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构生辉多亏我爱发明能工巧匠匠是上联还是下联?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原因和其影响,就能发现中国诸多社会现象的源头所在。&br&&br&&b&早期的中国社会并不重农抑商,相反我们的祖先很擅长经商&/b&&br&大约4000年前的先商时期,位于河南北部的商族部落的人非常擅长做生意。商人的祖先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把牛、马等牲畜用于运输,进行跨区域的贸易。【1】&br&&br&从此商族的生意人遍布天下,甚至垄断了贸易,以至于人们把做生意的人都称为商人,商人从一个民族的名称演变成了生意人的代名词。【2】&br&&br&借助发达的贸易,商族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修建了城市,普及了青铜,创造出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甲骨文,以强大的国力推翻了夏族人的统治。可以说,生意人(商人)才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如果把夏商时代的商人消灭,我们可能会像美洲平原上的印第安人一样,一直过着半游牧、半农业的生活,只有文化而发展不出文明。&br&&br&到了周朝,商族人虽然被推翻,周人也没有认为商人需要抑制,或是商人比农民地位低的想法。《周书》指出:农民不生产,就会缺乏粮食;工匠不生产,就会缺少器具;&b&商人不经营,粮食、器具、资本这三宝就会断绝&/b&;管理山泽的人不生产,社会财物就会缺乏。【3】&br&&br&重农抑商是到了战国时代,才由商鞅变法正式确立,商鞅在变法时规定:&br&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4】&br&&br&商鞅提出重农抑商的时代背景是东周社会遭遇了马尔萨斯陷阱,在进行巨大的社会转型。各国的土地供应陷入停滞,大量的新增人口无法获得足够的土地来养活自己,引发诸侯国的社会动荡。为了解决土地供应的危机。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变得更加血腥,从春秋时代以抢夺土地和人口为目的的&b&兼并战争&/b&,演变为以杀人夺地为目的的&b&灭国战争&/b&。&br&&br&在这篇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春秋时大国间的战争还是争霸战争为主,到了战国就转向更残酷的灭国统一战争?&/a&》里,介绍了齐国经过管仲的改革,通过发展工商业实现了社会系统的升级,提供了农业之外的就业机会,缓解了马尔萨斯危机。&br&&br&而秦国则在商鞅的带领下,走上了重农抑商的改革之路,只是意想不到的是,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暂时解救了秦国,却把中国从封建社会拖入了中央集权社会的泥潭,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br&&br&&br&&b&军国主义的“重农抑商”&/b&&br&秦国军队之所以能横扫六合,又在秦始皇统一后快速土崩瓦解,其根源就在于重农抑商政策,而暴政是重农抑商的必要手段。&br&&br&以下并&b&不是指责“商鞅太笨,我干更好”&/b&的上帝视角。商鞅变法也有大量可取的地方,是当时仅有的选择之一。但是现代的教科书、影视文艺作品对商鞅变法多是一面倒的正面评价,很少会提及变法产生的严重毒副作用,以及对后世的负面影响。而这正是下面要指出的,希望大家&b&兼听则明&/b&。&br&&br&商鞅的“重农”其实是给百姓套上了无形的沉重枷锁。利用户籍政策、连坐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迁徙自由,老百姓只能待在政府分配的土地上终年的劳作。政府还通过律法给百姓下达了固定的农业生产任务,并强制要求必须完成,否则严惩【5】。&br&&br&商鞅的“重农”还有一个重要组成就是&b&愚民政策&/b&【6】。不让农民接受教育,没有知识和能力去选择其他职业,只能专心务农。&br&&br&这些政策与&b&其说是重农,不如说是牢农&/b&。以牺牲百姓的职业选择自由为代价,来满足秦国发动侵略所需要的庞大军粮后勤需求。粮食在古代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想了解战国时的后勤和粮食生产,建议阅读《&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先秦时代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军会战,到了明清却缩水成几万十几万?&/a&》。&br&&br&商鞅的抑商政策对商人进行了多重的限制。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使企业经营变得困难。如果商人经商失败,还要惩罚商人的妻子、女儿卖身给政府为奴。在这样的高压下,谁还敢去冒险创业,商人所能创造的就业必然大幅减少。没有了多样化的社会上升通道,人们只能选择老老实实在家务农。&br&&br&但是马尔萨斯陷阱是绕不过的,秦国的土地也是有限的,当现有的土地分配完了,大量的年轻人从哪里获得土地?&br&&br&商鞅早就提供了解决方案——靠军功。在商鞅变法中,重农和抑商都是在对人的自由进行限制、封堵,&b&唯独军功制度是激励和上升通道。&/b&&br&&br&商鞅已经给年轻人准备好了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就是&b&杀!杀人!杀更多人!&/b&&br&&br&岗位的绩效考核也很明确和量化,&b&KPI就是人头数&/b&。翻看一下《&a href=&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237a04e277.asp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商君书·境内&i class=&icon-external&&&/i&&/a&》,全是按照人头数量计算军功。杀人越多,军功等级越高,奖赏的土地、财富越多,家庭的社会地位就越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幸福取决于他杀人的数量,还有比这更畸形的社会制度吗?&br&&br&所以商鞅变法就是一项血腥的&b&军国主义制度改革&/b&,导致的结果就是把整个国家变成疯狂的杀人机器!&br&&br&但是这个激励制度是粗暴而高效的,秦国通过收割人头,国家机器进入了土地扩张的“良性循环”。秦国的胜利就是六国的灭顶之灾,秦军所到之处,尸骨如山,血流成河。有人根据史料估算,仅仅白起就屠杀了120多万人,整整是南京大屠杀的4倍!&br&&br&更可怕的是,随着秦国人口的增加,虎狼之师的数量也在增加,所以六国覆灭只是早晚的问题。&br&&br&&br&&b&长平之战,为什么白起要屠杀40多万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赵国和上党军民?&br&&/b&如果要是为了掠夺人口,根本不需要屠杀这么多人。即使是害怕这些战俘兵变,也没有必要全杀死,充当奴隶也行。&br&&br&就是因为军国主义政策,在军功奖励、对敌威慑和后勤压力下才需要屠杀手无寸铁的战俘。&br&&br&士兵需要人头来获得军爵。为了围困住赵军,秦昭襄王还亲自跑到离战场最近的河内地区,给百姓进封民爵一级,征发当地15岁以上男子全部去长平支援【7】。而民爵一级就意味着奖励田地一顷、宅地九亩。军爵和民爵都要奖赏土地,这些新的土地从哪里来?只能靠残暴的屠杀40多万赵国和上党军民来获得!&br&&br&至于对敌威慑和后勤压力,限于篇幅不再展开,还是建议阅读《&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先秦时代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军会战,到了明清却缩水成几万十几万?&/a&》。&br&&br&&br&&b&为什么秦朝的寿命很短,仅仅维持了15年?&/b&&br&六国覆灭后,秦国并没有逃脱马尔萨斯陷阱,相反秦国像霉菌一样完全布满了培养皿,统一六国后没有更多空间来征服了。&br&&br&秦始皇不仅没有进行经济转型,进行社会系统的升级,反而变本加厉的推行重农抑商。甚至下令迫害商人,把商人和奴隶一起充军到边塞屯边。&br&&br&秦国建国初的人口约4000万人,没有了战争消耗,人口每年都指数型增长,土地快速饱和、工商业停滞不前,这些年轻人他们的就业需求如何解决?&br&&br&秦始皇也努力过,凯恩斯主义的措施都用上了【8】。修秦直道、建万里长城、北伐匈奴、开灵渠,南征百越、盖阿房宫、挖骊山陵墓……但是这些战争和工程只能解决一时的就业问题,根本无法持久。&br&&img src=&///6d869a39e8e55998db4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图片来源:&a href=&/a/11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秦始皇陵暗藏世界最大土木金字塔(组图)&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年轻人没有工作就没法养活自己,盗匪猖獗、流民四起,流民的抢夺造成更多人无家可归,引发更多流民的雪崩效应,终于让表面上很强大的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后瞬间瓦解。&br&&br&&br&&br&&b&是不是战国土地承载能力有限,粮食产量无法支撑剩余人口去发展工商业,所以只能重农抑商呢?&/b&&br&土地承载能力的确是有限的,这也是马尔萨斯陷阱的核心。但是中国土地的承载能力远不是战国时代的4000万人,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而这样的提升空间只能靠发展工商业来获得,而重农抑商只能压缩其空间。&br&&br&我们知道汉朝的工商业政策比秦朝要宽松,取消了很多对农民和工商业者的限制,在文景中兴和昭宣中兴时代出现了极大的繁荣,人口从汉初的多万增长到西汉末年的6000多万【9】。唯独在重农抑商最严重的汉武帝时代出现“户口减半”。人口出现负增长,40多年里,从3600万降到3200万,损失了1558万人口【11】。&br&&br&中国历史上最开放、自由的时代是唐宋时代。唐朝的人口顶峰时期接近8000万人【11】,宋代更是仅用了百余年,就猛增到1.4亿人【12】。在美洲作物进入中国前,这是中国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的上限。如果唐宋还是奉行重农抑商,是绝不会达到这样辉煌的成就的。&br&&br&&b&为什么唐宋之前的朝代没有突破?&/b&&br&我认为之所以没能突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是唯一的)是工商业基础较差。