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和一群人旅游时一起穿越火线战队个性名字、没有告诉别人有空间、个性也很淡泊的小说

[转载]2013年中国小小说综述
2013年中国小小说综述
收入《2013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一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编,吴义勤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价78.00元
2013年,小小说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平稳地持续发展着、繁荣着,总体上仍然保持着相当水准。就有些作者和有些作品而言,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表明着一种新的提升。可以说,这个年度的小小说创作是有着不错的成就的。
一、小小说发展环境描述
小小说的存在和发展,首先要得益于有一个适合于这种文体存在和发展的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文学环境,2013年的小小说发展环境是相当好的。
(一)报刊小小说栏目的设置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度全国有千余家报刊发表小小说,有影响的主流文学刊物大多都一如既往地定期或不定期地设置有小小说栏目。
设有小小说固定栏目的刊物有《北京文学》《山东文学》《广西文学》《小说界》《天津文学》《啄木鸟》《四川文学》《福建文学》《北方文学》《草原》《文学港》《红豆》《文学》《短篇小说》《东风文艺》《金山》《佛山文艺》《延安文学》《当代小说》《鹿鸣》《牡丹》《参花》等。《喜剧世界》《幽默与笑话》等轻松阅读类的刊物,也都设有严肃的小小说栏目,定期发表高质量的小小说作品。《文学港》上半年为双月刊,专门设有“小小说专页”,每期发表10位左右作家的小小说作品,从7月改为月刊后,每期发表两三位作家的或二、三题或四、五题小小说,从第11期开始栏目固定下来,不标明是小小说但每期推出一个作家的五篇小小说作品,已基本形成惯例。
能不定期时常发表小小说的刊物有《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创作与评论》《小说林》《满族文学》《阳光》《青岛文学》《芒种》《青春》《岁月》《延河》《青海湖》《雨花》《萌芽》《西湖》《翠苑》等。《人民文学》2013年第2期在“短篇小说”栏目中发表了雷杰龙以《归宿之地》为总题目的四篇小小说《湖边的石头》《行为艺术家》《看云的人》《黑暗中的心跳》,在第5期发表了吴官正的小小说作品。《小说界》等也集中推出了吴官正的《野猫》等一系列作品。《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广西文学》《特区文学》《阳光》《青春》《牡丹》《文学港》都在中、短篇小说栏目中发表了孙方友几篇一组的“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等系列小小说。《光明日报》《红岩》《满族文学》《啄木鸟》《文学港》等在短篇小说栏目中发表了聂鑫森的系列小小说《风雅人物(小说二题)》《雪落无声(外二题)》《食色生香(四则)》《现代江湖》《岁月印痕(四题)》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也时常发表一些小小说作品。
2013年,大陆专门发表小小说的文学刊物有《百花园》《小说月刊》《天池小小说》《微型小说月报》(原创版)《小小说大世界》《小小说月刊》《绝妙小小说》《幽默讽刺精短小说》等。其中,《小小说月刊》《绝妙小小说》《幽默讽刺精短小说》注重原创和选载的有机结合,办得也很有特色。
《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选刊版)等是小小说的重要选刊,专门选载当下发表的优秀小小说作品。《小说选刊》在读者的强烈呼吁下,从2013年第1期开始恢复小小说栏目,起名为“微&小说”,每期选载三至五篇1400字左右的小小说作品。《中华活页文选》《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格言》《意林》《情感读本》《视野》《才智》等,每期也都选载几篇小小说作品。《台湾文学选刊》则时常选载一些港澳台和世界各地的华文小小说作品。
刊物上小小说作品佳作迭出,报纸也勇于担当。2013年的报纸,既有专门发表小小说的《文学报&手机小说报》等,更有很多报纸的副刊也都在发表着小小说作品,《文艺报》《文学报》《古今故事报》《杂文报》《光明日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检察日报》《法制日报》《羊城晚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四川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农村大众》《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河北青年报》《湖南工人报》《贵港日报》《宜春日报》《郑州日报》《开封日报》《保定晚报》《保定日报》《沧州日报》《洛阳日报》《贵州都市报》《杭州日报》《辽沈晚报》《宁波晚报》《上饶晚报》《常德晚报》《大公报》《扬子晚报》《襄阳晚报》《常德民生报》《平顶山晚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徐州日报》《梅州日报》《劳动时报》《德州日报》《北方周末报》《珠江时报》《海南日报》《德阳日报》《包头日报》《南方农村报》《西藏法制报》《东方女报》《曲靖日报》《阜阳周报》《京郊日报》《吉安晚报》《宁波晚报》《涟水快报》《红山晚报》《惠州日报》《西安晚报》《榆林晚报》《昆山日报》等副刊发表的小小说作品文体特征明显,文学性强。这些报纸年度内都有多篇优秀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重要选刊选载。
但是,小小说刊物有喜也有忧。《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的发行量每期都在20万份左右。在2013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期刊协会、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五十种期刊”评选活动中,《微型小说选刊》入选。同时,1984年创刊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江苏淮安的《短小说》杂志,从2013年1月起在文学期刊界消失,引发广大作者、读者的一片惋惜之声。
(二)文学理论对小小说持续关注
2013年,我国的文学刊物不仅发表小小说作品,还同时对这种文体予以理论的关注。《山东文学》在2013年第4期推出多年来对小小说颇有研究的作家以及专家学者的文章,包括《当代小小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浅论》(高军)、《小小说的美学追求》(顾建新)、《小小说在当代文学格局中的价值评估》(雪弟)等三篇文章,对小小说这一文体在理论上集中进行讨论,引起强烈反响。《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也经常发表小小说研究的文章,尤其是小小说的知名编辑家杨晓敏的作家研究系列很受读者欢迎。
小小说继续进入学院派的学术视野,有关大学的学报继续发表有关小小说研究的学术文章。2013年第3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发表李娟的《王蒙微型小说的接受语境分析》,2013年第4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张静《从表现轨迹角度探析微型小说的结构》,2013年第4期《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陈丹、宋梅的《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微型小说英译中意义空白的填补》,施清杯在2013年第4期《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发表《读写小小说激活中学记叙文写作实践》,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李美婷在2013年第7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发表《从现代主义分析刘以鬯微型小说──&&/span&副刊编辑的白日梦&》,2013年第9期《新闻世界》发表郭晓霞《小小说类文学期刊经营思路探讨》等。
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编写的《2012年中国当代文学年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6月版)也开始高度重视年度小小说创作情况,2012年的《年鉴》主要分为“2012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年度文献”、“文学创作概况”、“文学理论与批评综述”、“文学出版与阅读概况”、“文学活动纪事”等几个方面。《年鉴》首次收入了《2012年中国小小说综述》(高军)一文,对小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年度还出版了一系列理论专著。杨晓敏的《当代小小说百家论》2012年12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3年1月开始在各地发行,这本著作以中国当代100位代表性小小说作家为分析研究对象,推举名家,欣赏佳作,探讨小小说创作技巧,解读写作者的成长秘密,是小小说研究的力作之一。张春的《中国小小说六十年》也是2012年12月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1月开始发行的,这本书从繁复的文学史料出发,涵括了与小小说文体有关的文化语境、文体特征、作家作品、群体述评、女性视野、出版产业、理论批评等方面。《杨晓敏与小小说》一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分“为小小说文体立论”“为小小说作家鼓与呼”“为文学读写添魅力”“为新文体成长写传奇”“为产业化发展谱新篇”五个部分,从理论奠基、办刊理念、作家培养、活动策划、市场培育、产业探索等角度,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小小说办刊人和一种文体之间几十年中在精神向度上的内在联系。高军的理论著作《对话或漫游》2013年1月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主要篇章是小小说研究文章,当年度即获得“沂蒙文艺奖”
