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用美好的带上心灵看世界界,字数50行

诗词在线友情提示
最新诗词 &
最新诗集 &
诗人推荐 &
推荐诗词(时间排序)&&&&&&&&
王家新: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
王家新: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
&&纪念余虹
十二月六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八点,从纽约回到我所在的柯盖特大学所在地汉密尔顿。一下长途汽车,顿时感到一股寒气像刀子一样钻进裤褪里。这里到底比纽约要冷。一家三口拖着行李箱在结冰的路上轰轰隆隆地行进。
晚上近十钟,吃完晚饭,妻子带孩子睡觉。我打开电脑,收看外出这一周间的邮件。文学院办公室刘老师来信的主题词&余虹老师不幸逝世&一下子跳到我的眼前,接着,是朋友汪民安的来信&令人心痛&。不用打开看,这也一定是关于余虹的!
一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我不相信也得相信了!
但是,怎么会呢怎么会呢?我在不停地问。我的手也在发抖,不知在摸索些什么。我禁不住弯下腰来,简直要嚎啕起来。
在那一夜,整个脑子里全是余虹、余虹。他占据了我整个的存在。他成为一种更强烈的存在。
终于睡着了。似乎是在一座黑暗的宿舍楼里。走廊对面一个亮灯的房间里传来说话声。忽然,那里的门开了,萌萌神采奕奕地走出来,后面还似乎还跟着画家尚扬。我一下子拉住萌萌的手,悲痛地问&怎么会呢?怎么会呢?&&趁我在,你就好好哭一场吧&,萌萌平静地安慰说。顿时间,泪如雨下。
我就这样从黑暗中醒来。萌萌,余虹。先是萌萌于去年英年病逝,现在又是余虹。这两个相互砥励多年的精神友人,这两个光辉的魂灵。一个在召唤另一个。
而我,被彻底留在地球西半部这片绝对的黑暗里。
怎么会呢?今年九月初来美的前三天,我们还约好一起去看尚扬在望京新落成的画室,并在一起吃饭。就在饭桌上,他再次约我为他主编的刊物组织一个和诗有关的专栏,我们当即定下了主题:&翻译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来美之后,我也很快给他发去了几张我们一家在美国的照片,他回了信:谢谢家新!祝一家愉快!
他总是带着微笑,除了偶尔在什么场合激动得大声说话(那一定是他在为什么鸣不平或仗义执言)。他总是微笑。他的微笑,总是让我感到一种睿智和亲切。与人们猜想的正相反,他从来不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人。他有着一大帮朋友,他也十分注重、或者说善于处理人际间关系。他办什么事都从容有度(与此有关,他穿衣服也很讲究)。据我所知,他对他在人大的工作和处境也很满意。不仅如此,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总是在&招兵买马&,就在我出国前,他还想把一位优秀的学者调到人大文学院来。
但是,这样一个总是在微笑的人却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微笑是他的&假相&吗?不,他在死后仍在微笑。他留给我们的只有微笑。只不过他的死,使他的微笑更具含义了。
我们的认识纯属君子之交。很早我就读过他阐述海德格尔的文章,他在他的一本文学理论的书中也专门有一节写我的诗论,称它们体现了一种&新历史主义诗学&。我很感谢多年来他对我和其他中国诗人的关注,也非常认同他的敏锐和洞见。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直到五年前他由海南大学调到人大后,他几次托程光炜转告要请吃饭,我们就在光炜家楼下的那家饭店见面了。
但我更深地了解他,是在我近年里调到人大并读了他的几篇文章之后。一篇是关于海子的《神&语&诗&&读海子及其他》,在我看来,这是诸多论述海子诗歌及&诗人之死&最具有哲学的透彻性的一篇。一篇是《灵魂的行走&&&丁方艺术的神性踪迹》。还有一篇是他今年上半年在波士顿大学访学期间有感于震动全美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美国民众和学生除了为32位受难者外&居然&也为饮弹自尽的凶手赵承熙燃起了祈祷蜡烛所写下的《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这篇文章的意义,在我看来更为深远广大,我相信它不仅为我也将为更多的人的心灵打开另一重视野。至于他的一篇广被引用的文章《一个人的百年》,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是在他死后才从网上读到的。在这篇长文中,他回顾了他的老师、著名教授石璞女士百年来的坎坷经历,他这样发问:
&人的庇护从何而来呢?现世的社会和彼世的信仰,前者给人以生之依靠,前者给人以死之希望&。
我一读到这里,就像中了电击一样,不能再读下去了。是啊,人的庇护从何而来?在他的生前,他一直在这样问,孤独地、执着地、不为人知也不为人解地问。而在他死后,这一次该这样问的是我们了!
