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梅南水美村名人录

化孙公八世孙进武公入粤始祖及后裔的考证(资料汇编4)
(一)校政公的祖父、父亲的资料
(1)翻山越岭,寻找祖先
——记初次拜祭入粤始祖进武公、文裕公陵墓
清明前夕,受众宗亲委托为寻找入粤始祖进武公陵墓。
三月三十一日,城北三乡寨、城东金盘桥和住梅县的桃源张姓梓叔一行五人,受众宗亲委托专程前往松东镇罗坑口寻找和拜祭元末明初入粤的开基祖一一程乡县松口丰颅司任巡检官的化孙公八世孙进武公(观绍)的陵墓(据族谱记载原葬松口米圩因洪水冲毁,裔孙在乾隆年间迁葬)。他们原来约定与桃源上村祭祖的宗亲一同前往的。无奈路途不熟,错行三十多公里,到达约定会合点时已经十一点7。没有会合上桃源祭祖宗亲。他们只好另请向导带路,从中畲出发,步行、翻山越岭、跨河沟,钻树丛,根本无路可走,踩着满山树叶,不顾脚下路滑,低头俯首前行。来到罗坑半山腰上终于找到了进武公的陵墓,碑文清楚写着:“大清乾隆十二年丁卯岁月吉旦。八世祖考进武公*曾藩人张府君墓。”“男文裕孙校政登大房主。”据查现手存张氏族类进武公(观绍)是化孙公四于样云公一一六子腾辉公一一六子晶上公一一五子吴润公一一子苍承公一一子先赞公的嫡传无疑。对这位入粤始祖,他们怀着无限崇敬和虔诚之心,列队肃立在陵墓前行三鞠躬礼。然后抄写碑文、照像留影。
在离进武公墓不很远的另一个山头,有一个小小盆地约1000平方米左右,这里有文裕公和姚婆太陵墓,坟堂外面二边矗立着两条高二米的石华表。华表上刻着有功名的子孙名字,可见昔日的辉煌,但于由年代久远远经过风雨剥蚀,已很难辨清了。来到墓前先向文裕公行鞠躬礼致敬。看到墓碑文字十分清晰,碑上刻着:“大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岁秋日吉旦。明九世祖考文裕五一郎张府君墓”。“男校正孙七十印、七十一郎、七十二郎、七十三郎,七十四郎嗣孙等同立。”文裕公墓正对面的约五十来处据说是姚婆太的陵墓。行完礼后,用带来的红漆填写华表上的勒文,认真的逐字填写,向导见天上乌云密布,眼看要下雨了就催大家动身下山,无奈只好另找时间再填写了。直到三点半才回到松口饭店吃午饭。
在边吃边谈中,大家一致认为以后要组织宗亲前往拜祭,务必另僻一条道路。让年纪大的宗亲比较方便。至于何时公祭,回去后征求各地梓叔意见再行决定。
(2)昔日兄弟矛盾对簿公堂&&&&今天宗亲联谊欢聚一堂
日上午,属化孙公派系先赞公裔孙的梅县大坪、城东、梅南、松源及梅城近郊的张家围、大浪口等处张氏宗亲共30多人,集中到梅县金盘桥作达宗亲家中,共商联宗联谊和祭祀祖先事宜。到会宗亲开怀畅叙,联宗联谊,亲情洋溢。经商定,于2006年农历二月十一,置办祭仪福物,风雨无阻,前往桃源镇举行联宗祭祖活动,祭祀先祖校政公之墓,并趁此机会探寻入粤桃源开基始祖武进公坟茔下落。