一等奖。雪弟和他的六位学生共同编撰的《中国小小说地图&广东卷》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广东众多的小小说作家中筛选出63位小小说作家为考察对象,挖掘、总结出作家们各自的创作特点,并对广东30年来的小小说创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价,作了阶段性总结。这本书是继2009年5月高军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山东小小说作家研究》这部全国第一本地域小小说研究专著之后,地域小小说研究的又一重要理论收获。孙新运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蔡楠小说论》,分为“总论”“分论”“散论”三辑,从研究一个作家的整体小小说创作入手,探讨小小说创作的规律,探寻小小说的美学价值。三卷本《凌鼎年与小小说》于2013年10月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上卷为“凌鼎年小小说作品评论集”,中卷为“采访、写真、对话、推介”,下卷为广东高州市青年评论家邹汉龙追踪凌鼎年作品长达十年撰写的“凌鼎年小小说研究”,全书约100万字,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凌鼎年的创作脉络,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相关资料。
(三)小小说图书出版情况
2013年,小小说作品的出版持续升温,出版社精心策划,各显身手,出版了一大批小小说作品集。
“心灵中的文学”系列作品集,2013年2月由地震出版社与北京麒麟书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当年内出版了5本小小说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了“青春校园名家小小说”一套10本,由10位作家的作品集组成。2013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原来我最棒》《许愿星空下》《海豚在微笑》《奔跑吧!少年》等4本小小说作品合集。10卷本“小小说&美文馆”丛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是由几百位小小说作家的优秀作品组成的合集。《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2013年5月起由九州出版社陆续出版,这套书收入近年来荣获“冰心儿童文学艺术奖”和“冰心散文奖”的30位作家的个人小小说作品集。2013年6月,江西高校出版社与北京麒麟书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对2011年精心打造的《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丛书再次重版发行。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了“引领时尚阅读”小小说作家个人作品集,共计出版了16本。2013年6月至8月,由地震出版社与北京麒麟书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50余本个人小小说作品集出版发行。凌鼎年主编的《大陆微型小说女作家精品选》2013年6月在台湾秀威出版公司正式出版,集子分《原来幸福也流泪》与《宿命》两本,共收录了39位微型小说女作家的78篇精品力作,并配发了作者简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了“HELLO大自然”系列小小说合集《哭泣的黑猩猩》等8本小小说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了“微阅读1+1工程第一辑”,由30本个人小小说集组成。漓江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了杨晓敏、秦俑主编的《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剪影》,分为《在别处》和《简单爱》两本,精选了《小小说选刊》十年间的优秀篇章,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小小说的创作实绩。《中国小小说名家集结号》在文心出版社出版,由20本个人作品集组成。《中国最具悦读的当红小小说》在文心出版社出版,由20本个人作品集组成。《21世纪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小小说读本》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包括20本个人作品集。《抚州小小说大系》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包括4本个人作品集,2本作品合集。这些丛书,集合了当今中国小小说界最具实力的作家,所选作品大都是这些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艺术品位和智慧含量兼具。出版社通过对中国文坛小小说创作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能引导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精良的智慧读本,让他们在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文学修养、学习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全面地了解了社会。
(四)小小说奖项设置
奖项的广泛设置,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小小说的创作中来。本年度小小说奖项的设置更多了起来,对于推动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22日,每两年一届的“钟宣杯”全国优秀小小说双刊奖在广东惠州宣告设立,这是由广东百业投资集团出资,与《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联合设立的全国性文学奖项。同时举行了“中国小小说创作基地双刊奖理事会”和五个基地的挂牌仪式。11月30日晚,首届“钟宣杯”全国优秀小小说双刊奖颁奖晚会在惠州学院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杜卫东,《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占军,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副主任张涛、《小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杨晓敏等出席,聂鑫森的《洗礼》、申平的《芒来的儿马子》等10篇小小说作品获优秀作品奖,陈美华、何光占2人获优秀编辑奖。
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主办,从2012年8月开始,历经1年的“黔台杯&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2013年10月11日在上海揭晓并颁奖,莫言致信祝贺,叶辛、蒋子龙向来自海内外的获奖者颁奖,刘斌立《转场的哈萨克》、何一飞的《绝鉴》等60篇作品获奖。这个赛事港澳台和海外华文作家也踊跃参与,其中马来西亚作者朵拉《那日有雾》和泰国作者曾心《屠鳄》、新加坡作者王文献《鹿湖的爱情》、瑞士作者迷途醉客《真的假得真是真》等4篇作品分获二、三等奖。大赛结束,立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大赛获奖作品集。
由《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小小说出版》联袂评选的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今年也揭晓,陈毓、刘建超、符浩勇、墨白、司玉笙、尹全生、李永康、范子平、安石榴、东瑞(中国香港)、凌焕新(理论)、雪弟(理论)等榜上有名。
《小小说选刊》第14届()优秀作品奖评选评出了史铁生《恋人》、谢志强《雪山哨卡的小草》、韩少功《乡村英文》、周海亮《隔壁的父亲》等优秀作品奖15篇,曾平《庄稼二题》、陈武《在别处》、非鱼《空空的老家》、申平《中国狼》等佳作奖15篇。
由《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小小说出版》评选的2012年度“小小说优秀原创作品奖”揭晓,王往《看电影》、芦芙荭《袅袅升起的炊烟》、邓洪卫《李楠》、刘国芳《两三星火是瓜州》、高军《农事》、蓝月《砍头游戏》等获奖。
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于一身的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景区开展了“金佛山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大赛,收到稿件2000余篇,11月评选结果揭晓,33名全国各地作者荣膺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
由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微型小说月报》联合主办,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河北省作家协会小小说艺术委员会、河北涞水县旅游局共同协办的“‘野三坡杯’首届全国微型小说大赛”,于2013年10月26日在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终评揭晓。这次赛事,从2013年5月8日开始征稿,8月28日截稿,共收到参赛作品2007篇。经初选、评审审读、终审评议,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作品奖共44篇。
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主办,《金山》杂志社承办的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作为微型小说界的一项重要赛事,自2002年至2012年,已成功举办十届,2012年度第十一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活动也如期举办,于2013年12月底发布获奖名单,举办新闻发布会。
《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联合主办了“我与小小说”主题征文,已经揭晓。
《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小小说出版》郑州小小说学会联合举办的“当代小小说30年优秀成果展”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
《开封日报》《小小说选刊》《文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原创小小说展台征文活动2013年度开展,2014年5月截稿。截稿后,将组织由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成立评委会进行评奖,评选结果揭晓后,将于2014年10月在河南省开封市隆重举行颁奖大会。
全国首届《新聊斋》小小说大奖赛开始,大奖赛作品征集时间为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
(五)小小说组织机构
近年来,有些省市作协不但成立了小小说艺术委员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小小说学会、小小说沙龙等,还切实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小小说活动。
