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安县县送灯习俗,送几对,都有什么灯

元宵节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 元宵节十大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新闻热线:8元宵节送灯有讲究
13:09: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离元宵节还有几天,但福州南后街的街边小铺内,花灯已琳琅满目。逛南后街买花灯的游客络绎不绝。昨日,记者走访不少店铺,发现传统的送灯习俗开始火了起来。
  扛着甘蔗送花灯
  “买花灯,还要扛甘蔗?”昨日上午,主持人看见不少市民肩上扛着甘蔗,手里提着花灯,心里有了问号。赶忙找来福州民俗专家郑子端问问。
  “这是送灯的习俗,”郑子端说,福州话中,“灯”和“丁”同音,送灯就意味着“添丁发财”。在福州,对于出嫁之女,娘家必送灯,而且最好由十二三岁的小舅子出马。送灯的时候,小舅子打扮漂亮,扛上两根甘蔗,带上豆腐干、海蛎、蒜。
  “甘蔗是节节高的意思,豆腐干在福州话中带‘官’的音,海蛎和‘弟’同音,蒜则和‘孙’同音。”郑子端说,福州有句俗话,“亲家舅掏门杠,爱吃亲母花生糖”,讲的就是这件事。然后夫家也会给小舅子压岁钱。
  花灯寓意各不同
  在黄巷口的一家老宅里,主持人见到了花灯艺人谢善霖师傅,他家三代都是扎灯的。谢师傅说福州传统花灯种类很多,有“观音送子灯”、“橘灯”、“莲花灯”、“关刀灯”、“绵羊灯”,不同的灯,还有不同的送法。
  郑子端说,对已嫁女孩未育的女子,第一年娘家多送一盏“观音送子灯”,到了第二年还没生育,就送“孩儿坐盆灯”和“橘灯”,表示外婆有点急了。如果已有孩子,就会送“状元骑马灯”、“关刀灯”或者“绵羊灯”。
  “女孩多送莲花灯,男孩就送状元骑马灯、关刀灯、绵羊灯。”谢师傅提醒市民可别送错了。
  元宵节,除了送灯,还有“观灯”和“燃灯”习俗。郑子端说,按照传统民俗,再好看的灯到正月廿八也要烧掉。传统花灯常点蜡烛,花灯着火时不能说“烧了”,要说“发财”。
相关搜索: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评论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秋葵价值高 怎么食用才营养
秋季养生好帮手 蔬菜帮助养肾
胃胀气恶心、呕吐 如何缓解肠道胀气
秋凉注意养胃 养胃小攻略
秋季吃柚子好处多 止咳化痰还能美容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栏目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万达广场B6-1302 邮编:350028良品铺子 麻辣灯, 非常好吃,好几次购买了,这次称打折又买了300多的吃的,很划算,就是物流太慢了,下次能发顺丰就更完美了!暂时没有什么质量问题,就是商家不给送点实惠的东西,有机会希望还有合作,我已经是良品铺子的会员了,还有什么优惠不?-1号店社区
关注我们:
相关商品评论
良品铺子 麻辣灯影牛肉丝250g/袋 牛肉干重庆特产 肉类休闲零食
更多良品铺子 麻辣灯影牛肉丝250g/袋 牛肉干重庆特产 肉类休闲零食的评论
万千优惠资讯抢先收到,互动、查物流一步搞定!
Copyright(C) 1号店网上超市 ,All Rights Reserved请输入关键词:&&选择栏目:
仲富兰:元宵灯节的民俗意蕴
发布时间:访问量字号:745[中]
简介: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它起于汉,兴于隋唐,而盛于宋明,到清代达于极致。元宵夜又称“元夜”、“元夕”。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新年的尾声。这天晚上,皓月高悬,人们团聚一堂,吃完热腾腾的、香甜可口的元宵,走出户外,闹花灯、放焰火、猜灯谜、社火、迎月、踏桥……将华夏民族的新年推向最后的高潮。
讯(编辑:倪冰)元宵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一个重要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许多仍相传至今。日前,记者就&元宵民俗文化&专门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著名学者仲富兰教授。
记者: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是一个很热闹的传统节日,但是,对元宵节的起源,人们却知之不详。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节日呢?
