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课改三年ps画布颜色怎么改画

||||||||||||||||
当前位置:&&&&&&>&正文
对话方展画:改革课程给中职生更多发展选择权
 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改革课程给中职生更多发展选择权
――访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
  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中考一考就定了“终身”,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上就是直接就业一条路走到底。其实,中职学生是一个变化和发展中的群体,可塑性很大,定向过早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11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宣布,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以国际上“普职融合”教育大趋势作为改革取向,着力构建中职教育的选择机制,打破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制度瓶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是课改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为详细了解课改有关情况,记者采访了该院院长方展画。
  记者:浙江省的职业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高位发展。据我所知,浙江省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此轮课改,与上一轮有何联系和区别?
  方展画:此轮课改是对上一轮课改的深化。上一轮课改仅仅局限于中职专业课程内容和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教学范畴内探索“理实一体”的课程内涵变革,并且改革的取向是培养一线技术工人。此轮课改则涉及包括公共课在内的整个中职课程,是在课程制度层面上进行整体设计,同时,融入了“选择性教育”、“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做中学”、“弹性学制”等新的教育元素,因此,是一项更加系统、更为综合、更有深度的改革。
  记者:从强调类型特点到关注“普职融合”,为何会有这种调整,或者说回归?
  方展画:中职教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感到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破解。例如,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呈二元结构,文化课与专业课“井水”“河水”泾渭分明,事实上很不利于中职学生的成长――中考一考就定了学生“终身”,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就是直接就业一条路走到底。我们认为,中职学生是一个变化和发展中的群体,可塑性很大,定向过早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键在于如何改变职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让中职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探索文化课改革,将“学术性”的知识体系改为“应用性”、学以致用的模块化知识,通过“做中学”或“学中做”有机整合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专业体验和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多样化的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切实提高学习效率。需要强调的是,围绕“选择性”构建起来的中职课程体系中的文化课教学,绝不是普通高中文化课教学的翻版,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相融通的以“应用性”为取向的、融入职业(专业)元素的文化课教学。我们已着手进行“应用语文”、“应用数学”、“应用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开发。在这个意义上,“普职融合”是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不是简单的回归。
  记者:这次课改秉承的原则或者是总体思路是什么?
  方展画:这次中职课改,我们强化了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权利。我们还要彰显专业性。上一轮课改确立的专业课程模式,我们将继续贯穿于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开设能够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当融合普通教育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很注重增强课程的实效性。课改要破除旧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同时,我们也很注重课程的灵活性。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记者:这次课改的创新点和亮点体现在哪儿?
  方展画:最大的亮点,在于我们建立了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次选择的机制。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围绕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可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选择,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为加强对学生学习选择的专业指导,我们将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育兴趣,明晰成长方向,树立发展目标。
  我们优化了选择性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按1∶1比例分年段设置,确保专业理论教学和核心技能培养的中心地位。“核心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原则上不超过总时数的50%。“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属于校本课程,分“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两种。“限定选修”旨在保证学生选定学习课程的相对系统性和丰富性,保证学生学习成长方向的一致性,原则上学校要按二选一的比例向学生提供“限定选修”的课程科目,课程之间应努力体现彼此一定的逻辑关联。“自由选修”课程可以涵盖较广泛的内容,包括通识课程、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自选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原则上不能低于总时数的50%。“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中均应设置实训实习课程,原则上,为直接就业学生开设的实训实习教学时数不低于总时数的50%,为继续升学学生提供的实训实习教学时数不低于总时数的30%。
  在教学组织方式我们也有所创新,将逐步推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在前一阶段课改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理念引领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变革,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开展“导生制”、“导学案”等学习方式的探索,探索“多学期制”,鼓励学校将学年按不同的教学功能分成若干个“交替式”的长短学期。
  我们还要建立健全与选择性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新体系,为每一门选修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以及实施建议。
  记者:可否介绍一下课改推进的路线图?
