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律诗和绝句的区别绝句时,要押同一韵部韵,那么何为韵字不入诗?

关于古诗“限韵”规定的问题。我是在《红楼梦》里发现作诗限韵这回事的。问:一共多少个韵部?各是什么?_作业帮
关于古诗“限韵”规定的问题。我是在《红楼梦》里发现作诗限韵这回事的。问:一共多少个韵部?各是什么?
关于古诗“限韵”规定的问题。我是在《红楼梦》里发现作诗限韵这回事的。问:一共多少个韵部?各是什么?
  唐代之后,科举考试中为了考核应考者作诗的能力,考官常规定用某一个韵部或某一个韵部中的某几个字作诗,这叫做“限韵”。另外,文人雅集作诗,也常限用某韵或某几个字,以显现各人的才力。  [编辑本段]例子  红楼梦里所谓“一先”“二萧”“十三元”等韵牌,是指每一韵的代表字。同一韵的汉字多少不定,但作为作诗用韵的平水韵似乎没有一韵一字的(这一点不太敢肯定了),为了方便说某一韵,就选一个字为代表,比如下平声的“一先”即用“先”字代表和“先”同韵的所有汉字的这个韵。“一”“二”“十三”等数字表示韵目顺序。
唐代诗帖诗限定使用某韵,但不限定使用的韵字。如唐贞元十六年进士试诗题为《玉水记方流》诗,现存有登第文人所作六首,略录于下。
吴丹诗:“玉泉何处比,四折水文浮。润下宁逾矩,居方在上流。映空虚碌碌,涵白净悠悠。影碎疑冲斗,光清耐掩舟。珪璋分辨状,沙砾共怀柔。愿赴朝宗日,萦回入御沟。”
郑俞诗:“积水棋文动,因知玉产幽。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潜润滋云起,英华射浪溪。鱼龙泉不夜,草木岸无秋。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若非悬可测,谁复寄冥搜。”
白居易诗:“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尹孚光泛泛,方折浪悠悠。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似风摇浅濑,如月落清流。潜颖应旁达,藏真岂不浮。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王鉴诗:“玉润在中洲,光临碕岸幽。氤氲冥瑞影,演漾度方流。乍似轻涟合,还疑骇浪收。寅缘知有异,洞彻信无俦。比德称殊赏,含辉处至柔。沉沦如见念,况乃属时休。”
杜元颖诗:“重泉生美玉,积水异长流。如见清堪赏,因知宝可幽。斗回虹气见,磬折紫光浮。中矩谐明德,同方叶至柔。月生偏共映,风暖伫将游。异宝虽无胫,逢时愿俯收。”
陈昌言诗:“明媚如怀玉,奇姿自托幽。白虹深不见,绿水折空流。方珏清沙遍,纵横气色浮。类圭才有角,写月让成钩。久处沉潜贵,希当特达收。滔滔在何许,揭厉愿从游。”
这六首诗都是用“尤”韵,而且诗题都不入韵,也就是说没有用邻韵。说明押韵的方式是很严格的。
除了诗帖诗以外,其他的限韵诗则多见于文人的宴集,在酬唱时作诗而对用的加以限制。这类诗在诗题上往往有“探韵”“限韵”等字眼。如唐张南史《陆胜宅秋雨中探韵》:“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完偶辟疆。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从沾九日霜。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是处有垂杨。”这里所探之韵为“阳”字。限定某一字入韵的,如柳宗元《答刘连州邦字》:“连壁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根据题目规定,在诗中必须押“邦”字韵。
[律诗绝句]
限韵红楼诸钗(十位)
黛玉 限一东
看尽升沉皆转蓬,无凭莫拟问西东。
流年弹指花时倦,慵脸消春泪迹红。
淡借霜姿依旧月,闲摇碧色偶来风。
怜卿素怨题何必?事事从来梦后空。
宝钗 限二冬
每怜菡萏一夕冬,冷落疏帘伴月钟。
案畔唯卿消寂寞,琴边凭尔道从容。
闲情自处花开谢,素态相安颦浅浓。
无觅好风酬意绪,青云淡看几千重。
湘云 限三江韵
言笑偏宜异地腔,懒教惆怅对孤窗。
不吝芳樽十九醉,曾消心事二三桩?
