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是钧瓷,上天让遇到唐钧 延迟退休,宋钧,发了

郏县唐钧: 一个古老又年轻的稀有瓷种--平顶山新闻网
郏县唐钧: 一个古老又年轻的稀有瓷种 08:47:18&&&&&&&&&&&&来源: 分享到:
温书功 宁建鹏
直径70多厘米的“唐凰涅槃挂盘”上,一只美丽的凤凰展翅欲飞;40多厘米高的一只“上山虎”,抬头望月,威风凛凛;一匹黑中透亮的骏马前蹄腾空,栩栩如生……一件件形态各异、窑变万彩的唐钧瓷,在灯光照射下,显得魅力无比。这是1月14日,笔者在位于郏县安良陶瓷产业园内的“中国唐钧名窑”中心看到的场景。
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任继伟告诉笔者,“唐钧”就是“唐代钧瓷”。上世纪50年代以后,宋钧得以恢复与发展,而唐钧只是存于博物馆和专家学者的论著中。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瓷界新宠,是一个曾辉煌一时而又被历史烟云遮掩魅力的国之瑰宝。
郏县位于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这里拥有丰富的煤炭、陶土、铝矾土、紫砂陶土、高岭土等资源,为我们的祖先在此烧制钧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据史料记载,唐代郏县周边瓷窑众多,质量较高,陶瓷业十分兴盛。在郏县100多处古窑址中,发现的唐代古窑址就有5处,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
1962年和1983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先铭曾两次来到郏县黄道、谒主沟古窑遗址考察,他根据在这里发现的碎片、窑具等实物研究测定,得出窑址系“唐钧窑”。古陶瓷专家陈万里也在他的《中国青瓷史略》中对郏县古窑址这样描述:“民国时曾经发掘过,从所发掘出的碎片可以认定为唐钧瓷……”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唐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俊峰介绍,郏县黄道窑在古陶瓷学术专著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直至2006年,古陶瓷大家叶哲民先生在其编写的《中国陶瓷史》一书中首次公布了一个湮没了千年的唐代黄道窑的品种,从此黄道窑才引起陶瓷学者的广泛关注。
任继伟告诉笔者,在2004年全国陶瓷学术研讨会上,他见到了生于郏县安良镇曹沟村、曾为解放后恢复五大名窑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陶瓷学家李国祯。李老告诉他,在陶瓷界,人们都知道宋钧,而不知道唐钧,然宋钧是由唐钧发展来的,唐钧是窑变艺术的源头,为北宋的钧瓷盛世提供了动力。
为了恢复唐钧烧成工艺,任继伟专门制作了一个0.5立方米的实验窑炉,组建了一支以他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对恢复唐钧烧制技艺进行反复实验,最终于2012年底成功恢复了唐钧的烧制工艺。他所烧制的《黑唐骏茶具》《唐钧壶》《唐尊》等数十件作品在全国、全省陶瓷艺术大赛中多次获金奖和银奖。
据了解,李俊峰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拉坯、修坯等钧瓷生产工艺。他说,唐钧传统烧制工艺分柴烧和煤烧两种,包括选料、配料、拉坯、成型、修坯、干燥、施釉、烧成等几十道工序。要经过低温蒸发、中温氧化分解、高温焙烧和停火冷却等流程,才能形成胎质坚硬、釉色独特、窑变万彩的效果。如今,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窑变效果)成了传奇钧窑的镇馆之宝。《基业永固》《一统天下》等获得了国家产品外观专利,《白雪公主赏盘》《天球瓶》等数十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2013年,他被市文广新局授予“唐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助“钧”发展
日,郏县唐钧接受了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学者的大检阅。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下发了关于授予郏县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专题文件,决定授予郏县为“中国唐钧基地”,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荣获此项荣誉的区域。
近年来,郏县以建设文化强县、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快唐钧产业发展的路子,成立了唐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唐钧产业发展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在融资、用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唐钧产业发展的措施。同时,为充分挖掘唐钧产业文化内涵,扩大“中国唐钧基地”影响力,郏县不断加大唐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和组织唐钧企业参加各类陶瓷艺术展览、大赛,引导唐钧企业积极开发适应当代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使郏县唐钧真正成为文化名牌、企业品牌。 责任编辑:王燕
 相关新闻
平顶山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平顶山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平顶山新闻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平顶山新闻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平顶山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平顶山新闻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平顶山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平顶山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 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邮编:467002&& 传真: 豫ICP备号 豫平公网安10大师虽已去 钧瓷情未了——已故钧瓷大师晋佩章
河南玖魅实业有限公司
大师虽已去 钧瓷情未了——已故钧瓷大师晋佩章
个人简介:
晋佩章,河南省禹州火龙乡晋村人,生于1926年9月,逝世于<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6月,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终身荣誉院士、河南文史馆馆员。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10月,晋佩章开始参加工作,并进入中原大学学习;<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3月参军;<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5月转业,历任禹州钧瓷一、二厂供销股长,实验室主任,技术科长等职;<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创办“刘山窑艺实验室”,专门从事北方名窑的研究和名瓷的仿制工作。