&br&&br&我们以农业工具为例,即使有人发明出了更先进的农业工具来提高农业生产力,但新农具无法量产,因为缺少规模化的工业基础来降低制造的成本(例如铁的成本)。运到客户的手里的成本也很高,因为没有发达的商业网络来扩散(例如分销渠道)。新农具的销售价格就降不下来,农民买不起,好的农具不能普及,农业生产率当然也提升不上去。&br&&br&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再举个现代的例子,例如你在朝鲜设计出一款手机,但是没有中国发达的重工业、没有齐全的制造业、没有繁荣的华强北、没有方便易用的淘宝、没有四通八达的快递等一系列的工商业基础作为配套,这个手机在朝鲜是很难造出来的,造出来也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br&&br&不仅新农具是这样,新化肥、新燃料、新武器、新战舰……等等,都会因为工商业的瓶颈而发展缓慢。&br&&br&所以根其原因还是长期对工商业的抑制作怪,而不是我们的土地承载不了更多的人口。&br&&br&&br&&br&&b&工商业再发达&/b&&b&不&/b&&b&也只是加强了流通吗?粮食并没有增加,怎么能说工商业提高了土地承载能力呢?&/b&&br&我们对商业的最大误解之一就是认为商业只促进了流通,没有增加粮食产量,也就是商人不创造价值。从古代先贤、帝王,到现代的马克思等社会精英都有这样的误解。&br&&br&其实工商业对农业产量有极大的推动,&b&商业的作用就是为农业增加一整套的系统&/b&。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把农业看成发动机,而商业就像是我们围绕发动机接入了各种设备,最终把发动机打造成了一辆完整的汽车。同一台发动机,好的系统设计可以发挥出90%的发动机功率,差的设计可能只能发挥其10%的功率。例如韩国和朝鲜就是鲜明的例子,在民族、历史、经济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发展出效率差别极大的社会系统。&br&&br&过去人们看待经济非常片面,就像一个人的眼中只看到发动机,不在乎传动系统,因为汽车的传动系统没有制造动力、只是输出动力。因为他们的知识和工具有限,无法从整个系统的视角上看经济!&br&&img src=&///30d028ee77f34bccfda8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0d028ee77f34bccfda87_r.jpg&&&br&&br&图片来源:&a href=&http://www.xjauto.net/xinjiang7/16685.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汽车知识——传动系统结构解析&i class=&icon-external&&&/i&&/a&&br&我们知道,汽车设计师虽然都很重视发动机,但绝不会忽视传动系统的设计。相反,好的设计师会设计出最能发挥整车性能的传动系统。同样,&b&工商业并不是只加强了流通,工商业帮助农业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b&。&br&&br&&b&首先从供求关系看,商业是农民增产的动力源泉。&br&&/b&粮食有更多剩余才可以换来更多的财富,但是如果没有商业作为中介者进行交换,农民是得不到财富的。甚至剩余的粮食多了,不仅不能换来财富,反而会使已有的粮食大幅贬值。因为一个地区的粮食消费量有限,粮食剩余多了价格就会下跌,粮食交换其他物品的购买力就下降。只有靠商人及时把粮食外运到缺粮的地区去进行套利,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换来财富,避免过多库存导致的财富贬值。&br&&br&然而在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禁止商人买卖粮食【13】,这就让农民增产的动力就会减少。而且农民只能选择和政府做交换,没有其他选择,政府定的价格无论高低也只能接受,没有议价的空间。对农民积极性的打击必然会极大的影响粮食产量,这在大跃进时代已经被反复证实。&br&&br&&b&其次商业是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的推动者。&br&&/b&灌溉对提高农业产量的作用极大,灌溉条件好的是上田,差的是下田,产量相差一倍。也就是说灌溉覆盖率越大,产量翻番的土地越多,承载的人口也可以翻番。但是灌溉设施建设需要大投入,原来政府用征徭役的办法来建设水利,但这只能满足干渠建设。最关键的是毛细血管一样的支渠和送到田间地头的小渠,以及水闸、水车等大量水利设备的配套和日常维护运营。这些工程的工程量和资金消耗甚至超过干渠,谁来掏钱建设和维护?&br&&br&这时商业的作用就体现出来,提供贷款、提供水利设备以及维护运营等大量工作,由资源多的商人来做效率会更高。因为水利虽然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却是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资产。没有商人的参与,干渠的灌溉覆盖率就提高不上去,即便短期提高了,也做不到长期维持。这样看,商业就像人体内的分支血管和毛细血管,为远离主血管的组织提供养料。&br&&img src=&///e3e047cfd6db5b92c1cef1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e3e047cfd6db5b92c1cef1_r.jpg&&&br&&br&&b&商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加速新工具、新物种的交换。&br&&/b&例如铁质农具,虽然在战国就已经存在,但直到汉朝才真正得到普及。因为汉朝早期,尤其是文景时代,放松了对商人的限制,允许商人开采矿山和冶炼钢铁。这在战国是绝不允许的,因为盐铁属于政府绝对垄断的领域。矿山放开后,汉朝很快就诞生了大量富可敌国的冶金大王。市场的竞争让铁器的价格快速降低,铁器的零售网点也大量增加,这才让铁制农具得到大范围普及。&br&&br&还有新物种的引入,也是由商人完成的。如果靠政府或是农民,则推广的速度极慢。我们知道宋代之所以能达到1.4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普及了中南半岛的&a href=&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D%A0%E5%9F%8E%E7%A8%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占城稻&i class=&icon-external&&&/i&&/a&,将水稻收获周期从180天,缩短到60天,可以一季二、三熟,这个增产是极为可观的。&br&&br&占城(占婆Champa)在秦汉时代就在中国版图之内,秦朝属&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1%A1%E9%83%A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象郡&i class=&icon-external&&&/i&&/a&,汉朝属&a href=&http://zh.wikipedia.org/zh-cn/%E6%97%A5%E5%8D%97%E9%83%A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日南郡&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14cd58ece139_b.jpg&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3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图片来源:&a href=&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vietnam/champa.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ampa&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但占城稻直到到宋朝才引入,这中间居然用了1000多年,有趣的是,宋代时占城已经不再中国版图之内了,可以看到其实政府的流通作用非常有限。&br&&br&为了对占城稻推广速度缓慢,我们来看一个在占城稻附近的商品。在夏商时代,中原普遍使用的货币是贝币,这是一种中原不出产的海贝。下图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海贝,时间是3700多年前的公元前17世纪。&br&&img src=&///dddc66b5a72d_b.jpg& data-rawwidth=&479&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 data-original=&///dddc66b5a72d_r.jpg&&图片来源:&a href=&/fanerwen@126/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二里头遗址祭祀遗存区&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种叫&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etaria_monet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netaria moneta&i class=&icon-external&&&/i&&/a&或叫&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Cyprae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ypraea&i class=&icon-external&&&/i&&/a&的海贝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里(黄色区域)。&br&&img src=&///cdb1b59694e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db1b59694e8_r.jpg&&这些地方远离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所以贝壳的传递并不是由政府来推动的,而是各地的商人用接力棒式的传递完成的,其传播效率远高于占城稻的传播速度。要知道夏商时代比秦汉还要早1000多年,比宋代更是早年,那时候的交通条件极差,夏商时代的人们都做到了!&br&&br&为了证明商业对流通的加速作用,再来看一个证据,就是小麦传入中国。