十二月的、处于纽约州上部的汉密尔顿,一个雪国。连日大雪不时落下,山峦和树木白茫茫一片。近处,家家户户的屋檐挂满晶莹的冰柱。
早上去学校,我没有乘坐学校的校车。我只是想走,在深深的雪地里走。不停地走,绝望地走。我甚至想在雪中呼告苍天。我只是想要那冰雪的力量把我彻底洞穿和制服。
但是,我错了。我没想到这满天的飞雪是如此美,雪中的树木又是如此的富有生气。我走向它们。我走向更远处的它们。而它们,带着冰雪雕出的美,甚至仿佛带着一阵永恒的圣咏所闪耀的回音,在迎接我,注视我。余虹,这雪是因你而下的吗?这冰,是因为大地的伤痛而结晶的吗?这来自上苍的抚慰,我们又该怎样去迎接?
此刻,我不知道远方的北京是否有雪。我只听说很多人大的学生知道余虹的事后在课堂上抱头痛哭。这是余虹老师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这一课,比什么对他们的人生都更重要。
头脑中一阵绝对的黑暗过去之后,我想他们不仅将带着一双泪眼看世界。他们也将带着这心灵的重创和净化去生活。
这两天,我也看了一些网上的反应。也有人指责他对生命不珍惜、不尊重。但是,什么是&生命&呢?仅仅为一种肉体存在?毫无尊严地活着?我所知道的是:余虹,以他的死,永远地拥有了一份永恒的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不断地同他讲话(我相信这样做的远不止我一人)。他怎么可能会不在呢?他&就在那里&!在这雪的闪耀里,在那33支祈祷蜡烛所燃起的光辉中,在我们一生的远景里。
的确,有一种死&&它和对生命的爱、和对生命价值的更高肯定更深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还太陌生。
余虹的死,使很多人们在现世中所追逐的东西,一下子显得毫无意义了。
或者说:余虹的死,使人们最终要面对的显现出来。
&为什么?&&为什么呢?&人们仍在问。人们可以理解那些因走投无路而自杀的人,在中国,人们甚至也接受了海子那样壮烈的死。但余虹的死不可追问。余虹的死像他的微笑一样,是一个谜。余虹的死是一次&哲学短路&,我们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直接原因&是自今年九月份以来,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但是,他为什么会一夜夜失眠?究竟是什么在黑暗中抓住了他?
他在北京世纪城的家我去过。他住在二楼。而他选择纵身一跃的楼道窗口在十层。他从那里回到大地的怀抱。从二层到十层,那一道盘旋的昏暗的楼道,他一定不止一次地走过。当他最后一次踏上那楼梯,他的步履,我们需要怎样的尺度才能丈量?
看崔卫平的纪念文章,我知道了他在美国访学期间曾拍有一张题为《墓地与城市》的照片。从陶东风的博客中,我终于看到了这件摄影作品:大片的庄重而宁静的墓地,墓地那边,则是一片城市(纽约)的高楼和电视塔的尖顶。
我再次受到震动:这一次,生,成了死的背景。一座座墓碑肃穆、庄严、宁静。墓地被赋予了永恒的生命,而远方的城市背景却显得是那样虚幻。
既使从摄影艺术角度看,这幅摄影也堪称杰作。但,余虹是无意成为什么摄影家的。据他对朋友讲,他是路过纽约中央公园的墓地时拍下这幅照片的。在那里,永恒的宁静与闹市的喧嚣仅一步之隔。这使他深受震动。他带着他的震撼,也带着他那对生与死的深邃而超然的眼光,拍出了这样一幅照片。
看了这样的作品,再轻易地谈论余虹的死或死因,那简直是一种亵渎。
他拍出了这样一张照片。他已经在那些他毕生所追随的精神事物的庇护下了。他的一本哲学、美学论著就叫《艺术与归家》。在该书引言的最后,他引用了荷尔德林《归家》一诗中的诗句&你所寻者近了,正上前来迎接你&。
是什么上前来迎接他?当然不是冰冷的死。是神圣母亲的那颤抖的充满悲悯的臂弯,是那些他用一生来对话的光辉魂灵,是最终向他敞开的&家&&&在那里,用我写过的一句诗来说,青草的爱抚,胜于人类的手指。
他就这样走了。他走得是那样干净。
他还有什么牵挂的?他抚养多年的儿子已于九月份到美国留学。孩子已大了,可以独自到远方了。但他又是一位多么尽责的父亲!记得两年前我们在北京西山开会,会后我和朋友们希望他留下一起喝酒,但怎么也留不住:他要赶回去给他正在上大三的儿子做饭!
