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求解

历史,求解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14.(22分)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据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必修Ⅲ)  (1)在材料一中任选一家,指出该学派的哪些观点“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4分)  材料二
清季人虽未必有意识地全面反传统,却在很多地方为民初反传统者预备了思想武器。民国区别于清代的一个倾向性的变化即是最终形成了从负面解读传统的取向。(据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2)任举一例说明“清季人虽未必有意识地全面反传统,却在很多地方为民初反传统者预备了思想武器。”(3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民国初年,有识之士是如何“从负面解读”孔子和儒家学说的。(6分)  材料三  图3 1937年清明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
图4 1939年成吉思汗陵西迁示意图  1939年,绥远形势告急,国民政府应蒙古族上层爱国人士的请求,派大员率军与蒙旗各界代表,共同迁陵。途径延安时,毛泽东敬献了花圈,边区政府秘书长恭读了祭文,祭祀之后,延安各界人士瞻仰了成吉思汗灵枢。成陵西迁,阅时教月,历地千里,各城镇乡民,宁断隔夜之炊,亦踊跃宰牲献醴,祭奠我中华民族英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英灵,人人舒张民族正气,个个藐视倭奴气焰。(据陈琳《成吉思汗陵西迁始末》等)  (3)结合时代特征,解读材料三所揭示的文化现象。(9分)答案14.(22分)  (1)以下参考答案,任答其一即可。(4分)  答案一 儒家: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礼治”。(任答两人的主张即可)  答案二 道家:老子主张“道生万物”和朴素辩证法;庄子主张“齐物”和“逍遥”。  答案三 法家:商鞅主张“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2)说明示例: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等人利用孔子和儒家经典“托古改制”,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思想。(3分)(如答出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想;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等对传统思想的冲击亦可。)  叙述:辛亥革命后,为了强化民主共和观念,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措施禁止小学读经科;(3分)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传民主与科学,抨击“三纲五常”,部分激进者甚至提出“全盘西化”。(3分)  (3)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逐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分)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和成陵西迁,显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国共两党抛弃前嫌,推动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3分)以上现象都保护和弘扬了传统文化,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分)
谢谢哈,答案早就出来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应该是一种寻找文化认同感。共祭黄帝陵,在神话故事中,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而且他统一了华夏部落。1937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而成吉思汗时期中国的版图最大,南征北战,可看作民族英雄。1939年是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祭奠他有那个时代的政治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历史求解? 。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歌曲:松花江上,黄水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有民众的支持。2:人民军队团结一心。3:日本在世界大战中的不利位置。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义勇军进行曲、我的自白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历史求解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一:1、光绪;别的不知道二:BBAACB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道光帝康有为公车上书遵义DCAACB都是些什么破历史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一历史题,求解,必采纳看问题补充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1、图一:汉武帝时期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图二是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
图二事件影响:对于汉匈关系的密切,起到了重要作用。2、北魏孝文帝。
影响:加速了北方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历史前进。3、和亲、改革。
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必然趋势。随着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社会进步、发展才会向前。
提问者评价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1)图1:汉武帝、公元前119 年的漠北战役
图2: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2)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拓跋为鲜卑姓氏
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加强了,加快了南北方经济的发展3)百姓迁徙 民族团结社会才会稳定,如果民族内部不团结,就会引发民族间的矛盾,导致社会不稳定,内部不团结,社会生发展也就出现问题。因此,民族是否团结,是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参考自百度知道
初一历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变量求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