&br&&img src=&///4d6bbe53f12fd0d04bb5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d6bbe53f12fd0d04bb5c_r.jpg&&图片来源:&a href=&https://dl.sciencesocieties.org/publications/cs/abstracts/48/3/1117?access=0&view=articl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dl.sciencesocieties.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publications/cs/abstracts/48/3/1117?access=0&view=artic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根据DNA的分析,小麦的原产地在中东地区,大约4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传入中原,其传播路线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小麦从西向东跨越万里的传播过程也是商人的功劳,和政府无关,因为那时候在中原地区才刚刚开始形成城邦国家。这条贸易路线建立的时间比张骞出使西域早2000多年,也就是说不需要政府的推动,长途贸易完全可以靠商人来自发和高效的完成。&br&&br&顺便说一下丝绸向西方传播的时间问题。很多人的惯性思维是,丝绸之路是在公元前139年由西汉的张骞开辟,这是教科书上的说法,强调的是汉武帝政府的干预作用。但实际上丝绸之路至少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就已经开辟,《自然》杂志1993年3月的一篇论文就介绍了考古学家在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的木乃伊上发现了丝绸【14】,其年代相当于商末周初。这里并不是否认张骞的价值,而是为了突破既有的思维天花板,强调商业的效率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br&&br&好吧,光说这三点就够了,商业对提高农业产量有极大的影响,抑商只能减缓农业增产,而商业也绝不是加强流通这么简单,&b&商业为农业提供了更完善的外部系统,可以极大的促进粮食产量。&/b&&br&&br&&br&&br&&b&腐败横行是抑商政策滋养出的另一个毒瘤&/b&&br&把商人贬低成最低贱的阶层,在各个方面限制商人的自由,在缺钱的时候敲商人的竹杠,想方设法的迫害商人,使商人不得不匍匐于权力脚下,蜕变为垄断性官商,成为权贵的提款机。&br&&br&官商不仅是腐败的土壤,更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扭曲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腐败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贪官前仆后继的涌现。这个现象自商鞅和秦始皇而始,直到2000多年后的今日仍然是中国社会无法根除的毒瘤。&br&&br&没有商人愿意放弃自主权和自尊心去刻意讨好权贵,但是如果权力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生死,从博弈的角度看,抱住权力的大腿当然是最好的市场竞争策略。所以腐败才会渗透到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即使杀光所有贪官、完全改朝换代,腐败仍然会卷土重来。&br&&br&如果社会是另一个样子:商人从来不怕官员,却惧怕消费者,担心自己的员工。这样的社会,贿赂官员不会有多少回报,老百姓不担心食品安全,员工也不担心权益被老板侵吞。这样的社会还需要天天喊严惩腐败官员、整顿黑心商家和为农民工讨薪吗?&br&&br&&br&&br&&b&是不是因为秦国自身的地理条件不如齐国,不适合发展工商业,所以只能搞重农抑商?&/b&&br&其实,司马迁在《史记o货殖列传》里对齐国和秦国的地理条件作了详细的分析。&br&&br&&b&先看齐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b&&br&齐国建国时,姜太公的封地在潍坊昌乐,昌乐东北靠海,是泥质滩涂,既不是交通要道也不是天然良港。&br&司马迁说: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人口也非常稀少。&br&&blockquote&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blockquote&所以无论是地理位置、土地肥沃,还是人口数量,齐国的条件都很差。&br&&br&&b&再来看秦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b&&br&不同于现代人对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印象,在古代,秦国所在的关中地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夏商周时代就是良田沃土和贸易中心,非常适合经商。&br&&br&司马迁说:关中地区虽然面积只有天下的1/3,人口也不到30%,但拥有的财富却有60%。&br&&blockquote&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blockquote&&br&司马迁分析原因如下【15】:&br&关中地区坐拥良田千里,从尧舜时代就是最肥沃的农田。周文王、周武王在关中建立丰京和镐京,并迅速崛起。关中的百姓不仅善于耕种,而且民风淳朴。&br&&br&春秋时代,秦文公、秦德公、秦穆公把秦国的首都建在陕西凤翔,因为这里地处甘肃和巴蜀货物交流的中心,商贾云集。&br&&br&战国时代,秦献公迁都陕西临潼,而临潼向北可以通往塞外草原,东边则和山西地区接壤,所以这里也有许多大商人。秦孝公和秦昭襄王在咸阳治理秦国,汉朝在旁边建立长安城作为首都。四面八方的人都聚集到关中,地方小、人口多,这么高的人口密度非常适合从事商业。&br&&br&关中的南面是巴蜀,巴蜀地区也是一片沃野,盛产栀子、生姜、朱砂、石材、铜、铁和竹木之类的器具。巴蜀的南边是云南,那里出产奴仆。巴蜀的西边和西昌、攀枝花接壤,那里出产滇马和牦牛。巴蜀地区四面闭塞,通过四通八达的千里栈道与周边相通。关中则控制了褒斜道栈道的出口,巴蜀通过这里用他们丰富的资源来换取他们稀缺的资源。&br&&br&天水、陇西、庆阳、榆林和关中的风俗相同,向西就是河西走廊与西域联通,向北则可以获得塞外草原的牛羊、马匹,那里是天下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可是这些地方的地势都很险要,只有长安是他们对外交通的要道。&br&&br&通过司马迁的分析,我们知道秦国所在的地区是周边的交通要道,四面八方的通道都在关中附近交汇,这样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建立贸易中心发展商业。&br&&br&这么好的资源,如果让管仲来治理秦国,肯定会比在齐国更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但是很不幸,秦国没有管仲,他们选择了商鞅。&br&&br&所以说,“秦国自身的地理条件不如齐国,不适合发展工商业,所以只能搞重农抑商”,这样的说法完全不成立。事实上没有比秦国更适合发展工商业的了。&br&&br&&br&&br&&b&抑商的幽灵徘徊中国2000年&/b&&br&虽然秦朝灭亡了,但是重农抑商的思维定势依然没有消除,相反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特别是汉武帝时代不仅重新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还支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原本互相竞争的多元化思想变成了儒家独大。&br&&br&&ol&&li&重农抑商导致国家的工业不能升级,&br&&/li&&li&工业不能升级导致制造不出强大的武器,&br&&/li&&li&没有强大的武器只能被游牧民族反复的蹂躏,&br&&/li&&li&政府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只能穷兵黩武,&br&&/li&&li&穷兵黩武需要大量的后勤军粮,只能变本加厉的重农抑商,&br&&/li&&/ol&&br&这就是中国2000年没有走出来的恶性循环。&br&&br&汉武帝虽然武功卓绝,但是穷兵黩武直接导致西汉的人口减半。《汉书》指出,武帝虽然有攘四夷扩大疆土之功,但多杀士众,耗尽人民财力,奢侈无度,天下空虚,百姓流离失所,死者过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武帝死了15年后,财政积蓄还无法恢复,对百姓无恩德,不应为他立庙乐【16】。&br&&br&汉武帝到了晚年终于幡然醒悟,下《&a href=&http://zh.wikipedia.org/zh-cn/%E8%BC%AA%E5%8F%B0%E7%BD%AA%E5%B7%B1%E8%A9%9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轮台罪己诏&i class=&icon-external&&&/i&&/a&》,给经济松绑,才让汉朝没有步秦朝的后尘。但是后世的人们没有把汉武帝的教训引以为鉴,只记住了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和“雄才伟略”。&br&&br&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一定是商业最繁荣、思想最开放的时代,例如汉朝文景、唐朝、宋朝的太平盛世。&br&&br&而那些由盛而衰的时代总会出现穷兵黩武、迫害商人、压制思想、闭关锁国,例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和不敢说。&br&&br&&br&&br&&b&结论&/b&&br&&li&商人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商业为农业提供了完善的外部系统,可以极大的提高粮食产量。&/li&&li&商鞅变法的“重农抑商”把秦国变成了收割人头的杀人机器,试图通过暴政来解决马尔萨斯陷阱,然而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让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土崩瓦解。&br&&/li&&li&汉朝通过“无为而治”暂时避免了秦朝的悲剧,但“重农抑商”却像幽灵一样萦绕不散,让马尔萨斯陷阱成为饥荒、战乱和王朝更替的幕后力量。