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5日 阴历6月4日阴历是多少?

第A05G版:民生
2014年可用1986年老日历
专家解释“神奇”现象并无玄机
  羊城晚报讯&记者孟庆利、通讯员王岛报道:今年被很多网友称为“神奇的2014年”。因为与2014年的日历惊人“相似”,新年可以用1986年的年历!而且,今年星期五的日期数字都是成对偶的,具有各种神奇的数字“秘密”。  对于这些“神奇”的现象,有专家解释道,其实并没有什么“玄机”,只是“数字游戏”。此外,今年还出现了罕见的“闰九月”,马年将长达383天。  公历一样的,阴历对不上  近日,英国一家媒体称,1986年和2014年的1月1日都是星期三,全年度的日期数与星期数惊人一致,掀起了国外一股旧日历使用热潮。不过,尽管阳历日期都能对得上,阴历却是不同的。  对此,有专家说,这其中只是一个余数规律的问题。据悉,到2025年,今年的日历又可以再用一次!  “对偶”的星期五不奇怪  细心的网友发现,2014年的4月4日、6月6日、8月8日、10月10日、12月12日,居然都是星期五!再看数据,月和日都是偶数,而且后一个月份的数字是在前者上加2!  专家解释道,这其实是一个数字游戏,每年的4月4日与6月6日之间都是相隔63天,而63刚好是7的倍数,所以每一年的这几个日期是周几,都应该是相同的。  罕见的“闰9月”  农历甲午马年从日开始,至日结束,共有383天!天文专家表示,2014年农历马年是个闰年,因有一个“闰9月”,故比常年多30天。  据了解,今年第一个农历九月在9月24日出现,第二个在10月24日出现。有网友表示,农历9月出生的孩子,今年能过两次“生日”哦!据测算,上一个闰九月是在1832年,而下一个则在下个世纪的2109年。
孟庆利、王岛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2014年可用1986年老日历》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业务联系电话:020-133588)6月4日(农历五月初七)
星期三|联赛|德国队_凤凰资讯
6月4日(农历五月初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30 涛女郎(1-3)
原标题:6月4日(农历五月初七)
星期三06:20 万家灯火07:20 纪录片07:42 电影09:15 情感剧场16:14 电影19:30 涛女郎(1-3)22:00 非常了得08:41 终极任务(30-32)13:40 小姨多鹤(34)决战江南(1、2)19:45 红箭(14-16)22:30 德行天下08:00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6-29)11:25 震撼一条龙(复播)13:15 大宋提刑官(23-27)18:00 震撼一条龙之萌主驾到19:13 孤胆英雄(44、45)22:10 士兵突击(21、22)08:00 大村官(12-16)12:22 神秘人质(37-40)15:45 人间正道是沧桑(2-4)18:30 绞刑架下的春天(17-19)22:12 拳王(2、3)17:30 恐龙宝贝龙神勇士18:00 激战奇轮18:30 最强魔幻陀螺19:30 铠甲勇士拿瓦20:30 纳米神兵22:00 家有宝贝-当好妈23:50 猫和老鼠00:30 夜曲+祝福江苏06:55 民声(复播)08:00 门第(19-21)11:00 消费向导11:10 房产报道12:35 南京质量报告(复播)13:20 老爸回家(11-14)19:35 冒牌英雄(8、9)21:45 东升工作室22:10 直播青奥22:35 纪录中国23:15 消费向导06:40 大家庭(22-25)10:20 葛洪养生苑
11:00 真好11:05 大家庭(26-29)15:10 市集小冤家(5、6)17:25 大过年(21、22)19:20 红轿子(5-9)23:20 消费向导23:30 名医名院19:30 东升工作室20:55 密战峨眉(15、16)23:10 健康大讲堂17:30 19:00 说剧实话21:30 生活13:55 电视剧22:00 档案22:45 纪录中国08:35 生活早参考
09:26 野鸭子2(26-28)13:13 不懂女人(17-20)20:05 我在北京,挺好的(29、30)22:40 寻宝23:40 魅力纪录 12:30 等着我17:23 一锤定音18:30 魅力·纪录19:54 消费主张08:56 综艺盛典10:30 开门大吉12:30 向幸福出发14:04 综艺喜乐汇17:13 文化大百科17:23 动物传奇17:59 综艺喜乐汇19:30 非常6+121:00 我爱满堂彩22:34 艺览天下09:45 快乐汉语16:10 百家讲坛+天天饮食18:15 中国文艺+国宝档案19:15 生死依托(15)22:00 中华医药04:30 实况录像-2014年国际足球友谊赛:英格兰队-秘鲁队 01:30 实况录像-2014年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伦敦站精选1 02:30 实况录像-2014年国际足球友谊赛德国队-喀麦隆队 09:30 2014年国际足球友谊赛-(墨西哥队-波黑队) 12:35 世界杯殿堂:世界杯来了之英格兰篇 14:02 实况录像-2014年国际马联(FEI)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第二站第一轮 15:00 实况录像-2013年世界超级大力士赛资格赛1 15:30 实况录像-2014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1 17:30 实况录像-2014年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专题10 18:35 实况录像-GO巴西GOAL27 19:47 黄金赛场-2014年法国网球公开赛-1/4决赛211:19 