仲富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它起于汉,兴于隋唐,而盛于宋明,到清代达于极致。元宵夜又称&元夜&、&元夕&。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新年的尾声。这天晚上,皓月高悬,人们团聚一堂,吃完热腾腾的、香甜可口的元宵,走出户外,闹花灯、放焰火、猜灯谜、社火、迎月、踏桥&&将华夏民族的新年推向最后的高潮。
因其元宵节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又称&元月&)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吸收了道教关于&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从现存资料来看,元宵节习俗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太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传说元宵节与汉代的皇帝汉文帝有关。汉文帝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而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记者:元宵节除了观灯,历史上的元宵节还有些什么节俗流传至今呢?这个节日有什么民俗意蕴,还有什么习俗逐渐失传?
仲富兰:说起元宵节的民俗意蕴,那就很丰富了。可以从这几个侧面来讨论。
自古关于元宵节的见解纷纷纭,但是不论有多少说法,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元宵节的起源都离不开与灯的联系。
首先,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汉武帝采纳方土谬忌的奏请,设坛祀太一神。这个说法在《史记》中有确切的记载。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内政外交、定国安邦,对于老百姓的礼俗也有所创制。《史记&乐书》说:&汉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望明而终。&汉武帝倡导通宵达旦地祭祀太一神,灯火通明,民间竟起仿效,相沿成俗,形成了张灯结彩的习俗。
其次,是燃灯表佛说。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为倡佛教,于上元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庶民家家点灯,此后相沿成俗,形成盛大的灯节。宋朝大学者高承撰《事物纪原》作此表述。这说明灯与元宵的联系在于佛教传入后的影响。
其三,唐代道教盛行,道教为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分别编排了出生日,便形成道教的三种节日。正月十五是上元天官生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生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是下元水官的生日,为下元节。道教每逢三节,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都要燃灯,彻夜不灭。上元节夜晚的祭祀活动,即成为灯节。
上述三说,反映了元宵节在逐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情况,表明元宵节是由多种文化因子与习俗逐步复合而成的。但是,三种说法都离不开&灯&,后世有关元宵节的习俗几乎没有离开&灯&的,从宋元明清之后的元宵节情况来看,灯节、灯市、灯谜之盛,可谓盛况空前。元宵节与灯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是不能分离的。
记者:为什么元宵节而离不开灯呢?它与元宵节的形成历程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仲富兰:如果我们作一个纵向地考察,从先秦时代老百姓祭天燃烧的柴火,发展到西汉祭祀太一神,再发展到东汉时期祭祀佛祖的长明灯,以及发展到唐朝祭祀天官的灯烛,民众过节始终包含着对神灵,其中主要是天神赐吉的祈求。因此,元宵花灯的深层文化内涵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元宵花灯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花灯盛会多书祈年吉祥语,如正月十五,&湖北黄陂,各村都出灯会,牙牌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风十雨&和&万紫千红&等句,随后有高跷、锣鼓、龙灯等&。花灯的饰纹和制作造型也寄寓了年丰的吉祥意义。如不少地方为元宵喜庆活动所扎的动植物花灯,有鱼、虾、蟹、荷、藕、龙、风等,寄托着人们祈望新的一年丰收富裕的美好心愿。不少地方又将祈年的花灯与祭社神、谷神联系起来,表达人们对于丰年的祈望。民国三年《和顺县志》说:&十五日,&上元节&。里巷立社。蒸层糕插连藁谷供神,逐门张灯三夜,以祈丰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农村,在元宵夜,还保留了先秦烧火祭天祈年礼仪的变型遗存形式,突出表现了元宵灯火的吉祥意义。江苏南通有正月十五日放烧火习俗,即以火祭田祈年,系以火祭天变型而来。&月望之夜,用草把柏枝握于手中,燃其一端,旋舞不已,且高声歌唱。&所歌多为祝年之辞。&南通农家风俗,名曰放烧火,年年正月望有此举动也。
在江浙一带称&放烧火&为&烧田蚕&,烧火祭神则又演变成驱除虫害之巫术。灯节晚上,农民带着火炬,照遍稻田。祈求来年土地肥沃,庄稼长得好。祭祀天神的以火祈年、以火祈吉,在传承中又流变为以火驱除损害庄稼的害虫和野兽的巫术祈年活动,但其中仍隐含原型祈吉的因子。因此,在不少地方,不论元宵节的形式如何变化,它总是表达出元宵灯火祈吉年的共同主题。
记者: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各地有哪些不同?