先赞公为化孙公第七世、良公第四十九世孙,生二子:进文、进武。进武公为入粤桃源开基始祖,今桃源、三乡寨、金盘桥、大浪口、大坪、梅南等均有裔孙。进武公子承序,字文裕;孙光辉,字校政。先赞公和校政公坟茔经桃源宗亲努力,现已得知均在桃源境内,经商定先祭校政公,另定时间祭拜先赞公。为便于各处宗亲参加祭祀活动,还专门发出倡议,成立了联络小组。二月十七日还专门召开了联络小组会议,商定具体祭祀仪式和有关事宜。欢迎本族有关谱系张氏宗亲踊跃参加,以彰祭仪,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二)校政公长子七十郎的资料
(1)三乡寨地名的来由&
三乡寨地名的来由
三乡寨古名“天子岭”是重次始祖政斋公之先祖八秀公(化孙公12世,进武公5世)在元朝末年来梅城附近开户定居的第一站,是政斋公所有裔孙的发祥地。三乡寨地名来历有二种说法:三乡寨在县城北十里处,是县城的屏障主峰高300余米跨东厢乡、西厢乡、北*梅屏乡,由于三乡寨是最高峰它东延东厢(今城东),西伸西厢(今城北),北展梅屏乡(今谢田)是三乡群山的最高峰故名。另一种说法:因三乡寨离城最近的山当年交通不便,在明清时战乱多遇战乱时附近居民为避战火多集中于山顶最高峰的大坪处安营扎寨,是东厢乡、西厢乡、梅屏乡三乡人民躲避战火的山寨故名。
(2)政斋公情况简介&
重次始祖政斋张公系挥公135世孙,化孙公十四世孙。其先祖八世进武公从福建上杭至松口任职,文裕公、校政公,后迁桃源定居。八秀公、荣山公在三乡寨开基。政斋公为荣山公长子定居金盘桥。大明年间运粮进京,并在京身故,驰阳运柩回梓里葬于祥云庵背虎形。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并将祖*钟大孺人由金盘田岗上迁虎形与始祖考合葬,康熙三十七年(1689年)再重修,至今已三百余年。
重次始祖政斋公生二子(?)六孙传至今约二十代世。裔孙分布三乡寨、金盘桥、孝上、大浪口、洋文、庙前、明阳寨、大坪、梅南、长岗岌及饶平黄岗,人口约二万余众。
(3)有关政斋公的儿孙及后裔的几点看法&&
据我手中的族谱记载:政斋公有一子,逸叟;三孙俊斋、扑素、纯素。但我们去年到政斋公陵墓拜祭时,发现碑石上刻有二子:逸叟、隐叟;六孙:俊斋、扑素、纯素、容丰、宪光、肇勋。经大家认真考究,一致认为隐叟及容丰、宪光、肇勋是以后加刻上的。(此事未见有谱载或传说)。我们知道,逸叟公在大坪有一位夫人—詹孺人,生三子。但大坪族谱及祠谱仅记三子为念一郎、念二郎、勋伯四郎,与碑上不相符。后由广西北流宗亲寄回一本手抄族谱证实,念一郎即长子容丰、念二郎即次子宪光、勋伯四郎是三子肇勋。由此可确认碑上六位孙辈确是是政斋公的裔孙。由此推断当时为在政斋公的碑上加刻了三个孙辈,必需另加刻一个儿辈即隐叟。但隐叟是否真有其人?金盘桥若泉叔公曾记述长岗岌有一支隐叟公后裔亦是政斋公之后裔,他本人解放曾有联络,并亲眼见祠堂的祖牌是尊政斋公为上祖。我们去年曾多次到长岗岌访问多位长者,他们都说上祖是从大坪迁来的,解放前都要回大坪祭祖。可惜无法提供文字依据。后我查清朝张氏祠谱,长岗岌确有隐叟公之后裔。隐叟公在长岗岌有姚、刘二夫人,但仅有一子为德素。按逸叟公原配杨大孺人生三子中有朴素、纯素,则德素正好同辈。既然隐叟公是从大坪迁来,由此推断长岗岌的隐叟公不是另有其人,实是逸叟公的化名而已。化名“隐叟”,其中必有隐情。这是数百年前祖先留给我们的谜团。如果这些看法合理的话,政斋公应有一子七孙。偶书拙见,意在抛砖引玉,望各宗贤各抒己见,以求真实。