  方展画:这次课改,我们采取了整体规划,渐次推进的方式。2014年先选择一批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巩固、有强烈改革意愿和较好改革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试点,试点学校可以整校进行试点,也可以选择部分专业进行试点。2015年选择若干个市、县(市、区)整体进行试点,2016年力争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广。&(记者 翟帆)
  《中国教育报》日第6版
【字体:】【】【】【】【】【】
{编辑:李烨}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化茧成蝶话课改
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5下载券2页1下载券91页5下载券1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6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37页3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页2下载券59页免费49页1下载券
化茧成蝶话课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快乐“学习”,快乐“美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电脑绘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电脑绘画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有着一定的优势。计算机具有强大、灵活的功能。它有图像处理软件,它们都有能够随时更换画面的功能。当要更换画面时,只须通过几个操作命令就可以更换画面的局部或全部的颜色,还有诸多的工具如画笔、调色板、喷枪、橡皮等可以轻松作画,使其表现方式更具个性,尤其是在设计图案教学中,更能施展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力。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面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与课改的深入,我们从电脑绘画激活课外美术行动入手,提高有效的课外教学质量为基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走进了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领地。本文拟就对电脑绘画教学现状以及将电脑绘画充分引入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电脑绘画的素质功能及教学谈如下意见。
一、电脑绘画教学现状&&&&&&&&&&&&&&&&&&&&&&&&&&&&&&
电脑绘画是在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的新名词,提起电脑绘画许多都认为是科技的新产品,难——不愿意去接触,甚至认为只是学习美术专业的人才可以学电脑绘画。在学校,电脑绘画不为学校重视,各中、小学电脑绘画课时安排不足,分配不合理,以小学为例:现在使用苏教美术版小学美术课本中就没有安排电脑美术课,而使用的人教版美术教材中只在三年到六年级美每册书中安排了一课的《电脑美术》。许多美术教师对电脑绘画教学作用认识不到,许多学生认为电脑绘画是搞广告之类等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电脑绘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在此背景下也有部分学校及教师利用课外的时间对电脑绘画的教学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电脑绘画引入小学课外美术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电脑绘画与美术课程的其它内容相比更具综合性,表现在:电脑绘画的易懂、方便、创意以及电脑绘画本身是儿童兴趣的,所以,电脑绘画的课外教学更能符合课改的需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
2、孩子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
电脑绘画的指导思想: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在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充分发掘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而探索创新的教改之路。
3、填补小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空白
电脑绘画的充分引入,能改变小学生电脑绘画课时量的不足,以及电脑绘画课时分布的不合理的状况,从而充分使用好小学美术教育资源。构建儿童电脑绘画教育教学理论与模式,以指导儿童电脑绘画教育教学的广泛深入的开展,从而填补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长期以来缺欠的一个空白。
三、电脑绘画充分引入小学课外美术的可行性
1、电脑绘画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颖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通过对1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95%的学生很喜欢用电脑绘画,5%的学生较喜欢。
2、方便易用的绘画工具,尤其适宜于小学生使用
传统绘画根据绘画类型的不同,绘画时需要多种工具。例如,素描用的铅笔、橡皮擦;水彩画用的水彩笔;中国画用的毛笔等等。绘画工具的繁多,既不易准备,又难以都熟练掌握和使用。而电脑绘画就不一样,它只需要一种合适的绘画软件,如Windows中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
软件,“Photoshop”
软件,“Flash”软件等,只需移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在屏幕上作画。无需繁琐的准备,也不会弄脏手,想什么时候接下去画,错了可以重先调整……。这些,对小学生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3、新颖独特的着色方法,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条件
