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中央广西扶贫办主任任是谁担任

日 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在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日 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在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来源:政策法规处&&&&作者:&&&&时间:&&&&浏览
突出特色 &&&塑造品牌&& 实现倍增
全力开创乡村旅游扶贫新局面
(2011年5月20日)
省扶贫办主任&& 叶韬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首个“中国旅游日”之际,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革命圣地遵义召开全省首届乡村旅游扶贫活动周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意义十分重大。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李长春同志和习近平同志最近对贵州扶贫工作特别是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栗战书书记关于“促进旅游升温升级”,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和“十大助农增收措施”,拓展我省扶贫开发新领域,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扶贫新亮点,全力开创我省乡村旅游扶贫新局面,实现项目区贫困农民收入倍增和稳定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刚才,大家聆听了省委王富玉副书记对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批示。昨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遵义市产业化扶贫基地,亲身感受了产业扶贫给当地经济和贫困群众带来的巨大变化。下午,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同志亲自出席“2011年贵州省首届乡村旅游扶贫活动周启动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充分肯定贵州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现实和最有效的路子。昨天下午,我们还参观了娄山关战役景区,深切感受到红军长征文化的魅力,并实地考察了汇川区板桥镇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刚才,遵义市刘兴万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汇川区、荔波县、黎平县、花溪区就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情况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我都赞同。省办之所以选择今天在遵义市召开现场会,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有特殊意义。76前,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取得了娄山关大捷,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丽诗篇。在新十年的扶贫攻坚战中,我们扶贫人必须具有“从头越”的大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气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殚精竭虑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去争取更大的胜利。二是有纪念意义。三百多年前,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写下了60余万字的地理名著和旅游巨篇《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研究中国山川地貌、启迪人们开拓旅游事业的宝贵财富。国务院决定把《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昭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和谐、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而我们今天召开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标志着贵州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开拓了扶贫开发的新领域。三是有典型意义。遵义市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得有声有色,成效明显,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四是有现实意义。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城乡和谐促进增收是文化旅游之义。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既拓展了扶贫领域,又推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传承文化、提升素质,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开辟了新途径和新空间。大家普遍感到,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对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收获很大。下面,根据省办党组研究的意见,我就加快推进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开创乡村旅游扶贫新局面
4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特别强调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国人民共同进入全面小康。同时要求,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奏响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前进号角,为我省扶贫开发特别是乡村旅游扶贫指明了方向。
(一)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的迫切需要。去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与栗战书同志即将履新贵州谈话时指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欠发达,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要继续抓紧抓好扶贫开发,要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民族文化产业”。今年3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和绿色文化资源丰富,“有很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旅游景区”,殷切希望贵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并与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自然生态游结合起来,使红色旅游成为贵州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旅游品牌”。5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视察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自然景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要“以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贫困乡村为重点,打好扶贫攻坚工程这场硬仗。要在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参与式扶贫”。