晚年奢持逸乐,朝政不修,军队皆无战斗力。公元965年宋太祖派、出凤州(陕西凤县)、、出归州(湖北秭归),北东两路同时入蜀。[56]结果不出六十多日,后蜀帝孟昶投降,后蜀亡。其宠妃在亡国后写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南汉后主将政事交给宦官及女侍中等人。由于只信宦官,官员都需阉割才能进用。970年宋廷派伐南汉,由于南汉将领大臣宗室皆死光,只有宦官领军,隔年南汉帝刘鋹投降,南汉亡。[54]
南唐后主是词坛高手,虽然终日以外患为忧,但不擅政事。当时有南唐和吴越疆域赖其弟、大臣与将领等人,尚且与后周得以对峙。宋朝建立后,李煜亲近小人,滥杀大臣,终日与臣酣宴、愁思悲歌,南唐国势混乱。公元975年宋太祖以南唐帝李煜称病不入朝为由,派南征,并以吴越军为辅夹攻。最后李煜投降,南唐亡。吴越国方面,虽然忠献王时趁闽国内乱获得福州,但是本身课税繁重,民不堪苦。到忠懿王时,因为对宋朝十分恭顺,宋太祖没有夺取地。而闽南清源军割据一方,去世后多人争位,最后由夺得。钱俶与陈洪进纳土归顺,吴越国与闽南清源军亡。[57]而十国最后一个国家的末主是英武帝。北宋宋太宗派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击退辽国援兵,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至此十国时期结束,古中国基本统一,正式进入时期。然而,尚有还未收复。宋太宗灭亡北汉后不久,他不顾大臣反对,从太原北伐以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起初宋军攻下和,但在的惨败而退,至此进入宋辽对峙的时代。[54]五代十国地图以及周边各民族分布[58]唐亡于公元907年,公元861年张义潮又收复凉州(今甘肃武威),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称雄漠北。公元840年左右,统治黄河流域一带。淮水以南至广东的地区,先后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荆南、楚、南汉所分据,吐蕃势力退出陇右。其后国势日衰,北汉则割据太原;合计而成所谓的“十国”。[59]
五代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而十国的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五代十国各国都城所在地[60]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主管财政的与主管军事的。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崇政院使、使、飞龙使、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种之多。十国诸国中虽然有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政治架构等同五代。由于五代十国大多是从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幕僚往往担任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拢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宋朝冗官烦多的源头。[5][8]唐中叶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两护军中尉与两枢密使号称“”,往往侵夺相权,威逼皇帝。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开始用朝臣充任枢密使。后梁初,曾改为崇政院使,后唐恢复旧名。以后,除后晋曾短期废置外,历朝相沿设置。枢密使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又大多为武将,皇帝经常与其商议军国大事,有时由枢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镇。其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居宰相之位,但枢密使的权势凌驾于宰相之上(宰相有时也兼任枢密使)。由于战事频繁,因此,军事机要成为枢密院的主要职司。宋代中书和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就在五代开端。当时,其他政权大抵也都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官职。[5][8][61]唐初,财务主要由下辖的户部、、金部、仓部四司分管。中唐以后,户部、度支、盐铁分管租税、财务收支和、物资转运事务,常由非户部的官员分别以判、知或使的名义分管。