2013年全国各地的小小说组织更是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
2月,山东聊城成立小小说学会。3月16日,东北小小说沙龙成立。3月23日,洛阳市小小说学会成立。4月13日,山东小小说学会成立。这些组织成立后,先后都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如:2013年11月1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江苏省作家协会、太仓市委宣传部、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小小说选刊》联合主办,作家网、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广东公司、《微型小说月报》、苏州市作家协会协办,江苏太仓市文联承办的“凌鼎年微型小说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郏宗培、《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等致辞。雷达、胡平、张陵、梁鸿鹰、吴义勤、王干、汪政、邱华栋、顾建平、李建军、李云雷、丁临一、徐忠志、李东华、肖惊鸿等30多位评论家、作家参加会议并发言。同时,由江苏太仓市文联主席汪放主编,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凌鼎年与小小说》上中下三卷本,也藉此机会首发。
如:6月15日,由河北省作家协会小小说艺术委员会、《河北小小说》杂志社、河北献王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在献县联合举办了“献王杯”第三届(2012年度)河北小小说优秀作品暨小小说年会,会上颁出了三个奖项。王庆献的《马大鞭子》、纪东方的《美美》等10篇作品荣获优秀奖,刘怀远的《捍卫》、陈玉兰的《秦家班》等10篇作品荣获佳作奖,蔡楠的《水家乡》、赵新的《鸡不叫天也亮》等15部作品集获优秀作品集奖。与会专家还对小小说这一新兴文体的发展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述,要求小小说作家不能徘徊在已有的创作成就上,要开拓更大的视野,要追求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小小说写作走向经典化。
再如:2013年7月中旬开始,海南省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和潭门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潭门&南海”杯全国小小说征文活动,历经半年收到应征稿件800余篇,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和优秀奖30篇。获奖作品集《潭门人的海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再如:由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和淮海工学院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2013江苏微型小说年会暨微型小说与地方文化发展研讨会”于11月16至17日在连云港召开。会议隆重举行了“江苏微型小说奖”颁奖仪式,对获得“江苏省微型小说奖&创作30强”的作家进行了表彰,同时对那些促进全省微型小说繁荣和发展的资深作家、评论家和编辑授予了荣誉奖项。学会还创办了《精品短小说》会刊,成为江苏省微型小说作家的阵地。
二、2013年度小小说优秀作品概述
2013年,小小说创作队伍地域布局广,创作人员众多、庞大。概括起来,小小说的创作人员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文坛名家继续关注并亲自操笔创作小小说作品。这仍然是2013年度一个鲜明的特点,刘心武、梁晓声、韩少功、贾平凹、刘震云、格非、毕飞宇、阿城、毕淑敏、李敬泽、陈源斌、王朔、柯云路、乔叶、方英文、孙春平、聂鑫森、孙少山、陈力娇、孙方友、路也等,都在进行其他文体创作的同时,继续创作、发表了一大批新的小小说作品。他们创作的优秀篇章,一如既往地对小小说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倡导和示范作用。
二是以小小说创作为主的作家成就非凡。一大批小小说专业户写出了大量的小小说作品,如赵新、刘建超、申平、陈永林、刘国芳、周海亮、邢庆杰、非鱼、邓洪卫、符浩勇、陈毓、芦芙荭、谢大立、凌鼎年、周波、江岸、蔡楠、李永康、秦德龙、谢志强、李立泰、王往、张晓林、于心亮、何一飞、袁省梅、申弓、万芊、李德霞、茨园、谷凡、高军、安石榴、田双伶、立夏、马宝山、李伶伶、梁小萍、凌可新、张玉玲、金光、刘立勤、杨崇德、陈敏、范子平、吴富明、韦如辉、杨海林、伍中正、侯发山、袁炳发、于德北、远山、王培静、白旭初、宁柏、戴希、许仙、庄学、非花非雾、赵明宇、墨中白、刘靖安、王庆献、乔迁、田洪波、余显斌、蓝月、段淑芳等都写出了可圈可点的作品。同时,一些年轻的小小说作者崭露头角,并有了不俗的表现,明前茶发表了《烧饼葛》《拍客老徐》《煮干丝》《药剂师》《包子王》《送奶工杨琴》《陪护老董》《种谷人》《百业滋味》《熟普洱之味》等一大批小小说作品,显得出手不凡。这些小小说细腻地描绘出当下这个时代的众生相,作品中那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向读者传达着温暖和力量。安晓斯创作勤奋,写出的《距离一米看孙子》获得《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首届“钟宣杯”全国优秀小小说双刊奖优秀作品奖,颁奖词对这篇小说给予充分肯定,说这篇小说以乡村父辈的视角,截取了一段城乡结合婚姻的几个生活小片断,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中国当代城乡二元对立关系对亲情的异化和对人性的扭曲,很好地诠释了“艺术是一种再现现实的敏感方式”。
陈玉兰写出了《你幸福吗》《色诱》《相思镇》《白马》《谢谢你爱过我》《龙虎斗》等。牟喜文创作出了《裸婚》《女汉子》《鼓王》《面人吕》《第三只眼》《牛三棍和他的牛》《高手刘三》《猫》《药酒》《味道》等,并有作品被《小说选刊》等选载。夏一刀、孙凯、王大举、林长兴、衣袂、林美兰,徐建英、王东梅、江泽涵等一大批新作者都有一些优秀作品问世。
三是港澳台作家和海外华文作家也都在一如既往地创作小小说,并在中国大陆发表了一批优秀小小说作品。马来西亚的朵拉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家,她的《遗失》(2013年7月11日《广州日报》)写法上值得品味,运用对话构成小说的主体,以同学聚会写出复杂的人生况味,并体现出峰峦迭起的艺术效果,故事发展到小梅丢了一串珍贵的项链后,世道的冷漠,人情的无聊,都集中展现了出来,作品篇幅短小,容量可观。她的《那日有雾》(《小说界》2013年第1期)以“雾中看花”的笔触描写女性恋爱心理,含蓄深沉而又耐人寻味。马来西亚的黎紫书发表了《童年的最后一天》(《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10期)。台湾的吴念真发表了《母难月》(《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6期)、吴淡如发表了《人比爱容易凋零》(《广州日报》2013年3月13日)、龙应台发表了《一只老鼠》(《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20期)、李家同发表了《一信封的车票》(《莫愁&天下男人》2013年第9期)等。瑞士作家迷途醉客的《真的假得真是真》(《小说界》
2013年第2期)用意识流的手法绘世间万象真假,显得别致,且有哲思。泰国作家曾心所写《屠鳄》(2013年10月27日《新民晚报》),极具泰国风情,刻画了人性、兽性的和谐与冲突。新加坡的梁文福发表了《蟋蟀》(《台湾文学选刊》2013年第9期),新加坡王文献发表了《鹿湖的爱情》(《意林》2013年第20期)等。
一支庞大的小小说作家队伍,在2013年度发表了小小说作品5万余篇。客观地说,这些作品是良莠不齐的,特别是有些报纸副刊发表的所谓小小说作品,水平不是很高,文学性不是很强。但是,文学大刊、主流小小说期刊、优秀报纸的副刊等发表、选载的小小说中,优秀作品是占了很大比例的。这些作品,体现着小小说创作的主潮。尤其是在2013年的小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苗头性的因素,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一)小小说题材得到进一步拓展
2013年,广大小小说作家在题材的拓展上有一些新的表现。
首先是作家将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素材,特别是一些司空见惯的传统题材,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子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将其采撷入作品内,使创作出的小小说作品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显得生动感人。
吴官正是高级干部,退休后开始文学创作,2013年陆续在《人民文学》《小说界》等杂志发表作品,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小小说。如《野猫》(《人民文学》2013年第5期)、《阿璐嫂》(《小说界》2013年第3期)等。《野猫》题材平凡,写“我”与老伴在公园散步回家的路上,见几只野猫引发了周围人们的围观和议论,就也走上前去,并由此引申拓展出“文革”中一些经历的回忆与感慨。这篇小说随意点染,感慨良多,内涵丰厚,诱人思之,读后能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憾,是一篇“以少胜多”的佳作。小说注重意蕴,注重风格,语言和结构也有特色。官员作家的作品能写到这个程度,是难能可贵的。
刘心武的《大蒲扇》(2013年9月9日《新民晚报》)集中笔墨写出了一位安于朴素平淡生活的姑妈形象。姑妈一直不喜欢用空调,夏天就总是摇着一把大蒲扇安然度过。老人不是保守,不是为了省吃俭用。她心胸开阔,对侄儿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抚养得上心。见幼儿日托站的空调坏了立即让电工拆下自家的更换安装过去,她对孩子们的关心是那么诚挚。对儿子的婚变、对侄儿的丁克家庭,都能宽容理解。姑妈的行为普普通通,但平凡中却让人不知不觉地就被感动了。作为这么一位让人尊敬的姑妈,就怪不得妻子发誓一定满足她的要求为她去买一把新蒲扇了,妻子决定就是坐飞机到蒲葵的产地也一定把上好的蒲扇送到姑妈面前。这么普通的题材,姑妈这么一个平凡的人物,在刘心武的笔下,就显得趣味盎然,生动感人了。
孙春平的《动机》(《天池》2013年第7期),写小区经常丢失自行车等,丢失的这些东西尽管后来都在附近的地方找到,但是毕竟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并影响上班和出行,让人意见很大。案情报到派出所,于是就派专人来负责此事。派出所人员经过详细调查和案情分析,并通过蹲守终于将作案的老爷子逮住。通过审问,原来老爷子的目的就是引起别人注意,然后和外出多年的儿子联系上。派出所经过努力,与他的儿子终于联系上了。小说写得很热闹,但骨子里却透出一股冷彻心扉的凉意。作品语言简洁、行文洒脱,手法虽然传统,然而思想却极具时代性,尤其是其中对现实的诸多思考让人警醒。作为艺术功力深厚的作家,孙春平极为重视原始生活素材的激发,在小小说中端出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平凡的题材拓展出了新意,揭示出了当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重大主题。这篇小小说真实而生动,丰满而有情趣。