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将扶贫开发与旅游业有机融合起来,有利于发挥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达到“寓学于游、寓健于游、寓乐于游”,完全符合中央领导重大决策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国发[2009]41号),是提高新十年扶贫开发成效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是深入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工程的现实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深入实施扶贫脱贫第一民生工程和“十大助农增收措施”的重大部署,客观上要求我们找准扶贫开发的着力点。从近两年的实践和昨天大家参观遵义市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效看,省办党组提出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开发主要抓手的思路是正确的,也很受基层群众欢迎。目前,大家对产业化扶贫能最大限度覆盖贫困区域、最大限度促进贫困农民可持续增收已基本形成了共识,正全力推动形成“东油西果南药中蔬面上牛羊”的产业布局。应该说,各级扶贫部门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同时,顺应新形势要求,大家对“东油西果南药中蔬面上牛羊”产业格局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不断调整。比如,根据省委、省政府最新指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建成1000万亩核桃,省办正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很快就将各项工作安排到各地,各地要提前做好准备。但是,按照“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即以“少生快富工程”为主体,“产业扶贫致富工程”和“培训转移就业阳光雨露工程”为两翼,“三个一细胞工程”为补充的要求,我认为,我省扶贫产业中的第二、第三次产业尚未完全破题,急需拓展和提高。大家知道,完整的扶贫产业链应该涵盖一、二、三次产业,而现在我们主推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基本都集中在第一产业即种养业领域。虽然我省在全国已成功打造出了种草养畜的“睛隆模式”、“一品为主、多品共融、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作法”等先进典型,但由于第一产业极易受极端气候、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的以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我省扶贫产业中还处于起步阶段,是我省扶贫开发的“短板”。因此,尽快拉长扶贫产业链条,补齐“短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天,我主要就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谈点看法。
事实上,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我省已具备很好的条件。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贵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之地,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永载史册;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红军走遍了贵州60多个县,留下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出奇兵、乌蒙山千里回旋、娄山关大捷等许多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二是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籁之音侗族大歌,“天下第一苗寨”等特色鲜明、品种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等大批风光旖旎的真山真水。徐霞客在贵州行程1500余里,活动51天,游览了6个市(州、地)20多个县,留下了对神奇瑰丽的黄果树瀑布“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的千古绝唱。绿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高度赞誉:“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作,那么,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李长春同志称赞贵州“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有很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很知名的旅游景区”。300年前的刘伯温曾赋诗赞誉“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一语道破贵州的后发优势所在。据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快速增长,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位次排名由第23位上升至第17位,难能可贵。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大有作为,应该努力地去闯、去试。
(三)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是实现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赵克志省长在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从刚才作大会交流发言的遵义市汇川区、黔南州荔波县、黔东南州黎平县、贵阳市花溪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完全符合克志省长的重要指示。同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乡村旅游扶贫还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优结构,就是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有利于优化贫困地区的农业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旅游需求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扩消费,就是说乡村旅游扶贫有利于扩大城市居民消费,拉动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通俗地讲,“不怕农村人穷,就怕城市人不富”,因为城市人富了,自然会来生态环境优良的农村消费,来追求返璞归真的乐趣。增就业,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旅游业能促进城乡和谐,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而且对推动全民创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不但有利于解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带动交通运输、餐饮、手工业等其他领域、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更多人的创业就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不需要复杂的工艺性协作和高深的技术,并且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典型的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综合效益突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对调整我省农业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是尽快实现贫困农民收入倍增的重大举措。李长春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制定专门的城乡收入倍增计划,明确用几年的时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所以,省办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会后,根据大家的修改建议完善并正式印发执行。大家要看到,“十二五”期间,随着贵广高铁、厦蓉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入黔游客将大幅度增长,贵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将大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像汇川区板桥镇、绥阳县温泉镇等大批风情小镇和旅游小镇将应运而生,乡村旅游扶贫的接待条件将有质的变化,贫困农民实现收入倍增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去年,我考察了江口县太平乡梵净山村蒋厚发家,他因为开办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荔波的同志也给我介绍,在小七孔景区附近的一户农户,年收入高达50多万元;开阳县禾丰乡依靠乡村旅游名声鹊起,有的农民年收入超过10万元,是五年前的5倍多。6年前禾丰乡的贫困人口大概有7、8千人,现在只剩下了几百人。另据新闻媒体报道,“十一五”期间,贵州旅游扶贫效果显著,全省共有42万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致富。2010年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个,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这些生动的实践无一不启示我们,乡村旅游扶贫大有作为,必将成为扶贫开发的新亮点,必将成为贫困农民收入倍增的新渠道。