风华吟倦塘迷鹤,画梦觉残月落江。
清瘦休怜人照水,好将燕子看成双。
元春限四支韵
花开花落总离离,夕殿愁怀两不宜。
末路抬眉方道倦,浮生回首渐行歧。
三春聚散三生泪,一世升沉一步棋。
梦逝今朝君莫挽,来生唯愿是田篱。
迎春 限五微韵
长爱时闲惯掩帏,红尘懒看是如非。
蛾眉浅浅清容倦,寒日萧萧冷色微。
孤枕可教说自守,鸳鸯莫与道同归。
他时我若为司命,愿使君卿背对飞。
探春 限六鱼韵
别离莫与道唏嘘,本是孤芳爱自居。
花好偏逢春逝远,梦长岂奈月行徐。
酒阑已是飘零路,蕉下从今寂寞墟。
有意可教传尺素,当因憔悴不沉鱼。
惜春 限七虞韵
心事经如墨迹枯,一拂一拭尽模糊。
悲欢聚散归风月,轩榭亭台剩画图。
寂寞成禅空亦是,繁华过眼有还无。
月明岂吝鲛人泪?好与贫尼作念珠。
妙玉 限八齐韵
蓬絮何求是处栖,繁花过眼自高低。
飞鸿影后浮光逝,明镜台中意绪迷。
肯使清愁轻日月,留将萧瑟叹云泥。
曹公不用金陵判,看取尘缘一任题。
巧姐 限九佳韵
本来世事尽相乖,偶占金陵不识钗。
惯味悲欢安垄亩,懒将风雨忆京淮。
一腔惆怅繁华杳,十丈红尘画梦霾。
向晚凝眉非寂寞,野花零落在茅斋。
秦可卿 限十灰韵
人生惆怅是徘徊,一段清愁著意裁。
水月镜花身后忆,流云密雨梦前来。
绝尘寂寞依稀倦,举世风华究竟哀。
鸿逝从来归寂落,痴人不必费心猜。
不知道、、、、、、、、、、、、、、、、、、、、、、、、、、也许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7. 8. 9. 10.再谈今人写格律诗的用韵问题
再谈今人写格律诗的用韵问题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从现存的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诞生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歌发展到唐宋时期,就趋于完美——我们今天所说的格律诗词,就是它的标志。唐宋时期的格律诗词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直到辛亥革命之前,格律诗词仍然是人们抒发情怀的最重要的文学样式。遗憾的是,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格律诗词与其它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戕害,此后的近百年间,格律诗词的创作一直出于低迷状态,甚至是到了无人问津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断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价值。格律诗的创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格律诗的刊物及出版物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格律诗的用韵问题,却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坚持使用古韵,就是继续沿用平水韵;一种意见是要求使用新韵,就是用普通话音韵系统来写格律诗。
坚持继续沿用平水韵的观点,显然不合时宜,毕竟平水韵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今人用平水韵写出的格律诗,而今天的人们也未必会用平水韵来诵读它。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会认读平水韵?那些倡导坚持用平水韵写诗的人,他们有多少人会读准平水韵呢?我可以武断地讲,今天没有谁会读准平水韵,只有那些所谓的学术互相转抄,才高谈什么平水韵在今天的格律诗创作中的作用。我们只要对平水韵稍加梳理,就会发现它与我们今天通行的普通话之间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一、今天是同一韵母的字而在平水韵里则分属几个韵部:
比如,“东”和“冬”,今天两个字是同音,都读作“dong”,阴平,但在平水韵中“东”和“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韵部,即上平声“一东”和“二冬”。在平水韵里,这两个字是不能够相互押韵的,不仅如此,这两个韵部里的字也不能够串韵。既然如此,那么平水韵中的“东”和“冬”的韵母肯定不相同。这两个字的韵母究竟有什么不同?区别在哪里?有谁知道?今天的人们谁也不得而知。
现在我们看看这两个韵部里的字,看看它们的韵母今天究竟有什么不同:
“一东dong”韵部的字有:“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蒙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二冬dong”韵部的字有:“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我们今天读到这两个韵部里的字的时候,有谁会怀疑它们是同韵呢?如果我们今天写格律诗,不让“东”与“冬”押韵,这可能吗?
