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袁世凯登基 有一个道士去他家说他只能当83天皇帝登基背景音乐

[转载]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荒淫生活
&&&&&&&&&&&&&&&&&&&&&&&
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荒淫生活——妻妾成群、丑态百出
&&&&探讨中国婚姻史,饶有兴味。一般说来,西方历代奉行“一夫一妻制”,东方历代奉行“一夫多妻制”;个中缘由、奥秘,值得仔细研究。20世纪,中国逐步由“一夫多妻制”走向“一夫一妻制”,应该说这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就号召移风易俗,并创议宪法明文规定“一夫一妻制”,不准重婚。其间还有过“平妻制”就是多妻之间平等,作为特殊的过渡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等先知先觉大力推行“不纳妾、不嫖娼”的新道德,卓有成效。但是也有“逆潮流而动”的败类,荒淫无耻、妻妾成群。如“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就是一个典型。
&&&&&&&&&&&&&&&&&&&&&&&&&&&&&&&&&&&&&&&&&&&&&&&&&&&&&&&&&&&&&&&
竟然一妻九妾
&&&&袁世凯(—),字慰亭。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绅大家族,祖辈出了不少官僚。袁世凯少年时代定居于河南省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死后也葬在那里。
&&&&荒淫好色的袁世凯正式娶有一妻九妾(此外他还嫖娼许多名不计在内),共生育32个子女:其中17个儿子、15个女儿;袁氏17个儿子又生育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计达79人。
&&&&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在河南参加乡试,不第。年底,袁世凯17岁时在老家成亲,娶妻沈丘于氏。她是河南乡间人于鳌的女儿,算是富户千金小姐。于家土地很多,挂过“双千顷牌”,是个土财主。于氏粗识文字,粗通礼法,两人婚后感情一般,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次年于氏生下一子,即长子袁克定。
&&&&袁世凯22岁时,曾到上海谋事。在上海结识了苏州籍妓女沈氏。后来袁世凯在朝鲜做官,将沈氏接往汉城,做了大姨太。
&&&&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朝鲜发生兵变。清朝廷派遣丁汝昌、吴长庆率领海陆军赴朝,以阻止日本借机生事。吴长庆仓促出发,军务繁杂,一切筹划都依赖张謇及其助手袁世凯。1885年,清政府正式任命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并以知府分发,加三品衔。
&&&&&&&&&&&&&&&&&&&&&&&&&&&&&&&&&&&&&&&&&&&&&&&&&&&&&&&&&&&&&&&&&&&&
三房朝鲜籍姨太太
&&&&袁世凯在朝鲜12年,又正式娶了三房朝鲜籍姨太太:李王妃的表亲金氏、闵氏(一说姓李)、吴氏。一种说法是袁世凯在朝鲜做官,朝鲜国王赏他3个歌伎;另一说法是,袁世凯在朝鲜得病住医院有3个护士,后病愈,朝鲜国王便把她们赐给了袁世凯。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回忆:“我父亲原定娶朝鲜李王妃的表亲金氏一人为妾。金氏出嫁时,还带来两个陪嫁的姑娘,闵氏和吴氏。我父亲就一并收她们为姨太太,并按着她们年龄的大小,排定吴氏为二姨太,金氏为三姨太,闵氏为四姨太。因为这三个人都在大姨太(沈氏)手里娶进来的,所以,我父亲就让大姨太担负教导她们的责任。”金氏当时才16岁。
&&&&屈居“第三房姨太太”的金氏,本乃朝鲜王族,原以为嫁给袁世凯作“正室”,没想到过门以后,她和自己陪嫁的两个丫头一起都做了袁的姨太太,因此郁郁寡欢。她生了5个儿女:次子克文、三子克良、三女叔祯、八女(早亡)、十女思祯。
&&&&吴氏由陪嫁丫头升为二姨太后,生了6个儿女,即长女伯祯(成年后嫁给清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儿子)、五子克权(娶清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为妻)、七子克齐(娶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为妻)、十子克坚(娶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为妻)、十二子克度(娶富商罗云章之女为妻)。六女籙祯(嫁给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儿子)。
&&&&四姨太闵氏。本只是跟着姑娘当丫头,没想到被袁世凯提拔为姨太,与姑娘并列。她生了4个儿女,即四子克端、次女仲祯(嫁给了两江总督端方的侄于)、四女(早亡)、七女复祯。四姨太死得最早,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四姨太害“月子病”而死。
&&&&&&&&&&&&&&&&&&&&&&&&&&&&&&&&&&&&&&&&&&&&&&&&&&袁府的“王熙凤”——第五房姨太杨氏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娶进第五房姨太杨氏。她是天津杨柳青人,出身于小户人家。长得并不漂亮,但因有一双缠得很小的“金莲”,颇得袁世凯的欢心。杨氏很有管家的才能,又口巧心细、遇事果断。从此以后,袁世凯家中日常生活,都交由杨氏一手经管。她是袁府的王熙凤。杨氏生了6个儿女: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久、十一子克安、五女季祯、十五女(早亡);其中九子克久(娶民国黎元洪的女儿为妻)后来在天津工作。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先后又娶了六姨太叶氏、七姨太张氏.