&/li&&li&“重农抑商”是引鸩止渴的毒药,让中国社会丧失了经济和思想的活力,让腐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更让整个民族失去了主导世界的机会。&/li&&br&&br&&br&&b&后续阅读&/b&&br&&ul&&li&战国时代的马尔萨斯陷阱和解决方法:《&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春秋时大国间的战争还是争霸战争为主,到了战国就转向更残酷的灭国统一战争?&/a&&br&&/li&&li&超越人类历史看马尔萨斯陷阱:《&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马尔萨斯陷阱和历史周期规律》&/a&&/li&&li&战国时代军事后勤和经济分析:《&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先秦时代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军会战,到了明清却缩水成几万十几万?&/a&》&/li&&/ul&&br&&br&&b&参考资料&/b&&br&【1】《易·系辞》:“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管子·轻重戊》:“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br&&br&【2】&a href=&http://www./portal/pubinfo/e79ffcfc23e964b2dcc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商人”的由来&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3】《史记o货殖列传》:&br&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br&&br&【4】《史记o商君列传》:&br&僇力&b&本&/b&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b&末&/b&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r&&br&【5】《秦律o田律》:&br&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不论垦殖与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br&&br&【6】《商君书o垦令》:&br&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br&&br&【7】《史记o白起王翦列传》:&br&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 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br&&br&【8】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99,&br&&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由于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经济学的影响太大,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建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都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br&&br&【9】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第一卷 导论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5,“西汉期间的人口从1500万~1800万增加到6000多万”&br&&br&【10】冯国栋,《中国人口史 第二卷 隋唐五代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唐天宝……实际口数越为7475万~8050万”&br&&br&【11】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第一卷 导论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9,《武帝时期“户口减半”的事实》“根据前面的结论,武帝前期的最高人口数(约在元光2年,前133年)约为3600万,40多年间总人口减少了越400万。如果按正常的年平均增长率7‰ 计,40年可以增加32.18%,应该从3600万增加到4758万,而实际反而降低到3200万,损失率1558万。”&br&&br&【12】吴松第,《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北宋承唐末五代天下大乱,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只有约3540万人,经过百余年的迅速增长,到12世纪初的北宋末年达到峰值阶段。当时,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国范围内,总人口达1.4亿。”&br&&br&【13】《商君书o垦令》&br&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br&&br&【14】&a href=&http://www./artl/egyptsilk.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se of Silk In Ancient Egypt&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15】《史记o货殖列传》:&br&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br&及秦文、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献公徙栎邑,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br&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br&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襃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br&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br&&br&【16】《汉书o眭两夏侯京翼李传》:&br&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原因和其影响,就能发现中国诸多社会现象的源头所在。早期的中国社会并不重农抑商,相反我们的祖先很擅长经商大约4000年前的先商时期,位于河南北部的商族部落的人非常擅长做生意。商人的祖先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把牛、马等…
谢邀。&br&&br&因为丰熟有时,旱涝无常,老年间说法,三年存粮才抵一年饥荒,所以&b&很讲究积蓄,很在意存粮,不太敢狠命花费,以节俭为美。&/b&&br&因为老人更有务农经验,而在农业社会普遍文盲率高的情况下,经验约等于智慧,所以&b&年长者受敬重。&/b&&br&因为务农必须将劳动力控在土地上,所以&b&人口流动不算频繁(除非饥荒,去外地就食)——相比游牧与航海民族。&/b&&br&因为人口流动不算频繁,所以&b&对本乡本土的熟人关系更重视,邻里抬头不见低头见。&/b&&br&因为许多农活是必须多人合作的——老年间农村,许多大活,一家是做不来的,所以经常得几家顾一家,轮流来——所以&b&很重视乡邻关系。&/b&&br&因为在农业社会,熟人约等于靠谱同乡,商人约等于外来投机的,所以&b&有相对的排外情绪,对外地人普遍冷淡。&/b&&br&因为商业约等于投机买卖,务农等于自力更生,所以&b&普遍推崇扎实肯干的,鄙弃耍心思的。&/b&&br&因为农民只要交税,不与闻资本与政治,所以&b&普遍安分守己,上层与下层是断裂的,农民不关心皇上是谁,更关心税吏。中国历史实际上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农民只是埋头做而已。&/b&&br&因为务农,所以&b&更关心传统的延续,很担心变化和不稳定。&/b&&br&&br&&b&这些习惯,至今依然可以在我们上一两代长辈身上看到。&/b&&br&&b&这就是一代代农业社会给予他们的深刻烙印。&/b&
谢邀。因为丰熟有时,旱涝无常,老年间说法,三年存粮才抵一年饥荒,所以很讲究积蓄,很在意存粮,不太敢狠命花费,以节俭为美。因为老人更有务农经验,而在农业社会普遍文盲率高的情况下,经验约等于智慧,所以年长者受敬重。因为务农必须将劳动力控在土地…
中国妇女裹脚的传统是怎么消失的?&br&&img src=&///4505dfc2d2fbc98828b66f_b.jpg& data-rawwidth=&2816& data-rawheight=&21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16& data-original=&///4505dfc2d2fbc98828b66f_r.jpg&&这是2013年拍照的,&br&&p&我的记忆,1940年我们山东莱州西由乡东尹家村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带有南方口音,名叫“自博 ”,她到我们村的主要任务是义务教书。没有条件,只要学生家长管她吃饭就成。我八岁,家中没有钱让我上学,父母听到可高兴了,从此我开始上学了,白天她教给我们读书、唱歌,以后成立了儿童团。歌词我还记得:月儿弯弯,松花山上,我们都是儿童团,站岗放哨,又当侦探,盘查行人,捉汉奸,鬼子来了,我们就跑,跑到八路那去报告,领着八路,拿着枪刀,杀退鬼子,把乡保。从此,我们天天扛着棍棒当枪,唱着歌,轮流到村头站岗。有一天我站岗,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赶快往学校跑,告诉‘自博’老师,老师立即把共产党的书藏起来,把日本的书摆在桌上。鬼子看到中国人读日本人的书,高兴得走了。(建国以后才知道各村的小学老师都是地下工作者共产党员)&/p&