实践证明,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来得最快、增收最多的是发展乡村旅游业,这既是推动产业化扶贫的必由之路,又是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镇过渡,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便捷通道。我们要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始终把握“到2018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减贫摘帽、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五大目标,精心谋划“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推动贫困农民实现收入倍增,贫困地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全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条件已完全具备,正蓄势待发。
二、把握关键、突破重点,全面推进贫困农民收入倍增取得新突破
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贫困农民收入倍增,缩小地区差距,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让贫困群众共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与全省人民同步迈进小康。当然,作为扶贫开发的新领域,大家还不太熟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贫困村,虽然生态环境比较优美但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严重滞后,发展乡村旅游制约因素还比较多,需要我们创新帮扶机制,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持久激发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热情。这次会议印发的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明确了今后我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这里我只讲一下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思路。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王富玉副书记亲自明确了“十二五”我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主题是:多彩贵州乡村游、抓好旅游促增收。为落实王富玉副书记的指示,省办研究提出了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三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开发,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坚持统一规划、试点先行、分类指导、连片开发,区域推进;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到村到户、尽量直补、利益联结、股份合作、滚动发展。总体目标是:围绕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等主题,加快形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按照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关于乡村旅游扶贫要实现3个20%(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来自乡村旅游、农村就业人员的20%来自乡村旅游、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来自乡村旅游”)的重要指示,力争“十二五”期间在300个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每年打造2-3个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到2015年形成10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品牌,;乡村旅游扶贫总收入达20亿元,项目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百分点以上,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化、五年上台阶”的总目标。
(二)把握关键,突破重点,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效益。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明确“扶贫增收”这一核心,要把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作为扶贫工作来做,要积极引导贫困乡村农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最终要让贫困农民成为真正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把握的关键,只有坚持瞄准机制,乡村旅游才能对贫困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减贫摘帽”,特别是对尽快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中央即将颁布施行的《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抓好规划编制工作,健全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体系。一是突出功能分区。省办将抓紧颁布全省“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并在全省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即以“历史转折,出奇制胜”为主题,重点在黔北遵义发展红色旅游;以“民族风情、醉美天下”为主题,重点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州发展民族风情游;以“生态休闲、乐享人生”为主题,在全省适宜地方开展生态休闲旅游。各县(市、区)可结合上述要求,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列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或修编本地“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二是开发与保护并重。各地在编制规划时,要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古村寨民居要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重点文物古迹等应维持原貌,坚决制止破坏历史风貌的拆建。大家必须明确,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必须以不破坏环境、不浪费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前提,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三是明确扶持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不只是考虑贫困因素,更要考虑市场因素,即贫困村作为旅游目的地其可进入性和市场前景至关重要。因此,目前省里主要考虑在国家和省认定的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或基础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地方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按照昨天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的要求,省办将对条件成熟、有积极性的贫困村择优逐一打造,扶优扶强,待条件成熟后再渐次推开。至于编制规划的具体要求,各地都已经编制完成了“十二五”扶贫规划,其中好的作法都可以借鉴。