&&&&六姨太叶氏,本为南京钓鱼巷的妓女,嫁给袁世凯纯粹是“误会”。原来袁世凯做直隶总督时,派次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袁二公子在钓鱼巷嫖了妓女叶氏,一见倾心,二公子索取了叶氏的玉照。袁克文回来向父亲磕头复命时,一不小心把妓女叶氏的照片从口袋中滑出来掉在地上,袁世凯指地连声问:“是什么?那是什么?”&二公子不敢向父亲谈自己的隐私,情急智生,回话:“在南京给父亲物色了一个好看的姑娘,所以带回来这张照片,看父亲是否喜欢?”&袁世凯接过照片一看,果然美,连声说:“好!好!”于是马上派人去南京将叶氏接了过来。洞房花烛之夜,叶氏才发现她的意中人竟变成一个五短身材鬓发斑白的半老头子!而袁二公子后来也只能对这“继母”望洋兴叹了!六姨太生了5个子女: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友、九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
&&&&七姨太张氏,河南人,没有生育。按照袁氏家规,她不能被称为姨太太,不能享受姨太的待遇,只能被称为“姑娘”;可因为袁世凯喜欢她,所以也享受了姨太太的待遇,并被称为七姨太。清末她随袁世凯到河南小住,因她与花匠谈情说爱被袁撞见,袁世凯逼令其服毒自杀。但袁家也有人说,她是因病不治而死的。
&&&&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时,娶了八姨太郭氏。她原是苏州妓女,袁世凯做军机大臣时,拍马屁者从苏州买来敬献的。她生有3个子女: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十四女怙祯。怙祯嫁给了民国总统曹锟的儿子,后离婚去了美国。
&&&&袁世凯权高震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调他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削去了兵权。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先后死去,宣统皇帝继位,摄政王载沣监国,日以袁世凯有足疾为名,勒令其回河南彰德养病。
&&&&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在彰德府隐居时,还娶了第九位姨太刘氏。但刘氏并不同其他妻妾一起住在洹上村养寿园,她独自住在北京九府胡同的袁府。娶她时袁世凯已50多岁。她原是五姨太杨氏的小丫头,刚入妙龄时被袁世凯“临幸”,因而被收为九姨太。九姨太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克藩排行十六,早死;女儿仪祯排行十三,嫁苏州陆状元家。
&&&&&&&&&&&&&&&&&&&&&&&&&&&&&&&&&&&&&&&&&&&&&&&&&&&&&&&&&&&&&&&&&&血淋淋的“袁氏家规”
&&&&袁老头子在众姨太们面前,立了“家规”:新进门的姨太要服从早进门的姨太的管教。所有礼法仪节、起居言谈、忌讳等琐事,均由早进门的随时指点。
&&&&前一阶段在朝鲜开端,由大姨太沈氏负责对二、三、四等姨太严加管教;后一阶段到了直隶(山东)和京师以后,又加上五姨太杨氏负责对六、七、八、九等姨太严加管教。
&&&&沈氏常趁袁世凯不在家时,无事生非,对于二、三、四姨太辱骂毒打,甚至罚她们跪砖头,绑在桌子腿上毒打、不让她们躲闪。三姨太金氏左腿的残疾,就是大姨太沈氏“教导家规”的结果。
&&&&五姨太杨氏也以教导和指点“家规”的名义,对六、七、八、九姨太太非打即骂。特别对于九姨太非常嫉恨,把她打得头破血流。
&&&&四姨太闵氏和七姨太张氏,都在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之前死去。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然后又任内阁总理。袁世凯借机迫使清帝退位,
&&&&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南京参议院也只得跟袁世凯妥协。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后不久,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1913年,袁世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名,行独裁皇帝之实,进入中南海皇宫居住,妻妾子女也一同迁入。袁世凯在居仁堂办公、就寝;在居仁堂开了一个楼,姨太们就住在那里。袁世凯夜间并不到各个姨太房里去,而是宣五、六、八、九姨太轮流前去“值宿”。轮到哪一个姨太“当值”的时候,就由她本房的女佣人、丫头们把她的卧具和零星用具搬到袁世凯的卧室里去。这四个姨太,每人“轮值”一个星期。实际上,跟先前皇帝使唤妃子们差不多。
&&&&&&&&&&&&&&&&&&&&&&&&&&&&&&&&&&&&&&&&&&&&&&&
袁世凯称帝册封皇后、妃、嫔
&&&&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成立“中华帝国”,实行帝制,并准备于1916年元旦登基。定年号为“洪宪”。
&&&&袁世凯称帝推行“洪宪帝制”时,制定了宫廷礼仪。龙袍、风袍、皇子服、皇女服、宫廷女宫服等各式吉服,全部制成。袁世凯的正妻于氏当上了“皇后”。
&&&&凤袍做成后,她与诸皇女花团锦簇地合了影。
&&&&其间,内廷诸内礼官、女官,由孙宝琦夫人率领,分左右两队,排列在礼堂,向“皇后娘娘”于氏行朝贺大礼。
&&&&于氏虽已成“皇后”,可本为村妇,为人淳厚,进入大堂不肯坐,忙对孙宝琦夫人说:“亲家太太,各位太太,皇后不敢当,不必行礼!”
&&&&群女官再次“请皇后正位”,四名女官扶着这位皇后,才坐下来。
&&&&孙宝琦夫人率众女官、女眷,伏地行三跪九叩大礼。“皇后娘娘”于氏又急忙起身道:“皇后不敢当!”说着就要还礼。
&&&&4名女官又扶持她回座,说:“皇后坐而受贺,乃是大礼,皇后身不得动。”
&&&&女官又说:“皇后须恭拱受礼。”
&&&&行完了礼,于夫人赶忙下了皇座,拉着孙夫人的手说:“谢谢各位太太,做了皇后,连礼都不能还,真是不敢当啊!”
&&&&孙宝琦夫人又提出向皇帝行朝贺大礼,“皇后娘娘”于氏赶忙说:“皇帝也不敢当,不必行礼!”
&&&&第二天,“不敢当”这句笑话就传遍了京师。
&&&&袁世凯的姨太们,经“洪宪皇帝”册封,第一、二、三、五姨太四位,封为“妃”,六、八、九姨太三位封为嫔。但是姨太们不服气!一见到袁世凯,便为此事争吵不休,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
&&&&&&&&&&&&&&&&&&&&&&&&&&&&&&&&&&&&&&&&&&&&&&&&
最后的“元宵”——“袁消”了!
&&&&蔡锷在云南宣布“讨袁”后不久,袁世凯便突然犯了气喘的毛病,整日里愁眉苦脸。
&&&&1916年元宵节,袁氏“皇族”一家老少团聚在居仁堂,等着御厨房把热腾腾、甜乎乎的元宵送上来。但不知谁多了嘴,说道“元宵”和袁家的姓同音,意为“袁消”不吉祥,应该忌讳!命令从今往后老百姓不准吃元宵!
&&&&但“洪宪”皇帝老子袁世凯却悻悻地开了御口:“元、袁同音不同字,有什么好忌讳的……”
&&&&袁皇帝讲完,大家谁也没有吱声,觉得情况不妙!等元宵端上来,皇家贵人都低下头围着桌子默默地吃元宵。即使谁对孩子们说话,也都把声音压得低低的。
&&&&不识时务的六姨太却开始嘀咕起来,还是对封为“嫔”表示不满,说要是到正式册封时若不封她为“妃”,她就带着孩回彰德去。六姨太一发难,八、九两个姨太也喋喋不休,提出同样的要求!
