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艺术评论文章一篇.题目为《艺术的启示》

论书法的美学意蕴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艺术评论》2007年11期
论书法的美学意蕴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摘要】:正汉字书法是以汉字结构为造型依据的具有独特美感的线的艺术,书法的各种字体特色鲜明,美感独特,形态极具艺术感染力,李泽厚先生称其为"净化(纯粹化)了的线条"、"有意味的形式"、"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书法的美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带有强烈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具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292.1;J524【正文快照】:
汉字书法是以汉字结构为造型依据的具有独特美感的线的艺术,书法的各种字体特色鲜明,美感独特,形态极具艺术感染力,李泽厚先生称其为“净化(纯粹化)了的线条”、“有意味的形式”、“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书法的美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带有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培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裴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沈培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张昕若;[J];江汉论坛;1983年08期
李德义;[J];美苑;1983年03期
徐来军;;[J];历史教学;1983年05期
金学智;[J];文艺研究;1984年06期
薛永年;[J];美术研究;1984年03期
黄祖玮;;[J];治淮;1984年03期
李志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广海;;[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金春郊;;[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建力;[N];中国财经报;2000年
晓堂;[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王世征;[N];中国艺术报;2000年
木戈;[N];中国艺术报;2000年
徐东树;[N];福建日报;2000年
蒯天;[N];美术报;2000年
白爽;[N];美术报;2000年
阎大海;[N];美术报;2000年
李永宏;[N];人民公安报;2000年
吴泰昌;[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志平;[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由兴波;[D];复旦大学;2006年
赵伟平;[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功烈;[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杨扬;[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张卿;[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周红惠;[D];湖南大学;2003年
苗荣晖;[D];山西大学;2004年
俞瑾华;[D];西北大学;2004年
运晓凝;[D];西北大学;2004年
白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苏焕;[D];浙江大学;2005年
焦振涛;[D];清华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征集启示
摘要:微小精致的小幅工笔画作品,曾谱写过中国美术史的光辉篇章,曾代表了中国绘画乃至东方绘画的最高境界。
当前,工笔画艺术的创作空前繁荣,广大的工笔画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出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时代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使得当代工笔画艺术逐渐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并为传统工笔画艺术向当代转型提…
推荐关键字
  微小精致的小幅工笔画作品,曾谱写过中国美术史的光辉篇章,曾代表了中国绘画乃至东方绘画的最高境界。  当前,工笔画艺术的创作空前繁荣,广大的工笔画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出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时代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使得当代工笔画艺术逐渐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并为传统工笔画艺术向当代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形势下,重视对传统工笔画艺术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脉络的梳理, 加强对当代工笔画各种探索和表现形式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对于推动今后当代工笔画艺术创作能够沿多元化的道路,向着合乎民族和时代的审美要求,健康的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3年,北京工笔重彩画会曾根据当时工笔画创作的状况,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微观与精致&首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并同期召开了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经过五年的学术及展览筹备,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将于2009 