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执政党为什么要弘扬孝道 道德教育传统文化

学传统文化,行圣贤之道立远大志向,铸幸福人生永年县第一中学 徐少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
学校,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上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也是我们永年一中在学校管理上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希望能给我们在座的校长和老师以帮助和启示,能给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以启发和激励。一、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能量的释放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举世公认的。但另一面,环境污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和滑坡也是一个不争的、严峻的事实。我们为改革成就付出的代价一个是环境,一个是道德。现在屡次出现的学生恶性伤人事件,正是由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很大一部分教育管理者“重教学,轻教育”,更多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而忽视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其一,我们应该明白的,单纯的抓教学是抓不上去的,正如专家所言,离开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其二,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一样。其三,圣人早就说过,“君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却常常忘却了先人的教导。千古圣人,教化为根。所以说,“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成功的教育必须是让学生德智双收的教育。二、办学理念的确立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明确的告诉我们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前学校所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走出青少年教育的困境,通过不断的探讨和初步实践,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启发: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孟子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荀子的“尊严而惮”;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朱熹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等。具体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道德观。孔子说的“君子怀德”,做人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首先要做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第二,社会观。“有教无类”的传统教育思想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意义尤为重要,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都有机会成为社会的栋梁。由此可见,加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华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的深厚的伦理道德中去寻找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且容易接受的现成的资源。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永年一中明确提出了“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和兴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令人振惊的可喜变化。1、以德润身:践行圣贤教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2、以文化人:文以载道,提升素质,变化气质,陶冶情操。3、以和兴校:一和带六和,家和万事兴,家和学校兴。4、全面发展:道德之花,道德之果,成人、成才、成圣、成贤。三、道德的实践与笃行(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1、传统文化狭义上就是指以儒、释、道三大流派为代表的道德经典文化,根本是“孝”,核心是“爱”。孝:是孝顺。德之本也,诸事不顺因为不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中于立身。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传统的中国文化就是孝文化。爱:是教育真谛,爱心是教师的良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和责任。(1)教育的目标:德智双修――圣贤教育――成人、成才、成圣、成贤。(2)学校教育的本末关系:“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倡导的基本理念,也是永年一中“一和带六和”的根本依据:以校长与教师的和带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让和谐的校园、和谐的家庭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君子务本成人、成才、成圣、成贤 学生为本,教师为末(二)教师“五心、三止”,立师德,铸师魂。五心: 教师为本,校长为末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1、正心――修、齐、治、平。培树教师队伍的浩然正气。《大学〃修身先正心》讲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粒虿坏闷湔挥兴志澹虿坏闷湔挥兴美郑虿坏闷湔挥兴腔迹虿坏闷湔6杂诮淌Χ裕奚硎紫纫模苏约旱男乃迹髁⒄返娜松酆图壑倒郏懦毕挛镉崃鞯母扇藕陀栈螅财独值溃研乃甲ㄗ⒂诮逃萄Чぷ鳎馐鞘Φ碌母舅冢挥薪淌Φ男恼耍呕嵝纬山淌Χ游榈暮迫徽(1)国学讲座。李一冉、马益玲、马淑芹、王f、田秀英、马行空、吕明晰、程相国等为全体教师办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6次,教育广大教师立德树人。1.C [偷换概念,后一分句将“文”偷换为“教”,而学“文”并不是“教”的全部内容]
2.C [C项见第三段相关表述。A项将“某种意义上”偷换为“实质上”。B项曲解了孔子的话,把“孝”与“教”的关系弄反了。“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是教化的出发点”,作“这种朴素 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的论据,& D项原文是“原始形态”而非“原始社会”]