&&&&这时,五姨太便出来解劝:“你们别闹了,到时候你们都当妃子,爱管我叫么就叫什么好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睛瞟着袁世凯。
&&&&五姨太自然希望袁世凯拿出他的威严,把三个小姨太的牢骚压下去。但袁世凯却没有这份心绪。他把筷子往桌子一放,长叹一声说:“别闹啦!你们不是要回彰德吗?那就和我的灵柩一起儿回去吧!”说完,便转身回办公室去了。
&&&&几位姨太面面相觑,自讨没趣。愚蠢虚荣的她们哪里想得到:短命的“袁氏皇朝”的末日就在眼前了!
&&&&袁世凯还从各姨太的房内挑选4名使女,预定为内廷女官。由于形势急转直下,也未及同房,便由袁克定出资遣散了。
日,这位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举国上下的唾骂声中病死。
&&&&他刚断气,于夫人便大哭大嚎起来。一边哭一边数落:
&&&“你一辈子对不起我!弄了这么多姨太太!又养了这么多孩子!你死了都丢给我,叫我怎么办哪!”哭了又嚎,嚎了又哭。
&&&&在场的子女由二子袁克文领着,跪在于夫人面前(做戏),请求娘把他们赐死!
&&&&最后,由袁世凯惟一的嫡出长子袁克定出头劝说,才结束了这场尴尬的表演。
&&&&树倒猢狲散。归葬袁世凯于河南洹上村,袁家妻妾及未成年子女,在彰德守丧3年以后,几个姨太随各自的子女陆续迁往天津大营门袁宅,在那里分门别户而居;再往后各奔前程,煊赫一时的袁氏大家族——中国最后一个皇族,也就土崩瓦解,散摊子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骆宝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对袁世凯,人们有过许多称呼:袁项城,是借用他的祖籍地;袁宫保,是用清廷所赐“太子少保”衔,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前,这是他最喜欢的称呼;大总统,从他53岁叫到56岁,但长子袁克定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提起父亲依旧称“先大总统”;洪宪帝,从日到3月22日,共83天;卖国贼、窃国大盗,从民国叫到新中国,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   他的后代在上历史课的时候,不是“无地自容”,就是“回家暗自流泪”。&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骆宝善精研袁世凯20多年,能一眼辨认出袁氏手迹。“我读书的时候,袁世凯是窃国大盗;我在中大教书时,也跟学生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直到我退休了,才能不这样讲了。”&   “过去史书上说,袁世凯是个纨绔子弟,其实不是这样。从同治十三年到光绪三年,他正正经经在北京读了4年书,长进很大。他自己说过,那几年,为了要博一个功名,他读书累到吐血,都没考取一个举人,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骆宝善忽然记不起袁世凯某年乡试所作的挺不错的联句,女儿悄悄递进来一张纸条:“光绪五年:重门惊蟋蟀,万瓦冷鸳鸯。”字是骆宝善的妻子刘路生写的。夫妇俩都是袁世凯的研究者,连女儿对袁世凯也很熟悉。&   “袁世凯留下来的东西,是一批家书和向清朝政府报告的文牍。从家书中看,他的思路很清晰,考虑事情很周密,对事情的把握和分析,肯定在同龄人之上。”骆宝善主持了国家“七五”社科规划基金资助的“袁世凯研究”项目,他主编的《袁世凯全集》囊括了所有已发现的家书和文牍,将在2011年夏天出版,计30卷,2500万字。&   这个人&   袁静雪(原名叔祯,袁世凯三女)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军人派头:黑呢制服,站或坐时,腰背挺直;平常少有笑容;生气时骂“混蛋”,气极了,“混蛋加三级”;待部下很客气,但他们都很怕他。有人夸张地说,袁世凯坐在那里,睛光四射,像一只老虎。&   在中南海的时候,袁世凯吃饭时要奏军乐。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道,每当军乐声起,总管太监张谦和的嘴就会因生气而变扁:“简直钟鸣鼎食,比皇上还神气!”&   统领军人,对袁世凯来说,“比起做文章来,到底容易多了”。一次闲谈,张之洞问袁世凯练兵的秘诀,袁世凯说:“练兵事看似复杂,其实简单,主要是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和钱,不从就吃刀。”&   国民党人杨思义回忆说,“袁世凯深知人情,除了威胁之外还有利诱,事情便可圆满。”&   被清廷开回原籍彰德(今安阳)洹上(村名)3年,袁世凯不仅仅是湖上垂钓,他实在是很忙的:外界消息源源不断汇总到他这里;留日学生回国,多绕道来拜,家中常常宾客满堂,他则视各人的才能,分别给待遇、给资助。所以许指严在笔记中说,那两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革命党揭竿而起,“皆袁之金钱蒸发力也”。&   袁世凯待人接物,礼数周全,出手大方。&   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分别在京受到过袁世凯的隆重招待。袁世凯把自己所住的石大人胡同迎宾馆腾出来,让孙中山下榻,以示恭敬,把总统府搬到铁狮子胡同陆军部(今张自忠路3号)。孙中山曾经对人说:“袁世凯真能办事,气度也不凡;虽然习惯于玩权术使诈,但也是迫于时事,不得不这样。”他还细述了见面时的观感:“跟他刚一见面,他是至诚至真的样子;进一步谈,你会发现他话中有锋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窥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对。等到日后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说的不一样。他真是一个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   在官场&   袁世凯早年亲近康有为,与之称兄道弟,是强学会中第一个捐银的人。甲午战败后,他内心深处是倾向变法维新的。他对于西法的了解,不在康有为之下。他上奏光绪帝的新政万言书充满了新鲜气息和要求变法的急迫,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先进:采用西法,彻底更张,对清廷的用人、理财、经济、军事、外交实行全面改革。&   晚清时期,跟袁世凯关系最密切的要人有3个:李鸿章、荣禄、奕痢&   袁世凯从朝鲜回京后,官居二品,是管辖温州、处州两府的道台。