唐昭宗在位时,以宰相兼领,才开始出现三司使的官名。后唐曾设置,管辖三司,又曾命一人判三司事,最后正式设置和副使的专职,掌管中央财务。地方财政也听从三司指挥。以后历朝相承不废,北宋前期三司理财的体制也是沿袭五代的。[5][8]五代十国时的,基本行用代的和编敕,但因历朝又都有新颁的敕条,汇编附益,使得格敕前后重复矛盾。显德四年(公元957),令大臣们进行整理,唐代条文难解的,加上注释格敕繁杂的,加以删除,汇编为《》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编的《》即就此书略加增删而成。[5][8]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解散了宦官所领的神策军。以后,朱温以宣武军节度使称帝,即以宣武镇兵为禁军,设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改为,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是为。后周又增置,也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来又置,位在都指挥使之上,而侍卫司分置和步军两指挥使,不置都指挥使。
五代各朝时常扩充禁军,军事官制也繁多易变。最亲近的军队是“厅子都”,此军装备精良,凶悍异常,太原晋军十分畏惧。立国后扩编宣武军为禁军,取禁军的精锐以成立侍卫亲军。在首都设左右龙虎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龙骧军,均以亲王为军使,后来名称时有变动。禁军的前身是河东军,李克用以众多养子为骨干建立“义儿军”,是其最精锐的军队。[62]征战的主力部队是公元915年收编的魏博银枪效节军,在灭梁时发挥重大作用。建国后在首都设立严卫左右军、捧圣左右军等。在时成立侍卫亲军为禁军,以其邺都起事的兵士为骨干,又称随驾军。其中石敬塘还担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六军都卫副使。又在首都设护圣左右军,其本部军源自石敬塘在河东起事的军队,其部属刘知远还担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军制沿袭后晋,没有很大的改变。在首都设龙捷左右军、虎捷左右军。时改革军事制度,实施练选制度,精简中央禁军,补充强健之士,设有殿前都指挥使、水陆都部署、殿前都点检等高级军官,形成“殿前诸班”的禁军。其中殿前都点检掌握军事实权,后来担任此职的赵匡胤在后周世宗去世后发动,篡位建国。[8]其次是严明军纪,命兵部尚书制定新的军法。最后是限制藩镇权力,例如禁止造军器、干预民政等等。[9]
由于战争频繁,兵役负担沉重。当时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脸上刺字记其军号,以便各地关津识认、追捕逃兵。另外,各地都征派男女从事运输,无数人畜累毙途中。攻打青州时,甚至把征发来堆积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驴一起掩埋在土山中。在幽燕征发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子自备军粮从军,共得二十万人。规定十七岁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为兵。曾强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从军。“尽括国中丁民”为兵。调发朗州全部丁壮为乡兵。后期发民为兵,力役无节。除了兵役,还有各种名目的土木修建劳役。盛暑修建营楼,“日役万人”。荆南修理江陵外郭,驱兵民万余人从役。闽主建筑寺观宫殿,“百役繁兴”。赋役严重,使战乱破坏严重的北方社会经济难以复苏,也大大阻碍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8][11]
唐朝后期因为、与的因素,使得北方战乱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园荒芜。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熄,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63]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南方十国国家林立,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且君王重视生产发展,发展出若干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蜀地是农业、工商业发达地区,仓库饱满。江南两淮重农桑、茶叶、水利与商业贸易,其中吴越、闽国与南汉的贸易最为兴盛。湖广要靠卖茶和通商,运茶到黄河一带,交换衣料和战马以获利。这些区域彼此互通有无,并与华北、外国通商贸易,商业十分兴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为全中国地区的经济中心。[11][63]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因为长期的战乱、天灾而周元通宝[64]残破不堪,河北、河南、山东与关中一带都是战乱区。例如公元943年后晋出帝时,春夏裏有早灾,秋冬有水灾,蝗虫大起,境内竹木叶都被蝗虫吃光;再加上军事上人为的决黄河水,水浸汴、鄂各州,使北方的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相对的,自汉魏六朝以来,比较平稳的江南、湖广与巴蜀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而十分兴盛,成为中原人民投奔的地方。在加上华南地区被细划分数国,各国为了提升经济力莫不细心经营,这使得十国的经济力远胜于重武力的五代。[11]
