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文化经济思想政冶军事上的功劳和过失致

唐太宗在文化经济思想政冶军事上的功劳和过失致_百度知道
唐太宗在文化经济思想政冶军事上的功劳和过失致
[唐太宗的功过] 功:一、总结经验教训,选官任贤,大度纳谏.二、节俭自律,厉行法制,发展国家经济 三、和睦相处,融洽的民族关系 四、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 过: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文化经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识点梳理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答应吐蕃的请求,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又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并派酿酒、制碾碓、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710年(景龙四年),唐金城公主又携带着锦缯各数万匹、多种工匠以及一个龟兹乐队进入吐蕃,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是中国古代秦国进行的废除奴隶制土地制度为核心,实现的改革。考试重点关注变法的条件、主要内容、作用及评价。背景: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内容:1.经济上: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的积极性。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③统一度量衡。2.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扩大了统治基础。3.政治上: ①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③制定秦律——有利于加强统治。4.文化上: ①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②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农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征收、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历史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上推行县制等措施,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体评价: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③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宗旨(目的):富国强兵。性质:一场最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变法运动。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1、主要表现:
⑴ 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⑵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⑶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⑷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⑸外交开放: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那时中外贸易活跃,交往频繁。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3)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二、武则天的政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主要政绩为: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评价唐太宗﹙总评﹚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1、政治经济上﹕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2、文化上④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3、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⑤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共同拥戴,北方各民族尊称他为“天可汗”。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⑦唐太宗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派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友好往来。﹙总结﹚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对外交往更具开发性,社会出现了国家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关系友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同时,他的统治也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请回答:(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相当于今天的什么思想(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司马迁”,应说的台词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阅读下图人物的两句名言,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材料二: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上图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在实际行动中贯彻以上想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物感悟:从他身上你能学到哪些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4:43【 转载互联网】 作者: &&|&责编:李强
&&&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设计一张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几方面列出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设计一张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几方面列出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暑假作业急用的!!!===========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丁未日出生,汉景帝中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汉景帝立庶长子、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同日,封刘彻为胶东王,刘彻时年四岁。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四月,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王夫人封为皇后,七岁的胶东王刘彻以王皇后唯一的嫡子身份立为储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临江王刘荣“坐侵庙荚保ㄇ终甲诿硗饪盏乩┙ü叶缸铮┤胗痪米陨保痪旁拢和趿跷浯躺痹坏仁嗳恕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39年)用赵绾、王臧开始新政,由于侵犯了宗室利益,赵绾王臧下狱自杀新政挫败,刘彻开始韬光养晦。   武帝建元二年(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三年(前137年) 扩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死,二十二岁的刘彻正式执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汉武帝长子刘据;三月,封卫子夫为皇后;武帝时年二十九岁。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实行;同年,卫青收复河朔之地,驱走白羊、楼烦王,筑朔方城,从此彻底解决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卫青受封长平侯。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历时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车骑将军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得右贤稗王十余人,畜数千百万,天子于军中拜其为大将军,诸军皆从大将军号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战,封冠军侯。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伊稚斜单于逃走;霍去病的东路军击败左贤王,左贤王败逃而去,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从此“漠南无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宝鼎于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禅,始有年号“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历,以正月为首(原以十月为首)。   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战败于浚稽山而投降;汉武帝杀李陵一家,腐司马迁。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孙贺缉捕的通缉犯朱世安诬告贺之子公孙敬声以巫蛊咒武帝,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七月,太子刘据因“巫蛊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杀江充,被迫起兵,皇后卫子夫自杀;八月,太子自杀,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孙子刘病已幸免,后为汉宣帝。   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为巫蛊之祸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哀思,天下闻而悲之;发布《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过错。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驾崩,终年七十岁,在位共五十四年,葬于茂陵,庙号世宗;遗命霍光、金日、上官桀辅佐幼子刘弗陵(时年八岁)即位,为汉昭帝。解决方案2:xiexie
================可能对您有帮助================
问:要表格的答:秦始皇: 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经济:规定在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衡量;统一...===========================================问: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答: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方面的主要事迹分享到:
20:54 提问者采纳 一.秦始皇 1.政治: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问: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答:时光一分一分的过。太阳被一只叫夏天的炎热惊醒。早早的起来,窗台上爬上一些阵年旧事,被苔痕掩盖于昨宵风声里。忽来忽去的小雨,淋湿了蜻蜓的翅,却总是淋不湿多情的诗句,坐在朝南的小屋里,风声一===========================================问: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答:当前世界的格局呈现的仍然是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不管是从军事、经济方面,以及由前两者衬托出来的政治,都是远远超过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的。伴随着世界格局随着一超多强的格局发展,新兴的国家、组织,例如欧盟的政治...===========================================问: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答:秦始皇: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经济:规定在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衡量;统一文...===========================================
12345678910唐太宗的历史功绩_百度知道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是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历史人物,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一、唐太宗早年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二、唐太宗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独断专行、虚心纳谏,并能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堪称开明君主的典范。三、唐太宗在国内厉行俭约、轻徭薄赋,重视农田水利,商业经济得到发展,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四、唐太宗开疆拓土,在军事上除对高句丽战争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中华军事史上,唐贞观时期的战例也多被引用。五、唐太宗胸怀大局,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六、唐太宗工书法、富文词,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唐太宗历史功绩: 1、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关系。正确处理君臣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使决策正确,政治清明。 3、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 5、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 6、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使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大团结。 7、对外关系上,加强与日本、新罗的关系。
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文治:1、尝试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防止政策因老大的情绪出现大量决策错误;2、抑制门阀,开创科举制度,打通人才的流动通道;3、重商,薄赋尚俭;4、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吏治清明;5、设馆兴学,撰经修史;6、民族大团结;7、个人博大胸怀和艺术修养开启唐朝的大气:包纳各种文明,包容各个民族,起用各个民族悍将,开启书法、诗词等艺术的巅峰。武功:1、武力统一中原:平定西北,灭王世充,俘虏窦建德,平山东。2、联合西突厥抑制东突厥,趁东突厥内乱,一举歼灭之,封狼居胥漠北;破薛延陀,收铁勒诸部,设安北都护府;3、与西突厥争霸西域:灭回纥、高昌、焉耆、龟兹,设安西都护府,经略西域,打通丝绸之路;4、灭西突厥,定河中地区。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
  姓名:李世民
  性别:男
  民族:汉族(有鲜卑血统,唐朝李氏皇室历代为北朝贵族,与鲜卑通婚,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就是鲜卑人)
  庙号:太宗
  谥号:文皇帝(唐高宗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加谥文武大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历史地位:民族英雄,天可汗,天朝千古一帝。(注:天可汗不特指李世民,李世民只是第一个被成为天可汗的人,唐肃宗也被外藩称为天可汗)
  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书法家,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
  生卒时日: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52岁)
[编辑本段]【李世民早年】
   唐太宗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
其实,太宗所说的削平群雄,大定天下,自然是他的伟大功绩,但是这只是一个统帅的业绩,其他的将帅也是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而安定国内形势,恢复发展生产,巩固并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繁荣学术和文化,这才是唐太宗作为一个皇帝的主要功业。而在太宗与大臣论治过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和君臣一体的政治局面,更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政治家多把唐太宗作为自己效法的楷模,把贞观之治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目标。
唐太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失损坏军事通信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