再如,平水韵中“江”“阳”分属上平声“三江”和下平声“七阳”。今天的“江”、“阳”是同韵,韵母都是“ang”。古时的平水韵中,“江”与“阳”,它们的韵母区别在什么地方?平水韵中的“江”和“阳”怎么发音?今天有谁知道呢?我们再看看这两个韵部里的字,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区别:
“三江”韵部的字有:“江缸窗邦降[降伏]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冬韵同]”;
“七阳”韵部的字有:“阳杨扬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妆常凉霜藏场央泱鸯秧嫱床方浆觞梁娘庄黄仓皇装殇襄骧相湘箱缃创忘芒望尝偿樯枪坊囊郎唐狂强肠康冈苍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倡伥羌庆姜僵缰疆粮穰将墙桑刚祥详洋徉佯粱量羊伤汤鲂樟彰漳璋猖商防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当裆珰沧纲亢吭潢钢丧盲簧忙茫傍汪臧琅当庠裳昂障糖疡锵杭邙赃滂禳攘瓤抢螳踉眶炀阊彭蒋亡殃蔷镶孀搪彷胱磅膀螃”。
这两个韵部里的字,它们的韵母今天不都是“ang”吗?我们今天有谁认为它们不同韵呢?
又如,今天的“元”“寒”“删”“先”“覃”“盐”“咸”七个字是同一个韵母,韵母都是“an”,但在古平水韵中则分属上平声“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和下平声“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七个韵部。在中古时候,这七个韵部的字可能与我们今天的读音区别很大,它们是不同韵的,更不能互相押韵。如果我们今天写格律诗词要将这些字区别开来就很难了,也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因为今天这七个韵部的字都是同一个韵母“an”。
在我们今天的普通话里,同韵的字在平水韵中分属不同的韵部还有许多。如上平声“五威wei”和“十灰hui”;“六鱼yu”和“七虞yu”;上平声“十一真zhen”“十二文wen”与下平声“十二侵qin”;下平声“二萧xiao”与“三肴”“四豪hao”;下平声“八庚geng”与“九青qing”“十蒸zheng”;上声字“一董dong”与“二肿zhong”“二十四迥jiong”;上声字“三讲jiang”与“二十二养yang”;上声字“五尾wei”与“十贿hui”;上声字“六语yu”与“七麌yu”;上声字“十一轸zhen”与“十二吻wen”“二十六寝qin”;上声字“十三阮ruan”与“十四旱han”“十五潸shan”“十六銑xian”“二十七感gan”“二十八俭jian”“
二十九豏qian”;上声字“十七筱xiao”与“十八巧qiao”“十九皓hao”;去声字“一送song”与“二宋song”;去声字“三绛jiang”与“二十三漾yang”;去声字“五未wei”与“十一队dui”;去声字“六御yu”与“七遇yu”;去声字“十二震zhen”与“十三问wen”“二十七沁qin”“二十八勤qin”;去声字“十四愿yuan”与“十五翰han”“十六谏jian”“十七霰xian”“二十八勘kan”“二十九艳yan”“三十陷xian”;去声字“十八啸xiao”与“十九效xiao”“二十号hao”;去声字“二十四敬jing”与“二十五径jing”。
我们今天把握这些字很容易,因为大家都会认读普通话。如果要求今天的人们写格律诗词仍然沿用平水韵,将这些同韵的字机械地教条地隔离开来,在押韵上“老死不相往来”,显然有背当今语言的客观现实,不利于格律诗的继承和发扬。为了不使这些韵部的字相互串韵,因此有人就鼓吹将平水韵的字全部背下来,熟记于心,以便于写格律诗。这种拙劣的做法不知是否古人遗留下来的传统,还真不得而知呀!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不就成了“填诗”了吗?
