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 800最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季节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①
【信息作者:荆州市荆南中学
马万国 发表时间: 浏览数:1469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①
荆州市荆南中学&马万国
朱熹曾说&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西风乍起,秋叶悄悄褪下它浓郁的绿色,香橙默默披上那诱人的金黄,秋天便酝酿出一种明朗而又沉稳的诗意。
在这富有诗意的初秋,我参加了语文&课内比教学&活动,活动中既看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之景,又有自己的&起舞弄清影&亲历之举。
这是一个充满艰辛饱含苦痛的过程,这也是一次充满快乐满怀收获的旅程。苏轼也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里我要记住这个诗意的季节,记下一路美妙的行踪。
动员:老夫聊发少年狂②
人到中年,看惯了春花秋月,看淡了名利荣辱,虽说自己平时的教学不能说不认真,但心如止水,多了一分暮气,少了一分激情。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学校里进行了动员再动员,宣传又宣传。学校的大会动员,组内的小会定案;不论级别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人人参与,我评人人,人人评我。全校教师群情振奋,个个摩拳擦掌,青年教师展翅欲飞,老教师重披战袍。
此情此景,平静的心湖如同被投下了一块巨石,心潮澎湃,我还怎能认为讲课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还怎么会认为活动只是一个走过场的形式。是的,我们的日子也许过得贫苦,但我们的教艺不能贫乏;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决不能甘于平庸。
参赛不是为了拿第一名,而是为了唤醒了我逐渐沉睡的理想和激情。苏轼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只要永远保持一种年青的乐观的心态,只要不泯灭自己人生理想,就可以使生命常青。通过比教学活动的动员,那消失已久的少年狂气又在我的心底蠢蠢萌动。
选材:山色空蒙雨亦奇③
我一直有一个心愿,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为苏轼作一次停留。
这是因为,苏轼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全套语文教材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作家。到上完必修4《定风波》止,如果学生今后大学不是中文专业,应该说此刻就是他与这位大师话别。由于教材篇目所限,学生对于苏轼的创作与思想,认识尚且零散、肤浅,缺乏深入系统的把握。依托教材而发展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可以弥补原有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认识,并成为探究苏轼黄州不同阶段思想变化、心路历程的依据。因此很有必要对苏轼其人其文作一次深情的回望。
苏轼不仅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也很突出。柏杨在《中国人史纲》这样描述苏轼,&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明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十项全能。&
余秋雨说:&苏轼是中国古代最亲切、最高贵、最有魅力的文人。&苏轼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却在逆境表现旷达洒脱、豁达坚韧、从容乐观的积极人生态度。
正因如此,苏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也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领悟苏轼的生存智慧对现代人人格的选择和重构的积极意义,进而对学生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
寻访这座大山,走得越近,越见其高大;探寻越深,越见其景色之奇。
储备:春江水暖鸭先知④&
选择这个教学内容,注定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路程
虽说几年前为《语文周报》写过一篇短文《从〈浣溪沙〉看苏轼积极人生》,为此也读了些与苏轼相关的作品,但对这样一节被同事玩笑的称作&百家讲坛&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为引源头活水,我只能开始&恶补&。
我翻出了以前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的笔记,整理了苏轼生平年表,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康震《评说苏东坡》、鲁枢元的《东坡与刚峰》、张仲谋的《在兼济与独善之间求潇洒》、周国平的《诗人的执着与超脱》、 王学泰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及后遗症》,查阅了网络文章《北宋名臣&&苏东坡》、《流放归来的苏轼》,从教学杂志上收集了黄玉峰、王水照、龙吟、陈友康等人对苏轼的评价,翻阅了《唐诗宋词选读》,印发了元&脱脱所著《宋史&苏轼列传》。
如果害怕艰辛,如果恐惧寒冷,我的愿望恐怕终难实现;假如没有这次活动的促进,一时半晌也难以圆梦。