仲富兰:主要反映在节日的社会意义上,即元宵灯节与人丁兴旺的某种联系。元宵花灯的另一个民俗意蕴是它象征子嗣繁衍、人丁兴旺。此种意义也与敬神祈吉有着密切关系,以火祭天神或其他神灵,本身就包含祈子之义。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一个人力社会,男耕女织,人,尤其是男人,总是兴旺之本、富裕之源。元宵灯节形成后,人们又根据灯与&丁&同部首的关系,将元宵花灯与生男子息联系起来,认为花灯具有使妇女生男的神力。在闽南、粤东方言中,&丁&与&灯&谐音,两地人们则据此认为花灯有兆生男的吉祥意义。因此,元宵节挂灯、送灯、妇女观灯等,都具有祈求生子,尤其是生男孩的意义。而且不独是两广地区,就是在江苏,也有元宵节给不生育二者老而无子者送&小红灯&的习俗。《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三说:&江苏(淮安)旧历元宵节后,二月二日以前,此十数日间,有所谓送子者焉。此事亦系出于亲友所为。盖凡老年无子,及成婚多年而无生育者,亲友知其盼子心切,咸乐送之。然送者非人,乃一纸糊之小红灯耳。&在广东东莞有&灯头生日,回家接子&的习俗,就是正月十三日掌灯时分,凡是新娘子,必须回到夫家,说是到娘家&接子&回夫家。去年生了男孩子的人家,今年必须在神明和祖先之前,点一盏纸灯;又在正月初二到十三之内,拣一个吉利日子,在宗祠和神堂正中挂一盏很大的八角纸灯,两旁和大门口,都挂莲花灯一对。广东翁源要举行&庆灯&,日子是预先择定的,也有在十三或十四举办的。这一天,凡是去年生了儿子的人家,必得先备花灯;&&纸灯的中间置油灯一盏,把它用红绳吊到宗祠的梁上去,同时敲着锣鼓,放着鞭炮,意思是&灯&愈闹而&丁&愈旺。另外还得买许多灯,一种叫&鼓子灯&的,必须送给神庙;一种叫&莲花灯&的,得送给观音庙。这天大家要大吃大喝,酒席由生子的人家或宗祠来备办。开始举杯的时候,大家该说吉利的颂词:&恭喜,多生贵丁!添丁!添丁!&即使在祖国宝岛台湾过元宵,也相当热闹,除了&弄龙&、&弄狮&,还有&贯灯脚&的习俗。这天夜里妇女们多去参拜&注生娘娘&,祝生麟儿。有谚云:&贯脚灯,生生抛;过脚灯,生生抛。&所以她们多悬灯彩于自家的屋檐下,自己又提了灯在悬着的灯下走过,说如此行动,这年可生男孩。&
老上海街口的汤圆摊
上海是一个以江南文化为底色的移民城市,在传统农业社会上海人的元宵节过得有滋有味,上海各个郊县都有很有意思的元宵节俗,上海著名的历史民俗文化专家薛理勇先生曾经考证过老上海人过元宵节的情景:
上海县(今闵行区)农民元宵夜食南瓜、苦草、高粱圆子,黄、绿、红三色兆丰年;或做12只大圆子,用手指在圆子顶端揿出潭印,蒸熟后看潭中积水多少,以卜当年每月雨水。
川沙(今浦东新区)居民元宵爱吃谢年的&收心馄饨&,入夜,寺庙前高悬七层至九层红灯,农人手持火把走在田头&调火龙&,唱:&花三担,稻六石,赤米绿豆收两石&,祝祷丰收;他们还点燃田边茅草,俗称&炭茅柴&。
南汇(今浦东新区)地方家家做高粱、糯米圆子,中午包馄饨,夜里,孩子们玩&炭茅荡&,举着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边跑边喊一些祝愿自己家种的庄稼比别人好的话。
宝山的桶形天灯别有情趣,点燃油灯,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冉冉飘向深邃的夜空&& 奉贤元宵夜,农家点燃天香蜡烛,祥瑞之光可兆丰年。此地做的汤圆大不同,花包形称&花包圆&,稻堆形称&稻堆圆&,寓意粮棉大丰收。
崇明地方糯米茧团形状巧,两头大来中间小,元宵中午,包的馄饨叫&兜财&,下午,用筷子插上茧团,放置田头,祈求丰收,叫作&斋田头&。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掼火球,照田财&
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串马灯&。嘉定农家正月半吃的馄饨叫做贺年羹,又以面粉团捏成缸甏等状蒸煮,称为&蒸缸甏&,看&缸甏&潭内水汽多少,卜一年之晴雨。