二、今天不同韵的字,在平水韵中却又是同一韵部:
如,平水韵中上平声“四支zhi”:“支枝肢移[竹移]为[施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骑[跨马]歧岐谁斯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伊追蓍缁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陲魑锤缡璃羸帔蘼芪畸羲曦欹猗崎崖筛狮蛳绥虽粢瓷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蚩嗤媸飔埘莳鲥鹚笞漓贻禧噫其琪祺麒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委蛇]陴淇丽[地名]厮氏[月氏]僖嘻琦怩熹孜罹磁痿隋逶郦嵋椅[音漪,木名]”。
这一韵部里的字在平水韵中都是同一个韵母,可以互相押韵,但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却又分属一下六个韵母:
(1)有韵母“-i”的字,如:zhi:支枝肢治[治国]
氏[月氏]知之芝脂卮栀祗;Chi:持痴迟池驰踟笞漓螭蚩嗤媸墀坻鸱篪;Shi:尸诗时师施匙狮蛳埘莳鲥;Zi:赀髭资兹滋资訾咨粢睢缁辎孜;Ci:慈磁茨疵雌辞词差[参差]祠瓷鹚;Si:丝司思飔厮斯澌私。
(2)有韵母“i”的字,如:yi:伊移[竹移]夷姨痍移宜仪疑嶷医伊旖怡饴贻漪椅[音漪,木名]敧蛇[委蛇]噫彝颐;ji:机肌基饥畸羁:机qi:奇琦旗棋期骑[跨马]岐歧萁其綦淇琪祺麒祁骐鳍耆;xi:熙羲曦禧僖嘻熹牺;li:离璃缡狸篱骊鹂郦丽[地名]嫠罹;mi:弥糜蘼麋;pi:皮疲披罴脾陴丕琵枇貔毗;ni:尼怩;
(3)有韵母“ei”的字,如:zhui:锥椎追;chui:吹垂陲锤;shui:谁;tui:推;gui:规龟;
cui:衰;sui:随隋绥虽;hui:麾;gui:龟;kui:亏岿窥夔葵逵馗;rui:蕤;bei:碑悲卑;lei:累羸;mei:眉湄楣嵋霉;pei:帔;
wei:为[施为]唯惟危帷萎痿逶;
(4)有韵母“ai”的字,如:shai:筛;
(5)有韵母“a”的字,如:ya:涯;
(6)有韵母“er”的字,如:“儿”。
这些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分属不同的韵母,是不押韵的。我们今天诵读这样的唐诗,往往甚感别扭,总觉得不是那么顺口顺耳。如:
(1)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首诗里的韵脚是“疑yi”、“谁shui”、“师shi”,在平水韵里是押韵的,但今天它们都不同韵,今人诵读这首诗时就感到韵脚既不顺口,也不顺耳。
(2)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这首诗里的韵脚是“枝zhi”、“悲bei”、“推tui”,在平水韵里是同韵的,但今天却分属两个不同的韵,“枝”与“悲”“推”俩字不同韵。
(3)戎昱《出军》:
龙绕旌竿兽满旗,翻营乍似雪山移。
中军一队三千骑,尽是并州游侠儿。
在平水韵里,这首诗是押韵的,但我们今天诵读这首诗时就格外别扭,因为今天“旗qi”“移yi”与“儿er”并不是同韵的。
(4)李益《度破讷沙二首》之一: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我们今天诵读这首诗时,也同样感觉它极不和谐,因为今天的“移yi”与“时shi”“知zhi”是不同韵的,“移”的韵母是“i”,“时”“知”的韵母是“-i”。
(5)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里的“吹chui”与“词ci”“枝zhi”在平水韵里同韵,但今天却不同韵。
(6)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八: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这首诗在平水韵里是押韵的,但今天“旗qi”“离li”的韵母是“i”,“时shi”的韵母是“-i”,它们分属两个韵。
(7)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这首诗里的韵脚是“离li”与“枝zhi”“时shi”,今天分属两个韵。
(8)柳宗元《汨罗遇风》: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这首诗里的韵脚是“悲bei”、“期qi”、“时shi”,但今天却分属三个韵。
(9)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首律诗的韵脚是“迟chi”、“悲bei”、“时shi”、“知zhi”、“涯ya”,古时候是同韵的,在平水韵里属于上平声“四支”韵部,但今天,我们谁也想不到“涯”竟然与“知”“迟”“时”是一个韵部。如果我们今天作诗也模仿古人这样,显然会引起读者的误会。