(4)世系:校政---七十郎---八秀---荣山---政斋---俊斋、扑素、纯素、德素、容丰、宪光、肇勋。
(5)永定图片中校政---七十郎---八秀(居梅县大浪口)。
(三)校政公次子七十一郎资料
(1)文裕-----校政----七十一郎---七秀--福庆---元佐---显荣---嵩---玉姗---辅----殷周《迁址灵山县旧州镇硕玖开基》
(2)永定图片中校政---七十一郎---七秀---才俊---福庆---完真、完翼、完佐、完佑、完信、完斌、完恭、完玉,完真---显旻、显荣、显清、显端、显政,完翼---显亨、显昌(显昌---必盛)、显华、显俊、显太。才俊居梅县桃源村。
(四)校政公三子七十二郎的资料
(1)化孙---祥云-- -仲元---
惟全-----昊鸣-----千八郎-----进武(进文)-----文裕-----校政----七十二郎(七十郎、七十二郎、七十一郎、七十三郎、-七十四郎)---三秀---得贵----黑孜(志通、黑孜、贵真)-----玹(琼、玹、政)----鐶(-鐶、锯、鍷、钦)---厚(胜、隆、厚、兴,厚公骨灰由其曾孙良贤、良圣迁来灵山)-----玉亮----仁(义、仁)-----(良贤、良圣,明万历25年即公元1595年两兄弟迁往灵山县旧州)
关于灵山石狗张氏简介
灵山县旧州张氏主要有两支:
一支是良贤良圣公,万历23年(1595年)由嘉应州桃源埔迁来。开基以来世系字辈:
1良●——2张●——3公●——4张●——5所●(作●)——6超●(尔●)——7德●——8万●——9●纶——10怀●——11●祥——12守●(启●)——13●成——14业●——15光●——16培●——17锦●——18泓●(2007年)(各房有所不同)
第二支是子猷公,明万历8年(1580年),由程乡县松口堡迁来,开基以来世系字辈:1子●——2廷●——3大●——4仁●——5自●——6世●——7●才——8有●(启●)——9兆●(●志、●英)——10●芬——11●枝(枝●)——12发●——13叶●(至2000年)(各房有所不同)
关于第二支
1子猷,康熙甲辰(1664年)六月二十一日丑时,生四子:廷相、廷亮、廷伟、廷元
1、据你谱记载,张挥公141代孙明化公,于明万历8年(1580年),由程乡县松口堡迁灵山县旧州石狗龙母坑开基。不知明化公是否就是子猷公?如果是与其出生不是矛盾吗?一世祖子猷,出生于康熙甲辰(1664年)。
2、据你谱记载,明化公,是张挥公孙141代,这是跟旧州另一支张氏开基祖同一代人(张挥公孙以来141代),良贤良圣公是万历23年(1595年)来灵山旧州石狗旁开基。两支张氏来的时间相差只有15年。而良贤良圣支派至1990年时已到了17代,平均代差23年,而你谱到2000年时才有12代,平均代差35年,是否太大?
3、据你谱记载,开基始祖:子猷,是昇详长子,昇详有五子:子猷、子英、子雄、子华、子璘;昇详的另一兄弟昇瑞有八子:子荣、子权、子明、子源、子亮、子文、子胜、子凤。其他兄弟居住、迁移情况怎样?昇详、昇瑞的先祖关系如何?