青浦有些人家爱吃用荠菜、油豆腐、粳米粉等做的糊涂羹,寓意太平无事糊里糊涂过一年。
上海农村农田里挂上一盏灯,称做&望田灯&,预兆五谷丰登,讨个太平年成。吴淞一带店家挂跑马灯、鱼灯等,乡间各庙宴神,在庙门前立灯塔、架桥灯,饶有情趣。
至于三十年代的上海,市民过元宵节也很有趣味。旧时申城除抗战期间和社会激烈动荡的年头外,每年元宵节前,城隍庙一带大小店铺、住户开始张挂起用绫绢或纸等其他材料制作的五光十色的彩灯,有婴戏、祥云、银丝、兰草、荷花、彩虾、蝙蝠、凤蝶、金蟾、飞鸟、八仙和走马灯,还有兔子、螃蟹、鲤鱼、鳌山、蚌壳、福字、风车灯等。豫园内的四美轩、得月楼等茶楼、扇庄、店铺还在彩灯下悬挂灯谜给游人&猜谜谜子&。元宵节大街上有舞龙灯、戏狮子等表演,龙灯分金龙、青龙、白龙。舞龙灯边行进,边翻滚,舞者如痴,观者如云。豫园元宵灯会精彩纷呈,《瀛壖杂志》记:&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这一夜,沪城内外大街深巷上,小囡低拉兔子灯、大孩高举小红灯,灿灿华灯,如流星闪闪,几分神秘,恍如梦境!诗云:&错认瑶池却未真,满园花柳及时新。试灯风里游人集,半是嬉春半探春。&&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夜深,豫园九曲桥等处燃放大花筒、九龙、花蝴蝶等焰火&&&
记者:关于元宵节有哪些有趣的传说?灯节与吉祥物又有怎样的联系?
仲富兰: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传说:
一是:善良的天女拯救人间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为害人类,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二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众老臣周勃、陈平等指挥平定&诸吕之乱&,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三是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时有位大臣叫东方朔,此人诙谐滑稽智谋过人。一天,他进宫看见一宫女准备投井自尽,慌忙上前拦住。得知宫女叫元宵,因深居宫中思念亲人而萌发轻生之念,东方朔答应设法圆其思亲之梦。于是,东方朔微服上街设摊测字卜卦,放出&正月十六京城将有天火之灾&的风声。消息很快传至宫中,汉武帝闻知大惊,急忙传东方朔入宫求教。东方朔禀告道:&听说火神君喜食汤圆,让宫女元宵做汤圆于元月十五夜设案焚香供奉,令百姓门前张灯燃放鞭炮,这样一定能骗过天上神仙。&是夜,元宵与前来观灯的父母家人在长安街上团聚了。热闹了一夜灯火,第二天京城太平无事。从此,正月十五上灯吃汤圆成了习俗。人们怀念元宵姑娘,把汤圆改称元宵,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至于说到灯节与吉祥物的联系,主要是元宵花灯的综合性吉祥内涵。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的人们,总是对于未来寄托着憧憬与希望,人们不仅向花灯祈年、祈吉、祈子,而且向其祈求多种多样吉祥之事,诸如进财、长寿、健康、升迁等等,花灯所包含的吉祥意义往往是多元混杂的。旧时普遍流行的&富贵寿考&灯,就包含了多种吉祥意义。该灯分四面,绘有天竹子、腊梅、百合、柿子、灵芝和松枝,分别象征寿命绵长、百事如意、长生不老、子孙繁昌等意义。还有一种&富贵多子&灯,则多以牡丹图案象征富贵,以石榴象征多子。&三阳开泰&灯绘三只羊:一只为母羊,另两只为小羊,一头小羊吃草,一头小羊跪在母羊腹下吮乳。&羊&与&阳&同音,&三羊&表&三阳&,象征春回大地,万物滋生,欣欣向荣。&八结灯&是福建泉州的一带的花灯:&闽南民间喜庆风俗,用一根红绳打成回形八结,象征吉神,八结灯仿此造型。