3.A&
[A项根据本文主旨可推出。B项反推错误。c项混淆概念,将“应试教育”与“学‘丈’”等同看待。D项推论绝对,第四段关于“二十四孝图”& 的表述可以证明提倡“孝”并非“都是”“进步行为”]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 2002年审查) 人教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下列各组加粗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宾主尽东南之美
满城尽带黄金甲
即冈峦之体势
胡天八月即飞雪
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穷岛屿之萦回
觉宇宙之无穷
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爽籁发而清风生
控蛮荆而引瓯越
天柱高而北辰远
蟹六跪而二螯
对下面句中加粗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朱华: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光照临川之笔
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一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请从下面四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作者以此来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
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乐观开朗的情绪。
感慨人生渺小,充满自我感伤的情调。
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语文 同步·单元练习册 高一(上)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题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微独:不仅
B.而挟重器多也挟重器:拥有珍贵的器物。
C.封之以膏腴之地膏腴:肥沃
D.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车百乘:大约一百辆车子
2.对下面每组中加粗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及”相同,两个“微”也相同
B.两个“及”不同,两个“微”也不相同
C.两个“及”相同,两个“微”不同
D.两个“及”不同,两个“微”相同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尊”字不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尊”字相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尊”字也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尊”字也不同
3.指出下列句中介词“于”的意义
A.至于赵之为赵B.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质于齐
4.你认为触龙的哪句话最能打动赵太后,使她答应送长安君“质于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触龙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持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高中语文 必修5 (江苏版课标本) 江苏版课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我厌恶那种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1.文段中“悲剧的核心”“纯粹的荒谬”“世俗的对应物”各指什么?
2.怎样理解“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3.本文作者反对怎样的苦难观?这种苦难观对我们有何启示?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伯父祖征,宋末为光禄勋。睿事继母以孝闻。睿兄纂、阐,并早知名。纂、睿皆好学,阐有清操。祖征累为郡守,每携睿之职,视之如子。时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齐末遣其二子,自结于高祖。义兵檄至,睿率郡人伐竹为筏,倍道来赴,有众二千,马二百匹。高祖见睿甚悦,拊几曰:“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义师克郢、鲁,平加湖,睿多建谋策,皆见纳用。大军发郢,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咸为营理,于是死者得埋藏,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高祖即位,迁廷尉,封都梁子,邑三百户。天监三年,魏遣众来寇,率州兵击走之。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高祖诏众军进次东陵。魏人服睿威名,望之不敢逼,全军而还。
普通元年夏,迁侍中、车骑将军,以疾未拜。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遗令薄葬,殓以时服。谥曰严。
&&&&&&&&&&&&&&&&&&&&&&&&&&&&&&&&&&&&&&&&&&& (节选自《梁书·韦睿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睿多建谋策,皆见纳用&&&&&& 建:提出
B.&男女口垂十万& &&&&&&&&&&&&&垂:接近,临近
C.&天监三年,魏遣众来寇&&&&&& 寇:侵犯,入侵
D.&高祖诏众军进次东陵&&&&&&&& 次:按次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齐末遣其二子,自结于高祖&&& 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
其孰能讥之乎&&& 是说也,人常疑之
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 遗令薄葬,殓以时服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敛赀财以送其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韦睿祖上世世代代都是三辅地区的名流大姓,兄弟三人都早有名声,伯父对他十分偏爱,问他和两个哥哥的优劣时,韦睿谦虚不敢回答。
B.&雍州刺史袁凯,认为韦睿与众不同,任命韦睿担任自己的主簿。后来高祖举兵时,韦睿筹集人马,沿水路投奔了他,高祖拍案叫好。
C.&担任江夏太守时,韦睿组织郡城保卫战,坚守一年,百姓因疾病而死的有十之七八,韦睿对他们一一安抚并予以帮助,百姓很信赖他。
D.&韦睿统率梁军攻打魏国小岘城,他力排众议,果断出击,很快便攻下了城池。魏军畏惧韦睿的威名,放弃对东陵的进攻,撤军而去。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代生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
曾经存在卢梭的人本主义。那种人本主义是一种反封建的产物,它一产生就带上了与社会为本相对立的烙印。因此,人本主义常常受到批判。那么,我们今天提以人为本,是否与社会要发生对立呢?