传统绘画中色彩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色彩知识,特别是复合色的使用更是有较大的难度,给许多初学者带来了困难。而电脑画中新颖独特的着色工具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绘画软件中“调色板”工具里包含着丰富的色彩。绘画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和理解,给图画添上或擦去各种颜色。电脑画能让学生在色彩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无拘无束。
4、丰富多彩的处理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由于电脑绘画软件的特殊功能,使得电脑画的处理效果丰富多样,极具魅力。如许多绘画软件都提供了“旋转”、“变形”等命令,可使图画产生旋转、变形等特殊效果。至于Photoshop等经典图像处理软件,其效果更是让人叫绝,可随意制作出“模糊”、“扭曲”、“纹理”等梦幻般的绘画效果。在千变万化的画面中,学生的创作欲望被大大地激发了。
四、电脑绘画的素质功能
(一)电脑绘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电脑绘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空间。随着绘画技术的日趋熟练,绘画软件的反复更替,以及绘画成果的不断实用,这个空间,也将越来越开阔。
1、电脑本身就是现代科技创新的产物
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绘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在刚开始学电脑画时,学生只会在老师的示范下,使用一些最基本的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等,画一些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随着对绘画工具的熟练掌握,他们的作品便有了一定的主题,内容也更加丰富,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
2、绘画软件的不断更替,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画图”到“金山画王”到“Photoshop”等,绘画软件可谓层出不穷,其功能也日趋完美。许多新颖的绘画功能的出现,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如在“金山画王”中有许多现成的图片,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主题,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任意组合,既方便又富有创意。而“Photoshop”中“滤镜”的“风格化”、“艺术”、“渲染”等处理功能,更是丰富多彩。随着新颖绘画软件的不断涌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二)电脑绘画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意
电脑绘画作品的评价重在“创意”。对于电脑画水平的评价,除了构图、色彩等基本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看画的创意,尤其强调标新立异。在教学命题画创作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的构思,巧妙的联想,新奇的夸张,努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如:在一次上课外电脑绘画课,发现有一个孩子埋头画画,一脸的专注。我走近一看,呀!她画得很特别:云是五颜六色的,在彩色的云中,白色的鸽子在飞翔。小河里的水清清的倒影出彩云,河水也彩色的。她的画画得可真漂亮。于是,我俯下身,亲切地问:“为什么你把云画成五颜六色的呢?”她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然后紧张地说:“没什么。”接着,又埋头画起来。我摸摸她的脑袋,微笑着看着她很肯定地说:“我觉得你画得很好呢!与众不同!”她手中的笔停了一下,偷偷看了我一眼。我又接着说:“其他同学都用蓝色或白色来画云,你就能用各种颜色来画。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呢?老师很想知道这么棒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听了我的话,孩子抬起头看着我。我对他微笑,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她。她犹豫了一下,又看了我一眼,然后小声地说:“我很喜欢夕阳下的彩云,也喜欢洁白的白鸽,白鸽飞翔在彩云中会显得更洁白,所以我把云画成五颜六色了。”“真是个了不起的想法!太棒了!”我特意提高音量赞叹道。轻轻地说:“你是个有创意的好孩子,就是因为她的画有独特创意,被我评为了“优”。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能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要求的人,要着力以不同的方式来启发和拓展儿童的思路,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美术教育不再只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全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师理应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新贡献。小学生“电脑绘画”的提出,希望引起人们对课外美术教学中的一些传统观念与新生事物进行内省与沉思,使更多学生能在这种全方位的美术教育中发展综合艺术能力、创造能力与建全的个性,从而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第二主题学画平面图第一课时学会辨方向教学设计 - 原建军的博客 - 阳城教研博客
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第二主题学画平面图第一课时学会辨方向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让校园更美丽
第二主题学画平面图
第一课时学会辨方向
阳城县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方法:
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南针。
&&& 一、生活导课,认识方向的重要性。
1.我爱听故事《南辕北辙》。
2.我爱做游戏“声东击西”。
二、联系生活,辨别方向
1.我爱唱歌《爸爸去哪儿》。
2.假如你和爸爸去春游,在你不熟悉的环境中,如何利用生活
中的现象辨别方向?
(1)赶紧在小组内与大家一同分享吧!给大家每人一分钟的时间,组内人人交流。
(2)小组内交流。
(3)有谁愿意把你在小组内刚刚学到的好方法也像刚才你同学那样介绍给在座的我们大家?