当时军机大臣是翁同、李鸿藻、荣禄;李鸿藻尤其器重袁,荣禄也附和。&   荣禄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据说驭袁有术。因他出面保全,小站时期的袁世凯才渡过了胡景桂弹劾案的危机,非但未受惩处,反而受到清廷嘉勉。从此,二人过从甚密。戊戌变法时,康梁及谭嗣同要袁世凯杀荣禄,是对二人的交情没有吃透。&   袁世凯真正建立政治威信是庚子年间的义和团事件。当时华北大乱,山西乱、山东乱、京城也乱。袁世凯从小站兵营急赴济南到任山东巡抚,铁腕镇压,“清内匪以安民生,慎外交以敦睦谊”,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   李鸿章是最早用袁世凯的人,但他的资深幕僚张佩纶(张爱玲的祖父)对于袁世凯的看法前后变化很大,从早年的欣赏转变为日后的厌恶,认为李鸿章晚年昏聩,用错了人。在给军机大臣李鸿藻的密信中,张称袁是“小人之有才者”。&   胡思敬在《国闻备乘》中明白写道:“光绪末年,小人阶之以富贵者捷径有二:一曰商部,载振主之;一曰北洋,袁世凯主之。”后来当上北洋政府陆军总长的段芝贵本由巡捕起家,是一个供达官差遣的走卒,因捉得袁家逃仆,袁世凯大喜,赞他有才,叫他捐了个道员,然后上折保荐;后来段芝贵重金购歌妓杨翠喜献媚于庆王府载振,一夜间成了封疆大吏。&   处在这样一个龌龊官场中的袁世凯,所用之人,差异很大。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中的很多人,如唐绍仪、詹天佑、梁如浩、梁敦彦等,以及严修、胡景桂一类正人君子,都受到过他的重用。一些流品颇杂的人物,也被他收到麾下,如杨士琦、梁士诒、朱家宝、赵秉钧、凌福彭……而袁世凯自己,从朝鲜回国后攀结李莲英等人的丑行也已被日本学者揭开;即使在山东巡抚、直隶总督任上,他也是要每年进京“走动”的。&   他的威势由他50岁寿辰的场面可见一斑:京城寿帖卖空;北京锡拉胡同袁府贺客盈门,达官亲王争相献媚。李泰北始侵兴担饲澳峭ù笱浚笔庇朐揽既瓮馕癫可惺椋┤デ刖┚缣┒诽扶闻辔J伲肫评萘匠鱿罚防习灏肟嫘λ担骸爸刑萌缈细仪敫霭玻揖屠锤鏊觥!被耙粑绰洌峭┮岩磺氲降亍&   埋葬了清王朝,用什么代替它?&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战胜俄国,给了清廷一个救命稻草般的启示:议会是个好东西。&   日本在1889年有了议会,而俄国在这次战争之前没有。伊藤博文(曾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劝告中国的钦差大臣,皇帝如果把宪法钦赐给国民,就可以继续位居万民之上而不受束缚;无论如何,最高权力不能落入人民手中。&   1906年,慈禧宣布即将建立宪法体制;1908年,她颁布预备立宪诏书,以9年为预备训政期。&   1911年4月,清政府实行政府改组,指定了一个“内阁”,13个阁员中满族9人,汉族4人。&   6个月后,辛亥革命爆发。&   很快,华中、华南、东北几省,相继宣布脱离满清,实行独立。&   每省都由“新军”的指挥官担任督军,与省议会共同组成新的省政府。其实质,费正清认为:“就是一省的温和改良派,以宣告独立来继续他们的士绅统治,摆脱了北京的控制而维持住了他们在地方的政治、经济控制权。他们远远无意于社会革命,这场革命也谈不上群众参与。”&   延续了268年的清王朝、绵延了2132年的帝制(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是灭亡了,问题是:怎样埋葬它,用什么代替它?&   让我们看看总统大选的一幕吧――&   日,宣武门大选会场被三四千“公民团”团团包围,另有正式军队荷枪实弹,往来梭巡。在众议院会场,国民党、进步党及各小党派议员共到759人,需投票3次,检点人数、发票、投票、唱票,每次约需4小时,至少要两三天才行。&   洪帮首领张尧卿率领的这支“公民团”,本色是流氓。他们代表“民意”警告每位议员:不选出袁大总统,不准出场。进步党议员籍忠寅、田应璜、张汉、廖宗北、彭邦栋等一干瘾君子烟瘾发作,涕泪满面,哈欠连天,然“公民”无情,决不通融。烟徒们抓耳挠腮,捶胸顿足,扯发撕衣,出足洋相。后来,他们在会场里乱窜,到处寻找国民党议员,又是拱手,又是敬礼,苦苦哀求,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意愿,赶快选出大总统,好早早散会。&   进步党本部送来两担面包点心,说是拥护袁总统的议员们用的,送进去了;国民党本部也送来食物,送不进去,“公民”们破口大骂“饿死活该”,国民党议员惨遭挨饿。&   第3次计票时,天已经黑了,议员们不得不在袁世凯和黎元洪之间做出选择,袁终于得票过半。主席汤化龙大声宣告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大总统。掌声稀稀拉拉――国民党议员不鼓掌;进步党中老者、病者、饥饿者、发烟瘾者,疲极无力,也不愿意鼓掌。会场外,“公民团”听说选举完毕,领了报酬一哄而散。&   4天后,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身穿陆海军大元帅钴蓝色礼服,头戴叠羽帽,乘着八抬彩轿,出现在故宫太和殿前。他宣誓就职后,文武官员都呼“万岁”。他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两万多人的部队,是乘坐二人肩舆代步的,现存的一张照片中,那轿夫的肩头刚好在大总统的足下。&   一年多后的日,在历代帝王都举行过祭天仪式的天坛,袁大总统也“祀天”,他是乘坐钢甲小汽车去的。从新华门到天坛,沿途加铺黄土,这是皇帝出行的礼节。&   章太炎说,“袁公就职岁余,渐恣肆”。&   外国观察家们依据他们对中国少得可怜的知识,曾坚信在中国,皇帝是需要的。美国政治协会首任会长古德诺,经短期访问中国、因而被认为通晓中国事务的前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安排,为袁世凯当宪法顾问。古德诺根据在北京一年半的经验得出结论:“中国缺乏它要表现的自由民主所应具备的法制、个人权利,甚至纪律都没有,因此,专制应该继续下去,直到它发展出对于政治权威有更大的服从、对于社会合作有更大的力量、对于私人权利有更大的关注之后再说。”&   古德诺不幸落得一个坏名声,因为他似乎在理论上支持了袁世凯的复辟,而袁世凯预先支付给顾问50万金的支票。唐德刚看过那篇专门写给袁世凯的《共和与君主论》原件后,评论道:“从法理、学理和史实角度来看,这篇谬论不算太谬,但古先生谬在老学究的政治天真,以及与中国近代政治史的脱节。”&   暗杀时代――谁暗杀了宋教仁?&   辛亥革命后,国内和国际舆论一致认为:中国当时的局面,只有袁世凯有资格、有能力出面收拾。这个能力,主要是指他拥有武装力量。