我们认为,这关键是看对人的认识。如果我们浅层次地看人,那么,个体的人的需求同整个社会当然会发生矛盾。如果我们从教育者的视点来看,从人的本质的需求来看,从人的发展来看,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人的生物学特性与社会的必然的联系。这样,今天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哪怕是以个人为本,也找到了与社会为本的相通之处,从而,同人本主义区别开来。
相同的基础首先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构成了社会。作为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人的素质显然对整个社会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人与社会的联系,还可以从人自身的需要中分析出来。
这可以从康德的见解中看到。康德把美看作是真与善的桥梁,于是我们可以推出,美是原德和原智。而所谓德,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认为,是建立一个有更多的人对于自己的快乐和忧愁的分享和分担的机制。也就是说,人为社会服务,从中获得精神享受,获得美。美是人为社会服务所得的报偿。对美的享受是人的天性。简言之,人为社会服务是可以同人的天性一致的。
继之康德理论的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他认为人最高的需要是自我实现,这是一种类本能。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自我实现不是抽象的。自我实现必须投影到社会背景之中,才有意义,主体才能因此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高峰体验。著名科学家吴健雄的墓志铭写道,她以出世的方式积极入世。这说明,尽管科学家把她的毕生献给了科学规律的追寻,但这决不表明她忘却了社会,而反而是她对于社会的深沉的爱的表现。在《鲁宾逊漂流记》中,主人公漂流到孤岛上离开了社会,他也要找到“星期五”来组成小社会,同时渴望有帆船出现,好让他回到喧嚣的社会去。即使是佛家或是到首阳山采薇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他们的离群索居也不是否弃社会,而是希望以自己的主张或思想来改变社会。在这里,我们看到,自我实现的社会意义说,把以人为本和与社会为本打通了。
生物哲学家雅各布·布洛诺夫斯基在《人的提升》中说:“人们在实现一己欲望和承认社会责任之间常常难以保持平衡。没有一种动物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即它既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又是一种个体的动物,只有人类才力图兼而为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个体动物。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如果说,我们承认蜜蜂和蚂蚁组成的“社会”是它们的生物学群体特性之一,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拒绝人的社会性:人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性质,是人的一种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由此,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即使是涉及到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也是和谐的,是与卢梭时代的人本主义相区别的。我们将教育儿童永远地对社会有益,去寻找个人的深层次的幸福和快乐,去养成崇高的人格,但是,这还不是我们所说的生本的全部意义。我们所说的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的根本贡献所在。
(选自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
1.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从康德的观点推论,人对美的享受的追求会使人乐于为社会服务。
B.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认为,自我实现必然投射到社会背景之中。作者赞同这种观点。
C.吴健雄墓志铭中“出世的方式”指的是潜心追寻科学规律,心不旁骛;“入世”指对社会深沉的爱。
D.作者用鲁宾逊“渴望有帆船出现,好让他回到喧嚣的社会去”这个事例论证自我实现要让位给回归社会。
E.作者用佛家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的例子论证,否弃社会是达不到自我实现的目的的。
2.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卢梭的人本主义是反封建的产物,对它的批判是不合现代进步潮流的。
B.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为本,这一点与人本主义不同。
