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今年新建了社公庙过年了需要一副寺庙对联大全

[转载]《社公庙、土地庙》
社公庙与土地庙
&&&&土地载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古人尊天而亲地,源于对土地的崇拜而衍生土地神。《礼记》之《祭法》篇:“满百家以上,得立社”。查《说文解字》:“社,地主也”。有神即当祭,也可以理解成“为祭而创神”。民间称土地神为社公或土地公,并且认定农历二月二、八月十五分别是土地神的诞生日和得道升天日,是日,民众都必须聚集于社公庙虔诚祭拜,以祈求和感谢土地神的福佑,此为“春祈秋报”之民俗礼仪。
&&&&近日阅清同治十一年吴康霖编纂之《六安州志》,其“輿地志十二·坛庙”篇有载:“……乡社坛,旧制各处乡村,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专为祈祷雨。时若五谷丰登,每岁一户轮当会首。春秋二社,用羊一,豕一,酒果香烛,约聚祭祀,就行会饮。”据此规制,吾居之镇应当有社坛(俗称社公庙)。实际的情况是,不要说眼见,听都未听说过有社公庙的踪影。
&&&&细想起来,镇上曾有这么一座疑似社公庙:街道的西部有一巷,巷道的临街处有一棵大柳树,所以这巷子名“大柳树巷”。巷口紧贴东首民居的山墙有一座庙,我记忆中这庙里住有一人,此人不是光头和尚,也不是束发的道士,而是一位状如乞丐的打更老人。此庙甚小,迎街的正面无墙,以双扇栅栏式大门占据了临街的整个立面。留在记忆中最为清晰的是门之“装饰”:破烂斑驳的暗红色木门如果关上,中部则呈现出一个圆形的双鱼太极图,两边是直接写在门立柱上的对联,文字是:“二八月同庆二老”,“千万人共祝千秋”。这装饰图案和文字似指明此庙是社公庙。吾生也晚,未见祈雨盛况,更未见“祭祀”、“会饮”之热闹场面。但是从这对联上看,如若“古人不欺人”旧语不讹,则可认为这里曾经是有过“约聚祭祀”这么回事。此庙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期消失,也许是早在多年前已经废圮,因更夫所居而存,亦因更夫亡而亡。此处令吾存念的并非破庙,而是大柳树。大柳树的主干底段中空,可容纳二、三人站在里面躲雨,孩子们喜欢在里面玩,更喜欢抠取树洞里褐色的木块,那是已经炭化的树心木质层,可以用它在石条上划写。树根部虽损烂若此,然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街镇的周边古树皆于1958年“大办钢铁”时期斩尽杀绝,唯此树独存,最终于1970年被砍伐(镇“东门楼”、中街的“大西门”等等多处旧建筑均于此时期拆除。)——打住!说土地庙:
&&&&镇东头的北向第一个巷为“北门巷”,巷子的北口有一座土地庙。土地庙构筑紧凑,与“宽敞宏大”四字不沾边,但是也不能说它小,其使用面积足够土地爷和土地奶奶老俩口享用:土地老爷与土地婆端坐于庙“堂”中,前有供呈置香烛的拜台。在我所见过的土地庙中,这座土地庙算是较为精致的,其庙基用整齐的石条垒砌,正面右侧石块上还刻有文字,罗列捐建者名姓,记忆中差不多首字都是“方”,这座土地庙可能是方氏家族集资所建。其处为吾读小学时上学必经之地,常见拜台燃有香火的留迹。记得有一次下午上学时,我们住同一个院子名叫“能子”的同年庚玩伴,突然心血来潮,爬到这土地庙上,二话不说就将土地老爷的胡子一把把的拽掉,当时我又害怕又佩服他的胆量。放学回家后我将这事说给他奶奶听,她奶奶说他“你等着灾星来吧”。果然第二天早上他奶奶就要我给他向老师请病假,说下半夜开始头疼发烧。此后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从这里经过时都小跑着,不敢停留。此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拆除,其基石应当散落在当地附近,包括那块刻有文字的功德碑石。
&&&&说来说去,阅者当问:“镇”字屡见,究为何镇?直说吧,此镇为六安毛坦厂镇。此镇现获冠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吾为土著镇民,视此为人间一喜剧耳。今忆社公、土地庙,仅凭记忆,无实物可证可考,意在请对这一小小山镇有兴趣的有识之士给予指教。追加一句话:上述之社公庙和土地庙的消失年代分别是1953年和1960年。抛残砖若能引出美玉,则幸甚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周边社会团体/协会 周边酒店 周边景点
景德镇政府机构推荐
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社公庙居委最新评论
我要对【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社公庙居委】进行点评:
您的综合评分为:
划过星星并点击选中即可
*消费感受: 小于3000字
您可以填写消费过程中的真实发现,例如环境、服务、价格等方面的感受。
你还需要输入20个字。
我的昵称: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社公庙居委地图查看
景德镇市最新生活信息
当前位置: &
&&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社公庙居委热门推荐:
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本村新建的庙请帮忙写一对九字或+一字以银和光为上下的对联谢谢了_百度知道
本村新建的庙请帮忙写一对九字或+一字以银和光为上下的对联谢谢了
银盏金尊奉甘露以示诚敬,光耀明灼浴三宝可证因果。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对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庙宇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