&   据美国陆军参谋处资料,当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大约有16.4万人;而南方革命党的民军,据日本陆军武官估计约有40万人――人数的优势与它的缺乏训练、纪律不良、军械庞杂、缺少合格官佐的劣势相抵消。&   日下午3时15分,外务部大楼,两天前还不肯剪辫子的袁世凯兴致勃勃,让蔡廷干为他剃了个光头。两天里发生了许多大事: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电袁世凯:“民国大定,选举得人。”象征着旧时代的辫子可以革掉了。&   掌握政权时,袁世凯53岁。他深知怎样使旧制度运转,但对新制度所知有限。事实上,他是一个旧式人物,孝顺、迷信、封建。&   1912年,中国多数爱国人士都接受一个观点:中国在政治上落后于西方,因此必须迎头赶上,应该有一个国会代表人民,有一个内阁主持行政。&   1912年3月,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唐绍仪为总理并组内阁。这些阁员觉得他们应该听命于袁总统而不是唐总理,一如北洋嫡系“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这个总理没有预算,没有党组织,没有靠山,没有权力。到6月,他只好辞职。&   同盟会领袖宋教仁深深专注于代议制民主的西方理想,他已经起草了一部临时宪法。1912年8月,他发动同盟会4个小党派联合组成新党――国民党。他搞过一次全国性选举,大约5%的人口有选举资格。宋教仁希望用立宪手段管理国会,“驾驭袁世凯”,把他变成傀儡。&   日夜,年方31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枪击身亡。6天后,国民党人在长沙的追悼会上称袁世凯是“绝大之凶犯”。&   暗杀,大约是20世纪初从日本舶来的,常与革命党人或“侠”如影相随,成为清末民初的一道风景。袁世凯坐在马车上遭遇过炸弹;晚清预备立宪,随五大臣出国考察的袁克定也见识过著名的人体炸弹吴樾(生前写过《暗杀时代》);袁世凯的手下搞过暗杀,孙中山、陈其美、黄兴、蒋介石的手下也都搞过暗杀。&   宋教仁案破得很快,3天里水落石出,牵连出袁世凯政府的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内阁总理赵秉钧。但在庭审之前,凶手嫌疑人武士英突然暴毙在特别法庭的监狱里,几位涉案犯或下落不明,或逃到租界,人证都消失了。一时间,《民立报》、《民权报》上满是国民党人的讨袁檄文。一年后,赵总理被神秘地毒死,继任者是段祺瑞。&   近年来,海外学者对这桩公案提出不少新证,认为宋教仁是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对破案出了大力的青帮大头目、国民党元老陈其美颇有嫌疑。陈其美最后也是在上海被暗杀的。&   而上海东华大学廖大伟教授则从民初帮会与革命党交恶、与社会关系紧张的视角,重新阐释这一血案:应桂馨是中华国民共进会(1912年7月由青帮、洪帮、公口等帮会联合发起,成立于上海)会长,在社会转型中角色与地位与革命党形成落差,因而产生报复心理;宋教仁在国民党内的实际地位和未来政治角色,决定了他不幸被选为报复对象。&   称帝闹剧&   “洪宪大戏”前,拥戴袁世凯做皇帝的公民、商会、乞丐、妓女、人力车夫等各种请愿团鱼贯登场。与其说,袁克定及“筹安会”强奸了民意,不如说,他们操纵利用了一部分民意。当时的人民,实在搞不清大总统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杨度一手策划了乞丐请愿团。有一天,他驱车经过闹市口,看到有两个乞丐吵架,其中一个厉声道:“今天还有王法吗?都是共和闹的,假如皇帝复生,一定不会让你们这些人如此横行。我只有每天早晚祈祷老天爷,再给我们一个皇帝吧。”杨度大喜,这才有3天内召集不下万余乞丐请愿的壮举。&   袁家诚(袁世凯孙,十子袁克坚之子)在与家人聚会时也问:“我就是想不通,他为什么一定要当皇帝呢?”&   章太炎、汪凤瀛都曾点明袁世凯的私心所在:“元首不及世”,“特一继承问题而已”。说白了,就是想把王位稳稳地传给儿子。&   他曾对五子克权说:“你大哥是个拐子,你二哥成天和一些清客鬼混。你们哪里见过天下有拐皇帝、书呆子皇帝呢!”&   类似的话,他对部下冯国璋、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也讲过。据徐世昌记,他对冯说:“我绝无皇帝思想,袁家没有过六十岁的人(指男性),我今年五十八,就做皇帝能有几年?况且皇帝传子,我的大儿子克定残废,二儿子克文假名士,三儿子克良土匪,哪一个能继承大业?你尽管放心。”&   记者在骆宝善、刘路生夫妇家中,看到一份珍贵的日本外务省档案影印件。这是日出版的美国《独立周刊》对袁世凯的专访,题目是《中国的共和制将继续下去》。&   编者按中说:&   “鉴于从远东传来的惊人消息――袁世凯总统正在策划颠覆中国的共和制度,以便他自己做皇帝,我们很高兴提供他亲口给出的内容相反的保证。”&   袁世凯对《独立周刊》记者说:&   “你们的杂志一定有能力让美国官方和人民深刻地明白:说我赞同恢复帝制,希望成为皇帝的论调,并不是由我的朋友,而是由我的敌人虚构的。&   “中华民国是否会失败?现在我申明,不会。……的确,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有复辟帝制呼声。就在昨天,国会建议我下令召集国民大会,制定新宪法。命令正在制定,将在两个星期内颁布。我希望,在12月末或1月初召集大会。大会将有重要行动,但并不与变动政府形式发生联系,尽管我希望某些部门,特别是行政部门的管理,以及省级选举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出现恢复君主制的问题,我相信会有相当长时间、相当认真的讨论,但是,并没有出现帝制派成气候的迹象。”(刘路生译)&   然而,就在访谈还没发表的11月20日,国民代表大会以绝对多数票批准了君主制。12月11日,各省代表假民意请求袁就任中华帝国皇帝,袁以无德无能婉拒;12月12日,他“不情愿”地同意了代表们的第二次请求。13日,他下令1916年新朝开启,名为“洪宪元年”。&   北京最大的绸缎庄“瑞蚨祥”承制了袁世凯的龙袍、于氏的娘娘服、众妾的嫔妃服和皇子皇女服。那件龙袍,代价是70万金;仅一双文袜,就值4000金。&   短短两个月,袁世凯改主意了?&   清末政局,不是一般的混乱。政坛角逐的目的在输赢,而不在是非,每个人都没有固定的敌友,却都有讳莫如深的行为。&   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中披露了一次袁世凯和老友英国公使朱尔典的秘密谈话,呈现出袁的另一种心态。&   朱尔典:大总统实行君主立宪的日子一定不远啦?&   袁世凯:近年来各省将军、巡按使,还有文武各官,都说不实行君主立宪不能巩固国基。