(3)永定图片中校政---七十二郎---三秀---德贵---志通、黑孜、贵真。三秀居桃尧镇桃源村。
(五)校政公四子七十三郎的资料,无资料,永定图片中校政---七十三郎---玉山(居梅县桃尧桃培村)。
(六)校政公五子七十四郎的资料
(1)凤山,新田张姓始祖张化孙,因仕寄寓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后于明洪武年间迁上杭县城东四十里西洋村开基。公生十八子,第四子祥云留守老居,130代文裕公迁入广东程乡县桃源埔庵堂,生校政。校政生70、71、72、73、74郎。74郎生惠良、仁良。仁良、惠良迁武平汀州生志亮;志亮生原达、德禄。长子张原达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迁博白蕉麻(现凤山新田),后裔居新田上马垌、腾埇;志亮次子德禄入迁博白之第三支张氏兄弟,乃是同化孙公下至113代惠良之弟仁良,字天柱,由程乡县(今属梅州)迁闽上杭县猪市街瓦子巷,生金、玉、美三公,于明成化七年(1472年)因天灾被迫迁居,长子金公迁浦北张黄六罗;次子玉公迁灵山石狗;三子美公迁博白田心(今菱角盐墟)。
(2)张金公六罗开基宗支谱(初稿)
开宗立姓,源远流长。挥公开宗立姓为张姓一世祖,繁衍生息,后裔遍布中华及海外各地。我宗支一百三十三世祖,仁良公,字天柱,号法受,祖妣黄氏,生有三子:长子张金,号金一郎;次子张玉,号珍二郎;三子张美,号泰三郎。兄弟三人住福州省汀州府上杭县猪市街瓦子巷,明朝成化三年(公历1467年)携祖置铜观音1尊、铜香炉1具、铜茶杯五只等物及父母骸骨由闽迁粤,初到粤西暂住,时,将仁良公骸骨安葬在粤西石坡底青平月。
明朝成化7年(公历1471年)迁居广东省廉州府石康县六罗(据合浦县志记载:元朝设置石康县,明朝成化7年石康县归合浦县,廉州府辖合浦、钦州、灵山三县,今属广西浦北县张黄镇大村村委境内)。在石康县六罗定居后,将母骸骨安葬在地名麻地山穿江岭嘴,(在六罗族祠前右方)石磊为穴,墓乙山辛向,坤申方出水。继往开来,不断进取。金公取铜观音,玉公取铜香炉,美公取铜茶杯为凭,各择合浦、灵山和博白等地开基立业。仁良公后裔枝繁叶茂,遍布桂东南和粤西北等地,迁居海外为数甚多。树有根,人有祖,为纪念祖宗及连络仁良公后裔,仁良诚心募捐,重新修建张氏天柱公纪念祠,祠址在原石康镇六罗即今浦北县张黄镇大村村委境内,择公元1993年元月(农历壬申年11月22日卯时)安座祖宗升,各分支均安座祖宗神位牌,同飨祀奉。我宗支按六罗开基张金公为一世祖,是吾宗支如下:
一世祖,金公,号金一郎,祖妣黄氏,生有四子:长子杭济,次子杭桓,三子杭贵,四子杭富(有版本记载为五子,五子为杭荣,又名张龙,号千四郎,有版本记载联宗)。金公安葬在地名佛子高岭,墓乾山巽内向兼戍辰分针,清朝嘉庆12年(公历1807年)2月11日午时重修(墓为灰筑,在六罗族祠前左方数百米小山上)。祖妣黄氏安葬在地名东边窝。(有版本记载金公妻妾各一。妻黄氏,妾阙氏瘸,阙氏葬在下丹竹)。长房杭济公后裔,二房杭桓公后裔留居六罗垌一带,三房杭贵公后裔迁居竹山下,四房杭富公后裔迁居大廉垌(属合浦县公馆镇)、六湖垌(属合浦县曲樟乡境内)等地,有版本记载:杭荣公后裔迁居大廉垌。二世祖,杭富公,号张念一郎,祖妣林妙仙,二祖妣余妙惠。两子:长子汝星,次子汝富(有版本记载三子,三子汝钦)。
三世祖,汝星公,号张星一郎,祖妣徐氏,二祖妣陈氏,一子,法行。(待续)