而孩子们能否理解父亲的这种爱?但无论理解还是不理解,无论爱是多么徒劳、柔弱,他都必须去做。是的,除了爱和牺牲,他已别无选择。也许他对世俗生活的幻想早已灰飞烟灭,但他仍在爱。他最后的那纵身一跃,看似抛却了一个人的一切责任,但他仍在爱。
因此他会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在他的遗书中请我们&谅解&。他说他已&尽了全力&。这不仅是他对他的好友讲的,也是对他爱着的这整个世界讲的。他唯一能做的,是在他死后,将他一生的全部藏书捐献出来。
还有他在四川的可怜的母亲和弟弟。母亲年纪已很大了,弟弟是一位很有思想和艺术追求、但却不被更多的人所认识的画家。也正是在余虹死后,我才更多地体会到了他为什么要在北京为他弟弟召集、主持一个作品研讨会,时间就在他&临走&前的三个多月!
正是在那个研讨会上,我有感于他弟弟余明为人的沉默寡语和画风的宁静,谈到了言说与沉默的关系。那时我说的是:其实一个艺术家对存在,或者说对他的神明的最后的接近,那就是沉默。这种沉默,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通过说,让那&属于文学的沉默&对我们讲话。
现在,我深感自己当时&说&得还过于轻易。想一想余虹吧。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还能够说些什么?有一种沉默,使我感到了喋喋不休的可耻。有一种沉默我们永远难以抵及。有一种沉默,也许只能通过死亡对我们讲话。
余虹就这样走了。我深深感到欠了他很多。至少,我欠他一首诗,一首挽歌。不过,他是否需要?在这美国东北部静静的雪夜里,我只是一遍遍地,试着翻译奥顿的一首诗《爱的更多的一个》:
仰望着那些星辰,我知道
为了它们的眷顾,我可以走向地狱,
但在这冷漠的大地上
我们不得不对人或兽怀着恐惧。
我们如何指望群星为我们燃烧
带着那我们不能回报的激情?
如果爱不能相等,
让我成为那爱的更多的一个。
当我译这些诗句,余虹的面容就在我的面前。可以说,我是为他译这首诗的。这是奥顿的心灵自白,但我相信,这也正是余虹想要面对他的星空和众神说出的话。的确,这是一个听到召唤的人,那就是神圣的爱之召唤。他的全部生活和思想历程,包括他经受的矛盾和挣扎,把他领向了这里。他迈出了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很难跨越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一步:他站在了那&爱的更多的&行列。
世上还有没有别的庇护呢?没有。这才是对人的唯一的庇护。
的确,在我们的这种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中,有一种爱我们不仅很陌生,我们更难做到。因为那是一种斩断了恨的、超越了利害关系的神圣之爱。那是一种和自我牺牲注定联系在一起的爱。那是一种即使对罪人、对敌人、对丑陋的癞蛤蟆也怀有同情和怜悯的爱。这种爱当然很难做到,但是不是惟有它,才能够把我们从人性的黑暗、偏狭和蒙昧中解救出来?
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了诗人米沃什说他为什么写作,那是因为他不能安于如他所说的&我们不曾以绝对的爱,超乎常人能力地,去爱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可怜的灰烬&的&那种悔恨&。而我们,能安于这种悔恨吗?或者问,在我们这里,究竟是否也体会到了这种看上去和我们的生活毫无关系的痛苦或悔恨?