到了今天,全国都赞成了,我只有顺从民意。&   ……&   朱尔典:现在各国,不论实行君主制的还是实行民主制的,都没有像大总统一样,权力如此之大,责任如此之重的。英国女皇的权力不用说了,就是德皇、日皇、美国大总统,他们的权力都不如您啊!&   袁世凯:您这个说法,颇合情理。我现在所处的地位,一百分责任,我自己承担了八十分,而各部加在一起担了二十分……&   朱尔典:如果换一个人担此重任,那他就寝食俱废啦!&   袁世凯:我考虑帝制的事情,不过就在这几年,只是与我的子孙,甚有关系。中国历史,王子王孙,年深日久,到头来没有不弱之理,这也是可忧虑的……当初提出创立共和制的人,根本不知共和是什么东西;今天主张立宪君主,也不知立宪君主是什么东西。多数人民,脑海中存留的不过是汉、唐、明、清的专制君主。也许一百个人里有一个知道日本的君主制、美国的联邦制。至于我要实行的这个立宪君主制,他们恐怕做梦也猜不出是什么东西……&   5种人鼓动袁世凯称帝&   据幕府里陪伴十多年的张一麟与刘成禺在南京的长谈可知,民国元年,袁“尚知在《约法》中讨生活,无违背民国意”,然而,他办不成事。&   骆宝善告诉记者:分摊权利的机构太多,议会、参议院、众议院,且国民党占议员的多数,几乎任何一件法令都通不过;任何事情都反对,又说不清原因,永远在扯皮。这种花样翻新的选举和分散权力,对于习惯了独断专行的中国首脑来说,近乎谋害。而分散权力有什么好处,当时几乎没有人能看出来。&   “民初那几年,中国真的不具备实行民主共和的条件。真正制造舆论和接受舆论的人就那么一小层,老百姓不懂,他们也未必真懂,包括孙中山领导的主张共和的革命党人也不懂。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并不是用来实行共和、约束自己,而是用来约束袁世凯的,这一点他自己承认,今天的学界也没有异议。总之,就中国当时的思想基础、制度基础,想要实行共和是非常困难的。”骆宝善说。&   《王筱汀日记》的作者王锡彤(字筱汀)是袁世凯兴办实业的得力助手,他在日记中描述了袁称帝前一个月已经四伏的危机:表面上各省纷纷成立筹安会分会,请愿帝制者频频组织上书,但云南、四川已在兴师,中央虽派兵讨伐,但将帅一直都在观望,不肯用力;“内则段芝贵别有怀抱,外则阎百川(锡山)、冯华甫(国璋)均另作主张”;大典筹备处兴高采烈,各种费用目不L接地摊派给各省,跟前清祝寿时没什么两样;各省督抚虽然口头上都答应认捐巨款,但实际上“虚与委蛇,待时而动矣”!&   即位当天,护国军内乱再起;第54天,袁世凯宣布推迟登基。四面楚歌的皇帝当到第80天,袁世凯不得不召秘书张一麟起草撤销帝制的文告。国号、年号、国旗都定了,龙袍、龙椅也做好了,还没来得及登基,朝代便告终结。&   张一麟忆述当时情形:“那天,项城把我叫去说:‘我糊涂,没能听你的话,以至于此。’……他意思是直接命令取消,并将拥戴书焚毁。我说,这件事你是被小人蒙蔽了。袁回答说,这件事是我自己不好,不能怪罪别人。”&   阎锡山在回忆录里细致分析过当时鼓动袁世凯称帝的5种人:一是长子袁克定太想通过立太子而承大统;二是清廷的旧官僚,意在封公封候;三是满清的亲臣,意在促袁失败,好复辟;四是副总统黎元洪的羽翼,意在陷袁于不义,使黎能够继任总统;五是日英俄三国,意在促中国于分崩离析,使之永陷贫弱落后之境地,以保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   阎锡山对拥帝派朋友说过:“你们这是要把大总统往炉火里推。”&   从《二十一条》到“十二条”&   晚清最恨日本的有两个人,一个李鸿章,一个袁世凯。李鸿章脸上挨了日本人的子弹,虽然日本天皇及皇后派人送来亲手折叠的纱布,可中堂大人就是留着子弹在脸上不取,以便在《辛丑条约》的谈判中讨价还价。&   袁世凯与日本的过节,可以追溯到驻朝鲜时期。1884年朝鲜宫廷政变中,袁世凯入宫救驾,平定了亲日的“开化党”人作乱,日本人很生气,但伊藤博文看重他,当李鸿章感慨人才难得时,伊藤说:“以袁世凯的才干,只当小差,难怪贵国缺人才。”&   甲午战争时期,袁世凯对日本态度强硬。日俄战争时期,袁世凯实际上做了不少有利于日本军方的事;在他所练的新军中,日本教官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日俄战争后,美国与日本、沙俄争夺东北日益激烈,袁世凯“以夷制夷”,联美、德制日,让日本生气。1908年建汉冶萍煤矿公司,盛宣怀向日本借款,日本要求一部分管理权,袁世凯却主张将公司收归国有,没谈成,日本也生气。&   辛亥年间,袁世凯在外交上依赖英美,英美等国也公开支持袁世凯掌权,日本显得落后,于是认为如果袁世凯当国,日本在中国就不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年,日本对德宣战,强占青岛,在山东半岛登陆;到了1915年,就端出了《二十一条》。&   据曹汝霖(时任外交部次长)回忆,他收到的袁世凯批阅件上有这样的文字――&   针对合办矿业:“可答应一二处,须照矿业条例办理,愈少愈好,可留予国人自办。”&   针对建造铁路:“须与他国借款造路相同,铁路行政权须由中国人自行管理,日本只可允以管理借款之会计审核权,惟须斟酌慎重。”&   针对开商埠:“须用自开办法,并应限制,免日本人充斥而来,反客为主。”&   针对汉冶萍矿厂:“这是商办公司,政府不能代谋。”&   针对福建让与:“荒唐、荒唐,领土怎能让与第三国。”&   针对内地杂居:“治外法权没有收回之前,不能允许杂居。”&   针对限制中国主权的第五号条款:“简直似以朝鲜视我,这种条件岂平等国所应提出,实堪痛恨,万万不可开议,切记切记。”&   对照天津市历史档案馆现存的袁世凯对《二十一条》说帖的朱批原件,可以发现更多的“字斟句酌”和“讨价还价”,如日本政府提出的有关东部内蒙古借款、课税、开埠、合办农工业等方面的要求,袁世凯批:“办不到”;有关日本臣民在满州可租赁或购买土地,袁觥盎蚬郝颉3字,批:“购买有碍完全领土”。最后,他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   曹汝霖在回忆录里还披露了另一些情况:袁世凯特派日籍法律顾问有贺长雄回国,打探到日本天皇及政府尚未获悉《二十一条》内容,是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借政府名义提出,带有先斩后奏、事成邀功的意思。袁世凯获信后高兴地说:“得要领了,得要领了。满洲以外的要求,当然半个字也不能答应他。”他同时派出耳目,探明日本天皇是否真会因谈判破裂而出兵。&   一方面,陆徵祥(时任外交总长)、曹汝霖奉命想方设法拖延谈判,譬如将每周谈判从5次压缩到3次,谈判代表顾维钧每次说完开场白即献茶,尽量占用两小时的谈判时间;另一方面,袁世凯将此事透露给英、美、法、俄,想通过他们的利益争夺给日本施加压力;同时,他也将内幕透露给中外报界,借助国内民意和舆论。