2、明确具体扶持政策措施。会后将印发的《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比较全面,这里我只强调四点:一是提供资金支持。省办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安排5亿元以上资金,打造10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形成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培育并命名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龙头企业、示范村和示范基地。同时,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招商引资、引进战略联盟合作者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扶贫。二是明确资金投向。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八个方面:(1)项目区贫困农户发展农家观光果(菜、茶、药、竹)园、花卉、农家鱼塘、农家特种养殖园(场)等种养业补助;由带动贫困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的种养示范基地建设补助。(2)乡村旅游扶贫接待户对家庭旅馆、乡村旅馆进行客房、浴室、厨房、厕所等设施改造补助(参照当地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执行,并优先安排贫困计生户)。(3)项目区贫困农户开发餐饮“农家乐”、农家茶馆、兴办农家作坊开发民族民间工艺品、纪念品、特色食品等旅游商品补助。(4)项目区内集中修建旅游公共卫生厕所、人行便道、照明绿化、特色旅游购物街、民俗博物馆、旅游标识、文化休闲娱乐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或配套设施建设补助,但比例不得超过该项目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20%。(5)项目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6)对投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且确保贫困农户直接受益的扶贫企业给予贷款贴息。(7)对贷款投入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贫困农户给予贴息支持。(8)其他有利于贫困农户直接增收的旅游项目。三是明确受益对象。各地在确定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时,必须瞄准真正的贫困户,对受益对象必须公示,绝不能优亲厚友。对公益设施建设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四是推行绩效考评。省办每年将组织对项目县从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纳入以奖代补范围。工作开展好的,可继续给予扶持。五是鼓励减贫摘帽。各地要将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作为减贫摘帽的重要内容给予大力扶持。
3、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机制。一是先富带后富。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受益农户从收益中分期偿还财政扶贫资金的机制,将收回的资金安排给其他贫困农户,实现扶贫资金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实现资源整合。各地要本着“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整合部门资金集中投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区的力度。省办也将统筹安排各类扶贫开发项目,将乡村旅游扶贫与整乡推进、互助资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其他扶贫开发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以形成扶贫项目聚合效应。三是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按照“自愿、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导项目区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为贫困户提供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提供市场信息,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能力。四是积极培育并引进优强企业。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防范产业发展风险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参与。各地要积极引进和鼓励扶贫龙头企业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农户”的运作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资产入股,自由联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建立统计监测制。各项目实施地扶贫办和乡镇党委、政府要帮助项目村建立农民旅游协会,明确人员负责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的统计,每季度将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受益农户收入等情况上报当地扶贫部门汇总后,报省办政策法规处,以掌握面上情况。
4、着力塑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我省明确“十二五”主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但全省以自然生态、民族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气候条件为特色的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同质性高;从周边环境看,贵州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广西、四川、云南、重庆等周边省区市有一定的趋同性,同质化竞争较强。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主推特色,错峰发展,才能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取得积极进展。如雷山县以“天下第一苗寨”来打造西江苗寨,黎平以“天下第一侗寨”来打造肇兴侗寨都很成功。各地一定要避免许多景点建筑风格一样,接待游客形式一样,歌舞表演一样,服饰一样、旅游商品一样,饮食也一样的情况,古朴、特色比什么都重要,“特色+精品”就是乡村旅游扶贫的生命力所在。省办的考虑是以“点”为中心建设精品旅游示范点,以“线”为重点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即首先选择在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再将“点”通过精品旅游线路设计连成“线”,然后将“线”串成带,最终在全省形成“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生态休闲”的三大主题功能区。希望今年首批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的项目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办,特别是承办第六届旅发大会的黔西南州的同志要多思考这个问题,多动脑筋,在创意、理念、思路和规划布局上有大的突破,为全省率先闯出一条路来,树立榜样。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品牌战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旅游扶贫产业走向国内外市场。