C.具有社会意义的自我实现才能带来的真正的快乐和高峰体验。
D.卢梭的人本主义关注的是人的外部地位,与此相反,以人为关注的是人的本质需求。
3.本文所说的以人为本与卢梭的人本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
&&&&&&&&&&&&&&&&&&&&&&&&&&&&&&&&&&&&&&&&&&&&&&&&&&&&&&&&&&&&&&&&&&&&&&&&&&&&&&
&&&&&&&&&&&&&&&&&&&&&&&&&&&&&&&&&&&&&&&&&&&&&&&&&&&&&&&&&&&&&&&&&&&&&&&&&&&&&&&
4.根据本文所述,生本包含哪几方面的意义?(4分)
&&&&&&&&&&&&&&&&&&&&&&&&&&&&&&&&&&&&&&&&&&&&&&&&&&&&&&&&&&&&&&&&&&&&&&&&&&&&&&
&&&&&&&&&&&&&&&&&&&&&&&&&&&&&&&&&&&&&&&&&&&&&&&&&&&&&&&&&&&&&&&&&&&&&&&&&&&&&&&辽宁海城谦德传统文化学院2014年夏令营招生简章
弘扬传统文化  做有道德的人
  当代大德李炳南居士曾言:童蒙养正,圣功也!而《弟子规》乃为莘莘学子扎德之根基,若能「入则孝,出则弟」自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若能「谨,信,泛爱众,亲仁」则修身、处世与接物,自能进退有方;若能「余力学文」自能生活有秩序,深入经典,学问增长。如此身修家齐、自然国治天下平。为了更多的孩子和家庭能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至圣先师孔子之教导: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从而人人做“有道德的人”,使得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幸福和谐,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本学院自2011年起已成功举办三期“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暑期传统文化夏令营,今年7月28日将举办第四期“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夏令营。此夏令营是全公益性的活动,营期不收取任何费用,具体信息如下:
一、举办地点、时间
  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古寺;7月28日—— 8月8日,为期12天。
二、招收对象
  8—18周岁(即1996年—2006年出生)青少年儿童,学员须自愿参与夏令营,且家人均支持;社会习气严重的报名学员不予接收。
  注意:学员生活要能自理,不可虚报年龄。年龄在14周岁以下(含14周岁)的同学需要在至少一位家长全程监护下陪读,且男学员由父亲陪读、女学员由母亲陪读;年龄在15 — 18周岁的同学家长需陪读3天(也可全程陪读,家长陪读期间可参加家长班学习,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报名时间及招生名额
  本次夏令营拟招收800名符合要求的学员,即日起至6月22日为报名时间,名额报满后会提前截止报名,为确保营期内学习不受外界干扰,开营后将不再接收新营员(已经提前报名的除外)。
营期课程说明及作息时间
◆课程主题:课程主要围绕以下中心思想进行设置:
  (1)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儒、释、道;
  (2)爱国主义教育;
  (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孝道在生活中的体现;
  (5)学习传统文化,改变人生命运;
  (6)树立正确道德观,做有利社会之人;
   (7)心灵的环保。
学员报到入住
7月29日上午
开学典礼(谭院长致词)
7月29日下午
军训(爱国主义教育)
7月30、31日
8月1日下午
8月2日-7日
8月8日上午
各组总结、毕业典礼
8月8日下午
4:30-5:00
起床、洗漱
9:30-11:00
11:20-13:50
午餐、午休
14:00-15:30
16:00-17:30
18:00-19:00
19:30-20:30
20:30-21:00
四、所需准备物品
1. 需准备个人一寸或两寸照片一张;个人洗漱用具、拖鞋一双、水杯一个、卫生纸、雨具(包括雨伞、雨披)、换洗衣服(2套)、夏凉被或毛毯、鞋子。(个人物品可贴上标签)
2. 学习用品:可自备笔、本。(有暑假作业的同学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
3. 其他如黄连素、预防拉肚子、感冒等疾病的药、润喉药、花露水、驱蚊水、痱子粉等可适当预备。
五、报名事宜
1、报名方式:
◆女学员:请编辑短信如下内容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陪同家属姓名、陪同家属联系电话、 与学员关系、家庭住址、是否单亲
发送至:(早7:30-10:00、14:00-19:00)
报名负责人:戴老师
◆男学员:请编辑短信如下内容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陪同家属姓名、陪同家属联系电话、 与学员关系、家庭住址、是否单亲
发送至:(早7:30-10:00、14:00-19:00)
报名负责人:陈老师
注:如对本次招生工作有疑义之处,敬请拨打咨询热线:.