梁晓声的《橘皮往事》(《语文报》2013年2月1日)写特殊年代,一位严厉的老师挽救一个富有孝心的学生的故事。班主任老师平常是很严厉的,“我”在学校的校办工厂义务劳动时,听说正在收集的橘皮能治疗哮喘,就顺手为患支气管炎的母亲每次带回几片。后来被同学告发,成了一个抬不起头来的小偷。休产假回来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问清楚事情的经过后,把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说是自己需用橘皮才让“我”带的。小说人物单一,事件微小,场景集中,是小小说的传统写法,却反映了一个很大的主题。老师的行为挽救了学生的自尊,从侧面肯定了学生的孝心,让学生重新拥有了尊严和自信。普通的题材显出了非凡的意义,能给读者带来很多个方面的启示,如教师的职责,教育的方式,教师应有的爱心,教师对复杂问题的准确认识和教育尺度的把握等等。
赵新的《代理村主任》(《保定日报》2013年8月7日)写一天夜晚普通农民金贵听到动静,起床发现有小偷在偷学校的东西,就见义勇为并受了伤,于是他的事迹得到广泛传扬。随后好事找上门来,乡长主动来拜访他,并让他当了代理村主任。可是,乡长又对他开会不做记录等有想法。他却说自己不识字,只能凭脑子记下来再回去传达。乡长让他记录,他照着做以后脑子反而不行了,里面一片空白。但他按照自己的经验传达会议精神,倒也大差不差。新的乡长到任,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思维线路安排自己的工作,可其实乡长安排的却是另外的修路等。新乡长宣布撤他的职,他回来传达的却是赶紧修路。在小说中,人物的神态、对话和动作,都呈现出自然生动的状态,时时显出传神之处。小说语言清丽,乡土味儿浓郁,在貌似随意、漫不经心的叙述中,酝酿着极其诱人的审美效应。不刻意所为,但总能令人耳目一新。细细品味赵新的一系列作品,觉得在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基础上,保持着忧患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显示着老一代作家应对纷繁的社会变革时的清醒与直面人生的勇气。
谢志强的《独立思考》(《小说界》2013年第2期)从一种有特点的“嘿嘿嘿”的笑声入手,写外号“独立思考”的处长茹先生主持处里的工作,但他从不自作主张,总是经过汇报征得头儿的认可。别人征求他的意见,他也总是以“嘿嘿嘿”的笑声搪塞过去。只有他进入醉酒状态的时候,才不再“嘿嘿嘿”,坐在椅子上头一点一点的,像在独立思考的样子。谢志强这种写实走向的小小说创作,故事朴素,题材传统。但语言空灵而活泼,人物特色鲜明,并能尽量多的融入思想的含量,读来颇有韵味,并能引人思考。
芦芙荭的《麦垛》(《小说月刊》2013年第5期)用颇具诗意的语言,写收完麦子的一个男人躺在麦垛上仔细品味田野的气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郊区的村子里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地了,甚至把土地闲置在那里等待来人搞开发。由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村子里也已经建起了工厂。这天晚上,他在麦垛上陶醉地睡了一觉后,无意中听到一对外来打工的青年男女的幽会,他们的恩爱深深感染了男人。男人听到他们担心麦垛马上会被造纸厂收购约会之地将不复存在时,突然改变主意已经交了定金也毁约不卖了。随后,他再次躺在麦垛上眯起眼睛晒起太阳来。小说用朴素而诗意的语言,描摹了一幅城镇化过程中特有的人与人之间理解、关爱、包容等的和谐图景,流淌出一股温暖人心的感人力量。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在对平凡朴素生活的描写中,在诗意的文字内部,交织着对即将失去家园的躁动、不安和迷失,以及城乡嬗变之前的阵痛。
纯芦的《葱》(《山东文学》2013年第10期)巧妙设置“葱”作为折射世道人心的道具,以细腻的笔触深入乡土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心灵空间,把二嫂的心态描摹得曲折细致,鲜明生动。普通的生活、朴素的表现手法,同样能表现出主人公丰富敏感、波澜起伏的内心活动,进而挖掘出乡土小人物身上与生俱来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质。小说中的三弟妹也有自己的特色,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小说具有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气息,一个略显俗套的题材也重新绽放出了个性的光芒。
王培静的《美女后遗症》(《当代小说》2013年第6期)直指当下五光十色的生活。成功人士家庭生活并不顺当,直到第三位妻子才生下了儿子。可是儿子和父母的形象错位严重,奇丑无比。于是怀疑妻子出轨,怀疑那不是自己的儿子。可是经过亲子鉴定,并没有什么破绽。原来是女方曾经下大工夫花大本钱进行了整容。小说不具一格,别出心裁,在有限的空间里将内涵不断扩大。在老题材上创出新意,于一般中出写出特色,让人读后挥之不去,是需要下大气力琢磨小说的构思的。在这么一个普通的题材中,作者是做了很大努力的。
作家观察世界有了新的角度,小说就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今年的小小说创作,除了朴素地展现生活事件或现象等社会某些方面的题材以外,很多作家也在另一表现向度上做出了深入拓展的努力,在题材的进一步拓展上具有不俗的表现。
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格非的《不可知的偶然》(《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7期)一反先锋的写作风格与手法,而注重于写实性,显示着格非的另一写作走向。小说写落榜以后的“我”被母亲安排去学木匠,可“我”看到师傅那飞扬跋扈的样子,就坚决要求复读考大学。在一个热心老师的帮助下,“我”可以到一个当地最好的学校去。可这个学校要求的分数“我”达不到,于是“我”到文教局,去坦诚地谈了自己的考分情况和愿望诉求。工作人员经过思考和私下商量,为15岁的“我”开出了高于实际分数的证明材料。一件高考落榜生复读的小事,并不会出现什么严重性的原则性错误,反而成全了一位莘莘学子的圆梦之路。格非挑战风险,逆向思考,把违背着原则的事情,放在对少年的爱护,对后辈的真诚帮助上加以叙述。题材不新鲜,但经过拓展,行文曲折,感情与主旨表达得摇曳多姿,富有韵致。
孙方友的《脚行》(《阳光》2013年第1期)秉承了他一贯的善于讲故事的风格,用舒缓的语调娓娓述说着脚行的历史渊源、发展变化等。在三分之一的篇幅过后,才进入正题为读者讲述脚行班头吴大和阮一达的故事。阮一达来求职,并为脚行班头吴大出主意,吴大听从了他的建议。结果船主找来了另外的卸船工,工钱更便宜。吴大没有办法,只好再去求船主复工,船主趁机压价,吴大只好认栽。于是,吴大在盐工们中彻底失去威信。阮一达为他送来报酬,感谢他的行为使装卸费减少了两成。小说将复杂人心,市俗人情,市场倾轧,唯利是图,一一尽情表现。写法上尺水兴波,一转再转,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对题材的拓展,能给年轻作者的创作以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孙方友因心脏病复发,于2013年7月26日不幸去世,是小小说界的重大损失。
何一飞的《绝鉴》(《小说界》2013年第3期)写的是收藏界的故事。但作者精心构思,将故事和官场联系起来,尽力拓展着题材空间。陈若尘很淡泊,辞职开了家玉器店隐逸斋,在做玉器生意的同时,四季皆藏好茶,并有了两个半茶友。那半个茶友是县委书记,作者重点在这半个茶友身上下功夫。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他们交往中县委书记一直无半点官场俗气,所以才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的。可是陈若尘的女儿大学毕业两年,因右脚残疾找工作辗转了几十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了。这时县委书记出手相助,拿出一份调令把孩子安排到了财政局。突然一天晚上书记一个人来了,拿出一个真品碟子让他为其出具赝品证明。陈若尘内心挣扎着、煎熬着拿了印鉴纸笔来,写出了鉴定证明书,并盖上了自己的印鉴。然后隐逸斋关了门,门上贴着八个字:若尘已死,停止营业。陈若尘深深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无奈地只能向世俗现实低头,但又不甘为社会浊流所玷污,为了洁身自好在宝峰寺皈依了佛门。对此,陈若尘老婆又气又恨,书记也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怎么就去做了和尚。陈若尘遁入空门“以死求生”来进行抗争行为令人钦佩,同时又令人惋惜。故事出人意料,又显得合情合理,人物生动形象。普通的题材经过精心的拓展,短小的篇幅折射当下世态人情,充分表现了陈若尘和县委书记人格的多重和人性的复杂。
申平是一个善于描写动物生活并且成就突出的著名小小说作家,他在本年度发表的《芒来的儿马子》(《文学港》2013年第8期)把舞台转移到了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以“我”三次见到芒来、两次见到芒来的儿马子和一次听到关于芒来儿马子的结局展开叙述,打破一般动物小说那种和生活贴近的惯常写法,而是让这匹儿马子(种公马)处处既体现出桀骜不驯又有情有义,赋予了一匹独特的马以性格、思想和命运。读过小说我们会对芒来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更会对这匹儿马子难以忘怀。小说通过对这一题材的精心拓展,使一匹马的一生与一个人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交错辉映、互为镜像,传达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况味与深远的哲理意蕴。同时,小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昭示着神秘地域文化孕育的独特生活的丰富内涵。
陈毓的《白马》(《文艺报》2013年8月21日)从一个驯马师对自己发现的白色野马舍弃一切用具徒手上马被几次摔下马背着手进入小说文本,可这种包含着驯马师浓重感情的行为却遭到了同伴们的耻笑,同伴们联手用套索套住了这匹英勇倔强的白马。白马最终的结局是被六根套索勒死,成全了一次饕餮大餐。驯马师怀着深深的敬意,收藏了马的头骨。他在眼前恍惚看见了白马驮着他在飞驰的情景。小说透视人与动物的关系,对特定的创作素材,加以改造和拓展,提炼出一个个饱含生活智慧的艺术细节,并把独有的艺术发现和特有的情感审美元素机智地进行构思和表达。这篇小说在细节中注入情感性内容,极具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刘斌立《转场的哈萨克》(《新民晚报》2013年10月26日)聚焦于哈萨克游牧生活中的冬季转场这一典型事件。大学毕业已经在城里找到工作的乌尔达拉克不情愿地被父亲逼迫着回到家乡,以传统的方式完成了一次上百只牲畜转场到冬季牧场去的辛苦经历。小说从父子的冲突入手,以当前游牧民族的生活变迁来展开叙述。父亲思想并不僵化,甚至早就打算让正上高中的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里去生活,却非让儿子独立完成一次传统的转场过程,以此表达对民族归宿的深沉思考和对民族传统的崇高敬意。父子的形象各具特色,作品情节舒缓,描写简约。父亲既有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和对民族传统的坚守,也有对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支持。最后乌尔达拉克终于理解了父亲,父子关系也从紧张逐渐缓解,精深的寓意也逐渐呈现出来。小说结尾写乌尔达拉克回城的路上,看到很多新建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禁不住也发出了这样的追问:“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这是一种颇富哲理意蕴的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沉追问,也是一种民族现代化进程的阵痛在人物心灵中的耀眼折射。
