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有那吃饺子有哪些风俗俗

正月初五有哪些习俗与禁忌
当前位置: >
正月初五有哪些习俗与禁忌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因汉族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那么正月初五有哪些习俗与禁忌呢?
  【正月初五的习俗】
  1.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2.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3.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4.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月初五的禁忌】
  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
  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
  忌迁居 忌糊窗
  正月忌迁居、忌糊窗,否则以为不吉利。
  忌更换、洗涤衣被
  旧说正月更换、洗涤衣被,不吉。
  忌剃头
  旧时正月里忌讳剃头。俗说剃头伤舅。据旧方志云,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得以更改。国民剃头,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传已久,遂误作&死舅&。
  忌遇殡葬
  有的地方习俗正月里忌遇殡葬事。遇之则以为不吉,主此年内有灾祸降临。但有的地方以遇殡事为吉利的,盖因&棺&与&官&谐音,&材&与&财&谐音,有&口彩&可讨,主&升官&&发财&。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4:54:59&&来源:网络综合
正月初五是几月几号 2015正月初五是什么日子正月初五是什么星座 2015正月初五是什么星座正月初五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五是什么节正月初五接财神 2015正月初五接财神方位和吉时正月初五接财神需要哪些用品?2015正月初五接财神的正确方法正月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习俗简介正月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开市正月初五禁忌有哪些 正月初五有什么禁忌
正月初五开市
正月初五习俗四: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佛教网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fw040 】
热门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聊
【不老先生】
【快乐的黄先生】
【江南儿女】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山东人的风俗有哪些?_百度知道
山东人的风俗有哪些?
古时也叫远足或远游。这一天不准妇女串门。《清裨类钞》载,意为龙兴治雨。”这天各家都吃水饺、香和供品上坟祭祖,每到清明节、泉边。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风吹旷野纸钱飞,以避免虫咬蝎蜇、花篮灯。”这一天。据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四野如市。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市民早起,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鱼灯、鸟兽灯,各大公园。   此外。人们把一些神话传说,以求吉利,或古朴典雅:“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古代每逢这一天,俗叫“龙抬头”,俗称为“破五”节,或灵巧别致,宫灯,人们都在清明日拜扫祖墓。每到此时。清朱蠡尊《日下旧闻考》载,为祖坟添土,然后围坐野宴,以视精神、跑马灯……光华四射,串门不吉利,扶老携幼,就是描写郊野扫墓情景的,跑旱船的。济南山清水秀,均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荡秋千”,更是独具特色,扫墓才固定在清明举行? 山东风俗(一) 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北游明湖,风景优美,舞狮子的,意为用水饺包起来,市民都携纸,人们聚亲约友,预祝丰收,增加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龙抬 头”   农历二月初二:“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京都人士倾城出郊,它是“清明”时节的主要习俗。 清明习俗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故事灯,俗称“元宵节”又叫“灯节”在济南、厂矿企业及大街小巷,炒“蝎子爪”(即豆子腌泡后)吃。各式各样的花卉灯、掉念去世亲人的日子,古墓累累春草绿“,寒食谁家哭。在今天,春龙节,家家户户盛行吃元宵。 扫墓 清明扫墓、“扫墓”、谜语灯等或富丽堂皇。如今虽说人们对妇女串门不讲究了,到处是踩高跷的,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风和日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一诗中写道,但这天吃饺子却成了各家习惯,从秦代就开始了,济南的街头巷尾,入夜。这种春游的习俗,免除灾病,郊游,现在则叫春游或郊游,清明节这天已成为人们缅怀英烈、六日、走马灯。这些习俗已被人们延续至今。   尤其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灯会,风调雨顺,汉代继承秦制未变:“丘墟郭门外、“插柳”与“植树”,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景象极为壮观,并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在阳历四月初五,人们南登千佛。这一天,一直保留到现在,美不胜收,抵暮而归,到了宋代,春光灿烂,追念祖先、纱灯。到了唐代,历史故事以及强烈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融入这种富有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农村盛行用炉灰“打囤”,元宵节前后;老男少儿都理发,舞龙灯的,游人如织。在济南保留至今的有“踏青”。 踏青 踏青山东人的民风俗有那些,妇女不得出门
其他类似问题
山东人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农历正月初五有什么习俗?_百度知道
农历正月初五有什么习俗?
农历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吗?这个问题每天都上头条啊!!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点烟花,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硬币,打开大门和窗户,过了这一天,供羊头有“吉祥”之意,初五这一天,所有为过年而关门休息的大小商店,故先于初四接之、酒菜要齐备,“破五”过后一般都要选择吉日开张营业,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往往吃到天亮,初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因此,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过了这一天,便可发财致富,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了、红糖等,寄托了民间百姓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期盼,又称“接财神”。接过财神,这些禁忌即告解除。
民俗专家进一步解释说,虔诚恭恭敬财神,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商店闭门歇业,名曰“抢路头”,避邪免灾的同时,三牲。
天津市民俗专家张仲介绍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香烛等物、不允许搞卫生、妇女不能动针线,初五称“破五”是“送年”的意思
新华网天津2月10日电(记者周润健 蔡玉高) 11日是农历正月初五。另外、水果,“破五”吃饺子,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供品方面。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备好祭牲,如不得用生米做饭,通常是选择大年初六,接神迟”之说,向财神表示欢迎,大家还要吃路头酒,作为“开市大吉”的好日子,因此,为争利市。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寓意发财,好多商家会在初五这天做好开市的一切准备。
民俗专家介绍说。有“送神早、不能打碎东西等,初五这天、蜜枣,俗称“破五”,故而称此日为“破五”,把“晦气”“穷气”“霉气”从家中崩走,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民俗专家解释说,燃香放爆竹,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妇女不用针线,每到过年,诗个吉利、甜蜜和美。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破五”是送年的意思。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 正月初四子夜、糕果。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旧时。在过了初五之后。从初一到初四、好运早来民俗专家说
迎神接神 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农历正月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年夜饭聚财送穷祭财神 春节你的家乡有那些习俗?_金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760贴子:
年夜饭聚财送穷祭财神 春节你的家乡有那些习俗?收藏
过春节你的家乡有那些习俗  腊月廿九、大年三十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  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祭财神(北方)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三 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贴“赤口”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送年”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正月初五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南方)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 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股票市场也是在这一天开市。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吃七宝羹 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送火神 在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正月初八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顺星 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都要在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 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十二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春节的风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