教师补充部分生活中辨别方向的资料。
●自然现象辨方向
A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移动。向日葵是一种向光性极强的植物,甚至在阴天也能用它来确定方向,它是早上向东、中午向南、晚上向西。
B春天,大雁北飞;秋天大雁南飞。
C苔藓是北坡多,南坡少。
D积雪是南坡多,北坡少。
E苹果红的一面往往是朝南的。
F树桩上的年轮,向南的一面年轮间的距离比较宽,向北的一面纹路比较细密。
G农村的房屋、庙宇大都是坐北朝南的。
H看北斗七星辨别方向
北极星是北半球在任何夜晚都可以看见的一颗恒星,在夜空中是很亮一颗星,很容易找到,它的位置不变始终在北边天空。
北斗星是中国的俗称,又叫北斗七星,其实就是天空中的小熊星座,由七个星星组成。
北极星总是处在正北方向的那一部分星空里。它和另外排列很有规律的七颗星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七颗星像一把舀水的勺子,叫“北斗七星”,在北方的人们中,也有叫它“勺星”。在勺子口的两颗星叫天璇、天枢,在这两颗星前面五倍的地方有一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永远处在北方。夜间行路、航海可以用它指示方向。
夜晚,每过一个小时去看一看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你就会发现北斗七星是在绕着北极星自东向西转。这个规律,我国古代的星象学家把它形象地叫做“斗转星移”。
“斗转星移”的规律是古代人们总结出来的,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季节和时辰。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冬。”意思是说,春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东;夏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北;秋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西;冬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南。若在秋季的晚上行路,要想找到北极星,不要用北斗七星,因为在秋季北斗七星已经转到地平线附近,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几乎看不见了。
三、平面图内,辨别方向
1.用指南针辨别实际方向
组内合作:
根据指南针告诉我们的教室现在的方向,合作在纸上画出实际方向图,自己想办法,也可以讨论决定用一种什么办法表示东、南、西、北。
2.认识其它四个方向。
师:其实还有表示方向的词(板画四条斜线),你知道吗?
生: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师:板书四个方向词。
3.出示方向图标。师:这就是平面图所要用到的关键的方向图标。
师:我们将这八个方位词这样放在同一平面上,就可以很容易地辨别这个平面的方向了。那怎样来更加巧妙地总结平面上的方位呢?
师引导小结:面对平面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四、动动身体,辨方向
1.动动手指,辨方向。
学生先利用自己的课桌来练习辨别图上的方向。
把课桌桌面、黑板平面看作一副平面图,桌子或黑板的四条边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桌子或黑板的四个角分别代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副方向。教师引导学生一边重复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一边由慢至快进行练习。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进行平面图上方向的练习,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直观教学,此时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紧张愉悦的氛围中增强了自己识别图上方向的本领。
2.动动胳膊,辨方向。
利用黑板练习辨别图上方向。
师:下边我们来做个课中操。
学生全体起立,随着老师或者指定一名学生文体委员,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指示方向。
五、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学看平面图)
1.出示校园的平面图,学看平面图。
2.讨论我们在读平面图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在平面图上确定方向?
3.小组总结汇报。
(出示光明小学平面图,师提问课本上的问题,生回答。)
师:学贵有疑,你也能试着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生提问,生回答。
&&& 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辨别方向,(板书:学会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哪些地方会看到平面图呢?看来辨别方向,学看平面图,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把好方向,走好人生。
阅读全文(346)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第二主题学画平面图第一课时学会辨方向教学设计
原主任好。听了《学会辨方向》一课,受益匪浅。1、整节课很好地把握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体现了本学科综合性、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的特征,给学生指明了学习品社的具体途径;2、整节课以活动、游戏、故事组织教学,以操作、动手、交流、讨论学习知识,体现了学科特色;3、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大胆实践,认真做事的精神,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活动中来。在听课过程中,我听到旁边有的教师说:课堂太乱了,教师太累了。我要说的是,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怕乱,美国的课堂更乱。我们的学生从活泼的幼儿开始,到六年级,到初高中,童真童心、活泼开朗一点点丧失,课堂上循规蹈矩,社会上信马由缰。“童心都到哪儿了”是我的发问,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值得认真反思的。说教师太累了,是新的课改之罪?课改更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该由教师讲解的必须有教师讲解,该示范的必须示范,该指导的必须指导,该深入的必须深入。课堂的乱,正是本节课“自由民主”精神之体现,正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建议1、导课再简约些:课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谈起,直至有学生说到自己的爱好是讲故事,教师话题才转至“南辕北辙”,圈子兜得长而且大,牵着学生的鼻子,直至走进自己的圈子。2、目标再简化点,让学生明确目标,参与到对目标的认识中;3、活动的指向性再明确点:(1)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有的同学不会用指南针这一事实应充分考虑到;在纸上画教室的实际方向意义不大,一张白纸,拿起一转,方向全乱。