她,晚上教妇女们识字,很快全村300多户人家她都熟识了,成立妇救会,教育妇女反帝反封建,宣传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让妇女放开脚,不要裹小脚,推倒封建社会,自己解放自己,受到妇女们的拥护。从此,各地妇女顶住父母的束缚再不裹小脚了,让裹着小脚到庙里请神拜佛保平安的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地下共产党在农村站稳脚步。在此期间共产党员一个发展俩个,俩个发展四个。在农村像雨后春笋一样,大批的共产党员发展起来了。如,我们村的尹鲜英通过她介绍,成为共产党员,以后提升为区长、县级、省级干部。她还秘密的把村干部和贫下中农出身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发展成为共产党员,成立了共产党组织。民兵队长、各村村长、妇救会长,全是共产党员,都成了毛泽东的撒手锏。这把撒手锏,在党中央毛泽东的秘密领导下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了毛泽东在执政时的护身符’。
中国妇女裹脚的传统是怎么消失的?这是2013年拍照的,我的记忆,1940年我们山东莱州西由乡东尹家村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带有南方口音,名叫“自博 ”,她到我们村的主要任务是义务教书。没有条件,只要学生家长管她吃饭就成。我八岁,家中没有钱让我上…
思来想去,真正够得上「原汁原味」的还是汉字。同意&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oski ivan& data-hash=&8c09e83aff5cbe& href=&///people/8c09e83aff5cbe& data-tip=&p$b$8c09e83aff5cbe&&@moski ivan&/a&。&br&&br&大家可能提起汉字首先反驳:简体字也算原汁原味吗?但其实从汉字整体的尺度上,汉字的简化对于汉字的改变,顶多相当于服装改了个袖口,换了个扣子。&br&&br&作为少有的一种非拼音文字,能够延续不断地发展数千年,已经是奇迹。期间对周边文明的影响之深,传播之广,也是亘古罕有。我们今天的普通人依然能够阅读两千年前的文献,这足以让其他文明黯然失色。而历经近代数次狂风骤雨般的文字革命、文化革命浪潮,汉字依然能屹立不倒,并且至今没有任何迹象标明它会被拼音文字替代。哪怕是被殖民,被异族统治的情况下,汉字也从未被取代。传统文字,真的是非常值得我们自豪。&br&&br&与文字相关的传统,同样大都保留的都不错。今天我们仍然以能写一手好字为荣,漂亮的字总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书法依然是中国最流行的传统艺术。这里顺便感谢一下所有研究中文字体、排版的人们,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汉字跟上了新时代的发展,能够让这一传统更好地延续下去。&br&&br&换个角度讲,你不小心穿越见到了李白。穿着奇装异服,说着鸟语,不懂任何礼节的你,怎么向他证明你是唐人后代,而不是外星人?&br&&br&字字可证。&br&&br&最后转个图,出自韩国古装剧《树大根深》:&br&&img src=&///a57efeae768acd2be0035f5_b.jpg& data-rawwidth=&441&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 data-original=&///a57efeae768acd2be0035f5_r.jpg&&
思来想去,真正够得上「原汁原味」的还是汉字。同意。大家可能提起汉字首先反驳:简体字也算原汁原味吗?但其实从汉字整体的尺度上,汉字的简化对于汉字的改变,顶多相当于服装改了个袖口,换了个扣子。作为少有的一种非拼音文字,能够延续不断…
谢邀。&br&&br&&br&&b&开门见山说清楚:&/b&&br&&b&其实成家和立业没那么大矛盾,别被这两句话骗了。&/b&&br&&br&圣人都说了,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齐家简直是先决条件:&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b&&br&——以上,《礼记大学》。&br&&br&回到这两句话。&br&赵云说“大丈夫何患无妻”的语境是:&br&桂阳降将赵范,要把亲嫂献出来接纳赵云,赵云不受。刘备问他为何,他说赵范新降,有些难测。然后说,大丈夫只患功名未立,何患无妻。&br&——注意,这里赵云是拒绝了一个颇叵测的降将送来的福利,因为&b&这个女人和他的事业是有冲突的,所以他选择了事业。&/b&&br&&br&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语境是:&br&汉武帝为他治宅子,他&b&表决心&/b&呢。&br&&br&问题关键到了:赵云和霍去病这话,都是对上头&b&表决心&/b&的。&br&&br&实际上,虽然圣贤书认为要先齐家再治国,但我国一向以先忠(国家)后孝(家庭)为美。比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女权主义肯定气炸了,但就被历史学家传为美谈。赵云和霍去病这么表态度,是种政治正确,而已。&br&&br&再说简单点:&br&&b&齐家(家庭)和治国平天下(事业),本来不矛盾,甚至在传统道德里,被认为是相辅相成的;但等你投入到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一般会要求你忠孝难两全、背井离乡、羁宦天涯,牺牲一点家庭(有时候,仅仅是种可能),所以,臣子就应该时常表达出“我要先事业后家庭,如果有朝一日,事业和家庭有冲突,我会选择事业”,这未必是真的,许多时候,就是种古代的政治正确和表决心。如此而已。&/b&&br&&b&再打个比方就是,这就像妻子问你:“如果你工作时接触到美女,你怎么办?”——这个情况仅仅是种可能,而且接触到美女也未必会影响你们夫妻感情,但你必须把“我看都不会看她一眼,让她死去”挂在嘴上。许多时候就是表个决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罢了。&/b&
谢邀。开门见山说清楚:其实成家和立业没那么大矛盾,别被这两句话骗了。圣人都说了,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齐家简直是先决条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以上,《礼记大学》。回到这两句话。赵云说“大丈夫何患无妻”的语境是:桂阳…
过年挂的大红灯笼,就是这种:&br&&img src=&///97cd4b3b69505bdaa0f415f6e9f1a1b1_b.jpg& data-rawheight=&413& data-rawwidth=&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97cd4b3b69505bdaa0f415f6e9f1a1b1_r.jpg&&&br&(图片来自百度搜索,如侵必删)&br&&br&以下内容均为复制粘贴,有部分删节,阅读完整原文请点击最下方原文链接&br&&br&------------------------------------------------&br&&br&&b&《日本灯笼中国挂》&/b&&br&&br&
大象公会&br&&br&&p&大红灯笼是今天中国逢年过节时喜庆元素的一部分,但这种大红灯笼并非中国传统式样,而是日本人设计的日式灯笼改进版。&br&&/p&&br&&p&文/闫京生&/p&&br&&br&今天挂满中国的大红灯笼,并非中国传统式样,而应当是“日本丸”的改进版本。&br&&br&这一切得从1949年天安门城楼的改建说起…… 日,周恩来批示“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虽然清除了垃圾,天安门城楼仍急需修缮、装饰——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正面的两条字幅、城楼上的灯笼,都需要现做。&br&&br&画像、字幅都容易解决,灯笼却令所有人为难。天安门城楼原有的六角宫灯,既小又破,落满灰尘,根本无法适应“张灯结彩”的政治任务。而被周恩来从20张设计图中一眼相中的大红灯笼,高2.23米,周长8.05米,只是一副草图,但无人能制作。&br&&br&北平为明清两代京城,不是有很多做灯笼的巧匠吗?&br&&br&因为这种竖龙骨大红圆灯笼并不符合中式传统,很大程度上是“日式丸提灯”的改造版。&br&&br&传统的中国灯笼,主要用途并不是照明,而是装饰、出行。宫灯就是装饰的一种,其以六角等多边形为主,形若“肃”字…… 民间的其余灯笼,如瓜楞灯、羊角灯、红纱灯、油纸灯、魫灯,元宵灯笼龙凤麒麟、孔雀仙鹤、螃蟹鲤鱼、西瓜葡萄等并没有大红灯笼的样式。&br&&br&由于需求特殊,设计要求高,天安门装饰的总负责苏凡将任务交给他最得力的两个助手:日本左翼画家小野泽亘(中文名肖野),还有投奔共产党的日本青年森茂。&br&&br&设计图被选中后,苏凡带着小野和森茂在北平城内四处寻找能制作的灯笼铺,但一无所获。最终,在一位70余岁的老匠人帮助下,他们决定在天安门城楼上自己制作。老匠人操作灯笼的主体部分,而“手板”(云头板)和“下房”(垂穗)由小野和森茂操作。&br&&br&这两个日本画家设计的天安门灯笼就是日式的吗?&br&&br&并不完全是。日本传统中,圆红灯笼并不少见,上下輪和垂穗与天安门灯笼下差不多,但多是横龙骨结构,呈纵向椭圆形。&br&&br&他们吸取了两国的设计,制作出了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型竖龙骨大红圆灯笼。不过,整体上看,灯笼主体仍是日式丸提灯的改进放大版——出于承重考虑,横龙骨换为竖龙骨,保留了其上下輪设计,笼身呈圆红状。增加了中式手提灯笼和部分日式提灯的垂穗。&br&&br&八个大红灯笼刚挂好,已是10月1日凌晨。周恩来等人在凌晨三点巡视,验收通过。于是,这八个灯笼在大典结束后一直悬挂了45年,直到1994年被摘下。其后新换上的灯笼也延续了这一设计。&br&&br&1949年后,大红灯笼与天安门一起成为重要的政治符号,尤其在1978年之前,经由共产党的政治运动和宣传工作,一度被塑造为灯笼的标准形象。今天,它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重大场合时,无不成为装饰标配,成为喜庆的象征。&br&&br&&br&原文链接:&br&&a href=&http://mp./s?__biz=MjM5NzQwNjcyMQ==&mid=&idx=1&sn=bc05b67e6d05f896ee40#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象公会&i class=&icon-external&&&/i&&/a&
过年挂的大红灯笼,就是这种:(图片来自百度搜索,如侵必删)以下内容均为复制粘贴,有部分删节,阅读完整原文请点击最下方原文链接------------------------------------------------《日本灯笼中国挂》 大象公会大红灯笼是今天中国逢年过节时…
佳节祝清平,愿世人善始善终,到此无由嗟命舛; 阳春滋化育,与大家同福同喜,闲他几日又何妨&br&梦且得官原瑞物, 呼之为寿亦佳名&br&不敢笑,不敢哭,不敢愿财源茂盛;也要吃,也要用,也要求生意兴隆&br&上联:毫不利己;下联:专门利人。横批:斗私批修。&br&&b&门前冷落无来客;庭中常伴登仙人&/b&