年4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联合多家全国重要的工笔画学术研究机构共同举办&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本届展览将再次以小幅工笔画为主线,并以现代人的视角从历史上对工笔画艺术的传承及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化的理论梳理和概总,并就传统工笔画艺术的当代形式表现等时下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因而,此展将成为2009年度全国一个重要的工笔画学术研究展,对于理清工笔画艺术的传承脉落和展望未来工笔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扩大工笔画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各地工笔画艺术家的交流,共同促进当代工笔画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在北京首展结束之后将到全国工笔画创作较活跃的重要省市及地区进行巡回展览及学术研讨。  附:  主办单位: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美术》杂志、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湖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工笔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工笔画研究所、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网络协作:雅昌艺术网、浙江艺术网、世纪在线中国艺术、亚洲美术家网络电视台  媒体支持:《美术》杂志、《美术观察》杂志&、美术报、《艺术家》杂志、《美术向导》杂志、中国美术报&、《美术文献》杂志&、《That&s Beijing》杂志、湖北美术学院学报、《艺术典藏》杂志、《中国艺术市场》杂志、湖北美术学院院报  展览地点及时间:(首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4月、(计划巡展)杭州、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等 2009年5月-12 月  展览组织机构:  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任:冯远、刘大为、吴长江  主  任:何家英、孙志钧& 尚辉  副 主 任:陈孟昕、林晓峰、蒋世国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牛克诚、孙志钧、孙永、齐鸣、吕品田、刘泉义、刘临、朱训德、何家英、李峰、吴明娣、林晓峰、陈孟昕、金沙、尚辉、张光平、张伟民、徐恩存、殷会利、唐秀玲、傅廷煦、蒋世国、韩振刚  秘 书 长:金沙  副秘书长:汪港清、刘世健、韩朝、闫振强、吴杨、刘晓燕  策  划:孙志钧、金沙  办 公 室(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作品征集责任人:刘世健、张庆  理论工作责任人:韩朝、闫振强、王芳  资料统计责任人:石悦琪  作品运输责任人:夏天安  展览学术构成:  艺术顾问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刘福芳、朱理存、宋忠元、杜曼华、李子候、李魁正、林凡、陈白一、杨悦浦、金鸿钧、郎绍君、贾克德、顾生岳、徐启雄、胡勃、夏硕琦、蒋采苹、喻继高  艺术评审委员会:由著名专家、学者10&15人组成,负责作品的评审和评奖工作(名单暂不公布)。  作品规格及要求:  1. 以微观精致为准则,强调工笔画艺术精致细腻的表现语言。  2. 以表现当今社会人文、生活、自然环境为主题,在传承工笔画人文精神的同时,提倡和鼓励画家大胆表现对时代生活的感受,注重作品的时代感。  3. 作品的形式不限,尺寸不得大于3平尺。  参展画家及作品征集:  1.(特邀画家作品)展览组委会将特邀部分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作品参展。  2.(邀请画家作品)展览组委会将邀请部分全国知名画家作品参展。  3.(参展画家作品)全国范围广泛征集、画家自荐和专家推荐相结合,所有参选作品须由艺术评审委员会审定入选后参展。  作品评审及理论文章的征集:  一、参展作品评审分为初评和复评(包括评奖)两个阶段进行  1.初评阶段(初评资料不退,请自留备份)请参展画家请务必于日前将以下材料提交到展览办公室:  a.作品图片1&3张(5 x 7寸)或作品电子光盘(请确保每张图片的分辨率350jpg格式,为CMYK色彩模式),请注明作品题目、尺寸、材质;  b.画家简历1份、个人照片1张、200字左右的艺术创作感言1篇;  c.画家需交纳参评费:人民币80元;  d.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e-mail和可以收到信件的详细地址等)  画家可通过电子邮件提交参评资料(e-mail:);  e.特别欢迎画家另外提交有关工笔画艺术的论文,此文章一经选用将收录于本展画集或论文集(文章内容、形式、写作风格和字数篇幅不限)。  (注:作品图片及电子光盘的清晰度将直接影响评选结果,敬请画家务必注意)  2.复评(包括评奖)阶段  关于复评:初评结束后由组委会向通过初评的画家寄发通知书,画家请务必在通知上规定的时间内将下列材料交到展览办公室参加复评及评奖:  a.通过初评的作品原作1&3件(以通知为准),画家可根据作品需要,自行装裱配框,请务必妥善包装,邮寄挂号;  b.敬请回赠同类风格的绘画作品1件,以答谢有关赞助单位,无需装裱;(此作品须代表画家当前的绘画水平,画幅4尺对裁为宜)  c.作品反转片(规格:120)或可用于印刷的电子文件及相关协议回执。  关于评奖及作品归属:艺术评审委员会根据展览学术主题及要求评出获奖作品30-40件,既&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优秀作品奖30-40名;获奖画家将获得组委会特别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金:人民币5000元,获奖作品由组委会收藏。(注:组委会向获奖画家支付奖金后,不再支付收藏费)  二、理论文章征集:  组委会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届展览理论文章的征集和整理工作。邀请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及年青有为的理论学者,以历代小幅工笔画作品为主线撰写文章的同时,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关工笔重彩画艺术的评论文章及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根据所征集到的文章价值及数量,计划出版工笔画论文集。  展出作品及评奖(计划展出作品200-250件):  1.