芦芙荭《入侵者》(《红豆》2013年第6期)写一女子因第三者入侵而深受伤害,为了疗治内心伤痛她背上背包去了西部,并在一个名字叫阿月村的小山村停留下来。她觉得这里百姓纯朴,风光优美,于是决定在这里做一个志愿者。她想为改变这里孩子的命运做一份努力,就热心地教村里的孩子唱歌跳舞,教他们画画,孩子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起来,可她却因为忘不了过去而越来越不快乐了。三个月后,原先的恋人又联系上了她,时间终于打败了入侵者,她悄悄离去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中。她一直对自己为阿月村的孩子们做的工作而满足自豪,可是当她一个电视台的朋友再次去了阿月村,她从朋友带回的影像资料上,看到了孩子们的不但对她不怀想,竟然把她教着画的画都撕了。画外女人的声音说,是她的到来把孩子们的心弄乱了,这样还不如不来更好。她自己觉得是做了一件好事,却成为了另一种入侵。小说对题材深入挖掘,在短小的篇幅里深化了对生活的理解。小说以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对读者也构成了一种强有力的阅读入侵,令人震惊,促人深思。
凌可新的《突然》(《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17期)写王九在夜里追小偷时,把脚崴了。但王九不想让小偷知道自己的狼狈相,就假装放小偷走。可小偷却不急着跑了,于是他们两个人展开了一场心平气和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王九也说出了自己进城打工的艰难经历和很少拿到工资的困顿,并告诉小偷自己精心准备的这点寒碜年货若再失去,就连个新年也过不顺当了。由于贼也是尚存善心,只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出来偷一点小东西过年的。所以,最后小偷不仅不偷他的东西了,还把从别处偷来的猪肉、鱼、冻虾扔给了他。人物的神态、对话和动作,都呈现出自然生动的状态,更显出传神之处,别有一番趣味。小说让人读之感慨万千,读后久久难忘。内容明显虚构,却又显得那么真实。在题材的拓展中,作家对现实的诸多思考让人感慨,警醒。
秦德龙的《幸福药片》)(《开封日报》2013年7月19日)虚构了幸福药片问世后,人们欢欣鼓舞,踊跃购买的情景。汉斯的父亲服用了,家人都服用了,周围的人、单位的人没有不服用的。但汉斯却拒绝购买和服用,可是他的特立独行显得格格不入,清醒的他不断地思考着怎样才是真正的幸福,于是决定用自己的歌声唤醒人类,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唱歌的疯子而已。小说短小精悍,平中出奇,有意放在一个虚幻的环境中来透视国民性的时弊,读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作者也以奇崛的构思和表达,展现着自己的创作个性。
高军的《险方》(《山东文学》2013年第12期)以中国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中医为背景,辩证地用“九畏十八反”中几味一般不能用在同一药方中的药开出一服药方治疗疾病的故事,烘托出一位爱憎分明、铁骨铮铮的人物形象。在主人公对一种社会弊端的坚决不低头中,让读者看到了一种凛然正气,一种可贵精神。尤其是主人公的“险方更能治病”的回答,不仅道出了一种中医辨证施治的道理,更直指社会弊端,开出了对社会的疗救药方。在有限的篇幅里,彰显着小小说文体“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的特点与长处,可谓以最小的面积,尽量集中最多的内容,鲜明地体现着题材的拓展和深化。小说写得非常真实、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读来发人深省,有一种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安晓斯的《距离一米看孙子》(《参花》2013年第9期)写农村父母张叔张婶把儿子养育成人并让儿子在城里安置了下来,看到儿子出息后他们充满了自豪和兴奋,但儿子先是找了一个城里的媳妇,老两口想去看看都被儿子婉拒,儿子结婚的时候又想去看看,儿子以自己会回家来再次拒绝,儿子有了孩子后才终于同意张叔张婶去一趟了,老两口显得兴奋不已。但到达儿子的家中以后,老两口在城里人客客气气的貌似对孩子的爱护中,只是隔着小蚊帐,距离一米多,模模糊糊地看了一眼孙子。一段城乡结合婚姻的几个生活小片断,尖锐地表现出对老年人感情和心理的漠视。小说选取了一个爱的视角,在温情脉脉中透视中国当代城乡二元对立关系对亲情的异化、对人性的扭曲。题材在夸张的叙述中得到拓展,文本有一股强烈的艺术撞击力,显示出年轻作者对题材的精准把握和反映现实的敏感艺术感觉。
(二)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第一要务的文学体裁,不管怎么翻新着写来写去,人物永远都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当前,中国社会发生深刻转型,人的精神也在深刻转型。深挖这个时代的精神实质,写出一些内涵丰富的人物,是小说家们应当自觉承担起来的重要课题。2013年的小小说创作中,广大作者努力克服小小说篇幅短小不能多方面展开对人物形象刻画这一文体特点,在创作中努力选择一个或几个有特色的生活片段,尽量写出了一批有着鲜明特点的人物来,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有特色的作品。
韩少功《秀鸭婆》(《海南日报》2013年4月14日)写一个男人绰号叫“秀鸭婆”,他自己受伤后容忍了妻子的出轨。他还忍辱负重,用二十担谷的钱作代价,把被父母送出去的两个妹妹接回家并抚养成人打发她们风风光光地出了嫁。小说从当前回溯过往,以年轻知青逼他交代新婚之夜的情景为引子,在这个过程中他尽管感到难为情,但还是把看来很尴尬、难以启齿的事情如实地讲了出来,小说一开始就突出了他的诚实、宽厚、老实、大度等性格特点。然后,作家在作品中精炼地勾勒了“秀鸭婆”的一生。他为别人付出了一切,得到的是瘸了一条腿,是慢慢的衰老。他不愿意回顾议论自己的过去,而是采取了和生活和解的态度。小说最后以他在水边钓虾结尾,当他把钓钩甩出去,青山倒影,蓝天白云在水中浸洗着。尤其是作者描写的那在水中无声飞过的孤单白鹭的倒影虽然不见了,但却总能让人久久凝视着平静的水面,不愿把目光挪开。作家随意点染,小说腾挪跳跃,营造出一种浓重的沧桑感,塑造出一个鲜明独特的人物,让人读后唏嘘不已。
刘震云的《教书匠老汪》(《中外故事》2013年第4期)和他的一贯风格有了一些区别,也是写法老实这一路的作品。作品不到两千字的篇幅,用了三个小标题。“老汪的私塾”一节先声夺人,侧重写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解释,里面有着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小学童们的隔膜,更透出老汪这个人物孤独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性格特点。“还养不起一个贼”写老汪对老婆嘴碎、爱占小便宜的无能为力。东家对他以及他的老婆却是那么理解,所以老汪潸然泪下,感慨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这里,三个人物皆跃然纸上。“哭了三个时辰”写老汪那唯一的女儿因为调皮淹死在水缸里,老汪悲伤难过,当说到他在梦中见到“娃不淘了,站在床前。老说;爹,天冷了,我给你掖掖被窝”时,老汪的悲伤达到了极点,这时东家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都让他难过,于是他只好辞职离开。小说构思缜密,娓娓道来,基调委婉,内容丰赡扎实,写得如剥茧抽丝般细腻,艺术结构浑圆而灵活,笔锋直指人的精神空间。散淡的叙述中,感情却越来越浓烈,人物形象具有极大的感情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乔叶的《五分钟和二十年的爱情》(《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16期)写寒冷的冬天火车在一个小站停留五分钟,由于天冷甚至都没有人愿意拉开车窗换换新鲜空气。这时候,有一个男子却利落地打开车窗,不顾一切地大声呼喊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只见一个气喘吁吁的中年女子跑了过来,于是两个人开始了一段普普通通的对话。从他俩的话语中读者知道了他们二十年前曾经是一个学校的同事,他们热情地谈相互的收入,谈教过的学生,并互相嘱咐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女人来时为男人煮了一袋熟鸡蛋,男人不管袋子下面还滴着水就放在了自己制作精良的裤子上。男人也一直为女人剥着橘子,分别时就把一大袋剥好的橘子递给了女人。小说情节简单,写的就是一次火车站台的对话,里面既没有热情的问候,更没有火爆的抒情和拥抱,可是男女二人之间的神情却被精准传达出来,他们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毕淑敏《带白蘑菇回家》(《阅读》2013年第2期)写“我”从青海带白蘑菇回北京孝敬妈妈的故事,由于天气炎热路上怎么保存蘑菇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宾馆的女服务员那么热心地出主意想办法,在车上一位青海汉子听说这是带给妈妈的礼物,也立即被感动了。他先在卧铺床底摆开晾着,然后号召周围所有的乘客挪开自己的东西,将装有白蘑菇的箱子放在窗口打开车窗让风吹着,白蘑菇终于保持着新鲜到达家中。小说结尾,妈妈由衷地称赞蘑菇真香。写得散淡随意,波澜不惊,但在字里行间深藏着汹涌的感情激流。尤其是结尾,一语双关,蕴含着哲理,能达到回味无穷、令人琢磨的艺术效果。小说精心选择第一人称,让人感到可信与亲切。里面写到的宾馆服务员、青海大汉、“我”等都各具特色。
陈源斌《何五娘子》(《今晚报》2013年3月11日)笔墨集中在一位女性身上,这位女子的何姓第一个男人去世后,她先后又嫁给过四个男人,所以才有了何五娘子的绰号。有一次一个人说漏了嘴,当面叫了她的这个绰号,她就到这家人门前白天黑夜地骂,最终这个人当着父老乡亲的面,连扇了自己三十个耳光才算了事。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当面说她的绰号了。她六十岁时候开始卖卤鸡,生意越做越大。于是,决定取个正式品牌名,最终她选定的是“何五娘子”。短短的篇幅里,精选了何五娘子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示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特点。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物的心态和性格也有了变化。小小说章法自然,气韵不凡,展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能够取得如此艺术效果,是作家如椽大笔轻盈挥洒的结果,是加强了作品自身的文学性因素的结果。