虽然五代战乱不堪,但仍有不少君王提振经济。后梁太祖称帝后重视农业,他任为河南尹,以恢复河南地区的生产。公元908年又令诸州灭蝗以利农桑。[5]执政期间,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得以喘息。到后周时,后周太祖为了减轻农民压力,于公元952年直接将兵屯的营田赐给佃户,以提升税收;并且废除后梁太祖朱温实行的“牛租”,使农民免除牛死租存的负担。[11][65]到后周世祖时,建立均田制,按实际占有田亩征税。这不同于隋唐前期的旧制,而是同两税法之后普遍实行税产是一致的。[5]
南方十国提倡经济发展,并且重视兴修水利,防水治害。例如吴越、南唐奖励农桑;闽及南汉促进海外贸易;前蜀和后蜀亦能发展农耕丝织,此均能令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巴蜀地区在唐朝就十分富庶,有天府之国之誉称。经历战乱后,在前蜀与后蜀、父子的经营下,政治相对稳定。她们又注重兴修水利,广泛耕垦,在褒中一带还兴办了屯田,使得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后蜀时期,“百姓富庶”、“斗米三钱”,米便宜到一斗三文钱。而两广地区也让不少人迁居,五十年来,以南无事,使得南汉府库逐渐充实。[11]
吴与南唐、吴越所在的两淮、江南与太湖地区在隋唐时期十分繁荣,是唐朝的粮食重镇。[66]历经与后也逐渐回复,当地朝廷支持大规模开垦荒地,并且修筑水道。吴和南唐在疏浚,在疏浚绛岩湖,在筑白水塘,在筑安丰塘,少者溉田数千顷,多者溉田万顷以上。吴越王在修筑钱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袭,[67]并且疏浚、和等,[68]又募民开垦荒田,免征田税,使杭州一带成为江南富裕之城。而福建地区在唐朝后期经济力不强,、兄弟领有闽国后,他们劝民农桑,在连江县周围筑堤,可溉田四万余顷。南唐和吴越的农民还修建了一种圩田,即。旱则开闸引水
南唐的唐国通宝[64]
灌田,涝则关闸拒水,把低洼的涝地变成良好的耕田。[11]而湖广之地,在东晋南朝以来也十分兴盛。据湖南建国楚国后,不断提升湘中、湘西的粮食产量。在据有湖南时,人民“率务稼穑,四五年间,仓廪充实”。这些都使得长江中下游一带成为“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的余粮区,到宋朝更有“苏常(或湖)熟、天下足”的说法。[63]
南方除了粮食作物兴盛之外,在茶叶、丝绸与棉花等经济作物也十分兴盛,且进入专业化的地步。当时茶叶除了种于山区之外,也有建立于平地丘陵制之上。根据《四时纂要》记载当时江南茶园时分发达。五代时,楚国对于茶叶、植桑养蚕与棉花十分兴盛,带动楚国的商业与贸易发展。闽国发展经济产物,又奖励海上贸易,大举提升当地的经济。[63]诸国混战虽然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仍未中断。即使在,后梁建国初和在位时,都曾分别采取某些恢复生产的措施。后周时,手工业如纺织、造纸、制茶、晒煮盐等生产也有所发展。[11][69]
最初是在民间流行,在五代十国时期尤为突出,其中以江南和巴蜀两地比较发达,不仅有民间书肆出售的佛经和日用各书,而且士大夫阶级所读的儒家经典也用雕版印刷发行。雕版印刷较发达的前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书、字书等。到后蜀时专门印制,导致“蜀中文学复盛”。公元932年后唐宰相提议官方采行雕版印制《》、《》、《》等等,出现官方大规模印刷。这个计划由实现,没有因为战乱而中止,直到后周时期才刻印完毕,共二十二年。从此,刻本“九经”广为流传。此后朝廷刊印经书的数量增加,这个任务也交给国子监负责,书版也收藏在国子监内,被称为“监本”。[69]
五代亦为陶艺的重要蜕变期,也是由民间走向官方制窑。民窑与官窑分道扬镳,争奇斗艳,成为一色釉瓷器盛行的时期。官方创设官窑,专门供应皇室和官员所用。在北方有、的御窑,在南方有的,西南方有、的官窑。而民间也保持优良的传统,例如位于河北的即十分兴盛。而的越器,其烧制技术优良,十分有名。[69]五代的陶瓷匠师更是创造出“雨过天青”的传世之宝,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70]制窑技术也远传国外,公元918年时期时,便学会中国的造瓷技术,并在康津设立了窑厂,此后又陆续传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国。[69][70]
