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古军军衔古代等级头衔名字大全

清代中国军队军衔有多少级别?怎么分的,怎么称呼_百度知道
清代中国军队军衔有多少级别?怎么分的,怎么称呼
清朝末年新建陆军的军衔制度 新建陆军建立军衔制度开始于1904年12月清政府批准练兵处和兵部的“另定新军官制”方案,到1911年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衔体系。 军衔制度同过去清军的等级制度相比,在等级设置上的变化是,改变了过去武职阶品一列到底的叙位方式,而采取了区等分级的形式,即军官“区为三等,析为九级”,军士和兵各分三级,加额外军官,共汁六等十六级。 各级的名称如下; 军官:上等第一级,大将军、将军、正都统 上等第二级,副都统 上等第三级,协都统 中等第—级,正参领 中等第二级,副参领 中等第三级,协参领 次等第—级,正军校 次等第二级,副军校 次等第三级,协军校 额外军官: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 正兵、—等兵、二等兵 清政府首次采用的军衔称号是沿用了八旗的官名,稍加整理而成的。 都统,是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军事长官,满名为“固山额真”,顺治十七年(1660年),借用古代官称定汉名为都统。 ‘ 参领,满名称“甲喇额真”,明万历四十三年(1515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时,于固山额真之下设置的—级官职。八旗还有“协领”的官称,为驻防骑兵将领的名称。 军校,八旗步军营有“步军校”,圆明园内三旗有“护军校”,从八品武职中有“副军校”等。 上士、中士、下士衔称,系采用夏商周三代之官号。 清末军衔的再一个特点是,在军官之外另设有军佐官衔。练兵处和兵部在呈报《陆军军官军佐任职等级暨补官体制摘要章程》的奏折中说:“军官之外,经理饷械,医务法律等官员,是曰军佐;所司事务重要且繁,必各有专门之学,始能胜任;与军官事同一体,其品秩官阶亦应相似,惟于官名之首,冠以同字,以尔区别。” 清朝规定,军佐按专专业分为十一类;军佐衔最多的设三等八级,最少的仅设一等二级。光绪二十一年首次规定,军佐衔称与同级军官相同,只是在军官衔称前冠一个同字,如“同副都统”、“同正军校”等。宣统元年,因“官名之上冠以同字,亦嫌界限不清”,故改为在衔称前加专业名称,如“军需副都统”、“马医正参领”等。 军佐官衔设置范围及其等级如下: 军需、军医、制械官,设副都统以下三等八级; 马医、测绘、军法官,设正参领以下二等六级; 书记宫,设副参领以下二等五级; 稽查、军乐队官,设正军校以下一等三级; 司书生、司号官,设副军校以下一等二级。 中国古代自出现禄秩阶品以来,什么职配什么衔(阶品),都有一定的规矩。唐宋时期,职务和阶品之间允许有一定的幅度,并规定了反映这种幅度的术语。衔高职低者称“行”某浆职,衔低职高者称“守”某某职。宋代还规定,如果衔低于职务两级以上,则称“试”某某职,职衔相当者则直接称呼职务。 外国军队在职务与军衔的关系亡也有一定规定,欧美国家称职务军衔,前苏联称编制军衔。清末实行军衔制后,沿用和继承了外军与我国古代的传统,对职务和军衔的关系作了明确规定。 《清史稿??职官志》记载: 正都统,职任总统官(相当后来的军长) 副都统,职任统制官(镇指挥官); 协都统,职仟统领官(协指挥官); 正参领,职任统带官(标指挥官); 副参领,职任一等参谋官; 协参领,职任管带官(营指挥官), 正军校,职任督队官(相当连长) 副军校,职任排长: 协军校,职任司务长。 清政府开始对职与衔的搭配规定,要求十分严格,叫做“以官配职,俾参差”。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难以实现职衔完全一致,遂于宣统二年修改为,一般情况下要“以相当之官,任相当之职”,“但遇军职需材一时无适当人选,克副厥职,则或大于军职一级,或小于军职一级之官佐,亦可酌量派充。惟无论大小,其相差之率,概以一级为限,不得更有逾越。” 大将军和将军衔,与正都统均属上等第一级,是对积有勋劳之正都统的一种赏赐,属于荣誉性质的头衔,在同军职的对应关系上,与正都统没有明显区别。 清军官制改革以前,统治阶级重文轻武。甲午吃了败仗,更激起一些武臣的不满,纷纷指责以往“议定官制,编纂志书,多出于文臣之手,其意在乎重文轻武。殊不知国家设立武职,原欲其折冲捍御,其责不轻于文臣”。故改革官制的宗旨之一,应是“矫人情积轻之习,使文武渐归同科”。宣统元年10月,军咨处向朝廷奏定了《陆军军官军佐官职品目比照文官补官等差表》,实际上是文武官员的等级对照表,规定了武官的品级与文官的对应关系。 清朝末年新建陆军的军衔制度 新建陆军建立军衔制度开始于1904年12月清政府批准练兵处和兵部的“另定新军官制”方案,到1911年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衔体系。 军衔制度同过去清军的等级制度相比,在等级设置上的变化是,改变了过去武职阶品一列到底的叙位方式,而采取了区等分级的形式,即军官“区为三等,析为九级”,军士和兵各分三级,加额外军官,共汁六等十六级。 各级的名称如下; 军官:上等第一级,大将军、将军、正都统 上等第二级,副都统 上等第三级,协都统 中等第—级,正参领 中等第二级,副参领 中等第三级,协参领 次等第—级,正军校 次等第二级,副军校 次等第三级,协军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清朝规定,军佐按专专业分为十一类;军佐衔最多的设三等八级,最少的仅设一等二级。光绪二十一年首次规定,军佐衔称与同级军官相同,只是在军官衔称前冠一个同字,如“同副都统”、“同正军校”等。宣统元年,因“官名之上冠以同字,亦嫌界限不清”,故改为在衔称前加专业名称,如“军需副都统”、“马医正参领”等。