柯云路《会飞的鸡》(《辽沈晚报》2013年7月8日)开头下笔就引人注意,作者落笔在一位画家朋友身上,老画家经过检查,情况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画家家人请来一位中医世家的老大夫参与治疗,鸡本来不会飞,老大夫却先讲了鸡怎样才会飞起来,并劝画家出院由自己来加以治疗。结果,通过这位老大夫的“运动处方”治疗,画家果真很快就痊愈了。于是,人们议论说从某种意义上画家也是一只“会飞的鸡”。作家驾驭小小说文字的功力圆融老到,不做作、不卖弄、活灵活现、妙趣盎然。小说立足于写人,画家和老医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平白朴实中,也流露出真切的生活感受和哲理来。
方英文的《握手》(《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16期)写肖仁在剧团拉大幕,其工作普通又重要,一辈子辛勤、敬业,默默无闻。可是他却一直有想法,那就是每当谢幕时,上台来与演职人员握手照相的大人物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他一次,更没有和他打过一个招呼。对他的这种漠视,让他觉得寂寞、委屈,更让他觉得不甘心。于是他冥思苦想了一番,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握紧拳头伸出食指的特殊造型来。大人物和他握手时,开始觉得是一根香肠,仔细一看才弄明白原来是肖仁的手指头。大人物终于抬起了头,眼光落在了肖仁的脸上,并破天荒地和他说了一句:“你这个同志啊,还挺幽默的!”肖仁很是激动,为此感到心满意足,自豪不已。我们既为社会上对人的漠视而震撼,更为卑微小人物的把虚荣当光荣而心酸。地位低下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物心理、志向和人格的低下。这种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痛,灵魂中不能忘却的伤,有着复杂的社会内容。小说写出了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同样也充满着忧患意识和理性批判精神。
作家、诗人、书画家集于一身的聂鑫森在《配角》(《光明日报》2013年3月5日)中将笔伸向了演艺界,聚焦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连家人都不太当回事儿的配角演员身上,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卓尔不群的文化眼光和磊落胸怀的演员形象,让读者感到这个人物格调典雅,品位纯正,既普通又不俗。聂鑫森在小小说创作中,一直致力于关注、守望传统文化,传达着知识分子所体现出来的风骨和生活价值取向,塑造的人物都具有人类尊严、达观性格。这篇小说语言十分考究,体现出深厚的中国小说传统的艺术功力,而其中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形象更是特色突出,让人难以忘怀。
马宝山《千古一绝》(《小说界》2013年第1期)是在民间传统生活的题材中立足于写活里面的人物,苏门耀擅长做豆腐,他做的豆腐鲜香嫩,非常爽口。他更是一刀准,刀切下去的同时斤两也顺口报了出来。窦辰亮卖枣糕也是买多少他一刀下去同样准确,从没有出过一次差错。两个人都有绝活,都吃香喝辣生活得鲜亮有派头。可是他们一直互相不服气,在暗中较着劲,并且互相之间还时常正面交锋一下,甚至要么相互嘲讽,要么互不让路,但也都适可而止,甚至心中暗暗佩服对方。老来做不动活计了,也能一同遛街,一起晒太阳。但心中对手的概念根深蒂固,窦辰亮临去世前,让孙子叫来了苏门耀,称赞他的绝活是千古一绝,想弄明白绝活到底是怎样练出来的。苏门耀一语道破天机,说是他逼出来的。窦辰亮一下子释怀了,随即离世而去。小说处处充满对立,充满矛盾。在对立和矛盾中,两个人物的音容笑貌清晰呈现出来,性格也越来越丰满起来。
陈力娇《1965年的狼》(《广西文学》2013年第6期)写因为贫穷战小易的爸爸总是追打妈妈,战小易很不理解就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和他解释说自己如能出去干活挣钱就行了,但现在因为战小易的妹妹还小还要等两年才成。战小易回想起来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有了妹妹才这样的,于是产生了一种邪恶之心,欺骗妹妹出去到高家洼子捉蝴蝶。可是到了高家洼子碰到狼以后,战小易决定和妹妹一块坦然地迎接狼群。因为他觉得要是没有了他们,爸妈就不会吵架,妈妈也就不会挨爸爸的打了。小说以天真思想和童年视角透视贫穷的生活和残酷的社会,言近旨远,大义微言。陈力娇描画的两个少年儿童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把小小说文体的优势开掘得淋漓尽致。
雷杰龙的《行为艺术家》(《人民文学》2013你第2期)画形更画魂,特别注意刻画鲜明的个性。小说行文洒脱,开头先声夺人,用主人公的一个个独特行为诠释着他的独特追求。作者艺术造诣功力深厚,接着在这个已经非常精彩的基础上,再向上翻转并且越转越高。作者让他来到一座海岛,抱起一块石头沿着海滩行走一圈。可是,海啸发生了,他死里逃生之后再也找不到出发时候的原点了,所以他把石头放回原来位置的设想彻底破灭。于是只好随意放下了那块石头,也彻底放下了自己的行为艺术。小说直面大自然这位更伟大的行为艺术家,让人物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产生新的感悟。小说刻画的鲜活人物,历历在目,令人叹为观止!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力,对生命的感悟力,以及传达出的思想等都极具时代性,耐人回味。
宁柏的《捡到一头牛》(《贵港日报》2013年1月21日)写庄老汉回家的路上,无意间看到一头小牛犊走失在野外,于是捡了回去,周围的人既羡慕又嫉妒。但庄老汉并无意据为己有,先让村主任在喇叭上广播,然后又把牛送到派出所,派出所让他暂时喂养着。有人上门来要,又没有证据,所以他没有让其牵走。最后,他将这头小牛犊,送回了主人的岳父家里,才了却了这段心事。一个小人物,一个诚实的老汉,因为无意中捡到这头小牛犊,他的命运开始被摆布起来,陷入了哭笑不得的境地,于是精彩地上演了一出小人物的悲喜剧。他的煎熬,他的悲喜,他的历炼,都被作者刻画得准确真实。人物的逼真形象跃然纸上,读来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戴宏《黑风丫灯语》(《解放军报》2013年9月11日)是写武警基层守卫隧道的枯燥夜间站岗生活的。但作者构思用心,选取的是二次发现、多重考验的角度。小说追溯多年前,“我”作为新闻干事被指报道的典型汤小山事迹严重失实,于是“我”二次进山,明查暗访。发现坚持八年如一日,在凌晨两点到四点站夜岗的汤小山依然始终目光炯炯、精神饱满。经过暗中观察,发现了一个独特的情节,那就是汤小山在这个时段里的一辆火车经过时,突然打燃打火机慢慢放在自己面前,让火光照亮自己。经过深入追查,汤小山道出了实情,他当兵前谈的女友在这趟列车上当列车员,这是他们特殊的见面方式。汤小山的情感秘密解开后,竞争对手被感动袒露了自己的不光彩行为,产生了向善的正能量。小说容量一步步加大着,列车全体乘务员用鸣笛三声代表“我爱你”,已经道出了这件事的浪漫色彩。特别是汤小山对如刀子般锋利的山风温柔多情地描述,更展现着汤小山的纯真浪漫情怀,为英雄增了光添了彩,显得难能可贵。短小的篇幅塑造出了相对丰满的人物形象,真实而感人。
汤雄《涂口红的女老师》(《吐鲁番》
2013年第1期)写一位个性鲜明的女英语教师的形象。学生们对她涂口红非常不满,几近声讨,并准备用一封匿名信来表达劝谏的目的。正在这时,本市电视台播放了一条老交警为抢救一位横穿马路的孩子当场壮烈牺牲的感人新闻。随着新闻画面的转切,老交警那位伤心欲绝的妻子竟就是涂口红的女老师!学生们感到不能给伤痛中的老师伤口撒盐,匿名信暂时就不写了。老交警因公殉职的第二天下午又是英语课,正当学生猜度着会由谁来代替女老师上课时,教室门外出现了脸色苍白、神情憔悴的女老师。女老师摇摇晃晃地走到了讲台前,用她那嘶哑的声音认真地开始了授课。女老师非但依然涂着鲜艳的口红,而且口红四周居然仍旧细心地勾勒着赭色的线条。此时,在学生们的眼中,她那两片涂着口红的不停开合的嘴唇,就像一朵在春风中摇曳的鲜花,格外美丽动人起来。这篇小说用凝重的笔墨,油画般细腻精准的刻画,把一位带着巨大悲伤的爱美敬业的女教师形象凸显在读者面前,丰满感人。
戴希《其实很简单》(《小说界》2013年第1期)写光天化日下,人们面对一个歹徒的抢劫和被抢女人的呼救叫喊视而不见,都保持着可怕的沉默。这时,戴着眼镜、文弱书生似的一个小伙一声怒吼冲向了上去。他虽然被歹徒锋利的尖刀刺中,但仍然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众人被他的行为深深感染,群情激愤地冲向歹徒,将其制服。过后小伙评为见义勇为的英雄,但小伙所在单位的人均表示不相信,因为平常他是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经过记者坚持不懈的追问,小伙最终道出了实情,当时他6岁的儿子拽着他的手,呼喊他“爸,抓歹徒、抓歹徒呀!”他觉得自己一个堂堂大男人不能在稚气未脱的小毛孩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所以才有了这种壮举。小说的可贵之处,是在一个并不新鲜的题材中,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这样,人物就摆脱了单薄之嫌。
苏三皮《那一场暴风雨》(《南方日报》2013年2月3日)中,一个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在一场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为了抢救刚孵出的五只小喜鹊,不惜舍弃自己因为表现积极又有过在医院当护工的经历才获得的美差,快速地在警察打开监舍门的那一刻,拨开警察和牢友,发疯似地冲了出去。监狱有监狱的纪律,结果他被以脱逃未遂罪隔离审查,前期的良好改造成绩丧失殆尽。理解他的管教到禁闭室看他时,追问他“为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一窝小喜鹊而严重违反了监规纪律值得么?”面对惩罚,他表示一点也不为自己的行为后悔。生活是矛盾的,尽管他因违反管理规定受到了法律的应有惩处,但作为曾经的杀人狂魔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小说以独特的情节,展示了一种善心的觉醒和对生命的敬畏。人物形象平中出奇,小说意蕴耐人咀嚼。
高军的《桑桑》(《文学》2013年第3期)直面当前的职场生活,塑造了一位生活时尚的职场新女性桑桑的形象。她态度认真,工作努力,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桑桑个性鲜明,面貌美丽,喜欢化妆,尤其喜欢打扮自己美丽的指甲。面对上司的挑逗、诱惑,她心态稳定,头脑清醒,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保护了自身不受侵害,又让上司体面地适可而止,进而对她由轻薄变为尊重。桑桑的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着光怪陆离的经济大潮中新一代年轻女性的个性独立、自尊自爱的人格魅力。文本体现着重视提升文学品质、注重塑造人物的正确向度。小小说不同于小故事、小新闻、小笑话、小幽默,必须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更要落脚于塑造人物形象。