佳节祝清平,愿世人善始善终,到此无由嗟命舛; 阳春滋化育,与大家同福同喜,闲他几日又何妨梦且得官原瑞物, 呼之为寿亦佳名不敢笑,不敢哭,不敢愿财源茂盛;也要吃,也要用,也要求生意兴隆上联:毫不利己;下联:专门利人。横批:斗私批修。门前冷落无来客;庭中常伴…
1. 从官方休息制度来说,中国从汉朝到隋朝采用的是五日一休的制度。这个休息日称作“休沐”。唐朝开始改作十日一休的制度,即旬休。这个制度一直维持到宋朝。元朝异族统治,取消了休息制度,明朝呢,老朱开始是规定一年三天;不过这个实际很难执行,后来改作每月一天,12月开始放寒假一个月。清朝大致同明朝,后期受西方影响改作星期制。&br&&br&2.日本的金木水火土日月曜日,据称是通过东密传承传播到日本的。唐朝不空三藏曾经将《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这本密教经典翻译入中土,结合了中土的二十八宿方式翻译的,里面呢就提到了这七个曜日的,不但如此,实际这本书里还提到了西方的黄道十二宫分法。但是中土大唐虽然说海纳百川,但也不是有啥就用啥的,由于这七曜日分法和黄道十二宫分法与大唐的现实和传统不符,所以并没有在中国流行开来。事实上中国当时具备世界最先进的——或者说最骄傲的——天文学,岂能被蛮夷两三句就说的作出改变?所以中国没变,但是众说周知的是,大唐的东密的传承最后传给了日本的空海和尚,空海把这个制度带回了日本,日本由此开始有这个制度。但日本的这个制度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没有找到明确的佐证,请别的大拿来补充吧。&br&&br&3.类似于星期制度的中国天文学分法。二十八宿!&br&二十八宿又被分作青龙七宿、白虎七宿、玄武七宿、朱雀七宿。包括在上面第2点里提及的那本经,以及后来的某些牵强附会,都能把二十八宿分至四神,每神正好七宿这个现象附会到星期、曜日什么的去。&br&不过,二十八宿是以年为周期的,每宿的天文角度宽窄是不均等的,所以二十八宿实际和星期什么的无关。&br&&br&【修改增加 12/07/23】&br&回答此问题时说起耀日是不空三藏翻译的密教经典引入的,其实当时还有点怕是网络讹传。不过,我又去查了查大藏经,确定在密教部里有这本经。的确是大唐时不空三藏奉诏翻译。&br&今将定义七耀日的那一节附在此处。&br&*************************************************************&br&&u& 宿曜历经序七曜直日品第四&br&&br&夫七曜日月五星也。其精上曜于天其神下直于人。所以司善恶而主理吉凶也。其行一日一易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直神善恶言具说之耳(景风曰推求七曜直日法。今具在此经卷末第八历算法中。具备足矣)&br&&br&日精日太阳。直日。宜策命拜官观兵习战。持真言行医药。放群牧远行造福设斋祈神合药内仓库入学论官并吉。不宜诤竞作誓行奸。对阵不得先起。若人此曜直日生者。法合足智策端政美貌孝顺短命。若五月五日得此曜者。则其岁万物丰熟。若有亏蚀地动者。则万物莫实不千日为殃&br&&br&月精日大阴。直日。宜造功德成就。作喜乐僚教女人裁衣服。造家具安床。穿渠修井窖。买卖财物仓库内财。洗头割甲着新衣并吉。不宜婚嫁。入宅结交私精出行大凶。奴婢逃走难捉得囚系者出迟。不宜杀生及入阵并凶。此日生人合多智策美貌。乐福田好布施孝顺。若五月五日得此曜者。岁多疾病秋足霜冷。若有亏蚀地动者。则岁中饶疾死&br&&br&火精日荧惑。直日。宜决罚罪人国取盗贼。作欺诳事买金宝牛羊。动甲兵修戎具教旗。克贼必胜诉讼先起。合药种莳割甲结婚。不得出财征债。禁者难出病者必死。若此直日生人。法合丑陋恶性妨亲害族。便弓马多嗔。若五月五日得此曜者。则岁中多诤竞。若亏蚀地动者。则岁中多有兵马损伤&br&&br&水精日辰星。辰星直日。宜入学事师长。学工巧伎能攻城。又宜举债出行怨敌伏仇得财。唯不宜修造宅舍对战斗敌。作贼妄语并凶。被囚者即后必有阴谋说动当时。若五月五日得此曜者。则岁中有水灾。亏蚀地动则百物不熟人多瘴疠耳&br&&br&木精日岁星。岁星直日宜策命使王及求善知识。并学问礼拜修福布施嫁娶。作诸吉事请谒。及结交入宅着新衣沐发种菜木。调伏象马买奴婢并吉。若为凶事则大凶。若人此日生者。法合贵重荣禄。若五月五日得此曜者。岁中丰熟若有亏蚀地动则公王必死&br&&br&金精日太白。太白直日。宜见大人官长。沐浴冠带求亲结婚。良友罪馔宜入宫至并吉。逃亡难得畋猎并战不吉。若人此直日生者。法合短命好善人皆钦慕。若五月五日得此直日者。则下田不牧岁中惊扰之事。若亏蚀地动者则六畜多损伤耳&br&&br&土精日镇星。镇星直日。宜修园圃买卖田地弓马。合药伏怨放火。立精舍作井窖吉。唯不宜结婚冠带及出行。若人此日生者。法合少病足声名。少孝顺信朋友。若五月五日得此直者。则合岁中多土功。若亏蚀地动者则国中人民不安泰(景风曰茫茫大造化乃为阴阳。精曜运天灵神直地。吉凶之应唯人信之。故译出此法。为伐秘密经。庶传习者幸无谬矣。凡人出行不得面冲七曜。若冲日曜当遭大厄。若冲月曜亲眷多伤。若冲木曜家人背心若冲土曜必有死厄若冲金曜则灾祥并至)&/u&&br&*******************************************************************&br&另外,明朝万历11年在北京出版的利玛窦的著作&b&《天主实录》&/b&,又一次将星期制度带入中国。而这一次的力度,相对于唐朝不空三藏那一次,应该说要大不少。因为利玛窦在士人阶层里声望还是挺高的。不过,短时间内依然是没有被中国人接受。
1. 从官方休息制度来说,中国从汉朝到隋朝采用的是五日一休的制度。这个休息日称作“休沐”。唐朝开始改作十日一休的制度,即旬休。这个制度一直维持到宋朝。元朝异族统治,取消了休息制度,明朝呢,老朱开始是规定一年三天;不过这个实际很难执行,后来改…
泻药&br&答案是,节气本来就是按阳历,即太阳周期算的,与公历吻合也是必然的。&br&中国的农历是阴阳混合历,所谓混合历就是既按月亮的周期来记日,也按太阳周期来计算节气。&br&节气这东西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农民提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农活,农民作农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阳光和温度,所以要想对农民的农活有指导作用,必然要用太阳历才行。&br&这一用太阳历,那不就和公历吻合了嘛。&br&所以我们的历法,现在俗称的阴历并不是准确的称谓,应该称作农历才对。&br&而古人用月亮历即阴历的原因大概是月亮周期明确,作为记日周期会非常的简单。月亮一次晦朔弦望月相变化就是一个月,比看不出明显征兆的太阳周期分割要容易多了。这就是阴历,阴者,月亮也。&br&所以,中国的农历一方面用阴历便于编制和辨认日期,比如说你抬头一看月亮,满月,十三四五六日左右总不会差到哪儿去,这是农历的主体;另一方面充分照顾农民农作需要编制阳历的二十四节气,让农民有靠谱的日期来操作农活,这部分是农历的补充历法,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泻药答案是,节气本来就是按阳历,即太阳周期算的,与公历吻合也是必然的。中国的农历是阴阳混合历,所谓混合历就是既按月亮的周期来记日,也按太阳周期来计算节气。节气这东西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农民提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农活,农民作农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
这是“韵目代日”,这里“韵”指《平水韵》,即诗韵。是旧时学习作诗时都要会背的。&br&&br&电报是按字收钱,所以就有了用三十个韵目代表三十天的办法。比如“艳电”的“艳”,它对应去声第二十九韵,指这封电报是二十九日发出的。&br&&br&&br&-----------------------------------------------发一个完整的韵目代日表------------------------------------------------&br&通常用的时候,每行的前两个较常用。“陷”的意头不好,所以“三十日”就用“卅”。“三十一日”本身韵目没有,所以用“世”(“卅”、“一”连写),或者“引”(与“31”形似)。&br&&br&&img src=&///425f1d3efde407ff022c2_b.jpg& data-rawwidth=&468&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8& data-original=&///425f1d3efde407ff022c2_r.jpg&&&br&&br&补充几个例子:&br&&img src=&///741f0e1523cbb686eee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741f0e1523cbb686eee4_r.jpg&&&img src=&///8ad52aaba1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ad52aaba1c_r.jpg&&&br&前一个是“寒”日(十四号),后一个是“哿”日(二十号)。&br&&br&另外,在内容中提到日期也是如此,比如毛泽东的一封电报:&br&&blockquote&亥感电悉。我们认为你们这种加强纪律性的态度和办法是正确的,并已将此电转发全军参考&br&&/blockquote&&br&这里“亥感电悉”的“亥”是干支代月,“亥”代表10月,“感”代表27日,所以是说“已经收到10月27日的电报”的意思。
这是“韵目代日”,这里“韵”指《平水韵》,即诗韵。是旧时学习作诗时都要会背的。电报是按字收钱,所以就有了用三十个韵目代表三十天的办法。比如“艳电”的“艳”,它对应去声第二十九韵,指这封电报是二十九日发出的。--------------------------------…