&   从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到5月7日日本发出限时48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历时105天,谈判20多次。5月1日后,日本摆出大战一场的姿态:军舰在渤海一带游弋;山东、奉天兵力增加;关东戒严,日侨纷纷回国。&   收到最后通牒的袁世凯召集政府要员开会,通告此事和不得不接受的原因,他说:“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指示,坚拒到底,尽了最大之力……如今日人最后通牒已将第五条撤回,凡侵主权及自居优越各条亦尽力修改,并正式声明将来胶州湾归还中国。在南满虽有居住权但须服从警察法令及课税各条亦与中国人一律。因此,与初案相比已挽回许多……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故权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经此大难之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他还引朱尔典的话,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   5月25日,陆徵祥与日本正式签订讨价还价后的《二十一条》,实际上是“十二条”。第五号共7条,没有签订,此外删除2条。&   当时留学美国的胡适说:“吾国此次对日交涉。可谓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挠,能柔也能刚,此乃历来外交史所未见。”&   30年代初,史家陈恭禄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评点此事:“何可厚非。”&   民国著名记者陶菊隐虽对袁世凯评价不高,但在《袁世凯传》中说:“外界传说他与日本人订立‘二十一条’另有密约,实在是没有这回事情。袁世凯被迫在‘二十一条’上签字后,好多天神志为之不宁。他让丁佛言撰写了一本书,叫《中日交涉失败史》,印了5万册,密存山东模范监狱。他常对左右说:‘勾践不忘会稽之耻,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那些咄咄逼人的人终有肉袒牵羊之一日,到那时,此书就可以问世了。’”&   新近发现的一些资料表明,条约签订之前还有另一重压力――&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面递“二十一条”时,曾说“彼等(指中国革命党)与政府外之有力日人有密切之关系,除非中国政府给予友谊证明,日本政府不能阻止此辈之扰乱中国”(引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在“二十一条”谈判过程中,日置益的说法显然让袁世凯感到了压力。袁世凯方面(不是袁本人)曾因此骂孙中山“将效法吴三桂,引外兵扰乱本国”。二次革命之后,孙中山被通缉,流亡日本。现在日本外务省档案馆确实存有一份孙中山与日本人签订的《盟约》。按照《盟约》,如果日本人出钱或武器,帮助他重新在大陆夺取政权的话,(孙)就把满洲割让给日本。这个问题现在争议得非常厉害。每次开学术会议,几方的学者都恨不得打起来。日本学者都坚持认为这是真的,台湾学者坚持说这是假的,部分大陆学者倾向于认为是真的。”&   骆宝善先生说:“中国,包括世界上任何一个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势力,想要在本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都要依靠外国的力量,不管打什么样的旗号。在寻求政治上、经济上支持的时候,只能拿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做交易。”&   被遮蔽的功绩&   袁世凯从1903年起在中国搞军事现代化,在华北组建了6个师的新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他先后雇佣了德国、日本的教官,并且办了步、炮、骑、工兵,甚至设立了现代化的通讯兵学校。北洋系军事人才济济,至少有5个先后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或总理。&   人们不太知道的是,袁世凯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190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里没有巡警,维持治安由驻防军或衙役负责。租界出现以后,中国人看到西方的警察。1902年,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期间,在直隶省城保定建立了巡警总局和分局,并参照外国拟定了中国最早的《警务章程》。1905年,清廷在北京、天津也建立了巡警制度,4年后,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了巡警。&   直隶总督任上,袁世凯推行新政的主要成绩是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地点主要在天津。&   1900年以前,天津民族资本企业不过四五家,袁世凯重用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几年后发展到一边办厂,一边办相关学堂,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的实业中心,其中机器造纸、织造、电灯、自来水、烟草企业,特别是年产水泥20万桶的启新洋灰公司,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一个国际性的实业博览会)上,参观了直隶馆的实业家张謇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袁世凯确能干事,此人与别人毕竟不同,在工业上尤有擅长过人之处,远远胜过了江苏。”&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创办的各式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除了小学、中学、大学,还包括专科、技术、师范、医学、政治、军事等多种学堂。&   1905年,他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他出面筹钱,资金很快到位,进口的钢轨、枕木、机器、器材还都免了税;他任命当年的“留美幼童”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办路务。