这种今天看来似乎“不押韵”的唐诗可以说比比皆是啊。像这样的诗句,在唐诗里还有很多,如:
(1)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该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的韵脚是“回hui”、“衰shuai”、“来lai”,是押韵的,平水韵里属于“十灰”韵部,但今天却分属三个韵。
(2)李白《横江词》之四: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诗中“回hui”与“开kai”“来lai”分属两个韵。
(3)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这首诗的韵脚是“赊she”与“涯ya”“家jia”,是押韵的,平水韵里属于下平声“六麻”韵部,但今天却并不押韵,分属两个韵,即“e”与“a”。
(4)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诗中“奢she”与“华hua”“花hua”分属两个韵。
(5)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中的韵脚是“斜xie”与“花hua”“家jia”,是押韵的,平水韵里也属于下平声“六麻”韵部,但今天却并不押韵,它们分属两个韵。
像以上这样的诗作,在唐及其以后的诗词中举不胜举,我们今天诵读这些诗作的时候,往往感到它们很不合律,不很押韵。因为汉语的语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如果我们今天也这么用平水韵来写格律诗,那显然会让读者对诗词的音韵产生误解,这种作为难道不是与时代背道而驰吗?
三、平水韵里的各个韵部的有些字声调,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
遍览平水韵,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平水韵里的有些字的声调,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过去的声调了。在唐诗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这样的诗,今天总感觉它们的音韵不甚和谐,原因就在于此。我们从一下事例中就可以获得大概:
(一)如平水韵里的“十四寒”:“
寒韩翰[翰韵同]丹单安鞍难[艰难]餐檀坛滩弹残干肝竿阑栏澜兰看[翰韵同]刊丸完桓纨端湍酸团攒官观[观看]鸾銮峦冠[衣冠]欢宽盘蟠漫[大水貌]叹[翰韵同]邯郸摊玕拦珊狻鼾杆跚姗殚箪瘅谰獾倌棺剜潘拼[问韵同]盘般蹒瘢磐瞒谩馒鳗钻抟邗汗[可汗]。”
这一韵部中的“漫man”今天是去声,但在平水韵里却是平声。我们从下面两首诗中就能得到印证: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戴叔伦《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今天读这两首诗时,就觉得“漫漫”与全诗的音韵不相协。这一韵部里的“叹tan”,今天是去声,但在平水韵里却是平声。如:
韦庄《官庄》:
谁氏园林一簇烟?路人遥指尽长叹。
桑田稻泽今无主,新犯香醪没入官。
我们今天诵读这首诗时,就感觉“叹”与全诗的音韵很不协调,因为韵脚“烟”和“官”都是平声字。
(二)又如平水韵里的“七虞”:“
虞愚娱隅无芜巫于衢癯瞿氍儒襦濡须需朱珠株诛朱铢蛛殊俞瑜榆愉逾渝窬谀腴区躯驱岖趋扶符凫芙雏敷麸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摹蒲逋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吾梧吴租卢鲈炉芦颅垆蚨孥帑苏酥乌污[污秽]枯粗都茱侏姝禺拘嵎蹰桴俘臾萸吁滹瓠糊醐呼沽酤泸舻轳鸬驽匍葡铺[铺盖]菟诬呜迂盂竽趺毋孺酴鸪骷刳蛄晡蒱葫呱蝴劬殂猢郛孚。”
这一韵部中的“趋qu”,今天是去声,而在平水韵里则是平声。如:
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按照今天的读音来诵读这首诗,“趋”字就不押韵了。
(三)再如平水韵里的“十二文”:“
文闻纹蚊云分[分离]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这一韵部中的“氛fen”,今天是去声,但在平水韵里却是平声。如:
李商隐《海客》:
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
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
今天人们诵读这首诗,有谁知道“氛”应该是读平声呢?