弹无虚发之对决黄金谷13:12 巴士奇遇结良缘 14:46 独自等待17:58 宝贝计划20:15 神话22:24 战马09:40 军事纪实15:20 人与自然08:26 火蓝刀锋(1-4)12:00 非常有喜(5、6)13:54 家有公婆(30-32)17:03 千方百计爱上你(5、6)19:00 婚里婚外那些事(27-30)22:39 你笑了(13、14)10:15 自然传奇12:00 百家讲坛12:45 我爱发明17:30 地理·中国 11:11 大宅门(12~14)21:52 雍正王朝(4~6) 13:06 军情解码17:23 养生堂19:35 刀客家族的女人(33、34)12:30 舞林争霸19:30 犀利仁师(1-3)18:18 望乡19:30 剧场:刀客家族的女人;我的儿子是奇葩11:45 男生女生向前冲22:10 剧场:屋塔房王世子19:30 剧场:加油爱人19:30 美人如画13:17 剧场:怪侠欧阳德19:35 隋唐英雄4(15、16)19:35 剧场:刀客家族的女人21:25 传奇故事+金牌调解08:15 虎刺红(31-34)13:50 冷风暴(34-37)19:35 密使2之江都谍影17:05 欢乐集结号19:35 剧场:勇士之城09:15 剧场:火蓝刀锋19:30 密使2之江都谍影22:00 奇妙新世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36602
播放数:571927
播放数:770902
播放数:401830
48小时点击排行组图:董易林6月4日12生肖运势_新浪星座_新浪网
& 运势大家侃 &&正文
组图:董易林6月4日12生肖运势
  日,阴历4月18日,岁次:乙未年、生肖属羊、辛巳月、辛亥日。以下是周易专家董易林为新浪星座独家撰写的12生肖每日运势。
&&&&独家声明: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强烈推荐:2014年可用1986年老日历&“闰九月”比较罕见
&&&&来源:&&&&
&&&&&&字号
原标题:2014年可用1986年老日历 “闰九月”比较罕见
网友晒出的老日历
网友晒出的老日历
网友晒出的老日历
网友晒出的老日历   羊城晚报讯 记者孟庆利、通讯员王岛报道:今年被很多网友称为“神奇的2014年”。因为网友发现,1986年日历与2014年的日历惊人“相似”,新年可以用旧历!而且,今年星期五的日期数字都是成对偶的,具有各种神奇的数字“秘密”。   对于这些“神奇”的现象,有专家解释道,其实并没有什么“玄机”,只是“数字游戏”。此外,今年还出现了罕见的“闰九月”,马年将长达383天。   公历一样的,阴历对不上   近日,英国一家媒体称,1986年和2014年的1月1日都是星期三,全年度的日期数与星期数惊人一致,怀旧者可直接将27年前的旧日历拿出来用,体验时光倒流的别样美感。消息发出后掀起了国外一股旧日历使用热潮,某电商24小时内有300余本1986年的老日历上架销售,许多家日历出版商纷纷找出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制作复古风格的2014年日历。   国内也有不少网友在网上晒出珍藏的老台历,纷纷表示这些本以为完全派不上用场的旧物件说不定在哪一年就可以“重出江湖”。不过,记者注意到,尽管新旧日历阳历日期都能对得上,阴历却是不同的。如日的阴历是十一月二十一,而2014年的1月1日阴历却是十二月初一。   对此,有专家说,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玄机,只是一个余数规律的问题。据悉,到2025年,今年的日历又可以再用一次!   “对偶”的星期五不奇怪   细心的网友发现,2014年的4月4日、6月6日、8月8日、10月10日、12月12日,居然都是星期五!再看数据,月和日都是偶数,而且后一个月份的数字是在前者上加2!这组被网友直呼“霸气神奇”的数据图在网上被疯狂转载、点赞。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专家解释道,这其实是一个数字游戏,每年的4月4日与6月6日之间都是相隔63天,而63刚好是7的倍数,所以每一年的这几个日期是周几,都应该是相同的,比如2013年的4月4日、6月6日……都是星期四,2015年的这几天都是星期六。   罕见的“闰9月”   农历甲午马年从日开始,至日结束,共有383天! 天文专家表示,2014年农历马年是个闰年,因有一个“闰9月”,故比常年多30天。据了解,今年第一个农历九月在9月24日出现,第二个在10月24日出现。有网友表示,农历9月出生的孩子,今年能过两次“生日”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现的“闰九月”是比较罕见的。据了解,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而中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306天,全年12个月的总天数大约比阳历年少了11天。为了协调两者之间的天数,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的方法是“19年7闰”,而据测算,上一个闰九月是在1832年,距今已经有182年,而下一个则在下个世纪的2109年。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农历_百度百科
?中国传统历法
[nóng lì]