&img src=&///a099fdd2ae9b56caba5bd28f_b.jpg& data-rawwidth=&377& data-rawheight=&5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7&&&img src=&///0bba295c44f5febaaa5c5c4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0bba295c44f5febaaa5c5c4_r.jpg&&&br&消失?现在全国各地雨后狗尿苔般的“女德班”你看不到吗?有的人为了“复兴传统”还真是不遗余力呢。&br&&br&以下图片有令人不适内容&br&/////////////////////////////////////////////////////////////////////////&br&&img src=&///4d216b500b5f5d0bc1c801ca_b.jpg& data-rawwidth=&429&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9& data-original=&///4d216b500b5f5d0bc1c801ca_r.jpg&&&img src=&///6fe6cbfd9a2dd_b.jpg& data-rawwidth=&349& data-rawheight=&2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9&&&img src=&///d7796dbbe0_b.jpg& data-rawwidth=&213&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3&&&img src=&///70c1b78e3cea2c48ac8851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6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img src=&///59da79f66e64bf7b8e11c_b.jpg& data-rawwidth=&210& data-rawheight=&3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0&&&img src=&///1ba6b4e1c039a893c0549_b.jpg& data-rawwidth=&172& data-rawheight=&2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2&&&img src=&///d047ddfff138cda4e13dc5_b.jpg& data-rawwidth=&218&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8&&&img src=&///03efafbc28f736b524b4a4_b.jpg&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2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img src=&///48dafe446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img src=&///ca02814bca54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7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a02814bca547_r.jpg&&&img src=&///7219da5cab1d07c1efdc58_b.jpg& data-rawwidth=&459&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9& data-original=&///7219da5cab1d07c1efdc58_r.jpg&&&img src=&///e7803add2f63b98d509e9_b.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3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img src=&///59ddaae275ed139b5a69e75df87fae27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59ddaae275ed139b5a69e75df87fae27_r.jpg&&&img src=&///fce496eaa4b3c3801f2f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2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img src=&///ff4cb8d765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f4cb8d765_r.jpg&&
消失?现在全国各地雨后狗尿苔般的“女德班”你看不到吗?有的人为了“复兴传统”还真是不遗余力呢。以下图片有令人不适内容/////////////////////////////////////////////////////////////////////////
传统武术——历史真的不长&br&&br&&ul&&li&现在的内家三拳太极、形意、八卦,尽管他们总敢扯是老子、岳飞发明的(抱大腿,我还真不信柏拉图、阿拉法特、乔布斯等人能发明出多么厉害的拳术),但实打实的去看地方志,基本都是明末至满清那时间段的农民和拳师创造出来的,所以太极拳的拳理充满了民科永动机式的奇思妙想,整天慢悠悠的练,还说一打起来能比谁都快,形意拳喜欢号称是血腥古战场上来的,却充斥着刨地和模仿动物的姿势,八卦掌最逗,侧向移动搞出了那么个练法,也只能拿来当信仰了。&/li&&li&少林寺在“解放”前是一个小破庙,里边儿啥也没有,连和尚都没有,改革开放前也仅有几个孤苦伶仃的老和尚(完全不会武功),此事真假您百度一下少林寺早年的老方丈对记者自述如何被释永信弄权排挤夺取方丈大位的种种细节描述就知道了,所以少林武功的传承么。。当属天朝发明,基本上一是收集点儿民间托名少林的外家功夫,二是按金庸小说的一些名称再编出来的,N多年前还出现过少林寺在藏经阁中找到了七十二绝技中的某功法这种武侠小说式的新闻,虽说金庸胡编少林武术的贡献很大,但也得佩服释永信堪称营销奇才,就是脸皮厚了点,打诳语。。。如今少林武僧苦练的那些银枪刺喉器械表演之类的绝技,不能说没功夫,但无疑是跑江湖卖艺的路数,出国表演说白了就是给老外看个稀奇,看个乐子,卖艺表演这类东西,往往都是即使你做不到但也不会多羡慕。实际上没什么事儿干的人,要编个功夫心法编个套路非常容易,就跟玩儿似的,能不能推销出去,就看背后的品牌了。&/li&&li&之所以出了个既传奇又无实证的民国武术神话时代,就是因为清末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跑江湖卖艺的、开拳馆的多了起来,得吹,不吹没饭吃了。民国传统武术公认的数一数二的武术大神薛癫,传说打拳时从一个矮凳子底下钻过去,动作快得竟没有一个人能看得见,要是来个科学分析呢,就是说他能把一般人5秒才能完成的全套动作在0.01秒内完成,以至于让别人连视觉暂留效应都没有。后来他被抓捕时,被两个小兵一左一右架着胳膊就逮起来了,然后枪毙,既没有东方不败横扫千军的霸气,也没能施展轻功逃掉。&/li&&li&一些外家拳历史更久些,但基本上没有从元朝跨过来的,元朝是个坎儿。去看看更早的古代史书你就会发现,中国古代连武人都不重视徒手搏击,因为在战场上拳头顶不住大刀和利箭,且以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准,拔罐子去湿气把细菌感染当成上火之类的对人体的理解,根本就不可能发明出任何超越现代已知科学的神功。&/li&&li&总的来说,传统武术基本上都是近两百三年左右的民间发明,不管是实用拙朴的外家拳还是洋洋自得的内家拳,再往前的民间武术都遗憾地但也没太大遗憾地失传了。而您在各种晚会表演上所看到的百分之百都是花架子。传统武术传得广了吹得多了就无所不能了,养生修心无敌,实战杀人也无敌,还有练武求道最后要悟道成仙的,反正什么都来了。一些人非得相信它多么厉害,本质上是自欺欺人,要以这种方式找到民族自豪感,真的假的不重要,他们找不到群体自豪感就没法活了。&/li&&/ul&
传统武术——历史真的不长现在的内家三拳太极、形意、八卦,尽管他们总敢扯是老子、岳飞发明的(抱大腿,我还真不信柏拉图、阿拉法特、乔布斯等人能发明出多么厉害的拳术),但实打实的去看地方志,基本都是明末至满清那时间段的农民和拳师创造出来的,所以…
我也说几个:&br&&br&&blockquote&但愿人寿世&br&何妨生意闲&/blockquote&&br&&blockquote&梦且得官原瑞物&br&呼之为寿亦佳名&/blockquote&&br&&blockquote&高卧于斯,豪杰千秋思造化&br&长眠得所,神仙一见可忘忧&/blockquote&&br&&blockquote&斫削为材,为人世到头事业&br&经营有术,尽平生结局文章&/blockquote&&br&&blockquote&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br&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他,离不得他&/blockquote&
我也说几个:但愿人寿世何妨生意闲梦且得官原瑞物呼之为寿亦佳名高卧于斯,豪杰千秋思造化长眠得所,神仙一见可忘忧斫削为材,为人世到头事业经营有术,尽平生结局文章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他,离不得他
这个问题,当然是说的男士。在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是求取了功名才婚配的,恐怕没有统计。因此难以个什么统计数,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br&&br&如从一般的行为规范上说,这个问题可能不成立。《礼记.大学》中就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语”成家立业“,在这里是并列连用,成家还在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说到了家也就是传宗接代的重要性。&br&&br&在旧秩序中,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是在与君王与国家的利益需要发生冲突时,才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即使这样,西晋时,晋武帝要召李密为官,李密要侍奉年迈的祖母,上书请辞,留下了千古名文《陈情表》,说其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并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之理,请求陛下应允他了决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结果情动圣上,赞赏他的孝心,还赏赐其奴婢,并让当地供给其祖母膳食,同意其祖母亡故后才出来为官。说明并非是完全的对立。&br&&br&所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问题中”成家“恐为笔误)之说,也非不婚。霍去病24岁即去世,有子嗣,他是汉武帝给他建了毫宅却因忙于战事不愿去看才说了这个话, 名将岳飞则是16岁就娶妻了。重功名而轻小家,这只是表明一种志向罢了。&br&&br&中国古代人的寿命短,按习俗结婚亦早,可能和苦读习武求功名会有点冲突,是不是因此就要推迟婚期,推迟到什么程度,究竟有多少,也难以考证。&br&&br&从前,农耕社会,有田亩可耕就行,急于抱孙子的父母,早早地就把婚事给你办了,民间习俗上早就有早结婚早有子早享福之说,直至今天,农村结婚普遍早于城里人。城里的人,结婚时间倒是大大推迟了,这和客观现实有关,大学毕业都20多岁了,再弄个工作,有个立足之处,还要点时间,先立业而后成家,就不鲜见了,没房没工作就成家,总觉得没着落,也在情理之中。在大学里谈恋爱的,多了去了。恋爱中的激情,有对象后的心安,也未必就无助于学业。至于一些希望有点成就或者出于某些工作考虑而推迟婚期的,当然也有,恐怕也只是一部分人的事。&br&&br&现在的人结婚晚点,总体上和客观现实有关,也还有不婚不子的,这在古代,要算大逆不道了。有婚不要子嗣的,不婚的,却又未必是无性亲密的,也不能都扯到立业上去吧。&br&&br&总之,这样的现象,应该是有,有些还是出于无奈,重事业不顾家的也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甚至刻意渲染它们之间的矛盾,仿佛这是不可调和、无法兼顾的。又或者,认为爱情家庭是事业成功后的必然附庸品。“也可能会有。但将其视为一个观念上的普遍的问题,却有以偏概全之嫌了。&br&&br&谢邀。