&由于将元宵花灯视为生育吉祥物,尤其是被认为是生男之兆,所义又被新婚人家用来卜生男生女。泉州习俗,元宵节娘家必须送给新婚的女儿、女婿一对莲花灯,其中一红一白,挂在新人床上,元宵之夜点灯,视两灯熄灭之后卜生男或育女。陕西长安县女儿出嫁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到十五之间,娘家要给女儿送灯笼。头一年须送大宫灯一对,彩绘四面玻璃灯一对。如果女儿怀孕,除送一对大宫灯外,还要送一对至两对小红灯笼。每对灯都要配上蜡烛,要点多少天,就配上多少根蜡烛。送宫灯与玻璃灯是祝福女儿吉星高照、幸福美满,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辟邪求吉的意味;送小灯笼是祝愿女儿平安生子。这是用不同的灯分别来表现灯所包含的吉祥意义。江苏一带的人家只在女儿出嫁的第一个灯节给女儿、女婿送各式花灯,以祝子与辟邪。在不少地方新妇分娩后,亲友要送灯祝贺,称&添灯&,即&添丁&之意。其意义在于借灯的辟邪功能驱除缠绕新生儿的邪气,使其健康成长。
记者:在现今这个社会,对于人们元宵节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仲富兰:像元宵灯节这样的节俗,带有周而复始的刻板和威严,它是不能与眼下现代都市人追求的时尚比的。看今年春节的情景,年味在逐渐复苏,这似乎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到处散发着的&微信&、&短信息&,又似乎是现代文明高歌猛进的一种&赏赐&,它说明现代社会发展越快,越不能排斥传统文化,越不能放弃对于我们民族千百年来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气质的追求。
就拿我们的元宵灯节而言,现在五光十色的声光化电,已经将灯节的内涵不知提升了多少倍,彻夜不眠的不夜城,装点得如同白昼一般地令人目迷神弦,这岂是泛泛地&时尚&可以比拟的?
时尚这玩意儿,真是说不清,道不白。时尚这东西很难定性,它似乎属于中性,只凭个人喜爱。但它有两个规律可循,一是只有在社会进步的大背景下才会诞生时尚;其二社会进步越快越呈现纷飞杂乱的时尚,或健康或病态或有益或无益或丑或美,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它为极少数人效仿或孤芳自赏,它丰富着多彩的个性生活,映照着时代的进步与宽容。我们固守传统文化的岁时节令,因为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我们民族传统的印记,即使在时尚飞快产生又流逝的今天,既要给民俗文化一席宽容之地,也要留给时尚快速翻新的折腾空间。否则的话,叫什么文化宽容呢?我看,还是让现代与传统、民俗与时尚有机地融合,从而共同交织成新时代美妙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与物质文化的需求,我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热点推荐
& & &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鄂尔多斯博物馆7楼
邮政编码:017010& 联系电话:& 8390919& 蒙ICP备号【中元节是鬼节?这些习俗你未必知道!】今天#中元节#,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一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看看下面这些传统的习俗,你都知道几个:①祭祖;②普渡;③放河灯;④送羊……了解↓↓不知道的默默转起![转发]via人民网
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安县旅游景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