农历是现今依旧广泛使用的中国传统历法,又有、等名称。这种历法安排了以指导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活动,故“文革”时改称农历,沿袭至今实际上农历与是不同的。阴历以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农历是中国目前与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虽然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的一种,并非只按周期制定历法的阴历。除了清明节是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的以外,中国其他传统节日是以农历日期制定的,至今的国家和民族多仍庆祝农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等。
农历,又称夏历、汉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主要历法规则由中国汉族经历多个朝代所制定,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农历属于一种:其年份分为和。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二个普通月另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三十天,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由于12个朔望月为一年的天数比约差十一天,所以设置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那么每年的平均日数就接近365.2422日。置闰规则为以不含二十四节气之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0.368=368/,即125个回归年的话正好余出46个朔望月,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产生19年7闰的规律。此外,附加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指导农业等事。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的成分。
旧历、老历、阴历也是指农历。但旧历、老历只是相对新历(即公历)而言,并非正当称谓。而事实上是按月亮的变化来安排的历法,与农历含有阳历性质的事实不符,应该弃用。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以后历法不断发展,到时期制定时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历法规则,之后又经历过多次修改。中国的夏历,至今仍使用从民国初期开始推行的紫金历,一直源用至今。
中国的历法与采用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和。农历作为,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时期。从纪年到末期启用(),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超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商历()、、西汉、隋、唐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如西汉末期的和隋朝的皇极历等。
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确定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月、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的技术;观察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唐都、等人议造《》,汉武帝元封七年历成。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称呼此历为《》,之后作《》,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建立”,至此,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历代所颁布的历法,均与汉历()大同小异。由此知当下使用的这套历法规则基本沿袭汉代的汉历(太初历),而与汉代以前的夏历等是有较大差异的。
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西历或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时,继续使用,以公元纪年;但中华民国历法仍以1912年为元年,尚在台湾、、、等地区使用。
关于建正问题
《史记·历书》有“”、&”、&&之分,这就是战国、秦、汉时代盛行的论。[1]
建正意为阴阳历以哪个月建作为其一年中的第一月份的起始位置。,是指以十二支纪月(到北宋时基本形成完整的)。春秋吋期,人们把日南至(即)的一个月,叫做子月,在子月之后,顺次为丑月、寅月、……,在子月之前,逆次为亥月、戌月、……。[1]
于是,夏代的是,商代的岁首是丑月,周代的岁首是。[2]
秦代相信有论,以夏、商、周三代的三正交替是事实,还杷它引伸起来,改以十月为年始。但有人认为三正交替不是历史事实。[1]
到了汉代,武帝七年改用,以之月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一般都是用。建正在上的用法是这样的:当把农历的正月置于寅时,往后的月份依次排列,二月便大概和卯对应,三月大概和辰对应,其余类推。
一般所谓是指而言,如、、建寅等等。有人认为月建是指(农历)月的大小而言,所以有大建和的谬称。[1]
从而又把“正月建寅”等,错误地解读为农历正月等同于“寅”或干支历的寅月。事实上,月建是等分的。按一年365.25日算,共历30.4375日,而1个只有29.530588日。这一辰就差了几乎1天。这十二辰合起来差了将近11天。[2]