余虹就这样走了。无论怎么说,他留在我本子上的电话号码,已永远打不通了。
这是我们活着的人的悲哀。这些年,命运从我们的生活中带走了一个个优秀的人。他们的离开,是我的永久的痛。而要活下去,也更艰难了。但我没有泪。
我没有泪。我放上巴赫的音乐。更多的眼泪来自天空。
2007年12月,于美国纽约州柯盖特大学 推荐理由:杜牧野--荐
浅谈律诗的分类与写作技巧
律诗的分类与写作技巧,是本着艺术多元化的原则,和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及“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前人的创作成果进行挖掘和整理。这样就避免了抄袭、重复、模拟、复制常规性成熟的体制形式。
我们应当用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的诗歌艺术。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个性的、审美的、包容的、创造的,不是专制的和独裁的。我们有些传统的诗词爱好者和“诗家”,总喜欢用常规性的思维来解释和解读非常规性的艺术形式,这样是费力不讨好的,到底是井蛙之见,目光短浅,缺乏对诗词艺术正确的深入的理解。下面就律诗的分类与写作技巧谈一谈自己的浅见。(注:这里的律诗特指五律和七律而言)
一、律诗的各种分类
按照律句的程度分为:1、古风式律诗;2、律体式律诗;3、拗体式律诗;
按照律诗的构成分为:1、粘式律律诗;2、对式律律诗;3、混式律律诗;
按照律诗的字数分为:1、五言律诗;2、七言律诗;3、五言排律;4、七言排律;
按照对偶的奇偶分为:1、偶式律诗;2、奇式律诗;3、奇偶式律诗;
按照用韵的形式分为:1、平声律诗;2、仄声律诗;3、转韵律诗;4、平水韵律诗;5、现代韵律诗;6、单韵部律诗;7、双韵部律诗;
按照汉语的体系分为:1、古典律诗;2、现代律诗;
按照创作的方式分为:1、集句律诗;2、创作律诗;
二、律诗的构成与组合
由于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写作原理相同,这里不再细分,只举案例。要注意一点就是,律诗一般情况下是以四句两联为结构单位进行有效组合的。常规性律诗(律体式律诗)的组合规则通常是由两组正格的粘式绝句再进行有效的粘式组合;非常规性律诗包括拗体式律诗和古风式律诗。
拗体式律诗的组合形式分为:粘式律结合法、对式律结合法、混式律结合法。拗体式律诗又分小拗和大拗;小拗通常是首联拗和尾联拗占多数。
拗体式律诗的构成通常有以下几种:
a、一二联对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b、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对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c、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d、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混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e、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混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f、一二联对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g、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对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h、一二联对式结合+三四联对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i、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混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j、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k、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混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m、一二联对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混式律结合法);
n、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对式结合(混式律结合法);
o、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混式律结合法);
p、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混式结合(混式律结合法)。
拗体式律诗与古风式律诗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律句成分。律句多的就是拗体式律诗,如果完全没有律句,那么就一定是古风式律诗了。
三、律诗的写作技巧与案例
1、一二联对式结合+三四联对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诗例:王融
(前四句平韵式+后四句平韵式)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阵影,含月共徘徊。
2、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对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王勃滕王阁
(前四句仄韵式+后四句平韵式)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诗例: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一二联对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诗例1: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诗例2:严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
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
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
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诗例3: 刘长卿
上阳宫望幸
玉辇西巡久未还,春光犹入上阳间。
万木长承新雨露,千门空对旧河山。
深花寂寂宫城闭,细草青青御路闲。
独见彩云飞不尽,只应来去候龙颜。
诗例4:钱起
赠阕下斐舍人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5、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对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诗例:司空曙 长安晓望寄程补阕
迢递山河拥帝京,参差宫殿接云平.
风吹晓漏经长乐,柳带晴烟出禁城。
天净笙歌临路发,日高车马隔尘行。
独有浅才甘未达,多惭名在鲁诸生。
6、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诗例:黄甫曾
早朝日寄所知
长安雪后见归鸿,紫禁朝天拜舞同。
曙色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
炉烟乍起开仙仗,玉佩成行引上公。
共荷发生同雨露,不应黄叶久从风。
7、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诗例:黄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8、一二联对式结合+三四联粘式结合(对式律结合法)
诗例: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一二联粘式结合+三四联混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诗例:郭振
塞上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10、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混式结合(混式律结合法)
诗例:王维
(古风式律诗,大多数为拗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1、一二联混式结合+三四联混式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诗例: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一二联与三四联结构重叠)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12、首联拗体绝句组合+尾联粘式绝句结合(粘式律结合法)
诗例: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二月二日江上行,为孤平)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13、七律部分重字韵
诗例: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推荐理由:张祈
--很好的知识讲座。
骨头会烂的
骨头会烂的
烂在花骨朵里
做了隐士
不过,还很怀念
有血有肉
包着皮
到处乱蹿的日子 推荐理由:admin
--不错:)
登首象山札记之五
一个地名来到我的大脑,带来的
是几座大山和几条河流,也带来一个人
——它们构成一幅图画,带有幻象性质。
我知道,我不能深入其中。我只是
现实中的人。我无法在幻象中成为幻象。
我必须说不,才能在遗忘中找到欣赏幻象之美
的距离——几千里算不算一种距离?