(3)金公长子的班辈:金杭法清广,国伯志善廷。振思学张儒,仕建世家贤。鉴汝树耀堂,均济权辉壮。德耀名荣庆,铭浩枢炎在,钦源相焕坊。
(4)仁良公次子玉公的资料
七十四郞--惠良、仁良仁良公字天柱,号法受。配祖妣黄氏于成化一年即公元1465年俱故,长子:金,号金一郎。次子:玉,号珍二郎。三子:美,号泰三郎。三兄弟明朝成化三年即公元1467年,由闽迁粤,在粤西居住三年,初到时将仁良公金骸葬在粤西,石底坡青平月。后于成化七年即公元1471年,兄弟三人各带祖置纪念物:铜铸观音一尊,铜铸香炉一只,铜铸茶杯五只等物及母骸继续前往廉州合浦时,将母骸安葬于合浦张黄,土名麻地山穿江岭嘴,石磊为穴。墓立乙山辛向,水出坤申方。
张金,号金一郎、张玉,号珍二郎、张美,号泰三郎。兄弟三人于明成化三年岁次丁亥即公元1467年,由闽迁粤西廉州合浦,至成化七年岁次辛卯即1471年,乃因岁荒世乱,兄弟各自谋生,择合浦、灵山、博白等处开基立业。
金公居浦北六罗村以铜铸观音一尊,重一斤四两立祠纪念。
玉公居灵山石狗村以铜铸香炉一只,重一斤四两立祠纪念。
美公居博白田心村以铜铸茶杯五只,重一斤四两立祠纪念。
为念祖宗,后裔诚心募捐,重新兴建张氏天柱公祠,在原址合浦即今浦北县张黄镇六罗大村。
择于公元一九九三年壬申十一月二十二日卯时安座祖宗升龛。各分支均安座祖宗神主牌位,同飧祀奉。
玉公(从粤西廉州合浦迁灵山石狗开基)--化暄--光亮/光毅/光秀--凤存(居旧州练石壁)-成通
成志--孔传(迁居上东练禾菜塘)--朝秀----奇猷、奇能、奇才,
孔声(迁居上东练禾菜塘)--开任
开仕---奇高、奇贵、奇富、奇正,(谱上记载,孔声公后裔返回故里--旧州练石壁)
(8)永定图片中校政---七十四郎---九秀居蕉岭县隆文镇(古称龙牙)卵石村。
(八)福建永定的图片
[ 作者:嘉应张氏研究会副会长 张礼盛 时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梅县梅南水美村养鸡专业合作社
扫一扫,查看移动微站
还没有发布产品
&技术支持: &
以上信息为搜了网系统自动收录,如有侵权,请发申请邮件及相关证明到,搜了网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我母亲姓陈,家乡是广东梅县松口溪美村,地图上找不到,应靠近哪里?_百度知道
我母亲姓陈,家乡是广东梅县松口溪美村,地图上找不到,应靠近哪里?
据我姨妈自传:溪美乡全乡皆姓陈,离雁洋堡的半径村约二、三十华里,半径村全村姓杨…我姨妈的伯父曾任松口中学的校长,名字是陈蓬士。
你说的这个地方估计是梅州兴宁市罗岗镇。包括溪联村、溪庄村、溪东村、溪一村、溪群村五个村,以前统称为溪美村。溪美有个温泉,有坪田水库,是罗岗镇的一个景区。从兴宁沿省道226线往罗浮镇方向一直走,到罗岗镇再走2KM到柿子坪村时有个路牌,写有溪美温泉,右转“乡道Y120”进去就是了。
谢谢,但是肯定不是兴宁,是梅县。梅县的松口,和雁洋(叶帅的家乡)相邻。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 梅县隆文镇的 坑美村 ,地理位置符合你的描述,客家话的发音也相似。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水村租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