那相差出来的天数又怎么办?这就是阴阳历需要设置闰月的原因了。
农历规则计算
日月年的定义和周朝的制度是分不开的,因此夏历受到了当时周朝制度的影响。下面我们进行逐一的介绍(我们这里的时间、计算以东经120度(中国)为准)。
:是在黄道坐标系统中用来确定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坐标值、共分成360度、在这个系统天球被黄道平面分割为南北两个半球,太阳移到黄经0度为春分、移到黄经90度为夏至、移到180度为秋分、移到270度时为冬至。
:月球移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的那一天叫朔日。
:用的平均长度计算、没考虑日月运行的不均等性;缺点:“含有真正的“”的当天有时可能会出现在前一月的最后一日(“”、廿九日或卅日),有时会出现在初二”。
:计算考虑了日月运行的不均等性,将含有真正“朔”的当天作为每月的开始。
:计算不考虑太阳在上运动快慢不匀,将一时间()24等分划分出,两个节气之间的平均天数为15.22天。
:计算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将定气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不一样、短的只有14天、长的达16天。
:冬至交接时间所在的那一天就叫冬至日。冬至日必须在子月:冬至日当天或冬至日前的那个朔日定为子月初一“起点”(注意:起点和算命不同)。
建正:年首月份,农历的建正就是“夏正”:夏历正月[子月为十一月];
:殷历正月建丑[子月为十二月]、同殷历;
:周历(周朝历)正月建子[子月为正月];
:秦历《颛顼历》正月建亥[亥月为正月]。
:农历1个月就是1个朔望月、月的平均天数为29.530588天,农历一年12个月≈354.367天;但是1回归年≈365.2422天,这样农历一年比回归年少≈10.866天,农历≈2.71771年就比回归年少1个月,如不调整过不了几十年就会出现冬、夏倒置。为了让农历年平均天数等于回归年农历≈2.71771年必须设一个闰月。置闰规则请看《历代农历编历规则》。
: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清朝《》(公元1645年)以前用计算,清朝《》(公元1645年)以后用计算。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三种:
():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约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阳历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合理指导农业等事。
():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等于29.530588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除外,已弃置不用了。
阴阳历:我国的农历属于此类,它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涨落,又可大概掌握四季更替。
:记载历法等相关信息的出版物,如、书。而电子历书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新的载体。
在古代,日的定义:以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其中以太阳离地平线最远的一个时辰为子时,相当于北京时间23:00~1:00,但是农历中一天始于子正(00:00),而非子初(23:00)。
月策与置末规则:朔日为每月起点(初一日);朔日(月初一日)到下个朔日(下月初一日)有多少天、这月就有多少天。有30天为大月、有29天为小月;唐朝(公元619年)以前用的是平朔、唐朝(公元619年)以后用的是定朔。
年策与规则:以冬至日必须在子月(寅正十一月),上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到下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有12个月就不置闰,上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到下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如有13个月就要置闰,以上个冬至月(子月农历寅正11月)后的第一个没的月份设为,在几月后面就称闰几月。 例如:2032年农历冬至月到2033年农历冬至月之间有12个月,就不置闰。2033年农历冬至月到2034年农历冬至月有13个月就必须置闰,在2033年冬至月(11月)后的第一个无中气之月就是2033年冬至月后的第1个月,就定为闰月。它正好在冬至月十一月后,所以就叫闰十一月月(闰)。
1.干支纪年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干支纪年萌芽于汉初,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一起使用于中国传统历的纪年。
公历纪元号与干支纪年,例如1929年是己巳年,1930年是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年。
2.干支纪月