以上仅从韵脚方面来考察平水韵给今天的读者带来的困惑,如果从四声方面来考察,则唐诗中的许多诗的平仄,今天的人们更是觉得不合格律了。如果我们今天也按照平水韵的音韵来写格律诗,势必也同样会出现上述的情况。果真如此,今天的读者会认为诗词用的是平水韵呢,还会认为是诗作者的无知?
四、平水韵里的四声与今天普通话的四声存在很大的差异。
平水韵的四声分“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普通话的四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水韵中的“平声”基本上分流为今天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平水韵中的“上声”“去声”与普通话的“上声”“去声”基本相当,但也并非一一对应;平水韵中的“入声”,普通话里没有这种声调,入声字都分流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如:
上平声“一东”中的“筒”,平声字,而今读tong,上声字;
上平声“二冬”中的“纵”,平声字,而今读zong,去声;
上平声“三江”中的“撞”,平声字,而今读zhuang,,去声;
上平声“十四寒”中的“翰”,平声字,今读han,去声;“漫”,今读man,去声;“叹”,今读tan,去声;
上声“二十二养”中的“鞅”,今读yang,阴平;“尝”,今读chang,阳平;“慷”,今读kang,阴平;
去声“四寘”中的“积”,今读ji,阴平;“思”,今读si,阴平;
去声“六御”中的“疏”,今读shu,阴平;
入声“一屋”中的“屋”,今读wu,阴平;“竹”,今读zhu,阳平;“服”“福”,今读fu,阳平,等等。像这样声调发生变化的字还有很多,特别是入声字的变化更为突出。
平水韵中的入声字,大部分分流到今天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之中。入声字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读音,今天没有多少人知道,人们只是从古代韵书中了解到入声字的分类。如果今天一味地强调使用平水韵写格律诗词,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入声字的问题。这样势必会出现诗作者会写而不会诵读,读者既不会写又不会诵读的情况。
比如说,“中国”的“国”,我们今天人人都会认读它“guo”,阳平,但是在平水韵中,“国”属于入声“十三职”。“国”在这一韵部里,与下列字同韵:“职德食[饮食]蚀色力翼墨极殛息熄直值得北黑侧贼饰刻则塞[闭塞]式轼域蜮殖植敕亟棘惑忒默织匿慝亿忆臆薏特勒肋幅仄昃稷识[知识]逼克即唧[质韵同]弋拭陟恻测翊洫啬穑鲫抑或匐[屋韵同]”。如果我们不是看了这一韵部里的字,今天有谁相信“国”与“职”、“直”、“食”、“力”、“德”等等同韵呢?很明显,这一韵部的读音与今天“国”的读音区别太大了。如果今天的人们,继续按照平水韵的要求来写格律诗词,那么这个“国”字怎么读?发出的读音会不会有人听懂?