用另外的地名抺去这个地名,算不算一种方式
——我就此找出首象山。就此要求自己去攀登。
我知道,当我满头大汗穿过荆棘丛,
当我终于在山顶眺望平原烟雾笼罩的北京城。
我会又一次懂得虚无的意义——
哦,虚无!它是一种笼罩,也是一种牵引。
它总是告诉我世界的真相:看不见的是不存在。
摸不着的,是没有——多好啊!这是一种教育
——教育我脚踏实地——就像现在,
当我回到书房,翻开昨天上午没有读完的书,
最先跳入眼睛的,是这样一行文字:我们
都在等待死亡。我们并不害怕它的到来。只是
在它还没有到来时。我们应该学会紧紧抓住一切
抓得住的事物——好吧!我说:书。现在,
就让我写出一首诗,描述柽树、桤树、野菊花,
砾石和藓苔,我在登山时从它们旁边走过。
我伸手抚摸过它们。我嗅到了它们的气息。 推荐理由:张祈
--对此刻写作的命名。
记住一片叶子
记住一片叶子
记住一片叶子
犹如记住一段失落的往事
那些暮秋失声漏出的歌谣
像一只灰色大鸟仰天悲鸣
月辉离地面很遥远
古仇池的郊外一篇苍凉
一种呻吟痛苦着倒下
寒霜做出一些圆形标记
牧鞭被冻结在半空
羊儿的呼唤和苦艾子一起摇曳不停
墓地冒不出一声哪怕是黑鸦的聒噪
北风在荒野肆意横行
孤寂牵连着一切
一切又让流浪者孤寂
仅仅记住一片叶子
记住它的叶脉、记住它的色素
在焦渴难耐时
让灵魂摒弃一切,包括复杂和矛盾
和踽踽徘徊的心情
原载台湾《笠》诗刊1994年2期 推荐理由:杜牧野
--我要自信,我还活着,我很普通,我要精华
消瘦的手指拭不去
岁月刻在青石上的伤痕
遥远的夏季
暮霭浮荡的河床上
该离去的影子已踽踽离去
没有任何亲昵的声音
挽留那串贫穷而又庄重的脚步
苍鹰!呵唯有苍鹰
抖开硕大的翼
张开被爱火炙裂的唇
以箭的姿势从仇池以北
到仇池以南
永远的搜索着那条临风而舞的
原载香港《诗双月刊》1993年6期 推荐理由:杜牧野
--我要自信,我还活着,我很普通,我要精华
在甘南尽头
在甘南尽头
我蹲在甘南尽头
借一场比羊毛还细的雨丝清洗受伤的心灵
我蹲在甘南尽头
想起一个个在地震中遇难的人
想起一双双惊恐的哀怜的眼睛
我的眼睛——怎么擦也一片模糊
夏天即将过去
而余震的味道还弥留在牛粪火中
酥油茶不停地说着扎西德勒
卓玛的一只手虔诚地按在胸口
沉默无声!一切都沉默无声
唯有碎碎的雨脚落在格桑枝头
落在大片忧郁的草尖上
在甘南尽头,我忽地站了起来
我不能让灾难吃掉眼前这些美好而贵重的日子
我要悄悄反刍那些苦涩
把妹妹活泼可爱的模样继续延长下去
原载《诗刊》2008-10月号下半月
选自《2008中国年度诗歌》 推荐理由:杜牧野
--我要自信,我还活着,我很普通,我要精华
在西客站的大雨中
在西客站的大雨中
在西客站的大雨中我听到家乡地震的消息
手机座机都拨遍了没有一个号能打通
在西客站的大雨中我呆呆站着,心却飞出很远
忙乱惊惧和焦虑使我浑身发紧
买了一张两点二十分火车票后
兜里借来的钱仅剩五十八块六毛了
这时候我发现僵硬的双腿有些发软
在西客站的大雨中我无法想象
自己将如何面对家乡倒塌的房屋和一双双
被地震埋在黑暗中的眼睛
原载2008年10《诗刊》下
选自《2008中国年度诗歌》 推荐理由:杜牧野
--我要自信,我还活着,我很普通,我要精华
西风走在落叶上
西风走在落叶上
我又回到生满山丹丹的落霞寨
这个季节,我的孤独在花丛里漫步
流浪归来的情感遍地饥荒……
雨停了、雾散了、西风走在落叶上
落叶之中是你我的森林
森林之中有你我小时候的小家
我俩一本正经过家家的情景
一直在梦里没有苏醒
没有苏醒的你的小花鞋依旧小巧玲珑
捉迷藏时我躲进苦荞垛中睡着了
你大声地一遍遍哭着呼唤我的奶名
那种惊慌焦急的神情多么哀怜动人
你在无遮无拦的小溪边无助徘徊
我顽皮的水珠又一次
弄湿了你的绣鞋、脚丫、和裤腿
我又回到了生满山丹丹的落霞寨
这个季节,我再没有见到你——
破涕为笑的小脸蛋!再没见到你
嗔怪着追来用小手拍打我的模样
雨停了、雾散了、西风走在落叶上
西风里我的过去了的贫穷年代
单薄的童年单薄的新娘你去了哪里? 推荐理由:admin
晚霞中的红蜻蜓
晚霞中的红蜻蜓
美丽的黄老师
教我唱晚霞中的红蜻蜓时
我们就坐在晚霞湖畔。真是巧了
世上还有一支歌叫晚霞中的红蜻蜓
晚霞村的晚二牛如果晓得了
肯定会牛得把牛鞭甩得叭叭响
不过我早想好了对付他的说词:
你晚二牛生在晚霞村
却只会放牛不会唱晚霞中的红蜻蜓
你真是白生在了晚霞村……
嗨哟也真是太巧了!