是五代时期的名纸之一。五代擅写诗词,喜欢收藏书籍和纸张,为此将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为澄心堂,作为作诗藏书之地。南唐后主还特地令四川造纸工匠来到澄心堂,仿照蜀纸制成一种质地优良的新纸,并命名为“澄心堂纸”。因为澄心堂纸的质量非常好,以至一纸值百金,是纸品中的佼佼者。此后宋朝、清朝也都学习南唐的技术,生产并使用了这种纸。由于诸国林立,兵祸连年,商贸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如蜀国法令规定:“不许奇货东出”后周规定贩运食盐不得逾越。但是,通商贸易、互通有无是大势所趋。华北需要的茶叶经常通过商人南来贩运,南方茶商的行踪也远至河南、河北,他们贩卖茶叶,买回缯纩、战马。所需的一部分食盐也依赖华北供应。北方诸国从契丹、、买马蜀向西边各少数族买马。南方的吴越、南唐、楚、南汉等国以进贡方式和北方进行贸易。吴越、闽国与北方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路。[2]
对外贸易也很兴旺,东自、,西至,南及、三佛齐,都有商业往来。、、泉州、都是外贸重要港口。吴越、和南唐从海外输入“”使用,还从海道再输往契丹。[2]史学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是这一时期撰成的最重要五代十国·吴越钱王祠[71]的史学著作。唐代原有、编撰的前朝国史,历朝实录也比较完备。但由于和藩镇战争,历朝实录多有亡佚,特别是武宗以后六十年的实录未能流传下来。这使唐史的修撰遇到困难。五代时,首先重视了搜集唐史料的工作。后梁末帝下诏征集唐代的家传以及公私章疏;后设三川搜访图籍使到成都一带搜寻唐实录,并明令保护唐人碑碣,这就为《旧唐书》的编撰做了重要而及时的准备。[3]天福六年(公元941年)至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刘昫、张昭远等人撰成《唐书》二百二十卷(今本均为二百卷),后世称为《旧唐书》。尽管历来认为《旧唐书》有不少缺点,主要是对原始材料缺乏加工,唐宪宗以前多照抄国史、实录,而唐穆宗以后系编纂杂说、传记,但也因此保存了大量唐代的原始资料,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重视。此外,王仁裕撰《》记载唐玄宗时的朝野逸事,王定保撰《唐摭言》详述唐代贡举制度,尉迟偓撰《》记载唐末四朝的旧闻,刘崇远撰《金华子》记叙唐末朝野故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记载唐及五代土人逸事,等等。这些五代十国时期的撰著都有不同程度的史料价值。[61]诗词五代十国是词的重要发展时期。西蜀和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人,他们的作品后来由赵崇祚等收入《》;南唐有、中主、后主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后人集刻为《》。李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词人。晚唐五代的词大都是描写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题材庸俗,境界狭窄,风格柔靡。花间派的作品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李煜前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国亡被俘以后写的词,或慨叹身世,或怀恋往昔,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把伤感之情写得很深挚,突破了晚唐以来专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内容和意境两方面都有创新,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61]绘画五代十国的著名画家有后梁的、,南唐的董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72]源、巨然、徐熙,后蜀的黄筌等人。荆浩擅长画崇山峻岭,关仝师承荆浩而有发展,擅长画关河之势,两人并称为“荆、关”,是五代时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董源、巨然擅用或浓或淡的水墨描绘江南景色,两人并称为“董、巨”,是五代北宋时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黄筌擅画宫廷的珍禽异卉,徐熙擅画江湖上的水鸟汀花,两人并称为“黄、徐”,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谚语,形容两人作品的不同风格。此外,顾闳中所画《》,亦为传世的艺术珍品。[61]由于战乱与天灾,五代十国的科技发展不如唐朝,而南方十国的科技发展较北方五代兴盛。然而整体而言,在制瓷雕版、农业水利与火器方面仍有发展的地方。[70][73]朝廷的因为藩镇割据不能遍及全国,人民为了能有历书使用,纷纷采用民间历书。