军佐官衔设置范围及其等级如下:
军需、军医、制械官,设副都统以下三等八级;
马医、测绘、军法官,设正参领以下二等六级;
书记宫,设副参领以下二等五级;
稽查、军乐队官,设正军校以下一等三级;
司书生、司号官,设副军校以下一等二级。
中国古代自出现禄秩阶品以来,什么职配什么衔(阶品),都有一定的规矩。唐宋时期,职务和阶品之间允许有一定的幅度,并规定了反映这种幅...
军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设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设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少尉相当于中国的什么军衔
少尉相当于中国的什么军衔
其他回答 (13)
中国就有少尉这一军衔,简单说就是一杠一星
中国军队就有少尉军衔,一杠一星,一般为排职干部,是军官序列的最末位
军校毕业生毕业后授少尉,在部队一般是副排级
中国有少尉军衔,一杠一星,速成1毛1,一般为正、副排长。
中国目前的军衔:上将
将军

  该词源于法语“代表”,是法国古代对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旗军官的称呼。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确定为法国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称号。
  在德国,1500年前后,人们用由法国传人的该词称呼某些军事长官的代表或其他公务人员,约l8世纪后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
  在俄国,少尉军衔设于1703年彼得一世时期,在1722年颁布的《官级表》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1917年。
  现在,少尉是绝大多数国家尉级军官中最低一级的军衔称号,少数不以少尉为尉官最低军衔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设少尉军衔,以中尉为尉官最低衔,如蒙古、波兰和罗马尼亚的男军官;再是将准尉列入尉官等级,以准尉为尉官最低衔,如阿富汗、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尉,是排长的编制军衔,大学专科和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担任军官职务者,或由士兵经短期培训后直接提升为基层军官者,一般授予少尉军衔。 
  陆军少尉为陆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陆军少尉是陆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陆军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陆军少尉军衔。
  海军少尉为海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海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个等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海军中等专业学校及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海军少尉军衔。
  空军少尉为空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空军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空军少尉军衔。
[编辑本段]中华民国
  在中华民国,少尉是义务役役男所能担任的最高军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役男可透过参加大专程度义务役预备军士官考试取得预备军官资格(具博士学历且符合报名资格者,凡报名皆免经考试直接取得预备军官资格),于入伍训及专长训后担任少尉军官。

中国军队就有少尉军衔,一般为正、副排长。
少尉就是少尉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中军衔最少尉低的衔,一般享受排职待遇(没有副排),职务一般安排为排长,也可能为机关参谋(干事、助理员、管理员等)。
少尉就是少尉
少尉在大部队中是排长级别,正排职。在武警中是副中队长,正排
少尉用俗话说!就是干部里最小的一个官!