另:由于工作人员有限,为确保招生工作如期顺利进行,请不要拨打电话/.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2、录取结果:
  以上报名人员我们均将以短信回复方式通知您是否报名成功,短信回执内容如下:
  报名成功的学员将在7月1日之前收到由电话号码为/发出的内容为“报名成功 谦德传统文化学院”的短信,此即确认您报名成功,在此一周内,由于工作人员精力有限,请勿来电咨询,以免耽误其他人员报名。若超过一周时间未收到回复短信,则视为报名未成功,报名截止后将不接受任何咨询及报名电话,如有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另:请您在报到现场出示此报名成功短信作为报名依据,报名现场如不能出示此短信,则视为未报本期夏令营,届时将不接受学员现场报名及入营学习!
3、报名注意事项:
1)报名前:请秉持一颗对孩子负责的心,在认真阅读夏令营招生简章、确认自身条件符合招生标准且能自觉遵守营期规约后,再报名。
2)短信报名:
◆每条短信只可编辑一名学员的报名信息,请不要一次性将多个学员信息发送至招生手机上;
◆将男女学员信息发送至错误手机上的报名者、报名信息编辑不完整者将不纳入录取范围;
◆报名截止后我们会统一回复短信,为便于我们工作,请您耐心等待,不要重复发送一个人的信息至招生手机。
六、报名学员须知:
◆严格遵守我学院各项规章制度;
◆夏令营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学员严禁私自外出,本夏令营实行全程退营制,即营期不服从管理的同学,将视情况进行劝退;
◆学院秉承“低碳环保、珍重生命”的理念,全部为素食,学员学习期间不得吃带荤腥的食物;
◆除暑假作业外不得携带其他任何书籍;
◆学员穿着庄重得体,不得穿暴露的衣服、不得穿裙子及短裤;
◆学习期间男女不得有亲密接触现象、如有发现请自觉退学;
◆禁止携带音视频播放器、游戏机、手机、电脑等一切电子设备(如有携带者学习期间将一律收归老师保管,严重违反规定者视情况将做出退营处理);
◆不得发生偷盗行为,不可擅自挪用、借用他人物品(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不得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欺负同学,不得搞封建迷信活动,及金钱买卖交易等。如有发现此类行为者,予以退营。
七、家长须知
◆入营前家长请务必对孩子的身体状况做必要检查,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请不要给孩子准备零食、营养品及其他贵重物品;
◆夏令营期间,请家长护持孩子清净心、不要私自探望孩子;
◆本着“有教无类”之原则,对于有不良嗜好或积习难返的儿童,我们将一视同仁,但请家长务必事先说明,以便“因人施教”。
  以上须知是为了保证学员在营期内能潜心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希望各位家长和学员理解和配合。
八、交通路线
  外地学员请坐火车到海城站下车或到沈阳转车至海城,海城站下车后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到夏令营举办地:
1、海城火车站左前方乘坐“站前-毛祁(大悲古寺)”6路公交车至唐王山大悲古寺下车(票价:2.5元/位);
2、乘坐出租车(火车站-唐王山大悲古寺),票价:20元(也可差价到15元)。
九、报到日期
  报到时间:7月28日早8点 — 晚8点,7月29日开营典礼。
  请各位学员按报到时间准时到学院报到,逾期未报到者,则视为自动放弃报名资格;提前到达的学员及家长,住宿问题自行解决;夏令营结营后,学员及家长住宿问题亦需自行解决。请家长谅解和尊重夏令营报到结营的要求,这也是夏令营教育孩子遵守规矩提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十、温馨提示
  因举办场地住宿条件简陋且为方便管理,12岁以上学员与陪同家长分开住宿,12岁以下(含12岁)学员视情况而定是否与陪同家长同住!为了孩子学习期间取得更好的效果,请各位家长及学员遵守道场规约及夏令营作息时间,如有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谦德学院夏令营会务组
本文分类:
本文链接:/2013xialinngyingzs.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