韦如辉的《老子的地盘》(《山东文学》2013年第2期)在儿子的眼光中雕刻人物。在别人谈论自己那令人骄傲的的爸爸时,马小明总感到自己那摆修鞋摊的爸爸让他抬不起头来,但是爸爸却将自己吹得神乎其神。回到家乡掏出的是上等的香烟,谈论的是城市的高房价,并说自己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百货大楼附近有自己的地盘。儿子眼中卑微的爸爸有一天突然大放异彩,协助警方把十年前的一个罪犯抓捕归案,并再次声明那是自己的地盘,不能在这里溜走一只蚂蚁。最后,他还自豪地与马小明说,将来要把这地盘传给他。地位低下,却能自尊自爱,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在艰难的生活中,人物能够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永远昂首阔步,持续展示着内心的强大。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性格很鲜明,这得力于作者能够抓准人物性格的亮点,用几个简单的事件加以艺术地传达出来。
明前茶的《炒茶人老邱》(《青春》2013年第7期)运笔沉稳,按照林斤澜倡导的小小说创作要“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的写法,细致地描写着老邱的炒茶过程,展示着老邱对炒茶技艺的仪式感和神圣感。老邱的炒茶过程在徒弟对“抛”、“压”、“推”、“磨”、“抖”等的讲解中,细节被加以艺术化处理,更加细腻逼真起来。尤其是小说的结尾,当一个老板模样的人买到老邱新炒制出来的新茶兴奋地约朋友明天就去品尝时,老邱知道他连新茶要放两周后喝了才能不伤脾胃的常识都不懂得,所以决定把这份茶叶卖给后面的另一位顾客。小说显示出他不仅把自己的炒茶技艺当作美的追求的体现,而且更不允许别人无知地去破坏这种技艺美和生活美的和谐。整篇小说重视原始生活素材的激发,讲究端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并营造出了一种诗一般的意境,显得很有神韵,很有美感,如经年之陈酿,品后滋味悠长。炒茶人老邱的形象生动可感,给人留有鲜明的印象。
张晓林《王安石的幞头》(《山东文学》2013年第4期)取材于宋代生活,写的是被罢官后定居金陵的王安石的几个生活片段。王安石和张公的平易交往,给小吴儿开工钱送幞头,看到被贬官到春州遭受瘴疠而死的情景后为了今后不再有官员会被贬到这里就建议皇帝州改县。小说步步为营,通过这几处细节,故事向纵深发展着,人物不断丰富、补充与延伸,性格在不断完善着。读完小说,一个别样的王安石活灵活现地站立在了读者面前。小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也必须善于塑造出性格迥异的人物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经久难忘,并使文学的画廊丰富多彩起来。
(三)小小说的表现空间进一步加大
表现空间是小小说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知道,小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500字左右,语言文字的规模相对来说是很小的。过去一些研究者总是断定小小说应该写一个侧面、一个点等等。随着小小说文体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小小说作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进行艺术探索,努力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尽量丰富的内容,使小小说的艺术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已经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
所谓小小说表现空间,主要是指小小说的故事、事件、情节、人生等覆盖的时间跨度和故事空间、生活空间的广阔度等。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浦安迪指出:“叙事文侧重于表现时间流中的人生经验,或者说侧重于在时间流中展现人生的履历。任何叙事文都要告诉读者,某一事件从某一点开始,经过一道规定的时间流程,而到某一点结束。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亦即人生许多经验的一段一段的拼接。虽然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归纳在叙事文的体式当中,但叙事文并不直接去描绘人生的本质,而以‘传’(transmission)事为主要目标,告诉读者某一事件如何在时间中流过,从而展现它的起讫和转折。”(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在小小说创作中,应该尽量提供一种生活、人生或时代的“完整性”,以此来拓宽小小说的表现领域与表现范围,这样作品反映历史与现实的功能就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2013年的小小说创作,在艺术空间的拓展上,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种手法是侧重在时间跨度里,赋予人物多个侧面或一个比较完整的性格变化的状况,让读者看到人物命运的前因后果,看到人物性格的丰满、逼真、立体等。
刘建超《尺子》(《啄木鸟》2013年第11期)时间跨度大,写了郑祺从小到大,由一个懵懂孩童到成年为官的经历。小说用“尺子”作为核心道具,构筑起了这篇小小说的叙事逻辑。郑祺对尺子情有独钟,抓周时抓的就是尺子。他能为男女同学在桌子上画的线用尺子做出准确判定,即使遭到同学的抽打也绝不颠倒黑白。在大学的体育比赛中,他用尺子改变了裁判的误判。大学毕业进入建设局,在和形形色色的开发商们的交道中,甚至和过去同学的交往中,郑祺始终用尺子作为标杆,丈量着自己的良心,丈量着自己的职业道德,丈量着自己的为官之道。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内在逻辑支撑合情合理。面对时间跨度这么大的生活内容,作家能用一双慧眼和富于个性的创作思维,加以提炼和凝聚,有力地拓展着小说的艺术空间。小说精心构思,人物丰满可信,少年往事与现实生活相互映衬,一个“像尺子一样正直”的好官,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刚《士兵李卫星的那些事》(《喜剧世界》2013年1月上半月刊)是表现军旅生活的一篇作品,写了李卫星从来到部队到退伍这个时间长度里的几个侧面。李卫星因为胖被连长安排到了炊事班,和炊事班长去买菜时他坐人力三轮车上,表态回来时让班长坐车上,但回来的路上李卫星拉了没多远就没力气了,班长怕耽误开饭只好让他上车自己把车拉回去。李卫星好背着手,有次和连长都穿着作训服在一起时被报道员错认为了是连长。再往后,念检讨竟把女朋友的信和自己抄写的歌词念了出来,还错把五班长女友的情书当成四班长女友的而差点惹出误会,他竟然怕乞丐冷让乞丐穿上旧军装讨饭。在退伍的离别时刻,他竟注意到谁哭得好看不好看。生活气息浓郁,充满喜剧色彩,但叙事不油滑。作品通过拉长时间链条,人物憨厚、朴实、本真、可爱的特点被充分表现出来
如果说《士兵李卫星的那些事》在时间跨度上是平均用力的话,那么苇子的《罗家宅在哪里》(《文学港》2013年第1期)则是在一年的时间跨度里,重点突出了一天中的一个时间段。王五到桥下洗脸时碰上了张甲,张甲和他大谈罗家宅村庄和那里姑娘的美丽以及真能摇下钱来的摇钱树。在王五发现张甲脑子有毛病后,多亏来了一位老人用话把张甲吓跑。在王五的追问下,老人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承认了罗家宅村庄、姑娘的美丽和摇钱树等。王五在老人离开后才后悔没有问清罗家宅究竟在哪里。一年后,他也疯了,经常和另一疯子在石桥下讨论罗家宅的有关问题。王五因向往过上罗家宅的幸福生活,却不像老人说的那样把自己的手臂当做摇钱树,而是苦苦追寻虚幻飘渺的空中楼阁。用心的营构,让这篇作品具有了精神长度与精神涵量。
袁省梅《鸽子笼》(《贵港日报》2012年12月24日)写了高秀华婚后大半生的时间长度。她结婚后住得逼仄,一楼后院鸽子笼里的鸽子吵得她烦恼不已,于是她就有了对丈夫、孩子、房子等的人生规划,并为实现这些规划经历了一系列的跌宕起伏。但在她的规划、特别是当她把家由“鸽子笼”规划进了大房子里时,在身心疲惫、内心凄凉的感受中,她又怀念起当年咕咕咕咕的鸽子声来了。小说正因为精心设置了时间跨度,才显得跌宕起伏、风起云涌,才把一位在普通生活水平奋斗的基层女性的生活展现出了丰富的心理内涵和社会内容,才为读者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徐畅《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小说月刊》2013年第9期)写“我”在经过唐古拉山山口的列车上邂逅的一位老太太。大多四十岁左右的人都需要吸氧了,但七十岁的她却谈笑风生,对这些人嗤之以鼻。“我”拿出的魔方,引起了她的兴趣,由此她谈起了自己的儿子,说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原来她的儿子是一个登山爱好者,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下山的路上发生雪崩,献出了生命。但儿子在峰顶,把魔方的六面全部都拼好了。“我”把自己的魔方给她,她双手颤抖着转动着,一会儿就全部拧乱了。在老太太睡着后,“我”想尽一切办法,把魔方的六个面全部拼好。老太太醒来后很是欣喜,但接着目光就转向了窗外。小说在一个很短的时间跨度里,尽量展示了老太太的多个侧面,作品的容量在作家的精心建构中,显得鲜活而丰盈起来。
另一种手法是追求空间的扩大,全面增加作品的涵盖力。
刘建超《老街神算》(《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3期)写的是卜卦算命的闷子。闷子辍学后游手好闲,后来对相面算卦有了兴趣,为了站住脚先和自己的父亲上演了一出双簧以显示灵验。小说为了展示一种完整的图像和意义,进一步拓展空间,写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因校舍不足报不上名,他于是离开卦摊来到学校周围转悠。假借风水之说劝说老板,既解决了与群众的矛盾,又为学校争得了利益。陈旧的题材因为作者精心构思,增加了生活的涵盖量,呈现出强烈的新鲜感。表面的打卦算命,有了浓厚的生活的烟火气息,更难能可贵的是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宽泛的向善力量。
江岸《一个人的村庄》(《百花园》2013年第1期)写高山村搬迁中儿子们忘了还有老父亲,在村干部登记人口时发现才骂着儿子上山去接人,小说接下去写的是老人继续认真耕种着菜园,在读者以为作品是表现老人对故土的深厚感情的时候,笔触却继续用山上山下的空间挪移拓展着生活的宽度,老人散淡地去山下卖菜并捎回生活必需品,所得金钱随意地放在床垫下面,可是两个儿媳妇在老人儿子的怂恿下一次次来把老人的钱偷走。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写出了一个尽量扩大了容量的故事,这得力于作者开合自如地构筑故事、努力加大作品涵盖力的能力。小说中老人的散淡、无私、无助,两个儿媳妇的贪婪、自私,儿子对老人的麻木、冷落,无不跃然纸上,表现出作者尽量完整地认识与把握世界的一种艺术努力。读后能给人以对村庄、对坚守、对命运的思考,对社会、对亲情、对人性的感叹。