正、副排长,军校才出来德为副。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军事武器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古代军衔
[img]http://pic.itiexue.net/pics/_68.jpg[/img]
[img]http://pic.itiexue.net/pics/_69.jpg[/img]
[img]http://pic2.itiexue.net/pics/_71.jpg[/img]
中国古代军衔制排列表
临国大元帅王、监国左元帅王、监国右元帅王
护国大将军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
铁血老卡百科:军衔篇11
---- 各国军衔博览之沙皇俄国军队军衔大全鉴赏()
研究沙俄帝国中晚期军官军衔最大的收获发现了“冷兵器时代军官结构与官阶标志”套图,是所有老
百夫长有多种意义,一为中国古代军衔或罗马军衔,二为英国二战后装备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三为一部英国电影的名字!
中国古代军衔名称
[img]http://img6.itiexue.net/1347
一、中共人民解放军所谓的「军衔」即是我军所称的「军阶」,是军人等级、地位、称号、标志、荣誉的集合称谓。共军于一九五五年起即正式实施军衔制,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取消,一九八八年又制订通过了新的军衔制度。
二、共军军衔制度由军官军衔制和士兵军衔制所组成。军官军 衔
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1894年,清朝政府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品级。现在,世界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人民军队迈向了正规化、现代化的关键一步。然而,几十年来,围绕此次授衔的各种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什么是十大元帅,十大将?毛泽东为什么不要大元帅军衔?谁的军衔高了?谁的军衔低了?不一而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论呢?如果让我们
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军衔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军衔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武阶体制。近代军衔制度出现于15世纪的西欧。之后,经过二三百年的不断发展与传播,
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军衔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军衔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武阶体制。近代军衔制度出现于15世纪的西欧。之后,经过二三百年的不断发展与传播,
一九五五年的军衔制?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军衔制的事提到议事日程,我军决定模仿苏联的军衔制度。
1953年1月9日,毛主席批发中央军委《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全军开始准备实施军衔制。2月7日,军委成立了“军衔实施委员会”,
我军新一代军服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军衔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军衔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武阶体制。近代军衔制度出现于15世纪的西欧。之后,经过二三百年的不中国军衔有哪些_百度知道
中国军衔有哪些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条例中包括了士兵军衔制的内容。至此,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度诞生了。 军官衔级设置 军官军衔设三等11级: 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按专业区分为两大类: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少尉至上将; 2、专业技术军官:少尉至中将。 军官军衔的称谓: 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如:海军少尉、空军上校、专业技术少将等。 陆军、政治、后勤军官直接称呼军衔。 军官衔级的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新军衔制接近英、美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传统军衔制,在军衔级数上是11级。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大都有准将一级,而我国在相应位置上是大校。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军师职军官较多,如授少将或准将会造成将官过多,授上校又不能与团级军官拉开档次。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条例中包括了士兵军衔制的内容。至此,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度诞生了。 军官衔级设置 军官军衔设三等11级: 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按专业区分为两大类: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少尉至上将; 2、专业技术军官:少尉至中将。 军官军衔的称谓: 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如:海军少尉、空军上校、专业技术少将等。 陆军、政治、后勤军官直接称呼军衔。 军官衔级的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新军衔制接近英、美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传统军衔制,在军衔级数上是11级。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大都有准将一级,而我国在相应位置上是大校。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军师职军官较多,如授少将或准将会造成将官过多,授上校又不能与团级军官拉开档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大元帅这个比元帅更高的头衔,起初并不是军衔称号,而是一种荣誉封号,用来授予本国或同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
大元帅在中国近代,曾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名称出现过。清朝末年,一度以皇帝为陆海军大元帅。中华民国前期,以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1923年,广东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1926年,张作霖在北京自称为安国军大元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大元帅名称遂中止使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12日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即最高统帅之意,并非实际职务和军衔。所以1945年 9月蒋介石在给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命令中,签署的职衔为“中国...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上-中-少将大-上-中-少校上-中-少尉下面还有士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军衔等级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