RE: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第二主题学画平面图第一课时学会辨方向教学设计
课虽终,行勿了这几天下基层听课,今天刚看到原继军主任的互动交流。之所以把《学会辨方向》教学设计发到网上,就是想让大家都参与到讨论中,进而解决我们想要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原继军主任在课改的潮流中始终走在前列。身为联校领导,在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仍然能代好一个班的语文每天上好两节课,并身体力行与自己的团队积极参加网络教研,实在是难能可贵。下边,就文中所谈与大家逐一交流,不妥之处,我们继续探讨。我们的课堂追求的是“真”、是“实”。真实是课堂有效的生命线,真实是课堂效益的生命力。一、兴趣盎然,生动活泼,真实合作,实践真知。同意你“乱”的观点。恰恰是这个“乱”,有力地证明了孩子们对指南针有“兴趣”,对辨别方向是真正在用心投入,是真正地在动手实践探究如何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试想,如果学生拿到指南针,两分钟都不到,还没有认真操作,还没来得及弄清楚实际的东南西北方向,我们老师就叫停,那么学生得到了什么东西呢?这正是我们平时一些公开课的最大问题。新一轮课改最显著的特征是:小组学习。意即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获得新知,得到发展。新课改特别注重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就体现在让学生充分有学习的时间和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如果学生在小组内不是操作指南针,不是争论指南针所指方向到底哪里是教室实际的东南西北方向,那么,你可以下结论说学生太乱,否则,为时早矣。当然了,在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有部分老师平时上品德与社会课,就是老师自己念念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学生划划背背,也有的是学生自己读读、划划、背背,这样的课堂一定不乱。孩子们个个循规蹈矩,正襟危坐,拧头蹙眉,死记硬背,得到的是几个没有丁点儿价值,没有一丝生机、干巴枯燥的黑乎乎的文字,这样的课堂,我们万万要不得的,因为它贻误后人,误人子弟,毁了个人,毁了社会,毁了国家。&&&&&&&&&&&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活动加强“体验”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维系认知和行动的重要中介。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才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在心灵上有所触动,在情感上有所感染、有所感悟,由此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互动,其乐无穷。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互动的过程是在分享他们的快乐。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是在积极地参与,认真地做事,大胆地实践,(加粗部分是这节品德课的情感目标也是重点目标),动手操作,动手绘画的(加粗部分是这节品德课的能力目标也是重点目标)。我们的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就是要在培养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参与、认真做事、大胆实践的良好品行的同时,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辨别方向的知识。敬请记住,品德与社会课程情感目标是第一位的,能力目标是第二位的,知识目标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寓情感的形成、能力的提高、知识的习得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谁主谁次“你懂的”,这也许是个别老师感觉“乱”的缘故吧!再者,有部分老师认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放弃了“老师主导”的角色,只是学生汇报完知识点,你小结一下就完事了,这样的做法是欠妥的,至少可以说是不完美的。“教学”,既要有教,又要有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千万不可轻易放弃。本轮课改,有人会认为课堂上,我们老师可以轻松点,一切都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自学自学,汇报汇报,那老师一定“轻松”多了,但是课堂效果会事怎样的呢?更何况是我们小学的孩子们,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我们都在实践中去检验吧!前年评职称时,市里专家组就点到说有些老师现在不会上课了,上课就是让学生自学,自己却无所事事。学生是芝麻西瓜一起抖落,重点突出了没有?难点突破了没有?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各小组也是以偏概全,自学了本节课内容的一部分,然后汇报展示,就能代表把本节课内容都掌握了吗?非也。三、首尾呼应,知行合一;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给这班学生上课,我从来没有见过学生的面,学生也不知道要上什么课,所以上课前有必要和学生来个互动,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课前和学生以聊天的形式互动交流,结合了三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课》第一单元第二主题《我的兴趣特长》,谈到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哪些爱好?孩子们自然就要各种兴趣爱好都说,让孩子们回想学习生活中那些活泼快乐的兴趣活动场景,在这些轻松愉悦的美好回忆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教育无痕就体现在这里,不要让孩子们感觉到你想让他做什么了,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精神和知识成长的快乐。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以避免部分学生因为个性原因,老师越是让学生做的,学生越是不做,那就适得其反了。