这段铁路虽然只有170多里长,但途经居雍关、八达岭,地形复杂、工程难度高。詹天佑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比如用两个车头一拉一推,巧妙解决了牵引力不足的问题。两年后,袁世凯奏请朝廷任命詹天佑出任汉粤川铁路总办。此外,新易铁路、中国和比利时合资建成的芦汉铁路,都有袁世凯的功劳。&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节制资本”思想的影响下,反对保护私有财产,而北京临时政府提出“保护私产”、“经营自由”。财产私有,主要表现在“土地私有”,当时大批旗人变相出卖土地,许多封建官地和公田转到私人手里。譬如,从1910年至1929年,黑龙江省95%的土地归私人所有。&   现在公认,民国初年有一个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它是“一战”造成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袁世凯的近代化意识和对外开放,“黄金期”不可能形成。学者苏全有认为,袁世凯的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开通商业“特区”,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注重侨资。&   北京民国政府解除了呈请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从1912年到1914年这3年间,新开的工厂为4000家,民族资本兴建的面粉厂、火柴厂、卷烟厂、造纸厂以及采煤、冶炼企业,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这其中,北洋系将领大多是新式工业的直接投资者和参与者,民国政府自总统、副总统以降,几乎人人染指企业。如袁世凯是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巨额股票持有者;黎元洪参与银行、企业12家;曹锟7家;段祺瑞9家;徐世昌7家。&   骆宝善断言:尽管有私利交织其间,但袁世凯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路上确实做了很多实事,比孙中山做得多。&   咎由自取&   1916年正月十五,当了15天皇帝的袁世凯正吃元宵,忽然,六、八、九3位姨太太为了“妃”、“嫔”之称当着他的面争起来了。袁世凯长叹一口气,说:“别闹啦!你们都要回彰德,等着送我的灵柩一块儿回去吧!”说完回办公室去了。从此,这个精力旺盛、除了腿部有轻微风寒几乎从不生病的男人食量渐减,恹恹成病。&   七子袁克齐回忆了父亲的弥留之际:“记得我父亲死的那一天,曾把我大哥叫到里屋去,我们在外屋听见我父亲说:‘这个事我做错了,你以后不要再上那几个人的当。’过了半小时,他就死了。”&   那几个人是谁?是北洋系蔡锷、称病拒绝讨蔡的段祺瑞、袁克定的把兄弟陈宦、北洋弟子陈树藩、汤芗铭?还是趁势敛财、最终富比王侯的管家袁乃宽?&   帝制失败后,袁世凯曾对幕僚张一麟吐露:“吾今日始知淡于功名、富贵、官爵、利欲者,乃真国士也。仲仁在予幕数十年,未尝有一字要求官阶俸给,严范孙(严修)与我交数十年,亦未尝言及官阶升迁,二人皆苦口阻止帝制,有国士在前,而不能听从其谏劝,吾甚耻之。……总之,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袁世凯身后,留下一个军阀混战、武夫当国的乱局。各省督军,加上大约200名佩戴勋章的将军,率领他们步履蹒跚的队伍,从一地到另一地。每到一地,就将苛捐杂税强加到百姓头上。&   看看几十年里人民背上的种种捐税吧:灯膏捐、肉捐、车马捐、厘捐、酒捐、煤炭捐、房捐、蚕丝捐、茶摊捐、铺捐、统捐、茶捐、茶碗捐、船捐、靛捐、旱挑捐、展帘捐、猎捐、渔捐、剃发捐、糖捐、鸡鸭捐、小商品捐、学捐、车帖捐、器具捐、柴草捐、粪捐、国民捐、米捐、路矿捐、花布捐、警捐、花捐、亩捐、牛马捐、果捐、秤捐、竹木捐、牌照捐、戏捐、出口捐、契纸捐、户口捐、文庙捐、油坊捐、染坊捐、纸捐、河捐、路捐、教养捐、烟丝捐、轿捐、槟榔捐、瓷器捐、巫道僧尼捐、红事捐、农会捐、洋药统捐,等等。&   12年军阀混战与袁世凯主政时期相比照,章太炎的评价是,“一蟹不如一蟹”。&   参考:&&& 左舜生辑《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骆宝善评点袁世凯函牍》,&&&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 沈祖宪、吴]生《容庵弟子记》,&&&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黄F《花随人圣庵摭忆》,&&&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 许指严《新华秘记》,&&& 徐一士《一士谭荟》,&&& 陈夔龙《梦焦亭杂记》,&&& 汪曾武《鹣龛随笔》,&&& 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 萧乾编《近现代新笔记丛书》,&&&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张永东《百年之冤》,&&& 西里尔?珀尔《北京的莫里循》等。&&& (鸣谢骆宝善、刘路生慷慨提供大量资料照片和日本外务省报告影印件。)&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来源日期:0 | 责任编辑:admin
【把文章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林彪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是威名远扬的常胜将军,一生戎马倥偬,用兵如神,决定中国命...
在邓小平领导1975年“全面整顿”期间,周恩来同邓小平的谈话更加频繁了。从7月初邓小...
核心提示:比如,上海沪西区委书记在圣约翰大学作《国际形势与美国政策》时事政治报告...
三月九日四时许,我在法警强力驯逼之下,在不大于五平方的私堂与外人隔绝,由检察院一...
民国时期的城市街头广告林立。(资料图片) 《中央日报》的封面都留给了广告。 近代中国...
汪伪投敌后,出于政治需要,一直着意争夺国民党政治符号并加以运用。为此,它与重庆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帝登基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