既然有了选择,也就别无选择。鸭子必须下水才能捕捉活食,自己只有沉下心读书才能收集养料,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们下水。
备课:多情却被无情恼⑤ &
应该说我的这个&走近苏轼&的选题是有创意的,既能对苏轼做一次回顾,了解他的经历,品读他的作品,学习其人生态度。
但多情却被无情恼,构思中深深感受到厚积非能一定薄发。苏轼一生经历复杂,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贬谪三地,一路风雨一路歌。与其有关的作品读得越多,想法越多。他的被贬经历,他的为官生涯,他的文学成就,他的豪放词风,他的积极人生态度&&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读过的哪些该讲哪些不讲,课外的哪些该选哪些不选,备课时我真有狗咬刺猬不知从哪里下手的感觉,一时感到茫然,心里很是纠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唯一的办法是走出大山再来回头看山,最终还是从苏轼晚年《字题金山画像》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中找到门径,这里苏轼把黄州排在第一位。由此确定了教学重点:了解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境况及精神世界,认识他在黄州的提升。抓住这一点,就有了教学设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轻松和快意。
课堂:人生有味是清欢⑥ &
我是为赛,并非为奖。这次的教学也算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所以课堂教学追求的是面貌的真实、教学手段的平实、教学内容丰实的原生课堂。没有选择层次高的班级授课,课前没有过多的铺垫预习。因本班学生层次较低,能力不强,所以我确定这节课以讲授为主,品读为辅,间以讨论。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我在教学中注意了延伸拓展。比如:导入从介绍苏轼苏辙名字入手;比较了陶渊明和苏轼的&归&,苏轼的&归&是归于心,陶渊明的&归&是归于田园;探讨了《赤壁赋》选取的是失败的英雄曹操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选取的是胜利的英雄周瑜目的何在;插入历史,分析了唐宋文人所处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苏轼被贬的苦与痛。
学生静静地听,深情地读,细细地品,热烈地议。我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从他们会意的点头中,我感受到同学们的收获。
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关注生命,关注生活。从平实的语文课堂,从质朴的教学中咀嚼出&真味&来。
收效:恰似飞鸿踏雪泥⑦ &
&&人生识字忧患始&,教育的责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幸福之人。
人生何处不风雨,人生中不可避免遭受失败、挫折、病痛等种种不幸,但当今的在娇宠中长大孩子,会在这种情形下茫然无措,变得沮丧、萎靡,有的甚至走上极端。
由初到黄州的&苦闷自伤&,到黄州中期的&平和淡泊&,最后变为&豪迈旷达&,苏轼完成了心灵的蜕变和精神的升华,以超然、淡定、豪迈、放达,给人们展示出一个永远朗笑着吟啸徐行的可敬的东坡居士。林语堂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功夫,人生就是一堂课功夫。多年之后,我不在乎学生是否还记得这节课,但我希望他们身处逆境时,能想到苏轼,想到他的豁达从容!真正能做到荣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边云卷云舒。
反思:回首向来萧瑟处⑧
回顾自己这次赛课,总的来说是收获多多:找回了工作的激情,多读了几本书,整理了许多的资料,不但教给学生以知识,更教会他们怎么去面对人生的风雨,微笑着着面对生活。
在这次比武中还是暴露出有些不足。
由于为比赛,还是存在为赛而教的问题。短短的一节课根本无法承载我所准备的内容,备课中我不得忍痛割爱,一砍再砍;我在思索,能否跳出竞赛的窠臼,多花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多读一点文字,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自主探究,让他们来展示成果,是否效果会更佳。
另外课堂还略显匆忙,还可以把线条梳理得再精细些,切入更直接点;主题&走近苏轼&题目太大,可改为&黄州&苏轼&或&从苏轼到苏东坡&,这样目标会更明确&&
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惟其遗憾,才鞭策我不断的前进。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承办单位: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 用户服务热线:027-04229 用户服务E-mail:fuwu@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须是什么意思_百度作业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须是什么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须是什么意思
须:必得,应当 ,看你做个题真费劲~问问百度词典,太浪费分了,看的心痛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是橙黄橘绿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