起于先秦的十二辰纪月,因此须先确定地支:以冬至所在月份为子月,以此类推。遇到闰月则采用上个月份的地支。确定地支后,下来确定天干: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二月是,三月是戊辰,类推;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中国民间对干支纪月起始日的确定存在分歧,共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以朔日(即数字纪月每月的初一日)作为起点,遇闰月则与上月用同一干支纪月,历代官方也采用这种纪月法。另一种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单数节气(即“非中气”)作为每月的起点,此法多为星相术士采用的。以西元2001年(辛巳年)为例,公历2月4日立春,3月5日惊蛰;1月24日是正月初一,2月23日是二月初一。按第一种观念,则庚寅月从西元日开始,辛卯月从西元日开始。按第二种观念,则庚寅月从西元日开始,辛卯月从西元日开始。干支纪月,在日历中一般较少使用,而以数字和专用字纪月为主。
3.干支纪日
甲子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汉历二二一八[壬辰]年(西历2012年)正月初一是癸未日,初二是甲申日……到三月初一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癸未日,初三又为甲申日。汉历中,干支纪日一直未中断未乱记,是中国纪日史也是世界纪日史中最长的一种纪日历史。 有明确记载的日期,就可达2700多年。
4.干支纪时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则为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年份的计算
1 由西元年份推算:
公历年份数减3,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 的余数是地支。
(2010 - 3) mod 10 = 7,所以天干是“庚”
(2010 - 3) mod 12 = 3,所以地支是“寅”。
2.积日的计算(用于月份的计算):
把当天和日(星期日)的差称为积日。当年的1月1日换算为积日,可以用年份减去1900得到的年数被4整除,所得商数作为 y(D4),余数作为y(M4),y(M4)为零的年份是公历闰年,积日是
D(1) = 1461 * y(D4)-1
y(M4)不为零的年份是公历平年,积日是
D(1) = 1461 * y(D4) + 365 * y(M4)
朔日的计算
从1900年开始的第m个朔日的公式是
M = 1.6 + 29.5306 * m + 0.4 * sin(1 - 0.45058 * m)
这个公式的误差在0.2天左右。
月份的确定
计算前一年冬至的积日F(0),并用F(0)计算冬至所在的m及其朔日M(0),就可以推算冬至的农历日期,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份总是十一月。计算下一个中气F(1)和下一个朔日M(1),如果F(1)&M(1),那么该月就是上一个月的闰月,并把这个中气作为F(2),以后的中气、朔日和农历月份也这样确定。
节气的计算
先给节气进行编号,从近日点开始的第一个节气编为0,编号如下及其相应的月份如下:
0 小寒腊月 6 清明三月 12 小暑六月 18 寒露九月
1.大寒腊月 7 谷雨三月 13 大暑六月 19 霜降九月
2.立春正月 8 立夏四月 14 立秋七月 20 立冬十月
3.雨水正月 9 小满四月 15 处暑七月 21 小雪十月
4.惊蛰二月 10 芒种五月 16 白露八月 22 大雪冬月
5.春分二月 11 夏至五月 17 秋分八月 23 冬至冬月
把当天和日(星期日)的差称为积日,那么第y年(1900年算第0年)第x 个节气的积日是
F = 365.242 * y + 6.2 + 15.22 * x - 1.9 * sin(0.262 * x)
这个公式的误差在0.05天左右。
农历二十四节气
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这个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已确定)。二十四节气是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西汉初年制定的《》,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的月份为,调整了太阳周天与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3]
,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0101立春、0201惊蛰、、、白露、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即:
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0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农历二十四节气释义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三百一十五度春季开始,是为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草木开始萌芽,农民开始播种。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立春过后,太阳黄经三百三十度的位置,是为雨水。雨水本来是指冰雪融化成水。农民历书说:“门指壬为雨水时,东方解冻,冻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时节,正是万物欣欣向荣,草木萌生的时候。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雨水过后,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的位置,是为惊蛰。