世上居然还有一支歌叫——
晚霞中的红蜻蜓
我用手指不停抠着水边的湿泥
黄老师频频将一朵一朵绽放的微笑
一缕一缕灿烂的目光——
投在我烂漫的脸上
她的眼睛和表情是多么善良纯净啊!
我忽然为自己的惊奇害羞起来
我赶忙低了头
用手指不停抠着水边的湿泥
再次抬起头来我看到黄老师的目光
已落在晚霞湖西岸那片燃烧的晚霞中
黄老师的美丽——水濛濛的
水濛濛的美丽让我这个穿着开裆裤
屁大点的落霞寨小学三年级学生
幼小的心灵里生出一种天真向往
生出一种稚嫩而又遥远的憧憬……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想告诉二牛子
从上海来我们落霞寨插队的知识青年
教我唱会了一首歌
歌名就叫:晚霞中的红蜻蜓 推荐理由:杜牧野
--我要自信,我还活着,我很普通,我要精华
到了收割麦子的六月
我来到早晨
先收割挂满麦穗的露珠
再收割溢满夏天的微风
站在田野上,正午
蚂蚱的叫声我要收割
布谷的叫声我要收割
滚烫的汗水呀
我也要收割
那轻轻流淌的山溪
那邈远粗犷的山歌
那坡里摘红莓子的少女
那山顶上飘拂的青春
我要收割我要收割
原载《阳关》2000年2期 推荐理由:admin
--文笔很好
月光下的河流
月光下的河流
此刻是一天最累也最充盈的时候
我薄如蝉翼地浮在爱人的瞳仁里
那身衣服和衣架站在月光下
或者我们如水的沉默在上天眼底微漾
让灵魂踽踽于相互的内心
让日常琐事化成一只只金蝴蝶
从哑巴久了的话语伤口中次第飞出
在月光下淌成一条无言的河
河里我们手挽手漫步
洗那些疲惫洗那些污垢洗那些疼中之疼
一首歌露出半边憔悴半边沧桑的面容
在疯长着一片槐林的思绪里无声行进
弯弯曲曲地水路涉过胸膛了然无痕
天堂筛下了满地白银
我蓦地抬头
枫叶在夜里红了
菊花在夜里开了
白银之霜啊风吹草动的河流
你淌湿每一个日子里每一段紧塞的空间
让我们给贫困挤一条缝隙吧
让不眠的琴把月光拥紧
亲吻爱的眉睫吮吸天籁的乳液
静静地溶于母性柔韧而神性的启示中
抚摸我们精气深处那块无钱治疗的创痕
月亮 爱人的瞳仁
你这弯没有被污染的纯净
你这块没有被破坏的悲哀
都让我们义无反顾地边走边等
等又一条河扯断琴弦变成盲人
心碎了的盲人撒一路折翅断腿的音符
让我们一片片捡拾多久
原载《诗刊》2000年6期“同题诗作品精选”
摘自《甘肃的诗》《陇南50年文学作品选》 推荐理由:admin
--文笔不错!
杜牧野情歌的序言
序!有大序有小序,有名人序有普通序;大多序是评论式的、将作者和作品回顾展望式的、拔高式的……我自写的序就叫自序吧!说是叫序,其实叫杂谈或随笔更贴切妥当,然而这并不是很重要的啊!重要的是,先把它序下去!