谢志强的《奇迹》(《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3期)横向设置并打通了两层空间,小说中俞先生改变不了现实生活,于是拒绝门外的现实,可在阅读一本女英雄传记的时候,在女英雄即将中弹牺牲的关键时刻,他“想象自己是女英雄的战友,突然冲上去”,改变故事的走向。在他用胶带纸把剩余部分的传记封起来,阻止流血事件的发生后,女英雄真的从书中走了出来,感谢他用中止阅读的方式救了她的救命之恩。可是,后来俞先生实在克制不住,又揭去了胶带纸阅读了下去,结果他听到了枪声。自己也像中了弹一样,瘫软无力地靠在了沙发上。小说在写实与虚幻的空间里,让人物自由穿行,营造出一种魔幻境界,写得神采飞扬,昭示着一种理性思辨向度和艺术创新的意识,越读越有味。
非鱼《知白守黑》(《东风文艺》2013年第1期)写退休的书法家涂弦夫优哉游哉、自得其乐的高雅生活,小说开篇不俗,写涂弦夫在老城墙跟儿出现的精彩形象,接着换成他在守纳妥制凡枭睿缓笮此谀铣敲趴诰勒鹑诵创碜质艿轿拗庠穑氐绞攸斋在老友劝说下才平静下来,后来再见到写错字的那人就能心平气和,并能欣赏那种自得其乐了。小说在准确把握材料、把握人物的基础上,对意义进行了延伸与提升,文本的生活容量和精神容量得到了很大的开拓,读者透过小说的故事能对传统文化中的知白守黑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出更多地思考。
高军的《开另一朵花》(《百花园》2013年第1期)写的空间是迪吧,本来迪吧的空间并不大,但却能通过展示一个现代女性前后两次的不同表现,努力体现出迪吧这一有限空间里人物展示出来的复杂性、全面性因素,增加了作品的容量。王庆利到迪吧消遣,却意外地被一女子认作老公,于是两人在蹦迪中不断地变换花样,模拟着夫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音乐一消失,舞步一停下,女子对他立即形同陌生人,再也不加搭理。两人第二次在迪吧见面,开始这女子对他的主动搭讪不理不睬,但在灯光摇动变幻、音乐狂放响起以后,女子再次和他演练起夫妻生活来。小说在貌似荒诞中,直面当下的一些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和人物的心灵问题,把一种典型的生活、另样的人物描绘出来,显得别致而深刻,在作品的涵盖力上有独到之处。
再一种是追求内容与表达方式的错位、对立等,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度。
李敬泽的《壶碎》(《文汇报》2013年9月2日)用听来的故事和自己的亲历、体会这样的两重视角观照一个普通题材,听来的故事是老先生到朋友家访书,一柜柜看过去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主人的一把紫砂壶摔碎在地上,可是主人只是微笑了一下开玩笑地说让日后拿一瓶好酒来还上。多年以后,当得知那把壶是治壶名家顾景舟的作品时,已经成为教授的主人,内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了,整日纠结着、愤怒着。恨充满了他的内心世界,无缘无故地就会发出莫名其妙的骂声。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变成了一个物的奴役者,金钱的牵鼻者。作品无脸谱化之形,无概念化之嫌,纤毫毕见,呼之欲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开头强调的是忘了这个故事的来源,结尾处写“我”来到宜兴,看到了顾景舟的一帧旧照,看到顾先生静如秋水的脸庞,心里觉得无端的好,好到心酸,好到无话可说。小说用灵活挪移的结构,剖视社会心理,表现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物的心理嬗变,笔锋直指现代人潜在的精神空间。表达上的两重视角,形成一种对立、补充的关系,使文本显示出不俗的艺术表现力。
刘国芳《恋爱》(《芒种》2013年第8期)写平开车顺路带朋友小荷回家,半道又接上了小荷的表妹。过后平对小荷的表妹念念不忘,让小荷介绍认识一下。可是阴差阳错,他买的电影票小荷的表妹因有事不能去就让给了另一女子,结果平又把这个女子当成了小荷的表妹,于是二人谈起了恋爱。当再一次与真正的小荷的表妹见面时,平并不相信这是真的。这篇小说以特有的小说叙述模式生发小小说的情趣,用误会、重复、对比、夸张、省略等技巧来创造小说的艺术情境,让一些平凡的生活细节的叙述走向精致和精美,表现出一种“诗化语”的特点与平和冲淡的行文风格,人物之间阴差阳错的精心设置,读来很有意味,让小说文本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的神韵。
谢大立《稀奇》(《东风文艺》2013年第3期)写李奇在心里骂黄金荣觉得不解恨,但怕被报复又不敢公开叫骂,就想到堂兄弟李稀也经常当着他的面骂,于是决定到那里去骂,李奇过去后,却遇到了李稀正和黄金荣套近乎。李稀的膀子都因在为黄金荣拼命时失去了,他竟然还能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身份时常调换位置,你骂时我劝你忍一忍,我骂时你劝我忍一忍,两个人就这样矛盾着,反复着。小说通过悬念渲染等传统小说技法,在人物这种忽悲、忽叹、忽怨中揭示了当前农民工存在的普遍问题,触目惊心,撼人魂魄。小说写实与心理描写交织,在错位中不仅展示着深度,更有引人进一步思考的艺术张力。
何君华《希仁花》(《佛山文艺》2013年第11期)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作的,先写“我”刚见到希仁花的时候,作为饭店(旅馆)的主人和服务员,她慵懒无神,对进门的客人毫不热情。饭后“我”决定住下来休息一夜养养神,好第二天赶路。希仁花在“我”睡觉前走了进来,向“我”打听一个叫朝克图的司机,原因是三年前她爱上了他,他答应会回来带她去一个温泉。“我”知道所谓的朝克图是一个假名字,但“我”不打算告诉希仁花这一点,甚至连温泉的名字“我”都没有听说过应该也是假的。“我”为了不让她失望就告诉她,自己认识朝克图,朝克图也时刻想着她,朝克图这阵子很忙,等他发了财就会回来的。这时,希仁花和开始时候已经判若两人,成了一个羞涩美丽的姑娘,随后“我”与她度过了这个温柔的夜晚。后来,“我”竟真的从别人口中听到了希仁花曾经说过的温泉的名字,说明自己原来的判断是错误的。三年后,“我”决定再次去寻找希仁花,可是连上次的高速路出口也找不到了。但“我”相信希仁花一定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于是就继续寻找了下去。小说传达出来的真假交织,是非难判,让小说文本容量增大,产生了更大的魅力。
张晓晗的《爱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像狗》(《视野》2013年第14期)在写法上追求碎片化表达,语言上追求调侃幽默。风格和表达的内容构成一种对立关系,构建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在好似浮光掠影的生活流动中,贯穿着一条感情的主线,深刻反映着当前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年轻人的爱情观和非正常化的生活内容。相爱时自己都不能自理的男孩勇于承担,耐心细致地给女孩疏通马桶,找准考证等。女孩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给男孩买围巾,要相恩相爱一辈子。说翻脸时,随时会吵起来,甚至圣诞节都能厮打在一起,要跳楼,要自杀。说怀孕是很简单的事,说打胎也是一句话的事儿。小说中“打掉孩子”一节写得细致,里面也有落泪,也有深情地和肚子中的孩子轻声细语地对话。尤其是到包厢喝补汤的时候,既显示着两个人的感情,也透露着他们之间的裂痕。一些细节新颖别致,如染红卫生巾做假等。小说写得前卫新潮,轻松的叙述语调和残酷真实形成一种落差,造成一种阅读折磨和快感。这种表达上的用心拓展,很好地实现了作者的小说意图,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以上这种三分法,是为了论述方便而分别开来说的。其实时间长度、空间跨度和表现力度是没法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不同形态。我们从以下作品中,能清楚地看到这个特点。
墨中白的《油鬼七》(《小说月刊》2013年第9期)在地域文化背景上,以时间为序,以街头和钱府两个空间为舞台,将油鬼七、钱家米行老板钱东贵、管家钱五通过几个片段链接在一起,中间还匠心独运地穿插上一个真真假假的春儿,更有钱五借口回家养病辞职后粮仓已经空虚的神秘事件。小说在错位对立、交织时空中,用心捕捉人物内心的独特感受,精心描写人物与命运的抗争与妥协。多种有效艺术手法的交混运用,构成的文本显得虚虚幻幻,营造了尽量宽阔的小说空间,里面蕴含着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取向,形成了在表达上的艺术匠心。
邢庆杰《心中的初恋》(《羊城晚报》2013年1月7日)时间跨度长,空间也几次变化,小说把一个女人的生存状态,通过依旧对初恋、对初恋情人满怀美好回忆的男人的亲身感受折射出来,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过去的清纯已经变成了现在的赤裸裸的肉欲,女人不是不爱初恋男友,但这种变了质的爱却对男友有了深切的伤害。这篇小说的生活的容量、思想容量、情感容量、精神容量均可圈可点。
安石榴的《包叔》(《北京文学》2013年第1期),时间顺序是从包叔退休到去世,空间是机关办公室、食堂、葬礼现场等。通过时空交织变幻,把一个刚退休不适应的人写得活灵活现:他有时来闲聊,有时来上访,有时来骂现任领导。但从知道他到食堂吃饭是为了不叫老伴看到他手抖得厉害而难过,到后来他管市场,拾金不昧,勇斗歹徒,甚至去世也不张扬等,人物逐渐丰富起来。作品感性地还原了人物的原生态,避免了小说艺术思维的简单化,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
张迎春《滑坡》(《小说林》2013年第1期)中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小说把老姜和强子之间的对峙与和解置于泥石流的冲击中,总体上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但中间有空间的转换,更有时间的追溯。空间的转换把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和人在灾难中的表现多侧面地表现出来,时间的追溯则补足了故事的前因后果,继父和非亲生儿子之间的具体的生命境遇与生存境遇都得到了深度透视,生活的混沌性和丰富性大大增强。
张洪学《黑手》(《天津文学》2013年第1期)主要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通过几次场景转化,情节有了曲折、有了回旋。小说中“黑手”这个意象被赋予了双重含义,墩子的黑手是实写,局长和墩子同学的黑手是虚写。小说从一个侧面对煤矿生产中的腐败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手黑心不黑的矿工形象。
拓展小小说的表现空间问题值得认真对待,但单纯为了猎奇不行,哗众取宠更不行。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索,一定不能忘记它必须是从作家的心态中派生出来的,是与作品内在气质同构在一起自然而然出现的。必须牢记,小小说的表现空间应该是作家对世界、对人自身、对存在的确切的体验和想象的顺乎自然的表现。
&&&&&&&&&&&&&&&&&&&&
&&&&&&&&&&&&&&(草,改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群人穿越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