约在公历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惊蛰伏中的昆虫。这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共莺鸣叫、鸟儿高飞。春雷是这节常见的自然现象。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太阳过黄经零度,是为春分。春分是春天的中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芒种、小暑、冬至则处于各个季节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上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4月5号(扫墓)太阳过黄经十五度的位置时即为清明,约为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清明含有天气明朗、空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太阳过黄经三十度位置,农民布谷后望雨是为谷雨。约为公历上四月二十日前后。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丰沛的雨水灌溉滋润,俗语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成长。
:夏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四十五度位置,夏季开始是为立夏。古谚有云:“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立夏是多雨的季节。传说古代君王常在这一天到京城外迎接夏天。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小满太阳过黄经六十度位置是为小满,约为公历每年五月二十一日前后。“小满”正当是农历四月中下旬,这时候田里的稻谷和麦子等农作物,渐渐结穗,看来丰实饱满的样子,就等待成熟。庄稼人眼见辛勤与努力,即将有了丰收,于是把这个节气形容成小满。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太阳经过黄经七十五度位置即为芒种,约为公历每年的六月五日前后。这一节气,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炎热,麦类等芒作物成熟,大部分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芒种接近端午节。
:炎热的夏天来临。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太阳过黄经九十度位置,是为夏至。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五度位置是为小暑。小暑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太阳过黄经一百二十度的位置是为大暑,大暑是一年最热的节气。
:秋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一百三十五度,秋季开始即为立秋。立秋是节气迈入秋凉的先声,因为大暑过后夏去秋来,时序到了立秋,表示酷热难熬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舒适的秋天就要来临了。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太阳过黄经一百五十度位置暑气渐消是为处暑,秋季已到,夏天的暑气将要慢慢消退了。但有时也会热得如炎夏,即所谓的“秋老虎”,大概是夏季的回光返照,因此炎热程度不亚于盛暑,因此称为处暑。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太阳过黄经一百六十五度的位置是为白露。约为公历的每年九月七日前后。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昼夜平分。太阳过黄经一百八十度,太阳过赤道位置是为秋分。秋分是象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一百八十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所谓的“一场秋雨一场寒”。
:露水已寒,将要结冰。太阳过黄经一百九十五度,夜寒水气渐凝结成霜是为寒露。约为公历的每年十月八日前后。民谚常说:“寒露麦,霜降豆”。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太阳过黄经二百一十度位置是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每年的十月二十三日前后。
:冬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二百二十五度,时序开始进入冬天,所以叫立冬。古谚:“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开始下雪。太阳过黄经二百四十度位置,气候寒冷逐渐降雪为小雪。约为公历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前后。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寒冷的冬天来临。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太阳经黄经二百七十度为冬至。冬至日,刚好是太阳照射在南回归线上,所以北半球的日间最短,夜间最长。冬至过了之后,太阳照射的光线又向北回转,渐渐接近北半球的地面,日间就渐渐加长,相对的夜间渐短。