艺术评审委员会将从入选作品中评出获奖作品30-40 件。  2.邀请画家作品原则上不参加评奖,如需参评,请事先说明。  3.艺术顾问、组委、评委和特邀作品不能参加评奖。  参展作品的保管及退件:  1. 在整个展览活动期间,所有参展作品及艺术家的相关资料将由组委会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管,保障所有作品不受损坏。  2. 相关的退件条例如下:  a.原则上未能通过复评的作品原作、回赠作品及作品反转片将于展览评审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由展览组委会负责退还画家;  b.原则上入选作品和反转片在展览活动全部结束后一个月内,由展览组委会负责退还画家;  c.获奖作品及入选画家的回赠作品均不退还,其作品版权归收藏单位所有。  (注:所有电子文件均不退还,敬请画家自留备份,如需退还,请事先说明)  画集及论文集的出版:  1.本展将出版《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作品集,收录全部参展作品及画家艺术感言,画集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2.计划根据所征集到的有关工笔画评论文章的学术价值及数量,出版论文集。  学术研讨会:  1.首展期间将在北京召开当代工笔画学术研讨会。  2.巡回展期间可根据当地工笔画创作情况分别召开专题研讨会。  相关事宜:  1.所有参展画家将获由组委会颁发的证书及展览画集1套。  2.所有参评画家资料将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负责整理存档,以便今后进行推广。  3.所有获奖画家在展览结束后,仍将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负责进行有计划的网络宣传推广,为期一年。  4.应本届展览宣传及推广的需要,所有参展作品的版权将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代理,代理期限自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止,在此期限内将有权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拍照、出版、印刷、宣传和市场推广。  (注:凡送展画家均被视为已认可本征集启事全部各项条款的内容)  本征集启事详细内容查询,可登陆雅昌艺术网:  交件及参评费邮寄地点:展览组委会办公室(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邮编:100048  联系人:刘世健  张庆  石悦琪   收件人:石悦琪 电话:010- e-mail:&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 组织委员会&&&&&&&&&&&&&&&&&&&&&&&&&&&&&&&&&&&&&&&&&&&&&&&&&&&&&&&&&&&&&&&&&&&&&&&&& 2008年11月
(责任编辑:谢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 - 2015-预展地点:枣庄迎宾馆预展时间:日预展地点:香港君悦酒店Drawi预展时间:日-23日预展地点:郑州逸泉国际酒店三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首页&>>& >
新华网郑州4月1日电(记者刘雅鸣、桂娟)从1958年3月在郑州首次公演至今,豫剧《朝阳沟》已深深印在了亿万百姓的心中: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兴致勃勃地传唱;当年首演的演员们,一出现在公众面前,立刻会赢得陈阵掌声;不少地方举办的各种晚会上,也少不了它的旋律。
&&&&这部首演时布景、道具总共花了十余元钱、从未获得过显赫大奖的戏,为何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在我国戏剧舞台上长盛不衰?在纪念《朝阳沟》首演50周年之际,记者探访剧组主创人员,再次印证了那个朴素的道理:生活永远是艺术的生命。
一部《朝阳沟》 一出新农村活剧
走进创演《朝阳沟》的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会议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怀仁堂看完《朝阳沟》后与全体演职员的合影。它铺满了整个墙面,记录着《朝阳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三团最幸福的回忆和最珍贵的财富。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年逾七旬的老团长、《朝阳沟》导演之一许欣,激动得一夜没睡好:&《朝阳沟》是一出有生活、反映人间真情真爱的戏,这正是老百姓百看不厌的原因。&
许欣说,《朝阳沟》诞生在大跃进年代,写的却是人间真情。其中既有银环与拴保的爱情,也反映了婆媳、姑嫂、邻里等感情,还有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等,表现了中原淳朴热诚的民情民风民俗,这使得它能超越时代而不衰。
《朝阳沟》的作者杨兰春,有着丰厚的生活底子。他抗战时期投身革命,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并与河南省登封市大冶乡曹村的群众结下了深情。后来,这里就成了他戏曲创作的生活基地。
1957年,杨兰春回到曹村,白天同群众一起担水上山抗旱点种,晚上串门拉家常。村里各种各样人物的身世、脾气、语言甚至走路姿态都很熟悉。他还走遍全国各地的知青区,采访了数十个不同经历的知识青年。1958年,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烈情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了《朝阳沟》。
&这来自于多年生活的积累,生活中的银环就在今天的朝阳沟村,拴保是自己老家一个青年人的名字,老支书、拴保娘、二大娘的语言,都是群众生活中来的。&杨兰春说。
《朝阳沟》搬上舞台后,在城市只演了几场,剧团就分成两个小分队,身背行李,肩扛道具服装,到太行山区演出,接受老百姓的检验。
&&我们到达红旗渠所在的林县,村民们敲锣打鼓在村头迎接。&许欣忆及当年,&演员们白天和群众一起修水库,晚上联欢演出《朝阳沟》,真是亲如一家人。&
2001年,三团复排《朝阳沟》,许欣又带领老中青三代演员到毛主席曾经批示过的河南郏县广阔天地乡体验生活,还请了20多名知青代表畅谈经历,让演员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拴保的扮演者王善朴和知青典型卢忠阳,保持了50年的友谊。今年78岁的卢忠阳原是郏县知识青年,高中毕业后毅然回乡,成为典型。&他是我的偶像。我一直记着他妈妈送他上学时说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毕业后回来给咱村记工分。&这成为拴保回乡为农民服务、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王善朴说。