这个问题,当然是说的男士。在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是求取了功名才婚配的,恐怕没有统计。因此难以个什么统计数,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从一般的行为规范上说,这个问题可能不成立。《礼记.大学》中就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语”成家立业“…
没有,七夕是个虐狗节。&br&&br&&im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298& src=&///a9c7d584bd4ffa7191e36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a9c7d584bd4ffa7191e36f_r.jpg&&&br&&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src=&///edc61a8e0b918f4a22a1f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edc61a8e0b918f4a22a1f6_r.jpg&&&br&&br&&im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766& src=&///12eb594df82af936d7c9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
没有,七夕是个虐狗节。
哪怕你集齐了纪念屈原最早、离屈原投江地点最近、端午祭典搞得最盛大、纪念屈原最虔诚、吃粽子的历史最悠久等所有噱头,都不能让你的粽子更好吃。&br&&br&嘉兴粽子声名在外的原因在于好吃,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
哪怕你集齐了纪念屈原最早、离屈原投江地点最近、端午祭典搞得最盛大、纪念屈原最虔诚、吃粽子的历史最悠久等所有噱头,都不能让你的粽子更好吃。嘉兴粽子声名在外的原因在于好吃,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
首先明确一点,【道德】这货是个神马玩意儿?&br&&br&&br&&br&这世界上本没有【道德】,只有无数次的各种利益,势力相互博弈,最后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规矩】。OK?这被装逼的称为【社会契约】,我们可以更装逼的管它叫【江湖规矩】。为什么后来叫它【道德】?因为这些契约的确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的运转以及绝大部分人的绝大部分利益,所以显的特别神圣(也应该神圣)。为了让它有别于其他,我们称之为【道德】,并给道德一词冠以神圣的含义,方便以后什么江湖规矩都往里一扔,然后告诉你,这是【道德】,就不用再费劲解释新江湖规矩的合理性了。&br&&br&&br&&br&&br&&br&第二,神马是尊重?&br&
尊重,是一种交际礼节。它的基本意思是:1.交谈时不带侮辱性词语。2.语言客气,委婉。3.用敬称。(不熟悉的人之间)4.行为上让他人觉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br&
它不包括:1.别人骂你你要逆来顺受。2.别人说的都是对的。3.别人让你干嘛你就要干嘛。&br&&br&&br&&br&简而言之,尊重是一种不卑不亢的风度加对待他人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br&&br&&br&&br&如果以上解释看客无法赞同,那之后的解答也不用看了。&br&&br&&br&&br&下面回答题主问题:&br&&br&&br&&br&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尊重长辈?&br&&br&&br&我们尊重的不是长辈,而是尊重一个【人】&br&&br&&br&&br&&br&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尊重每一个【人】,虽然这很难做到,因为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让我们失去理智,但【尊重】是一种良好的教养,说的功利一点,它让你看上去与众不同一些。不是因为这个人是【长辈】,所以我们要【尊重】。这个不构成因果关系。&br&&br&&br&&br&&br&回到长辈这个问题,尊重长辈不是让你什么都听长辈的,长辈说的话都是对的等等。如我所说,你要不卑不亢,温文尔雅。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答应就是不答应,不高兴就是不高兴。你一定要指出来。但不是以一种激烈的态度(即满口脏话摔东西等等。),并非因为他是长辈,而是对任何的【人】,你都不应该这么做。&br&&br&&br&&br&&br&&br&&br&&br&最后,为什么我们把尊重长辈提高到了道德层面?上面我已经描述过什么是道德。尊重老人,实际上也是制衡的产物,说的难听一点,这是老人自我保护的一个狡猾的花招。老人的经验和智慧真的超出年轻人很多么?也许超出年轻人,但不会超出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因为世间就怎么点事儿。老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是顶尖的,行为力更是不行,要生存,除了感情的维系,就是舆论的约束,这时候,就产生了【尊重老人】的道德。这是原始生存的产物,为什么会延续至今呢?因为每个人都会变老,【尊重老人】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包括我们自己。&br&&br&&br&&br&&br&&br&就是这么简单。
首先明确一点,【道德】这货是个神马玩意儿?这世界上本没有【道德】,只有无数次的各种利益,势力相互博弈,最后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规矩】。OK?这被装逼的称为【社会契约】,我们可以更装逼的管它叫【江湖规矩】。为什么后来叫它【道德】?因为这些契约的…
傳統講&u&父慈子孝,兄恭弟悌&/u&,而非只講&u&子孝,弟悌&/u&。&br&&br&現代人早已完全不知何謂傳統,只無賴般要求子孝弟悌,卻忘了&u&父應慈,兄應恭&/u&。翻開《左傳》,第一個故事便是「鄭伯克段於鄢」,其中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悌,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br&&br&所謂春秋一言以褒貶,共叔段叛亂,不像個弟弟樣,自然不寫「弟」字。稱鄭莊公爲鄭伯,是諷刺其不教誨弟弟。兩個人就像兩個國君一樣,用「克」字,是諷刺二人無親情。「謂之鄭志」「不言出奔」,亦諷刺鄭莊公本就有殺共叔段之心,否則不會等到共叔段叛亂才動手。&br&&br&慈祥的老人,大抵說不出「我是個老人,你必須讓座給我」這樣的話吧。而那個於公交車上暴打不讓座的少女的老人,已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法律問題。&br&&br&所謂「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應當尊敬慈祥的長輩,但&u&得體的回敬&/u&不慈祥的老人,亦不應有爭議。&br&&br&曲禮曰:「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聞取人,不聞取於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守道德以律己,而非以律人。
傳統講父慈子孝,兄恭弟悌,而非只講子孝,弟悌。現代人早已完全不知何謂傳統,只無賴般要求子孝弟悌,卻忘了父應慈,兄應恭。翻開《左傳》,第一個故事便是「鄭伯克段於鄢」,其中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悌,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
中国用的农历是阴阳历。其中用阴历(也就是参照月亮)制定月份和日期。用阳历(也就是参照太阳)确定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br&因此24节气和现在的公历(阳历)相对固定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国用的农历是阴阳历。其中用阴历(也就是参照月亮)制定月份和日期。用阳历(也就是参照太阳)确定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因此24节气和现在的公历(阳历)相对固定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br& 讨厌浪费机票钱,
&br& 讨厌老家天寒地冻没法出门只能窝在家里,
&br& 讨厌家里电脑用起来不顺手没法干活,
&br& 讨厌见那些至今为止与我说话均未超过 5 句的所谓亲戚们,
&br& 讨厌他们假惺惺的问我都在做些什么,
&br& 讨厌吃圆桌饭,
&br& 讨厌春晚,
&br& 讨厌拜莫名其妙的年,
&br& 讨厌在家里无所事事半个月, &br&讨厌还得折腾回来,
&br& 讨厌与自己的世界隔绝了半个月.
讨厌折腾, 讨厌浪费机票钱, 讨厌老家天寒地冻没法出门只能窝在家里, 讨厌家里电脑用起来不顺手没法干活, 讨厌见那些至今为止与我说话均未超过 5 句的所谓亲戚们, 讨厌他们假惺惺的问我都在做些什么, 讨厌吃圆桌饭, 讨厌春晚, 讨厌拜莫名其妙的年, 讨厌在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联 下联 此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