:气候开始寒冷。太阳过黄经二百八十五度的位置是为小寒。冬至过后,天气日趋寒冷。小寒时节虽冷但还不算是最冷,所以就称为“小寒”。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太阳过黄经三百度气候严寒是为大寒。时序已到了隆冬,天气变得非常寒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以这个节气为“大寒”。
农历即。农业上使用的,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但事实上农日与季节变化相差明显,指导农时的效果并不好,我国古代真正指导农时的是“”,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的月份为二月;以含“”的月份为三月;以含“”的月份为四月;以含“”的月份为五月;以含“”的月份为六月;以含“”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的月份为八月;以含“”的月份为九月;以含“”的月份为十月;以含“”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寒”的月份为十二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588日,一个回归年大约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另外,“十九年七闰”只是一个近似说法。事实上,春秋时代天文学家曾经首创十九年七闰的方法;采用20组19年7闰插入1组11年4闰,计391年144闰,使农历的平均历年更接近回归年;此外还有334年123闰、闰的提法,和回归年的差额更小。但自清代以来,我国即完全采用确定历年、历月,从而使农历的平均历年与回归年完全一致。
七个闰月安置到十九年当中,其安置方法是很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设置,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设置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5日(即一回归年3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平均是29.530588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
上面讲过,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
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
中国历代历法
- 秦朝、西汉(? - 公元前104年)
() - 西汉、新朝、东汉(公元前104年- 84年)
- 东汉(85年- 220年)、曹魏(220年- 236年)、东吴(222年)、蜀汉(221年- 263年)干象历 - 东吴(223年- 280年)
- 曹魏、西晋、东晋、(237年- 444年)、北魏(398年- 451年)
- 刘宋、南齐、南梁(445年- 509年)
- 南梁、南陈(510年- 589年)
三纪历 - 后秦(384年- 517年)
- 北梁(412年- 439年)、北魏(452年- 522年)
- 北魏(523年- 534年)、东魏(535年- 539年)、西魏(535年- 556年)、北周(556年- 565年)
历- 东魏(540年- 550年)
历 - 北齐(551年- 577年)
历 - 北周(566年- 578年)
历 - 北周(579年- 581年)、隋朝(581年- 583年)
历- 隋(584年- 596年)
大业历 - 隋(597年- 618年)
- 唐朝(619年- 664年)
- 唐(665年- 728年)&#39;
- 唐(729年- 761年)
历 - 唐(762年- 783年)
- 唐(784年- 806年)
- 唐(807年- 821年)
- 唐(822年- 892年)
- 唐(893年- 907年)、、、、、(908年- 955年)
- 后晋(939年- 943年?)、(961年? - 993年)
- 辽(994年- 1125年)
- 后周(956年- 960年)、北宋(960年- 963年)
- 北宋(963年- 981年)
历 - 北宋(981年- 1001年)
历 - 北宋(1001年- 1023年)
崇天历 - 北宋(1024年- 1065年;1068年- 1075年)
- 北宋(1065年- 1068年)
- 北宋(1075年- 1093年)
观天历 - 北宋(1094年- 1102年)
占天历 - 北宋(1103年- 1105年)
纪元历 - 北宋、南宋(1106年- 1135年)
- 南宋(1136年- 1167年)
干道历 - 南宋(1168年- 1176年)
历 - 南宋(1177年- 1190年)
历 - 南宋(1191年- 1198年)
- 南宋(1199年- 1207年)
历 -南宋(1208年- 1251年)
历 - 南宋(1252年)
会天历 - 南宋(1253年- 1270年)
历 - 南宋(1271年- 1276年)
- 金朝(1137年- 1181年)
- 金、元朝(1182年- 1280年)
()- 、明朝(1281年- 1644年)
- 清朝(1645年- 1911年)
- 中华民国(1912年- 1913年)
新法天文夏历 - 中华民国(1914年- 1928年)
紫金历 -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29年- 至今)
在1645年以前,农历使用,各月之后出现闰月的概率相等。之后使用,各月出现闰月的概率变为不相等。以下是1645年至2644年一千年间各的统计。