因为《朝阳沟》的缘故,曹村把村名改为朝阳沟村,并成为三团的生活基地,演员们经常到朝阳沟村&走亲戚&。
&走马观花不如下马看花,下马看花不如亲自种花。&在杨兰春的教导下,三团形成了一条死规定:每年有3个月时间深入生活,至少一个月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好戏源自创新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朝阳沟》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朝阳沟》从此红遍大江南北,其拷贝发行量位居当年第一。50年来,《朝阳沟》的中文、外文版本共计20多种,舞台戏在全国各地演出了3000多场。
作为一个有着极强地方色彩的戏种,缘何能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人们的喜爱?
&《朝阳沟》有很多段好的唱腔,如&亲家母对唱&&人也留来地也留&&高兴得我心里没法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是它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基础。&许欣说,&《朝阳沟》在豫西豫东调的基础上,吸取了吕剧、武安落子、道情等多种戏曲元素,形成了新的唱腔风格和豫剧流派,它呈现出的清新、明快、活泼、热烈、豪放的舞台气氛,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此外,《朝阳沟》所塑造的银环、拴保、老支书、拴保娘、银环妈、二大娘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就连没有一句唱词的巧真也形象鲜明。《朝阳沟》真正做到了角色与演员融为一体,在观众心中,银环就是魏云,拴保就是王善朴。去年12月,71岁的魏云辞世,引发了人们无尽怀念。
&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可一到街上,大家看见杨华瑞,还喊她银环妈。&王善朴总这样自豪地说起自己的老伴。
把戏曲当作神圣的事业
作为我国现代戏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朝阳沟》无疑已成为经典。剧中表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事件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仍然闪耀着现实的光彩,并给今天的人们带来诸多启示。
王善朴说,《朝阳沟》全体演职人员都把这个戏、把戏曲舞台,看成了最神圣的事业,&舞台就是殿堂&。
在复排《朝阳沟》时,需要用到的一些小道具,如银环挑水用的扁担、水桶,背的书包,锄下来的麦苗,还有老支书的烟袋等,还都是原来剧组制作的。这些个&老家什&被三团的&老道具&刘庆生像宝贝一样地认真保存着,严格地看管着。&刘庆生管理的道具谁也不能随便动,三团都知道。&
今年春节过后,为配合新农村建设,河南省豫剧三团到安阳县李珍村演出。听说《朝阳沟》来了,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从四面八方赶来,早早地就把戏台围住。演出开始后,许多人和着铿锵的锣鼓,打着节拍,随着台上的演员一起唱。团长汪荃珍说,这么多年,只要是三团下乡演出,必带《朝阳沟》。&我是听着《朝阳沟》长大的&,这是三团人下乡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50年了,朝阳沟没有得过一个大奖,但让观众记住比啥都强。&许欣说,&它活在百姓的口碑里,是永远的《朝阳沟》、不朽的《朝阳沟》。&
中国戏剧全面走向世界
新华网福州3月27日电(记者沈汝发)近年来,中国戏剧家协会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戏剧交流活动,在国际上充分展示了中国戏剧文化的风采。
&&&&日前在福州举行的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08年工作会议上,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董伟说,2006年,中国戏剧家代表团出席了在菲律宾举行的国际剧协第31届世界代表大会,中国剧协提出的在南京举办国际剧协第31届世界戏剧节的申请得到了国际剧协的批准,这是世界戏剧节诞生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目前,剧目选拔工作已经完成,计划邀请五大洲11个国家11台剧目演出。中国、韩国、日本共同发起创办的中韩日戏剧节迄今已有14年,中国派出的话剧《原野》《寻找春柳社》等剧目均获得好评。
文化视点:传统的寂寥 无人喝彩的&戏剧日&
新华网南京3月26日电(记者蒋芳)在人们为&京剧进课堂&激烈争论的时候,3月27日的&世界戏剧日&即将来临了。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在有着深厚戏剧传统的中国,戏剧仍然难以吸引除专业工作者之外的关注。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很多人表示不了解戏剧日,平时也很少看戏,所知道的只有《牡丹亭》《玉堂春》等传统经典唱段,或是《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之类的&样板戏&。还有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反问:&现在还有人看戏吗?&
中国戏剧的产生已有800年历史,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中国传统戏曲与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在历史上都曾有过&断代期&,唯独中国戏曲一直绵延不绝。近年来,政府一直大力推动戏剧的发展。然而,中国戏剧仍难以逃脱被边缘化的现实。&
&&&&下一篇:神性与美——东巴文化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艺术评论》2004年05期
神性与美——东巴文化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摘要】:正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人类精神和人格的一种根本性的创新和拓展,那么以艺术的名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交流、吸纳和融合,会彼此之间互相激发更多的灵感。在对现代艺术的诸多讨论中,如果能够引入一种象东巴文化这样一种新奇的但又是古典的要素,对于今天的艺术探索,会具有一种独特的激励。
【关键词】:
【分类号】:G122【正文快照】: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人类精神和人格的一种根本性的创新和拓展润几么以艺术的名义,不同文化之拼一作为族群主体精神的东巴文化__弃这种一并非溢于言表的内向性的特征。笔者田野调查的体会是,纳西人是一个沉稳而刚健的族群,他们实际拥有的,要比一般公众常见的冲卜在表现出来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元芳;[J];福建地理;2005年03期
吉国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孙九霞;[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孙庆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赵利生;[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王冬;[J];华中建筑;1998年02期
唐晓云;吴忠军;;[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赵利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周星;[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廖杨;;[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鲍江;[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张晓琼;[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赵心愚;[D];四川大学;2003年
刘伦文;[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罗惠翾;[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王鸣明;[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周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苏东晓;[D];复旦大学;2005年
涂涛;[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王宪昭;[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易兰;[D];湘潭大学;2002年
许秀娟;[D];暨南大学;2003年
偶芳;[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曹志斌;[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白永芳;[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张子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梅小青;[D];内蒙古大学;2005年
蔡磊;[D];武汉大学;2005年
边菲;[D];东华大学;2006年
李卫;[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婧;;[J];文化月刊;2011年07期
杨福泉;;[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包崇美;易图通;冯欣;;[J];世界汽车;2011年08期
张家荣;;[J];文化月刊;2011年06期
孟刚;罗军;;[J];美与时代(上);2011年08期
雷晴岚;;[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王宪昭;;[J];文化遗产;2011年03期
杨静;唐经纬;;[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复观;;[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杨海涛;;[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杨福泉;;[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木桢;赵庆莲;;[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林崔宏;;[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徐发苍;;[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祁春英;;[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燕;;[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施维达;;[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谢沫华;木基元;;[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晓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张琨?实习记者
李铎业;[N];西部时报;2007年
江世震;[N];云南日报;2007年
冷文浩;[N];凉山日报(汉);2009年
姚付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木仕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本刊记者 杨建平;[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唐金龙;[N];云南日报;2009年
新华社记者
范卉;[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云南政协报记者
云南日报记者
秦玉汉;[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桅;[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宋颖;[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吴磊;[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永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杨艳;[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孟彬;[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师范大学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