5、着力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要坚持“省指导、市协调、县统筹、乡实施”的原则。各地要开发建设一批民族村寨型、古镇型、环城市型、环大型景区型及沿交通要道型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特别要围绕大型景区、消费能力强的县城和气候宜人的地方,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在项目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旅游环境整治和旅游公厕等设施的卫生,切实改变目前旅游村寨普遍缺少村寨简介,指路标牌,警示标志,村寨游览路线图,景点介绍等中英文对照牌的状况。
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重点支持项目区贫困农户开发“三大类产品”。即:围绕乡村建筑、乡村服饰、乡村田园风光、乡村手工艺品,开发体现田园风光的旅游产品;围绕旅游者参加农耕、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开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参与型农家旅游产品;围绕各具特色的民族饮食、医药、服饰、生产工具、婚丧礼俗、节庆活动、娱乐竞技、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民间文学,开发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产品。加快构建以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力争打造乡村旅游扶贫高地。一是结合核桃、油茶、草地生态畜牧业等扶贫产业建设,创建农家乐和农家客栈,条件成熟时可创建乡村影视、摄影创作基地和郊野生态示范农庄。二是大力开发油菜花节、百里杜鹃花节、梅花节、猛牛争霸赛、民族民间绝技表演大赛等乡土气息浓郁的节庆活动平台,形成一批参与性强、体验内容丰富并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产品。三是开展户外拓展及现代极限体育运动,开展漂流、登山、攀岩、探险、野外科考、低空跳伞、骑马、自行车竞技等活动,吸收更多旅游者。
6、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需要有自己完整的人才队伍。而现实中无论是导游,管理人员还是乡土表演人才都严重匮乏,尤其是缺少民族文化旅游整体规划、设计人才和在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身独特风格形成旅游产品的人才。由于缺少相应人才,许多乡村旅游景点处于管理粗放、低层次的维持状态,精品景点相对缺乏,大部分地区还仅仅是以“农家乐”的面孔出现,展现给游人的不过是吃吃农家饭、游一游乡间的景色,而且许多游人在游玩过程中最沉迷的竟然是棋牌乐。各地要结合“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举办农家乐培训班,从服务礼仪、客房操作、传统菜制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可利用省内高校等现有教育资源,委托培养旅游专业人才。要经常协调旅游企业和旅游专家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服务人员、导游员等开展旅游团队服务意识和阳光心态等方面的培训,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7、加快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各地要发挥我省多民族文化特色及民间工艺品优势,借助“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制作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交易会,扶持民间艺人和工匠建立生产合作组织,加强知识产权的申报和保护,鼓励旅游产品研发机构、企业和民间艺人从事民族民间工艺品、纪念品、特色食品等旅游商品开发。在资金和项目上扶持旅游工艺品制造业、旅游食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支持旅游城镇建设民族风情旅游购物街,在乡村旅游景区(点)挂牌扶持一批诚信规范的旅游购物商店。加强旅游商品的品牌和原产地保护,引导商标注册,支持申报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
8、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宣传促销。各地要学习借鉴省领导亲自赴省外、境外推介贵州旅游的作法,采取多种方式“走出去”搞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的营销工作。省办将考虑在适当时候,举办全省性甚至全国性的“乡村旅游扶贫形象大使”和“乡村旅游扶贫标志、徽章”征集活动,组织媒体记者采风团,走进乡村感受扶贫巨变等系列活动。大家要注意发挥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促销主体作用,以重要民俗文化活动、节庆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等为平台,不断培育新的乡村旅游扶贫消费热点。要加强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的合作。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省办将考虑挂牌扶持一批诚信规范的旅游购物商店和诚信守法示范户。
&三、真抓实干,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提升扶贫开发成效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扶贫部门,紧紧依靠贫困群众,不断开拓创新,共同谱写扶贫开发壮丽的新篇章。今年时间将过半,各项工作必须抓紧推进,提高执行力至关重要。大家对此务必提高认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一要搞好总结。去年实施过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江口、黎平、雷山、印江、松桃、铜仁等6个县,既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又要仔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如何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上,要多动动脑筋,多想办法,总结材料要在6月10前报省办政策法规处。二要搞好汇报。今年即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20个县的同志回去后,要抓紧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本次会议的精神。省办最近将组织专家对第二批项目县申报的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请各县提前做好准备。项目县所在市(州、地)扶贫办要做好指导、协调工作。项目实施乡镇要抓紧做好发动群众、确定受益群众等基础性工作,在实施方案没有经省扶贫办批复前,一律不准动工建设。三要抓好落实。今年即将实施项目的首批20个县,总的要求是力度大、方案细、步伐快、起点高。还是那句老话,“谁积极就支持谁”,“谁干得好就多扶持谁”。在实施产业化扶贫中,要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建立“纲要引导规划、规划引导项目、项目落实资金”的扶贫项目管理体系;牢固树立项目经济观念,建立“项目竞争入围――可行性评审下达立项计划――批复实施方案――下达资金计划――组织实施项目――项目全程监控――项目绩效考评――落实以奖代补”的扶贫项目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扶贫产业积极、健康发展。
同志们,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大家一定要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希望大家充分履行职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各方面的服务,秉承“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以“从头越”的干劲和滴水穿石的韧性,抢抓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机遇,认真分析形势、全面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在贫困地区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90华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扶贫办主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