兴趣是第一位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他才能喜欢上你的课,所以,课前调动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产生亲近老师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家在课上都看到了,我的课件首页没有课题名称,而是“小朋友们好!”,课前互动时,我和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好”,是想让孩子们说“大朋友好!”,以放下老师的师道尊严,做小朋友们的大朋友,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拉近师生关系。当学生两遍都要说“老师好”,我说,看来大家还是和老师亲近啊,在家和父母亲近,在学校要和老师亲近,但到了社会上多数情况下,不能忘记了朋友也是你最最亲近的人啊。如果这是自己的学生,就没有必要课前谈话了,直接由《我的兴趣特长》进入新课。课件都没必要做,直接讲故事进入新课。试想一下,我们平时的常态课,有几节课节节做课件呢?所以,那天在研讨会上,我就说课件能不做就不要做,不要加重了我们老师的负担,但是,课上的活动是必须要进行的。以“学生生活”为线索,由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紧紧围绕“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这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来导课,用“我爱讲故事——《南辕北辙》”、“我爱做游戏——《声东击西》”导入新课,课始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再由“我爱唱歌——《爸爸去哪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辨别方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手操作、动手实践,最后用“我爱做健美操”学会了辨方向。课的结尾,在孩子们学会了辨别方向和看平面图上的方向,为下节课学画平面图奠定了丰实的基础上,最后送给孩子们“把好方向,走好人生”的励志语,不仅与故事、游戏导课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而且收到了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课虽终,行勿了。结课时,显性地明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识方向、把握好方向,方能使我们的生活便利、更加丰富多彩;隐性地暗示学生,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形成良好品德,方能走出精彩的人生道路。试想,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学习再好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品德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优良品德将铸就辉煌人生,道德败坏必将把一个人引向负面人生。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目标再简化点,让学生明确目标,参与到对目标的认识中。这一点正是基于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品德,自然而然中学会辨别方向,所以,没有出示目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目标需不需要出示,我们可以各自把握。关键一点是要落到课堂教学的归结点上,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课时的目标。比如,这一课上,学生在积极地参与,认真地做事,大胆地实践(情感);学生在动手操作,动手绘画(能力);最后,学生几乎可以说100%学会了辨别方向,这就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了。五、不要重复“昨天的故事”;一定做到收放自如。关于你文中提到的“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有的同学不会用指南针这一事实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应该考虑,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课要备学生,我预设学生是是会操作的,事实上学生也是会操作的,指南针没什么不会操作啊,放到那儿观察就对了。现实的课堂上,学生就是在这个环节特感兴趣,看似“乱”,实则是眼、脑、口、手、都在动,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是一节课的灵魂,思维不动,形同行尸走肉,这一点也正也正反映出我们的三年级孩子在这之前从来没有用到过指南针的,那就放手让学生好好地用一用啊,这正是课堂的生成,这么好的机会,那就把“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教学理念用上,又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总是机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讲你听,我说你写,或者学生照着书本做做搬运工,把书上的知识点抄到笔记本上。要用我们的智慧去“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敢做;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大千世界;解放儿童的嘴巴,让学生敢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学生接触大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还学生自由发展。”但是,课堂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该收手时就收手,该放手时就放手,也不能放任自流探究下去。六、学生动手,教师点拨;提高能力,落实目标。关于“在纸上画教室的实际方向意义不大,一张白纸,拿起一转,方向全乱”。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指南针所指示方向,先画教室的实际方向,进而学会看平面图上的方向,落实学生牢记“面对平面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目标。课堂上我是根据两个不同方位的学生画的实际方位图,然后把写有“北”的一方对着真正的“北面”,让学生始终看到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出现你说的“一张白纸,拿起一转,方向全乱”。这里的关键是老师操作要正确,这里也是老师点拨的关键处,老师先演示,学生再人人动手操作,方向是不会乱的。事实也证明,这节课上,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方向乱了。通过检测,孩子们也能够看着光明小学的平面图,正确说出小明从学校的某个地点朝哪个方向走就能最快到达另一个地点。以上交流的观点和做法,基本引用课标和教师用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改三年看成长征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