古人的诗词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无法要求古人用今天的音韵写作格律诗词,但如果今天的人们仍然沿用古人的音韵创作诗词,显然是不伦不类了。就是今天诵读古人的诗词时,由于古代音韵与普通话的差异,我们往往还会怀疑古人的诗词不合格律呀!这样的事例我相信不少读者经历过。比如:
(1)&& 杜审言《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这首诗的格式应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诗人的这首诗是符合格律要求的,但我们今天读到它时,却感到不是很和谐。原因是第一句的后五个字,今天都是平声字,但古时却不是这样的。“昔”古属入声字,平水韵里入声“十一陌”韵部。第三句前六个字今天都是平声字,但“国”古时属于入声字,属平水韵里入声“十三职”韵部。
(2)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的格式应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诗人的这首诗许多人耳熟能详,是非常典范的一首绝句,但我们今天读到它时,仍然感到似乎不很合律,原因在于“白云间”的“白”今天是平声字,但古时却是入声字,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十一陌”韵部;“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笛”今读阳平,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十二锡”韵部。
(3)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首诗的格式应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诗人的这首诗也是一首典范的绝句,但今天读到它时也感到不是很和谐,原因在于第一句前四个字今天都是平声字,第三句中间的“征帆泊何”连续的四个字也是平声字。其实,“接”是入声字,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十六叶”韵部;“泊”也是入声字,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十药”韵部。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几乎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七言绝句,平仄格律非常典范,但我们今天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仍然觉得最后一句似乎不很合律。原来“西出阳关”的“出”是入声字,属于平水韵入声“一屋”韵部。
(5)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这首律诗的平仄对仗很工整的,是一首非常典范的七言律诗,但我们今天读到它时,仍然感觉“万里寒光生积雪”好像不合律,“积”字这里应该是仄声字,原来“积”今天是阴平,古时却是入声字,平水韵里属于“十一陌”韵部。
(6)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七言律诗大家都非常熟悉,可当我们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时,就有些疑惑,“捷”字这个地方应该是仄声字,怎么是平声字了?原来“捷”在古时候就是一个仄声字,是入声字,平水韵里属于入声“十六叶”韵部。
(7)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五言绝句大家也非常熟悉,可是,当我们读到“天寒白屋贫”的时候,也同样会对这句诗产生疑惑:怎么这句诗都是平声字呀?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非常规范五言绝句,平仄音韵非常合律。我们今天之所以感觉这句诗有问题,是因为“白屋”俩字今天都变成了平声字。原来“白屋”俩字都是入声字,在平水韵里,“白”属于入声“十一陌”韵部,“屋”属于入声“一屋”韵部。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觉得这句诗不合律。
从以上事例看,平水韵中的四声与今天普通话的四声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今天仍然使用平水韵,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读者的对诗作的误解。因为我们今天的语言是国家推广的,乃至全世界都在学习的普通话!
本文仅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平水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目的在于说明平水韵不利于今天格律诗的创作,平水韵更不能成为今天人们写格律诗的音韵。今天有些人所谓用平水韵写的格律诗,往往只考虑了韵脚的规范,但诗中的平仄却常常是普通话的平仄,这种不伦不类的所谓古韵诗词,真让人啼笑皆非呀。平水韵是一种消失了的古代音韵,今天没有多少人真正能读准它,特别是入声字,今天有多少人能通晓它呢?那些鼓吹继续沿用平水韵的人们,有多少人能够读准平水韵呢?格律诗词需要发扬光大,我们切不可故弄玄虚,将格律诗“壁垒”起来,以抬高自己的所谓学术身价。与时俱进,才是中华传统文化永放光芒的根本之所在啊!
&&&&&&&&&&&&&&&&&&&&&&&&&&&&&&&&&&&
& 二零一零年二月十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句 律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