我的家乡在“太昊之治、伏羲生处”的仇池。仇池地处西北西南之间,属陇上之江南。这里除了是人文初祖的诞生地,还是神话传说“牛郎织女”衍生的源头。我们这里每年七月七日“乞巧”的活动已流传了一千多年;为此陇南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7年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这里还是“秦”的发祥地;还有三国时孔明六出的“祁山”;魏晋时氐人杨氏曾建立了“仇池国”历经三百八十余年;其后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漂泊至此、留下了不少诗篇,流传最广的一首当属咏诵仇池的诗: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常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絮絮叨叨了半天,就为了简介我的家乡。为什么呢?我为我的文章作序,怎么不突出“我”,而要突出家乡?道理很简单,没有地球就没有“中土”,没有中土就没有陇南仇池我的家;没有家能有我吗?所以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一直秉承着先祖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各种文明;我不停地体验学习经历,不停地探索挖掘研究;我只是我的代称,如果我是人类的民族的先祖的文明使者,文化传承者,真善美的传播者,我是多么地自豪啊!我的生命在这块土地上是多么有意义!我寻找、发现、创作;我经验、抒发、传唱;现在如此,一直要如此下去……
所以我只是小我的代称,我是为大我而生的,我是生我者的继承人,“我”是文明善良的情歌!
序到此、插点小序曲吧,是关于姓氏的话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经历了“文字”的第一次创作和“发表”。当时正上高中、适逢暑假,家乡落霞寨的女儿们夏收刚一结束就张罗着“乞巧”活动,也是当时农村有文化的人太少,女儿们顺手就把我抓去给她们当了编导……
那年落霞寨的“乞巧”节目在四邻八庄可说是耍尽了风头、博尽了彩头!观众们啧啧着问起来、落霞寨的女儿们总是这样回答:“那是在城里念书的我哥(弟)杜小牧编排的,怎么样!”甭提那一脸的得意劲了,就连我一暑假也是摇头晃脑一副自得模样。
没成想有一天黄昏是我娘的一句话,便将我的自得刷拉一下从我脸上剥了下来。娘说儿呀,你的路还长着哩,才编了那么几个小段段就把姓啥都忘了?……
是不是忘了呢?从89年第一篇处女作变成铅字,我就真把姓给忘了!每篇稿稿只署牧野二字。此后市县刊物上发了不少文字,但是不是“文章、作品”、还有待推敲。当然了,此意包括后来在省级以上所发的文字。为什么呢?是这样,这些年来由于我把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了读读写写上,没有给家里挣多少银子,所以老婆时不时也是拿娘的“那句话”噎我。
举例说明:93年香港《诗双月刊》和台湾《笠》发了几首诗,当时工友几个和我都觉得很新鲜很了不起,然而我老婆却撇着嘴说:“咋、发了几句歪诗就把姓啥都忘了?看把你能的,能当饭吃那才是能哩,嘁……”
是不是忘了呢?“发了几句歪诗就把姓啥都忘了?”忒伤人了这句话,这句话——忒伤人啦!尤其在《诗刊》这类的大刊物上发了文字后;尤其文字被“中国年度”选了啦、加入了省作鞋了啦、参加了几场不小的会会了啦、尤其尤其参加完会会回来后,朋友们尤其是异性朋友们打来电话时——“咋、发了几句歪诗就把姓啥都忘了?”……
这句话,一定是不会忘了把自己从嘴唇里吐出来的啊!
刚开博不久,但发现很精彩很无奈的世界更加无奈更加精彩已不突然了。牧野这个地名古来就有,令我突然的是这个名称有很多人在用,而且不单单是人,还有物。想来想去、我再也不能把姓给丢了,我不能把生我养我的老土地和西汉水、杜氏家族和娘亲、黄皮肤和黑眼睛给忘了啊!从此我就回归到杜牧野的身体和灵魂里来吧!
一般的序、写到最后作者都要从上到下一层一层感谢先生老师领导朋友们,我这个没人帮忙出书的人要感谢谁呢?干脆就感谢给了我生命的娘吧!感谢养活了我的山和水吧!感谢滋养了我的这片古老的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吧!