在潜心钻研、率先完成宋早期不同蓝色乳光釉的研究与仿制的同时,将钧瓷的起源向前推进200多年。其作品古朴典雅,窑变美妙,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等机构收藏陈列。
同时,晋佩章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钧瓷论文20余篇,出版钧瓷专著有《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窑探源》、《中国钧窑釉彩》、《钧瓷史话》、《话说钧窑》、《钧瓷志》(参加编撰)等。曾参加在美国纽约东西方艺术家交流协会举办的艺术展。
晋佩章对古代钧窑有着深入的研究,不仅著书立说,还勇于躬身实践,创作出许多闻名遐迩的现代钧窑作品,他在钧瓷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被誉为“钧瓷泰斗”,“钧瓷名片”、“中国现当代钧瓷文史、艺术与科学集大成者”、“国宝”。
主要成就: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美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终身荣誉院士;
中国北方名窑釉彩研究;
改革开放后钧瓷发展的推动;
代表作品《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窑探源》、“富士霞光”盘等。
生平履历: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3月参军,戎马前半生;<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5月转业一入瓷区,笔耕冶陶后半生;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9月,开辟了钧瓷原料就地取材的新途径;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在景德镇陶瓷上发表与田松山合作的,《从禹县九十六处古钧窑遗址的调查浅谈钧台窑的艺术成就》[5],并率先完成了“宋早期各种深浅不同蓝色乳光釉”的研究和仿制工作;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钧瓷史上第一本专著《钧窑史话》,填补了钧瓷文化专著的空白。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离休前,与郑大教授高正耀合作论文《元代钧瓷釉的穆斯堡尔谱分析》在物理学期刊《核技术》上发表。利用频谱分析,对唐钧花釉和宋钧釉工艺技术进行对比研究,证实钧瓷源于唐代,将钧瓷的起源向前推进200多年;
离休后,于1988年创办“刘山窑艺实验室”,专门从事北方名窑的研究和名瓷的仿制工作。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6月17日至30日,其作品被选送至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举行的“中国钧瓷珍品展”;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第一版《中国钧瓷艺术》;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获“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是河南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河南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于8月12日评出,晋佩章成为该奖项首位获得者。8月16日上午,晋佩章河南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暨个人钧瓷艺术展在郑州举行;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1月其作品“和谐宝鼎”“葵花尊”“观音瓶”等6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创下国家博物馆一次收藏单一瓷种件数最多的纪录;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示,晋佩章(钧瓷烧制技艺)入选;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日,晋佩章病逝于神垕镇,结束了他“半生戎马半生钧”的人生。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6月,晋佩章先生被查出患有肺癌,他深知自己时间不多了,就在他简陋的住室内,他拖着病重的身体,夜以继日,笔耕不缀。他向前来看望他的领导和钧瓷界的大师说,他还要再写两本书,才对他挚爱一生的钧瓷艺术有所交代。
然而,病魔在无情地摧残着他的身体,终于,在5月初,晋佩章先生再次发病,躺在床上仍念念不忘自己最后写的书稿,叮嘱儿子晋晓童,无论如何也要把书修订完,尽快出书。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晋佩章先生看着电视常常泪流满面,经常和老伴谈起灾区群众的困难。5月15日,神垕镇举行了捐款仪式,他让老伴取出5000元捐给了灾区。
不久,河南省陶瓷玻璃协会也发动了全省的艺术家捐款捐物,晋佩章先生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让儿子把价值170多万元煤烧钧瓷太平尊捐了出去。此时,晋先生意犹未尽,他还想为灾区的群众做些什么。不久,他又将自己亲手制作的6件钧瓷珍品捐出来,委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拍卖后,将得款全部捐给灾区。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6月8日晚,晋佩章大师病逝于让他魂牵梦萦的神垕古镇,享年83岁。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骉评价道:我对晋佩章大师一生的理解就是‘炉火不灭,笔耕不缀。’他用毕生的精力,记录了钧瓷近50年的发展历史,他把神垕镇的各种传说、标本、史料广泛进行收集,然后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并著书出版,对钧瓷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陶瓷玻璃协会会长王爱纯女士说:晋大师不仅技艺独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人品和艺德,他没有门户之见,悉心授徒,毫不保留,无私奉献。我给他总结了六句话:晋老先生一生情,窑火常伴钧魂梦,历来无私多奉献,不为荣华不为名,寒舍立下万言著,留下珍宝万代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先生对晋佩章先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晋大师为人忠厚,平易近人,与同行交流毫不保留,为记录钧瓷、宣传钧瓷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品欣赏:
荷口螭龙瓶,高430mm腹径210mm足径120mm。造型古朴端庄,庄严大气。荷口,以螭龙为饰,蕴含“美好、吉祥、平安、祥和,镇宅、辟邪”之意。釉质玉润透活,开片如鱗,冰裂如织。釉色呈玛瑙红、玫瑰紫、玉青色,晶莹鲜艳,玉青釉在高温的熔融下形成的气泡密如攒球。整体形态气韵含蓄,具有北方特有的粗狂豪放,又不失细腻温润的艺术风格,瓶身下半部鱗状片纹当年被晋佩章大师称之为《龙鳞纹》。神奇独特的窑变效果堪称钧瓷窑变艺术的上乘之作。
“山花烂漫”兽耳尊是由钧瓷艺术大师泰斗晋佩章老先生80岁高龄时创作的一件顶级作品。它器形端庄高雅,柴窑烧制特有的釉色温润而含蓄,绿中泛红,红中泛紫,体现了“绿如春水出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美学境界和艺术效果,更宛如朵朵烂漫的山花正在春天里绽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钧 风险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