公元年间各闰月出现次数统计表:
闰月出现次数闰月出现次数闰月出现次数62347617459512689闰十一月5闰十二月0由上可见,夏季()闰月多,冬季()闰月少,原因就是地球远日点出现在7月初(到之间),近日点出现在1月初(到之间),所以夏至小暑前后速度较快
另有计算表明,2262年将会再次出现;3358年将会首次出现闰十二月(闰十二月初一日对应公元日,这个历月只有“立春”节气)。
以下是年共六千年间各闰月数量的统计。
闰月 出现次数
10月 150次
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和腊月,但冬月已经很少用了。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第十一天至第二十天以及第三十天直接用天数记录,如农历的一月十五日()称为正月十五,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日(,当天晚上称为)称为腊月三十;第二十一天至第二十九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日,亦有些将之说成念日,如农历的一月二十二日称为正月廿二或正月念二。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别称。由于它和农业生产紧密的联系,所以从二月到九月差不多都用植物来表示,下面是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正月:、、隅月、
二月:、、、
:、桐月、炳月、三春、阳春、
四月:、、、
五月:、、
六月:、荔月、目月、
七月:、、、相月、、桐月
八月:、、
十月:、、
十二月:腊月、、
(注意:、、等十二地支纪月,以及、、、季春、等(孟是第一的意思,仲是第二,季是第三;农历存在闰月,所以不能用此类称谓。)均为的专用月称。[1]
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正月--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十一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此外,农历月份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别称。
农历的优缺点
农历的缺点
一、由于农历是定历,历月使用,所以每年的同一的天数并不确定,不方便统计天数;
二、长度,有353日,354日,355日,383日,384日,385日6种,并且不利于统计年长;
三、循环周期60过短,不方便较长时间的区别,也不方便记忆;
四、不透明,不确定。
早在北宋时,科学家沈括就已经发现“岁年错乱,失位”,并尝试。他见前朝的旧历法是以十二次的月亮圆缺做为的标准,虽经多次小改革但仍显交争且岁年错乱,四时失位且又算数过程繁琐。故沈括便决心首先废除先圣王所遗留下来以十二为一年的阴历年法之历算法。而改以二十四个节气的定年法。但墨守成规的庸官皆大力反对,因此不但对于沈括之才能十分嫉恨,且纠合起来进行阻挠又多次借故上告言沈括的不是。后来此新历法虽实行不久便又被修改掉。但此新历法直至七百多年后的1855年被所颁布为使用而延用至今,后又传至英国而英国至今仍用此法以统计农业气候和农事生产的依据。然而事实上,和天历皆起源于。[3]
农历的优点
一、农历是定历,它具有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对应,如它的严格对应,较严格地对应,的不发生频率和发生频率对应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其它天象如, ,方位,,等,就连也大致对应太阳高度;
二、农历历月的天数只有29日和30日两种,且由日规定,人为因素最小,不易随意改动;
三、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具有阴月阳年的天文学意义;
四、阴阳合历,最体现汉民族的传统文化;
五、和纪年循环使用;由于它包含节气十分利于划分,由于它包含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对气候的影响。
一、由于单个公历历年(365或366日)比农历历年(平年354或355日,闰年383或384日)更接近于回归(365.2422日),所以从具体日期反映季节的角度看,则公历比农历更加准确。
二、每年公历的日期比农历的日期都要固定。
三、公历比农历要简单得多。但农历的制定包含“阴”与“阳”,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观。
公农历名称对比
公历标准名称为(Gregorian calendar),以改制此历者而名。
现因全球通用,公用之历法,故称“公历”。
传入中国后,民国开始与传统历法并用,故民间又出现多种别称以区分二者。对比如下:
公历别称及其原因农历别称及其原因公历:公用之历(实用性强)农历:农用之历(狭隘看法,其实农历科学性更强):源于:中国固有历法;:汉族历法:类型属(),国内现用最主要的一种阳历,故以阳历称之:民间误称,农历本属阴阳合历,只是农历日期基本对应月圆月缺,性质显而易见,故称:新采用的历法:原有的旧历法;老历:类似:民国开始采用,现台湾沿用此名:一说始于夏朝历法,一说同()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卢央.《中国古代星占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张培瑜,陈美东,薄树人,胡铁珠.《中国古代历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阴历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