或者,只感谢“发了几句歪诗就把姓啥都忘了?”这句话吧! 推荐理由:杜牧野
--毛遂自荐
(母亲去世八周年祭)

现在有一只手伸进黄昏
打开一扇门
黑夜
突然绵绵不绝喷涌而出
我清楚地看到母亲
一步就跨进这永远的黑暗中
身后,一支白蜡烛蓦地失声痛哭起来
我呆呆站在生与死的中间
看着烛泪下给我生命的这块
沧桑的故土、和给我无数叮咛的这张
苍老灰白的脸颊
苍老灰白的一张纸
一张纸上回望不尽的春秋啊!
怎么倏地——就让我——与你
——阴阳相隔

现在有一只手伸进天堂
打开一扇门
光明
突然绵绵不绝喷薄而出
我清楚地看到母亲
一步就跨入这永恒的神的国度
列在仙班中的她如鸟儿和旗幡一样飘飞
现在有一股股秋风在心上吹过
有一场毛毛细雨在心上凋零
酸甜苦辣的往事在思绪里不停地来回穿梭
我看到一颗树在落霞寨訇然倒下了
可我听到一树的绿叶老在灵魂深处
哗哗作响……
(今天是母亲去世的日子) 推荐理由:杜牧野
--十个年头了,这将是我一生的疼痛……
最后一颗苹果
最后一颗苹果
最后一颗苹果
皱巴巴像一张老人脸
最后一颗苹果在九月五日
被母亲从筐底摸出
被洗后浑身还长满伤痕
最后一颗苹果我没有
从母亲手里接过来
母亲很惊讶地看着自己的手
愣怔了好一会儿
母亲突然去了
我颤抖着把手盖在
又盖在自己脸上
秋水冰凉地溢出指缝
在最后一颗苹果上滑落
我当时的确没觉察到
这颗苹果已是这人世上的
最后一颗苹果
原载《诗刊》2002年7月下半月刊
摘自《2002中国年度最佳诗歌》 推荐理由:杜牧野
--十个年头了,这将是我一生的疼痛和几辈子的忏悔!
早秋
□余丛
花魁持久声,
叶落又伶仃。
一雨含秋事,
三蝉抱树鸣。
推荐理由:张祈
--喜欢三四句。
《我想抱着女人睡觉》
我想抱着女人睡觉
什么也不做
就这样安静的抱着
黑暗里
脸蛋贴着脸蛋
呼吸贴着呼吸
抱着幸福
也抱着孤独
什么也不说
虽然身体陌生
但可以慢慢抱热
抱累了
把头埋进对方的怀抱
聆听心跳的距离
就这样安静的抱着
皮肤贴着皮肤
温度贴着温度
把世界抱在外面
把身体抱成村庄
直到抱成一堆白骨
凌晨于麓山诗斋 推荐理由:非凡--爱情缠绵,情深至极。特别是最后“把世界抱在外面,把身体抱成村庄,直到抱成一堆白骨”把爱进行了升华,达到了诗歌的高潮,给人思考爱是什么呢?什么是爱呢?推荐欣赏!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只有两个字
如果拆开来
一个是中
一个是国
你可以拆开来读和写
甚至嚎叫
但你不可以拆开
字里的人们
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天空
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土地
不可以拆开这两个字
合起来的力量
如果你硬要拆开
你会拆出愤怒
你会拆出鲜血
于长沙火车站肯德基 推荐理由:admin
--感情真挚
这些年你我都好像忘却了什么
这些年就我坚持着
穿透年代的隔层
在悲剧里打磨如初的欲望
我享用过幸福和苦难的姐妹
我总是空空荡荡地来去
情节就像唱的那首歌
这些年
我积满了阴影 推荐理由:张祈
--好几年不见中岛了。人生一叹。
父亲的骨头
父亲的骨头
看着父亲的形状
安静地排列在
一个长长的铁匣子里
看着白白的
没有一丝肉的骨头
感觉亲切而安详
父亲从此不再说话
父亲躺在那里
全身被灵魂所隐藏
细碎的和大块的骨头
留给我最后的
父亲的样子
父亲的身体
从炼人炉里拉出来时
我泪流不止
看到冷却后的一身白骨
我无话可说
这是一种
父子最后的面对
是我们相处以来
最后的沉默
我带上殡仪馆发给的手套
用颤抖的手
把父亲的骨头
一根一块地捡起
然后装进
一个白色帆布的小袋子里
我眼睁睁地看着父亲
被阴阳先生的手
使劲地压碎在
白色的小袋子里
曾经坚硬的骨骼
就这样的被粉碎
父亲就这样
在我眼前越来越小
小得只剩下
舞动的灵魂 推荐理由:admin
--感人深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称夫人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