其中唐朝所编的《符天历》流行于唐朝后期、五代与北宋民间,有好几百年之久。《》是以五年为历元,以为气首,以一万为基本天文数据的分母,从而大大减轻了计算工作。由于不是官方颁布的历书,被贬称为小历。[70]在医学方面,五代出现了官方医官,于年间增设之职。后改太医署为太医局,并设翰林医官院。的是本草学家,他详察药品,深知药性,施药辄神效。在后蜀帝的支持下,他以唐朝《》为蓝本,重新编著成《蜀重广英公本草》,史称《》,后散失。[70][73]雕版印刷唐朝末年,雕版印刷比较发达的西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书、字书等。后唐时,开始刻印“九经”。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明宗命国子监以西京的石经为根据,校正“九经”,抄写做注,雇雕字匠人刻版印卖。这项工程用了二十年时间,直到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六月才刻印完毕。从此,刻本“九经”广为流传。后蜀也专门印制,导致“蜀中文学复盛”。后汉时,又将《周礼》等未刊的“四经”刻版印行。刻印“九经”促成儒学经典的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61]在农业与水利方面,五代也有很高的发展。一般被认为是唐末五代人,他参考唐朝以前的农书如《齐民要术》等,撰写出《》,是继《齐民要术》之后,又一本重要的农书。书中采用了“月令”的形式,按月编排农民每月应作的事宜,其中以农业为主体。此外也记录许多当代的农业技术,其中还首次记载、、和等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人工养。唐朝的茶叶研究到五代时仍然盛行,其中著有《》等。[70]由于五代时期的河患增多,治河规模和次数都较前代为多。再加上南方十国极力发展经济,一些沿海堤防或河道工程也积极建设。五代时已有出现。公元924年时修筑河堤,于隔年由成功修复。五代还使用“帚工”来护岸、堵口、护堤的水工建筑物。主要是将薪柴、竹木、软草等夹以土石捆扎成帚捆,然后连接起来,具有很好的抗水冲击作用。最后在宋朝成熟并被普遍推广使用。五代时,江南吴国、吴越国与南唐重修江河,引湖水济运,持续发展唐朝的塘浦系统,并且还修筑钱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袭。[70][73]8世纪中叶开始称雄于漠北的,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和收复两京(长安、洛阳)、河北东至敦煌,出力很大。9世纪初被迫分3支西迁,回纥以高昌(吐鲁番)为中心,大破,史称河西回鹘、甘州回鹘,恢复了。公元788年,回纥改称。在鄂尔浑河流域受到的攻击被迫分3支西迁,被迫分3支西迁西通西域。五代后唐时占有了营、平2州(今大凌河流域和滦河下游)。一支南至甘州(张掖)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大破吐蕃,史称、除了统一外,11世纪初为西夏所并;一支西迁到新疆东部,以高昌(吐鲁番)为中心,史称西川回鹘;一支迁至新疆西部和中亚。一支迁至新疆西部和中亚,从10世纪中~12世纪建立了黑汗王朝,公元850年沙州人张义潮将瓜、沙等十一州归唐。[59]
东北方面形势也有新的变化。和脱离了唐朝控制后,日益强大。10世纪初契丹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帝国。时割让给契丹又攻取唐代姚州都督府之地,大体上即今北京市、河北和晋北。五代末年中原王朝与契丹以河北白沟河和山西内长城为界。[10][59]
西面是的崛起。吐蕃居住今西藏一带。6世纪末与吐谷浑、苏毗同为青藏高原上三大势力。至7世纪下半叶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称雄漠北。公元840年左右,后多次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8世纪下半叶吐蕃进入极盛时期。[10][59]
西南有的建国。时代在云南洱海周围地区以乌蛮为主体和白蛮等族长期融合形成了6个部落时在唐开元年间。天宝年间南诏叛唐附吐蕃,史称“”,诏即王的意思。蒙舍地处六诏最南大破泫锐性收理毕壕揩,又称“南诏”。唐高宗时置姚州都督府(治姚安)就支持南诏统一六诏。7世纪80年代势力伸入洱海地区。唐朝为牵制吐蕃势力,就支持南诏统一六诏。902年为郑氏所篡,建长和国。南诏亡。后经赵氏天兴国(928~929)、杨氏义宁国(929~937)建立了。至937年政权落入段氏(白族)手中,建立了大理国。[59]
自汉至五代千余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的北方地区于10世纪中叶脱离了中原王朝而独立。直至明初曾一度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前后仅20年。[59]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建立的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